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广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两年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FM89.8广播新闻频率《倩颖随行》节目在介绍众多音乐种类的时候,在“古典”、“流行”、“摇滚”、“爵士”、“乡村”等之外,又多了一个名字――“世界音乐”!许多听众不仅发出疑问,哪种音乐不是从“世界”上来的,又有哪种音乐不是“世界的音乐”?
世界音乐(World Music),一种多元文化的混合、三种不同音乐的结晶,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巨大的腾飞。从概念上分析,世界音乐可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广义的世界音乐,泛指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另一种是狭义的概念,即本文的主题: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尽管对于大多数广播听众而言,世界音乐是一个新鲜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笔光辉历史。1990年,德国的著名制作人迈克尔.克里图(Michael Cretu)又为世界音乐的概念作了一个完整的诠释,那便是“英格玛”(Enigma,一种概念性的世界音乐)的诞生。一种通过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圣歌,一种遥远而神秘的原始部落和宗教回声。他把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秘鲁的排箫、修道院的圣歌、懒散的迪斯科节奏放到了一起,同时还运用了笛子、电吉他、铜管乐、管弦乐队、中世纪的圣咏以及古老的北欧民族曲调,让人一看眼花缭乱。但是成功的原则往往就在于创新,克里图的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声音,一个世界音乐的代名词“英格玛”成功的被世界人民接受了,此后世界各地更多的音乐家也纷纷开始领悟了世界音乐的真正含义。
90年代以后,美国《公告牌》开辟的新时代(New Age)音乐排行榜,为世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世界音乐开始如雪花般满天飞扬。比如:印度的音乐家将他们的印度教会歌曲通过世界音乐的形式充分的展现了宗教的神圣;中国作曲家何训田先生成功的将音乐(代表作品:《阿姐鼓》)推向了世界;等等。
显然,这种独特风格的世界音乐有着属于自己的内涵,绝不是泛泛而论的“世界上的音乐”。准确地说,世界音乐是指来自欧美主流音乐之外的、加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具有强烈土著风格的民族音乐。
回顾世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不能不谈到非洲。非洲是孕育人类的摇篮,古老而神秘。非洲的音乐因而也弥漫着古朴特色。当具有非洲基因的美国流行音乐回流到他们的故乡―非洲时,给非洲人民带去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于是他们再次将原始的民间元素与其结合,这种黑人文化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再次结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生成,这便成为世界音乐的滥觞。
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步成熟的时候,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流行音乐家便以此为参照,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在本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前卫的、更加成熟的世界音乐。这样,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音乐的概念在流行音乐中不断的得到提升,慢慢地它变成了一种国际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世界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更是多种文化的结晶。
在分析世界音乐产生原因的时候,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关于耳朵的寻根运动”。认为西方人“心里最不踏实”,“寻根大概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让心踏实下来的办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我们《倩颖随行》节目在推介世界音乐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世界音乐这种提法,就是欧美的主观视角的产物。这是在欧美主流音乐认可下产生的音乐品种。欧美音乐向来以主流音乐自居,向世界各个角落“殖民”,但是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的欧美音乐也放开了襟胸,打开了眼界接纳、认同风格迥异于已的世界音乐。同时,各个土著的民族音乐也十分渴望融入世界范围的音乐。
所以,我们认为,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类渴望交流、融为一体的“地球村”意识才是世界音乐出现的心灵动因。艺术往往是时代进步的先导。因为艺术和人类的心灵感受距离最近,所以艺术家往往率先表现出人类心灵的渴求。世界音乐这种开放、坦荡的襟怀,实际上正是表达了人类这种共同的意念。
2000年元旦,英国BBC联合全球7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举行“千禧年”大联播,谭盾为之创作的《2000――今天》运用了“马赛克”创作手法,在作品中镶嵌了包括日本、中国、印度、英国、刚果、巴西等国家的民族音乐;何训田的《阿姐鼓》、《央金玛》等专辑采用全新的观念,对中国藏族音乐进行了融合;而正当红的“女子十二乐坊”则干脆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了流行化的演绎…… 这一切都是以人类的名义发出的感人呐喊!
世界音乐被广泛传播,许多寻找音乐之根的年轻一代自发的追寻本民族的历史并选择学先的音乐,而众多的音乐人则把各种各样的世界音乐当作自己音乐创作的巨大源泉,音乐发烧友们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收藏世界音乐。世界音乐目前已成为音乐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大众传媒的重要传播内容之一。但在我国,专业介绍世界音乐的节目还很少,很多听众对世界音乐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对雅尼、朱哲琴等这些新世纪音乐的认识上,究竟什么样的音乐是世界音乐?世界音乐的价值又在哪里?制作了二年的《倩颖随行――世界音乐之旅》之后,我们有了深刻的体会。
世界音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要想得到听众的喜爱和认可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过去的二年里,《倩颖随行――世界音乐之旅》,在如何将世界音乐普及化方面,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培养了大批固定的听众,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到节目中来。
1、从“声音”入手。这里所说的“声音”指的是纯人声作品,我们在第一期节目中,就安排了纯人声主题,因为在世界音乐中,纯人声系列是一大特色,那些世界音乐家们不仅拥有超高的演唱技巧,而且,音色也相当独特,有的时候,他们的演唱可能有瑕疵,但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欣赏,因为那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播出了郭英男生前的纯人声作品《老人饮酒歌》及印度血统的英国艺术家sheila chandrd的《Ever so lonely 》及Sainkho的《午夜之蓝》等作品,很多听众发短信参与节目,称赞“如此这般的天籁之声”、“一次难得的听觉享受”等,甚至还有人说不想下车,生怕错过这美妙的歌声。
2、从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家入手。一般来说,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比较容易产生共鸣,音乐也是如此。《倩颖随行――世界音乐之旅》旨在挖掘民间音乐,而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底蕴又相当深厚,所以,从身边最熟悉、最具亲和力的音乐着手,我们专门制作了两期“土地与歌”的节目,播出了大量听众很少能够听到的陕北、青海、、内蒙等少数民族最纯粹的民间歌曲。在听多了时下花里胡哨、不知所云的流行音乐之后,再听听这些质朴、真挚的声音,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由此,再展开对其他国家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是一种即简便又快捷的方法。
3、选择可听性强的音乐,循序渐进。在世界音乐作品中,不乏有一些晦涩、难懂的音乐,制作中,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可听性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整理、翻译、清晰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特点。
4、组织相应的活动配合了解世界音乐。《倩颖随行――世界音乐之旅》除了每周三固定的一小时以外,我们还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听众加强对世界音乐的了解。比如组织听众观看一系列的世界音乐大师作品视听会,邀请Sainkho这样顶级的世界音乐大师现场演绎,让听众近距离的感受世界音乐的魅力。
5、关注国内世界音乐的发展,推荐优秀的世界音乐创作者。在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但缺乏的是对其保护和传承。尽管有很多音乐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还没能够形成气候,有关世界音乐的创作也是少之又少。我们的节目尽力地去挖掘、推荐一些世界音乐的创作者,其中,“五行乐队”就是我们推荐的乐队之一。“五行乐队”是中国首个“世界音乐”的乐队,由国内五位年轻的民族音乐家和核心人物老罗(RobertZollitsch)组成。老罗:一个德国世界音乐环境里的音乐人,2002年带着他的德国古筝,来到北京和中国的音乐家们一起作音乐的即兴,一起在民族音乐中交流,并发行了世界音乐唱片《五行》,他们的理想是建立更宽的舞台,做有生命力的中国现代民族音乐,打开中国世界音乐的大门。
[关键词]音乐广播 主题 策划
音乐广播节目的优势
音乐广播节目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听众粉丝基数大,这与音乐广播的特点密不可分。音乐广播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收听到广播,比起电视和报纸等媒体,音乐广播可以更快的将新歌进行播出。音乐广播益于接受,通俗易懂,特别的流行音乐,创作上符合时代的潮流也更受大家喜爱。再加上音乐广播是一种伴随媒介,不用刻意去关注搜寻,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出租车、网约车上都可以听见音乐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更贴近,虽然双方都没有露面,但是他们的互动性以及交流更加轻松自如,再配合上舒缓心情的音乐,使得主持人与听众更加和谐的统一在了一起。
音乐广播节目富想象性,靠想象感受听觉形象的真实与美感。在音乐节目中,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节目的主体,体现在音乐情感基调的定位、音乐作品的配置、音乐内涵的揭示、音乐美感的演绎、音乐多功能的发挥、音乐与话语的有机结合等多个方面[1],动态的参与节目主题的表达,让受众享受其中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对术的感知。不仅如此,音乐广播又不局限于音乐,还能走进音乐人的生活,走入作曲者的内心世界,带领着我们一同进入创作者的世界。音乐广播节目中还容纳着信息量丰富的即时新闻资讯,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间隙,获得多方面的资讯,新闻的领域包括时政、民生、体育、娱乐等。可以说,音乐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向很广泛,完全可以打造成信息内容丰富而特点鲜明的传播平台。音乐广播的艺术审美性既体现在音乐广播的音乐作品中,又体现在它作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中。
利用音乐广播的这些优势,主题宣传节目的制作可从优势出发,利用大量的现场音乐素材,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体验[2]。同时,发挥音乐广播节目带给听众的想象力,用音乐和故事制造身临其境之感。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2016年大型主题报道“乐乡传奇”为例,不同线路出发的主持人围绕着各自的小主题,搜集不同的音乐素材。有探访广西民族音乐的,也有去到贵州少数民族搜集当地民间音乐的,还有深入湖南湘西了解苗族音乐的。不同组别成员将大量的音乐素材分别进行规整与分类,重点分析不同的音乐形态,同时将采访过程中所伴随的音乐故事加入到节目当中,做到专业性故事性与可听性的结合,是整组节目的核心。
主题节目策划的文本
节目策划的出发点,应该是站在听众的角度来策划出最合适的节目方案,提前做好节目的收听群定位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主题宣传节目主要受众群体的年龄、职业等,根据受众群体进行嘉宾的选择,最终确定既符合节目定位,又受到听众喜爱的嘉宾人选。音乐起到的作用是消除疲劳、放松心情、松弛神经的伴随作用,音乐广播的伴随性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主题宣传节目的策划要更加精细,精确到每一个环节。在不打破伴随性的原则下,营造舒适之感。
在此要求之下,新颖的主题宣传节目,首先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符合节目内容,适当运用当下流行词汇,在引人注目的同时不能夸大其词。接着从栏目的宗旨出发,表明出制作该档节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结构上除了遵循环环相扣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加入倒叙、插叙或其他独特的表达手法,让无形与有形之间有一个完美结合。内容上可以大量选取听众并不了解但渴望去了解的素材,做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只有当题目、主题、结构和内容都做到独一性,才能提升整个主题宣传节目策划的新颖度。
主题节目素材的采集
音乐广播主持人在制作主题宣传节目时,往往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择。即使在不同线路中搜集素材的主持人,也有可能遇到类型相同但内容不同的素材。这就意味着,在采访之前主持人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对素材本身所折射出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选择对升华节目主题有意义的最佳素材。受访对象的语音素材是广播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播类节目表达方式的一种,在音乐广播节目主题宣传节目中的呈现,也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除了对节目嘉宾进行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之外,节目中对音乐、音效的使用也应做到精挑细选。节目片头音乐、不同场景下的背景音乐等都应根据内容发生调整[3]。以2016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大型主题报道“乐乡传奇”为例,大部分主持人都深入民间,探访当地民族音乐,紧扣主题来完成报道。既然把主题定为民族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应当以舒缓的轻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中重金属节奏等便不宜出现。适当的音效也能对节目起到渲染作用。例如湖南组探访湘西苗族音乐的主持人,在表达湘西鸟叫啼鸣的美好世界时,就大量运用现场音搭配自然界的音效来进行呈现。但是如果条件允许,搜集第一现场的声音素材远远比后期音效要来的真实,且具可听性。
音乐广播的音乐伴随属性,让主持人在制作主题宣传活动时,对音乐的选择也格外注意。无论是第一现场受访者讲述或唱歌的声音,亦或是后期制作中所加入的音效或音乐,都应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
主题节目制作的准备
音乐广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为例,无论是今年的乐乡传奇大型主题报道还是去年的丝路欢歌大型主题宣传,都是主持人走出直播间,去到更远天地采集第一手素材,而后整理制作成精品节目。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走出去。涉及出行必定要有更加充足、完善的准备工作得以支撑。
1.行程规划。
按音乐广播部的历年安排来看,主持人在进行大型主题报道原则上安排是出行一周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调查与采访,应该精确到每一天甚至是每个时间点的具体行程。有的组别一天只采访一位嘉宾,但有的组别安排的满满当当可以采访三到四位。提前与嘉宾沟通好时间是最基本要求,但在确定好了时间地点之后,最好留出一部分可支配时间。交通原因或个人原因让采访不能再约定时间进行或者不能进行,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整理出一套备选方案,也是出发之前应该做好的准备。
2.嘉宾联系。
当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之初,知道采访目的地之后,做完初步的行程规划就要开始寻找和联系嘉宾了。在没有介绍人需要全程自己联系嘉宾的情况下,一般选择先联系当地文广局,或者宣传部门,通过公示的办公室电话找到相应负责人,在该负责人的带领和介绍之下最终联系到采访嘉宾。准备好盖有公章的邀请函,让嘉宾或介绍人感受到最诚意且真实有效的邀请。也要做好被拒绝采访的准备,这时同样需要另一套备选方案,根据具体操作时的实际情况来总结备选方案。在受访对象答应接受采访之后,从礼貌与情谊出发,出行主持人,可以准备具有特色的伴手礼,用心就好,不要贵重,这也是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方式之一。
3.器材准备。
出行采访做大型主题活动报道,除了准备自己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用品之外,采访所需要的机器、机器配套和备用物品、邀函、笔记本都不可或缺。采访机、电池、充电器都应准备齐全。有些时候采访地处于偏远且物资匮乏的山区,如果遇到采访机没电或是采访机坏了都是很棘手的问题,所以出发之前一定要准备完善。
4.选好主持人
有声语言魅力无穷,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听众喜欢一档音乐广播节目其实就是喜欢主持人的风格,所以,对于音乐广播主题宣传节目而言,选择符合节目定位、节目形式的主持人进行语播录制是至关重要的[4]。音乐广播主题宣传节目应根据采访时所收获到的不同音乐类型,选择不同性格色彩、不同声音特质的主持人,通过他们的声音、语气、辞藻、节奏给听众整体上的美感,提高节目的收听率。通过主持人对事件、情景、细节的描绘,将带给听众的耳朵最美的享受。一档优秀的主题宣传节目,不仅来自于音乐,也来自于主持人的声线,选择合适的主持人,能让节目呈现地更加精彩与舒适。
例如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2016年大型主题活动乐乡传奇,主持人深入音乐之乡进行采访报道和主题宣传节目的制作。所选择的音乐之乡部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或是远离喧嚣的安静小山村,所接触的音乐形式有民族音乐或是民间乡村音乐等。以这类音乐风格为基调,再制作主题宣传活动时,需要主持人调整好播音状态,太过活泼或是太过低沉的状态都显得不合时宜。知性、简单不加修饰,娓娓道来的感觉是节目需要的主持人所呈现的状态。
另外,主持人对音乐的解读,故事的讲述都应该有自己的态度,一定是充分理解和感受之后,再来调动适当的情绪,变成有故事的声音。语言干净利落,做到心中有听众。
5.多样化传播。
音乐广播主题宣传节目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平台来进行展示。除了在传统广播电台进行播出之外,视频节目的制作,大量运用网络平台的推广,都是可行的。
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新型的宣传方式也层出不穷。根据互联网的特性,扩大传播范围,缩短传播的时间,也更易于人们的接受。微信、微博的推广打破了时间的限制,网络电台播出端增加了覆盖面,视频的推出扩大影响力。多方式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为主题宣传节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5]。
注释:
[1]高虹:《广播电台播音主持风格的培养思路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7期
[2]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邓圻圻、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齐华:《试论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养》,《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20期
关键词: 音乐 现代广播剧 作用
广播剧是以声乐的艺术为特色,隶属广播领域,但也因声音的传播而局限。广播剧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在没有受到电视竞争的年代是以语言为主,音乐、音响为辅,当电视的兴起,这种语言模式的广播剧逐渐的淡出人们的生活,开始衰落,知道1996年,广播剧被纳为“五个一工程”的评选范围,广播剧才开始逐渐的复苏。经过衰落的广播剧,开始吸取电视剧、电影和舞台剧的特点、手法,音乐、音响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特别是音乐,由开始只是用于配乐增强可听性,发展到能够将创作音乐和配选音乐二者相结合,留给听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提升剧作欣赏性,在广播剧的不断创新和超越发展,音乐在广播剧越来越关键,越来越重要,已经能够撑起半个天空,是广播剧强大发展的坚实后盾。
1.音乐强化了广播剧的可听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的收听习惯也随着发展而改变,在早期具有完整故事性的长篇连播,因其既具有戏剧冲突又故事性强,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注意力转移到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着对精神层面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过去的媒体能够随着发展而改变能够符合人们的新要求,所以,广播也在随之改变,出现了特定类型的广播形成广播的特色,抓住特定的目标听众的广播播出频率。广播剧不能够在像往常一样没有改变,固然,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使广播剧的立剧之本—饱满的故事性,在对其制作的同时,融入音乐和音响元素,获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增强了广播剧的可听性。
相对于独立成篇章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广播剧的音乐创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超越和创新,不断地汲取和借鉴,使得广播剧重新焕发生机,在广播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2.音乐延伸了广播剧的想象空间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收听现代广播,听觉疲劳使受众的忠实度下降,单纯以语言为主的节目会被淘汰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剧若想保住目前在广播市场的地位,就必须扬长避短,有足够的兼容性,找到能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作为广播文艺范畴的一分子,广播剧的特征定位是听觉的艺术,同时它又具有戏剧的特性,所以有人称广播剧是“听觉戏剧”。而人们的听觉产生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因此广播剧在创作和制作上,都应该为听者留下精神再创作的空间。
同样是音乐比例的加大,人们沿着音乐旋律铺就的不同轨迹,伸延着纯属个人的思想空间,在广播艺术构造的意境中畅游,这是广播剧中的音乐魅力之所在。
3.音乐提升了广播剧的欣赏性
现代广播受众有相当大一部分希望广播文艺节目具有欣赏性,音乐的特质恰恰符合了听众的这部分需求。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欣赏性,对广播节目品位的提高贡献颇大。在广播剧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音乐,同样为广播剧在欣赏性上赢得了高分。
通常人们会说,电影的观赏性是票房的保障。视觉是人们能够最直接接受的形式,在具备影像手段的艺术门类中,五光十色的世界、光怪陆离的刺激,是视觉感官的盛宴。这种分辨色彩产生的欣赏性是广播剧所不具备的,我们所说的广播剧的欣赏性,是音乐所带来的空间式想象产生的美感。
根据剧情,广播剧中的音乐也有了铺垫至的宏大,诙谐风趣的个性,表现环境的散板,顺从剧情的节奏。虽然不具备电影音乐的完整性和配合影像画面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但于单一的听觉来说,已经能够构成完整的画面,形成对听觉的冲击,激发受众在剧情勾画出的独特空间中的欣赏欲望。
广播剧的音乐,从单纯的配乐到如今的创作音乐和选配音乐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印证着广播剧超越和创新的历程,音乐不但在广播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将有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音乐已经成为一双有力的翅膀,带动着广播剧在声音的天空里翱翔。
参考文献:
[1]王芝芙.简谈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的改编和导演[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7(02)
[2]王诗畅.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J].新闻传播.2009(09)
[关键词]交通广播;音乐节目;节目设计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媒体形式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视听媒体受到了来自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在经历了徘徊停滞后却大有焕发第二春之意。统计显示,全国广播经营近几年发展迅猛,广播广告呈现井喷式发展,广告额从2000年的15.2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8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20%左右,位居传统媒体之首。2005年有12家地方电台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交通广播作为专业化广播的代表,为各地广播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交通广播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到广播业的发展。
音乐类节目是交通广播节目设计中的重要一类,多样化、精细化的音乐节目设计能有效提升交通广播节目整体水平,调动听众收听积极性。笔者将从以下四方面对交通广播音乐类节目展开分析:
一、交广音乐类节目的受众分析
受众是频率语境中的重要因素,是频率定位、节目制作的依据。交通广播的听众都是“移动中的人群,他们是车上的人,他们是买得起车或坐得起车的人,他们对商业社会产生着影响”,这是北京交通台台长说的话。在今天交通台的受众正在发生悄然无息的变化,五年前的交广受众群,大多数是出租车驾驶员和乘客,而私家车逐渐饱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成为交广的受众,他们的学历层次、生活空间相对于普通出租车司机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白领成为交广的受众,他们强调的是生活品质。就此,交广音乐类节目就应该有独特的定位――强调伴随性、以非流行音乐为主的节目。 准确定位受众群。确定了受众群即要研究受众心理,知道受众需求,投其所好,出行人群时常会碰到堵车、事故等烦心事,长时间驾驶更容易引发孤独、烦躁的情绪,此时的交通音乐节目就应该体现贴心的伴随性,延缓堵车烦躁情绪,除了实时帮助,情感慰藉等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的选择,主持人语言的灵动体现出交广的特色。
二、交广音乐类节目的特色设计
所谓众口难调,交广的受众多样化的改变,让音乐节目很难定位,音乐是有时代背景的,不同年代的人群,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喜好。白领受众、与出租车驾驶员受众的品味要求一定是有所不同的,爱吃米饭的人,非给馒头吃,一定不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在节目中开办不同的专栏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周末音乐聊天室》等等不同单元型的节目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选择适合驾车时间音乐,用熟悉的音乐唤起听者的注意,用不一样的串联词来丰富节目的内容。比如向大家介绍歌曲在编曲方面的独特,歌手在演唱时的感受或者专辑的制作人是怎样来打造这首歌的,或者是根据歌曲的时代背景来展示歌曲的意义等等。
《流行音乐》:目的是向听众介绍一些较流行的音乐。喜欢港台音乐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把内地歌坛本土歌手的优秀作品展播给大家,让听众朋友深入聆听和了解内地歌手的原创歌曲,并介绍流行的外国音乐。本单元的节目以流行音乐为主。
《经典音乐》:热爱音乐是一种动人的生活方式,所以,爱天爱地不如爱音爱乐。推荐听众认为的好歌,没有顾忌的听好歌是这个单元节目的主旨。在节目中编辑播放大家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电视剧及电影的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在熟悉的音乐中重温故事情节。用经典的音乐锁住听众的耳朵。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一直是很多人爱不释手,却又无法逾越的音乐。古典神秘。节目彰显跨界古典,跨界音乐一词译自“Crossover”,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概念它在西方已诞生了几十年,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近些年来,跨界的风潮愈演愈烈,从上世纪末的雅尼、陈美到本世纪初的古典辣妹、神秘园、莎拉布莱曼……无一不显露出跨界音乐巨大的市场前景以及听众对这种音乐风格的喜爱。 在古典音乐单元中,力求做出古典也疯狂,不完全古典的气息。
《周末音乐聊天室》:每周末的音乐聊天室可以请喜欢音乐的朋友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和热爱音乐的朋友们来谈谈自己的音乐观,跟随音乐互动起来。还可以请驾驶员来进行现场表演,广义的表现各种音乐形式,比如,歌唱、乐器等等方面。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交通参与者的音频资料在节目中播放,举办各种比赛活动,来提升品牌推广力。
三、交广音乐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评价一个节目的好坏,一是它听众群的大小,二是听众忠诚度的高低。听众对广播节目的喜爱度和忠诚度与主持人有很大的关系,再好的节目设计和研发如果缺少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对其作出良好的艺术呈现,节目设计者的思想无从展现,节目本身必定失败。交广音乐节目应怎样讲究主持艺术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做好节目策划准备。策划是蓝本、是先导。只有经过精心策划准备,才能让交广音乐节目更好地发挥其陶冶情操、舒缓情绪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第二,运用适情适景的主持语言。主持人是一个语言工作者,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它直接反映“说话者”的个性和品质。由此可见,交广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附和节目的意境,要表现出特殊的魅力和感染力,这不仅关系主持人自身,也关系到节目的品牌和档次。
第三,创新节目主持形式。主持节目与新闻播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随着广播的发展以及听众收听心理的变化,一些颠覆传统的主持方式,在节目中大胆创新、增添新鲜个性元素的主持人就脱颖而出,知名度迅速提升,交广音乐节目主持人可以恰当运用富有个性语言形态将耳目一新的广播节目送给听众。通过对有声语言的巧妙运用,不但丰富了自身的电波形象,而且使听众从中得到了快乐。
第四,把好节目结构要点。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二次创造者,主持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听众收听节月的意愿。交广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调整的节目结构也是关键。 优秀的音乐节目主持人要善于创造和谐的交流氛围和寻找最佳的感情交流点,真诚敞开心扉,以赢得受众喜爱。
第五,妥善处理意外事故。在直播节目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主持人必须具备很好的应变技巧,以便更好地处理意外事故的发生。主持人要始终保持警觉的状态,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始终牢牢把握媒体的正确导向。
四、交广音乐类节目的商业运营
关键词:音乐专题;视听语言;大众传播
一、音乐与电视的融合方式
音乐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之一,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对音乐的理性元素进行了比较系统化的论证,而在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乐论》《乐记》等专著也突显出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独有特色。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以前,音乐学的研究语境一直处于传统的、稳定的、单一的格局发展之下,而电子技术及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使音乐学的研究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变革的触发点就是电视的发明。电视的发明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将抽象的听觉语言进行具象的视觉传达,而无法具体表现的音乐情感也能够通过电视节目中的语言进行表现。而对于电视艺术本身来说,音乐也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及活力,传统意义上的以叙事、新闻为主体的二分天下的电视内容格局被打破,音乐成为抒情型电视节目的最直接表现方法。音乐同电视的融合大致上有如下几种方式:首先是音乐电视:即带有广告性质的MV,这同MV诞生的初衷密不可分,即利用可视化的媒介来对音乐进行广告营销,使某一音乐作品或音乐人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MV刚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音乐人能够通过在MV画面中的直接或间接出现来获取一定受众的支持,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也能够因为画面的存在而变得愈加丰富。其次是电视音乐:即为特定电视节目而配的旋律音乐。较为优秀的电视节目能够带动音乐作品的普及率,例如由于某一电视剧或电视综艺节目而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栏目音乐以及主题音乐。再次是现场音乐会转播或音乐会录像。这是音乐艺术通过电视媒介呈现的最直接方式,将本来存在的、正在演奏听觉作品的视觉形象通过电视表现出来,等同于现场音乐演出,不同的仅仅在于电视媒介的加入。而电视媒介的加入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化了受众欣赏现场音乐会演出的效果,由电视转播所提供的画面往往是专业人士进行的优化选择,这使得观众更容易观赏到最为精彩的演出瞬间。最后则是本文所重点论述的音乐节目:即以介绍音乐家及其作品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通过电视节目以达到将音乐知识获取更广泛的普及率的目的,尤其对于高雅音乐艺术来说,其受众范围的狭窄使其普及范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电视作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对高雅音乐艺术知识的传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及价值。《寻找贝多芬》正是这样一档介绍贝多芬人生及其音乐作品的电视栏目,它本身已经脱离了传统音乐学研究领域的单向维度范畴,而开始朝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传统音乐学文本的基础上,同传播学、电视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表达样式更加直观立体而丰富,不仅将贝多芬自身的音乐故事进行视听化呈现,同时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使人物形象、音乐语言更为全面的表现出来。
二、电视音乐节目编排与后期剪辑
《寻找贝多芬》之贝多芬的爱情包括如下几种探询方式与角度:被采访专家的评述、以第三人称角度的客观旁白、主持人总结出来的探询线索、贝多芬歌剧的内容暗示。以上大致四种探询贝多芬感情经历的角度按照插叙的方式进行编排,通常由被采访专家先对贝多芬的爱情进行大体上的评述,然后穿插电影片断并配合客观旁白,回到贝多芬所处的年掘其情感线索。接下来被采访者以个人的角度继续对影像中发掘的贝多芬感情线索进行描述,主持人则对以上部分进行总结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过渡。歌剧选段的运用是为了增加叙事的感染力并让叙事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当全篇完成时,编导却发现了在歌剧选段剪辑过程中的一个缺憾:没有将乐团伴奏切入到画面中来,因此对女主角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切换略显得单一。另外,作为音乐会主要形式的歌剧演出,其导播与切换节奏也能够体现出其技术魅力。配合以上四种探询角度的画面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类型:被采访者现场、主持人现场、电影画面、自然景物、建筑、贝多芬不同时代的画像、歌剧演出现场。电视专题片同影视剧的剪辑原则有所不同,以本片为例,其更具有特殊性,因为《寻找贝多芬》不仅仅是一部电视专题片,更是一部音乐电视专题片,声音元素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剪辑更多所遵循的原则是声音原则,或者说是声画关系,画面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主持人和被采访者的画面剪辑比较单一,每一个片断基本上由三个或三个以下同一人物不同景别的镜头构成。当第三人称进行客观旁白时,声音和画面构成了同步和并行两种关系,画面更多的是根据解说词的内容进行切换。部分带有自然景物的画面,如鲜花、水面、云层等元素,起到了象征作用。如贝多芬的诗句“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爱……”所配合的画面就是美丽的花朵和风景,象征着其内心世界对爱情的憧憬及爱情本身的美好。当叙述者的声音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时,片子的剪辑原则以画面为主,此时,剪辑更大意义上被看成为影视剧本身的剪辑,镜头景别的匹配、角度的匹配以及轴线关系需要重点加以考虑,但还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画外音的制约。编导在选取电影画面时,还不得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画面内容并不完全按照本片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一一呈现,寻找贝多芬的情感线索,还需要省略电影叙事中同本片主题无关的内容,相应填充进来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建筑以及不同时代贝多芬本人的画像。当电影片断、自然景物等元素被剪辑在一起时,我们要保证画面的视觉连贯性。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光线、不同设备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质量自然有所差异,表现为清晰度的不同、明暗效果不同等等,这就需要后期进行相应的画面处理,带有怀旧感的电影片断是画面的主体,而现场用高清设备拍摄的自然景物以及建筑等则需要在明暗关系上稍做处理,达到两者影调一致。而清晰度的不同一般后期很难修复,编导巧妙地借助解说词的作用,将叙述时空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中穿梭,同两种清晰度的画质进行了严格的匹配。
三、结语
充分利用视听化元素,丰富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是电视音乐节目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这样也有利于将音乐艺术进行大众化传播,使高雅艺术得到普及,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音乐是音乐艺术的具象化表达方式,也是音乐艺术与电视艺术融合的最佳途径。
作者:赵珂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游洁.电视策划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张歌东.影视非线性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德]贝多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六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