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英语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乡中心小学 宋鸽
本次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高端研修小学英语此次培训从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源,让我们在与专家和同事交流的同时,收获了很多理论知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次研修进行总结:
一、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
首先,在这一部分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选课。本次培训一共可以选择的课程很多,我选择了9门课作为我的学习内容,在后期的视频教学中我对这几门课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分享了不同的体会,使得我得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参与各项活动的收获
在本次远程培训中我通过浏览各种有关教学方面的活动,例如: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与各位同事交流后,对我日后的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帮助,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观看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视频,解开了萦绕在脑海中的疑惑,这对于我们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富有经验的专家,用案例来帮助我们分析在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使得我受益颇多。
三、教学行为的改进
相信在此次远程培训过后,青年教师会有很多收获,在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的同时,未来教学行为方面也一定会有所改进,比方在日后我碰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会想起专家答疑的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建议,那么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和进步。
四、对培训的建议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召开区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举办校长和镇(办)教育助理员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挂职学习体会。深入开展校长读书工程,以小学校长研究会为载体开展校长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利用校长博客、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加强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动新一轮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并向副职延伸,举办第十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成绩计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将镇办教育助理员和名校长外出学习的经验分区域,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广泛传播。
二、开展“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
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积极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中小学送培、送教、送研,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今年3月份,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开幕式。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先进的教育资源,利用知名的专家和名师,引领和培养区骨干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提升全区教育培训的品质,通过名家名师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发挥区已有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教师加入名师成长行列;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区域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评价机制,建立名师后备资源,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师资质量,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全区各个学校都是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基地,各学段的全体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通力协作,妥善安排,保证全区活动协调有效的开展。
三、全区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培训
与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力量,开展全区英语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先期做好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是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初中和高中学段,通过培训,为我区英语教学的新突破打下基础。
四、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体系标准,定期做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去年下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全区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从课程开发到管理模式、作业的评论反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一线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优秀学员;今年将按计划开展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以求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活动安排另行下发)
2、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区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区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开展第二批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工作。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评选为契机,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09-2013年)的通知精神,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各单位应以继续教育学分为总抓手,积极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关于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区幼儿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全员培训。今年完成农村小学音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和“五课功”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导学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1、各单位师训干训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资料,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积极关注培训资讯,合理协调安排有关培训事宜,及时反馈一线教师的需求。
一、改变理念,以“智力投资”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最大阻力。有学者提出,目前,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城乡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城乡教育师资分布的不均衡、城乡教育教学与课程取向的不均衡。[1]但仔细审视近几年来国家的相关政策,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除学费、学杂费,自2006年起新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等,我们发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前三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相比较而言,城乡教育师资分布的不均衡及城乡教育教学与课程取向的不均衡却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而国家正在实施的“免费师范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等政策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地推进与执行才能逐渐显现出效果。因此,如何更快地缩小教师资源的城乡差距,更快地缩小教育教学与课程取向的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这两类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布就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除去国家相关部门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外,为教育的发展积极投入资金或精力的团体及个人,也是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大型企业,它们都为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这项凝聚了社会各界拳拳爱心的公益事业结下了累累硕果:累计筹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 940所希望小学。可以看到,社会捐资助学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过,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还拿希望工程举例,2008年就有媒体曝光部分希望小学因各种原因遭废弃一事[2],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当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的时候,什么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总理说:“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发展要和谐;实现社会公平,要使城乡孩子们公平接受教育。要关心农村教育,把农村教育摆在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3]答案是明显的,师资、课程才是教育的根本,是农村教育走出困境的保证,是城乡教育达到均衡的不二法则。捐资助学,不仅要捐“资”,更要捐“智”。
二、建立良好的多元合作机制,优质教育成果方可顺利注入
自2004年起,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王永庆先生创立的台塑集团在大陆地区实施了一项旨在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举措――明德教育公益项目,主要内容是在当地政府投入的同时,由台塑集团捐资新建农村小学。然而,随着高标准设施的明德小学的快速增加,至2008年之前,限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足,学校规模有缩小的趋势。毫无疑问,明德公益项目也遇到了类似于希望小学等捐资助学项目所遇到的问题: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没有相应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甚至在慢慢地流失。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关系着所有明德小学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这一困境,明德教育公益项目努力寻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起,明德教育公益项目开始调整实施方向,确定了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发展并举的目标,并积极寻求智力资源的引入。同年,在教育部委托下,以教师教育、教育科研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与台塑集团达成了5年合作协议,在已经建成使用的明德小学中实施“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以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项目实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资金均由投资方承担外,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组建了明德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项目实验及相关培训内容由该院负责把关。实验省教育厅成立明德项目领导小组,教育厅主管厅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基础教育处处长和教研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下设省明德项目办公室,具体落实本省项目实验工作。各市(地)、区(县)教育部门成立项目组织机构,落实各项实验安排。
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拟订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推进项目的相应制度和机制;与国台办、教育部、台塑集团和各省省厅汇报沟通,安排协调子项目组工作;为项目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并建立信息交流反馈渠道;开展培训者培训,提高项目实施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工作简报,维护项目实验网点,宣传项目实验取得的成果;组织实验观摩和各类研讨交流,推动更多省份参与实验。
这种“教育行政+大学+企业”的模式,形成了有机的组织与推广联合体――充足的资金保障、专业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推广,三方紧紧抱成一团,形成巨大的合力,足以使优质的师资及课程资源畅通无阻且以最大效益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而因此产生的成果必定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至2011年明德小学年会召开之际,已经有四千多所明德小学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家落户,“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2所种子明德小学中得到实施,3 089名教师和141 437名学生参与了实验。可见以多元合作为基础的“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的实施,不但为明德小学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而且使得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为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智力”的引入是完善城乡教育均衡的重中之重
经过多次研讨,各方就项目实施目标和内容达成了共识――关注农村、关爱学生、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项目组以学校管理改革和学科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确定了“小学英语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能力提升”“管理者素质提升”“调研与评估”四个子项目。
1.高质量课程资源促进农村教育良性发展
“小学英语能力提升”项目选用的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三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语言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儿童英语学习的现状,着力于解决我国英语师资匮乏,并且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常规师资培训解决的问题;着力于解决我国儿童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资源获取不足的问题;着力于解决我国儿童在汉语语言背景下学习英语,极度缺少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的问题等。在项目的实施中,首先是教师实现了从教育行为到教育观念的转变,一批“种子”实验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在自身的成长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外语专业毕业,却成长为本学校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骨干,而且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在实现自身角色转换的同时,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教学的成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次是孩子们的成长,学生们逐渐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起了说英语和用英语的自信,发展起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听力、口语表达、认读等语言知识技能上均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
“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使用的是以现代认知和评价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它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为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搭设了不同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发展,最终顺利地掌握每一节数学课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也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运用智慧和技巧让每一个孩子都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学生也不再觉得数学学习障碍重重了,因为他们都得到了教师的“个别”照顾,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2011年明德小学年会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明德小学的孩子,分别展示了他们在英语和数学学习中的收获,教师挥洒自如的发挥和孩子们的积极成长相得益彰,获得了与会来宾的高度称赞。可以说,正是优质课程资源的注入,使得城乡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取向方面的差异得到了有效的弥补。教师学习、吸收了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孩子们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在知识的习得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与城市里的孩子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城乡差距无疑得到了极大的缩小,为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培训者的培训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都很重视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年到头,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轮番上阵,绵绵不绝。但对于很多基层教师而言,一些培训非但不能给他们带来帮助和提高,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而教师真正需要的,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能给教育教学带来切实帮助的高水平专业培训和研修却少之又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曾评价说:“现在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学历补偿培训,以及与职称评定有关的培训。但很多培训内容和教师的现实工作、专业发展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状况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变。
对于广大的农村教师而言,本来出去参加培训的机会就少得可怜,而有些被派到基层的培训者,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对接受培训的教师又能有多少帮助呢?而且,这一类的培训往往只授教师以“鱼”,没有授之以“渔”,更是无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没有了教师的发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组充分认识到,对教师进行培训,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培训教师本身,让他们不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同时能够具备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让培训成为培养培训者的培训,即让那些从项目组走出来的被培训教师,成为其他教师的培训者。为达到以上目标,项目组制订了一个三年“造血”计划:最开始以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培训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省内项目专家培训为主;由以北京师范大学实施指导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地(市)、区(县)教研部门组织实施指导为主;由以北京师范大学组织调研评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省内组织调研评估为主;由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际组织实施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北京师范大学提供模型工具、由省内组织项目实施为主。
可以肯定地说,在这里培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和学,更是为使理念更新、思想蜕变。教师通过培训不仅在专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能够承担起培训新生力量的重担。这是一个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每一个成为培训者的被培训者,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血细胞,他们生发出新的智慧、力量,并将之输送给更多的细胞,教育的新生力量因之而蔓延、壮大,如星星之火,终将漫山遍野。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之一,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采取的这种从“输血”到“造血”、从培训教师到培训培训者的方式,对于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这无疑是使得城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有效方式。
3.管理者素质的提升、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农村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障
明德小学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缩影,实施“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的意义在于研究和探索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以期带动更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走上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是明德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管理者素质的提升是农村小学走持续发展道路的保障之一。
鉴于此,“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中还融入了“管理者素质提升”子项目,它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管理研究的学术资源,借鉴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丰富的培训经验,针对明德项目实验学校校长发展需求和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要求而实施。为了保证项目方案设计有依据、项目实施有效果,项目组研发了一系列工具,如《实验学校校长调查问卷》《实验学校校长来京培训课程》《实验学校实地调研和指导手册》《实验学校校本研究手册》《实验学校发展自我诊断工具》《实验学校项目实施情况日常跟踪办法》等,其目的是帮助校长掌握学校管理自我诊断的理念与方法,提升校长自我诊断学校管理、整体思考和规划学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校长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尤其是校本教研制度),做到管理规范、有序和科学;引导校长以英语项目和数学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进而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指导学校定期开展有主题的校本教研,促进校长切实关注教师发展,探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和途径;搭建实验明德小学校长间、校长与专家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实验明德小学校长的共同发展。
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大多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切实的转变,他们更加关注师生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这种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给了教师自我发展和创新课程的充分空间,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也将产生深远而良好的影响。反过来,这两方面的进步必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调研与评估”子项目担负着服务项目、监控实验过程和实施效果的任务。开展调研与评估工作,是制订方案、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评估工作,可以获取真实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找出原因,评估进展,检查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并监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与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在“调研与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与各省相关部门建立起了联动工作机制。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重要技术环节予以顾问把关,组织具有大型测评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人员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规划实施,组织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力量协助数据的录入分析工作。其次,各省根据本省项目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起联系人机制,由联系人协助项目组保障各项调研与评估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并根据需要组织人员实地指导。可以说,没有科学的调研和评估,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无法被发现、无法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无法被消除而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没有科学的调研和评估,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好的做法和优秀的案例就无法形成典型而被推广,这无疑将影响整个项目的进一步优化;没有科学的调研和评估,项目的推进必然就是被动的、迟滞的,缺乏因反思而产生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其持续性必然受到影响。无疑,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农村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力保障。
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城乡教育均衡的推手
教育的良性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政策层面上对教育进行多角度的支持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明德教育公益项目的实施过程,上至教育部、国台办,下至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省台办都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和协助。例如,正是由于国台办和教育部的积极协助,台塑集团才能够和北京师范大学建立联系,进行了无数次的接触和商谈,最后,“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得以诞生;为使项目顺利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工作的函》(教基司函[2008]53号),教育部基教一司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下发了《关于推进“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工作的函》(教基一司函[2009]35号)和《关于“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工作的函》(教基一司函[2010]17号),这些直接下发到明德小学建设所在地省级教育厅的文件,对于各省积极推动项目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明德项目的顺利实施,实验省教育行政部门都对“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宣传,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了多项政策和经费支持。(1)将明德项目实验纳入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各实验省教育厅都将明德项目实验纳入了参与实验的市、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不仅为参与实验的明德小学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动了薄弱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2)将指导实验学校的教学纳入当地教研部门的工作。各实验省建立起以各级教研部门为核心骨干的项目实施指导团队,不仅促进了实验学校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是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使其他农村小学参与到实验工作中。(3)将实验学校的项目评估纳入当地教育督导工作。通过实验学校工作月报、总结和实验档案检查等制度规范实验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育督导不仅能帮助学校树立认真开展项目实验的决心和信心,也更有利于促进项目良性发展。(4)将实验教师参加项目培训纳入当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教师们参与项目实验提供支持,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培训和交流,以全面、持续地提升当地师资水平。(5)落实课时要求。按照教育部基教司和基教一司函件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机构都指导实验学校对课时安排进行了妥善处理。
可以看到,正是有了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具体指导,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与各地教育教学实践相衔接,投入的资金才能够得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城乡教育均衡才有望实现。
五、成果及启示
自2008年至今,“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0年6月至7月对首批四省的绩效评估表明,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相比,无论是学业水平还是情感态度等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英语项目实验学生更喜欢提问也善于提问,英语口语水平普遍提高。调查数据显示,在主动发问任务上,实验学生的有效性得分是非实验学生的1.4倍,有效提问数是非实验学生的2倍;32%的实验学生英语口语流畅得分在16分以上,超出非实验学生27个百分点。数学实验项目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成绩,在绩效考评测试中,数学实验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70分,而非实验学生为65分;数学实验学生中,处于低分段的学生比非实验学生少6.8%,而高分段学生比例则高出近9个百分点。
在参加试验前,仅有12%的数学教师在备课中会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项目实施一年后,这个比例已上升到74%;英语实验教师在农村学校最缺乏的语言环境创设能力上明显超过非实验教师。河北省任县甄庄明德小学数学教师郝军玲在参加项目试验后,她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她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被提拔为学校副校长。2009年8月,她还以培训者的身份,与项目组专家一起远赴宁夏进行项目培训,将自己的成长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农村教师。目前,像郝军玲这样从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培训者的教师已达百余位。
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资源的丰富,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动力,再加上专业的校长培训,各明德小学的发展日进千里。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明德小学原来是一所镇中心学校下属的学区农村小学,由于参加实验项目,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附近几个学区的家长把孩子转来读书,而且镇中心学校也合并到这所学校。乐陵市多次在该校组织教研、观摩活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该市的窗口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小学在校长杨万里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应用项目所传授的“社区资源图发展学校”技术,打通了学校的发展之路,使这所2009年仅300名学生的“准撤并”学校在一年内发展到了千人规模。
明德小学的快速、高效发展,不仅使身在其中的教师、学生受益,而且也带动着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学校的共同进步。2010年明德教育公益项目年会在河北省召开,其间代表们参观了任县的甄庄小学。这所学校的变化引起了任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10年4月,由任县副县长王秋民带队,任县教育体育局一行11人,专程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董奇副校长研究实验扩大和区域整体改革事宜。北京师范大学于7月通过远程视频培训平台专门为任县培训校长和教师,共同促进任县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已经产生的成果看,明德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抓住了教育发展的实质――农村小学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优质课程资源的注入,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也是城乡教育平衡发展的突破点,即在强调硬件设施齐备的基础上,拿出最优质的教育科研成果直接与教育教学活动衔接,一方面使农村的学生在最初接触课程时,就能够与城市的孩子齐头并进,另一方面使农村教师在自身发展方面得到有力的支持,让他们不仅成为骨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而且能够成为火种,帮助其他的农村教师共同成长。如此,农村学校才能得以快速发展,农村教育才能最大可能地与城市教育缩小差距。
当然,从2008年至今,“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的实施也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或许一些成果的长期效益还有待考量,但是,它无疑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城乡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均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有了雄厚的资金保障,有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介入,建立了保障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到位,办好教育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董田甜.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综合发展战略――基于综合战略政策分析模式[J].教育导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