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乘法计算题

分数乘法计算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数乘法计算题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1篇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单纯的计算技能教学走出去,运用“再创造”原理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段,供大家评价。

片断一: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道乘法算式:12×4、4×12

提问:他们相等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12×4=4×12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回忆起了什么知识?

生: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生:a×b=b×a

师: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

生:字母a和b可以表示分数、小数、整数。

师:字母a和b表示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

生1:1/2×1/3=1/6,1/3×1/2=1/6,所以1/2×1/3=1/3×1/2。两个分数交换他们的位置,积不变。

生2:1/4×4/5=1/5,4/5×1/4=1/5,所以1/4×4/5=4/5×1/4。我认为分数乘法也有乘法交换律。

生3:1/2×3/5=3/10,3/5×1/2=3/10,所以1/2×3/5=3/5×1/2。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

反思:从学生熟悉的字母公式入手,变直接出示题目计算验证为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有条理较清晰地述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完成了其余两个定律的举例验证,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片段二:

出示题组:(3/4+1/5)×4 (1/3+2/7)×5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中每一个数的特点,动笔前先思考怎样比较简便?

生1:第一题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3/4+1/5)×4=3/4×4+1/5×4。

生2:第二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1/3+2/7)×5=1/3×5+2/7×5。

生3:我认为第二题这样计算不简便。先算括号里的加法比较好,而第一题用分配律做简便。

师:第一题简便的方法大家意见一致,第二题有两种不同意见。老师建议每个人把这两种方法都试一试,自己体验怎么做比较好。

学生完成计算后交流。

生1:我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随便选择那一种。

生2:我认为用乘法分配律做反而麻烦,先算括号里的加法比较好。通分时分母小,好计算。

生3:我认为用分配律做这一题并不简便。

师:第二题的数怎么改用乘法分配律做就比较简便呢?

生1:1/3改成1/5。

生2:2/7改成1/5。

生3:两个数都改,1/3改成1/5,2/7改成2/5。

生4:把乘5改成乘7或乘5改成乘3.

师:如果括号里的分数不变,括号外面的数怎么改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生5:我想可以改成21,但不知对不对。

生6:对!对!应该是3和7的公倍数。

生7:应该是3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反思:以题组行事出示两道例题,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封闭的计算题实施开放式教学,为计算教学注入了活力,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评析: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计算能力;重要性;提高方法

一、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1、领悟;在1 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等。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在摆、画、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已达到领悟。

2、明理;小学教材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我首先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已达到明理。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数的运算”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获得运算结果(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运算律、运算性质。数的运算模型简单归纳起来就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则运算。在小学低段我们主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小的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

这几年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基础准备;

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是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

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要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4、精选习题,巩固训练。

学生学习计算的能力是通过练习形成的,但并非任何练习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使练习的数量与效益较好地统一起来,教师在选择习题和设计练习层次时要使练习题具有“四性”:

目的性:目标必须明确恰当。

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习,难点内容着重练习,关键内容突出练习。

多样性: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计算的算理。

趣味性:形式活泼,新颖有趣,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避免盲目、机械、重复、无效甚至有害的练习,练习层次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对教学计算的练习设计应有以下几个层次:

(1)准备练习。在新课前完成,目的在于以旧换新,为学生探究新知识迁移做准备。

(2)基本练习。在预习或讲授新课时边讲边练。习题与例题相似,帮助学生领会理解新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变式练习。采用变化习题的结构形式,清楚定势思维。

5、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6、养成反思、验算的习惯。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3篇

一、巧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或加减混合运算时,巧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

2. 把互为相反数,或相加得零的数先行相加.

3. 把可以凑成整数的数相加.

4. 把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数结合相加.

5. 把整数、小数、分数分别相加.

6. 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带分数化成整数和分数后相加.

例1 计算-3+9--5-+6+-5--8.

分析:本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解答它,应先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看看其中是否有互为相反数,或相加得零的数. 若有,应把它们先行相加.

解:原式= -3+9+5-6-5+8

=-3+9-6+5-5+8

=8.

例2 计算 -+2+2--3.

分析:本题的五个分数中,有三个分数的分母成倍数关系,有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解答它,应将它们分别结合相加.

解:原式= -+2 -+2-3

= 1-1

=.

二、巧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巧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把互为倒数的因数结合相乘.

2. 把乘积为整数,或末尾产生零的因数结合相乘.

3. 把便于约分的因数结合相乘.

例3 计算 -3×246× -× -.

分析:本题是四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其中因数-3与 -是互为倒数,因数 246与-的积为整数. 解答它,应把它们分别结合相乘.

解:原式= -3 × -×246×

= -6.

例4 计算-5÷ -×0.8× -2÷7.

分析:本题是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解答它,应先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运算,再看其中是否有乘积为整数,或便于约分的因数 .若有,应将它们先结合相乘.

解:原式=(-5)× -×0.8×-2×

=[(-5)×0.8]×-×-2×

= -4×××

=-1.

三、巧用分配律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时,巧用分配律,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把乘积形式a(b+c)化成和的形式ab+ac.

2. 把和的形式ab+ac化成积的形式a(b+c).

例5 计算 -+×(-18).

分析:本题括号中的三个分母都是括号外因数-18的约数. 解答它,应将其化为和的形式计算.

解:原式= ×(-18)-×(-18)+×(-18)

= -14+15-3

=-2.

例6 计算(-35)×-(-35)×-+(-35)×.

分析:本题是三个积的和,其中每个积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35. 解答它,应将其化为积的形式计算.

解:原式= (-35)×--+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学校重修实验室,买了82块地砖,付出4000元,找回了一些钱。估计一下,学校买的是哪种价钱的地砖?(

A

.

每块41元

B

.

每块49元

C

.

每块56元

2.

(2分)能简算的要简算

4.6×3.7+0.46×63=(

A

.

B

.

1000

C

.

D

.

46

3.

(2分)3.75×28=37.5×(

)。

A

.

28

B

.

2.8

C

.

280

D

.

无法确定

4.

(2分)下面各式中,商最大的是(

)。

A

.

2.8÷0.1

B

.

2.8÷0.001

C

.

2.8÷0.01

D

.

2.8÷1

5.

(2分)下面各题中,(

)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乘法。

A

.

110-20×5

B

.

110×5-20

C

.

(110-20)×5

6.

(2分)计算(+)×21=×21+×21是运用了(

)。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乘法分配律

7.

(2分)1(

A

.

的倒数是

B

.

的倒数是1

C

.

没有倒数

D

.

的倒数是0

8.

(2分)下面各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

.

48×25=6×(8×25)

B

.

48×25=12×(4×25)

C

.

48×25=40×25+8×25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

(2分)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10.

(2分)35×37+65×37=(37+65)×35

11.

(2分)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一定不变。

12.

(2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3.

(2分)判断对错.

8.4+1.6÷0.4×2.5

=10÷0.4×2.5

=10÷1

=10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

14.

(3分)请从简算的角度去填空:8×23×125=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分)508.2÷7=_______

16.

(4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01×101-1.01=_______

17.

(2分)如果y>0,那么y×

和y+

比,_______比较大.

18.

(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0平方千米_______2999公顷

6500÷500_______65÷5

85万_______850001

120×50_______12×500

19.

(1分)推算.

(1)18×50=_______

(2)18×500=_______

(3)180×50=_______

20.

(1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80×52÷4_______80×(52÷4)。

21.

(5分)在横线上填上数字,在圆圈上填上符号。

56×5×20=

×(

×

)

1800÷45=1800÷

(25+11)×

=

×25+

×4

169-(69+25)=169-69

25

125×88=125

四、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22.

(5分)用递等式计算。

(1)

(2)

(3)

(4)

23.

(5分)我来算一算

780+220=

900-459=

36×40=

425-273-127=

4×13×25=

420÷70=

25×44=

36×99+36=

24.

(5分)连线。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25.

(10分)用递等式计算:

(1)1042﹣384÷16×13

(2)4.1﹣2.56÷(0.18+0.62)

(3)

(4)3.14×43+7.2×31.4﹣150×0.314.

26.

(5分)按运算顺序读出下列算式.

(5.3+3.9)×4.5-0.9_______

12.48+21.48÷7.6×3.1_______

27.

(5分)根据运算律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8×2.5×12.5×4=(

28.

(5分)妈妈的化妆盒长5cm,宽5cm,高12cm,兰兰想把4个这样大小的化妆品盒包成一包.

(1)兰兰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2)最节省包装纸的是哪种包法?这种包装方法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29.

(5分)张阿姨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收购回一批苹果,经过挑选把这些苹果分成了甲、乙两个等级,质量比是3:5,乙等只能以0.7元价格出售,张阿姨要想获得25%的利润,甲等苹果每千克至少应卖多少元?

30.

(5分)小红买了5本相册,每本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大约有1000张照片,5本相册能装下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1、

10-1、

11-1、

12-1、

13-1、

三、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19-2、

19-3、

20-1、

21-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4-1、

五、解答题

(共6题;共35分)

25-1、

25-2、

25-3、

25-4、

26-1、

27-1、

28-1、

28-2、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第5篇

一、练好口算基本功

每道计算题都是通过若干个口算逐步、逐级运算形成的,如果在口算中出现了问题,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正确。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对于学生的口算,教师要提出又对又快的明确要求,训练的形式应多样化,如抢答、互相提问、开火车、夺红旗、小竞赛等,这样学生练习口算才会有兴趣。只要我们做到天天练并持之以恒,把口算融于教学的全过程,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算理讲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主要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简单的平方和立方的计算,教师在教学各种运算时,应着重强调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加法是怎样运算的”“为什么相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为什么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等问题,并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使每一个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记忆持久,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掌握巧算方法

熟中生巧,数学中的计算题也不例外。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便算法的技巧。首先,要扎实地掌握五种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及分配律。其次,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如a-b-c=a-(b+c)、a÷b÷c=a÷(b×c)等。再次,让学生都能根据计算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另外,熟记有关数据也是巧算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每节数学课前都让学生记一记有关数据。如熟记乘法口诀,有助于乘、除法的计算;熟记1~20的平方,有助于正方形面积及圆面积的计算;熟记1~10的立方,有助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熟记1~9π的值,有助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及圆柱、圆锥体积的有关计算……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记住一些特殊值,如4×25=100、8×125=1000等。这样先让学生记忆一些常用的数据,再学会灵活运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变枯燥的计算为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验算习惯

学生自觉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是计算能力提高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算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验算。通过验算,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而且能达到一题多练、熟能生巧的效果。

学生做题时除了要认真审题外,还要养成“一步三查”的习惯。三查,就是查数字(看数字有没有写错)、查符号(看运算方法是否正确)、查结果(看计算结果对不对)。“一步三查”的同时,还要边做边查、瞻前顾后,千万不可在忙中出错。当然,除了教材中的验算方法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用估算、逆推、代入等方法进行验算,使每个学生都能既正确又迅速地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