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童年的味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范文第1篇

交织着快乐与烦恼

年的味道苦苦的

面对同学深深的误解

面对老师严厉的责怪

童年的味道甜甜的

红红的奖状

金灿灿的奖杯

童年的味道热辣辣的

我们绚丽的舞台

童年的味道范文第2篇

童年记忆-冰棒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在天气炎热的夏天,经常会有一些骑着自行车进村卖冰棒的大哥。他们的自行车后面多半是用皮带绑着一个装满冰棒的大木箱,一般到了村路口会大声的吆喝:“卖冰棒喽…”,村里的孩子同伴们听到后显得异常兴奋,各自赶紧回家找父母给钱去买冰棒,有的父母不在家外出干活了,就赶紧跑去爷爷奶奶家…拿到钱的孩子们就像一阵风一样来到村口大路的树下兴奋的买冰棒,当然大部分是5分钱一根的白水冰棒。有的冰棒前段加有绿豆、红枣等之类就要1毛或者2毛,雪糕类的就要更贵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奢侈不敢想象的,有白水冰棒就已经很知足了!……

在12岁那年夏天。家里农活都忙完的时候,我就跟母亲说我想去街上批发冰棒卖。母亲听说后说了一堆理由:“没有经验、卖不出去、本钱都赚不会来……”,刚开始这些问题我确实没有想过,听了后有点退却,但后来再我的坚持下,母亲同意借本钱给我去批发冰棒卖。在拿到10元本钱后,我当时心里非常高兴,马上做起的准备工作,找了一个家里用水桶、小时候穿的不用的棉袄、棉花之类的(包住冰棒,使它不那么容易融化掉)。

那一天,终于批发到了20多根冰棒,有白水的、绿豆、红枣的…当然,主要还是白水冰棒,因为没有那么多钱,还要留一部分当找零钱。在烈日当空的中午,一个人提着桶子到各个村落叫喊着,连续走了几个村子,效果很不好,只卖出几根,心里很不好受。(当然叫喊卖的声音一个很小,没有多少人听的见…),心里一直沮丧着,还有阵阵的不安(还有这么多没有卖出去该怎么办呢?等下回家不是被挨骂,或者要被取笑了?)内心无比的挣扎,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一条回家的小路上。小路旁边都是稻田,有的还在插秧,这时候我心里想着:天气这么热,不知道他们要不要呢?于是我就大声的喊了几句:“卖冰棒喽”。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万万没有想到,固然旁边插秧的人群里面有一个招收说道:“小伙子过来,你那还有多少冰棒,我这里有18个人都要一根。”我兴奋的答应道,好,有的。数着数着刚刚好够数,就这样我把这些冰棒都卖完了。回到家中,我没有特别高兴的理由,因为要不是有路边插秧的那些人,我现在…

这段童年记忆经历,一直让我难以忘怀…,不知道你们关于冰棒故事的童年记忆会是什么样子呢?

童年的味道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省文明委决定2008年继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项目(以下简称“十件实事”)。为切实将实事项目落实到位,现就做好2008年“十件实事”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及时贯彻部署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我省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奥运之年,这些都赋予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内涵。各地、各部门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促进全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进一步深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省委确定抓好“十件实事”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要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际,及时研究部署,深入宣传动员,切实保证“十件实事”顺利实施。

二、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强化组织、保证经费入手,突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丰富未成年人文化产品、关注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等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载体,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证实事项目落到实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工作进程和目标要求。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发挥优势,积极配合。各地要在认真配合做好“十件实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各类富有地域特色的实事好事,力求工作有载体、有抓手、有特色、有影响、有成效。

三、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形成工作合力

童年的味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根深蒂固的优良文化传统依然是道德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和行为方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德即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利益问题,即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古代,所谓“德”就是对他人有利,这样才称得上是有道德。不仅在我国古代要求是如此,当代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与当代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作用于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把他们也培育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

中国的重德传统一直传承下来,在整个封建社会,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各朝各代的教育政策都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西周国学就以“一日孝行,以享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为主要教育内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历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最具典型代表的是孔子,其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和最具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仁”的教育,“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是“道”的具体体现,按照“仁”的要求去做,就是实践了“道”,反之便是违背“道”。如何实现这个“仁”,孔子及其弟子在讨论中得出,“仁”者“爱人”。因此,“爱人”无疑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爱人是仁的基本含义,也是待人处事的前提。儒家另一思想家孟子提出“性善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论证了实施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也,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热,泉之始达”。即人性中的这“四端”,故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扩而充之”,使之成为仁、义、礼、智四德。荀子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荀子从“性恶说”的思想角度出发,论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化性起伪”,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知识教育的培养,主张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的环境加强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学习。西汉的董仲舒也比较重视道德教育,他把德治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道德教育在培养人才、发展人性、社会教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德育思想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宋代的教育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发挥其作用,对社会和国家有用。朱熹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即“存天理,灭人欲”,让学生懂得道理,自觉行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就道德教育有很多的阐述,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和作用,尤其在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滑坡、感恩意识淡薄严重的社会,我们应当借鉴古代道德教育的精髓,加强和提升当前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

二、当前未成年感恩教育的现状简述

《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界定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对感恩教育主要的解释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的本质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价值观的转变等导致未成年的道德品质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我国现在的未成年多是独生子女,大多只懂得享受,缺乏自觉的道德修养,从而养成自私、冷漠、忘恩等性格。未成年的种种不良表现正是由于感恩品质缺失,具体表现首先在家庭中,他们对父母的不孝顺,叛逆父母,社会中多有未成年人为了上网玩游戏与父母发生争执而离家出走,也常和父母顶嘴,甚者有挥刀拭母等事件的发生。我们从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首先学到一点就是孝,对父母的孝,对长者的孝。父母带给我们生命,倾其所有培育我们,报答父母的恩情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在当前的现实社会中,尤其是未成年这种意识越来越淡漠,甚至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未成年人认为这种恩情是理所应当自己该获得的。其二表现为在校对老师的不尊敬。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梯”,即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前很多的中小学生已经淡忘了这一古训,缺失了对老师的这份感恩之情,表现为路上碰见老师就当不认识,横冲之;课堂上全无敬和尊,不认真听讲,和老师顶嘴,也有当面辱骂老师等现象发生。其三,个人的修养不够,在社会中则表现为没有责任心和道德感。很多未成年人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宽容和分享的心态,往往在处事中表现较为狭隘,不懂得体恤别人的辛劳以及珍惜其劳动成果,唯我独尊,不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给予他们的一切。

当前未成年人正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加上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的行为的影响,不加以正确的疏导和灌输,未成年人很容易走向歧途,导致形成感恩缺失现象。在造成未成年人感恩意识缺乏的种种主客观原因中,当今社会对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的摒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重拾古代道德教育的精华,从而指导当前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认识感恩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 三、以传统的孝道教育为主线,加强未成年的感恩意识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孝的教育,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认为“百善孝为先”。《孝经》中有“孝者德之本”之语,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川所谓孝梯,是指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8](P32,孔子认为孝梯是根本的道德规范,“为仁之本”,孔子把“敬”作为孝的主要内容,即尊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看的比养还重要,只有把尊敬和供养想结合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孝。孔子的“孝”还要求子女在做人行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品德高尚,这样父母才能对子女放心。子女之所以要孝敬父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应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辛苦养大儿女,最希望的也是儿女能知恩图报,善待父母。故常说:“人之行,莫大于孝”,这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墨子认为孝,就是利亲也,为人子必孝,把父母的事要作为自己分内的事而又有能力为父母谋利益,这是墨子对君子提出的孝的要求。《孝经》中认为孝有五等之孝,庶民之孝则是“谨慎节用,以养父母”,要求敬养父母。北魏孝文帝时主张孝治,通过奖用孝梯,推动人们崇敬践行孝道,要敬老并严惩不孝。因此汉以孝而治天下。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也以孝梯教育为家庭和学校的主要教育。对于当代的未成年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感恩教育,从传统的孝教育出发从小培养青年的孝心,要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做一个有孝、知恩、有义的青年人。未成年人现在进行孝教育,从身边的家人做起,孝敬父母,才能让其渐渐学会照顾他人,关心别人,学会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最终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四、继承传统的尊师道精神,提升未成年的感思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尊师道精神,这在《学记》中就能体现,尊师是其主要特点,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由教师来严格教育,“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为提倡尊师的,“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可见荀子将师的地位与天地先祖相比,与君师并称,并把尊师与否与国家的衰亡相联系,提倡国家要重视教育,社会上要尊敬教师。在教学中,荀子更是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战国末期产生的杂家的尊师思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教师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很重要,能够影响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应该做到“事师之犹事父”,“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师说》是唐代著名的教育家韩愈论师道的主要的著作,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学者必有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尊敬教师,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问,学生应该认真的听从教师的教诲,才能学有所长。古代尚且如此,今天的学生更应该传承这种尊师的思想,尤其是未成年,从小就应学习古戎的尊师教育,认识到教师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倾之心血给学生传授其所知之事,相应的学生要怀有感恩情怀,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知教师的辛苦,尊敬老师。

五、通过修身律己强调未成年的感恩教育

童年的味道范文第5篇

一、 教学理念探讨

1、弱化专业划分界限

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基础教育,学生及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专业的选择普遍存在盲目的现象,而这种盲目选择的结果,使得许多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专业,从而影响了大学的学习与就业。而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纷纷大胆革新,试图改变传统高校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倾向,在本专科阶段推行通识教育。这一改革切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符合国际教育的潮流,适应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2、重视“育”而非“教”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讲授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才会出现毕业生“回炉”现象。这种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来构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和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寥寥的。因此,IT类基础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信息化的思想,在教授IT相关理论体系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速度和比例。

3、对学生实行立体式培养

课堂教学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应该是点、线、面的关系。站在课程的角度讲,每堂课的课程目标是点,由这些点连成的线构成本门课的培养目标,学生所选的多门不同种类的课程又构成支撑其发展的多个层面。站在课堂的角度,一堂课45分钟又可以划分为多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可以是教师的知识点讲授,可以是教师的操作示范,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又可以是学生的思考归纳或融会贯通,可以是学生的自主练习,还可以是学生的批判或创新性思维等等多种“教”与“学”的形式,这些按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划分的点,构成了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主线,由不同方面的能力主线又形成了学生的多面发展。因此,90分钟的课堂不仅要有知识理论的教学目标,应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更应该有多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的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4、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哈佛大学的哈罗德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等八种智能,或者更多。这些智能互相独立,往往体现出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现象,不同的专业或职业,要求的智能种类不同。由此看来,以高考分数高低来划分人才档次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要制定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更要有多维度的学生评分规则。

二.教学策略探讨

1、上好第一堂课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这被称为首因效应。如果教师将“首因效应”用在教学中,势必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很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第一堂课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主题:信息化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大学期间学生要学习的IT类课程信息,本课程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现实应用等。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清晰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清楚所学课程的特点和应用背景后,还要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向同学们介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IT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先修课程和后序课程之间的联系,建立概念上的知识体系。

2、培养综合运行知识的能力

即使不知道根据德国专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我们也会发现刚学过的东西如何不及时和反复使用,很快就会遗忘。原因很简单,没有学以致用,不能融会贯通。因此,IT类课程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旨在反映当前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序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专业知识结构的结合。有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现在的学习中,还是未来的工作上,都会遇到难题。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IT技术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方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查阅资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是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不给答案就默默放弃该问题。这种被动学习的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从业。所以,教师在课堂应有意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所传递的态度、情感,使学生获良性的心理感受,从而认同和肯定自己,这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但有笔者认为有一点很有必要:适当地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IT类的很多课程考核方式都采用小组或个人项目考核,当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不得不放弃课外时间的娱乐活动而主动学习,完成原本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从自己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中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才是自信心的源泉。

5、大力改革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