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习任务设计 方案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校各专业均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编制了各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很好地指导各专业建设,但是不能直接指导课堂教学。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学习任务设计,以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指导教师一体化课堂教学。学习任务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规则,包括学习条件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因此,学习任务设计必须是教学团队集体的智慧,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学习任务设计方案从结构上来说,包括学习任务描述表、学习内容鱼骨图和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

一、学习任务描述表设计

学习任务描述表包括学习任务情境描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建议等项目,详见表1。

表1 学习任务描述表

一体化课程1名称

学习任务名称 学习任务学时

学习任务情境描述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学习任务情境描述就是把实践专家访谈会上提炼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结合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教学化处理,描述完成学习任务该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教学价值以及工作标准等六要素。其中学习任务教学价值通常表现为既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规律和要求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设计主要是指完成该学习任务后,学习者能够胜任什么工作,胜任哪些任务,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要设计除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的目标。学习目标格式采用“获取哪些资源,学习并应用哪些方法和技术,按照什么工作标准或工作规范,完成什么工作,形成什么工作成果”。“学习内容”主要指完成该学习任务过程中新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一定是相互对应的,学习内容可以用“鱼骨图”分析技术梳理。“教学建议”要结合学校实际阐述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要求、场地要求、师生比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建议以及考核评价建议等。

二、学习内容鱼骨图设计

采用“鱼骨图”(见下图)分析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学习任务每个环节应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任务的鱼骨图,能展示不同任务之间的内容衔接,保证了工作中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完整。

学习内容鱼骨图

鱼的脊椎部分表示实施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鱼的上部鱼刺表示梳理出来的知识点,鱼的下部鱼刺表示梳理出来的技能点和劳动组织形式或职业素养点。

学习活动的确定一般有两种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理论基础薄弱,技能操作基础差,学习活动一般以完成该学习任务的工作流程来划分。学习活动之间既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如:在“学习任务新车交接检查(PDI检查)”中,划分的学习活动为“学习活动1:新车检查前准备”、“学习活动2:新车外部检查”、“学习活动3:新车乘员舱检查”、“学习活动4:新车发动机舱检查”、“学习活动5:新车底盘检查”、“学习活动6:新车检查成果展示与评价”。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增加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和成果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学习活动一般可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执行,即: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展现学生学习的开放性。

三、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设计

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设计包括教学环节、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资源、评价点、学时和学习地点等设计,详见表2。

表2 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

教学

环节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学习

内容 教学

资源 评价点 学时 学习

地点

教学环节描述了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对应“学习内容鱼骨图”中的“学习活动”,可以对学习活动进行再分解、细化,但不能缺失;学生活动描述学生学习过程,应对应相应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养点,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使用“动词+名词”的形式表达;教师活动描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对应学生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辅,同样使用“动词+名词”的形式表达;学习内容描述该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养点,对应“学习内容鱼骨图”中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分析结果,一般使用“名词”的形式表达;教学资源描述完成学习任务所使用的工具、量具、设施、设备、教具以及教学所需资料,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提供依据;评价点描述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对应学习目标设计可测评的要素;学时描述学习活动所需的基准课时数,一体化教学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教师在课堂可以根据任务实施情况确定;学习地点视学习活动实际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

在每门课程每个学习任务采用“鱼骨图”分析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专业教学团队还需要将整个专业所有的“学习内容鱼骨图”进行分析和提炼,把重复内容删减,把缺失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素养点进行补充。因此,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必须由团队编制,确保其能有效地指导一体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学生工作页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行业企业调研、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一体化课程转化的基础上,各校均编制了各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设计了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学生工作页作为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引导学生从接受学习任务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主体性材料,对如何准确定位学生工作页的功能各技工院校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在学生工作页开发中,如何保证学生工作页开发的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成为各技工院校教师探讨的主要问题。山西交通技师学院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在学生工作页开发中为学生工作页赋予了四项功能,一是学生学习任务单,能明确告知学生本次课堂的学习任务;二是学生学习引导材料,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材料,能启发学生把工作任务的过程记录下来;四是学生评价材料,能按照评价标准和评分表评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学生工作页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任务单和学习内容两部分,学习内容中体现引导、记录和评价功能。

一、学习任务单设计

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任务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时限、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活动等。

学习任务是由具有教学价值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其内涵在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其内容包括学习任务描述表、学习内容鱼骨图、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表)中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设计主要指在完成该学习任务后,学习者能够胜任什么工作或任务,哪些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目标的格式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格式:获取哪些资源,学习并应用哪些方法和技术,按照什么工作标准或工作规范,完成什么工作,形成什么工作成果。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完成该学习任务过程的工作六步骤,提炼学生完成每一工作步骤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点,确保若干学习任务的目标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对应的课程目标。

学习时限是指完成该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教学课时。

学习情境描述要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或经营过程的环节和特性设计,体现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要依据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因此,学习情境描述可以理解为企业工作任务的教学化处理,其设计思路为:提供一项真实的企业代表性工作任务,并针对学习者的兴趣、特点等,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情景,明确任务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习任务该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以及工作标准等。学习情境描述要做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符合实际工作规律和要求。

学习活动是指完成该学习任务的工作流程。学习活动可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划分,即: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也可按照完成学习任务的各环节划分,各环节之间既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建议在低年级课程中按照“完成学习任务各环节”划分学习活动,高年级课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六步骤”划分学习活动。

二、学习内容设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学习。因此,学习内容设计应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和疑问,学生借助于工作页的引导问题自主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制定工作方案,并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要按照学习活动设计,按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在每个学习活动中分别设计学习目标、建议课时、学习地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内容。

学习目标是指完成该学习活动后,学生应能达到的目标,是学习任务总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建议课时是指完成该学习活动的教学时数。学习地点是指完成该学习活动的学习和工作场所。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学习前应该准备好的硬件,包括设备、工具、量具、材料和资料等。学习过程设计即为引导问题的设计,引导问题的设计是整个学生工作页开发的核心。笔者认为,引导问题的设计注重五个要素。

一是引导问题应针对学生的特质和兴趣设计,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引导问题设计应接近企业工作实际,其表现形式应与企业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实施顺序匹配,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引导问题设计的前半部分重点设计学习任务所蕴含的原理、概念、方法、标准等知识,引导问题设计的后半部分重点设计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实操过程,体现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和记录功能。

三是引导问题设计除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外,还需关注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要引导学生小组间团结协作;既要设计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性,更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安全意识等。

四是引导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是引导问题的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注重适用性和实用性。引导问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绘图题、连线题、问答题、也可以是完整收集信息的表格、完成任务的记录工作单,甚至可以用漫画形式来阐明深刻道理,力求文字生动,图文并茂。在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指导时可以设置小词典、小提示、学习拓展,让学生感知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的,体现成就感。

学习评价设计。从企业调研中不难发现,现代企业并不十分在意毕业生的专业、学历层次等“硬指标”,相反对毕业生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行为礼仪等“软实力”特别关注。因此,在一体化课程中每个学习任务的考核评价中,应体现“三结合”:评价要素体现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结合;评价方式体现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体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详见学习任务评价表。

表 学习任务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依据 评价方式 权

重 得分

小计

学生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

评价

10% 40% 50%

方法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信息搜索、资料查询情况;信息分析、归纳情况 0.05

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 0.1

独立工作能力 独立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情况 0.1

社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积极献计献策情况 0.05

人际交往能力 与师长、同学相处情况 0.05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正确的词汇确切表达语言内容和技巧情况 0.05

规范行为能力 遵守校规校纪和行为礼仪情况 0.1

专业能力 1.技能操作情况;

2.工作页完成情况;

3.知识考核 0.5

总计

学生工作页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个导演对脚本的设计,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否帮助学生学会工作。因此,全国技工院校的教师须共同努力,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学生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教师、课堂三者组成了教学活动的统一体。新实施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特性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抓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促进教学活动进程和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教学心理学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特殊个体,自身心理发展和情感发展具有特殊性,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感和畏难的学习心态,影响和阻碍学习内在特性的有效显现。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教学活动,是深入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要求的生动体现和内在要求。我现根据教学新目标要求,对有效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措施和方式进行初步的阐述,如有不妥,望请指正。

一、尊重学生情感发展实际,采用有效激励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参与学习活动的“垫脚石”,更是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助推剂”。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个体”,容易受不良思想和消极情感的影响,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情感。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学生内在积极学习情感的激发和潜能的释放。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自主性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作为真实的生命体,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的、真诚的师生双边交流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情态,同时,要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紧扣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设置具有趣味性和促动性的数学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如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我贴近学生情感发展“活跃区”,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汽车由北京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天津,它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则汽车距天津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认识到了该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情感一下子就被充分激起,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知欲望,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二、注重数学学科问题教学,采用典型问题教学,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动性。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和内涵展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媒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许多知识点内容,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都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体现。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的深入实施,问题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数学问题这一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要素,设计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效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的制定、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过程的推进,从而达到使学生“懂其道,知其法”的教学效果,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推进。

例题:已知函数y=(2m+1)x+m-3,

(1)若这个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求m的值;

(2)若这个函数的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此题是有关“一次函数”方面知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将“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等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使问题探究的特性更加显现,思维的功效更加增强。教师在进行这一问题解答时,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特性,让学生当“老师”进行问题的探究解答,教师只作适当的关键处的指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凸显教学评价促进功能,采用反思辨析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效性。

学科教学实施纲要指出:“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特性的重要载体――教学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时,要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评价活动,进行个别辅导,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有效评价中对自身学习活动效果及表现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例题:如图1,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

(1)求证:MB=MD,ME=MF。

(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在此题教学时,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性,在解答环节采用评价辨析的教学方式,先设置此问题的解答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指出此解答过程的不足之处,从而创设出矛盾性的问题情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二次解答”,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辨析的成果,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辨析中反思自身学习表现,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没有给所有的教师带来成功和喜悦。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如小组结构、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等。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探讨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素之一的有效评价。

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

小组合作时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意义是什么?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课堂活动评价了解学生当堂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通过学习行为评价(作业、纪律、研究性学习参与等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从而形成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小组评价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不是为了评比,如果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通过评比激励学生,要避免因评比而造成不良竞争、降低学习效率的现象。

那么用什么作为评价工具能达到评价的高效、客观?笔者认为运用评价量表对小组进行捆绑评价能促进学生互助互学,形成团队意识,以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使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想成为可能。

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在教学中的意义

1.对教师的益处

制定量表促进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思考每个知识技能在不同维度应达到的水准,关注细化目标和目标的层次,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清晰的量表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评价的主观性,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现状的评价更为客观可信,教师之间的评价更趋向一致。

2.对学生的益处

清晰、明确、稳定的评价量表如同学习的指南针,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价的准则,量表也如同一面镜子,学生对着量表,不断矫正,缩小与准则的差距,逐渐达标。

因此量表的质量非常重要,下面介绍笔者教学中常使用的三种类型的量表――课堂学习评价表、英语学科小组日常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小组学习成绩跟踪评价量表。

三、小组课堂合作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1.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设计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量表是为了达到对全班大多数学生学习活动做出快速评估的目的,以解决大班制课堂教学操练机会少、反馈难的问题。以“口语活动评价表”为例说明课堂评价量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表1 口语活动评价表

表1使用说明:

(1)此表适合口语活动中运用,如两两对话、小组表演,在不同的学龄段使用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的重点,强化某个维度的比值或更换某个维度。如,在程度较好的班级将音调的分数降为3分,将内容分升为6分,以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此表既可以在小组活动时小组内部评价使用,也可以在小组代表展示时使用,根据小组人数的多少,可以在该表的评价和总分栏增加被评价的学生数。

(3)音调和熟练两个维度以6分制点,学生可在4分与6分点,2分与4分点打出1、3、5的分。

2.小组日常学习活动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如何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管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缓解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与跟踪大量学生学习情况费时耗体之间的矛盾,因此笔者生成了“小组日常学习活动评价量表”,教师跟踪的方向由针对个人转向针对小组,教师根据小组内部评价的结果,指导小组跟踪组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比较困难的小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笔者每天跟踪的比例由1∶100降低到1∶30左右,这种方式使得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更具实效。

表2 小组日常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表2用A、B、C、D等级评定,A-优秀,B-较好,C-达标,D-低于一般标准。

评价标准表述如下:

(1)课堂表现评价说明

①能用英语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中乐于帮助组员,善于向组员寻求帮助,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清晰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有效组织小组活动。

②能较好地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中愿意帮助组员,虚心听取他人的观点,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③能参与小组活动,只在需要的时候做出反应,比较被动,在其他成员的带动下勉强完成学习任务。

④不能参与小组合作,可能会做一些无建设性的事,妨碍自己和同伴学习。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说明

①认真工整地完成作业,正确率高,讲评后及时订正错误,并有错误分析。

②较工整地完成作业,作业有个别遗漏,正确率70%~80%左右,讲评后及时订正错误,并有错误分析。

③较工整地完成作业,作业缺漏三分之一以上,准确率低于60%,讲评后及时订正错误。

④没有完成作业。

(3)背诵完成情况评价说明

①熟练完成背诵任务。

②完成背诵内容,但有点不熟练。

③完成背诵内容,但结结巴巴。

④没有完成背诵任务。

操作说明:表2仅呈现了完整登记表的部分,完整的表包括周一至周五的评定,每个小组每周领取一张周评价表,贴在负责人桌面,由小组自主评价,教师巡视一下,对学生学习情况就一目了然,周末回收该表,作为小组学习过程资料和小组评优的依据。及时跟踪是使用该表的关键。

3.小组学习成绩跟踪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

此类量表是为了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自己赛跑、与他组赛跑。如表所示:这是一张小组间竞赛的表,也是一张小组英语学科成长历程表,本表既关注小组也关注个人的成绩,既关注绝对分数也关注相对位置,有效地激励组员间分互帮互学。教师能看到该表的学生信息和个人成绩,但展示给学生看时只出现组别、小组均分、小组名次、小组目标。

表3 小组学习成绩跟踪评价量表

四、小组合作评价方式探究的反思

1.尊重学生是小组合作顺利与否的关键,制定评价表时应措词温和,量表中的描述表现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判断学生的价值。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安全感,利用尚待修改的范例解说量表的使用时,应匿名,设定的达标线宜是动态的。例如,当多数学生要达到B才能过关,而某个学困生只要达到C,就算过关,当该生的能力积蓄到再上一个等级的时候,才提出更高要求。简而言之,凡事要考虑学生的尊严。

2.量表要具备实用性、可塑性,实用性体现在易操作、省时,可塑性表现在架构合理、语言清晰,便于修改和同事间的借鉴。

3.使用量表前要对学生培训,通过口头讲解、样例、现场演示和现场模拟进行培训,经过3~5次的课堂实战,学生能运用自如。使用时要灵活处理,使用后要反思修改。

4.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之一,并不适合每种技能的训练,不是每种学习活动都必须小组合作,如听力和阅读的输入活动适合学生独立学习。适合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冷静选择,优化教学才能避免“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虚无缥缈的学习效果”的尴尬境地。

5.评价量表只是评价方式之一,还有很多简洁、快速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扬、手势、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常常教材中的习题就是很好的评价工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就能快速、确切地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如果有比评价量表更快捷、有效的评价方式时就不选量表方式评价。

本文所列三张量表通过对英语学习不同侧面的关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便利的评价工具能更客观、公正、多维度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高质量、客观、可信的评价量表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在且行且思中完善、提升教学。

参考文献: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结构改革 生本课堂 真实学习

课改进入新的攻坚阶段。课堂在生本理念的烛照下,“学为中心”“以学为主”“先学后导”等教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师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课改新理念、新思想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大多还停留于认识上、理论上,与其教学行为及日常的课堂实践脱节严重。

为了把握当前课堂的真实情况,激发课改动力,我们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这一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主题调研,开发设计了主题调研课堂观察表,组织开展课堂观察,试图跳出教师个体价值,从学校教研组、研修团队整体面貌着眼,积累数据、呈现事实、发现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一、观课角度说明

为了能有效地展开本次调研,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设计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课堂观察表(见表1)。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观课视角,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关注:

1.对两大课堂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主线入手,进行现场观察追踪,从主体活动情况中感受课堂的倾向性。

2.对两大活动要素,即时间与频次的关注。利用手机计时功能,结合过程描述,把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内容、频次及时间尽量如实记录,从活动内容的指向性、关联性和时间、频次比中,发现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及学生学习面貌等。

3.对两种学习活动,即书面活动与合作活动的关注,观察学生课堂学习形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

二、观课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确定了两所试点学校作为城区和农村学校的代表,进行跟踪调研。两个教研员分头对各学校的观课小组进行了观课技术培训,尽量提高观课数据的真实性。表2为最后整理形成的六节研讨课观课基本数据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观课技术的问题,更由于语文课堂师生活动胶着频繁、难以分解等原因,观课数据存在不准确、不精细的情况,而且也的确难以做到完全准确、科学。但是,从大趋势、大方向上看,这些数据的确也能反映一些事实,客观呈现一些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与学的结构问题

从“教师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上述六节课,教师的平均活动频次11次左右,花时近14分钟。可以看出:(1)教师占据课堂时间不足一半,课堂时间基本上倾向学生,体现以学为主;(2)教师占时还是偏多,平均用时超过三分之一;(3)教师活动频次过多,在课堂上呈现频繁切换、头绪繁多的状态,教师到底把时间花在学法指导、示范讲解上,还是点拨引领上,重点不明显。

(二)动与静的形态问题

从“学生书面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学生一节课中从事书面活动平均在4次6分钟左右。可以看出:(1)课堂上学生参加语文学习,有口头形态,也有书面形态,课堂有动有静,不单一;(2)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形态还是口头形态,书面活动还是不足,达不到“每节课书面活动时间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的省教学规范要求;(3)追求结果的意识太强,教师对学生书面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生书面活动过程的关注,学生良好的书面活动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参与、练习过程中通过评价引导学习活动的深入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就事论事,学习张力不足。

(三)个体与合作的问题

从“学生合作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合作学习发生的频次不多,平均每节课2次左右,用时1分钟上下,与每节课近十多次十几分钟的个体活动相比,合作学习方式处于“偶尔为之”的地位。具体体现在:(1)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以个体活动为主,合作学习太少,有的整节课都没有一次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缺乏方法和过程的引导,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类似“乌合之众”流于形式;(3)合作交流,以师生为主,极少生生交流。以教师为中心,师问生答,一问一答,教室内多数学生与教师一人产生信息交流,单线、单一,没有形成多元、立体的生生学习路径,学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四)课堂活动总频次的问题

课堂总是以时间为经线,纵向推进。撇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身份,单就课堂活动频次进行统计,每节课平均活动频次超过25次,从中不难看出:(1)课堂时间是个恒量,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二十多次的学习场景切换,场景停留时间长的四五分钟,短的不足一分钟,课堂内容太多,节奏太快,学生容易被动、疲于奔命;(2)课堂时间完全被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意味着学生思维、情感的碎片化,学习活动浅尝辄止,教师与学生一直做着短兵相接的“游戏”,课堂蜻蜓点水,深度不足,不利于真正深入的学习活动的开展;(3)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推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用多少时间学,全部由教师指定、安排、控制,教师极其强势,学生亦步亦趋,自主性无从谈起。

从上述观课数据分析及观课体验中,我们真切、感性地体会到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生态的不理想、不健康、不自主,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占据教学主流;教学着眼点还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建构、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均显不足。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困难重重。

三、关于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推进策略的思考

著名教育专家李炳亭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你的愿望多么美好,无论你的能耐多么强大,毕竟你不能代替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把学生放回主位,把学习权、成长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真实发生。

而综观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家经过分析认为,核心问题还是课堂主体归位的问题。要真正摆正课堂上“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以生为本,转“教”为“学”,才能保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构建完整、有序的学习过程,突出学习体验,以此达到调控课堂结构,使课堂结构更趋科学、合理、优化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一)从设计学习目标开始

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就是要凸显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首先要转变立场,明确立足点,变“教师立场”为“学生立场”,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学案”的核心是“学习目标”,要设计明确、适宜、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统领过程,选择学法,建构课堂,把握节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课堂面貌,建设“生态”课堂。

(二)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路径和方法

要重视学习方式、学习路径的设计和实施。要围绕学习目标,准确把握学情,遵循学生学习的节奏和需求,合理分解过程,保障学生整块、充分的练习时间。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交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不搞一刀切,不以教师自身喜好包办代替、自作主张。要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独学、对学、群学、合作学等。学生没有充分自学前,课堂不组织交流,学生没有充分交流前,教师不急于兜售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变“教师讲解为主”为“评价点拨为主”,让学生“先学”“试学”,教师后介入、缓渗透,扭转课堂一直来“学生追着教师跑”的不合理现象。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唯一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适时适宜适度的引导、辅导、指导上。教师的“导”,只是学生众多学习手段中的一种。

(三)建构发展性课堂

把学习还给学生,还要注意改造教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顽固思想,充分认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惑”“不足”的意义,敢于暴露真实学情,准确把握问题实质,适时开展针对性辅助、辅导,使学生经历由不足到完善、由肤浅到深刻、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过程。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强化课堂的结构性、层次性、递进性,避免课堂出现平面推移的情况。

(四)强化评价功能

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S-R”理论显示,及时、有效的刺激能够引起良好的反应。教学评价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改变教学中简单、封闭的结论性评价,把评价与反馈,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共性和特性的资料,从单一封闭的教师评价走向多元互动的生生合作评价,在互评互学中,在展示、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明辨差异、打开思路、调整改进,把情感、思维引向深入。还要重视那些与成绩无关的细节性评价,比如参与度评价,学习状态、氛围、态度等的评价。

最后想说的是,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面临着教师长期以来已经固化的传统思想与做法,很多惯性思维、动作要想调整过来,既需要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也需要行动上的积极实践。学校教研组、教师自身要有长时间努力的思想准备,能够分阶段重点突破,积累成果,从而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