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下乡送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研究并稳妥推进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在区图书馆启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文化下乡”机制。与街道社区对接,根据群众所需,择优选购京剧越剧歌舞综合鼓词等下乡服务,启动评价反馈机制建设。在全区文化礼堂继续深化“文化订制”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按需提供含观看演出、文艺辅导指导等内容的文化礼堂服务菜单53场。同时,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220册本土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制作,新增自建数据库资源21GB,进一步夯实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数据化建设基础。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推进图书新馆搬迁工作。完成区博物馆馆舍硬件建设、技防安防及周边景观改造等工程。以“山海毓秀”为主题,圆满完成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布展改造,并新辟非遗展示厅,计划于下半年开馆。做好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选址、审批工作。对镇中社区图书馆等5个社区图书馆、2个中心镇分馆开展一卡通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对省级文化示范社区争创点的设施及活动开展等给予指导 ,推进精品农家书屋申报创建工作。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截止6月底,已完成自助餐式送戏下乡231场、文化走亲3场、送书下乡3130册;采购图书2.77万册,整理上架新书6000余册,组织开展“__讲堂”6期、“四叶草课堂”之爱阅绘8期、“童蒙养正—中华经典诵读班”12堂、春季“群众文化课堂”58次、“阅读__”系列活动108场及8个主题20场展览;已开展数字电影561场,并圆满完成“佳片有约过新年”百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
3.艺术创作生产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专题研讨,组织系列为民惠民活动。相继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摄影作品巡展活动以及区迎春摄影展、视觉艺术精品展、“琴瑟奏佳音 妙曲迎新春”新年音乐会、区首届青少年器乐大赛,这些文化惠民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把高屋建瓴的讲话精神化为具体可感的文艺节目、视觉艺术,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深得民心。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国保单位国安寺塔修缮工程、区文物保护单位王訚墓二期环境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圆满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各项任务,截止6月底,共普查203个国有单位,并已上报1500余件可移动文物。举办可移动文物知识培训、区业余文保员消防及文物知识培训等系列文物培训,完成国安寺塔“四有”档案整理工作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成功征集铜权、青石鼓等60余件文物并展出。举办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集中展示32处文保单位、40个非遗名录保护成果图片,为市民提供岩衣胶冻、米塑等“非遗”品尝、体验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六进”活动,启动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的81个区级非遗项目按照申报程序及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为项目申报做好基础工作。
崇左市文化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处级单位,核定编制10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工勤人员2人;现在编在职8人,其中处级领导3人,科级干部3人,工勤人员2人,空编2人。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社会文化科、艺术科。直属单位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演出管理处、市群众艺术馆、市文物管理局、市图书馆。
二、年主要工作
(一)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三次较大的文艺演出活动:一是做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慰问演出,二是庆祝建市5周年文艺晚会,三是全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我们已筹划《桃花坳》剧目参加全区剧展活动,现在已进行排演。同时,还配合自治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在参加全区的“社区情和谐颂”汇演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全区举办的“田园欢歌”汇演中,获得组织奖1个,金奖1个,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二)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努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江州、天等和大新等3个支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文化厅组织的验收。二是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1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是:江州区新和镇、太平镇,宁明县爱店镇、寨安乡、峙浪乡,天等县东平乡,扶绥县新宁镇、渠黎镇、渠旧镇文化站,凭祥市凭祥镇和大新县桃城镇文化站。三是发挥文博馆、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公益性活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3.9万人次;开展图书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3.5万人,外借图书16.67万册。
(三)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378场,观众达65.3万人次。全市组织电影进村进社区共放映3578场,观众达80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1次,送图书4.51万册,送科技资料9.63万份。
(四)文化遗产保护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结合开展“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基本完成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是邀请中科院、广西大学等有关专家到我市研究抢救保护花山岩画工作,花山岩画本体病害勘察及加固研究项目的《花山岩画脚手架施工图设计》再次进行了评审,年底第一期脚手架工程搭建已完成。三是经文化厅批准组织区内有关文物专家对古坡汉墓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新发掘了两处贝丘遗址,出土了汉代青铜碗两件和新石器时代石器两件等一批文物。四是组织、挑选文物送区博物馆新馆展示。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结合署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网吧、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超时经营等行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反盗版宣传周”活动,全市统一举行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活动;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各阶段性任务。去年全市文化执法人员出动检查文化市场2996人次,其中音像市场1733家次、演出场所37家次,电子游戏室338家次,娱乐场所296家次、网吧2459家次、停业整顿13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115盒,立案调查118件、结案118件,罚款29.18万元。
(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强与越南文化交流,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了越南谅山市、文朗县的文化艺术节。同时宁明、龙州、凭祥等县市组团到越南参加越南谅山文化艺术节并献艺交流。在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中,还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晚会同台演出;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水电工会的邀请,龙州青少年天琴业余培训班学员奔赴澳门演出。
(七)文化调研工作扎实有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小组深入到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县级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173份,撰写了《关于崇左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崇左市乡镇文化站工作情况的调查》,查找阻碍我市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八)文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5月12日市壮族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征集了部分馆藏文物。图书馆、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成了大石山区8个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11个文化站建设的筹备工作;新建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本局人员编制适应不了文化工作的要求。编制比建市前少,比其它政府组成部门的少。局机关只有8个行政编制,除局领导班子的4个编制外,平均每个科室只有1名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他二层机构,如文物局也是如此。市文物管理局只4个编制(2个干部,2个工人)是原崇左县的格局,几年来急需人用,但由于没有编制进不了人,难于完成对市本级51个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市壮族博物馆建设等繁重的任务。
(二)机构设置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本级无一个表演团体,重大节庆活动难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演出任务。没有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产业没有机构、人员策划和管理。
(三)市级基础设施落后。市本级至今没有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合格的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四)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全市7所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86845册,人均拥有藏书0.25册;年全市购书经费21.4万,人均购书费0.09元;全市文化馆事业费17.9万元,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经费0.8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99处,文物保护经费9.8万元,市本级仅仅是3万元。、年市本级的文物普查经费请求70万尚未到位,09年只安排3万元,距五年普查共需353万元的预算有一定的差距。
(五)文化产业没有上规模、上档次、体现本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四、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抓好4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50个文化站配套设备购置、壮族博物馆、图书馆、民族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斜塔景区项目建设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好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在建工程。对规划项目抓紧完善各种手续,做好报批、可研、选址、环评、设计等环节。
(二)切实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与演出。一是围绕庆祝建国周年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国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精品,做好本市“八桂群星奖”文艺比赛及节目评比上报等工作。二是抓好《桃花坳》剧目排演,力争今年参加广西第七届剧展活动获得好名次。三是继续配合好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四是抓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艺术合作。
(三)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周末、月末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开展小康文化示范户、农村村屯优秀文艺队评选工作,促进群众文化迈出新步伐。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uckywen”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文化和旅游局年度总结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精神,围绕“一轴六区”、“九大禹城”重点任务,对照打造水韵禹城、书香禹城发展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一)城乡共建共享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再提升行动,夯实文化主阵地,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标达标提效能。在集精力、集资金、集政策于一体强力推动下,在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达标建设基础上,社会参与、重心下移,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升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市直五馆高质量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复审通过国家一级馆,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智能听书机、盲文书籍、热水、无障碍通道、免费wifi、免费储物柜等服务设施日益健全。24小时城市书房免费对外开放。全市布局安放电子书借阅机8台。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10处数字文化广场建成,新建5处文化舞台。村级342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引领等功能于一体,刚刚代表德州市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创造了送戏下乡的德州模式,近期,德州市文旅局将发文推广。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城市品质。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实施政府与企业、社区多向合作,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禹城建设。1、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投资70余万元,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1处,覆盖周边3所中学、2所小学、5个商业小区,辐射近4万人。在各乡镇和城市社区设立分馆,全部与图书馆联网,图书通借通还。第二批城市书房建设正在进行中,近期,将正式面向市民开放。2、举办多彩阅读活动。在全市开展图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军营“书香六进”,举办读书朗诵、图书捐赠、读书大王比赛等10余场,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书香企业、书香机关评选活动8场。为全市3万名小学生,免费统一办理借阅卡,全面推广少儿阅读,纳入2020年全市20件为民实事。
三是城乡文化惠民供给转型创新。盘活文化资源,延伸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活动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全社会同参与、同创作、同分享的 “送、种、创、秀”公共文化惠民新模式。1、数字文化领先启动。在德州率先启动数字文化乐享工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扩大“送、种”文化平台。开办“耕耘讲艺”、图书推介、抗疫作品展、禹城红色历史展等线上线下文艺活动60余期。开设书法、声乐、民族舞、广场舞、乐器、剪纸等线上课程50余期,点击量6000余人次。“耕耘讲艺”成为全省文化馆系统的品牌活动之一。2、群众“创文化、秀文化”多样性。创新落实省文旅厅“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带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融入文化、创作文化,群众“创文化”“ 秀文化”热情高涨,20余个群众自创戏曲、舞蹈、歌曲、相声作品涌现。完成送戏下乡895场、公益电影放映6809场。组织完成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文化活动,连续十天乡镇专场,2000余人参与,“农民丰收戏”得到市委滕书记的批示肯定。开展“书香禹城”广场舞大赛活动,各镇街自下而上全动员,市文化馆辅导各乡镇广场舞大赛30余场次,广场舞大赛秀出了农民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德州广场舞大赛实现“六连冠”,为德州唯一。3、优秀文艺创作涌现。开展文艺创作青蓝工程,创作战“疫”作品200余个,20余件作品被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媒体采用。抗疫原创作品先后荣获省级一等奖,荣获德州市疫情防控文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人荣获第三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
(二)文旅互促互进激发产业新活力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破题行动,着重在补短板上抓项目建设,在扩大消费上抓产品打造,在乡村旅游上抓示范培育,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扎实有力,项目建设生机勃发。建立全局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方面全面布局。1、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2.5亿元新街口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90%主体建设,招商签约50余家商户;总投资1.1亿元山东基石建材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竣工,正在调试;投资2亿元红色文化果玩综合体项目,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杰奥杰尔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升降机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D7号车间,已投产;济南槐勃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套激光雕刻机生产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A01号车间,正在进行设备采购。2、签约项目3个。创业商学院项目、众福智能机械设备项目、山东鹏森建材交通与住宅产业新材料项目。3、深度洽谈项目。甜蜜之城-文旅康养特色小镇项目、美丽乡村文化综合体、上古文化乐园项目、中国功能糖城高新技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施女湖风景区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
二是文旅联动,文旅产业乘势发展。以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文旅全面联动的形式,主动挖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禹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1、“红色游”。整合各类资源,做活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先后开展亮化工程、改陈布展、红色记忆征集,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更加浓郁,教育意义更加浓厚。以“发展生态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果玩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党史教育展厅、生态农业观光、四季果园采摘等功能一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2、乡村游。结合区位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30余处“一村一景”乡村游,6处乡村记忆游项目。各类农场采摘游、老物件记忆游、研学游、体验游,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3、工业游。以禹王、保龄宝、麦香园等极具禹城代表性的工业游精品线路为依托,体验禹城工业文化资源,感受禹城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现有省级工业游示范点6处,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投放引导资金10万元开展第四届“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组织开展第一届草根带货直播大赛,75家商家参与。
三是强化管控,文旅市场安全健康。争取文旅市场扶持资金,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执法装备。开展网吧、KTV、旅行社、印刷、营业性演出等150余家文旅市场主体规范化执法行动60余次,净化市场环境。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加大社会监督。开展“护苗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三)遗产亦护亦用开启文化传承新局面
将文化遗产安全工作作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底蕴的重要抓手。一是坚持护起来、管起来,狠抓文物保护安全底线。从底线抓起,集中有限财力,着力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聘用6名文物保护员,持续保障馆藏文物和野外文物安全。完成窦冢遗址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后续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姚高东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开展2次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占地超过二万平的基建项目考古勘探告知。二是坚持留下来、“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2020年,抢抓省级非遗五年一评的机遇,集中攻坚,全力突破,申报大禹治水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4项,不仅实现禹城省级非遗的零突破,而且实现德州各县市区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为提速非遗主题创作、开启非遗生态区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非遗+文创产品“秤心如意”系列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金奖,德州唯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文化投入相对滞后,文化服务精准化、多样化不足;文旅产业融合不全面,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文化人才专业队伍单一,队伍流动性大。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工作节奏和时间节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进文旅工作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精准供需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数字文化平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大格局。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全民阅读。加快推进第二批城市书房工作。健全图书馆及分馆配套设施,不断提升阅读环境、不断提升阅读服务、不断提升阅读资源,不断提升阅读网络,让全民阅读无处不在。
实施八项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工程;三是农村、社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四是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工程;五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活动建设工程;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七是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八是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工作任务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区、镇乡、村(社区)和非农单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和社会投入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各个层次人群都有合适的活动场所。
(一)区级:一大一小两个工程建设
1、平谷区博物馆的建设工程。20*年完成部分前期准备工作: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专家论证、评估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等,争取年内开工。
2、影剧院小放映厅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60平米,用于小型放映活动和小型会议。
(二)乡镇级:一个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市里资金完成2-3个乡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造工程。
(三)村级:三个“一”建设:一个文化室、一个图书室、一个舞台
1、积极推进文化大院建设,为50个农村文化室、图书室配置设备。
2、继续推进农村数字化电影厅建设(根据市里补贴额度确定建设数量)。
3、推进村级舞台建设。提升村级舞台的服务功能。
4、加强山区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工作。
二、积极推进全区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年是奥运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以宣传奥运活动、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搞好九大活动、建设两大工程
九大活动:
1、创新开展农民艺术节活动。组织好第二届“火树银花靓平谷活动”,组织、策划好新春团拜会、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等传统活动,使传统活动常办常新。
2、重点策划、组织好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工作为全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在奥运倒计时节点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奥运会开幕前期、奥运会举办期间及残奥会举办期间,开展庆祝演出活动、奥运知识图片展览宣传活动、奥运特色工艺品展卖活动、奥组委要求组织的奥运广场活动等四项共32场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喜庆氛围,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平谷区群众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为20*年北京奥运会造势。
3、层层推进“桃花大舞台”文艺演出活动。延袭“桃花大舞台”活动成功经验,将活动继续推进并深化,以区级桃花大舞台为龙头,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桃花大舞台,以区、镇(街道)桃花艺术团为主导,突出十七大精神、“和谐社会”建设、奥运盛事等主题内容,全年演出活动不少于2000场。
4、认真组织好桃花节品牌活动。组织好连续21天的世纪广场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
5、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根据市文化局统一安排,继续实施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和“市属专业院团赴京郊边少地区公益性演出活动和周末场演出工程,送戏下乡不少于1000场。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送书下乡不少于4万册。
6、继续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影剧院、电影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数字化电影放映“2131”工程,送电影下乡不少于5000场。
7、组织业余文艺队伍调演活动。以桃花大舞台活动为抓手,逐步完善全区文艺调演机制,推进以艺术节、桃花节、夏日文化广场、金秋艺术欣赏为主线的四季常规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
8、促进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以平谷精华武术学校为代表,以“北京艺术家庭”为展示基地,以平谷区内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优势,抓住机遇,继续做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文化交流之路。组织好“泃河情”平蓟兴风光摄影展、华北六省市书画影联展、桃文化收藏展等展览活动,促进与周边省市、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9、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动。一是民间文学类区级非遗项目相关资料整理、书籍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丫髻山传说、仁义胡同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平谷区抗日歌谣、平谷村落域名传说等5套书籍。二是重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展示活动,对平谷调等10个项目进行传承展示活动,对各类项目从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装备、扶持,使项目在延袭传统的基础上得以更好的发扬,使项目为公众熟悉与认可。三是市级非遗项目的“标志碑”设立工作,在仁义胡同旧址、轩辕庙旧址分别设立大型立体“标志碑”,对项目情况进行明示。
两大工程:
1、乡镇、社区“十个一”建设工程:包括一次专题会议、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一次农民艺术节活动、一项周末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一次家庭藏书评选、一次读书体会交流会、一项电影放映工程、一次书画影展评活动、一支镇级桃花艺术团、一支村级新农村文艺宣传队。
2、非农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五个一”建设工程:建一个图书室、组织一次书、画、影比赛、开展一次歌咏比赛、组织一次联欢会、有条件的单位建一支演出队伍。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后劲
以培养和建立基层文艺骨干队伍为着眼点,以提高素质、扩大规模为目标,抓好四支队伍建设,达到四个要求。
四支队伍建设:
1、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社区和乡镇文化干部按原有编制数尽快归位,解决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文化管理不到位问题。
2、加强桃花艺术团建设。加强24支区、乡镇、街道桃花艺术团建设,三个月内为其配备设施、设备。
3、加强业余团队建设。新发展各类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30支,使全区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累计达到480支。
4、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搞好“千人培训工程”,组织乡镇文化干部、业余剧团骨干、图书室管理员、数字电影放映员、基层文艺骨干等各类培训,全年不少于2000人次,培训艺术骨干不少于700人。
四项要求:
1、队伍建设要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使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率。
2、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业余团队的演出水平,由自娱自乐型向演出型转变。
3、要以培训为重点,提高业余队伍的业务素质。采取外请老师辅导、外出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4、桃花艺术团每年演出不少于20场,每个团至少要能够组织两套不同的、高水平的、不低于90分钟的节目。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抓好三支队伍、一项工程建设,搞好五项专项活动。
三支队伍、一项工程:抓好文化市场执法队、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和行业协会三支队伍,建设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市场管理的格局。
四项专项整治活动:
1、抓好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网吧的综合检查和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网络监控系统,提高对网吧的科技管理水平,确保网吧不发生严重问题。
2、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文明经营活动,严查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销售各个环节,使我区文化市场整体状况有一个较大的改进。
3、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市、区安排的安全检查行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4、做好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市广电局《考核细则》的内容和标准,逐项抓好落实和检查验收,确保在市对我区的考核中,不发生任何问题。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执法与宣传力度,全面科学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完成六项任务。
1、重点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根据文物普查结果,完成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2、完成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野外测绘、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健全长城档案;
3、配合区规划委等有关部门,分批做好2至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4、积极配合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建前有关行政审批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5、根据文物保护资金情况,分期分批做好文物古建的抢险修缮工作;
6、完成上宅文化陈列馆馆藏石刻碑刻丛书编写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以服装服饰为主的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对搜集的平谷地区方言资料进行整理。
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
要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投资建设文化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配合乡镇政府、企业、个人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打造三个项目。
1、打造丫髻山道教圣地和文化庙会品牌。完善现有文物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丫髻山管委会打造道教文化胜地和品牌传统庙会;有效整合周边资源,整治丫髻山碑刻,编辑丫髻山历史文化丛书,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富民服务。
2、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谷。在黄松峪乡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艺术谷,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包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打造东高村镇乐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帮助东高村镇充分挖掘乐器生产与音乐文化创意文化的资源优势,将该基地建成以乐器生产制造为龙头,集生产、销售、商贸、教育、展览、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保障措施:
1、建机制促发展。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原则,建立文化活动的创新机制、大众参与机制、援助机制、配送机制、交流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机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注入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农民群众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抓保障促发展。做到“四纳入”:切实做到文化部提出的“四纳入”: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一、组织保障
区现有9个镇、3个街道、1个工业区,这次涉及到文物普查范围的有8个镇和1个街道,其中镇、镇、镇、路街道为重点普查单位。3月19日后,8个镇和1个街道先后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并结合本区域情况落实文物普查员、文物普查经费、制定文物普查工作计划和文物普查制度。区文普办还专门组织了培训班,对文物普查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岗位培训。目前,我区现有文物普查员34人,均持有市文普办颁发的文物普查证。大部分镇、街道文物普查组已落实普查经费,较多的有7万元,一般在1-4万元之间,并配备了照相机、电脑等必要的普查设备。
二、宣传动员
根据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过程”的工作要求,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全区各镇、街道文物普查组在宣传动员工作方面推进力度都较大,镇为了把“三普”工作推进到每个村、居委,镇政府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召开了全镇普查工作动员大会,村、居委主任参加了会议。由于组织和宣传工作做到位,镇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在下点调查时,每到一处,都有村主任陪同调查,召开座谈会,普查工作得到许多热心村民的帮助,有的写信告知新的普查线索,有的热心联系普查对象,更有85岁的老人不顾雨天路滑,主动带路,担当向导。梅陇镇尽管没有被列入本区的重点普查单位,但是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专门发送通知至各村、居委,对梅陇的文物普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要求各村、居委指定文化服务员担任联络员,负责基层信息调查上报。华漕、、七宝、江川、吴泾文化站(馆)充分利用横幅、有线电视、电子显示屏、信息报、村、居委文化活动室宣传栏的阵地,向群众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并公布电话,广泛征集文物线索。马桥、莘庄通过召开知情人士座谈会,专程走访当地老人和知情人士,宣传文物普查的意义,动员大家积极提供线索。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区文物普查员共走访了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共计105个,召开座谈会35个,走访人员544人次。
为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面,区文普办安排专车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招贴画送到各镇、街道文化站,要求下发至村、居委文化活动室,全区共张贴宣传画360张;在区电视台和莘庄地铁北广场电子屏播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标语;制作了文物普查的宣传版面,在13个镇、街道巡回展出,将宣传版面电子版在文化信息网上展示。
三、初步成果
4月份,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走访了9个镇、街道文物普查组,了解基层文物普查起步情况,并对普查方法予以指导。5月份,区文普办再次走访江川、、马桥、等文物普查组,对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6月27日,区文普办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上半年工作情况交流会,对全区普查情况进行汇总。目前,全区各镇、街道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各普查小组都在按计划积极走访村、居委和普查点,除对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外,更着重于通过摸底调查,采访知情人士,排摸发现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线索。至6月底,全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50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墓葬4处、古建筑9处、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29处(详见附件)。在此期间,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新发现的文物普查点选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拍摄。
四、先进事例
我区文物普查员本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主动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文物普查一般都在野外作业,无论寒暑,不分晴雨,普查员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从一个普查点赶到另一个普查点,交通主要靠自行车和步行。为了调查时期军事的设施碉堡,普查员要钻进长满齐腰的荒草进行测量和拍摄。为了拍摄古桥上的桥联和桥额上的文字,普查员要在很陡的河岸架起相机架,有时还需趴在满是泥土的桥面上进行工作。在高温天里,我们的普查员仍然坚持工作。普查员们都充分认识到这次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文化的连接和传承的重任。镇的三名文物普查员长期从事文化工作,2名已经退休,1名也已五十出头,在文化站领导的支持下,每周三、五下乡普查,一个村一个村地召开老人和村民座谈会,向村民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5、6月份是的梅雨季节,他们仍风雨无阻坚持普查工作,有一次普查员老沈为了仔细辨认桥侧面的字迹,一不小心摔在河里。每周一、四,镇的普查员就集中在文化站整理普查资料,联系落实下一普查点的走访对象和参加座谈会人选。在他们的努力下,镇的文物普查工作成果喜人,至6月底,镇已在16个村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112人/次,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4处(件),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点19处;梅陇镇的老郭是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他先从了解梅陇的历史入手,从有关同志和区、镇图书馆、地摊上收集与梅陇历史有关的资料书籍,逐一研究确定调查点,走访知情人,或到茶馆、老年活动室捕捉有用的线索。他自己动手制作图文并茂的文物普查电视宣传片,在镇电子显示屏和社区学校各个班级上播放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投入到这次文物普查中。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梅陇镇文物普查组已经走访16个村、居委和单位,采访20余位干部、群众,对梅陇地区的历史遗存有了基本的了解;马桥文物普查员老顾和莘庄文物普查员老王,他们虽然年纪较大,但是工作热情仍然很高,工作相当认真,从查阅文献资料入手,并逐一实地勘察;华漕镇文化站分管文物普查的副站长发挥站内普查员年轻人有朝气的特点,把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做得有亮点、有新意,利用华漕镇中心街区和文化中心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口号,同时在这些区域悬挂宣传横幅,还在华漕信息报上刊登有关宣传文章和标语,认真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江川街道文物普查组,除对已掌握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外,还重视工业遗产的调查,现已初见成效。
五、存在问题
从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各镇、街道在区域内调查和信息采集的进度参差不一,个别进度缓慢;
2.个别镇、街道尚未落实年度的普查经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普查员队伍不稳定,普查员岗位未真正落到实处。一些镇、街道的普查员由文化站的文化干部兼任,而这些文化干部担任了普查员后原岗位工作未作相应的调整,工作一忙,就把文物普查的工作给忽略了;
2.一些单位强调客观困难,主观努力不够,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据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上半年开展情况,区文普办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1.各镇、街道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继续重视加强下阶段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建议各镇、街道在检查总结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布署好下半年的文物普查工作,并及时做好2009年度文物普查的经费预算工作;
2.继续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公开征集文物线索,使文物普查家喻户晓,使广大民众理解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增强民众参加文物普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文物普查的社会认同度和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3.老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机械工业基地,基地的建设过程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我国工业的方针政策,其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工业遗产专题普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区文普办决定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建和迁入老地区和吴泾地区的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重型机器厂、发电厂、吴泾化工厂、吴泾热电厂、焦化厂、电化厂和炭素厂等大型企业为主,进行工业遗产的专题普查;
4.进一步扩大调查面。在目前新发现普查点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摸底调查、走访当地老人、召开座谈会、采访知情人士等不同的调查形式,寻找和挖掘新的普查点,根据的区域特点,重点关注:(1)农业遗产(1980年前的水利设施、水闸、老码头、旧窑址、老粮库);(2)1950年至1970年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遗存和建筑;(3)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乡土建筑等。下半年基本结束户外调查;
5.根据7月17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场会精神,我区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重点是:(1)科学规范做好新发现文物普查点的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特别要重视收集其历史变化过程和轨迹的相关信息。(2)根据国家文物局表格和市补充表格要求的内容,按照市文普办下发的范本表格的填写内容,注意采集与三张表格相关的普查信息。(3)认真做好我区25处已公布的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和29处已公布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