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素描;现状;教学模式;改革

一、我国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现状

设计素描教学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训练学生的空间意识、造型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大多数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都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设计素描”的概念的提出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的“设计素描”教学一般将其分为几个模块,一是几何石膏体的训练,二是各种静物的训练,三是结合创意的素描训练,在创意素描的模块里面又分为联想、平面意向、解构、重构素描等。拿我们学院为例,这种教学模式无论是在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里面,其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几乎都是相同,都是以全因素素描的形式表达形,肌理,再加上一些拼凑的造型,完成“创意”“解构”再“重构”的过程,以此实现设计素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目前国内可以购买到的有关“设计素描”的高校教材,几乎都是以这种模块完成编写。在这些模块的训练中,对学生的造型能力的训练的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其专业性而言,针对性并不强,由于专业的特点和侧重点不同,相同的教学模式反而模糊了专业特点,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失去专业方向感。当前,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习惯以传统的美术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由于过于注重绘画基础的练习,老师和学生都片面的注重绘画效果和装饰效果,而忽视了学习素描的目的性,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对空间意识的培养、质感的表达等显得至关重要。第一,空间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其实就是对空间及空间形态进行的设计,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结构,都是体现环境设计的主要精髓,如果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缺失,往往使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步入专业课学习时会因为对空间的认识不足而使得设计任务无法按照预想中进行研究与表达;第二,质感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质感是材料的语言,比如木头、大理石、塑料、玻璃、金属、布艺等,这些都是建材市场常见的各种材料,环境设计师都是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各种的设计表达,在这些设计表达中,设计师往往通过这些质感各异的材料表现出细微的差异,材质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感受,在环境设计中,细微的质感也能体现作品的地域、人文、历史的情怀,或者是设计师个人对设计理念的一种向往,这种质感的表达需要经过长期的细微的观察和训练,才能够表现出生动而细致的触感,甚至是带有设计师个人的专属质感,这样的作品是具有生命力的,往往也能成为经典而不被历史埋没。这种对质感捕捉的能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除了设计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作品的灵魂和内涵,还要有表达设计作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需要在最早的基础教育中就需要介入和培养的。

二、对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融合了诸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就意味着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以应用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在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专业充满了学习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但是知识结构和学习模式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认知上,对专业的认识和方向不明确,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并进行相关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环境设计的相关实例,在讲解造型透视的概念时可以结合室内的床、柜、桌等物体来讲解,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以石膏和静物为对象,而是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室内的造型上去,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直观的了解专业知识结构,直接和应用技能相联系,也符合我校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想,通过室内图片案例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2.以创新为目标,根据专业特性设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规范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性,设置教学内容,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验,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教学效果明显有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显著提高。以我们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我们学校素描课是68课时,时间非常有限,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几何石膏、静物为主的训练模式,而是以室内设计装修案例的图片为例,在大屏幕中,先讲解出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大概规范画法,然后在黑板上以展示的图片为媒介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在规范学时内,按照要求画出室内一角,而室内一角是根据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来划定模块(图2-1,图2-2)。在68个学时结束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室内单体的画法,对物体的大致高度、宽度的确定也有了一定的能力,这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造型能力、室内物体质感以及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能力,还对人体尺度有了一些了解,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大大的增强了他们对未来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根据几年的教学实验观察,比起以往的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而言,学生更能接受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素描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教学打下了基础。3.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环境设计学是具有一个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学科,在训练基础造型技巧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意思维的训练,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学生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速写本,除了日常的室内单体写生练习以外,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透视知识和造型原理将圆形、方形、不规则的几何形等进行空间的插接和转换,以此训练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创造意识,这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训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老师除了引导学生思考以外,还要注意做好检查和评价,有效的教学监督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注重学科教学发展的时代性要突出课程的时代性,老师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内容,还要更新教学方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以外,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比对和讲解,在传授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要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课外资源,将传统的设计和当代的设计做比较分析,探索分析空间的设计、材料的肌理、色彩的搭配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将素描教学应用到设计案例中去。5.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增加师生时间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来改善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通过评价机制来发现教师自身不足,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评学生教师评学生,指的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在这个评价机制里,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根据学生考勤情况,平时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设置分值,这个评价可以作为一个灵活的抗干,控制学生的行为。(2)学生之间互评这个评价机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目的在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3)学生评老师教师通过例如聚会、课后座谈会,网上交流平台、匿名留言的方式,让学生提出对教学的创想、对老师的要求,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建立良好沟通交流环境。这个评价机制不仅能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还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环境设计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方法,其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国每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运用高效的方法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符合专业工作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新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新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语言进行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和存储,具有互动性、高科技性、多样性等特点。新数字媒体技术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平台,计算机软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工具,可以为很多艺术形式找到相应的创作软件。因此,新数字媒体技术使诸多形式的艺术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新数字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有艺术门类的界限,促成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融合。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课程设置不健全

从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来看,经常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高校教师觉得环境设计专业包含在艺术教育范围中,该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解艺术理论知识,但是这样会使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大大下降[1]。然而在具体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环境设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不能使环境设计人才满足市场要求。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只能借鉴参考教材的实验项目,缺乏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充分考量,致使环境设计专业没有实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课程的最后补充环节,若缺少完善的体系,就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高校普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堂传授,但是综合考虑资金、安全等方面,目前许多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硬件设施与教学体系不匹配的问题。如,独立的课程建设和学生教学实验后期的实践环节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仅仅用计算机来表现环境设计的效果图。此外,毕业设计与实习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实践项目教学在高校未得到高度重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要保证环境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独立的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或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和利用环境设计课程专业的优势和独特性。

2.3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

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来看,硬件资源、师资力量、软件资源等都属于教学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未广泛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大大降低。例如,高校还未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结构,导致专业教师在分配过程中存在争议,实践课程教学水平相差较大,对学生学习环境设计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只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行为需要具有清楚的设计目的,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员,才可以设计出完善的作品。数字媒体作为环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利用软件可以呈现出设计目的,这是一种不仅可以直观表达主题,而且还可以美化设计主题的一种技术活动。通过将数字媒体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机整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能在设计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设计风格进行全面观察与评估,进而对比实际设计效果,挑选最恰当的设计方案。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时,主要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延伸与发展。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3],可以保证设计对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4.1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健全这一问题,要求高校加强对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视,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机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校需要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制定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方案,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他们不能深入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实验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高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还需要实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特征,依据环境设计方面对人才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挑选课程内容,从而在本质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综合性课程中的设计课题中,高校教师要将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特征与能力划分学习小组,为各个小组设计不同的设计课题,让学生认识环境设计工作,从而为学生今后加入工作打下基础。

4.2注重实践教学系统性环节

4.2.1设立校内实习工作室1)材料工艺室。材料工艺室主要陈列环境设计专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如饰面材料、板材、木材、石材等。与此同时,还包括组建好的部分隐蔽工程局部结构,例如,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等。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根据专业和课程系统性地对材料属性进行充分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流程。2)微机室。学生练习手绘施工图与效果图之后,可以在微机室学习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技能,学习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从实践教学环节,由理论学习到电脑制作,进行有效的系统性训练和验证,进而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设计专业的工作模式。3)模型制作室。模型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特点进行熟练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设计,让学生能够对设计图纸合理的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呈现出三维物化的实际情况。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不同材料加工机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为日后工作过程中制作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4.2.2有机整合毕业设计与实习近几年,环境设计专业有机整合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尽管环境设计专业拥有课外实习基地,但是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习。学生在学习基地主要对设计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培育学生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强化学生竞争意识[4],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因此,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环境设计专业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及要设计的作品。经过长达6个月的工作,学生可以边实习、边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3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对于环境设计教学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过程中还存在资源使用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使用新型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使环境设计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整合教学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校需要将硬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二是,高校需要将教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新数字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应用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前,高校需要搜集大量有关教师的信息,从而可以使高校教师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5]。此外,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大网络资源的使用力度,为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网站与设计软件,保证学生能够动态了解环境设计方面的新概念与技术,从而为学生创新环境设计观念提供帮助。

5结论

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既可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这种将以往的理论教学法改变为实干性为主的经验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结合专业性质与具体状况丰富课堂管理内容,完善教学元素,提升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玲.高职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92-193.

[2]胡议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90.

[3]姚敏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07):169.

[4]荣明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艺术教育,2019(03):152-153.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而开展校企合作则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开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校方多角度入手,对合作企业的标准与规范、岗位指导与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建立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深度对接,才能确保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实践人才培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利用科学的空间规划原理对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实践练习中虚拟项目真实操作感弱。对项目进行虚拟操作是众多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校内机房硬件设备和案例素材有限,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现场勘探环节的训练,而繁琐的设备操作和相对滞后的案例大大影响了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效果,真实操作感弱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体会到项目设计中的复杂过程和具体细节。2.工作室式实践教学随机性过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利用教学时间承接真实项目,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先进授课方式。在承接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项目勘探和操作流程中的艰难与进展,深刻理解项目的复杂性。但是,这样的工作室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覆盖面较低,每个工作室仅能容纳几名选的优秀学生。同时,由于工作室式教学规模有限,所承接的项目大多规模小、随机性强,无法及时将理论知识进行对应串联,甚至会与其他课程造成冲突,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和效果。3.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性差。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教学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了顶岗实习的比例。但是,由于对合作企业的规模缺乏斟酌,造成学生顶岗实习缺少专业教学指导,规范性差。许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变成了勘探、制图工作的廉价劳动力,不仅没有对企业项目流程全面掌握,甚至养成了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大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融入岗位的进程。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索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由于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分布不均匀,面临着企业经营形式多样,项目类型大小不一等现实问题,给该专业的实训有效推进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从调整教学结构、优化顶岗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专业知识与企业发展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搭建沟通桥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实习环境,可以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类人才实行“双面负责制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教学和实践中各配备一名教师或员工,共同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既能够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推进中,又能够在不给企业增加管理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学生得到企业员工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双面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学生安全与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同时还能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2.构建课程体系,调整实训进程。根据当前的实训模式可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不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情况下,把实训课程分为日常实训和整合实训,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实训中得到巩固,并能够在整合实训中对项目操作流程进行完整学习。因此,可以把整合实训时间安排在在校时间的第五个学期,周期定位2到3个月,采取循序渐进的实训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日常工作内容,把课堂上学到的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项目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岗位的分配和调换,为不同岗位负责人充当助理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了解岗位职责,如制图员、设计师、勘探队、工程监理等,从而达到积累工作经验,塑造职业素养的目的。3.完善合作方案,改革考核方式。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还需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作为支撑。校方除了负责对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修订外,还需要出具一份详实的实践教学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责和义务,为学生的实践环境、实践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为了保证良好的顶岗教学秩序和实训质量,校企双方还要就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创造的价值和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界定,以加学分、减免学费、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进行奖励,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维护。另外,考核方式与实践教学不匹配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需要对实践训练中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采用动态考核的办法,把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充分融合到考核当中,使学生的日常实践表现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在培养实践类人才中需要扎实的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确保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为日后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方面需要对企业规模进行认真考量,树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合作理念,推动环境设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践教学探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需要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

作者: 王金玲 魏舒梅 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莉.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特征的内在关系[J].艺术科技,2015(11).

[2]郭欣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4(12).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第4篇

时代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高素质”“实用型”的要求,高校应立足当下,认清现状,创新教学形式。本文基于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教学创新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创新;改革

1前言

社会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随着时展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我国拥有1000多所开设了环境设计这一专业的高校,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跟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造成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实践教育成了高校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瓶颈。所以,为了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社会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环境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部分。从实际情况分析,许多高校由于地域不同、经济情况、教学理念存在不同之处,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下,只能纸上谈兵,片面地理解知识,造成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学习跟毕业实习中,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跟踪指导,而不是对其不管不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改善教学的方式,将着重讲解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观念改正,增加关于专业的实践内容,在教育时,使理论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传输真正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2教师能力上的不足目前环境专业师资中的青年教师大多从大学毕业就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少,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培训时较少地参加设计实践,在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较难开展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侧重教材内容,仅讲解理论知识,较少地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全面、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实践能力的缺失。一部分环境专业的专职教师长时间在学校任教,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地将行业内新的思想、知识及时地教授给学生。

2.3不合理的教学体系跟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习时期,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设计课程、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些环节,以期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得到实践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但是教材内容理论性的内容多而实践性的内容较少,不同的课程之间得不到较好的融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如在专业实习时,教师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认识材料,学生多数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导致记不清材料的名字,也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就造成了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需求,在进行实习工作时,也很难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学习基础课程的规律,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后才能够获得稳扎实打的专业基础[1]。因设计专业的课程门类较多,不能对症下药地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课程,导致许多专业基础课缩水,不能保证课时内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学生容易感到极大的压力,偶有产生厌学心理,对专业技能训练非常不利。

3实现教学创新改革的途径

3.1教学应结合教学理论内容贴近实际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在设计的创新能力跟创作表达能力,需学生在教师讲解流程和方法后,设计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这种传统的课堂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模拟实践。但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真正的工程项目时会有许多方面的阻碍,如:工程施工的技术、建筑材料、环境条件的限制,投资人的主观要求,气候影响以及不可抗力的因素等等。设计一个与实际工作没有密切关联的作业项目,虽说学生设计的方案花样百出,但是这些理想化的设计方案与现实生活脱节,此类作业不能让学生得到实在的技巧锻炼和能力拓展,还用去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毕业生们在进入社会的工作岗位时会发现,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方案并不能对实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反而导致在工作上不能独立地完成设计项目。所以,要想将此类弊端消除,在教学时,需教导学生做课堂作业时联系实际的环境设计工程项目,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从实际出发[2]。教师可选择从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中找出合适的项目为学生设计真题,并对该项目做实例讲解,或可根据教程内容提前跟实习基地取得联系,让学生实地训练。当遇到有难度的工程项目时,教师应让学生分组开展创作,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对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团队精神。方案完成时教师应与企业工程人员一起细心点评方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其实践学习的要求。为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外实践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发展,高校应尽量与社会形象良好、管理严格的大企业合作,并且使学生摆正姿态,在校企合作的兼职过程中不应以经济创收为主,而是以参与实践工作内容为主,高校与企业必须订立有效的管理规范,让实习学生达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要求。

3.2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只有在教师有效地执行教学任务跟贯彻教育理念时,才能使教学目标达成[2]。所以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需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教师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学习行业里新的知识、思想,使个人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支持教师参加实际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内容结合教材内容作为实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实践经历;教师在企业的学习中,应与社会实际情况保持同步,避免脱离实际、观念落后,分享实践经验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现今,我国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因在教学岗位的实践不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授课易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为了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环节与实践环节的部分脱节,应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够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建设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新选择[3]。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应寻找有工程实践能力且具备建造师或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资质的教师。吸收“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对建设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3.3完善教学体系,科学安排课程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改革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设计教育与实际接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需科学地调整实践教学的体系,加大专业课程基础内容学习的比重,增加实践活动内容,减少与专业学习不相关的课程,将空余课时用于实践训练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课程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结语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环境专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转换培养人才的思路,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武东风.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J].现代装饰(理论),2015(9):266.

[2]李睿.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242.

环境设计专业范文第5篇

2016-06,针对我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问题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在会议讨论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1教学大纲的滞后性

“环境设计专业”所在学院的名称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建校初期是以美术教育为主,着力培养初、高中美术教师,一直重视基础教育。而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社会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与市场接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于长期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教学和研究活动脱离了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教学大纲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1.2实践经验不足,就业困难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需要与市场、企业紧密联系。而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大多数是假定课题,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在前期没有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现场分析,也不了解甲方的需求、现场状况等实际问题,与真正设计师的标准相差甚远。企业优先考虑的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1.3实践型教师不足

近年来,高校招聘主要考虑的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大多数没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在职教师也没有太多机会获得校外深造和学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而教学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室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不明确,团队精神不能充分体现。

1.4缺乏通才教育

我院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美术教育,而设计系成立以来,逐渐转变到更加重视软件知识的培养,学生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认为设计是“画东西”,而对文化素质的培养未予以重视。

2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高效的办学模式,既培养了企业所需的人才,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但目前我校环境设计系的产学结合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2.1校企合作办学缺乏评价系统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准备后备力量。但目前评价学生还是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学生也在学习中只注重分数,缺乏创新意识。

2.2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计划方案不完善

在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计划中,学生一般是集中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实践工作,在企业实习阶段没有配合进行相关文化课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

由于经费问题,不少项目被缩减了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掌握皮毛,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各项能力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创新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3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改进见意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领导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是一定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可实施性方案,成立工作室,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进去。

3.1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评价方案

应从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出发,学生通过专业培训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该从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着手,而不仅仅以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评价和考查学生。

3.2依托实验室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2016-11,环境设计系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工作室,使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设计制作。在《模型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图纸后,使用实验室的专门机器,选择不同的材质就可打印出相关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掌握了实际操作流程。

3.3教师到企业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