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光荣

劳动光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光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光荣

劳动光荣范文第1篇

和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劳动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劳动强度降低了。比如过去挖渠修路,主要是靠人力挖土抬筐。而现在有了挖掘机和推土机等,就再不需要那样吃苦。其二是劳动效率提高了。一辆汽车的运力,能超过一百辆手推车。机械化的生产,解放了大量工厂和农村的劳动力。其三是劳动报酬增加了。过去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八十斤粮食,四十斤猪肉。现在一般劳动者的月工资,能买到的肯定不止这些。

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衡量劳动的标准也出现了变化。虽然大家嘴上都说“劳动最光荣”,但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却把劳动分出了三六九等。在他们的眼里,居高位的劳动、有权力的劳动、低付出高回报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劳动”。反之,那些出大力、流大汗、待遇低、不稳定的劳动,则是“不光荣的劳动”。北京大学的一位毕业生,因为走出校门后一直卖猪肉,所以感觉“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

我们不能以岗位和报酬论光荣,更不能以权力和名气论光荣。如果一部分人“劳动而不光荣”,一部分人“光荣而不劳动”,那就会扭曲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促使更多的人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去追求那些轻松、体面而又待遇丰厚的劳动。而他们的“成功”,又会一次次地刺痛底层劳动者的心灵,加剧阶层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非常需要弄清:什么样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劳动,哪些劳动者“最应该”得到尊重。

无私的劳动最光荣。有些人的劳动,完全是为国家奉献,为他人造福。如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的白方礼,本可以安度晚年,但为了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已经七十多岁的他,仍去蹬三轮车,而且一蹬就是十年。也只有这样的劳动,才能感动中国。

创造的劳动最光荣。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在发明和创造中进步的。我经常想,山上的石头为什么能够变成钢铁和水泥,然后又变成大楼和大桥?还有的变成了汽车、火车、电视、冰箱、手机和电脑?到任何时候,人类都应该感谢那些科技发明和创造财富的人。

艰苦的劳动最光荣。按照有关的理论,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又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我们说的艰苦劳动,是指那些环境相对恶劣、强度相对繁重、负荷相对漫长的劳动。在有空调的房间和在风吹日晒的工地,虽然都是劳动,感受肯定不同。

勤奋的劳动最光荣。虽然我们都在劳动,但一些人的劳动是主动的劳动,还有一些人的劳动是被动的劳动。主动的劳动是为创造而劳动,被动的劳动是为报酬而劳动。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只有那些真正热爱劳动的人,才会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荣。

【原载2014年5月2日《解

劳动光荣范文第2篇

以前场听长辈或书报上赞美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是漫不经心,只当耳旁风,并没有什么深切的感受和体会。直到有一件小事打动了我,是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一层含义!

那是2004年的夏天,太阳正尽情的释放着它那火热的激情。走在放学路上的我,汗早已把衬衫湿透了,背着书包的背上一片汗渍。恨不得能有转移大法,转移到空调房里,那才叫爽呢!

终于,我拐进了通往小区的一条小巷。几个小孩正拿着零花钱叫唤着买冷饮。忽然,一只穿这蓝色长裤的腿跳入了我的眼帘。紧接着就是一股恶臭,边上摆自行车的妇女也捂着鼻子逃进了公寓楼。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穿着蓝色保洁服的中年男子正趴在地上,把手伸进了散发着恶臭的下水道,并掏出一滩又一滩,黑灰色的,有着令人作呕的味道的垃圾。更令人无法接受的就是,他并没有戴手套,是用他的手和那些东西做亲密接触的。一开始我并没有让恶臭吓怕,虽然我还是打了两、三个恶心。因为那个保洁员比我忍受着更恶劣的味道。

但最终我还是经受不着这股恶劣至极的,令人窒息的味道,走过了那个地狱般的地方。我回头看了好多次,他还是趴在那里,并没有捂着鼻子!

虽然只是是很平常的一幕,但他真的打动了我!我以前走过那里时,看到都是污水已经溢出来了。下水道被一些塑料袋,可乐瓶,盛菜盛饭和大量的头发堵住了。那时我正抱怨怎么也不派人打扫一下,物业也真是的,都是干什么吃的?今天令我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光荣!

我们真是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啊!并不是为了金钱。如今还有谁会这样甘心情愿做这种即脏又累的`活儿啊!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朴质的劳动人民来展现我们社会最美的一面!我将这次经历写成故事在学校进行演讲,因为这次的演出十分成功,所以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不绝于耳的交口称赞,并且鼓励我再接再厉,勇攀新的高峰。我的脸上再次挂上灿烂的笑容。

劳动光荣范文第3篇

劳动光荣,是的基本观点。当前强调劳动光荣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世间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包括人自身也是在世世代代延续和劳动中发展起来的。纵观我们所享用的一切,哪一项不是今人和前人创造的果实,哪一项没有打上人类劳动的印记?离开人类二三百万年劳动的历程,又哪里会有今天的聪明、智慧、情感和能力,人类如果停止劳动,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

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为中国人开拓了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更快的发展,13亿中国人的生活普遍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任何人恩赐给我们的,而只能是13亿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今天还比较穷,比较落后,人均生产水平国际排名在第100位左右,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这一切问题归根到底也只有靠13亿人的辛勤劳动才能解决。劳动光荣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交换以货币为中介,很容易产生对货币的崇拜,以为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光荣。经济的发展又使一些人追求享受主义、厌恶和逃避劳动成为可能,从而妨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带来危机。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教训。

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要义。

企业是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结合的场所。现代生产基本上只有在企业中才能实现。企业是现代生产的基本场所。组织和进行有效的劳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劳动光荣本应当是企业的命脉所系。但是由于相当一段时间中许多企业普遍发展水平较低,从农村转移的初级劳动力供应充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劳动作用的忽视。现在是到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在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把现实的挑战化为现实的机遇,许多企业正在做各种不同的努力,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采用,品牌的建设,成本的降低等等。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同样的劳动能提供更多的价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利润、员工的福利才能不会是无源之水。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劳动光荣氛围的营造。如果企业对劳动者没有凝聚力,劳动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劳动的创造力没有发挥的空间,要提高生产率只能是南辕北辙。

劳动光荣范文第4篇

劳动最光荣

现代的工作有:教师,农民,军人,医生,工人等等。

教师是教我们知识的,如果没有了老师,就没有了科学和人类的文明。如果没有了农民,人类就没有了粮食。如果没有了军人,国家就会被侵略。如果没有了医生就没有了生命的希望。没有了工人就不会有美丽而豪华的房子。

所以劳动是最光荣的。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劳动光荣范文第5篇

然而,当前的社会风气是不是在鼓励年轻人立志推动生产力发展,做工程师,做技能工,做劳动者呢?恰恰相反,处于工业化途中的我国,那些在科技和生产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基本上不为人知。与之相比,当年日、韩等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积极选拔优秀技工参加各级技能比赛乃至“国际技能奥林匹克”,他们中的佼佼者夺得金牌,载誉归来,就像体育明星那样被国民视为英雄。而在我国,当媒体热烈地宣传体育运动会和歌咏比赛,宣传球星、歌星时,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国际技能奥林匹克”?有多少人知道在普通劳动者中涌现的技术明星?而他们正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英雄。

现在,赢得亿万受众的现实生活题材电视剧中,以“发财致富”为主题的所谓“商业题材”作品太多,以“发明创造”为主题的作品太少;以商界弄潮儿、成功人士为主人公的作品太多,以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教师为主人公的“生产性题材”作品太少。我国对歌舞、体育竞赛设立了很多奖项,乐此不疲,十分铺张,却少有对技术能手、具有技术专长的中小制造技术企业设置的全国性奖项。在日本,很多知名企业都向公众开放,接待公众参观,让企业的生产流程“曝光”,有的企业还发展了“产业观光”。这样做,企业既起到了自我宣传作用,也吸引了公众关注生产,激发了大批青少年对科技和生产事业的向往, 特别是有些食品制造企业将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展现给公众,使消费者对其生产食品的安全感到放心。我国也有个别食品企业在电视上展现其产品的生产现场,起到了比做广告更好的作用,但这样做的企业太少了。

日本拥有大量的、几十年如一日磨练一技之长的中小企业。调研结果表明,日本优秀的制造能力、制作技术是靠市镇上的小工厂、街道工厂来支撑的,它们的优秀技术对日本高技术产业赢得世界竞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多从街道工厂、地方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日本中小企业在某些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产品方面市场占有率居世界首位,出现了众多其他企业无法仿造其产品的“only one”(仅此一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努力创造“日本第一”、“世界第一”为目标,倾毕生精力甚至几代人传承地钻研某一项技术,有日本评论家称这些中小企业主或技术大腕“写下了‘人生教科书’”。然而,在我国有多少这样的“人生教科书”?有多少人会读这样的“人生教科书”?

在轻视技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大多梦想当球星、歌星,当大富翁、大领导,却很少有孩子说要当“发明家”,当一名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

对于年轻学生当中出现的“脱理工科”倾向,我们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不是设法纠正,反而去迎合,一窝蜂地开设经管、金融、工商等专业。至于高等职业学校更是遭到冷落,以致出现了“中国的博士数量超过美国,而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只及美国的一半多一点”,生产企业很难找到迫切需要的技术工人的局面。

现在,人们急切地希望“中国制造”能够提高质量并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更有利于“中国制造”升级,关注发展生产力、尊重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