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史记高祖本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刘邦的机智狡诈
应当说,刘邦虽然不是读书人,但他的智商是相当高的。这首先由张良的口中道出。张良原本是要投奔自立为楚假王的景驹的,他只是路遇刘邦军队,但这一初识使张良相见恨晚:“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留侯世家二十五》)这说明刘邦是“天才”,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天赋。刘邦还很擅长智力急转弯。汉四年,韩信平齐,使人言汉王,愿为假王。起初汉王大骂:“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当时汉王正被项羽围困荥阳,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并附耳语,怕生变故。于是,汉王顿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可谓机智,善顺风使舵。有时刘邦的机智中又常有狡诈的成分。广武对军,刘邦历数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高祖本纪第八》)这一随机应变的军中智诈可谓极知轻重,刘邦似乎是一个妙本天成的出色演员。另外,一出尽人皆知的鸿门宴大戏也充分例证了刘邦的表演才能。
二、刘邦为宽大长者
机智狡诈的刘邦似乎怎么也与宽大长者沾不上边,但这又确是刘邦优胜于项羽的一面。秦末讨论兵攻咸阳的时候,怀王诸老将皆曰:“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高祖本纪第八》)无独有偶,刘邦率军西过高阳时,郦食其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高祖本纪第八》)刘邦在伐秦的过程中也确实不负所望,具有大人长者的风度。刘邦听从南阳城守舍人陈恢的建议,劝降宛城城池数十座,既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加快了进军的步伐;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高祖本纪第八》)唐代李观《项籍碑铭序》说:“噫,从始而言之,盖天理有素乎!故生项以静难,生汉以牧人。静难者授勇,牧人者授仁。”
三、刘邦的政治远见
从整个秦末战争过程看,刘邦具有一统天下的帝王之志,它的站位自然比项羽高得多。比如:关于定都的问题,“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高祖本纪第八》)刘邦截然不像项羽怒烹说者的“沐猴而冠”的行为。还如关于分封诸侯的问题,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高祖本纪第八》)这与项羽在天下未定之时就大肆分封十八路诸侯致使很快就造成自己后院着火的情境大相径庭。宋代黄震《黄氏日钞》卷四六云:“羽皆以为按甲休兵为天下盟主之时,不知汉之心不尽得天下不止也。”凌氏《史记评林•项羽本纪》中明代凌稚隆批语:“项王非特暴虐不得人心,亦从来无统一天下之志……岂知高祖规模宏远,天下不归于一不止哉?”
四、刘邦的知人善任
很多人也许以为刘邦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本事,怎么能与叱咤风云的项羽相抗衡呢?其实,刘邦最大的优点(也是本事)莫过于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刘邦能把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杰出人才聚拢到自己的麾下(且韩信、陈平还是从项羽阵营转投过来的),如太阳周围运行着众多的行星,共同构成了一片辉煌灿烂的星空。张良入咸阳约法三章的建议、入汉中火烧栈道的绝计、行功先封雍齿之谋、入都关中的计策;陈平离间项羽范曾的反间计、荥阳突围的金蝉脱壳计、伪游云梦擒韩信及其他六出奇计;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等等,在刘邦的建国征途中无不至关重要,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壮美的活剧。正如韩信所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得人才者得天下,刘邦践行了这一法则,孰谓刘邦无才?
刘邦有对儒生郦食其的重视和接纳:“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高祖本纪第八》)对于识人,刘邦又有一番高论:汉五年,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他曾给众将打过一个比方:“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萧相国世家二十三》)这一比喻可谓发人深省,非常人所能道出。刘邦临终前的吕后问计更说明了刘邦的识人之明:“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高祖本纪第八》)如果说这些是比较写实的记载,那么刘邦相吴濞谋反的情节就很神秘了:“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假若果真如此,刘邦的知人之明简直就是“天授”了。
五、刘邦性格的复杂性
刘邦的性格是很丰富而复杂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的个性不可能单纯到清澈见底,他必须有让人摸不透的地方。很多人经常谈到刘邦的流氓无赖性,但笔者以为这绝非是很单纯的流氓无赖,它还含有很丰富的因素。广武对军,项羽以烹太公相要挟,这时刘邦怎么办?学三国中的徐庶吗?那就绝然不是一个政治家了。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第七》)项羽是拿太公作法码进行要挟,刘邦这样看似满不在乎的回答倒使项羽没有什么“杀手锏”了,这有刘邦的机智在里面;“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高祖本纪第八》)这是刘邦独有而项羽绝无的幽默方式;“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虽然刘邦很荒诞无赖,但他又绝非桀纣一流,所以这一破天荒的玩笑中又有他的大度在;吕公请客,“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第八》)这又似乎有一股豪侠的脱略和胆气让人望尘莫及;至于叔孙通定制,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刘邦入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羽本纪第七》)彭城败逃,“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项羽本纪第七》)一骑士曾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这些则多可以证明其流氓无赖性。另外,刘邦的猜忌功臣之心昭然若揭(尤其是对萧何、韩信的猜忌)。李贽《藏书》曰:高祖“疑何之心,卒于何相终始”。唐顺之《精选批点史记》卷二:“汉高祖之狙诈猜忌,鲍生知之,召平知之,又一客知之,史公又从而反复著明之,而读者不察,犹谓其豁达大度,何哉?”
综上所述,刘邦性格的丰富性和他不同常人(起码要比项羽更优)的政治素质,是他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他成为一个动乱年代的最终王者绝不是误打误撞、小人得志,它的力挽乾坤充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
[2]韩兆琦:《史记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
[3]王冉冉:《史记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如何进行《选读》的教学无疑是教学实践中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在“应试”大山的压迫和遮蔽下,文言文的教学,特别是《选读》这样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长篇巨作” ,不仅使文言文的学习成为苦役,也使语文课枯燥而令人生厌,只要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严酷现状依旧,选修课的命运大抵也只能沦为某种附庸或点缀。本文尝试以苏教版《选读》为例,浅析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大胆取舍文本,精心合理剪裁
《〈史记〉选读》共分八个专题,如《选读》全书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研究《史记》”这些专题,前六个分别从作者、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等方面选择文本,后两个专题则谈影响和研究,显然专题三至六是重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全书,每一个专题,每一个篇目都能做到如数家珍。熟知全书,就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精选一些篇目来教学。既然是选修教材,那么必然可精“选” 。选择这些篇目的原则是:一要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二要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远大志向、坎坷经历和“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三是要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体会太史公的人本主义精神。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未囿于教材编排体系,而是据实际需要,大胆取舍,合理裁减,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先是春秋战国风云人物系列,包括《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等六篇文章;后是汉代风云人物系列,包括《高祖本纪》 、《项羽本纪》 、《魏公子列传》 、《淮阴侯列传》等四篇文章;最后才是司马迁及其《史记》 。这样由易及难,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开始就能亲近《史记》 ,而非对之敬而远之。
二、立足文言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在《〈史记〉选读》选修课的教学中,如果只在文本外环绕而不进入文本,只分析人物的情感精神而不抓字词句,肯定是失败的。换句话说,语文选修课程张扬“人文性”不能以牺牲知识教学为代价,必须兼顾其“工具性”。如果不把握知识教育这一点,将《史记》讲成“百家讲坛”,将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人生哲学课”,很可能使《〈史记〉选读》选修课失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最终走入误区。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基本呈现方式中“探讨”是核心,“研习”是基础,彼此交叉又互相交融。文本研习的核心并不在于“讲”,而在于“读”。“读”本身可以加强理解,出声的“读”,还可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高考文科语文卷必考文言断句,从提高应试能力的角度也应指导学生多朗读,而不应默读。文本研习重在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选文均有相当的篇幅,如果教师一味串讲,一费课时,二显枯燥,这样的教学只会让老师叫苦连天,使学生终无所获。
《史记》的语言历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语言朴素简练、通俗流畅,既舒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因此阅读《史记》 ,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无论是讲读还是自读,都要重视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品味、揣摩、理解。
《〈史记〉选读》的教学方式可依从于内容的不同而相应地选择。如对《太史公自序》等语言佶屈聱牙艰涩难懂的文章可采用讲授式,对后人争议颇多史家研究较多的篇目如《项羽本纪》 、《淮阴侯列传》等可采用探究式,也可以专家座谈、辩论会等形式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另外适当的音像资料补充也很有必要。
问题探讨教学可以抓住教材中的“阅读与探讨”,开展课堂讨论,如讲授《魏公子列传》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侯生为何北乡自刭”,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义节操守。也可以结合教材后的“参考选题”,组织学生写作研究性小论文。如学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后可让学生围绕“性格影响命运”进行写作,有助于引导学生追求人格的完善。活动体验可以进行观赏电影、组织辩论赛、改编剧本等活动。
三、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探究意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史记〉选读》中所选的诸多传主更是充满人格魅力,我们要教会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以及自尊刚强的人生态度。
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事实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史记〉选读》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部文史巨著闪烁着的人文精神光彩。学生可通过对文本所呈现的人生智慧和人生价值的反思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1、上宫阙的拼音:shàng gōng què。多用于名字。
2、上宫:运气术语。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宫属土音,对应六气,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出《素问·五常政大论》。
3、宫阙:宫阙是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来源:文章屋网 )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标志,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并在国际会计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更是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会计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当前我国所培养的会计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紧缺,这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关。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的限制,导致其会计人才的培养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对整体低于其他知名高校。为此,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结合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构建适宜的、有特色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考虑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因此,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上,以湖北民族学院近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为样本, 即2006年至2010年毕业的会计本科学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所设计的14个问题共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二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包括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状况以及与其能力要求的差异;三是用人单位对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发放,发放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并要求被调查者在2011年11月10日前将电子调查问卷发回到问卷所附的电子邮箱之中。回收调查问卷共92份,经过筛选剔除无效的调查问卷18份,有效问卷共74份。
用人单位的类型与性质不同,其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74家被调查用人单位其类型与性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被调查用人单位中企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83.78%,非企业单位仅为16.22%,这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整体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亦即相关调查研究对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一)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的内容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同的岗位可能其注重的内容不同,亦即其条件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可知,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应聘人员的方面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即工作经历,其所占比例为72.97%;其次为专业知识,即招聘岗位与应聘者的知识背景是否相符,其所占比例为45.95%;最后是专业技能,即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其所占比例为35.14%。对于毕业生来说,会计实践经验往往很缺乏,但可以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仿真实验和顶岗实习或见习予以弥补,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侧重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如果面对的是应届会计毕业生,则其关于实践经验的要求往往很难满足,但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侧重,这种侧重对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内容如表3所示。表3表明,被调查用人单位初次使用会计本科毕业生时考虑个人实践经历的仅占24.32%,不同于招聘一般会计人员时首要考虑的即为工作实践经验。此时,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初次使用毕业生时的首选,其所占比例为54.05%;其次是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即考察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能否胜任所招聘的岗位,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7.84%和35.14%。因此,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其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其个性培养,加强其专业技能的训练。
1、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身上的神秘异象很多,从出生时就开始了。据《史记·高祖本纪》上记载,刘邦不是他爹刘大叔的儿子,而是龙的儿子,龙的传人。
2、传说刘邦的母亲也就是刘大妈有一天在河边睡着了,睡梦中刘大妈梦中竟与一神仙不期而遇,还发生了关系。而当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刘邦的父亲刘大叔出来寻找妻子,找到河边,看见有一条蛟龙伏在妻子身上。
3、结果,刘大妈回家后不久怀孕,生下了刘邦。据说出生后的刘邦是“隆准而龙颜”,隆准即高鼻子,至于“龙颜”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总之是大富大贵的相貌。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