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务员考核制度

业务员考核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业务员考核制度

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第1篇

    案例:某公司一个业务员A按年终考核制度得了“差”,应作辞退处理。人事部主管向高层多次传递了想法和要求,但高层一直没给回答,人事部主管从侧面了解到他们想法是A员工的业务网大,辞退可能造成损失。请问怎么处理为好?

    解答:公司的制度就是公司的法,既然按照公司规定,该员工应该被辞退,一般就应该依照公司的规定辞退业务员A.否则,公司制定的制度还有什么用?如果公司制度可以不执行,公司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原则问题,所以我建议公司应该辞退该业务员。公司高层领导担心该业务员的离职可能带来的损失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找不到制度上不辞退该员工的依据而将该员工继续留在公司的话,就意味着公司制度可以不执行,这样,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危害更大。另外,老总的担心,可能有些多余。根据上述情况,该业务员的业务网络比较大,但是他的业绩是“差”,可见他的业务能力不怎么好(除非公司的考核制度问题太大,以至于让优秀的业务员的业绩是“差”),由此推断他个人对业务网络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他的离职应该不会对公司的业务网络有什么影响。再说,公司的客户更多是认可公司的产品、公司的服务以及公司的品牌等,客户同公司间存在很复杂的联系,不会单纯依赖于某业务员。

    在建议辞退该员工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制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得公司在辞退员工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低。主要建议如下:1、加强客户资源的管理,避免客户只同一个业务员接触,在制度上保证公司的业务经理、部门经理、甚至总经理(看公司的规模大小以及客户的重要程度)同客户的联系。2、修改业务流程,使得公司中除了业务部门之外,其他部门尽量同客户保持接触,例如后期的交货、售后服务、客户回访等等,淡化客户对业务员的依赖,让客户感受到的是一个团队。另一方面,让业务部门无法单独完成交易。3、公司同相关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和“保密协议”,从法律上约束。4、公司要从营运体制上形成一个各个部门相互依存的价值链,让公司各部门、个人的价值在公司的环境下才能体现出来,离开公司环境,个人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这样减少员工流失,即使有员工离职,给公司的损失也很有限。

    该案例同时说明,绩效考核制度本身要科学、合理;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同公司的战略目标一致;公司制定的目标是要让员工经过艰苦努力后,少数是可以超过的,多数人基本实现,还有一部分人无法达到。考核结果的应用,应该侧重对员工能力的提升(例如培训、开发)上以及(个人、组织)今后绩效的改善上,可以有辞退,但辞退不应该成为主要手段,更不该成为目的。

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第2篇

但是他也很疑惑:既然他们的卖场有那么多情况,为什么填起日报表却那么快?而且他后来发现这些同事的办事效率并不高,很平常一件事,往往要拖上一两天才做完。

答案终于在一天傍晚冒出水面。

小周这天和公司另一业务刘姐去百货公司查账,办完事,刘姐接了个电话,小周听到她说:“今天还行,我拿了两件,30进的,一件85的,一件45出的。”小周很奇怪:本公司没有这个价位的产品啊?为了弄明白事情的由来,他请刘姐吃饭,终于听到了前辈传授的“真经”:

原来分公司里好几个人外边都有自己的一摊生意,甚至包括分公司经理。像刘姐,她已经在两个批发市场租了摊位做老板了!凭着她对资源的熟悉、对公司调研的服装流行趋势信息的熟知和对服装零售业务的了解,她的摊位早已是那两个服装批发市场中的佼佼者。

刘姐劝小周也出来搞,她说等过几年各式服装品牌一多,价格下来,休闲服就难做了。但小周怕自己能力还不够,说想先将自己手头的业务搞好。

刘姐说:“你傻呀!你看我们,当年多辛苦把北京市场做起来,现在公司对我们不仅理会少了,还老提意见,让我们再做好一点……他们也不看自己什么牌子——又不是耐克!你可千万不要使全力气,把劲使光了,销售上去了,公司又一道催命牌等着你呢,累不死你!”

小周点头称是,最后对刘姐说:“什么时候去学习一下大姐您在批发市场的‘小业务’?”……

企业对出门在外的业务员一直是绞尽脑汁,这里怕业务人员太抱成团、搞区域本位主义,那里怕业务员独占企业客户资源,于是有的企业想出了“换人游戏”,即不让每个业务人员总是呆在一个市场,而是经常轮换。但是,对于在外的业务员的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案例中描述的,我们的业务员,身在曹营,心思魏蜀,原本三天办完的事现在要五天,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同时在兼职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这等于是在浪费企业资源,更糟糕的是:拿自家的薪水,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甚至连竞品的利润都不放过。

我们企业的业务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降低业务员兼职的比例呢? 销售人员为何“红杏出墙”

我们企业的销售人员为何会在市场上利用企业的资源来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产品品种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如果下游企业想销售同类各个层次产品的时候,而公司暂时又没有,销售人员就会找兼职了。

业务人员由于长期在外,对整个市场行情比较了解,跟自己辖区的客户也比较了解和熟悉。假如,他所就职的公司的产品品种不多,而用户要的品种较多时,销售人员就会通过兼职来弥补这一缺陷了。有时市场巡视员会发现,在加盟自己品牌的服装专卖店中,竟然在出售别的品牌而且还是从自家业务员那里进的货!其实,这是业务员在和加盟商一起,填补自己产品线的空白,满足市场的需求。否则业务员和加盟商不仅觉得收入受影响,还会觉得亏待了自己的市场感觉和市场知识。

但是一匹马拉两辆车何其辛苦,销售人员又非三头六臂,必然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公司的产品的销售,原本公司需要三天办好的事情,可能会拖到五天。很显然,这是销售人员找兼职的原因之一。

二、销售人员销售与公司产品互补的产品。即使客户开始没想到要从业务人员这里得到其他种类产品的供应,但由于销售人员和自己辖区的客户交情较好,他就可能兼职销售客户需要而与公司互补的产品。如医药代表,可能同时向自己的客户推销医疗器材,销售人员的成功率也确实较高,一般客户都会买销售人员的帐。

自发状态尚且如此,更何况生产相近产品的厂家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这些业务员。他们在招收新业务员的时候也会特别提醒人力资源部的人:在与前来应聘的业务员进行初期电话联系时,千万要讲明不会泄漏应聘者信息,并在打回访电话时防止“不慎”透漏自己是另外一个公司的,有什么要找这位业务员。

三、销售提成未能达到销售人员的预期收入。当然,业务员脚踩两只船不是他们的心血来潮,这里经常会有一些个人原因掺杂在内。多况是,公司雇佣的销售人员处于其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钱的需要各有不同。例如一些人正在为孩子的大学教育费用而发愁,而还有些人则厌倦了单身汉生活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销售人员感觉家庭负担较重的话,他就可能“拼命”赚钱,而如果公司业务没有让他感觉到有满足感或没有给他更高的发展机会的话,他立即会选择第二职业来弥补自己在一个公司收入的不足。

四、销售人员职业道德不行,销售竞争对手的产品。上述是以“善”的眼光看人,而有些销售人员则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市场,市场和客户都是自己带给企业的,客户资源从头到脚都是自己的。甚至客户也对他说“只认你,别的都不认”,这种心理就会导致业务员的私心膨胀。

此时,业务员根本不会考虑:市场虽然是自己开发的,但如果缺少了公司的资源,你很可能也不会成功。个人资源的增加一般都会使业务人员不再理会其资源的“公共部分”,他认为有充足的理由去做自己的事,甚至销售销售对手的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准备带着自己的客户一起跳槽。

五、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不科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例如,销售人员填写的访问报告,有些销售经理可能根本没有花时间来仔细阅读,最终导致我们的销售人员在一天之内可以填写很多销售访问报告。销售经理也不在每周进行销售总结(即我们说的销售周会)。导致公司根本无法知道业务人员的所作所为。

六、企业不注重对自己的业务人员进行沟通,业务人员对企业没有忠诚感。事实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其与销售人员之间在关系,也都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大多数人员的生活、工作、住房及家眷等问题上,更是关心不足,缺少沟通。如果我们的企业后勤工作能够帮常年出差在外的业务人员做一些服务,比如换煤气罐、护送家人看病、把企业发放的福利送到员工家里而不是让他的家人来取……这些小举措或许比每年多发几千块钱更能得到销售人员的心。对于中小企业,他们没有实力去做更多的投入,但这些这些看上去婆婆妈妈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你的销售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销售人员并不是生活在企业一个环境中,他还拥有家庭和其他生活环境。如果他最亲近的生活环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销售人员一般就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对企业的价值观也会普遍缺乏认同感,始终将自己视为“打工仔”。这些问题是真正形成对销售人员管理的障碍,最终业务人员也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忠诚。

当然,上述只是一些典型原因。我们看到,在保持业务员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多数兼职原因来自企业自身。很多做市场的人都知道,老板们往往觉得自己的产品是个完美无缺的金娃娃,不可能打不开市场,因此导致企业的销售目标定得太高,销售人员没法完成,因此也就只能领到基本工资。尽管很多人都知道销售人员是企业中薪水最高的一群人,但他们并不知道销售人员完不成任务时的惨状,后者甚至自己的请客费用都没得报,最后只能靠销售其他公司产品来维持收入。 靠双管齐下保证忠诚

如果仅从销售管理这边看,其实在现实中已经摸索出很多方法来防止业务员的“两面性”,但有两个原则要注意:

一是不要只重制度不重感情,这是坐在办公室里设计管理制度的人的常见病;也不要只重感情不重制度,这是一线经理的常见病。关键要上下一致,双管齐下。

二是不要好高骛远,一上来就想着要“提高”业务员忠诚度。对待业务员,不妨先看看管理方有什么已有的措施没有执行好,然后努力去“保证”忠诚度不再流失。这样做可能比采取新措施更为省力,也更能减少动荡。

建立合理的日常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绩效考核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销售管理制度作为销售队伍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不但为销售队伍这个层面所关注,而且整个公司也同样注意。销售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日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之初,许多公司没有根据企业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制度,而是照搬书上现成的东西,条条框框,指标数以十计,如客户拜访量、时间控制情况等等,林林总总,结果是业务员下去以后,上午走一走,中午吃顿饭,下午躲在外面编报表,月底季度考核的时候,由于表格量非常大,大家更是拿着笔和计算器挥汗如雨。如此出笼的表格,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又怎能让人放心?一来二去,这些东西便成了摆设,成了过场,流于形式化,而一有意见了,又朝令夕改。

因此一开始,我们企业就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真正便于公司对业务人员进行管理的日常管理制度,如每天上班之前向销售经理或公司总部报道,且只能用当地的固定电话,以好判别;出差费用的报销发票上,需写明是什么时间、从哪里到哪里的费用,这样就可判别业务人员的话是否真实。这样就避免了业务人员一天填很多访问报告的问题,同时对业务人员的日常活动也非常了解,控制了营销费用。

我们的绩效考核制度也不能只重结果,也还要看过程,使销售人员的销售都是“阳光下的销售”。其实,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对表现好的业务人员进行提升,其二,便是销售提成。我们企业采用的大多数业务人员考核制度都是销售提成的。当然真正应该做到的是:使企业的销售人员是企业收入最多的一个群体。只要业务人员符合公司政策,其销售提成就应该不封顶,这也是对业务员业绩的一种肯定。这样激励业务人员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业绩的增长,没有时间、精力和动机去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

同时,销售量反映的业绩也作为提升的依据,而且仅以此作为依据。但事实上,业务人员的提升不光靠业绩,还是看这个业务人员是否适合做管理者,必须用另外的方案来考察。否则企业就会“多了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少了一名优秀的业务员”。企业要多听从一线人员的意见,不断的调整寻找一种科学、合理又能调动业务员积极性的考核方法

用人情来培养业务人员的忠诚度

企业制度往往是无情的,但我们的执行者应该有情,这样才能与常年奔波在外的销售人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不是老是怀有“打工仔”的潜意识。“无情的管理,有情的领导”,这是我们管理的原则。

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第3篇

我就在做这件事。

最近我想告诉武汉一位聘用半年的业务员:

一、在一个高速发展、讲求效益的公司,月月完不成定额考核任务的业务员不是一位理想的业务员。

二、机会已经错失。

人的一生充满机会。机会总是光临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即便是准备充分的人们,为什么也会有错失机会或者主动放弃的时候呢?那是因为机会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来临,又会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消失。比如一次职业机会,有些人常常会忽略这种职业和他所进入的组织的固有特点。高收入总是与高风险、高效益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建立严格考核制度的组织,它的任务就是公正、全面地保证每个人按照组织的固有特点获得收入与发展。在自由的个人成为组织一员的磨合过程中,你必须问自己:这种职业机会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能否适应?当效益(销售回款额)真正成为个人价值的唯一衡量指标时,当“促使你成为最好”的组织原则被要求成为个人原则予以强硬推行时,你能从容地为此付出代价吗?

这实际上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当你在这样的一个公司或组织里工作,你就必须要牺牲安逸、稳定、温情、搭便车、固定酬劳等等。而这些,你本可以通过从事别的职业或进入别的组织来获取。

最后,我还想告诉:一旦发现机会不适合于你,你应当主动放弃,免使自己继续损失,增大机会成本,同时也可以把这个机会留给适合于它的人来把握。

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作用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市场环境,研究了中小制造企业营销现状,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小制造企业营销现状的建议。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调查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成本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调查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

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明确、公正,选择适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中小制造企业销售考核制度要制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激励机制。业绩标准有利于对业务员进行适度加压从而保持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要从过去的注重个体激励向个体间竞争激励转变,要有利于业务员选拔,提高业务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沟通,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市场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对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注意营销的动态循环和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有的放矢,在营销中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乔尔?埃文斯,巴里?伯曼.《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业务员考核制度范文第5篇

一、真实案例:

1、其实所谓的总公司没有注册成集团,分公司也未真正注册,都是内部称呼。分公司总经理是我同学,是分公司对总公司的直接责任人,他们之间签有承包协议。协议规定,该分公司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亏损记账,利润共享。单独核算表现在分公司员工发生的所有费用都记在分公司账上,总公司财务中有一名会计专门为分公司负责记账。费用包括员工工资、差旅费、福利、业务用车、招待费、招聘费用、展会费用等等;外地工作人员,公司负责安排公寓的,由后勤部门帮助安排,但要收取一定服务费;名片、工作证等办公用品由后勤部门统一购买和办理,也要收取一定费用;分公司按照自己分摊的办公场地面积向后勤部门交纳租赁费、水电费;分公司员工电脑使用出现故障,由后勤部门收取一定维修费用;员工的早餐、午餐、晚餐等也算分公司费用。当然,费用一般都内部走账。总公司采购部给分公司的商品要加价10%-30%,但采购部要负责一定比例的残次品退货率,同时负责售后维修。分公司每周末公布业绩,每月进行费用、销售、利润等各项指标排名,月初兑现上月利润分成。分公司全体奖金为每月净利润的29%,分公司内部按照职位、业绩贡献率对奖金进行再分配。

实际上,分公司就是一个纯粹的销售部门,全国分成五个销售大区,每区有大区经理一名、区域经理和区域主管若干,总共有40多名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压力很大,特别是新员工。

分公司承担费用列表如下:

费用内容 名片、工作牌、办公用品、公务用车、展会、大型促销等 业务招待费 人员招聘 员工五险一金 办公场地、水电费、员工工作餐、员工公寓 商品提供

收费情况 总公司后勤部门按内部价格提供或收取一定服务费 按上月利润计提,报总公司财务审批 人力资源部门将招聘费用计入分公司账户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办理保险事宜,费用记帐,不收取服务费 后勤部门记 入分公司账户 总公司采购部加价10-30%,采购部门负责维修

2、内部分公司制优缺点

优点:一段时间跟踪发现,该公司的销售业绩确实获得了提高,特别是周末、月末前后,业绩增长很快。公司的周会和月会是用来晒业绩和鼓劲的。业绩不好,脸上挂不住,副总经理念业绩时,下面静悄悄,针掉到地上都能听清。总经理做得总结发言不外乎赞美业绩优异者和鼓励业绩较差者,同时公布奖惩结果。跟踪半年时间里,分公司业绩月平均增长17%。这在竞争激烈的汽配行业里是不错的业绩。这种制度,高压力、高回报,培养了销售队伍的狼性。销售人员中新员工淘汰率较高,不断的新旧交替,为公司留下了一批精英,留下来的往往收入较高,有位负责河北片区的邯郸小伙在该分公司工作4年,在京买了一套80万的房子,70%的现金都是本职工作所赚。该公司的制度实现了提升业务员收入的目的,当然公司是最终的大赢家。

缺点:费用控制上,分公司由于扮演的几乎是老板的角色,所以精打细算,节约了一些费用,也节约了一些不该节约的投资;比如对业务员的培训资金投入较少,大多是总经理请同学侯熟人讲课,费用很低,大的投入几乎没有。像参加行业参会、做大型促销等往往要等老板拍板后执行,分公司很少主动参加。每周、每月业绩考核的压力,也导致了一些负面效应和短期行为,有些业务员业绩较好,但往往投诉较高,或者后续潜力不大。

二、试用和学习

我在一个装修公司担任总经理时,对公司的营销团队采取内部分公司制考核法。我把营销人员分成一部、二部、三部。借鉴上面公司做法,公司对三个营销部门所有费用、业绩分别核算,同样还是亏损记账、利润共享;每月净利润的15%为部门奖金;本月比上月节约费用差额的30%作为节约奖;造成的亏损,记到下一个月;营销部门经理对该部门费用、业绩负总责,和公司总经理签订责任书;营销经理对其下属员工也实行内部分公司制考核,签订责任书;为杜绝业务员短期行为,设置了客户满意度、年终优秀员工等考核项目,同时规定大额费用由公司承担,费用不计入营销部门;年终考核是最后一道考核程序。这种做法把每一个员工都假设成一个分公司,对他们进行费用、利润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

该制度出台后第一个月,个别员工不当回事,等其他员工拿到节约奖和业绩奖后,全体营销部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空调、灯、水龙头不用时总会有人关;大家开始使用网络电话以节约费用;为及时回款,业务员冒着大雨去催款;业绩也是你追我赶,为拿下一个装修单子,有名业务员给业主做了10多次工作。。。。。。年终发放工资,皆大欢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