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本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1-2009)》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得到各方积极反馈和支持后,2010年,在总结上年报告研究的经验、结合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际的基础上,本刊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和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2009年报告评估体系做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简称GBEE-CRAS2010),基于“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0”,针对中国2010年前十个月的663份社会责任报告,从报告的结构参数、技术参数和主体参数等17个方面对报告进行定位和分类,从内容实质性、结构完整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创新性等6个维度对报告进行系统评估、核实、统计和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库,完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0》(以下简称《2010报告研究》)。
《2010报告研究》着眼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着眼于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通过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0报告研究》揭示了2010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五大主要特征,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编制和提出了五大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于此摘录《2010报告研究》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五大特征
《2010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1 各地区各行业报告稳步发展,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2009年“井喷”发展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超过了2009全年数量总额,较去年同期的582份增长14%;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
一是首次实现地区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区覆盖了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将进入纵深推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行业异军突起。2010年报告数量较2009年同期增长13.9%,得益于部分行业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报告319份,较2009年增长17.3%,信息技术业报告28份,较2009年增长64.7%;金融、保险业64份,较2009年增长73.0%,除银行、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外,部分基金、证券等金融类企业加入报告的行列,推动了金融、保险业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
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增长。东部地区仍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的区域,报告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报告企业增加的绝对数量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中西部地区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也给予了相当重视,报告企业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长,内蒙古地区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家增加至2010年的4家,同比增幅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初步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定期机制初步显现。研究显示,2010年,报告次数达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年度报告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报告后,能够在2010年继续,基本按照年度定期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五是非企业组织积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但随着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非企业类组织也积极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例如,贵州航天医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 报告整体水平有所提升,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与上年相比,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更加规范、可读性更强,披露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提高,报告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
一是报告信息量有所增加。10页及以下篇幅的报告明显减少,51页及以上篇幅的报告显著增加,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升。2010年报告总体质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提升,特别是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深度,同时报告形式更加友好,可读性更强。相对而言报告在可信性、可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本次研究的报告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属于“优秀”及“卓越”行列的报告达50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85%。其中“卓越”行列的报告有16份,是2009年6份的2.67倍,数量显著增加;“优秀”行列的报告为34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62%。处于“起步”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较2009年同期降低6.4个百分点,其中处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明显降低。
3 报告编制依据选取及信息披露等更加务实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加务实。
研究显示,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方面,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推荐的编制依据以外,企业倾向于立足自身经营实际,以方便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为标准选择编制依据,中资企业选择国际通行的报告编制依据、外资企业选择中国研究机构的编制依据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新现象。
在报告信息的平衡性方面,绝大部分报告能够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不再讳言披露负面信息、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的报告比2009年明显增加。
在报告的外观设计方面,企业在逐步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后,在报告的版式设计、风格、色彩、信息定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报告与企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以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4 报告在主体,质量及关注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去年情况相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质量、主体、关注议题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报告主体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是报告的主力军。其中,东部地区了432份,占70.7%,是中、西部数量总和的2.65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448份,比重超过70%;制造业企业了319份,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上市公司了468份,占76.6%;成长型企业了437份,占71.5%。
从报告的质量来看,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超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中央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71.2分,比2009年高出儿,4%,是研究对象整体平均得分的1.7倍。在报告的基本结构、基本规范、可读性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中央企业报告的得分率都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
从关注议题来看,一方面,报告普遍以利益相关方为专题进行披露。其中,报告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等6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对同行、媒体、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在披露具体社会责任议题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农林牧渔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报告都识别出了出资人、员工、客户,但普遍没有识别出同行、社会组织和媒体;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供应商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农林牧渔业对监管机构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报告对政府最为关注,传播与文化产业仅有25.0%的报告关注政府。
5 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
《2010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上一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事后工作总结成为报告编制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企业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在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了企业制定有社会责任规划,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的重要原因。
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的五大建议
基于本刊多年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对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
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把握社会责任报告的丰富内涵,加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和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其次,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日常管理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重点,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2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其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营的各个方面反映社会责任的内涵,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一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之中。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增加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三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德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时发现不足,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3 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多数报告仍处在起步阶段,报告质量有待持续改进。在内容实质性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明确界定自身的利益相关方,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发现其合理要求和期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努力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增加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入剖析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理念和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履责措施,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增加报告编制规范的内容,增强报告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管理、风险机遇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等内容的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既要加强纵向可比性,包括跨年度的绩效对比和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可比性。既要重视历史绩效指标,也要加强绩效指标预测和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告可读性方面,继续完善报告设计,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简洁的方式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进发掘报告创新的潜力,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4 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
企业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信任和增进了解;二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议题;三是主动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5 创新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模式
来到奥林匹克公园,在“鸟巢”、“水立方”的北侧,有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2008年,它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国际广播中心(IBC)、主新闻中心(MPC)、击剑馆及媒体酒店所在地。彼时,最新的赛场信息从这里传到五大洲。而在奥运会后,2009年11月,它化身为中国最大、最新、硬件设施完善的会议中心,为诸多大型会议、展览以及多种公共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它便是国家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它地处京城北四环,位于亚奥商圈的核心,距首都机场26公里,驱车仅需30分钟;由国家会议中心到天安门、颐和园、长城、十三陵等著名景区观光游览或到东三环商务区、北京站、中关村也非常便捷。
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国家会议中心的转型提供了保障,国家会议中心定位大型国际会议和精品优质展览,具备强大的综合接待能力;可同时为1万人提供餐饮;同时容纳2万人开会、参展;会议、展览和酒店3种业态互为补充;4万平方米的展厅适合中型及精品展览和各种活动;紧邻周边同属北辰实业的5家高星级酒店可为大型会议和展览提供充裕的客房。
为了确保转型成功,国家会议中心的管理团队将企业建设和宣传同步进行。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第一次出差就是2007年7月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推介两年后才开业的国家会议中心;2007年11月,国家会议中心派员参加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年会,设立展台,向国际业界进行推广。奥运的历史渊源、亚洲领先的硬件设施、战略领先的市场理念以及团结高效的执行能力,使得国家会议中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国际会议和展览接踵而来。
平台 从专业交流到包罗万象
在开业4年多的时间里,国家会议中心共接待会议和活动近3000场,展览约300个。其中有以国际宇航大会为代表的顶级学术交流,有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为代表的服务业盛事,有以万达商业年会为代表的高端企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接收着行业前沿信息,感受着世界的日新月异。
10月10日—13日,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专家和数万余名宾客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届大会以“医学整合,全程关爱”为主题,内容覆盖10大学术领域,包括16种会议类型、近50个专业门类、400余场次的学术交流、专题会、培训工坊、展览展示等,这是一场国际学术交流的盛宴。而国家会议中心合理的场地设计、高效的翻台摆台以及美味的餐饮供给等出色的主场服务,使参会人员享受了一场“专业之旅”。
同时,国家会议中心更是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5月28日—6月1日,第二届京交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作为全球惟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第二届京交会以“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为主题,举行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高层论坛、推介洽谈、综合展示、主题日活动、权威共六大类活动,包括1场次开馆仪式、9场次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8场次专业大会、20场次主题日活动、101场次推介洽谈、5场次签约、4场次权威,展览面积达7.59万平方米。在短短5天内共有19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开展洽谈等活动,签订项目415个、成交总额达786.9亿美元。可以说,通过京交会参与者们领略到的不仅是中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更看到了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放眼 从缤纷中国到多彩世界
国家会议中心对于那些普通观众尤其是旅游爱好者来说,它更像是一个万花筒,将世界各地的美好展现在人们眼前。
6月21日—23日,第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26个省市自治区的887家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和买家参展,展览面积达3.5万平方米。在为期3天的展览中,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在浏览了国内各城市的旅游亮点之后,在国际展区,人们也领略了新西兰、以色列、挪威以及瑞典等地的异域风光。新增的房车露营展区、北京旅游商品展区和智慧旅游展区更是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旅游方式,很多宾客的旅游之心开始蠢蠢欲动。
如果说第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调动了大众的出游热情,那么中国(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会(CIBTM)则为会奖人士的旅行出谋划策。9月2日—4日,第九届CIBTM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485家参展商参展。在展会上,国际、国内的旅游机构、会议局以及旅游局纷纷向专业买家以及参展宾客介绍最新的会奖旅游线路以及优惠政策,各个展区内不断播放的旅游目的地宣传视频将观众带入另一个城市。而未来5年,CIBTM仍将继续落户国家会议中心,为商务人士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
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北京高端旅游业态的代表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9月25日,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第十四届“首都旅游紫禁杯”评选工作总结会。国家会议中心凭借优秀的服务、良好的口碑和对北京市会奖业的推动作用,首次夺得“首都旅游紫禁杯”。紫禁杯此次新增加了“旅游高端业态”(即“会奖业”)类别,国家会议中心是该类别仅有的两家获奖单位之一。
探索 从按需服务到自主策划
2013年3月26日下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荣膺国家5A旅游景区揭牌仪式暨景区发展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自此,国家会议中心成为国内首家位于5A景区内的大型会展场馆。5A的标准给国家会议中心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探索上游发展,完善自身服务能力,国家会议中心早在2012年11月便成立了会展部,将自身的角色由单一的场馆提供方,逐渐向会议、展览的主办、承办等行业上游角色拓展。
2013年9月23日—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中国举行,这是中国继1996年成功举办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后,时隔17年,再次举办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宇航界盛会。国家会议中心作为系列活动的核心举办场地,为大会提供了全面会务服务的同时,更确定了承办方的角色,迈出了探索上游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此,国家会议中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工作部署,会展部及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互相配合,为大会的各个环节提供了适合的使用方案并提出参考意见,做好客人与场馆间的沟通工作。在细节服务方面,针对大会所用场地、设备、服务等需求,相关人员及时商榷、沟通,保证了会议的顺利举行。
同时,在2013年10月31日,全球会展业高峰对话——第52届ICCA全球年会会前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为2013年的ICCA年会热身。国家会议中心首次以主办方身份站上国际会展舞台。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齐聚国家会议中心,展开对话,共同探索产业发展路径。
此外,作为北辰集团会展板块的重点企业,国家会议中心积极配合北辰集团对外场馆输出管理的发展战略,今年8月抽调得力干将组成北辰会展输出管理的第一支团队远赴珠海,开始了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管理工作,迈向新的探索之路。
未来 从充实现在到美好明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交流、展览展示活动也逐渐增多,国家会议中心作为会展业交流平台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在开业4年多的时间里,国家会议中心在获得了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成功地树立了自身品牌。而作为会展行业翘楚、奥林匹克公园园区的重要一员,国家会议中心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用行动为自身、为行业、为园区创造美好未来。
2013年1月22日,2013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发展联盟年会召开。在年会上,国家会议中心被选举为2013年奥林匹克公园发展联盟轮值主席。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表示,“5A景区”对于国家会议中心乃至整个奥林匹克中心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国家会议中心将为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会展场馆而努力,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不断进步、为服务首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而在这一年的实践中,国家会议中心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2013年1月16日,国家会议中心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正式启动,国家会议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并付诸实施的大型会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