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

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校长多次召开校委会商讨有关校本研修的话题,他还经常在学校例会上大力宣讲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研修,不仅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器。领导的讲话,使老师们内心受到触动,思想上更加重视。我们教科室精心组织安排,使得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力开展校本研修,主动研修,在我校以蔚然成风。

二、机制保障,带动学习

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导处决策安排,教科室具体主抓实施。首先我们教科室拿出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总方案,并予以公示,收集意见,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大方案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上交存档。平时无论是参加集中培训活动,还是自研活动,都要求做好笔记,以备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过程管理,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和“白云路模式”制定了《XX中心小学校本研修考评细则》;对于结果的评价管理,我校又制定了《XX能级考评表》,《XX校本研修奖惩方案》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我校教师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研修的活动中去,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三、活动引领,促进发展

本期研修活动,我们主要做的有:

1、积极反思暑期国家级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培训活动。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参加了今年暑期的网上教育培训,每个人都认真学习,仔细笔记,还保质保量完成了多次网上作业。今年开学领导检查了笔记,学校统计了成绩,我校每位教师都合格,特别是严小春、张金梅两位老师作业得了100分的满分,被树为我校的典型。九月针对此次培训,学校组织教师们分教研组或集中讨论收获,写心得体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打算,并要求大家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2、学生教育能力的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期十月举行专题讲座,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培训,先后讲了三期,老师们反响很大,许多年轻教师称收获大,受益匪浅。

3、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局实施校园联网计划,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如果不会计算机,这一切只会成为空谈。十一月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以计算机运用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我校实际,年龄老化,不会或不熟练成为主流,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在严校长的指示下,我们教科室主抓,定人定时定地点,聘请李主任负责培训。李主任精心备课,分若干个专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上网查找资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网上教研,创建个人博客等。经过近一月的学习,老师们进步挺大的。

4、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语、数教研组除继续抓好听、评课外,还积极按上级要求每月搞两次网上教研,有中心议题,有参训教师回贴,有组长小结。尤其是10月份教学展示月,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展示,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准备,扎实上课,大家都展示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一定实效。

总之,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操作能力,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上自校长,下自普通教师,每人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人不落下。我校的李书记、伍老师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平时不怎么摸计算机,顶多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浏览一下新闻而已,但这次培训后,他们学会了打字,简单编辑,还会熟练运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等,进步可真大;李老师、舒老师对计算机也不很熟练,但她们学习刻苦认真,每天加强练习运用,现在不仅能打字排版,而且还会创建个人博客,写日志推送发表等;陈老师、杨老师本来电脑技术就不错,经过此次培训,他们的技术简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制作PPT课件,又快又有质量,甚至能做动漫,真让人羡慕。多种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进步。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继续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追求成效、讲究创造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现将本次学习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原则,确立形成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网络”,制定了“通识教育与分层次校本教师教育”的培训计划,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教学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学校开展以理论培训、思想教育、经验交流、制度管理等方式,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书,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利用升旗仪式、政治学习介绍)、经验交流、未成年人教育法规、师德教育文件和“八荣八耻”教育等培训。真正把师德教育落实在培养教师事业荣誉感、岗位责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对学生充满爱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小课题,并得到了教研室的立项批准。为此,学校观看了郑州市教科所专家卢臻等三位老师的讲座,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在实施校本研修中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学习《用心做教研》、《高效课堂22条》和《有效备课》等书籍,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性培训和自学教育理论专著,切实更新了教师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组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安排,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在实施研修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自学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学习常学常新,与时俱进。严格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详细记载了每学期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包括课后反思、论文、学习体会、教学点滴及研究的原始资料等。同时,在研修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查继续教育内容,从长远的角度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尊重教师的个性,每个人都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确定活动内容,与时俱进,走自身特色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教育教学的研修

1.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本学期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主要通过教学评优、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后反思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开展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等专业培训。各项培训主活动贯穿于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2.教育教学能力的研修。开展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通过校本研训的方式,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武装教师,使他们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研能力。并能紧密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及学科论文,探讨继续教育和小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五、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继续开展读书活动。采取通读、选读、摘录读等形式,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修和反思相结合,以教育教学专著为内容,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记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心得。

2、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和课程表上课,每一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教案书写要规范、要有创新,要及时对学生的各种作业进行细致批改。

3、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作好记录,写好心得。

4、教师要积极按时参加教导处组织的业务学习,做好记录,完成各种任务。

我校在实施校本研修中积极为教师搭建了三个平台。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交流平台、领导班子与普通教师的交流平台、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平台;实现三个结合。即个人自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培训与专业人员引领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新理念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培带训,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年轻教师的激情、骨干教师的专业的三大群体力量,实现新思维的突破、新模式的突破、新方法的突破。

六、其它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当前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层面,教研组不作为常设机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这些所谓的教研活动被圈定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正常开展,且内容无非是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组内的主要活动,仅是开几节公开课,相互之间听听课,深入“研究”的气氛不浓。教研组内部,组织者保守,教研组活动盲目,内容陈旧,教师自身对活动缺乏兴趣,同时,教师缺乏专业功底和交流胆识。

教研组管理与建设的实施对策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意愿 笔者所在学校聘请专家到校作有关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和行为变化的系列专题报告,在认识上加以引导;以教代会、分组讨论等常规校本培训形式,深化对理论和制度的学习;组织工作取得成效的教研组作总结和交流,在行动上起典型示范的作用;以校本研修对外展示为平台,邀请专家指导,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指标,督促教师完成;通过校园网建立教研组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教师的学习和查阅;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交流;对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研究成果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

以“火车头”效应为牵引,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组建设的积极性,学校规定每位行政领导做到“二深入”,具体说来,即深入一个教研组,深入一个学科或专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领导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普通教师,从校长书记到各专业各部门负责人,无一例外深入第一线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在教研组活动中也是最活跃的骨干分子。行政领导深入了教学实践,以身作则,处处起到表率与指导作用,也唤起了教师的教改热情,成为搞好教研组工作的无穷动力。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行为 首先,在学校层面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和课例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其中,中层蹲点制度即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

其次,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共享资源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教研组的每次活动都安排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以教研组长培养为重点,优化组合,落实组织的绩效管理 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三种意识”:勇挑重担的意识、钻研求进的意识、热心服务的意识。培训组长的工作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一是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先进理念的引导和提升工作,采取与先进学校交流、请专家做讲座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除常规学习外,还对组长每月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点评,让组长交流组内开展活动的情况、提出组织新一轮教研活动的设想等,使组长善学勤思。三是推荐组长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指导组长开展工作。每位深入教研组的行政领导经常询问教研组的情况,定期同组长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计划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四是对组长工作实行过程和终端考核。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教研组长考核办法》,每学期期末对教研组长的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并制定《教研组量化考核与奖惩办法》,对照量化考核标准进行打分,评出等级,优秀的给予奖励。五是加大对教研组的政策支持,把课程开发、研究、建设的任务,以及对教师评价、考核、聘用的部分权力下放到教研组,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长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3-0061-04

提起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关注较多的是“普通教师”和“新手教师”,认为他们教育教学“一般”或“尚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而对各方面相对“成熟”与“稳定”的优秀教师,则关注和研究得较少。如何促使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里,笔者特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以下简称通州“名师协会”)为例,予以探讨和说明。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及其成长的平台

通州“名师协会”创办于2001年7月,其参加者主要为该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通州区创办协会的初衷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可持续发展”

优秀教师也是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他们只是比其他一般教师成长、进步得快些,发展得相对完善些。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由一般教师成长和发展为相对优秀的教师,只是教师成长与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优秀教师的“优秀”,不可能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他(她)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自我超越。许多相对优秀的教师,他们正处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高原期”,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突破这一“高原期”,走上新的自我发展的境界,否则将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个人发展的优势,使自己重新坠入“凡师”甚至“庸师”的行列。

(二)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其自身持久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同时更涉及到对其他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带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这一部分具有优势教师的优先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起到带动和促进其他教师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

长期以来,优秀教师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基层学校,依赖于教师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与苦干。这种分散的自然状态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及优秀教师个人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是不太有利的,它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予以保障,由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快速的成长与发展,也即帮助和促进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和带动当地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州“名师协会”得以正式创办。

二、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

这里的“生命愿景”,也即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共同愿景”。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此有明确的界定,即指“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通州“名师协会”是如何精心构筑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的呢?

(一)科学制定协会《章程》

协会在其《章程》中,将协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本协会是由通州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的,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并接受名师指点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是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的组织”。同时,协会的宗旨为: “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服务的方向,遵循优秀教师、名教师的成长规律,按照21世纪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所必备的综合素质结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同时接受有关知名教授和特级教师的指点,重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这些表述和规定,实际上就代表了协会组织的一个基本的“生命愿景”,其主要指向就是要使加入协会的优秀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不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去影响和推动全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细化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是促进协会组织内的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或愿景。这一目标或愿景又如何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使之真正成为“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通州“名师协会”在其《章程》中对其作了更为细致的阐释: “本协会每期的培养目标(注: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一般三年为一期),是要力争培养出一到两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名教师,有2/5的会员成为南通市或江苏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要求每位会员“要真正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研讨,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在南通市及更大范围内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和教育科研声誉,影响和带动全市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如此细化的培养目标,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就能较好地转化为每位会员所能感觉和自觉向往的个人生命愿景。

(三)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

为了使协会组织的发展愿景更好地转化为协会会员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愿景,通州“名师协会”特别注意不断激活会员个人的成长意愿。首先,协会每次在吸收会员时,都要让其与自己所在学校及协会组织的直接管理和领导者――通州区教育局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目标责任书。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要求会员具体根据个人的实际,分三个层次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目标,即:具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或南通市名教师;具有通州区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须力争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或南通市骨干教师以及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尚未有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但特别优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须尽快成为通州区骨干教师或通州市学科带头人,并力争获得更高级别的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签署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责任书,就是要使每位会员在人会时就明确确立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在会员入会以后,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他们重温协会《章程》,加深对协会组织的培养目标及会员个人应履行的义务的理解。再次,协会还注意通过组织考核与管理的方式,督促会员个人经常对照个成长成才的目标作持续不断的努力。

三、努力为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创设机制与条件

创办通州“名师协会”,主要是为会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即要为该区部分优秀教师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一种机制与条件。对此,协会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积极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1 聘请“大师”讲学

这里的“大师”,是指知名的教授、专家,同时还指优秀的有影响的特级教师。聘请“大师”讲学,协会又主要采用了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每年利用暑期(一般为暑假刚开始时),组织会员专程赴有关高校接受著名教授和专家的面授。协会成立八年多来,先后组织会员三次赴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次赴北京师范大学,一次赴华中师范大学,共听取了近40位教授(其中大部分为博导)的60多场专门为该协会会员所作的精彩报告。二是请进来。即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和上示范课。先后被邀请来该市为协会会员讲学的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共有30多位,他们都有独特的研究领域,骄人的研究成果或教育教学实绩,因而他们的讲座或报告对每位协会会员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精神享受,对促进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开展话题研讨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可以提升他们的智慧品质,更好地实现各自的成长与进步。协会成立以来,他们重点在协会会员中组织开展了12次比较大的话题研讨活动,其话题分别为“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与教学”“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享受教育”“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等。话题研讨的组织,有的是在协会会员中单独进行,有的还特别邀请有关的教育专家及著名特级教师共同加盟研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研讨的品位和质量。

3 组织会员会课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应该在课堂。为此,协会十分重视引导会员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研究。他们每学期都要在会员中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会课的形式有整个协会的大组会课,还有按中学和小学(含幼儿园)学科组的分组会课;有协会会员的单独会课,还有邀请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会课。每次会课都有研究的中心,还都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对会员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 举办专题演讲

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不断地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和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根据这一要求,协会注意在会员中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如:2004年下半年,协会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在全体会员中组织了专题演讲活动;2006年上半年,协会又以“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为主题,进一步在会员中组织开展了专题演讲活动。每次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协会都预先向全体会员专门发通知,大家也都能按要求认真地做好有关的演讲准备,从而确保了每次专题演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5 参观考察“名校”

协会作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其学习应该是开放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此,协会从2003年上半年起,又专门组织开展了以参观考察“名校”为内容的学习活动。近几年中,协会分别组织中学组和小学组的协会会员专程赴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和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等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协会会员们分别参观了这些“名校”的校园文化,听取了学校的有关介绍,并拜访了部分著名特级教师和全省的名校长,同时还观摩了有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执教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每一次参观考察,会员们都感觉收益良多。

6 组织跨区域交流

交流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能量的聚集与扩增,也是通州“名师协会”组织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除了平时经常在协会组织内部开展有关的学习交流活动外,还组织会员赴安徽的天长,江苏的宝应、东台、江阴、太仓等县(市),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在最近组织的一次赴江阴英桥国际学校的交流活动中,该协会与该校共同执教了34节教学研讨课,学段涉及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并一起举行了教学沙龙活动,对双方的影响和促进都很大。

(二)重视会员个人的在岗研修、学习

优秀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其在协会组织内部的学习与提高,还要重视帮助其搞好个人在岗的研修、学习。在这一方面,通州“名师协会”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 明确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协会《章程》中,该协会重点对会员提出了如下在岗研修、学习的要求。第一,读书,要求会员必须根据集体推荐的书目或自选书目,每年精读5本以上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要求经常浏览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每年必须订阅5种以上相关的教育期刊。第二,研究,要求会员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对自己所确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要尽量体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并注意与所任学科紧密结合,能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特色。第三,写作,要求会员必须注意经常总结、及时积累,每年须撰写3万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文章,其中在南通市级及以上发表不少于8千字。对以上的要求,绝大多数会员都能自觉做到。

2 积极为会员在岗研修、学习创造条件

第一,为会员推荐和选购优秀教育类书籍。协会积极与高校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联系,请他们专门为会员开列必读书目,分期分批统一购买,及时发至各位会员的手中。同时,协会适当为会员提供自由选择的书单,在他们自选后再帮助联系购买。

第二,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协会非常重视帮助会员提炼和确定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如2006年上半年协会在会员中开展的“教育,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的演讲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帮助和指导会员更好地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目前,在协会组织中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的会员约占会员总数的2/3,其他会员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也正处于提炼和构思之中。

第三,做好会员个人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工作。协会为了帮助会员更好地激发自身在岗进行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帮助其迅速提高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曾专门邀请有关专家为大家作关于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还专门请江苏教育学院相关的知名教授及本市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就如何写作与如何做学问同会员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使大家受到深刻的启发。

3 抓好会员在岗研修、学习的各项管理工作

师学通教师活动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注需求,任其选择――营造专业成长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其自身内在的需要来驱动。调查表明,教师往往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又不太懂的培训内容感兴趣,对自己一直关注思考的问题感兴趣。因此,我校在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营造专业成长环境。其一是在教研组QQ群上征集问题。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前,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QQ群上提交自己在教学中最感困惑的5个问题,并按程度排列顺序。教研组长收集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形成一份系列化的教研菜单。其二是学校把教研菜单贴在QQ群上,让每位教师从中认领一项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可以单独承担,也可以和认领相同任务的其他教师结成课题研究小组。其三是学校每月在QQ群上公布本月的教研主题,教师选择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教研主题参与教研活动,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互动,每月回复数不少于3次。其四是到了期末,每位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发到校园网的“教科天地”板块中,与别人交流共享。因为这些成果是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的,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又符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学习和运用都非常顺利。

实践证明,这样的网络教研变单一性为可选性,变高深化为“草根”化,变繁华为务实,变单调为创新,既让教师激荡头脑风暴,又让教师潜心沉思;既提高理论修养,又注重案例剖析;既拓宽教育视野,又直切个案要害,是解决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现象的有效尝试。

关注过程,全员参与――加强备课组互助

备课组是学校的基层教研组织,也是实施校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组织。然而,很多教师怕在备课组教研活动中上公开研讨课。因为听课后的交流环节就是进行相互评论。许多时候,教师们会考虑到上公开课的辛苦,评课时只对授课教师唱赞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当然,有时也会有教师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并传授解决的对策,但这也许又让授课的教师听了不舒服。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只能学得一些显性知识,而不能自我揭示、透析心底的困惑。

针对上述教研的尴尬状况,我校利用校园网开辟了各年级备课组教研论坛,由备课组长负责,定期上传近期将要研讨的教研主题和教学活动设计,各位教师先从文本开始解读,对教学设计提出个人修改意见,然后确定授课教师进行“实战演习”;公开课后,再请教各自反思,对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的落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等细节谈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后上传到“教研论坛”,其他教师可以随时阅读,随时在该日志后进行跟帖回复。这样的研讨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能更好地集思广益。而且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是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在论坛中交流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个环节教学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这样的教学研讨,无论老、中、青教师都能走到一起,精神上互相鼓励,业务上互相取长补短,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网上教研论坛,是一个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交流备课时遇到的难题、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提出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教师还可以阅读同行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专业研究的平台,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关注生态,开放博客――开创教研新天地

为了给教师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我校充分运用校园网为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将博客作为教师获取、提炼、交流、升华、内化信息的工具。依托博客,通过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基本路径,形成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磁场。

以前,教师只能在杂志上看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想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需要外出,且来去匆匆,花费很大。但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很多普通教师很难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在校园网的博客天地里,我们定期把专家名师的上课实录、上课感想发在“树人研究教育在线”博客中,教师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这些优秀的课例,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从中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们还通过在博客中与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点面交流、在线研讨、多元评价等形式,有效加快了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课后及时自我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用以指导教学,并在反思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进行认真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细细咀嚼,哪些环节的处理有待今后改进等。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在自己的博客中上传两篇教学反思,然后学校评比出优秀教学反思公布在校园网,供大家学习借鉴。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反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相关期刊更多

甘肃高师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教育厅

数学教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时代·教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