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乡的味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范文第1篇

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家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家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家乡的味道。原来,家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

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

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

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

家乡的味道范文第2篇

采摘下来的一簇簇香椿芽散发着清香,母亲会变换着不同的做法将它们端上餐桌。母亲做的最平常的香椿菜便是香椿拌豆腐,就是将豆腐沥去水分,切成条状,盛放在盘内,然后撒上盐,再将香椿芽放入开水烫一下,捞起再切成末,撒在豆腐上面,淋上香油即可。这道菜蔬父亲最爱吃,母亲做的香椿拌三丝、香椿酥皮、香椿炒豆豉也很好吃。

我最难忘的是母亲做的香椿鱼。香椿鱼,其实与鱼无关,只是炸出来的外形酷似小鱼,又因“鱼”与“年年有余”的“余”谐音,图个吉利,故而得其名。

香椿鱼的做法并不复杂,我已经看母亲做过多次了。母亲先将香椿芽洗净,用开水略烫,再粘上面粉。父亲这时候就会端上早已经准备好了的由鸡蛋、盐、面粉、料酒调成的鸡蛋糊。母亲动作娴熟地把粘了面粉的香椿芽在鸡蛋糊里打几个滚,然后轻轻放入烧得几分热的油锅里,几分钟后一条条表面金黄、香味四溢的香椿鱼就可以捞出锅了。每当这时我总是迫不急待地要把香椿鱼往嘴里放,全然不顾烫嘴。那鲜香酥脆、外焦里嫩的香椿鱼也成了我儿时难以忘记的美味。母亲这时会笑着说:“你还没沾花椒盐就把香椿鱼往嘴里送,女孩子家怎么这么贪吃?”

家乡的味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家庭暴力;攻击性行为;道德行为;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8)01—0121—03

儿童家庭暴力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实施不恰当的语言攻击和肢体攻击,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加之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而就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自卑懦弱,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等严重现象。家庭暴力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的道德行为塑造,以及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家庭暴力作用于孩子,孩子就会作用于父母,甚至社会,杜绝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是我们当前亟待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儿童家庭暴力出现的原因

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不等同于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也并不能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的温馨可以提升儿童的成长幸福指数,但儿童家庭暴力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整个家庭和睦的质量。家长的传统思想和错误的教育根深蒂固,他们在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认为学习成绩的高低可以代表孩子的学习品德,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有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话就对孩子施加“暴力教育”,不重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懂得如何与孩子培养感情,不知道哪些是适合儿童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方法,这些无疑就会慢慢筑起阻碍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堵墙”。有时候,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仅仅通过几句“语言暴力”并不能彻底改变孩子错误的行为习惯,失去耐心之后,一定的“肢体暴力”会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父母常通过“肢体暴力”教育孩子,长此以往造成孩子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同时威胁到家庭的和睦与稳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自身出现的问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家庭暴力,孩子个性社会化的结果,都能反映出一个家庭教育的成败。

二、儿童家庭暴力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一)失去自尊

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同伴之间的优秀生,这种优越感会让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心,里康将自尊界定为儿童的控制感和胜任感①。他认为,具有较高控制感和胜任感的儿童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行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高期望下的压迫感会使孩子失去信心,生活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在其他同学朋友面前没有自信,孩子的自尊心承受着很强的挫败感。再加之父母的暴力教育,会使孩子造成心理问题,消极情绪严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失去自尊的孩子,就会对生活失去自信,与正常孩子相比,往往表现的很自卑,长此以往,不仅要忍受家庭暴力的恐嚇,还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冷落,甚至同伴之间的讥讽,这些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造成儿童成长的不公平。我们对于大街上孩子乞讨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本应在学校享受书本知识的快乐,家庭父母的疼爱,却只能在大街上举着写了悲惨家史的牌子,跪在街头,等待过路人的救济,如若乞讨不到,就会受到“自称父母”头目的谩骂和拳打脚踢。像这些孩子哪还有自尊来谈,他们只有为了卑微生存而长期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苟且地活着,对于如何培养道德行为更是无稽之谈。

(二)出现攻击性行为

家庭暴力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攻击行为,父母认为,为了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肢体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但经常对孩子进行施暴,会适得其反。在施暴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刺激,他们会害怕,久而久之,认为在外界只要不被欺负,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所谓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之儿童的道德定向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成人及同辈榜样造成的。在儿童道德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榜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运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工具性行为,例如一个孩子从另一个孩子手里抢玩具,并动手打了他,此时打人孩子的父母为了颜面,也许会上前打自己的孩子,或许会训斥几句;而对方的父母会上前为了护孩子却打了对方的孩子。父母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未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也未对这种行为后果作出判断惩罚。孩子就有可能有一种潜意识,攻击可以保护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作为父母,却成了助纣为虐,这无疑就成了良好道德行为塑造的绊脚石。

(三)出现自杀行为

没有优越感,没有自尊,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会给孩子个人造成恐惧、忧虑、失意,特别是因各自的欠缺而自卑的人具有相当的自杀潜势。孩子一切行为的社会化,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苛刻、教育方法失当,都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例如,父母经常用体罚“教育”孩子不去打架,或由于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被老师留校,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只会当着老师的面,上演一次“暴力教育”,以此来告诉老师自己不是不管孩子,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棍棒下才会有出息。这样的父母不从根本找问题,不由分说,只会对孩子“硬来”,渐渐会在老师同学面前没有尊严,同时忍受着同学之间的嘲笑,他也会“暴力反抗”,但最终只会让性质变坏,甚至自身仅有的一些优点也会被这些“暴力教育”所淹没。孩子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杀潜势就会发展越明显。

三、解决儿童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控制情绪

往往家庭暴力发生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会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而父母却是决定教育方式的领导者,学会控制情绪,方能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家本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为孩子遮风挡雨,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所以为避免家庭暴力的出现,作为父母首先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尽管肢体暴力比语言暴力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生气的程度,但其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比较严重的,这也同时伤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有效的情绪管理才是良好性格的“塑造者”,儿童在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离不开好榜样的引导。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人性中有一股内在的优良潜能,这种潜能促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但是后天环境中的种种不良因素却阻碍着这种先天潜能的发挥和自我的实现①,就好比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已经承担了犯错带来的后果,此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引导和陪伴,而不是指责和打骂。父母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要有耐心,道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连续并且有阶段的过程,父母要理解掌握这个阶段的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并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评判标准。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改善和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仅只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既受年龄差异的影响,还受父母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儿童的大部分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造的,从动作的模仿到语言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加以完成①。父母的角色扮演和管教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个人行为素养。只有站在孩子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当好父母这个角色,需要合理耐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行为情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控制情绪,才能扮演好不同阶段的角色,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并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惩罚过度就会发展成暴力教育。受过虐待的儿童會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攻击性,当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时,孩子有时会表现出烦躁、不满,甚至动手摔东西等暴力行为,这样父母的教育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所以,学会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教育是一门值得父母了解并学习的课程。

(三)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孩子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动力,而父母对孩子施之以威往往会阻碍情感的培养,造成感情伤害,扭曲教育的意义。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发力量,才能更好地引起父母和孩子在感情上的共鸣,不能超越孩子的认识水平,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从而达到道德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给孩子创造一个科学系统的成长环境,父母需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和方法,应积极接受专业系统的育儿教育,提高自身素质②。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指出,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③。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才会孕育出未来社会的美好风气,拥有和谐家庭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社会,关爱孩子,关爱家庭,反对家庭暴力,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参 考 文 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2〕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4-129. 

〔3〕彭程.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儿童家庭教育〔D〕.安徽农业大学,2014:5. 

家乡的味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维假设; 定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05-001

“多维假设”就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多种可能性的预测。通过对探究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思考,锻炼学生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由于我们的课堂时间和资源有限,学生的多维假设往往无法一一求证。因此,这里的“定向探究”是针对“多维假设”提出的。是指问题和假设出现后,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探究的方向,帮助学生理清探究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多维假设中选择适当的内容展开探究求证,从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能力。

一、预设多维假设,引领逐个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内容中,许多问题的假设虽然是发散的,但同时也是有限的(即无非就是几个方面的假设)。因此,教师通常能够在备课中预设这些假设,进而提供相关材料,引领学生逐个探究。例如“热水在变冷的过程中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的假设无非就是一样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三种;“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学生的假设无非是摆重、摆长、摆角三种意思;“怎样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学生的假设无非就是让颗粒变小、让水温变高、搅拌三种意思。又如“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问题的假设都是有限的,可以逐个求证的。教师应尽量引领学生体验每个探究求证的过程。

二、多问一个“为什么”,鼓励有依据的假设

科学探究中有些问题的假设只需一正一反,亦称为多维假设中的“个体问题双向发散性假设”。诸如“面粉能不能溶解在水中?”“铁钉能不能导电?”“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列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浮?”等问题,学生作出的假设无非就是“是”或“否”,如果教师不加追问,学生很容易随意、不加思考地猜测。即为了猜测而猜测,没有真正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如果多问一个“为什么”,可以训练学生思考假设的依据,提高假设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生探究求证的愉悦感、成就感。

例如教科版三上《谁流得更快一些》:水、食用油、洗洁精这三种液体谁流动得更快一些?许多学生会说油或水,也有学生会说洗洁精。老师问个“为什么”,能促使学生思考假设的依据是什么?生活经验告诉大家,有粘性的物体流动得慢一些,水没有什么粘性,油有一些粘性,洗洁精更加粘稠,由此可以假设水流得更快,其次是食用油,流得最慢的可能是洗洁精。通过探究求证,学生会高兴地发现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三、从多维假设中提取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假设进行探究

学生提出的多维假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课堂上没有条件完成探究求证的。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识别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有可操作性的假设。例如教科版五上“种子萌发必须哪些条件?”学生的假设可能是水、空气、阳光、温度等等,这里有的条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求证,但“空气”这一条件很难探究,许多小学没有抽气机,即使有,普通袋子、盘子里放了绿豆种子都无法抽干净空气,如果照教材上把袋中的空气挤少一些,其实很不科学,还不如放弃实验,改成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感知、推理和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获得结论。

四、引导学生选择更简便、更科学的假设开展探究

如果学生提出的假设都可以研究,但有的想法不够简便、科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更简便、更科学的方法开展探究。例如教科版三上《比较水的多少》:三个大小、形状都不相同的瓶子,瓶里分别装有一些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些水的多少呢?学生的假设可能多种多样,例如有的会说分别倒在另一个大杯子里,比谁的水位最高;有的会说分别放在天平上测量一下谁最重;有的会说用有刻度的杯测量……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引导学生选择使用刻度杯测量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这种专用科学测量工具。

五、归类学生的假设,有重点地引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中有许多解决问题方法的假设。例如“怎样让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一些?”“怎样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呢?”“怎样比较几种纸的吸水性?”等等。学生凭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产生的假设方法往往非常多、非常具体。例如教科版三下《哪种材料硬》:我们身边常见的木头、纸、铁和塑料这四种材料谁更硬一些呢?请学生试着先自己想出一种研究的办法。三年级的学生很少能够直接想到“刻划法”。他们假设的研究方法很发散:摸、压、捏、弯、折、踩、踢、撕、敲、撞、扎、割等等。这时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定向到“刻划”这种科学方法上呢?

首先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充分预设各种假设,并以“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比较软硬”为标准进行归类并预设解决的措施。例如上述方法可以板书归为四类:(一)摸、压、捏等用手的力量接触和改变材料软硬的方法,可以马上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下,他们自己很快发现不科学,快速予以否定。(二)弯、折、撕一类方法,教师在学生桌上的各种材料中有意识提供丝状、薄片状的金属、塑料、木头、纸等,让他们实践体会这些比较方法不够科学而否定。(三)踢、扔、摔、抛类的方法。教师可当即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该方法不能全面、有效比出四种材料的软硬。(四)踩、敲、扎、戳、割、撞、摩擦等各种破坏材料表面的方法。教师都可以重点引导过渡到更科学、有效、简捷的“刻划”法。

这样,不管学生提出哪种假设,教师都可以归入某一类。通过定向引导,促使学生寻找到更好的检测方法。从浅层、无序的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深层、有序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概念。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许很“累”,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了成功。

总之,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多维假设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要指导学生开展定向探究,并将每个探究活动“做细挖深”,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家乡的味道范文第5篇

多年度,我院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认真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不断增强全院职工的率先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扎扎实实地推动了医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医院先后被授予省园林式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省文明单位称号,被市总工会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活动”示范点。有3名职工分别被授予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

为了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医院将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与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坚持每周二次定期不定科的百分行政查房制,每月一次门诊查房,发放医德医风、服务质量问卷调查表,走访来院患者,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服务态度、廉洁行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各科室进行整改。

2 狠抓思想道德建设,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

通过培训、考核等制度管理,抓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了中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对职工队伍持之以恒地抓正面教育。重点以党的政治路线和社会理论、理想信念、医德医风、英模人物等为内容进行教育。每年都召开行风建设工作大会,成立了医德医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证办法和考核标准,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约束机制、教育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入手,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在行风建设中,以开展“诚信医院”创建活动为抓手,严格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并将行风建设与规范临床行为、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有机结合,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全年对全院职工医德医风考核,成绩比较理想。全院职工涌跃为患重病职工孙克彦多次献爱心,累计捐款1万8千余元。

3 积极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品牌医院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将医院文化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渗透于职工言行中、植根于头脑中,逐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管理氛围、以德取才的人才氛围、钻研奋发的学习氛围、和谐愉悦的人际氛围、视野开阔的创新氛围。一是加强医院的宣传。共编印《东海医苑》十期共88000份。与东海电视台合作推出专题和新闻节目70期。二是开展省文明单位创建。对照省文明单位的标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去年被授予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集体活动,加强职工凝聚力,增进职工集体荣誉感。每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全院职工欢聚一堂,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歌舞、相声等20多个节目。举办离退休老干部茶话会,离退休老干部济济一堂,吃着瓜子、水果、品着香茶、欣赏着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整个会场热情洋溢,欢歌笑语。举办全院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有扑克牌(掼蛋)、拔河、跳绳、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离退休职工舞蹈、离退休职工太极剑及太极拳等,赛场上充满朝气的年轻医护人员生机勃勃,奋勇争先,中老年医护人员也积极上场参赛,职工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赛场外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掌声笑声不断,气氛热烈。

4 加大便民惠民举措,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一是开展义诊和咨询。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在时代广场、疾控中心等处进行卫生宣传活动4次,接收群众咨询,免费测量血压,散发宣传单1000余份。二是积极组织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权威专家开展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专家下乡近20批次,接待病人3000余人次,方便了群众,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三是与桃林等4家卫生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在四家卫生院可预约挂我院所有专家号,方便患者就医。三是团员青年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到街头义诊咨询4次,开展“爱在医院”志愿者日活动,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四是开展白内障送光明行动。为提高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满足农村白内障患者康复的需求,我院率先启动白内障康复工程,对全县适宜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全部免费进行手术,并免费提供国产人工晶体,已为全县15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60万元,受到患者一致好评。五是对贫困病人进行免费救助活动。我县徐海路小学10岁男孩胡继汕5年照顾瘫痪母亲的先进事迹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后,我院决定对其母进行帮扶救助。多次安排多科专家进行会诊,免费进行医学检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定期派专家上门诊疗。此项工作受到了县委宣传部的表彰。

5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园林式医院

院内栽种了松树、香樟、广玉兰、竹子等树木,种植了剑兰、桂花、红梅花、红枫、枇杷、榆叶梅、绿梅、紫藤、凌霄、红玉兰、广玉兰、紫玉兰、麦冬、红花草、树剑兰、海棠、迎春等花卉。建造了假山、瀑布、长廊、莲花池(池内放养多种观赏性鱼类)、磨菇亭、园艺小品、亭榭、楼阁等。医院绿草茵茵,四季如春,为职工、病员及家属提供了优美的休养、休闲娱乐场所。被评为省、市园林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