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升初中作文

小学升初中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升初中作文

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开拓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09-001

听中学生讲:不怕累,不怕苦,就怕星期三和星期五。为什么?星期三和星期五有作文课。近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1.缺乏新鲜的写作素材;2.语言单调、枯燥乏味,没有文采;3.没有良好的书写态度;4.思想狭隘,生活阅历浅显。

作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感性体验,借助语言文字这个思维工具和思想感情的媒介,得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促发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和获得的生活阅历,转化为书面的、形象的、能传递思想的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和文化技能。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态度价值观。那究竟如何把作文教得既有教学意义,又有人文价值和现实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素材,有米下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在作文中指的就是素材,而素材的获得就要靠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的就是积累,要想让学生的作文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就一定少不了素材的积累。因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林黛玉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感受关羽对义气的坚守,感受保尔对命运的抗争,感受杰克·伦敦对生命的热爱……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为暴走母亲陈玉蓉而赞叹,为丛飞而折服,为乔布斯的去世而叹惋……也引导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人物,爸爸的一句鼓励,妈妈的一个抚摸,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问候……那些可敬的可怜的可爱的包括可恶的人和事都是要积累的素材,都会成为学生们作文中可爱的精灵。那些语文课本中文化名人的轶闻趣事,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书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课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是写作的很好的素材。素材积累的多了好了,才可以做好作文这顿大餐。

二、积累情思,有话好说

中学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对很多问题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阅历着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他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积累别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

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引导他们关注人们对于祖国的情感,感受当祖国面临危难之时普通老百姓心中最真实的情感世界,引导当今的时代他们该用自己的方式来爱自己的祖国,不是有了战争才说爱国,和平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怎么爱国,怎么把祖国放在心中,而不要像小弗郎士那样等到祖国真的危难之时“几乎连作文还不会呢。”学习《老山界》,让他们动手画老山界的地图,让他们用自己的笔亲自感受老山界的险要,然后再来感受战士们条件的艰苦,再来找找文中所写的战士们的乐。让他们对乐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想想战士们的“苦”和“乐”,再来看看他们自己,他们所感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而身处于所谓的苦中的他们又是怎么样的。学习《夸父逐日》,让他们看看夸父为了追日都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时至今日我们有没有自己奋斗的目标,目标对于一个人有什么作用,我们该有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是爱国,该怎样爱国;什么是乐观,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苦难;什么是信念理想,它们对人生有怎样的意义,我们该有怎样的信念理想。

初中生太小了,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有点太深奥,可是这也应该是他们所思考的,所以要用别人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体验和思考,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度,也让他们的作文更有深度。我这里说的还只是几点,其实可以积累的还有很多,比如朱自清笔下那浓浓的父爱,周敦颐那如莲一般的品质,利奥波德对自然的关注。这些都应该让学生加以思考和积累,慢慢的一些情感和观点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渗透到他们的习作中,带动他们作文水平的思想性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

三、借鉴模仿,开启文思

目前,我们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有趣的科学性,完全符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人文需求。通过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为我们的写作实践提供鲜活的范例。譬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些名篇佳作时,就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春天和冬天的美景,开启学生的文思,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白杨》《落花生》等课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像粉笔、春蚕、电灯、蜡烛一样,微不足道、默默无闻却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品质的人,激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想歌就歌、一吐为快的写作动机和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说,在作为教学中倡立探索、发现、创新,既能巩固学生的所学,又能促发学生活用知识,进而把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

四、激发想象,开拓思维

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法;语文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2-02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合作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较之于其他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然而想要通过合作学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就需要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本文就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1.合作学习法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设置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为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为了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人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小组成员的人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讨论,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能过少,否则学生在讨论活动将不能有效开展,一般小组成员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个左右,这样能够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开展。(2)小组成员的语文水平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安排一些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安排一些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样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很好的进行,同时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有效提升。

2.2 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话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话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都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有讨论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产生重要影响的话题,才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有效掌握。

2.3 适度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适度原则,虽然合作学习法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能够无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否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适度原则,只有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3.有效组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切实发挥合作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将合作学习法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呢?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3.1 鼓励学生针对合作学习的话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就讨论的话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勇敢的发表个人的见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也能够使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如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变得十分拘谨,那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也难以产生促进作用。

3.2 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虽然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然而,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针对学习话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能够得以有效解决,而有些问题即使通过学生之间的集体努力也难以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第3篇

一、制约初中作文教学成效提升的主要因素

1.学生作文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一直以来,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有些学生一上到作文课就愁容满面,写作过程中如同公鸡下蛋,非常艰难。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对作文学习就存在着畏难的心理,这样的消极情绪对于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产生了障碍。

2.作文写作活动缺乏生动素材。对于许多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作文之所以单调枯涩,与其生活素材不足息息相关。许多学生机械地套用范文中的事例,或是主管臆造一些人物事迹,给人以不真实的虚假感。也有些学生作文写作中七拼八凑,所描述的事例脱离生活,如同天书,这样的文章质量较为低下。

3.创作过程缺少有效方法技巧。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抓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并未完全有效地掌握写作的技巧,这既与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有关,更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相关。一些教师作文教学不够生动形象,方法单一,学生不得要领,这也直接导致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处于低层次状态。

4.作文教学空间较为狭隘受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空间方面没有创新,还是停留在课堂45分钟和每周两节课的层面,与当前素质教育发展和课堂改革推进的态势不相适应,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有利的资源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未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也缺乏内在的动力。

二、快速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要想快速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创新理念,针对自身以往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提升教学有效性。

1.还原作文学习本来面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作文其实质是对生活的文字反映,是在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用文字将这些方面表达出来,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观点。简而言之,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阐述这样的理念,让学生消除对作文学习的神秘感、畏惧感,让他们明白用手中的笔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将自己所学习的遣词造句技巧发挥出来,这就是作文的创作过程,让作文教学回归其本来面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获取写作生动素材。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所缺乏的素材,可以在仔细的观察中进行弥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地观察这个精彩的世界,既要观察生活中的人,也要观察生活中的事,从日常细心观察中逐步积累生活素材。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身边的各种人物、发生的各种事情着手,以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获得生活的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筛选。学生每天接触的事情很多,信息量巨大,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观察的价值,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选取有特色、有特点的信息作为写作素材积累下来。如典型的人物、事件、美丽的景观、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具有观察积累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身携带笔记本,将所见所闻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提高素材积累。

3.作文教学实现授人以渔,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让他们掌握写作要领,高效开展作文学习。一方面,教师要结合阅读分析等教学对学生渗透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还可以结合下水作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章的构思、布局、表达等方面具有更为形象的认识,掌握如何围绕中心选择素材、表达思想,在形象的指导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各种文章的阅读中感悟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技巧,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作文学习方面的难点进行逐一突破,如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这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其开展强化训练,能够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

4.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赋予更多生机活力。与作文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有兴趣小组、文学社团、投稿技巧研讨等多种类型,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作文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作文学习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文学社团活动,鼓励他们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重点,在文学社团里面开展写作方面的技巧交流,同时加大作文写作的训练量,以此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习作园地、橱窗等阵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增强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作文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性氛围中增强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针对制约教学成效提升的不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突破,从而达到快速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业海.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2)

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第4篇

2. 不要总觉得那些社会上的年轻人有多厉害,觉得认识他们是一种荣幸,以吸烟嗜酒逃学为荣。到了你们成熟的时候就会知道那些有多愚蠢。

3. 不要满口脏字,这不是说明你有多厉害,只能说明你的素质有多低下。

4. 不要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小学学习方式和中学是不同的。刚开始是有一点,适应期以后就会慢慢习惯的,请努力学习。

5. 不要再在私下乱评论抱怨一个老师,无论如何,老师都会比你的阅历以及经验学识更加丰富,是你应该尊敬的人,即使你对他尊敬不起来,请你也要试着坦然面对。

6. 不要以为自己的父母多么难以理喻。到了你们这个年龄,和父母闹情绪在所难免,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父母让你好好学习是为你好,但是你们能不能真正体会到呢。或许有些知识他们不如你们,但他们经验与年龄都远远超过了你们。请耐心与父母交流。

7. 不要过早谈恋爱。或许有些在小学就已经把所谓的纯真当成了恋爱,我暂且不究。必然,在你成熟的时候,童年的恋爱会让你有一些回忆之趣,但如果你不想做太多傻事或者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请婉言拒绝谈恋爱。

8. 不要为一点小事而与朋友产生矛盾。为此与朋友绝交,暗自下大骂朋友,在将来你成长了就会知道这其实是最纯真的友谊。

9. 不要仗着自身任何条件的优越而骄傲。应该学会谦虚,但并非不承认自己的优点,在承认之余还要先想想,这世界上比你优越的人还有千千万,应该努力发展。

小学升初中作文范文第5篇

本文主要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两方面来谈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1 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1.1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1.1.2 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

1.1.3 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

1.1.4 空话、套话多。

1.2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

1.2.1 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

1.2.2 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

1.2.3 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

1.2.4 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1.3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3.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2)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3)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1.3.2注重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1)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2)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2 修改能力的培养

2.1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2.2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

2.2.2 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

2.2.3 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2.3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2.3.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3.2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