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甲、乙、丙、丁四个人进行羽毛球比赛,实行单循环赛制(每两人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不得分。已知比赛结束后甲胜3场、乙胜2场,则以下哪一项不可能是丙的得分?
A.3
B.2
C.1
D.0
2、王老师到商店采购体育用品,篮球和足球共计购买80个,已知篮球80元/个,足球70元/个。由于购买数量较多,商店给予优惠:篮球满四赠一,足球满五赠一。王老师在支付时发现篮球和足球数量恰好分别为5的倍数和6的倍数,最终只支付了65个球的费用。那么商店实际给了王老师多少优惠?
A.1100元
B.1150元
C.1160元
D.1240元
3、某单位有甲乙两个科室,其中甲科室有3名男员工、1名女员工,乙科室有1名男员工、4名女员工。现要从该单位抽调3人驻村扶贫,要求抽调人员不能来自同一科室且有男有女,则不同的选择方法有多少种:
A.81
B.70
C.61
D.54
4、试着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6×11
(2)57×11
(3)253×11
(4)467×11
5、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12×11
(2)34×11
(3)25×11
(4)11×44
(5)48×11
(6)65×11
(7)11×75
(8)87×11
6、下面的乘法计算有规律吗?
(1)25×24
(2)21×25
(3)25×427
(4)1998×25
7、速算。
(1)12×25
(2)34×25
(3)25×121
(4)25×46
8.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参加了一次模拟练习,三人均完成了所有题目。已知张三答对32题,李四答对30题,王五答对22题,其中张三、李四均答错的有3题。若王五答错题的数量恰是张三、李四答错题的数量之和,则张三、李四均答对的题目有多少道:
A.30
B.25
C.19
D.22
9、某影院对国庆期间看过1到3场电影的55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共观影达100人次。其中观影3次的人数等于观影2次的男生人数,是观影2次的女生人数的。若从这些消费者中随机挑选一人,其只看过1场电影的概率为:
A.
B.
C.
D.
10、一批药材一月份按照10%的期望利润率卖出了总进货量的70%,二月份将利润率提高10个百分点后,卖出了总进货量的20%。三月份在现价基础上打折处理掉了剩余药材。最终全部药材获利10%。则三月份药材打几折出售?
A.六六折
B.七折
C.七五折
D.九折
11、甲乙丙三人早上9点同时从A地前往B地,甲每小时比乙多走10千米,比丙多走12千米。甲出发4小时后到达B地,然后立刻返回,在距B地30千米处与乙相遇。则甲与丙相遇的时间为:
A.14:00
B.14:30
C.15:40
D.16:10
12、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需45天,由甲乙两队合作需20天。现由两队合作,开工一段时间后甲队离开了5天,在甲归队工作一天后,乙队因其他紧急工程被调走。若该工程共花了30天完成,则甲在开工后多少天中途离开?
A.13
B.12
C.11
D.10
13、某海域一艘海上执法船沿着东偏北30度方向追赶同方向逃跑的一艘非法渔船。上午9点30分,该渔船改变逃跑方向,向着正北方向以16节(1节=1海里/小时)的速度逃跑,执法船立刻做出反应,沿着北偏东30度方向匀速追赶,上午11点整正好在某一点追上。若执法船和渔船的速度都不变,该渔船没有改变方向继续沿着东偏北30度方向逃跑,则执法船最快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追上渔船?
A.5
B.4
C.2
D.3
14、某蛋糕店的手工蛋糕保质期只有1天。早上该店制作了100个蛋糕,预期获利为成本的100%,按定价销售了60个;下午三点后打8折销售了10个;晚上八点后在下午的价格基础上,开展买一送一活动;最终剩下10个蛋糕未卖出,由店员分食。若这一批蛋糕共获得利润780元,则单个蛋糕的成本为(
)元。
A、7.5
B、7.8
C、10
D、15
15、因台风将至,某抗洪指挥部邀请了两支施工队对东西两面堤坝进行维修加固,甲施工队负责东面,乙施工队负责西面,3天工期后,东面工程完成,西面工程完成一半。后来为了追赶进度,乙施工队完成西面工程后帮助甲施工队共同加固东面工程,并且甲乙施工队都在原工作效率基础上提升20%,最终正好7天完工。请问甲乙两队原来工作效率之比是多少?
A.2:3
B.3:2
C.3:4
D.4:3
16、某交警中队制定了新的值班制度,规定中队民警每隔3天值班一次,遇到周四值班休息3天,周五值班休息2天,其余时间(包含周六、周日)值班休息1天,不值班也不休息的日子就正常上班。假设中队民警小刘在2018年2月1日(周四)值班,问小刘在2月共休息了多少天?
A.15
B.8
C.9
D.10
17、现有两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A、B,已知A溶液的酒精浓度是B的2倍,若分别将A倒出、B倒出一半后,再将A、B剩余酒精溶液混合,得到新溶液的浓度为A的70%,则原来A和B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A.1:2
B.2:3
C.1:1
D.9:8
18、从0~9这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要求这个三位数是一个偶数,且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依次递增或递减,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A.83
B.91
C.98
D.104
19、将一个球体切成完全相同的四块,每一块的表面积均为18π平方厘米,请问这个球体积是多少?
A.60π
B.48π
C.36π
D.24π
20、某大学有3个社团招新,某新生寝室4人共同前往报名,每个人都同时报名了3个社团。最后这3个社团都只招收了1个人,如果4名同学在各个社团中成功招录的概率相等,问恰好这3个社团招录的新生各不相同的概率为多少(3个社团可以同时招录同一个人)?
A.
B.
一、培养操作、观察、归纳能力
1.初步认识5
①先出示挂图
师:鱼缸里原来有4条金鱼,又放进了1条金鱼,现在有几条金鱼?
生:现在有5条金鱼。
接着让学生用学具数数,数5个珠子、5根小棒、5个五角星,数的结果都是5,使学生初步建立“5”的概念。
②联系实际,得出抽象的“5”
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手有5个手指,教室的墙壁上有5张画,5只粉笔,计数器上有5个珠子……像画、粉笔、珠子等物体是不同的,但它们的量数都是5。这样通过比较,把他们共同量数特征抽取出来,得到抽象的数“5”,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发展。
2.教学“5”的组成,使学生对“5”认识深化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归纳5的组成与分解。
出示竹框图,再出示5个萝卜图片。
师:数一数有几个萝卜?
生:有5个萝卜。
师:把5个萝卜放到2个筐中,怎么放?请一小朋友上前放。(生:左边筐放1个,右边筐放4个。)
生甲:老师,我还可以这样分,左边筐放2 个,右边筐放3个。
生乙:……
5的组成就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逐一归纳出来。
二、培养推理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在“多思”中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如:在教学“5的加减”时,我设计了一些多向思维训练的题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灵活、多变。
1.逆向思维训练:
( )+4=5;2+( )=5;( )+( )=5
1+( )=5;5-()=1;5-( )=3
5-( )=2;5-( )=( )
2.综合训练
3+2=( )+( )=( )+( )=( )+( )=5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联想能力
一切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指导和帮助小学低龄儿童去全面观察事物,说出它们的异同和相互联系的规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长知识,又可以使它们增长才干。如:
1+4= 5-1=
2+3= 5-2=
4+1= 5-4=
3+2= 5-3=
四、培养演算能力
由此,使我想起“数学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实在难”的说法,当然,较之于语文课,数学课多是数字和符号,没有什么感人的场景和情节,但并非难以渗透思想教育,这里仅以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情节加数量关系的一种思维训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学中的关键在于:
(一)数心设计、强化德育。
教师对应用题的设计,是融思想教育于其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以上题为例,如果教师这样设计:“公园里有5只熊猫,送给日本友人1只,还剩几只?”不仅不会产生上述尴尬局面,而且也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又如,教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以下例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相距的1011。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这样一设计,就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总之,教师只要有了德育意识,就能将应用题包容进多种思想教育因素。
(二)结合实际,启发引导。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层的最高阶段是,即,会依题画图列式;会依式画图编题;会以图编题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图例编应用题,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可启发诱导,使学生结合实际编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如算式1000×(3/5+3/5-1)教师可揭示:结合我校搞过的植树和“手拉手”活动编题,学生会编出以下应用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在此,谈谈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趣味性元素,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兴趣是进行所有智力方面工作的依据。”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其思维意识也变得非常活跃,学习成效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种趣味性元素,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拼拼搭搭”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教材中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搭建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在小组间进行比较。此时,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以引导者、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在拼搭过程中掌握了不同立体图形的不同特征,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现行教材中类似的课题活动有很多,都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趣味性元素,并融入自己的创意,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二、合理设置障碍和疑问,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当全体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和“变式题”的时候,为了让优等生吃得更饱,让中等生吃得更好,让后进生吃得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增设“发展”环节,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对比、类比、推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并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完“7”的乘法口诀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发展”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8×1,8×2,8×3,8×4,8×5,8×6,8×7,8×8等几道题,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对比、类比以及推理过程,最终得出了8的乘法口诀,这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制订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点击鼠标在屏幕上分别出现数字娃娃“0”“1”“2”“3”“4”“5”“6”“7”“8”“9”,然后数字“9”跳出来说:“我最大,我是你们的老大”,这时,“0”和“1”都纷纷表示不平,它们说:“如果我们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趁机进行引导:“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字是几吗?”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为发展学生思维奠定基础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因此,他们的思维大都与形象、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学具和教具,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概括出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拼摆学具,从“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手脑并用,初步建立了对“余数”的认知概念,而且为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通过实践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秋燕.略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1(08).
[2]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3]洪阿丽.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海峡科学,2011(03).
[4]何素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06).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学生在探求新知或遇到新问题时,一般都是将其转化为旧知识加以解决的。我现在任教的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在计算题的建模上,我认为要有四个环节:观察主题图,搜集信息——筛选数学问题,确定方向——引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1)观察主题图,搜集信息。我选取的《走进花果山》,给学生呈现出小猴子的活动画面,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从“情境串”引出“问题串”,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这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如:《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这一节中,通过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就能找到图片中的小猴、青蛙、小鱼等。为后面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2)筛选数学问题,确定方向。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要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在《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学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最后筛选得出这些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这就完成了构建模型的基础。
(3)引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述建立数学模型的四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可以使用一种步骤,也可以交叉使用,大尤其对于计算题就要分层次,大强度的训练,才能使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