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智能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intelligent context,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preliminar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期望值也会增高,有可能会导致对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为使建筑物更适合用户需要,建筑师在构思建筑方案之初,就要考虑建筑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设计人员也要在方案阶段参与建筑设计,只有建筑师与智能化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与智能化系统、设备设计更完善、更合理、以使用户满意。而智能化不应作为建筑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一种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号。只要全社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智能建筑的建设,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就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1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概念
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智能化楼宇的前提。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对智能化楼宇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设计院则因依靠以往的设计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或因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预估不足,而将系统的功能设计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则往往从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建议使用昂贵材料和设备部件,而忽视了业主方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围绕下列几项原则去协调和统一设计思想:智能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相配合,尽量做到同时设计和同步施工建设;明确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及各自的责任;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业主方当前的各种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便业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2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统运行不良,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出了高价,也无满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缺乏“系统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造成不良效果。
3 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3.1.1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3.1.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l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1.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 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捧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3.1.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3.1.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3.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3.3.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3.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3.3.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3.4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3.5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11,(1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建设展望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中国于90年代开始时兴智能建筑这个概念,并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了很多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功能、属于不同等级的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是否称得上“智能建筑”,究竟属于哪个等级的“智能建筑”,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智能建筑”这个名词在我们建筑行业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那么,什么是智能建筑呢?各国有内容相似但说法不同的定义。当然,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说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是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它对结构、系统、服务等进行全面地综合并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
日本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
・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和通信设备;
・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功能。
新加坡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他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
・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
・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们国内有的专家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系统集成技术
1)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系统集成就是通过对开放的协议的应用来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联动控制和资源共享,极人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从面使资源得到节约并减少人力投入。其目的是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促进管理效率的极人提高。其内容是依据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在技术成熟、管理高效等基础上,严格依据需求进行集成。
在系统的集成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同的系统平台、所集成的子系统范围等,那么就要采用不同的集成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控制系统也逐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其他子系统,从面促进建筑监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方式的产生;也有的集成方式是把各个子系统当做下层现场控制网,同时各个子系统是相互平等的。在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将各个子系统的实施数据转化成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同时通过程序可以达到管理网络统一管理、监控各个子系统的目的,并可以方便地交换信息。
2)系统集成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集成应遵循开放性、可管理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容错性等原则。开放性是指系统在集成后应该是相对开放的,系统集成的过程主要是使不同产品和系统之间的协议和接口尽量标准化,从面使他们之间达到可以相互操作的目的。它应该将标准的数据接口、应用关键接口等完整地提供出来;可管理性是指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对网络主要设备进行充分的坚实和控制,并最人先对地扩大管理范围和缩减系统开销;经济性是指作为系统集成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应该最人程度低消减经济成本,这就要求系统设计者严格根据系统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在做充分的论证之后,将合适的、优秀的产品恰如其分地选择出来;可靠性和容错性是指应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高可用性系统的建造。可以将主要系统的共享数据库建立起来,这样可以在某个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利用集成系统采取补救措施,将该系统接管或者立即维修。
2、小区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在新型民用建筑中,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设计理念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技术便在住宅小区中得到了逐步应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技术不仅在公共建筑智能化中应用,面且在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中也得到了逐步应用。全国各地的技术开发商及设计院等越来越重视小区智能化。小区为智能化提供了试验平台,智能化也成为小区设计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领域。在应用小区智能化技术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和居民的实际经济条件结合起来,将安全性和舒适性、功能配置和合理投资等方面的关系切实处理妥当。除此之外,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应该是综合性的,将家庭和小区、技防和人防有机结合起来;在信息通信方面,应该使多运营商都可以选择;在宽带接入网络方面,应该朝组建小区计算机局域网的方向发展;在小区信息通信服务方面,应该注重使增值服务多样化;在小区系统平台方面,应该尽量标准化,将管理平台统一起来,从面使不同部门之间互相连通的目的得到实现;使用物业管理信息化、能源水电远传抄送等系统,从面使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三、促进建筑智能化建设发展的建议
1、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的认知
在很多年之前,智能建筑这一名词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民期以来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阶段,加强有关智能建筑的基本认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向将智能建筑的发展引向正途,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3A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智能建筑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和综合了三个系统,极人提高了建筑各项设施运转机制的效率,使其更加合理和环保。目前,社会上相继出现了一些建筑公司的4A.5A等宣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越多的A只能意味着越低的集成程度。因此,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普及和宣传各种建筑智能化知识,使全行业的智能化建筑意识得到显著地提升。如果缺乏必要的宣传,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智能化建筑就无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被建设出来。
2、根据现实实际进行设计工作
在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设方投入的资金量,充分采用成熟、实用、先进的主流技术,而不能不切实际地仅仅只追求高标准。要对国内外类似系统的建设经验进行认真细致的琢磨,在设计之前认真做好工程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构思技术上的可行性、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设计出令业主满意的方案。由于管线敷设、设备选型定位等都会受到设计场所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该对细节加以特别的关注,同时特别注意强电配合等问题。应该对前端各设备的距离、数量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所选择的供电结构正确合理,同时也保证所选择的供电线路的民度、规格等符合设计的要求。
3、提高智能建筑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素质
智能建筑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智能建筑专业,所以只能由专门的培新机构对智能建筑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建筑行业各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让智能建筑管理和施工人员掌握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并提高施工人员操作先进设备的能力,保证他们能够熟练地安装、调试、检测各类设备,提高他们的相关技术水平。
四、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展望
建筑智能化建设在民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传统的电议系统应用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现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促使其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使智能化各子系统更加的统一和开放,而对这一趋势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因素等问题也将会不攻自破,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未来建筑智能化建设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偏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都有责任。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地推进。因此,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共同任务应该是对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11,(10).
[2] 魏新亚,韩传锋.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等级的确定[J].建筑,2009,(3).
[3] 扬志,郭兵,李晓林,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与集成[J].重庆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林成杰 2007.7福建师范大学毕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筑智能化施工工作。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监理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系统名称 相关技术、知识 配合工程 配套与监管 楼宇自控 自控、建筑设备 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 电子、电视、 安防知识 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 公安技防办 消防报警与广播 电子、控制、 消防知识 安装、强电、空调、 给排水、装饰 消防局 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 安装、装饰 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 电视 土建、安装、装饰 音像管理处 门禁 电子、自控、 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 背景音响 音响、广播 安装、装饰 程控交换机 通信 综合布线、装饰 电信 电话 通信 综合布线 电信 无线直放站 通信 安装 无线电管委会 停车控制自控 安装 LED大屏 电子、计算机 安装、装饰、综合布线 BMS 计算机 BA、消防报警、安保、 综合布线等 办公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管理 综合布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 规划设计阶段
(1)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 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 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 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 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 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 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 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 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 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 施工准备阶段
(1) 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 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 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 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 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 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 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 安装施工阶段
(1)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 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 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 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 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 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 系统调试阶段
(1) 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 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 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 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 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 系统试运行阶段
(1) 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 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 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 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 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 系统验收阶段
(1) 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 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 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 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 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 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随着医院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设施、幽雅的就医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手段。智能化的医院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运用在医院中,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的运营。
按照智能化医院建筑的宗旨,即:以医院建筑为平台,兼备医院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医院的智能化正是按照此宗旨来进行建设的,但与其它的建筑智能化有所不同,其二建筑功能的专业性强,使用对象相对稳定且变化性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网络化应用会给看病就医带来无限的前景。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及预约;家庭远程护理等先进的手段将会迅速开展起来。在医院内,各种基于网络通讯的监护仪器会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检测和治疗设备供医生使用,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中心囊括了古今中外医疗、科研、常见病及特殊病案的医治措施;所有病人的档案(包括文本及图像信息);各种药品的名称、用途、疗效、服用等信息;医疗保健常识及紧急救护措施信息。
病房大楼功能复杂,智能化设计涉及到建筑学、护理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加之医学发展快,同各种现代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都影响病房大楼的功能布局的设计。病房大楼的设计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和综合。如何完成病房大楼的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已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弱电工程商许多相关部门共同面临的急迫课题。病房楼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劳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节约能源,降低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