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费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 特殊户医疗费用 管理 实践 基本医疗

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已经多年,在医疗保险的实际应用中,为广大参保人员带来了不少切实好处。特殊医疗费用作为医疗保险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对其具体定义尚不明确,大致上来说,特殊医疗费用是相对于基本医疗的基础上,主要指医疗费用金额较大、基本医疗支付不起的,需要由单位、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这三方共同支付,或需要由三方中的两方共同支付的医疗费用。探讨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情况,分析各地方特殊医疗费用的具体情况,讨论其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保障特殊医疗费用发生时,参保人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一、特殊医疗费用的范围和待遇

特殊医疗费用的范围和待遇,在我国还没有对其进行一个固定的划分,各个地方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地方特殊情况的特殊医疗费用范围和待遇进行了制定,因此,有特殊医疗费用政策的各个地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从总的方面、大原则上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一般情况下,对因病情需要,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的,在购买组织或器官的时候,以及对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抗排斥药和免疫调节剂的使用费用,可以采用个人支付20%,单位支付80%的方式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这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是指限于肾脏、心脏瓣膜、角膜、血管、皮肤、骨髓等。另外,因病情需要,在体内安装人工器官、体内置放材料时所需的费用,可以采取个人支付10%,单位支付40%,剩下的一般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支付的方式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或者抢救的时候,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费用,可以采用个人和单位各支付一半的方法来划分特殊医疗费用范围。而在确定特殊医疗费用待遇的时候,可以建立特殊医疗补充保险基金,以更进一步的为参保人员提供保障。各个地方在制定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的各种因素,制度适合本地区的特殊医疗费用范围和待遇。

二、管理特殊医疗费用的措施

特殊医疗费用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其正常、良性运行,对特殊医疗费用的增加加强控制,对分担特殊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进行不断改善,逐渐达到完善的效果。首先,管理过程中要实行事前征询制度。在特殊医疗费用产生之前,参保人员一定要在相关单位和结构了解好特殊医疗费用的相关政策,对特殊医疗费用做到了然于胸。参保人员不方便告知或有困难的,则告知其家属,待征得参保人员或者其家属的同意,并且还要在“征询意见单”上签字之后,才能进行特殊医疗。其次,管理中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特殊医疗费用产生的审批一定要严格,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当然,特殊医疗费用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很多偶然性,如果参保人员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审批程序的,可以在特殊医疗进行过后进行补报,补报的期限在一周之内。在对特殊医疗费用进行报销的时候,需要由相关负责单位进行预审,通过预审的特殊医疗费用,才能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第三,在特殊医疗费用中,对人工器官目录、体内置放材料、报销的额度等进行限制,设置一定的界限。参保人员在进行报销的时候,如果产生的特殊医疗费用超过或与设定的界限值相当,则按照最高界限值进行报销,超出最高界限值的部分由个人进行支付。如果产生的特殊医疗费用比最高界限值低,则按照实际产生的费用进行报销。第四,特殊医疗费用的管理中一定要控制好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特殊医疗费用的总额。

三、特殊医疗费用管理实践改进

特殊医疗费用在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其管理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和高效。第一,单位支付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当的降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可以取消单位支付政策,以提高大病医疗统筹金筹资额度的方法进行代替。或者结合实际情况,可将特殊医疗费用改由个人、单位和大病医疗统筹金三方或其中的两方支付。第二,将个人年度内支付特殊医疗费用,累计起来超出一定额度的,对超出部分纳入社会医疗救助范围。对个人支付年度累计超出一定额度的特殊医疗费用,将超出部分纳入社会医疗基本救助范围,由救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费用。比如城镇居民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就可以通过多渠道筹资,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基金。第三,取消特殊医疗补充保险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参保人员参加,用以解决个人负担的特殊医疗费用问题。

四、结束语

医疗保险殊医疗费用管理工作,需要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合理确定费用范围和待遇,对配套管理措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多种形式为特殊医疗费用提供保障。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医疗保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主要保障基本医疗,因此,只有从各地医疗技术和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个人、单位和医疗保险基金三方的实际承受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特殊医疗费用的管理工作,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正明.医疗保险殊医疗费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

医疗费用范文第2篇

一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原因

1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问题

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与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有关。具体表现在(1)“以药养医”现象严重,医疗服务定价偏低,而药品收入偏高,医院收支结构和补偿机构不合理;(2)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合理,公费劳保医疗采用了“第三方支付费用”的方式,供方和需方不仅很少承担经济责任,而且是大处方的受益者。(3)医疗服务补偿不到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比例减少,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不到位,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盈利维持生存与发展。

2医疗保险基金超支

医疗保险基金超支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试点城市共同存在的一大难题,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最大的潜在危机。究其原因为参保者的费用意识不强,医药费浪费现象严重。因为长期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使得医患双方均无费用意识。医改后,虽然个人负担比例增大,但相对于医药费支出来说还是比较小,患者费用意识不强的状况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善。

3药品费用持续上涨

①医药产业增长方式落后。我国医药产业的增长是建立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之上,而增长速度远大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保健需求。生产商在这种供过于求的竞争中,往往利用药品市场的特殊性和不规范的竞争,与医疗机构联手刺激消费,拉动药品费用迅速上涨。

②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我国大部分药品是由企业自主定价,而物价管理部门一方面难以掌握和控制生产过程,对药品成本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也愿意将药价定得高一些。这种定价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各方利益之间的不谋而合,导致了药品出厂价定得过高。

③药品流通市场混乱。医药市场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为了追求经济收益,药方生产企业、流通行业对医疗机构采取“高定价、高折扣、大回扣”的营销方法,这就导致药品虚高定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为了使职工医疗费用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有限的费用发挥最大的效益,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系统。在充分研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费用控制系统应包括:医疗卫生体制的配套控制系统;医保费用控制系统;药品费用控制系统。

1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措施

(1)采取合理的支付方式,完善供方价格补偿机制,减少大处方,抑制不合理收费,以促进医院成本管理;(2)加强医疗服务监督,制定转诊范围与条件,制定医疗行为规范,加强对医生的费用意识教育;(3)通过指定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标准和基本药品目录,规范诊疗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2医保费用的控制措施

(1)需方

需方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制约参保者的过度或超前的医疗需求,或者通过预防保健提高人群健康状况来减少需求,以达到减少费用的目的。需方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①费用分担,即通过设起付线、封项线,按比例分担等方式增加医疗消费需方(参保者)的自负费用比例,或减少费用报销比例;②缩小医疗保险报销范围;③对节约费用者予以奖励④超额费用者征收附加税⑤加强费用意识教育,对违规者进行惩罚⑥健康促进,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2)供方

由于医疗消费中的供方垄断性的特点,使得供方控制的重要性远远高于需方控制。具体措施为:(1)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力的控制,包括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常见的措施有:进行区域卫生规划;限制医院数量与规模;调整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比例;调整各级、各类医院的比例;鼓励医务人员向基层流动等;(2)卫生服务供给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医疗费用预算控制,医疗经费预算包干等措施;(3)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的控制,包括限制医院贵重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和使用以及某些药物的应用等措施;

3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

(1)限制使用药品的种类,并鼓励使用普通替代药。

(2)由政府直接控制药品价格。一般根据药厂固定资产的投资计算利润,确定后的药品价格不准随意变动,如需调整须经政府的批准。

(3)采取药品总额预算控制。对医生采取开方药品费用预算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药品费用总额,也可以初步扭转“以药养医”的情况。

三结论

医疗费用范文第3篇

一、中医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分析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保健意识增强和对中医中药的信赖使中医医院就诊人次增加,尤其是三级中医院的病人增加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量增长。其次,医院在实行药品零加成后,医疗收入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存在增加不必要检查治疗项目,也是造成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之一。最后,医院管理不到位,诊疗行为不十分规范,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收费不规范,也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

二、中医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措施

(一)明确责任,确保医院控制医疗费用方案的实施院长是医疗费用管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医院控制医疗费用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医院控费方案要根据控费目标涵盖医疗服务全流程。业务副院长、财务副院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控费目标进行分解、实施、监控、考核,并根据控费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修正完善控费方案。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实际执行者和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奖惩结果的承担者,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大奖惩力度,发挥控费方案的导向作用。医院可以结合控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考核的奖惩方法,促进医院控费方案落到实处。

(二)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坚持绩效引导,控制不合理支出,降低医疗成本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压实责任,强调预算的客观性、必要性,避免预算的主观性、随意性,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与目标值偏差较大的部门给予考核扣分。按照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各项考核指标编制医院的财务预算,坚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刚性,所有支出一律纳入预算管理,超预算、无预算购买的试剂、卫生材料、药品等一律不予付款。由于外在条件变化和医院重大事项调整确需调整预算的,由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提出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涉及“三重一大”项目及时进行论证、讨论、批准,预算调整经医院办公会、党委会直至医院职工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观念和控费责任,明确控费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落实绩效评估、问责制度,实现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标。

(三)严格控制药占比、耗材占比、检查化验占比根据药占比不超过30%总体目标,结合临床各科实际与病种特点等情况,将药占比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临床科室,纳入日常考核与监控管理。在每个月的科室责任目标考核中,对不能按要求完成药占比指标的科室,依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处罚,对完成药占比较好的科室,给予适当的奖励。加强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重点监控管理。在“双十药品”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扩大对辅助性用药的重点监控管理,对持续销售排名靠前的品规进行限量销售。充分利用区域性医药采购平台价格政策,药品价格实行外三省最低价的议价工作,大大降低药品购进价格。按照医院耗材占比不超过20%的目标,一方面合理分解控费目标并严格考核,另一方面促使耗材降价(1)组织供应商重新谈价,参考同级医院最新价格,要求耗材供应商降价。(2)带量招标,带量采购,引进质优价廉的耗材。(3)密切关注阳光平台价格,及时对高价品规厂家进行降价约谈。

(四)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结合医院特点制定每个临床科室的病人在院时间,对不能按要求完成平均住院日指标的科室,依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处罚。完善医院会诊制度及流程,加强科间会诊、急会诊及院外会诊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同时,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

(五)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相结合,医院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文件要求,医院应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建成三级管理体系,医务部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医院临床路径应用目录,把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和覆盖出院病例比例分解到各科室,运用PDCA循环提高临床路径覆盖率,加强对各科室临床路径追踪管理,控制变异率,定期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责任目标核算中,切实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推进并落实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合并管理,进一步强化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的细节控制,保证路径项目完全对应单病种临床特征,有效控制患者就医期间费用支出,进一步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六)加强临床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针对某一病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的,具有稳定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大多数项目应用相对方便,易于推广,是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医院应根据临床需求,进一步完善医院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目录库,梳理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技术、新项目,鼓励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医疗费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医疗费用控制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医疗费用逐年增长,药品销售也逐年增长,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以及过度花费等现象,“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公众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因此作为公立医院必须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使医疗保障制度给老百姓带来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让老百姓满意。

一、医疗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费用过高

根据最近调查研究显示,二级医院药品费用要控制在总费用的45%以内,三级医院的药品费用要控制在总费用的40%以内。但在各个地方的二级医院或者是三级医院都存在超标现象。减少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是控制医疗费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医疗成本逐年上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的新仪器、新设备在各大医院普遍应用。例如核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等,这些设备本身价格就非常昂贵,使用的成本也高于普通仪器,检查费也越来越高,使得人们看病的成本大大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也成了人们看病就医过度消费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设备的引入也加大了医疗成本,原本普通的手术采用了目前先进的微创手术的方法,使得患者在减小创面面积和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也加大了其医疗成本。

(三)住院费用过高

住院费用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床位费、诊察费、护理费、药品费、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材料费、检查费、其他费用等。住院收入一直都在医院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重大疾病往往不是一次性治愈,有的患者一年不止住院一次,导致住院花费越来越高。根据有效数据表明,恶性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病、脑血管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肌肉骨骼受伤疾病以及损失和中毒等疾病的住院天数往往高于30天;良性肿瘤、高血压、泌尿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住院天数往往低于30天。有的病种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明显,经常发作需要反复住院。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而家人往往想要早日康复,导致住院过程中会出现过度检查和过度使用高消费、高档次高价药品,尽管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承担一些,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还是需要自己承担一定的高额医疗费用。

(四)医院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有的医院的财务人员、药房人员、个别领导利用其职务之便,钻内部控制制度的空子,通过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以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等业务损公肥私,收受回扣,谋取个人私利,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医用耗材在领用、使用和出入库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溢库、亏库和高套收费标准的现象,这些无疑都给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工作带来了阻碍。同时由于有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医生在给患者开单下医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提成和利润。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逐步上升,有时又需要医生多开药、开好药,“收红包”、“走后门”、“拿回扣”等现象日益增多,这样必定会提高患者的就医费用。因此加强医院关键岗位人员和医务人员的管理十分必要。

二、加强医疗费用控制,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

财务部门是医疗收费控制的主管部门,同时也是责任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应该从岗位职能、执行情况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监督。只有及时进行监督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准确性。医院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还应该对药品名、检查项目、化验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收费过程中、核算过程中发现漏洞并及时解决。同时应加强对门诊医生、住院医生、记账护士的管理,加强对医院财务收费部门如收款处、住院处的管理,确保医疗收费从开始发生就是正确无误的。

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各个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的有效经验和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相互协作,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趋势。同时要建立各科室的监管体系和指标,增强医疗费用控制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医疗费用控制的奖惩机制,对控制效果明显的科室和员工进行奖励和补偿优惠。对控制不力、没有完成医药费用总量和结构控制目标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相应扣减奖金。

(二)加强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应当严格参照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行政性支出管理。加强药品、医用耗材合理使用管理。逐年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在医药总费用中的比例。鼓励公立医院使用低价药物,逐步提高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建立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机制。利用省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结合我市临床实际情况,确定我市常用药品和医用耗材统一支付目录库。对常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实行“带量采购”,探索量价挂钩的谈判机制,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价格,由医保基金支付;医院可以对常用药品和医用耗材再次议价;通过采购改革切实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

(三)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

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指导各科室人员要合理用药,监督人员的落实情况,并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可以在医院内部进行表扬和批评,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严格控制药占比和药品使用费用合理情况,杜绝之前存在的大处方、多开药、过度检查等现象,有效改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现状。

(四)控制动态医疗费用

加强人员、机构、设备、技术等要素的控制,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采购,对于大型检查、自费诊疗项目、进口诊疗要有相应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尽快制定医疗常规、临床路径,对医生的诊疗行为、临床用药进行规范,遏制过度医疗和诱导需求;应当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健全机构,充实人员,配备先进的管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规范医院奖金、津贴、行政管理的方面的支出,有效遏制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逐利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手术安全、医院感染、急症急救等。推广电子化管理,对常见病要建立相应标准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程序,控制多检查、多收费等现象。

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公立医院医药费用控制情况每年两次在当地主流媒体(报纸或网络)公示;每月在公立医院内部进行公示,全面落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药品价格公示制,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严格控制住院费用,促进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制

住院费用是影响医疗费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住院天数越长,患者的住院费用就越高。公立医院在患者住院前,要对其医疗服务的适合性进行评估,防止不必要或不合适的住院。患者住院后,应通过严格的同步性评估来限制病人住院天数,并制定出院计划,严格控制病人住院时间,避免产生过高的医疗费用。同时要通过锁定医院医用费用总量,促进公立医院将常见、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引导到基层医疗机构收针,大医院主要针对疑难杂症、危急重病人,促进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机制。

三、结束语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费用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如何把医疗费用控制好,让老百姓能放心满意的看好病是公立医院的一项重大使命,同时也是医疗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标本兼治、加强管理等方式综合治理,减缓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的趋势,加强医疗费用控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亚丽.关于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的探讨[J].商界论坛.2013

医疗费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保费用;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50-01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关乎亿万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由四个参与体构成,即政府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参保者、医疗保险机构。其中,医疗机构是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主要载体,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规定,只有通过医疗机构的贯彻落实,才能传递给参保患者,因此,医疗机构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和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医保改革矛盾的聚焦点。当前,医保改革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使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现状得到有效控制,这将直接影响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控费的主体,理应积极探索,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一、当前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而带来医疗需求的提高和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谱的变化,导致我国医疗保险费用的急剧上升。据有关资料,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费用增长速度很快,平均每年门诊费用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政府对医院补偿机制的缺失,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提供有偿服务来维持。生存的压力使得医院必然想法设法创收,在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过分检查、开“大处方”、 提供超标准治疗等手段诱导患者过度消费,其结果必然造成医疗费用非理性地上涨。其二,科技进步导致费用增长。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得医疗设施、诊疗项目和药品不断更新和增加,这些新检查新药品在医院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诊治水平,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也使得整体医疗费用增长。其三,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费用日益加重。中国老龄人数占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另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带病率高,加剧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其四,经济增长引起对医疗需求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的需求明显增加,从而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长。其五,疾病谱改变导致费用不断增长。新世纪卫生保健状况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原来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逐步被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代替。这些慢性病诊疗手段复杂,而且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费用昂贵,不可避免地造成医疗费用增长。

二、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对策

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具有多方面原因,其控制需要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者多方共同努力,但医疗机构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医疗机构应积极实施有效控制,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转变观念,树立控费意识

在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作用。医院要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对全体医务人员加强政策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医务人员掌握医保政策,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规范医院医保管理,剔除不合理医疗费用,更好地服务于医保患者。医院管理者也必须转变思想,摒弃简单的逐利行为,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发挥医院在控制医疗保险费中的“龙头”作用。

(二)强化医院医保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这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基础。医疗费用发生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为此,医院首先必须将医保的管理纳入整体管理系统中,做到组织落实、措施到位,加强环节管理,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并与医务人员的奖惩挂钩。其次,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医务人员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以达到减轻患者不合理费用负担和医院医保总额超支的压力。再次,安排医疗专家对医保病例进行自我检查,把检查中存在的医疗和医保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督促修正。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全医保结算数据分析反馈制度

随着卫生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应充分重视成本核算这一经济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成本核算制度,增收节支,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并尽量减少病人的医疗费,以有效的控制医疗成本。同时,建立医保结算数据分析反馈制度。医保办应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各临床科室反馈医保结算信息,并对医保结算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医疗费用和医保超标较高的科室,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医保患者的药品比例、耗材使用比例、平均住院日、医保超标额、节余额等结算信息逐一反馈,以提示科室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四)加强参保人员的健康教育

医院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使患者知道一般诊疗过程和常用诊疗方式的意义以及费用,尤其要加强老年、妇幼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将小病解决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大医院,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同时,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身体免疫能力,降低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量,这也是控制医保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医保费用最“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