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毒实验室

病毒实验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毒实验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毒实验室

病毒实验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室;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5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病毒的攻、防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研究表明每年世界各国所遭受的计算机病毒攻击事件数以亿计,严重的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治理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1 计算机病毒的法律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这是目前官方最权威的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此定义也被通行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则》的国家标准所采纳。

病毒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现在流行的病毒是人为故意编写的,多数病毒可以找到作者和产地信息,从大量的统计分析来看,病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些天才的程序员为了表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出于对上司的不满,为了好奇,为了报复,为了祝贺和求爱,为了得到控制口令,为了软件拿不到报酬预留的陷阱等。当然也有因政治、军事、宗教、民族、专利等方面的需求而专门编写的。

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其特征

2.1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一般来讲,计算机病毒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两种分类。

2.1.1 按照病毒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强力破坏型的病毒。这种病毒会对文件进行恶意的删除或者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实施破坏活动。

(2)感染文件型病毒。这种病毒能够感染特定的可执行文件,一旦计算机感染此类病毒,就会感染后面加载的文件,导致文件无法正常使用。

(3)引导启动型病毒。这中病毒可以感染启动扇区,在每次计算机启动时病毒就会被激活,然后常驻内存,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移动的存储设备。

2.1.2 按照病毒的作用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其中之一。

(2)蠕虫病毒。这种病毒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比如冲击波。

(3)黑客、木马病毒。这种类型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互联网进入用户的计算机,并进行隐藏。然后通过特定的渠道,向外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能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4)脚本型病毒。这类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是在网页上利用网页上的脚本语言进行传播。脚本病毒的前缀主要有VBS和JS两种。

(5)破坏系统性病毒。这种病毒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可以破坏操作系统中的dll和exe为后缀的系统文件。

2.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电脑合法程序中,可以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但是病毒在爆发之前很难被发现。

(2)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可以让病毒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自动运行。这一特性非常危险,如果大量的病毒都在同一时间内集体爆发整个网络将陷入瘫痪的状态。

(3)病毒的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在电脑内部以及网络上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进行传播。

(4)隐蔽性。一些病毒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在病毒爆发前不易被发现。

(5)破坏性。可以破坏电脑,造成电脑运行速度变慢、死机、蓝屏等问题。

3 计算机实验室对病毒的防范对策和方法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旦发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应该第一时间使用专门的杀毒软件进行病毒的清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病毒的预防,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杜绝病毒入侵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管理者应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性,制定完善计算机使用的有关管理措施,以预防病毒对单位计算机系统的传染。

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首先要做到隔离来源。控制外来的移动存储设备,避免这些移动存储设备的交错使用。同时,对于这些外来的移动存储设备要严格进行杀毒和检测,确定确实无毒或者杀毒后才能允许使用。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其次要做到定期静态检测。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各种存储设备进行检测并及时清理有安全隐患的文件。对于一些常用的文件,要进行及时的备份。做到未雨绸缪。要认识到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其长度是否发生的变化,一旦长度发生的变化,其可能就已经感染了病毒。

再次要做好动态检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计算机的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见的异常有:内存空间减少,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屏幕出现紊乱,运行速度减慢,文件或数据丢失,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

最后,在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过程中要注重硬盘还原卡的使用。硬盘还原卡的基本功能是对硬盘数据还原、支持数据更新、保护系统、远程管理学生机等功能。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具有很大的助力。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毒。病毒会通过很巧妙和隐蔽的方式来破坏手机或者电脑的系统工作。因此了解病毒的特征,增强病毒的防范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思想觉悟。特别是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计算机病毒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8).

[2]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一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22).

[5]李松.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J].华章,2010(05).

病毒实验室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病毒防治,系统维护,计算机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5-20000-00

The Integrated Scheme Studies of Virus Prevention and Software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BO Tao,DING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g 300134,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virus,combining with the normal virus protection measure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method in computer lab, this paper puts virus prevention and cure and faster system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The integrated scheme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on virus preventions and system maintenance in computer lab.

Key words:computer virus;virus prevention and cure;system maintenance;computer lab

1 计算机病毒的简介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复杂自动机组织论》中便首先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1]。当时,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象这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序是可能的,只有贝尔实验室三位年轻的程序员受到了启发。他们发明了一种“磁心大战”的游戏,玩这个游戏的两个人编制许多能自身复制并可保存在磁心存储器中的程序,然后发出信号,双方的程序在指令控制下就会竭力去消灭对方的程序,在预定时间内,谁的程序繁殖得多,谁就得胜。由于这种程序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所以后来就把这种具有自我复制和破坏机理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1.1计算机病毒基本特性

(1)传播性:计算机病毒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后,会搜寻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并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2)隐蔽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隐蔽性,大多数病毒在进行传播时速度极快,不易被发现;二是存在的隐蔽性,一般的病毒程序都夹在正常程序中,很难被发现,一旦病毒发作,往往已经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破坏性:计算机病毒都是一种可执行程序,对系统来讲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破坏程度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

(4)触发性: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当条件满足则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2]。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病毒具有更多新特性,比如传播速度更快,破坏程度更大、变种更多,隐蔽性更强等。

2 实验室常规反病毒措施

计算机类实验室除了要承担学生的课程实验外,还会承担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以及各种社团培训等任务。由于上机学生自带的软盘、U盘来源广、数量多,为病毒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再加上计算机间的互联、Internet的开通,使病毒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为了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必须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治。

2.1 反病毒软件

目前市面上的反病毒软件种类繁多,比如金山毒霸、瑞星、卡巴斯基、诺顿等。一般来说,反病毒软件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类型。单机版的反病毒软件只能安装在一台机器上使用且只能单机享受杀毒引擎和病毒库的升级,如果多台计算机同时安装了同一单机版的反病毒软件,不但每台计算机都要独立进行升级,还会被认定为对该反病毒软件的非法传播。网络版的反病毒软件则可以安装在同一网络环境中的多台计算机上,具体来说就是把该软件的Server端安装在一个服务器上,其它计算机只安装客户端即可,当服务器升级了杀毒引擎和病毒库后,其它计算机将同步进行升级。

目前来看,反病毒软件只能对已发现的病毒进行查杀,病毒特征库需要经常补充升级,从反病毒软件公司发现该病毒到升级终端病毒库存在一段时间间隔,所以造成反病毒查杀毒功能滞后于病毒的产生和传播。如果不能对终端计算机进行反病毒软件版本及时更新,那么反病毒软件对这些新病毒可以说是行同虚设,几乎不能起到什么保护作用。

安装并升级反病毒软件到最新版本不但可以将计算机中已存在的病毒清除出系统,还能通过实时监控功能,将试图侵入计算机的病毒在第一时间进行查杀,继而保障计算机感染、传播病毒的几率降到最低。

2.2 系统漏洞修补

系统漏洞是指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比如说安装木马程序、恶意软件等。系统漏洞补丁则是针对这些缺陷对相关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予以修复的。因此及时安装系统漏洞补丁对保障系统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对单台计算机来说,可以采用登录操作系统所属公司的官方网站来进行主动修复;或者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自动更新程序进行被动修复;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反病毒软件里包含的漏洞扫描工具来进行漏洞的修补。

对于网络中的计算机来说,可以建立一个漏洞补丁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对网络中所有计算机补丁程序,实现系统漏洞的修补。

2.3 系统分区保护

系统分区保护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两种方式来实现,一般来说,对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主要使用硬盘保护卡等硬件措施来保护。硬盘保护卡也叫还原卡,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对硬盘上的部分或全部分区进行防写入保护,任何对被保护部分的写操作都视为无效操作。

硬盘保护卡的原理:保护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首先用它自己的程序接管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的一个INT13中断地址,并且将文件分配表、硬盘主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保护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此外还将文件分配表进行备份并保存到临时存储单元中,用来应付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这样,每当我们向硬盘写入数据时,虽然还是完成了写入到硬盘的操作,其实并没有真正修改硬盘中的文件分配表,而是写到了备份的文件分配表中。当我们向硬盘读取数据时,保护卡的监控程序首先判断读取的内容是否在启动后进行过修改,如果修改过,则从备份的文件分配表中读取,否则就从原文件分配表中读取[3]。

硬盘保护卡可以保护硬盘数据免于受到上机学生误操作而造成的破坏,又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硬盘的侵害。硬盘保护卡在实验室中大量安装后,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拷贝的方式复制到其他安装有相同型号硬盘保护卡及硬盘型号一致的计算机上,实现信息的快速同步,极大的减少了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量。这种病毒防范及系统维护模式在学校实验室设备系统维护管理中占有很大比重。

3 实验室反病毒及系统维护措施分析

实验室在病毒防治上大都采用硬盘保护卡方式,辅以安装系统漏洞补丁及反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大大提高的实验室维护的效率。但几种措施结合在一起使用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硬盘保护功能与反病毒软件实时更新间的矛盾。

当在计算机上安装硬盘保护卡以后,一般将硬盘分为C、D两个分区,C区为系统分区,安装有操作系统以及实验用到的软件,设置为保护。D区为共享分区,用于保存学生的实验数据及个人文档,设置为不保护。如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反病毒软件及操作系统所在的C区是被硬盘保护卡所保护的,并不能进行实时更新,这样将使系统漏洞无法得到及时修补、反病毒软件无法获得最新的病毒库信息,而最终会导致没有被硬盘保护卡保护的D区很容易受到最新病毒或木马程序的攻击。如果D区上存在病毒或者木马,虽然他们不会影响到C区的系统文件,但是病毒会侵入到内存中,大量占用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也一样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更为严重的是这类经过软硬件结合保护、C区无毒的计算机却成了病毒传播的毒源。

如果对于单台计算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先取消硬盘的保护状态,再升级反病毒软件,安装最新的系统漏洞补丁,最后再对硬盘开启保护状态这样一个流程来解决两者间的矛盾。但是实验室中的计算机数量众多,如果对每台计算机都进行一遍上面的流程,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维护量,不仅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还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率。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合理解决两者间的矛盾。

4 病毒防治及软件系统快速维护的综合方法

首先来分析一下反病毒软件的设置,既然硬盘保护卡要对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进行保护,而反病毒软件又要实时更新,那么把反病毒软件安装到一个新的分区,称为反病毒软件分区,分区里分配的空间不需要很大,也不需要硬盘保护卡对其进行保护。这样反病毒软件的实时更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反病毒分区并未被保护,它的安全性没有保障。

目前大多数的实验室安装的都是WIN2000和XP系统,而这两个系统中的文件系统都可以设置为NTFS(新技术文件系统)分区,其最大的改进就是容错性和安全性。以XP系统为例,在NTFS文件系统里的每个文件和目录, 创建人被指定为文件的拥有者, 拥有者控制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并能赋予其他用户访问权限。NTFS 规定了如下权限: 只有用户在被赋予访问权限或属于拥有这种权限的组, 才能对文件进行访问。由于可单独对文件或目录设置访问权限, 因此提高了更高级别的安全机制。该访问权限同时作用于本地登录用户和通过网络访问的用户[4]。

所以,采用文件系统权限分配功能就可以解决反病毒分区内容的安全问题。具体操作可根据NTFS规定的权限来进行设置:首先建立一个新管理员用户,将其隶属于管理员组。然后以Administrator帐户登录,将反病毒软件分区里的所有可访问用户去掉,只留下Administrator 和新管理员帐户。Administrator将拥有对反病毒软件分区里的文件和目录完全控制的权限,而新管理员用户将只拥有读取及运行、列出文件夹目录、读取三种权限。最后用Administrator 登录系统, 将反病毒软件安装在新分区。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反病毒软件分区在没有硬盘保护卡保护的状态下安全操作,不会被没有访问权限的学生用户所修改。

通过上面的设置使我们在日常维护中,可以先在一台计算机上以新管理员用户登录系统,对反病毒软件进行实时升级,然后以该计算机为母机,通过网络复制的方式,只将反病毒软件分区的信息拷贝到实验室其他计算机上。由于反病毒软件分区所用空间很小,通过网络拷贝的用时将会非常短,从而实现了实验室软件系统的快速维护。同时,反病毒软件的实时更新,也能使计算机对最新的病毒种类进行更好的查杀,提高了实验室病毒的防治能力。

但还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系统漏洞随机实时修复和硬盘保护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将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5 总结

使用以上综合方法,不但可以解决硬盘保护功能与反病毒软件实时更新间的矛盾,也解决了实验室病毒防治与设备维护工作之间的矛盾。然而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自从计算机病毒诞生以来,反病毒技术和病毒技术之间的较量一直在延续。就目前来看,反病毒技术相对滞后于病毒制造技术,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反病毒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还要从思想上树立一种防范意识,以防、杀结合的方式面对计算机安全的挑战。尤其需要认识到运行的计算机系统的内存中没有病毒和木马才是干净的系统,否则,即使被保护的硬盘中无毒,也依然会成为病毒及木马的传播源。

参考文献:

[1]彭曦.高校实验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解决方法的探讨[J].职业圈,2007,(3):186-187.

[2]王彩荣.计算机病毒特性分析及防范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1998,(3):17-19.

[3]郁诺.硬盘保护卡工作原理分析[J].大众科技,2006,(7).

[4]符兴华,何云强.公共机房中病毒的整体防护技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72-75.

病毒实验室范文第3篇

手足口病。儿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常见的多种传染病,主要由婴儿引起。大多数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手、脚和口腔发热、皮疹或疱疹。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和循环障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1]。为了进一步探索阜阳地区手足口病脉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确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本研究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WBC、CRP、CK MB、LDH、AST和HBDH的血液水平。同时,在肠道病毒和RNA收集实验组165名儿童的咽拭子,并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65名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儿童被随机选择为实验组,年龄从5个月到7岁,包括97名男性和68名女性。与对照组同期收集102例健康儿童患者,年龄6个月至7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20例。实验组的手足口病儿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仪器为美国、ABI7500定量PCR扩增仪,核酸检测试剂盒由广州中山达安生物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同时,采集儿童静脉血,与同期正常儿童静脉血一起送检。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ax、E2100检测WB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HITACHI的7600-020五个类别检测CRP、CK MB、LDH、AST和HBDH,所有这些类别均使用申能德赛公司的试剂。

。测量数据以(s)表示,选择t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计数资料和两组之间的比率通过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根据RNA不同年龄段的检测结果,对165名手足口病儿童的EV、EV71、CA16、CA6和CA10的阳性病例数和阳性率进行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病毒和RNA的阳性儿童年龄大多为3岁,占89.69%(148/165)。年龄3~6岁,占6.67%(11/165)。6岁,占3.64%(6/165),见表1。

表1肠道病毒-RNA不同年龄儿童的检测结果[例(%)]

165例手足口病儿童中有97名男性和68名女性。EV、EV71、CA16岁、CA6岁和CA10阳性率的男女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肠道病毒-RNA不同性别儿童检测结果[例(%)]

。详见表3。

、CRP、CK-MB、LDH和HBDH的阳性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之间的血液白细胞、CRP、CK MB、LDH、AST和HBDH水平比较

。儿童的临床表现在严重程度和症状上各不相同轻度病例经5~7天治疗可治愈。然而,一些儿童的病情相对严重,并可伴有其他细菌感染,影响疗效[3]。因此,通过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阜阳市手足口病近期的流行特征和主要感染病原体类型,从而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的发现表明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89.69%,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及免疫力低下有关。因此,很容易发生感染和严重病例[4]。根据文献报告[5],阜阳市手足口病的感染主要由EV71和CA16引起,2008年发生了一些因EV71感染而死亡的病例。然而,根据这项研究,165名儿童中只有一例EV71感染。据调查,随着近两年EV71疫苗在手足口病的逐步推广和注射,2019年,阜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是EV和CA6。虽然有个别EV71感染,但没有严重病例。这一结果与马婉婉等人[6]的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手足口病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本研究数据还显示,实验组CK-MB、LDH和HBDH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手足口病儿童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总之,

说阜阳市-手足口病地区主要为通用型、CA6型和CA16型,EV71型明显减少。大多数手足口病地区都有3岁以下的儿童感染。男女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WBC和CRP的CK-MB、LDH和HBDH的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手足口病常伴有心肌损伤。因此,应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和预防,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项目,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1]郭俊、廖勇、李建华等。2011-2016年赣州市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03):207-209+239。

[2]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S]。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

[3]马丽娜。血清降钙素原始水平对手足口病细菌感染儿童的诊断价值[J]。感染、炎症和修复,2018,19(02):107-108.

,卢秀芬,[4]。125项高山实验室试验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2):14-15.

病毒实验室范文第4篇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①实验药物:胸腺肽α1(Tα1),受试药物,1.5mg/支,试验时用生理盐水分别配成002mg/ml、004mg/ml、008mg/ml低、中、高三个浓度,分装三个青霉素小瓶中备用。病毒唑(利巴韦林注射液),阳性对照药物,含量为100mg/ml。试验时用生理盐水配成13mg/ml浓度的药液。病毒株为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本实验室保存。在MDCK细胞中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4。细胞为狗肾细胞(MDCK),本实验室保存。②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3~4周龄,体重18~20g,雌雄分别分组,由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1。③实验试剂及用品:IMDM、小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瓶、细胞培养板、胰蛋白酶、EDTA、PBS(磷酸盐缓冲液)、MTT(四甲基偶氮唑盐)、DMSO(二甲基亚砜)。④实验仪器:CO2孵育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台式离心机、干燥箱、电冰箱、-80℃超低温冰箱、电热恒温培养箱、自动酶标仪。

实验方法:①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细胞复苏,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的MDCK细胞,迅速投入37℃水浴,融化后2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上清,加少许IMDM培养液,反复吹打后加入到含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悬浮情况,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传代为待细胞贴壁长满,弃细胞培养液,以7:1的比例加入002%EDTA和025%胰酶消化,最好置CO2培养箱5~10分钟,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收缩情况,待细胞完全收缩变圆后,停止消化,弃去消化液,加入IMDM生长液,反复吹打分散细胞,加入细胞培养液按1:3比例传代。细胞冻存,细胞长满瓶后一般在冻存前一天换液,用EDTA和胰酶消化至镜下细胞变圆,细胞之间距离变大,用无菌吸管将其吸至一个过酸无菌离心管中,2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上清加入2ml冻存液,吹开分装到无菌冻存管中,立即置于-80℃暂存或直接放入-196℃液氮中长期保存。②流感病毒的培养:将流感病毒原液05~1ml加入长满细胞的培养瓶中,37℃ 5% CO2作用1小时,弃病毒悬液,加入含终浓度5μg/ml胰酶的病毒维持液,37℃ 5% CO2 中培养,大约72小时,细胞变圆、拉丝、脱落达80%左右时,即可收获,放入-20℃冰箱中冻存备用。使用时反复冻融3次,高速离心后即可收获。

体内抗流感病毒试验:①肺指数的测定:取健康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病毒唑组、Tα1高剂量组、Tα1中剂量组、Tα1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乙醚轻度麻醉下,滴鼻接种15 LD50的甲型流感病毒液,每只01ml。感染后第2天,药物组开始给药。阳性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病毒唑(130mg/kg),每只02ml,连续注射7天;受试药Tα1高(08mg/kg)、中(04mg/kg)、低剂量组(02mg/kg)隔日给药,肌肉注射,每只02ml,共注射7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肌注生理盐水,每只02ml,连续注射7次。上述小鼠按常规方法饲养,连续观察14天。将各组小鼠称体重后,拉颈处死解剖,观察肺部病变,流感病毒感染后肺部呈不同程度肝样实变,模型组最为严重。摘取全肺称重,并计算肺指数,求出肺指数抑制率[1]。肺指数值越大,肺病变程度越严重。②肺病变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取各试验组鼠肺、固定、包埋、切片染色、镜检等,具体方法略。

药物效果计算:肺指数=肺重/体重×100%。肺指数抑制率=(模型对照组平均肺指数-药物组平均肺指数)/模型对照组平均指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Tα1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肺指数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的肺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

肺病变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病毒性肺炎模型组镜下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壁、肺泡壁等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宽,肺泡呈炎症反应。Tα1治疗组(02mg/kg、04mg/kg和08mg/kg)与模型组比,鼠肺病变程度明显减轻,部分肺组织形态结构接近正常,最佳治疗剂量为08mg/kg。

讨 论

Tα1是一种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剂,可促进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促进成熟T细胞产生干扰素-α、γ、白细胞介素2(IL-2)及表达IL-2等受体,增强TH细胞、TC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动物实验证明,它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从而有利于病毒的清除。为了考察其药效学作用,本课题进行了Tα1体内抗流感病毒的研究。

笔者建立了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实验模型,并考察了不同浓度药物对小鼠肺指数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引起小鼠肺炎,其肺重增加,肺指数也相应增加,因而肺指数可作为评价药物是否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指标。实验结果显示,Tα1 04mg/kg和08mg/kg两个剂量组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肺指数(P

病毒实验室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7-2003丙肝发病资料来源于西湖区卫生防疫站、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甲、乙类传染病统计年报表,2004年以后发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分类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西湖区公安分局。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流行强度与趋势 1997-2011年西湖区共报告丙肝208例,占病毒性肝炎总数12.55%,年均发病率为2.54/10万,无死亡病例和爆发性疫情发生。15年来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图1),是否呈周期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西湖区1997-2011年丙肝街道年平均发病率为2.71/10万,乡镇为2.27/10万,无明显差异。

[作者简介] 胡小炜(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2.2 时间分布 西湖区1997-2011年丙肝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 发病数较多的有3月(占发病总数的11.68%)、4月(9.14%)、9月(9.64%)、10月(11.68%)(图2)。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 对1997- 2011 年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5年间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男性126例, 女性82例, 男女性别比为1.53: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3.01/10 万, 女性平均发病率为2.04/10万,男性高于女性。

2.2.3.2 年龄分布 年龄别发病率呈双峰型,60 岁以下人群报告发病率以30 岁组和35岁组人群最高, 6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大报告发病率增加,80岁组发病率最高,85岁以上组略有下降。5岁以下儿童未见发病(图3)。

图3西湖区1997-2011年丙肝发病年龄分组情况

2.2.3.3职业分布 从发病构成上看, 丙肝患者主要集中于离退人员,15年间共报告30例, 占发病总数的18.78%,其次为干部职员和家务待业,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2.68%、11.68%, 其他尚有工人、农民、其它等职业发病。

3.讨论

丙肝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一般人群抗- HCV 阳性率为3.2%[1] 。1997- 2011年杭州市西湖区丙肝年均发病率为2.54/10万, 有波浪式上升趋势,与国内部分报道[2] [3] 相似,提示丙肝防控工作需要高度重视。丙肝发病男性高于女性,30 岁组和35岁组人群呈现第一个高峰,可能与就业分布广、活动范围大接触暴露病原因子机会多有关。丙肝的疾病自然过程和感染几率的增加可能是60岁以上人群丙肝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丙肝发病街道与乡镇无明显差异,与文献报道[2]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根据杭州市西湖区丙肝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丙肝的流行,应采取以下综合性防控措施:认真开展疫情监测,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工作;加强血液及血液制品,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管理;30—40 岁及65 岁以上年龄组应为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4],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切实降低丙肝发病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志澄, 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60-71

[2]韦懿芸,沈艳辉,张为等. 北京市1999~2008 年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0):3917-3919

[3] 李宏, 郑奎城, 黄文龙等. 2004-2009年福建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3):196-199

[4]张文增, 冀国强, 史继新等. 1998- 2008 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1):114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