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技教学

口技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技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技教学

口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逻辑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手段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目标与定位

1.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了解计算机逻辑编程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掌握80x86处理器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熟悉微机接口部件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主要接口部件进行应用设计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有运用微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运用主要接口部件进行应用设计的方法;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查找、翻译专业外文文献,收集和提炼科研信息的能力;撰写读书报告或综述,并提高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培养其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建立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富于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课程定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旨在强化计算机硬件基础,培养硬件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达到能设计接口电路的水平;在应用开发方面,主要培养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达到能编写接口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的水平。通过课程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ARM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PROTEL版图设计》、《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提高学员微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系统开发的能力。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微机系统基本知识,MPU的功能结构与工作模式,存储器技术,8086 CPU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知识,微机总线技术,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微机应用系统。

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

1.教材编写的原则

(1)高质量原则。课程主要教材应选用近三年国家推荐使用的新版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要编排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应方便学生学习、阅读和理解。

(2)实用性原则。教材的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应具有丰富的实例,章节内应该有配套的练习题。

(3)系统性原则。教材应注重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衔接性。

(4)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中应包含体现本学科发展的一些前沿领域和知识。

(5)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教学与教材内容的原则。

2.教学模式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建设知识点和实验的项目库,结合项目库中的项目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另外,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学习项目开发的规范,体验团队协作过程,积累项目开发的经验,不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支撑课赛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员通过对微机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的理解,树立微机系统的整体观念,进而掌握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1)以学员为主体,注重启发和引导式教学

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和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在课堂上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侧重应用实例的讲解,加强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优化实验内容,开展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本着培养和提高学员应用能力的原则,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内容安排,不断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避免学生在实验中“浅尝辄止”。同时实验教学要符合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要求;符合学生的技能训练目标;兼顾学生学习兴趣和保证实验效果。

(3)开展第二课堂

让学有余力、学习兴趣大、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课外课程学习活动,也可以让学员参与部分初步的科学探讨工作。指导教师介绍他们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或翻译英语专业文献。在整个课外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员的科研思维、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

通过教师生动的表达和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再结合多媒体直观的展示,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作业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结合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课件制作技术,发挥多种制作工具的优势,提高课件的信息量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加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和音频库等。

(2)准备开设个性化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或教学网站,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也可以鼓励学习兴趣大、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

参考文献

口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多媒体;比喻;C语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应用接口芯片进行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学生入学门槛有所放低,学生总体素质也有所下降,所以如何上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深思的课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微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等特点,再加上计划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门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差,普遍感到这门课难学、难懂,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体概念建立不起来,思路不清晰,学习这门课的角度掌握不准确。

二、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状况,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学习的侧重点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我们可以演示规范的电子表格,播放一段幻灯片作引导;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我们也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微机应用的例子开始。如多点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A/D转换电路采集温度、压力等;利用8255A芯片控制LED数码管的亮和灭,模拟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等。通过这些演示,一方面能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了解人们是怎样用微机进行控制的,知道应用微机操作的具体过程。比如在对红绿灯的演示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有意通过键盘改变程序的内容,使灯亮的盏数发生变化,延时时间加长或缩短,并且在操作中我们也可有意将程序改错,观察数码或屏幕显示的错误信息,然后再改正过来正确显示,从而使学生了解人机是怎样会话的、人们的意图是怎样通过编写程序控制微机实现的。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该课程的侧重点,掌握编程和接口连接的方法,并能向微机发出命令进行控制操作。

2. 明确从应用的角度学习微机原理,将微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

要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应用技能,我们就应先从使用的角度、而不是从维修的角度详细讲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如汽车是人的代步工具,从使用角度来说应学习驾驶技术、考驾照,而不是学一定难度的维修;同样电脑代替不了人脑,但其作为一种工具,可帮助人们实现工业、交通的自动控制。所以,按照心理学上认知规律,要先从应用角度学会如何操作微机,实现其控制功能,而不是一开始就要对整体微机系统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微机故障进行维修。因此,对于编程序要着重学习CPU的寄存器、中断方式、存储器的地址分配、端口地址等,对于接口的连接要熟悉典型接口芯片的功能、各个引脚特性、工作方式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突破难点

1.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由于微机内部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其工作原理讲解起来比较抽象,工作过程难于理解。特别像寄存器、存储单元内容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抽象、复杂的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各种图比较多,如原理图、时序图以及流程图等,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费时又不规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很快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重点内容可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需强调的内容可用闪烁方式显示,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既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以整齐、美观和可重现等方式展现课程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原本枯燥的硬件课程讲解得生动易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形象比喻,深入浅出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该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拿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作比喻,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寻址方式,指令操作首先要寻找操作对象的操作数,为提高CPU的运行速度,CPU中设有寄存器可暂存数据,而数据主要存在存储器中。若操作数在寄存器中可直接找到,就是直接寻址;若操作数在存储器中不能直接找到,可通过寄存器中的有关信息找到,即寄存器间接寻址。我们可用去宿舍找学生作比喻,若知道学生的具体房间号,可以直接去找(直接寻址),不知道可以去宿舍值班室询问,得知学生房间号后再找到学生,这就类似于寄存器的间接寻址。

又如中断引入解决了高速CPU与低速外设信息的交换问题,CPU由被动变为主动,采用分时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如何使学生理解中断的执行过程,我们可用优秀售货员或以教学讲课中学生有问题举手提问作比喻,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并作出回答,即为响应中断和执行教学中断服务的程序过程。

另外,刷新可用慢撒气的自行车作比喻,中断扩展电路8259A可比作经理的秘书等。课本中许多枯燥抽象的问题,多能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通过恰当的比喻会使它们变得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结合C语言学习汇编语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刺激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习新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多数学生已有了高级语言的基础,如C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熟知的事物恰当地运用类比,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浓,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容易遗忘,而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两种语言设计中相似之处较多:(1)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分析题目确定算法、画程序流程图、编写源程序、上机调试。(2)程序的四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分支)、循环、函数(子程序)。(3)典型程序的算法:找最大值、最小值,冒泡排序,对分查找等。

又如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输入、输出部分中,C语言是高级语言,输入、输出分别由赋值语句、输入函数(scanf)、输出函数(printf)实现,如X=3对于数据放在哪不用考虑;而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因此编程应了解对应微型机的结构,如存储区的地址分配、外设端口地址分配,然后分配程序所要使用的存储器、寄存器,规定数据输入、输出的方式等。因此,用汇编语言要考虑数据放在存储器哪个单元,如何找到即用什么寻址方式取出操作数,数据处理完后还要考虑放回到哪个存储单元,或通过哪个端口输出等。

这样,结合C语言学习汇编语言,既便于学生对汇编语言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C语言内容的掌握。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我们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总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荣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2]陈裕国.类比法、关联法在微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口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昊(1985-),男,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助教。(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84-0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8086CPU工作原理及汇编语言设计、存储器工作原理及扩展设计、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及应用设计三大方面,是一门兼有软件设计与硬件电路设计的综合应用性课程。[1]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微机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就业。因此,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现状

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安排,设定学分数为3,学时数为48,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教材选用彭虎、周佩玲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并配以其编著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作为参考书。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汇编语言、8086微处理器与接口电路,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软硬件开发能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并结合两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发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学习动力匮乏

现今微处理器已发展至64位,而本课程主讲16位的8086/8088微处理器。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习16位微处理器缺少实际意义,没有实际用处,从而导致学习能动性薄弱。

2.课程概念性强,记忆量大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概念多、专用名词多、接口芯片多、内容抽象,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和体系。学生面对大量的抽象概念,难以记牢,从而增加学习畏难情绪。

3.课程涉及软硬件,难度较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涵盖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两大方面的课程,其中软件设计采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与C语言风格差异较大,编程复杂。硬件设计电路接口丰富,对数电、模电相关知识应用要求较高。学生往往很难真正掌握微机与其接口电路的内部结构,很难形成汇编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更不用说软硬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存在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进度与深度。

4.课程实验缺乏挑战性

课程实验基本为验证性实验。由教师给出汇编程序,给出电路接线图,学生只需要将程序烧入微处理器,按照接线图连接好各种线路,点击调试运行按钮,记录实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就可。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处于一个低级的操作工角色,很难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理论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比较枯燥难懂,讲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听课精神萎靡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讲课内容和讲课方法上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讲解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课程认识。微机课程既是数电、模电的后续课程,又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及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具有极强的承接作用。课堂教学中,讲述微处理器从16位到64位的发展过程,梳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脉络关系。例如,讲述8086处理器结构,强调对单片机等处理器架构的影响;讲述8086汇编语言,强调汇编语言在单片机、嵌入式课程中的应用;讲述接口电路,复习数电、模电相关知识,同时涉及相同接口电路在单片机、嵌入式课程中的使用。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讲解,加强学生对课程意义的认识,改变认为微机课程无用的错误观念。

(2)弱化抽象概念,突出重点、难点。微机课程只有40理论学时。在如此短的学时之内,要将各个知识点都讲到,做到面面俱到,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将概念进行筛选,舍去抽象、较冷僻的概念,只求学生重点掌握核心概念,从而消减其记忆量,将较多的课时安排到汇编程序编写、接口电路的设计章节中。

(3)运用多媒体动画,丰富讲课形式。讲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图形、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讲课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8086寻址方式的教学过程中,8086的寻址方式共有8种,并且每种寻址方式都涉及到8086内部存储器的相应操作,包括存储器地址的形成和存储器的读写,学生对此较难理解。为此,课堂上,利用FLASH,将存储器地址的形成以及数据在存储器中存入与取出的过程做成动画,动态演示,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加速知识理解的过程。

口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组织;课程设计

一、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乃至今后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但该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历来为教师和学生公认的一门难啃的骨头。如何教、怎样教好该课程是所有讲授该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引进新的教学手段、方法,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围绕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革探讨。[1]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其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思想引导等方面的组织。[2]

(一)拨云见日,点醒梦中人

(二)激励学生,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

1.站在学生的角度激励学生。年轻的大学生个个争强好胜,自学能力强,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再难的电子游戏不教就会;再先进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不看说明书很快就玩转;那么,既然本课程只是一本说明书,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课前多预习,课后多复习,实验多动手,平时多练习,没有学不会的。希望同学们把此课程当一本说明书来看,来学习,相信同学们完全可以攻克难关。通过此番激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列举恰当例子,吸引学生的兴趣。汇编语言指令及其编程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一种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能提供给用户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但相对于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指令多,注意事项多,规则多,概念多且抽象,学生学起来很快会感到比较困难和枯燥。为此,在讲解汇编语言指令时,列举一个完全用机器语言指令编写的程序(汇编语言编译之后产生的机器码),该程序所占字节不多,但运行后呈现3D游戏迷宫视频效果,具有音乐背景、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动态滚动的3D效果,从视觉上给学生强烈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无需多言,学生就能明白汇编语言指令相对机器语言好学多了,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让死的知识立体化、可视化

通过采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使难学难懂的知识生动化、立体化、可视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1.采用多媒体课件、flas演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概念多,且非常抽象。学生见不到实物,看不到现象,就不知道书本讲的是什么,老师说的又是什么。别的电子类课程,学生通过自学,很多能学懂的。但此课程,从笔者迄今为止的调查来看,几乎没有同学能够无师自通的。大都提到,看课本几遍,不知道书本在讲些什么。该课程的抽象难懂,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在教学中,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flash展现出来。CPU的内部结构知识点多,专业术语多,各种寄存器同时出现在此,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使用注意事项,没有实物和现象可看,学生学习时常常感觉枯燥、困难,但这些知识点又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不容错过。笔者在讲解CPU内部结构时,用一个flash图生动展示CPU在执行一条指令MOVDI],AX时,CPU内部机构是如何运作的。该指令的机器码为8904H,其中(AX)=3456H,(DI)=3000H,(DS)=2000H。就这样一个flash演示图,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和说明CPU内部运行机制,解释什么是机器码,它与汇编语言指令是什么关系,机器码存放在什么位置,CPU是如何取得该机器码的,还可以解释内存的作用等等抽象知识和概念。

2。采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寻址方式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笔者采用Emu8086软件辅助教学,课堂现场演示、现场仿真,对每一种寻址方式都采用具体指令仿真演示,让学生看清数据是如何传送的。在讲授时,首先,利用寻址方式的理论进行分析,数据应该传送到哪里?传送后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利用软件仿真验证,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仿真,加深学生对寻址方式的理解,使抽象、看不见的知识可视化、结果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3]

3.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实物化。如:课程中提到总线的概念,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很神秘,但笔者告诉学生,其实平常大家用到的U盘、手机数据口等等,就是一种USB总线。总线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接线方式,其实物就是各种引脚,以及其上传输数据的协议或规则。课程中提到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总线,其实就是CPU芯片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引脚。通过这些通俗的讲解,使同学们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讲解CPU操作时序时,同学们常常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看似好像对整个课程无用。笔者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时间概念,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不难想象,必定杂乱无章,混乱一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4.充分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时空立体化。如今高校的教师不似从前的教师——住在校园里,而是分散在全市各地,教师须赶校车或公车上下班。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博客留言、问问题;可以通过QQ与老师互动,还可以通过飞信向老师提问,达到课堂教学时空延续和立体化。

不仅如此,笔者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先进的影像视频等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跟进科技发展前沿,使课程教学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可组合性和可扩充性等特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课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4]

三、改革教学方法

1.追本溯源法。在教学时,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授知识。而是带领学生跳出圈外看本质,采用追本溯源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讲授寻址方式时,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在学习汇编语言时要学习寻址方式?其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告诉学生:其实同学们在课程中看到的汇编语言指令,除立即数外,指令中的操作数,表面上看到的都是地址,实际参与运算和传递的是地址单元里的数据或内容,为了要知道是什么数据参与运算或传递到哪里去了,必须学会计算地址,即学寻址方式。这就是寻址方式的实质。

在讲存储器为什么分段时,笔者从CPU内部结构及地址总线数与寻址空间大小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讲存储器分段的本质,并假设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能用什么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通过思考后,同学们更能深刻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各种解决方法,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师生互动法。除了上文笔者提到的课堂假设提问与学生互动外。笔者还会精心设计与课程讲授内容息息相关的问答题,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掌握效果。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大胆提问,鼓励他们不要怕说错,失败乃成功之母,错了纠正了更能学到知识。堵不如疏导,这种课堂互动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营造了质疑老师、质疑权威的氛围,更能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3.理论—实践—理论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想真正学好并和掌握该课程,最好方式是对它进行充分的实践。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讲透理论知识和各芯片各部分原理,设置合理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做好实验预习报告,并上机调试。另一方面,实验过后,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实验过程的碰到的问题、现象和实验结果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掌握实验验证理论的分析过程和方法,加深理解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的过程。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法。在课程教学中,笔者经常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找规律,找方法。如,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名词多、概念多、知识点一下子全涌现出来,而这些知识学生又必须掌握,但一时又无法完全掌握时,笔者告诉学生,其实不需要马上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只要心中对这些知识点有个大概的印象,在后续课程内容中用到这些知识点时,应及时向前翻看相关知识点,在应用中学习,不仅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掌握得更牢固,学起来更轻松。再比如学习汇编语言指令时,告诉学生用英文记指令,因为汇编语言指令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所以记其英语单词,从实质上记住了指令的操作意义。通过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大大降低。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更注重实践,注重实验过程,实验报告考核其次。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使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早早将实验内容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其次,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马上通过上机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上机调试时不要怕出错,出了错,解决了问题,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才更能学到东西。第三,教师在实验前提出合理要求,如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先理论分析,后实验验证,或理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对错等等。第四,改革以往以实验报告定实验成绩的方式,注重实践,注重实验过程。每次实验考核主要以实验现场过程表现和实验结果打分,并现场提问理论分析情况考核打分。第五,实验报告考核层次,要求实验报告中主观的东西多一些,如多写写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实验心得体会。总之,实验考核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玩虚的,并提高实验在期末考试总成绩中的比例。

通过此番实验改革,学生实验前预习和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一改往常实验不预习、实验时拖沓懒散的学习风气。同学们个个都积极预习,不懂的还主动找老师询问,实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五、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是最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手段之一。此时学生须将所有已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自学等手段,达到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目的。笔者的课程设计是在平时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各章节知识,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系统(如交通灯、定时器、计时器等)或作品,或定一个作品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做作品。最后,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每组或每人提交一个作品(包括实物作品或仿真作品)。笔者设定课程设计部分的成绩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10%,不完成课程设计的将没有此部分成绩。

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须加大引导。毕竟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讲,比平时实验难度大很多,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常感到难以入手。此时,教师一方面给予更多的提示和指导外,另一方面让先进带动后进,让学习掌握知识好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多指导其他学生。最后,对已经做出作品的队伍或学生加大宣传和鼓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班里其他作品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个破土而出,使得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最终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

六、考试考核改革

通过上文中的实验考核改革、课程设计改革,加大了平时考核分值,降低期末理论考试比重。其目的就是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期末考试也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手段而已。这种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可以克服传统以标准化客观命题为主的考试的弊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各环节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立体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上课时敢大胆提问了,课后也大有问题可问了;实验过程中提问的人明显增多了,预习实验的也增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了。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达到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我们的改革只是初步的,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将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5]

参考文献:

[1]王佑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2):127-128.

[2]范喆.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高教论坛,2008,(4):140-141.

[3]谷兆麟,赵杰,沈怡麟.基于EMU8086的虚拟微机系统实验的设计[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1,21(1):54-56.

[4]黄雪菊,王笑梅.《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9):143-144.

[5]葛志辉,李陶深.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增刊):209-211.

口技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类专业;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42-02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for Machine Specialty

WANG L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aim at the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machine specialty students, analyze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re put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computer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and good results is obtained.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machine specialty; teaching; C languag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6位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接口电路,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应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微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出现了很多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 接口等[1],而这些新技术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这些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类基础课程较少,后续相关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的也较少,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微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点突出与融入新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首先要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先指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精讲,配合图片、动画,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在讲CPU组成时,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出一幅CPU组成框图,对照图片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时指令和数据的流向用箭头动态的显示出来,使学生一提到CPU,脑海中就能反映出这样一张图,帮助学生记忆。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而现有的教材在新知识方面体现不足。以CPU为例,现在的教材多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86/8088系列16位的微处理器为例来进行讲解,而我们在实际中使用的微处理器是32位或64位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以Intel8086为主讲解CPU的基础特点和工作原理,80286/386微处理器注重讲解相对8086的改进。然后讲解CPU的64位技术和多核技术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CPU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讲解总线知识模块时融合PCI-Express总线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中,总线知识模块的主线是ISA、EISA、PCI、AGP,但是即使是AGP总线,也已经被PCI-Express总线所取代,PCI-Express基于串行技术,采用4根信号:2根差分信号用于接收,另2根差分信号用于发送。总线的带宽能达到8GB/S,支持热拔插和即插即用。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融合PCI-Express总线是必要的。

2 用C语言教学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汇编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学习汇编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助记符,编写的程序不易读,学习起来需要较长时间。

而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C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实现对系统硬件的控制。目前常用的单片机、DSP、ARM等厂家一般都能提供C编译器。因此,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

学生们在大一时已经开设了C语言课程,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需要讲的内容就是I/O接口语句(包括inportb和outportb两条语句)和中断语句。

例如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知ADC0809的数据端口地址为78H,状态端口地址为79H,通道选择端口地址为7AH,采用C语言编写的查询方式数据采集程序如下:

int ad_data_read( unsigned char ch_num)

{

unsigned char data, ch_st;

outpotrb(0x7a,ch_num);//选择通道

ch_st = ch_num | 0x80;

outpotrb(0x7a,(ch_st));//构造ALE上升沿

outpotrb(0x7a,ch_num);//启动AD转换

while(!(inportb(0x79)&0x01);//等待转换结束

data=inportb(0x78);//读转换结果

return(data);//返回

}

程序只有8条语句,很清晰的反映出查询方式下A/D转换过程,程序简单、易懂,而这段程序采用汇编语言来写的话,大概需要30条语句[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C语言编程的优势,尤其是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们在大一学习C语言课程后,继续使用C语言编程,提高C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单片机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今后读研究生、工作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

3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解I/O接口芯片时,在讲清芯片工作原理、引脚定义、初始化编程后,重点讲芯片的应用,同时加强实验课与课堂知识的结合,在课堂上讲解芯片的应用例子,并给学生留有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中解决,提高学生接口设计、编程的能力。例如并行接口8255A是一个应用较多的芯片。在讲解8255A时,首先要讲清芯片的编程结构、功能、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然后结合实际讲应用举例。

如图2所示8255键控灯电路图,图中有3个按键接在8255端口A的PA0~PA2引脚,3个发光二级管接在8255端口B的PB0~PB2引脚,要求编程实现3个按钮分别控制3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在讲解电路图时要讲清按键和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电路:不但要讲清楚按键的状态与PA0~PA2引脚的对应关系、PB0~PB2引脚电平与发光二极管亮灭的对应关系,还要讲清楚电路中电阻上拉、限流的作用,由此分析出8255的工作方式,进而给出8255的控制字。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程序。

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用8个按钮分别控制8个灯,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双控开关功能、模拟霓虹灯等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在尊重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了微机技术的新知识,将C语言引入本课程,课程中的程序例程均采用C语言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康,姚南生,闻国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85-88.

[2] 杨斌.从知识点掌握到应用系统构建的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规划及实现[J].计算机教育,2009(13).

[3] 杨居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更多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宁波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