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办公室小故事

办公室小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办公室小故事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第1篇

上周六出去听了一个讲座,教授在台上说:“十八岁以后的成年人,不会再接受教育,你只能去启迪他。”话也许有些偏激,却也不无道理。当下有些窃喜,平日里,我就喜欢通过故事启迪学生,没想到今天就找到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是,我的学生不但不是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而且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

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跟学生讲故事的,已经忘了。这学期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倒是狠狠地秀了一把。也许,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开始了将故事进行到底的不自觉的行程。讲了多少个故事,却早已忘却。只记得大约是第六周的时候,学生在一个访谈活动中问我:“老师,你的记性怎么那么好?”“我的记性很好嘛?”现场的我感觉比较惊讶。“当然好啦,你看你记得那么多故事。”这个小插曲让我知道,那些我顺手拈来的小故事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内容他们记取了多少,起码,我已经从数量上给了他们一个意外。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的过程既没有抑扬顿挫,也不讲究轻重缓急;所讲的故事不仅缺少扣人心弦的悬疑,更没有让人血脉喷张的。而且,故事大多短促,往往是三言两语抑或是一两分钟就能表述一清。然而,这些小小的哲理故事,却给了学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成了我自己喜欢、学生欢迎的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用《一笔之差,多少条人命》告诉学生,要少写错别字,做事情千万要细心;我用《最容易的考题》告诉学生,做正确的事的前提是正确地做事;我用《只需一分钟》告诉学生,抓紧当下的每一分钟,你可以做成很多事,取得很大的成功;我用《一把椅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老木匠的最后一件作品》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其结果都会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乞丐的石头汤》则让学生明白,当一个目标太大时,我们可以将它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随着小目标的逐步实现,成功最终会与你结缘;《脱鞋进舱》使学生知道,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源于优秀的品质;《危险的墙》则让学生警醒,提醒别人很容易,提醒自己却很难,一切潜在的危险或失败,均源于我们很少及时提醒自己。

一、小故事派上大用场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几大好处

1、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

一节课四十分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想要全部集中注意力还是很有难度的。中间相机而行伺机而动插入一个两个幽默风趣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小故事集中起来;而紧张的时刻,更能起到放松学生情绪的作用。一举多得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2、寓教于乐,其教育效果远胜于简单的说教

六年级的孩子,十一二岁的年纪,正处于青春初期。逆反心理多少是有一点的。简单的说教,已经很难对他们凑效――因为那些一本正经的道理,他们已经听得不少。让他将这些东西一套套讲下来,其流利程度也许比你差不了多少。但听故事,却是由小孩到老人百听不厌的事――只是你的故事要有新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类的东西,你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比方说,我们经常对学生讲“熟能生巧”,生字要抄,习题要练,课文要背,公式要记。可是,很多时候,这些简单机械的练习与背诵毕竟是枯燥而乏味的。如果学生知道了这其中的重要意义,或者是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不是自觉性会更高一点呢?答案自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特意为学生讲了《天下第“一”关》的故事,用这个店小二用抹布抹出来的“一”字告诉他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也许,学生会很快将它忘记,但我相信,听故事的过程,刚刚听完故事的瞬间,学生对于这个道理的接收绝对不会是像听你老和尚念经般的左一遍右一遍“同学们,要多读多背多记多练”那个效果所能达到的。

3、重启于心,更能开启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大门

有一个小故事说:一根粗大的铁棒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撬开一把大锁,而小小的钥匙锁孔里只轻轻地一转就将锁打开了。铁棒很是不解,钥匙的回答却是简单的七个字:“因为我懂它的心。”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其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真正懂得他们的心。一个个富于哲理的小故事,在学生愿意入耳的同时,才可能入学生的心。很多时候,我的故事刚刚结束,学生就能很快找到其中的要义,将我想要告诉他们的东西爆料出来。而当学生在跟我聊起什么的时候,学生的一句“就像老师故事里讲的,我不能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回复我的时候,我就明明白白的知道,这些小故事带来的精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去,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它们将“润物细无声”地慢慢起作用,慢慢改变我的学生。

二、班主任工作其它思考

1、班主任工作需要激情和勇气

一位充满激情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机械化的工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充满激情班级就是天堂,机械化管理班级成了地狱。班主任更多的是苦与累,每一位班主任,每天早上七点半进班,下午五点左右辅导完学生才能离开教室。之后看学生打扫卫生,近六点才能离开学校。时间占了不算,对我们学校这样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不管你在不在学校,每天总是提心吊胆,说不准那天他有给你整点什么新花样出来,准会叫老师大吃一惊,再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就像冬天里泼冷水,从头冰到脚。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六年级学生,面对他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乱了心神,紧锁眉头,责备的话语对学生是无济于事,不乐意接受教育。班主任要不定期地走进教室多观察,把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揪出来,进行教育,这需要充满激情,只有下大精力,教育才有成效。

2、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和智慧

班主任工作只有爱心是远不够的,关键是怎样去爱学生,让班集体成为充满爱的家园。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乐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班主任工作科学化。

我们的老师为什么对学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我想真心的付出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转化差生需要运用除小故事以外的多种方式,给予爱心,多赞扬、多微笑,多激励,多宽容,少训斥、无讥笑,无谩骂,学生才会阳光、自信,学生才能挺起胸膛抬起头走路。

3、班主任管理学生需要技术和艺术

我以前在教育工作中处理的一些问题,往往显得呆板而程序化。当面对生龙活虎的学生时,总以自己“模式化”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急切地忙于处理,缺少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问题也就一茬接一茬,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学生无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只是想到了批评,然后来一句下次别再这样了,知道了吗?而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却没有去想过,也没有去研究过。总是一听到调皮的学生又惹事了,就先火了,不问为什么就批评了再来一句:知道没有,然后就不闻不问了。批评教育学生不讲究艺术性,结果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教育渗不到学生心灵深处。

4、对班级管理工作要有前瞻性。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激励效应

20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计划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深圳中小板市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加入这个行列。截至2008年4月底,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有25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规范的股权激励计划。从理论上来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采用的是聘任制,经营者的在职消费比较低,他们的选拔、任免也与自身的经营业绩息息相关,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更大程度上促使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委托人的利益。实践中,经营者股权激励是否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有待验证。

一、股权激励与业绩相关性理论概述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盼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本文所研究的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后上市公司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票期权激励的主要对象是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

近年来。理论界不乏关于如何设计、改进和推广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著逑。目前也有一些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且存在资本市场不成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现象,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较为权威和一致的观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如:顾斌、周立烨(2007)通过对剔除行业影响后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明显。另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如:程仲鸣、夏银桂(2009)以我国宣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发现相对于可比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业绩,但效果较弱。

目前学术界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而对中小企业板这一领域的研究不多。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其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任用机制主要采用任命制,以行政任命或其他非市场选择的方法确定的高管人员。很难和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很难使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与主板市场不同的是,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因此股权激励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施和在主板市场中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实施在理论上是不同的。

二、实施股权激励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截止到2008年4月30日,已有2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推出了规范的股权激励方案。这25家上市公司中,苏宁电器2007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未通过审批,东华合创、新海宜因故撤回股权激励计划,中工国际、广宇集团、金智科技和广百股份因故中止,终止股权激励计划。中捷股份因经营者违规导致公司事后回购经营者已行权股份。为了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本文将这些公司予以剔除,选择了2008年4月30日之前已公布实施股权激励并最终进入实施阶段的1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这17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

2007年,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投资拉动及内需增加等有利宏观经济因素推动下,中小板公司整体成长性良好,主营业务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盈利质量较好。板块平均实现净利润8 640.62万元,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63%。

2008年,中小板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平均净利润为905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在273家公司中,有14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中小板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52.38%。其中苏宁电器、华星化工等6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上。但2008年中小企业板净利润增速较2007年有所放缓,制造业、农牧渔业、交通运输业等5个行业的公司业绩甚至整体同比下降,纺织、造纸、塑料制品、有色金属加工等子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业绩下滑幅度平均在50%以上。由于中小板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处在竞争激烈的制造行业(2007年制造业的公司比例为77.33%)。规模相对较小,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短期内难以抵御成本要素价格暴涨暴跌、市场需求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造成整个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08年中小板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5%,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从17家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总体表现好于整个中小企业板。17家样本公司中,虽然只有獐子岛和金螳螂两家公司分别属于渔业和建筑业,其余均属于建筑业,但2008年净利润增长的有13家,占样本公司的76.47%,比整个中小企业板盈利增长的公司比重高。样本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长率19.71%也远大于整个中小企业板净利润增长率4.76%。2008年样本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13%,虽比2007年的14.41%略有下降,但也由2007年的略低于板块平均水平14.63%发展为高于板块平均水平11.5%。这些均说明实施股权激励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有效地将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相联系起来,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良好的股权激励可以起到促进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和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有关,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采用的是聘任制,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更大程度上促使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委托人的利益。

(二)建议

肯定股权激励在中小企业业绩促进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我国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特征明显。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相当大的法律和法规约束。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缺失,中小企业治理架构和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均会影响到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股权激励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完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业绩考核制度,进而促进股权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

本文局限:1 研究结果虽然表明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促进业绩提升的作用。但是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是否仅仅是由于股权激励造成的,如何排除非股权激励因素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2 为了进行股权激励前后的业绩比较研究。本文选取2008年4月30日前公布实施股权激励并最终进入实施阶段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由于研究的样本数只有17家,数量较少,使得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1]程仲鸣,夏银桂,经理股权激励影响企业业绩的机理分析[J]会计之友,2009(10上)

[2]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3]程仲鸣,夏银桂,高管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实证研究[I],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1)

[4]王雏波,中小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走低[N]冲国证券报,2009-02-19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股利政策;现金股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69-02

1 引 言

股权分置改革从启动之日起至今已有七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而复杂。股权分置的存在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彻底地清除了这一障碍。股改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结束了上市公司股权割裂的局面,奠定了全流通的基础,实现了同股同权。2005 年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改革成功,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中小板尽管刚刚开板一年多,也快速进入了股改程序。其中中捷股份等十家中小板公司被列为第一批股改试点,剩余的四十家公司分两批先后进入股改程序,五十家中小板公司都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股利政策是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融资和投资活动自然延续的结果,也是融资和投资活动的最终目的。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学者们充分地重视,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股利政策的实践活动也被研究者们关注,基于各种理论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展开。股利政策不仅仅是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的基本途径,而且还具有向公众投资者传递信号的作用。运用得当的股利政策不仅仅满足了投资者的要求,还能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挖掘和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股改的实质是改变了上市公司股权属性的割裂,流通与非流通的区别将不复存在,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原有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再被禁锢,与社会公众股一样取得了流通权,股权性质的变化也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相应地,以自身利益为目标的财务决策动机也会发生改变。其中之一的股利政策也难免受到股改的影响:原来“一股独大”的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的一致性以及非流通股流通后引致的股权分散都会给股利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中小企业板是国家新兴行业的佼佼者,拥有先进的技术,成长空间巨大,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是资本市场中的新生力量和先锋代表。中小板上市公司开板后曾热衷于“高送转和高派现”,股改后的股利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趋势?股改后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清中小板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动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效率提供依据。

2 股改后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特点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2008—2011年连续三年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提炼并描述了其整体趋势和特点。

2.1 重视投资者回报,股利政策积极稳健

从2008年起,进行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占总体比重呈上升趋势,在样本的考察期内几乎都达到了80%以上(见表1)。从整体上看,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积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多数公司都能够保持连续的股利分配,体现了中小板上市公司具备较强的赢利能力以及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对理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同期主板上市公司对比,中小板上市公司未分配比重较低,连续三年不分配的只有19家公司,占2008年公司总数的6.98%。除了中小板自身的成长和赢利优势以外,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也显现出来,股东利益的一致性和由于大股东减持后引致的股权分散化都对股利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影响。

2.2 现金股利分配与混合分配占主流

将股利分配形式分为三类:单纯的现金股利、单纯的股票股利和以上两种的混合形式,以此为依据将表1中的分配公司进行分类和统计,得到表2。从数据上观察,发现现金股利历年比重都接近50%,是股利分配的重要形式。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更直接、更现实,尤其是经历过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分配大肆盛行而最终导致股本盲目扩张和每股利润被快速稀释的过程的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同时,混合分配形式的比重虽然低于现金股利,但是仍然与现金股利形式并肩,也是主流之一。可见,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考虑现金分红的同时,也发挥了自身股本规模小、扩张能力强的优势,适时地增大股本,为未来的资本规模扩大和再融资奠定基础。而单纯的送股和转增分配形式比重有下降趋势,体现了股利政策制定者对股本扩张的谨慎性。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原非流通股大股东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更多地顾及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注重提升公司市场形象,通过现金股利政策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

3 股改后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大股东和管理层的主观意愿影响,还受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预计情况的制约。本文选择了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现金股利政策是分配形式主流;二是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财务状况联系紧密,影响因素量化指标更容易得到。

3.1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样本选择的范围是2008—2011年度中小板进行单纯现金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各年度具体公司家数见表2,共计756个样本数据。被解释变量定义为每股现金股利(含税),解释变量分为两类:第一类反映了公司自身财务状况,第二类反映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及公司自身的治理状况。

表4中的结果显示:每股收益、流动比率、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一定影响;每股可分配利润、主营业务增长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股东平均持股数量对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差。其中每股收益、流动比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负相关关系。模型的拟合度达到了0.80,而且有较大的F值,说明模型解释能力较好,显著性水平较高。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①股权分置改革后,股利分配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符合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预期,体现了股改的积极效果。②现金股利政策成为主流分配方式,股利政策的制定者摒弃了股票股利的偏好,抑制了盲目股本扩张的非理智行为。③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未对现金股利政策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仍缺乏全面考虑,有可能造成现金股利偏好的形成。 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积极引导和培育机构投资者入市,不仅能缓冲限售股解禁给市场带来的压力,而且能够发挥优化股权结构的作用,逐步实现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从而阻止大股东在股利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手遮天的现象发生。②健全与股利政策制定相关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恶意分配行为,平衡股东短期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参考文献:

[1]易颜新,柯大钢,王平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调查研究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1):48-57.

[2]何力,蒋耀超.关于中小板上市公司高分红股利政策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10):42-43.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第4篇

【摘要】股利政策反映着公司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还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股利分配中的短视行为既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投资信心,也不利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规范、稳健运作,更有碍于中小板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对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助于中小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分析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课题(Y12023)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志辉,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财务政策之一,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利于现代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外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没有任何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公司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也被称为“股利之谜”。但在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必须给予股东回报,并且股利政策相对稳定。而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由于市场成熟度不高、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连续派现且股利支付率很高的公司并未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有些多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股票价格却持续走高,股利政策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本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助于中小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股利政策建议。

一、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收入发展良好、盈利能力强、有融资需求但尚未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板。截至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已达728家,总流通市值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融资平台。

(一) 大多数中小板上市公司选择分配股利

徐飞(2014) 统计得出2009~2012年分配股利的中小板上市企业占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81.65%、85.12%、86.84%和85.08%。截至2013年1月1日,已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为703家,其中发放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591家,比例为84.06%,略低于前3年,但也超过了80%。在2014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25家公司中,发放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17家,比例为68%,即超过半数的2014年新上市的公司将投资者未投资前的盈余分配给股东,股东获得了更多的股利。

(二) 股利形式以单纯现金股利和现金股利加转增股本为主

股利包括资产式股利、股权式股利和负债式股利三种,具体又分为现金股利(红利或派现)、财产股利、股票股利(红股或送股) 和推迟支付性股利等。实务中还出现了与股利部分相似和经济后果类似的股利衍生形式,如股票回购、股票分割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中小板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1月1日已上市) 中发放了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591 家,其中单纯派发现金股利的企业为413家,占发放股利公司总数的69.9%;单纯送股的企业为0家;单纯转增股本的企业为14家,占发放股利公司总数的2.4%;采用现金股利加转增股本的企业为145家,占发放股利公司总数的24.5%;采用现金股利加送股的企业为9家,占发放股利公司总数的1.5%;采用现金股利加送股加转增股本的企业为10 家,占发放股利公司总数的1.7% (表1)。中小板上市公司采用股利形式的优先顺序依次为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加转增股本、转增股本、现金股利加送股加转增股本、现金股利加送股。其中前两种形式的比例总和达到94.4%,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以单纯现金股利和现金股利加转增股本为主。

(三) 现金股利的实际支付水平不高

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发放了2013年度股利的企业为591家,其中发放现金股利和现金股利加其他股利支付形式的企业共有577家,其中每10股派1元以内(包括1元,含税) 的企业为345家,占发放现金股利企业总数的比例为59.8%;每10股派1.01元~2元(包括2元,含税) 的企业为129家,占发放现金股利企业总数的比例为22.4%;每10股派2.01元~5元(包括5元,含税) 的企业为88家,占发放现金股利企业总数的比例为15.3%;每10股派5.01元~10元(包括10元,含税) 的企业为14 家,占发放现金股利企业总数的比例为2.4%;每10股派10.01元以上(含税) 的企业仅1家,占发放现金股利企业总数的比例为0.1%(表2)。超过50%的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小于每股0.1元,相对于发行价格而言,现金股利的实际支付金额并不高。

(四)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

截至2013年1月1日,已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为703家,其中发放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591家,比例为84.06%;截至2011年1月1日,已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为533家,其中连续发放2011~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358家,比例为67.17%;截至2009年1月1日,已上市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为274家,其中连续发放2009~2013年度股利的公司为126家,比例为45.99%。大多数公司会选择在上市第一年发放股利,但后续期间的股利政策则缺乏连续性。

二、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

MM理论(股利无关论) 提出,在投资决策给定的情况下,股利分配政策不会影响股票的价格和股东的收益。其结论与现实不符,主要原因是假设条件太严格,例如信息对称、无交易成本、理性行为和未来不具有不确定性等。但MM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平台,在逐渐放开上述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出现了信号传递理论、成本理论、税收差异理论和非理性股利政策理论等,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实选择。

(一) 多数公司选择分配股利的原因——信号传递理论

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管理层具体管理企业,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但委托—关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占有大量信息,具有信息优势,而委托人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处于信息劣势,这是股利政策成为管理层向外界传递其占有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如果管理层预计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良好时,就会选择给投资者分配股利,并将这一预期通过股利政策传递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特别是在大多数企业选择发放股利的同时,少数企业不分配股利就会给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一种不好的信号。事实也是如此,中小板2013年ST和*ST的公司共有17家,全部未选择分配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多数中小板上市公司选择分配现金股利的原因。

(二) 现金股利实际支付水平不高的原因——股利生命周期理论

股利生命周期理论是将企业自身特征、外部经营环境和股东的预期等相互结合并分析股利政策的行为。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投资机会较多,获利能力逐渐增强而融资能力相对较差,一般倾向于将利润留存,不支付股利;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投资机会减少但盈利能力却相对较强,一般都选择支付股利。而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多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投资机会较多,持续盈利能力强,应该选择将利润留存,不发放股利。但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中不发放股利会传递不利信息的考虑,所以绝大多数的公司(超过80%) 选择发放现金股利,但实际支付金额不多,一半以上的公司每股低于0.1元,甚至有个别公司每股发放股利低于0.01元,同时还有很多公司在现金股利的基础上增加转增股本和送股的股利支付形式,既传递了有利信号又不影响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融资。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规模变大、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股利支付水平却在减少即“正在消失的股利”现象。

(三) 转增股本成为我国股利支付主要形式的原因——股权结构理论

转增股本成为股利支付主要形式不仅是我国中小板企业的一大特点,在主板市场上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2013年,发放股利的公司中接近1/4的公司选择转增股本这一支付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信号传递理论,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股权结构理论的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多是民营企业或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中小企业又普遍股本规模不大,控股股东通过转增股本的行为实现扩大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的目的。此外,增发股票是中小板公司的主要融资手段,增发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转增股本可以通过稀释每股净资产实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中小企业,大股东的发展动机决定了其更偏爱转增股本的股利政策,股权结构理论对中小板上市公司“高转增”股利现象有很大影响。

(四)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原因——股利迎合理论

股利迎合理论认为,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一般会倾向于迎合投资者的需要。当投资者偏好股利并且愿意为了这些股利支付更高的股票价格时,管理者就会选择支付股利;当投资者不偏好股利时,管理者就会选择不支付股利。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基于发展动机的考虑更偏爱转增股本的股利政策,而对股利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没有特别要求。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大多是通过股价的波动赚取利差,较少有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所购的股票,通过收到公司股利来获取收益。过度的投机行为导致投资者不关心股利政策是否连续和稳定,股利迎合理论从投资者动机的角度解释了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原因。

三、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 营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资本市场

我国的中小板市场存在仅10年,在监管方面还很不完善。在实际运行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规范,中小投资者面临诸多信息不对称、不同程度的黑箱操作、利用股利政策操纵股价的现象,这有待于加强证券监管,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营造一个规范性强、透明度高的证券市场环境。

我国当前存在上市融资成本小于负债融资成本的现象,很多公司都偏好将利润留存于企业发展或通过股利政策操纵股价和经营状况达到再融资的目的。改善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差异,使得上市公司不必只靠证券市场融资来维持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改变目前很多公司将股利分配政策作为操纵股价和再融资手段的现象。

(二) 以现金股利为主,鼓励多种股利支付形式并存

企业上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具有高度的成长性而不仅仅是筹资。因此,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即通过投资股票获得现金股利收入的方式得到投资回报,从而纠正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倾向,增强股利的可预见性,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培育市场投资理念,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使资本市场得以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但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多处于成长期的特点,发放大量现金股利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和融资,企业可选择其他的股利支付形式,而不仅仅是转增股本和送股,可以创新性地选择股票回购等形式。

(三) 制定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有效地抑制投机,并加速中小板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如前所述,从信号传递理论来讲,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传递给市场一个公司经营稳定、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这个信息有利于投资者继续投资,从而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一旦公司传递给投资者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部分投资者会放弃投资,其他投资者也会追随他们放弃投资,投资的减少必然导致公司不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为了均衡股利水平,维持企业的良好形象,上市公司应倾向于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尽量减少利润波动对股利支付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起公司积极健康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增加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甚至于可能使投资者追加对公司的投入,从而使公司取得稳定发展的机会。股利的支付与投资者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公司的经营发展也受到其影响。更重要的是,股利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作用。而股利政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使公司确立合理的股利分配决策,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不断改进股利分配政策。只有这样,会计实体之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公司的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2).

[2]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李常青,彭锋.现金股利研究的新视角: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

[4]胡元木,赵新建.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J].会计研究,2011,(10).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板 股权结构 公司绩效 多项绩效指标

一、引言

创业板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board是在我国股票市场运行了近十年的背景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至此已运行了近两年半的时间。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首先,由于此类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者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成长潜力,而非企业的现有业绩与当前经济实力,所以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然后,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其资本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共同集资、朋友的拼凑、借贷或三者的组合,家族色彩浓厚,资本结构极不合理。进入创业板后,公司往往只是为满足入市要求而分出25%左右的流通股,前三大股东对股权的控制力极强。这样的流通股水平和股权结构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如果不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会导致公司的发展受阻、公司成员积极性削弱、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会给公司的带来更大的利益纠纷以至于解散或被并购。最后,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创业板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就需要从股权结构的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公司股权结构的构成对业绩的影响,为优化我国创业板上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参考。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主体资格、股本要求、董事、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等多方面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有很大区别,相应地,其股权结构特征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也有很多差异。本文将运用多种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将其股权结构的特征合理地量化;从各个角度出发探索、总结其股权结构的特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最优的股权结构打下基础。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公司创始人控股为主导,股权集中度很高,股权制衡程度较低,本文希望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等因素对其业绩的影响。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可以使已获得融资的创业板公司更好地促进企业对股权结构的优化,提高公司决策的效用,利用融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造福,促进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股份制度的发展和创业板的推出,各企业也暴露出种种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如:委托、所有者的利益保护、者的激励与约束等问题。为防止少数大股东或经理人的“内部人控制”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的问题,需要通过构筑合理的股权结构来实现。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完善。综上所述,本文将就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