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球蛋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选用肖运本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为全国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
本门课是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异性防治,以及机体免疫应答一般规律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免疫球蛋白》是教材第九章的内容,这是免疫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免疫学概论和抗原等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在前几章基础上的深入和扩展,学好本章,将为后面免疫应答及临床免疫的教学,尤其是为以后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2.说教学大纲
2.1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密切围绕培养面向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点。
2.1.1知识目标
2.1.1.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1.1.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它结构。
2.1.1.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
2.1.1.4了解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与用途。
2.1.2能力目标
2.1.2.1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1.2.2由抗体的结构导出抗体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思维能力。
2.1.2.3分析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2.1.3.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1.3.2向学生介绍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知识在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2.1.3.3引导学生关注与护理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
2.2教学重点。
2.2.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2.2免疫球蛋白的几大功能及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2.3教学难点。
2.3.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分区涉及很多英文符号,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因此,学生听后往往一头雾水,是需重点解决的记忆难点。
2.3.2人工制备抗体技术属于较高层次的细胞工程技术,比如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设计本课程,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但相关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探究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尚有待深入。
3.2学法指导。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说教法
4.1教学方法。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我们可采用自学、指导、设疑、探究的模式,并与文字叙述、图片、小资料、讨论多种形式相结合。
4.2教学课时。
2学时。
5.说教学程序
5.1基础知识教学,重视概念,巩固提升,知识迁移。
教师先启发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介绍两个概念的形成背景,同时引导学生在仔细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然后通过教材上的示意图,重点讲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这部分是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看课本和课件中的不同图片,并通过简单分析后尝试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在重复中加强记忆。在学习免疫球蛋白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以前学过的一些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大胆地推测抗体的基本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要讲明抗体的功能在临床中的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人工制备抗体技术的内容上来。
5.2前沿知识教学,突出从问题入手的思路,层层设疑,启发思维,交流讨论。
教师先由抗体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引入人工制备抗体技术,接着从传统抗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再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
教师先介绍实践中仅靠细胞培养难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然后,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教师要把科学家在研制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和亮点,使学生在获得单克隆抗体知识的同时,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小儿重症肺炎;儿科临床
临床上,小儿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若患者在这时没有得到尽早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发展为小儿重症肺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甚至还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者在行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年龄(3.1±1.4)岁。实验组59例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7±1.1)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予以患儿抗菌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起到有效肺部感染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并对患儿进行输氧,患儿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就需要对其行利尿以及强心药物,使得患儿的心力衰竭得到有效纠正,并保证患儿体内的酸碱平衡[2]。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4g/(kg•d),患儿需连续接受治疗3d[3]。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需要对两组患儿咳嗽、心力衰竭、退热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住院天数进行记录分析。根据患儿的实际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呼吸通畅。好转: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肺部湿啰音减少、呼吸急促减少。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未出现好转,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22%)明显较对照组患儿(79.66%)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占比、肺部啰音消失占比、咳嗽消失占比及心力衰竭好转占比分别为86.44%、84.75%、74.58%、88.14%,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11.2±1.2)d,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为(7.2±1.6)d。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产生影响。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儿的呼吸到受到合胞病毒的严重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对于患儿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受到感染时,其免疫功能很容易出现变化。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尽早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以及患儿免疫系统紊乱都具有密切联系。小儿重症肺炎会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情况,且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微循环衰竭、心肌炎等[5]。对该种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有效纠正患儿的缺氧症状,并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积极对病因进行治疗[6]。免疫球蛋白是健康血浆纯化得到的一种血液制品,其中的主要成分即蛋白质,具有免疫替代以及免疫调节的显著作用,对于小儿免疫功能系统紊乱出现的疾病可有效治疗[7]。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免疫效应分子,可直接参与体液免疫[8]。在集体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是以lgG存在,参与人体的被动免疫。在临床上,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主要是以静脉注射制剂的形式存在[9]。现今,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一些病变治疗以及预防都效果明显。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对补体结合进行阻止,从而使得补体产生得到抑制,对于机体内的免疫细胞以及效应细胞进行调节,并对细胞增值以及凋亡进行调节。通过这几种方式在治疗免疫异常疾病中积极发挥作用。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之后,可对人体中正常lgE合成进行抑制,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进行增强[10]。活性得到增强的T淋巴细胞亚群还可对B细胞分化产生抑制,进而与其共同产生活化调节的作用,对机体正常功能进行保护,防止机体受到自身免疫的各种损害[11]。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实验组),其治疗有效率可达93.22%,明显较经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高(P<0.05)。徐海波等学者[12]于《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表明,经每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该文相似,证明将免疫球蛋白用于儿科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疗效。此外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盘洪兰学者[13]于《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中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促进其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发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志远.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5,8(22):84-86.
[2]邱波,陈新霞,戴晖.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51例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3):228-229.
[3]李胜红,胡汉楚,霍小平.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444-1446.
[4]陆美华.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6):70-72.
[5]房伟.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4):69-71.
[6]LIZheng-ying,ZHOUWen.Clinicalstudyof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nthe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J].ZhonghuaYiNongXueXueZaZhi,2012,22(16):3554-3555.
[7]曾宪铭,陈永昌,黄丽芸.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40-2941.
[8]邝朝锋,欧少阳,邹春山.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9-10.
[9]白乐平.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4例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02-503.
[10]陆月凤.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72-1474.
[11]殷利平.小儿重症肺炎应用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2):2075-2077.
[12]程立红,贾利波,尹莉莉.免疫球蛋白联合米乐松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4):7190-7191.
[13]徐海波,任泽东.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6(30):222.
【关键词】癫痫;免疫球蛋白;补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53-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临床常见。其类型多,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969年Walker提出癫痫免疫学发病机制,1997年Besedevdsky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1],此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癫痫的发病过程中可伴发免疫紊乱或异常,但结果众说不一。目前对儿童的研究较多,对成人的报道较少。我们对诊治的40例成人癫痫患者同时进行了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检测,拟进一步研究癫痫患者病情与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0例成人癫痫患者来源于我科住院患者,根据临床发作特征及脑电图检查确诊,男19例,女21例,年龄16~58岁,均为部分型癫痫患者,均在最近1周内有痫性发作,检查距末次发作时间0~7天,频率1次/周~5次/日。所有病例均有详细病史,在神经内外科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确诊为癫痫。其中,在发现痫性放电的30例中,脑部CT正常者12例,CT异常者18例(脑软化灶8例,肿瘤2例,脑萎缩及局限萎缩5例,脑灰质异位1例,脑深部钙化灶1例,脑发育不良1例)。根据分型已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或联合其它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治疗半年以上,无免疫性疾病及应用免疫制剂史。对照组为1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
1.2 实验方法:(1)免疫检验方法:免疫比浊法。(2)CT采用美国GE双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作头颅扫描。(3)规范化脑电图:采用日本光电 4418-K型脑电图仪检查。脑电分析系统为2110-K型,同时配有视频监测系统。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实验数据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两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免疫球蛋白、补体比较:见表1。
2.3 癫痫组中检出脑电图放电组与无放电组之免疫球蛋白、补体比较见表3。
3讨论
免疫球蛋白是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由B淋巴细胞产生,其重要的生理学活性为特异性结合抗原,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来排除外来抗原。补体系统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免疫活性,其中C3含量最高,C4次之。通过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能初步确定该疾病最基本的免疫反应特征。
自1969年Walker提出癫痫免疫学发病机制以来,关于免疫指标的变化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尽相同[2]。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EP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癫痫患者免疫球蛋白异常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服药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服用各种AED对免疫指标的影响尚有争论。可以肯定的是AED治疗癫痫可引起Ig的明显改变[3]。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原发性EP患者的IgA降低,补体C3水平升高[4],但对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4等成分的研究结论不一。
Bostantjopoulou[4]等在1994曾报道了20例未经过治疗的EP患者与对照组相比,IgG和IgM升高,C4降低,且服用抗癫痫药(CBZ和VPA)的患者C4水平更趋下降。CBZ治疗组IgG、IgM升高,而VPA组只有IgM水平升高。Basaran[5]等研究发现,未经抗EP药物治疗前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及IgM和C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表1显示,经过正规抗癫痫治疗的患者存在IgM的升高,这一点与Bostantjopoulou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而其它指标如IgG、IgA、IgM、 C3、C4并未见明显紊乱。
癫痫患者存在免疫紊乱无可争议,无论其系发病前存在还是因癫痫发作而继发。本组中除IgM存在轻度异常外,其它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由此可以推断,正规的抗癫痫治疗有助于改善免疫紊乱。至于其如何通过抑制痫性放电或其它途径而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目的,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表2显示,脑部结构异常与否与免疫指标的改变无明显关系,而这些结构异常都是长期存在的,并非脑部神经元的急性损伤。提示慢性的脑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表3则显示,通过规范化脑电图检出痫性放电者比无放电者仅在IgM上有一定差异,放电的产生与免疫活动可能相关。神经元的损害引起痫性放电,也引起免疫活动,而免疫活动又有可能加重神经损害,对放电构成影响,此间的复杂关系值得思考和研究。
本癫痫治疗中心近来对癫痫的脑部结构异常与痫性放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不相关。此二者与免疫球蛋白补体之间有无内在关联,或是三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尚须更大样本以及更多对照指标的检测以进一步分析。本组均成人癫痫患者,已经接受了正规的抗癫痫治疗,经检仍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但较文献报道轻微,可以认为,免疫因素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正规持续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改善免疫紊乱。至于脑部存在结构异常与否,目前未发现与免疫应答有明显相关性。而痫性放电的产生则可能与免疫活动有关。
参考文献:
[1] 周渊峰,王 艺,孙道开.癫痫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78.
[2] 徐家立,刘尔玺.癫痫与免疫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27(4):185.
[3] Callenbach PM,Jol-Van Der Zijde CM,Geerts AT.Immunoglobulins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the Dutch Study ofEpilepsy in childhood [J].Clin Exp Immunol, 2003,132(1):144.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肝病;血清检测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及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当机体受到肝炎病毒感染时,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作为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重要依据[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对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以期为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12~88岁,平均50岁。将所有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组: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26例,肝硬化组28例。另外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4~85岁,平均49.5岁。四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有代谢、去氧化、储存肝糖、合成分泌性蛋白等功能,当病毒侵入肝脏时,其正常功能衰退容易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严重时可逐步发展为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在补体的协同作用下,杀死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有病毒入侵时,就会发生炎性反应,导致细胞坏死,影响肝细胞正常功能,蛋白无法有效合成、分解代谢,从而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出现增减,因此检测免疫球蛋白可以一定程度上判定肝病的进展情况[2]。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肝脏不是合成免疫球蛋白的场所,但是对其含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阻断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大概有4亿多人。我国就占1.3亿,其中有半数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接种乙肝疫苗使我国儿童的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从9.8%下降到1.3%。但是,乙肝疫苗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中大概10%~20%的高危婴儿,这些所谓的高危婴儿阻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宫内感染所造成的。因此,阻断HBV宫内感染是阻止母婴垂直传播及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环节,我们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来控制乙肝宫内传播,获得了明显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一厂医院妇产科就诊的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80例。将其分为用药组42例,未用药组38例。
1.2 方法 用药组孕妇指导其在孕28、32、36周分别在三角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未用药组孕妇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最后通过观察新生儿和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来评价干预效果。孕妇采分娩前静脉血2 ml,新生儿采脐静脉血2 ml,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试剂由上海科华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用药组42例孕妇分娩出的新生儿有3例HBsAg阳性,未用药组38例孕妇所生新生儿有14例HBsAg阳性,并且用药组孕
妇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