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母小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本状况
在手机网站上发表和阅读原创小说已成为年轻人流行的文化现象,许多作品因此走红而被出版社相中出版,成为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中的“黑马”。有人说,畅销手机小说开辟了出版界全新的领域。
世界上最早的手机小说于2000年4月2日出现在日本,名为“深爱”。作为短信文化中的分支,手机小说在手机服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手机服务新的经济增长点,蕴藏着无限商机。受篇幅限制,手机小说每条一般在70字以内,以短小精悍、幽默搞笑为卖点,表现形式也百花齐放,有打油诗、笑话、幽默段子和小说接龙等。
手机小说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裁,不仅形式、风格多样,还可以结合短信、WAP及彩信等多个渠道进行推广,特别出色的甚至能出版发行。为了满足手机小说用户的需要,一些移动通信公司常常雇用数以千计的。
在传统的文学领域,许多年轻作者不断给文学杂志投稿,希望作品能够被发表并获得认可,最好再因此获一两个奖项,那么他就正式成为“作家”了。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和出版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手机小说作者则不然。他们的作品在受到专业人士关注前,先接触的是读者,读者决定了它的市场价值。这颠覆了传统的流程。
由于手机小说的读者大都是追赶潮流的年轻人,为迎合他们的口味,手机小说多为兼具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把握流行脉搏的人。目前手机小说以兼职居多,其中不少是在校学生。
兼职手机小说的收入靠的是转发量和下载量,一条内容经典、流传甚广的手机段子,能给作者带来1,000~2,000元的收入。专职的薪金则主要靠短信和手机小说的提成,一些手机小说月收入可在5,000元以上。
“拇指一族”林阳
林阳,一个80后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稳定的文化公司编辑工作,从2009年开始专职“宅”在家中机小说。她认为这种生活非常好,不仅收入稳定,而且有充足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未来。近三年时间,她共写出五部小说,总字数超过300万字。
名校毕业生弃稳定工作当
林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文化公司从事编辑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她大量接触手机小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手机小说成功的范例。受此影响,她也开始尝试机小说。
起初,林阳只是一个兼职手机小说。每天下班后,她就在网吧里码字,平均每个晚上要写3~5个小时,写出万字左右的小说,然后通过手机小说网站的编辑上传到网站上。“当时的稿酬是千字三分钱,网站从中抽取一分钱分成,我个人得两分钱,收入超过800元之后就要缴税。”
林阳说,千字三分钱是手机小说入行时的起步价,网站将小说上传后,只要每个读者订阅一次,还可以另外获得三分钱的收入。“如果这段文字有一万人订阅,最终我的收入就有200元。”但是林阳最初写的那部小说,读者订阅数十分少,“当时每个月从这方面来的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即使我每个月写了5万~10万字。”
后来,林阳的人气逐渐攀升,来自小说的收入稳步增长,她干脆辞掉了编辑的工作,租下一套房子并购买了一台电脑,开始了专职手机小说的生涯。
快餐文化的人气
由于科班出生、文笔优美,加之小说的情节设置十分符合手机文学的“大势”,林阳以后的小说订阅数稳定在数千人。这也意味着她每个月只要写下10万字左右的内容,就会获得2,000元左右的收入。
“虽然这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收入也非常高,最多一次我拿到了税后7,900多元的收入,如果算上网站提成和扣税,我的月收入是超过一万元的。”不过考虑到小说的质量以及自身健康,在“拼命”近半年时间之后,林阳放慢了自己的写作速度,将每个月写作的字数控制在10万~15万字之间,人气大涨的她每个月的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
2011年下半年,小说网站方看到她的人气在攀升且文笔相对其他优美,提供了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稿酬支付形式――买断文。
所谓买断文,就是网站方面以每千字不等的价格将所写的小说版权买断一定年限,在这规定的年限里,网站方有权利对小说进行各种形式的推销和处理。
“现在我买断文的价格是千字30元,网站编辑提成5元,我拿到手是25元,不过后面几部书价格肯定会涨,业内最高的买断文价格达到了千字100元,我虽然达不到这个价格,但是也不会差很多。买断后,我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磨自己的小说。尽管手机小说是快餐文化,但是我也想让自己的文字看起来跟别人不同,让人们看到我的诚意在其中。”林阳说。
手机小说的从业资格,你具备吗
手机小说带有自由撰稿人的职业特点,它有一些特殊的“从业资格”要求。对比来看看,你都具备吗?
1.要有较强的文学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在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如果你只是勉强用拙劣的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但缺乏表述技巧,同样等于制造文字垃圾。
2.要有充分的写作时间,如果是专职写作,就要有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的准备;如果是兼职写作,那更得考虑第一工作是否允许从事这种第二职业。
3.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手机小说比传统小说更贴近生活。一个优秀的手机小说总会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可以形成文字并很有卖点的东西。
4.要善于收集整理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稿件的特点,要留心并充分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必要的时候要做好笔记或在电脑里备份。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烦恼不已。
5.要有钻研的精神。除了不断地钻研写作基本功外,还要钻研报刊,钻研读者,正如从事其他商业活动一样,只有把阅读手机小说的读者研究透了,才能更快更多地推销产品。
If the original Stephenie Meyer teen vampire
novels, movies, DVDs, posters and T-shirts aren’t enough, now comes Twilight: The Graphic Novel, Vol. 1 (Yen Press, $19.99), launched on March 16th.
The 350,000 first printing is believed to be the
biggest for any graphic novel in the U.S. market.
Because of the original Twilight novel’s length, the graphic novel will be published in two volumes. No date has been announced for the second. Nor is there any word on whether the last three books in the series will be adapted to the format.
The hardcover[精装书] book, illustrated[加插图于] and adapted by South Korean artist Young Kim, was created with author Meyer’s oversight[监督,看管].
“Stephenie was very specific[明确的] and has very clear images
of what the characters look like in her head,” says Yen’s Kurt
Hassler.
Meyer likes what she sees in Kim’s depictions[描绘] of sexy teen vampire Edward Cullen and Bella Swan, the girl he loves. She writes in the introduction that seeing Kim’s drawings “brought me back to my first Twilight experience ... suddenly I would be feeling all the same things I felt that first summer while I was
writing their (Edward and Bella’s) story.”
In an e-mail interview, Kim says: “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visualize[使形象化] text, since everyone ha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解释] of it, but I tried to be as faithful as possible to the descriptions in the book, and Stephenie’s review and input[输入] were greatly helpful.”
Becky Anderson of Anderson’s Bookshop in Naperville,
Illinois, wonders how fans will react after seeing the movies and envisioning[想象] Robert Pattinson as Edward and Kristen Stewart as Bella.
“People are really possessive[占有的] of this book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it,” Anderson says.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how they accept this new visual image.省略, a popular Twilight fan site, conducted an online poll. Among the 4,000 respondents, 30% said they would definitely buy the graphic novel, 50% said they wanted to see it before deciding, and 20% said they weren’t
interested in graphic novels.省略’s Laura Byrne-Cristiano, is a new Meyer novel. “The movies are great, but I think we all want a new book by Stephenie Meyer.”
准备好迎接新一轮的《暮光之城》狂潮了吗?
如果斯蒂芬妮・梅尔的青春吸血鬼小说、电影、DVD碟、海报和T恤都还不够的话,《暮光之城绘本小说(第一册)》(由燕出版社出版,售价19.省略”的管理员们进行了一次在线投票。在4000个回应中,有30%说他们一定会买绘本小说,50%说他们要看过绘本再决定,而20%则说对绘本
小说不感兴趣。
“”的罗拉・伯恩-克里斯蒂亚诺说,人们真正想要的是梅尔的新小说。“电影确实很棒,但我想大家都希望斯蒂芬妮・梅尔再出一本新书。”
Stephenie Meyer Q & A
Q: The text of your original novel is boiled down[浓缩] so carefully that it doesn’t feel like anything is missing. Were you the one who did that?
Stephenie Meyer: I was definitely involved. I didn’t do the original “script” for the book, so to speak. But when I got the dialogue with the images, I did a lot of tinkering[修补]. In a couple of places, I asked for missing scenes to be inserted. For example,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car that Bella and
Edward have after she faints in Biology.
Q: How does the feeling of reading the graphic novel compare to tha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Does it bring something new to the experience for you?
Meyer: For me, it takes me back to the days when I was writing Twilight.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 was really able to read Twilight; there is so much baggage attached to[附属于]
that book for me now. It seems like all I can see are the
mistakes in the writing. Reading Kim’s version brought me back to the feeling I had when I was writing, and it was just me and the characters again. I love that. I thank her for it.
Q: When this project is done, are you done with Twilight?
Meyer: I can’t say that I am done with Twilight
关键词:六朝地记;人物传,小说性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六朝地记作品形式多样,其中既有山水地记,又有人物传、异物志等。以人物传为例,其写作手法、内容、艺术特点等均与同时代的志怪、志人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体现出鲜明的小说性特征。除了从故事内容、体例等看出地记的小说性特征外,早期的目录学著作将地记中一些作品与某些志怪小说分到一类,此种现象也颇能证明其体例与志怪小说的类似。
以六朝扬州地记中保留下来的作品为例,以某地人物传,某地人物记为题目的作品如《豫章烈士传》等被《隋书 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列入“杂传”类,目前学术界认为是地记而被《隋志》列入杂传类的扬州地区作品有《会稽先贤传》、《会稽后贤传记》、《会稽典录》、《会稽先贤像赞》、《吴先贤传》等。此类作品根据现存辑佚情况看大部分以写人为主。[1]值得注意的一点现象是,与这些作品同时列入“杂传”类的作品还有刘义庆的《幽明录》以及干宝的《搜神记》。《幽明录》和《搜神记》作为“志怪小说之祖”当今学术界已没有争议,这两部书被公认为志怪小说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内容的不真实和虚构性,而与这两部书并列入“杂传”类的上述人物传记应具有与其相近似的内容和写作特色。而且根据存世作品内容来看,此种现象亦得以证实。
另外,《隋志》的“杂传”类小序里也已经非常明确的点明了此类书的共同特征,由于此类作品当时非常多,所以序里这样提及:“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这就非常明确的点明了这类书的共同特征,即“虚诞怪妄”。作为“史官之末事”[2],这类作品在写作时体例不像正史严格,它们的出现只是弥补史官只记人君正史的缺憾,“补正史之不足”,即“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3]。《隋志》在溯源时提及此种现象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周官》…….故自公卿诸侯,至于群士,善恶之迹,毕集史职。而又闾胥之政,凡聚众庶,书其敬敏任恤者,旅师每月书其孝悌睦有学者,党正岁书其德行道艺者,而献其书…….”这就说明,从周代开始,这类作品的内容大都是“称美而不显恶”,到了汉代,则又是“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4]。到了东汉光武帝时,则“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5]。
以上数条,给我们提供了一下信息:郡国之书是东汉之时光武帝刘秀诏令作《南阳风俗传》时开始的;郡国之书的内容则有的写地理风俗,有的写人物,写对某一地区耆旧先贤的传赞;此类郡国之书的写法便是上文提到的“虚诞怪妄”。以上几点内容,就说明地记里面此类作品的写作特色当是与《搜神记》等有着相类似的内容。《隋书》之后,《旧唐书 经籍志》沿袭《隋书》分类方法,将上述各类仍列入“杂传”,而《新唐书 艺文志》把上述“耆旧传”、“先贤传”等仍列入杂传类,但是却将曾与之共列入杂传类的《搜神记》等另立一类入“小说”。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对文体的划分更加细致,分类更加详细、精确,地记中的这些作品仍被列入杂传而没有随《搜神记》等被同列入“小说”类,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内容之“杂”。这些作品,除了写人物外,还要写地理,不像《搜神记》《幽明录》等一样通篇以一种题材模式成书。而且此类书宥于地域限制,多写一个地区的故事,而不能如《搜神记》一样,“广罗四方异闻”。因其掺杂的此类内容,所以,即使其中有小说性的描写,但因其内容不像《搜神记》一样纯以志怪为主,所以终未能如《搜神记》等一样,被纳入“小说”类。
一直到清代,地记中的此类作品划分仍然有着不同的标准,有的入“杂传”,有的入“地理”。如前人所说:“案汉魏六朝地理之书,大体略如《华阳国志》之体,有建置,有人物,有传有赞,而注意于人物者为多。自来著录之家,务欲各充其类,以人物为重者入之传记,以土地为重者入之地理,亦或一书而两类互见,不避重复,或裁篇而分类录存,不嫌割裂。各随其意,各存其是,初无一定之例也。”这就说明,由于地理书涵盖的内容较驳杂,直到清代,学者们对于地理书的分类还是标准不一,于是各取所好,“各充其类”,只要其某一方面内容符合自己的分类标准,便将其归入自己的划分范围。又由于杂传中的有些作品如《会稽先贤传》等是分地区进行写作的,而且其中除了人物描写外,还有“土地”,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分类时便将其逐渐纳入地方志。地记产生初期的此类地方性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等部分虽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被单独列出来,但从历代目录学家的分类中仍然是把它们当成是与志怪小说相同或相似的文体。此类人物传与《搜神记》同被《隋志》归入“杂传”一类而被《新唐书》各划分成“杂传”和“小说”两类,原因就如上文所论述的“杂”,和其小说内容的未完全独立。
从上述目录学的划分中也可看出,小说与地记中的人物传记是本同而末异,二者到后期又被划入不同类别是后代文体观念进一步发展导致的的体裁划分进一步细化的结果。王恒展在《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一书中介绍此类作品的小说性时,曾这样说过:“这些作品大都不受历史的局限……失去了历史散文的纪实性,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从作品方面讲大都具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情调,从而具有了小说的性质。”此书侧重于从小说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关系及性质入手,所以将此类作品的作用称为是“历史散文与小说之间的过渡与桥梁”,这是从其宏观的整体作用的角度来讲的,但如果仅从微观角度出发,不将其放入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考虑,仅从其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写作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讲,则它们已无疑具有了小说的性质。就如郭丹在《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一文中所说:“史传文学中的一些志怪描写,把他们独立出来,就是小说”[6]。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一书在论述魏晋文学时也提到此时期诸如地记等“杂传”等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时说:“现代概念的小说另一个源头,是史部类的书籍,尤其是其中的‘杂史’、‘杂传’,古代史部类的书籍,有些含有神怪成分……由于它们本属于史部,除了内容不属于史实以外,在写法上是与其他史部书一样的,尤其是那些杂传类的小说,在文字组织与史部的正式传记颇有近之处。”此段话,颇能说明《隋志》把地记中的人物传划分到‘杂传’类的合理性。地记人物传属于杂传类,而杂传徒有正史人物传记形式之名,而失史传人物描写“征实”之性,而这恰恰就成为后世小说的源头。从六朝的志人志怪到唐宋的传奇、再到明清时笔记、长篇小说的定型,六朝地记中小说化的人物描写无疑对历代小说的演变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参见刘玮毅《汉唐方志辑佚》[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关键词:《牡丹亭》 爱情模式 才子佳人小说 影响
明代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明清文人传奇的代表作,才子佳人的大团圆结尾与人鬼相恋的故事情节是《牡丹亭》爱情模式的一大亮点。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一、《牡丹亭》的爱情模式
《牡丹亭》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后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它套用了儒家传统的大团圆的创作套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柳梦梅的掘坟,杜丽娘的还魂,他们的爱情历经腐朽家长的阻挠、生死的离别、人鬼的交替,最终连皇被他们的至情所感动,他们以“奉旨成婚”的完满结局告终,这样的结局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是传统戏曲的爱情结构模式。
自从干宝《搜神记》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各种各样人鬼间的际遇,各种小说中也时不时地出现这样的故事,人鬼相恋逐渐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小主题。而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因果轮回”说很是盛行,同时作者也将人物的某些想法在虚构的情节中加以描写,使得文学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文本中杜丽娘在读《关雎》后内心的欲求就开始“激荡”,在遇见了年轻、儒雅的男子之后,梦中的杜丽娘唤醒了自己内心的渴望。然而现实与虚幻是有着本质差距的,杜丽娘相思而病,到了《冥判》一,杜丽娘在阴间地府里大胆地吐露了自己的内心。之后二人鬼魂相恋,这一切都是在讲述人鬼之间的爱情纠葛。
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恋情是穿越了生死的至情,这种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在现实与虚幻、人鬼相恋中表达一种内心诉求无法实现的矛盾与挣扎,这也是对社会压抑人性的一种讽刺。在《魂游》、《幽媾》、《冥誓》等几折戏中,作者对人鬼相恋进行了集中描写。“《回生》这出戏可谓是点睛与,正是这出戏,连接起了作品的前后两个部分――‘由梦到真’。”[1]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离奇虚幻的境界,又有现实主义的场景描写,在虚幻中又不失真实,“而‘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2]
二、《牡丹亭》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各类小说中,才子佳人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个文学创作传统可以追溯至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更是明代“主情”思潮的体现。鲁迅曾概括:“《金瓶梅》、《玉娇梨》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事,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3]192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与戏曲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就以戏曲《牡丹亭》为例,它对后世的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在形式上,对情节结构、人物安排上有一脉相承性
才子佳人小说以“才子”、“佳人”的相遇交际为线索,一般是以一见钟情、苦难折磨、大团圆为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化的创作影响了后代的才子佳人小说,“这种模式显然受到戏曲中‘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模式的影响。从《金瓶梅》开始,古代小说的网状叙事结构已经成熟,但才子佳人小说并没有沿袭已经成熟的网状模式来结构全篇,而是采用了戏曲中常见的流动的线状结构”。[4]《金云翘传》中金重与王翠翘在踏青时相见并钟情,之间又穿插卖身救父、二入青楼、从贼等情节,最后金重中进士得以团圆。《牡丹亭》与《金云翘传》在结构、人物安排上是有着共性的。
(二)至情论的延续是“纯情”与“痴情”
《题词》中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冥寞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谓之有情之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为了梦中之情,杜丽娘不惜一病而亡,一鬼魂之身,苦侯三年。”[2]这种生生死死的“至情”,其内涵是真实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对爱情的坚贞。而之后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了“情”的内涵。《红楼梦》中所渗透的“情”,不是《金瓶梅》中所表现裸的“”,而更多地类似于杜丽娘与柳梦梅的“至情”,是人本之内心。这种“至情”论是明清“主情”思潮的集中体现。
(三)喜剧意味深受古代戏曲的影响
关于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陈惠琴女士曾指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用的是传奇的创作方法,它具有唐人传奇小说的某些特征,但更接近于明清传奇戏曲与西方传奇的艺术精神。”[5]明清传奇戏曲的喜剧风格体现在大团圆的结局上,戏曲大多以大团圆终结,就连《窦娥冤》、《赵氏孤儿》这些悲剧色彩浓郁的戏曲,也有一个较为光明的结尾。相反,唐传奇、明代拟话本中的很多作品都以凄美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喜剧效果也常常表现在机缘巧合之中,例如《牡丹亭》中柳梦梅掘墓还魂,最后奉旨成婚都是作者安排的巧合情节,而剧中拨乱小人也是借着巧合来实施阴谋的。
传说明清时期的俞二娘、金凤钿、冯小青、商小玲等多情女子都因《牡丹亭》感伤殉曲以死。曾有冯小青写道:“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听到哀婉的曲调就知道是《牡丹亭》中的名句,足以见得《牡丹亭》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杨柳.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J].安徽文学,2010(06).
[2] 高芸.《牡丹亭》新探――魔幻现实主义的古典乐篇[J].名作欣赏.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 高雅芳.《牡丹亭》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J].运城学院学报,2010(01).
《木偶奇遇记》的土耳其语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早期来自于其它语言的译本相比,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宗教思想也出现在这些改变当中。例如,通读全文后,你可以发现在Zambak版的译本中,Allah(真主,啊啦 ――代表伊斯兰教的神)一词出现过很多次,而这一词在意大利原文当中是没有的,甚至都看不到跟宗教有关的文字。一个显著的事实是,Zambak版的译本中的序言简单的介绍了故事内容,通过对序言的阅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它要确保儿童们在阅读时知道木偶是不能变成人的,以及发生在故事中的事情相悖于(穆斯林)的信仰和传统。此外,它还要确保孩子们深信除了真主阿啦,没有任何生物能赋予人的精神力量。而在2009年Kabalci出版的译文中没有一个句子包含Allah这个单词。因此,土耳其语版本的译本包含这样一个信息,即译本会被其它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观所误导。
一、翻译批评和译者角色
翻译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翻译出来的文章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原语文化倾向。翻译批评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做的评价。如果外部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译者面对文化冲突时应在尊重其原语文化范畴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如果翻译受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者翻译在尊重源文化和文本中进行的话,也就是说,当翻译涉及到意识形态时,我们很难能去定义哪些是源意识形态下的翻译,哪些不是。因此,很难对译本进行客观而正确的翻译批评,因为翻译批评也会像翻译一样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翻译批评都集中在译者的角色和他的主体性上。译者中心论由来已久,但是,最近有一些持有其它观点的学者发出了反对的声音。我们应该把翻译与译者的位置关系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译者既不属于源文化也不属于目标文化,他是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在交织的两种文化中,译者的位置处于一个波动的状态中。译者摆脱了在原文和译文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根据形势判断来选择翻译策略,可以在两个文化之间自由穿梭,吸取不同文化知识。译者在翻译时关心的主要问题应该是翻译的可信度。用Berman的话来说,好的翻译不一定要最忠于原著,它可以在保留现有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改变,但是它一定要在两种文化间找到平衡,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实现这一平衡。
二、读者教育:批判性阅读和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使其对译本的影响趋向合理。只有译者个人的选择才能决定翻译文本的选择。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普通读者从无意识操纵中解放出来。这里所说的普通读者是指没有接受过阅读指导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在空闲时间看书,而且只是为了消遣,不求甚解。普通读者的这种读书观使得他们在阅读时不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更容易被译文操纵。为了广大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进行自主思考,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在语言和文化层面都有体现。在语言层面,读者应该知道书中出现的语言是如何被使用,隐藏于文字背后的逻辑关系,对于文字的争议和文字所表达的情绪,以及在社会和历史背景改变后,该语言有什么变化。因此读者必须研究词语的使用和语句的表达,弄清楚它们的意思。在文化层面,批判性阅读允许不同文化并存,人们在阅读时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化知识,鼓励人们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于语言使用的批判性研究,我们要从社会历史文化,作者在认知上扮演的角色,读者的理解这三方面着手。所以,批评应根据翻译文本来展开,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和历史对读者认知过程的影响。
此外,对译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对于非英语母语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能促使普通读者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译本进行仔细思考和深入探究其中的翻译方法,从而帮助读者学好一门外语,提高翻译水平。
英语国家和学习英语的国家都可以进行批判性阅读。而且,他们批判性的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原著,也可以是译本。这样一来,就增大了批判性阅读的效果和影响范围。
对于语言的学习就是进行批判性阅读的基础。学好一门外语,我们就能了解该国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思维模式,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帮助我们有意识的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