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在小主人报新闻学校宝山分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易买得超市和广场就“家庭教育系列”问题进行采访。
一进超市我就盯上了一位领着小弟弟的叔叔。我一个箭步走上前微笑着开始了我的采访,“叔叔您好,我是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小记者,请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叔叔爽快地答应了。“在家庭里你认为和孩子的沟通重要吗?你认为父教在家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吗?”叔叔和蔼地说:“和孩子沟通当然重要了,因为不与孩子沟通就没有办法了解孩子幼小的心田,就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教育。在家庭中我认为父教应该占重要地位。”叔叔话题一转,语调黯淡下来,关爱地看着小弟弟,“但我的时间太少了,平时都是孩子的妈妈在辅导他,我只能在休息时带他来玩玩,想想也对不起他。”我也想起了自己经常出差的爸爸,眼圈都要红了。我急忙转开话题“你认为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吗?当你批评孩子时想过他的感受吗?”叔叔笑了“孩子当然要多鼓励为好,孩子都喜欢被鼓励,他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是全部都鼓励的,做得不好时也要批评的,不过批评他时确实没想过他的感受。”“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你是一个好爸爸。”叔叔签上了他的大名。
接着我采访了许多父母,还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虽然他还没有孩子,但从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大差别。在采访中了解到我们中国的父母之所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习是和我们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关吧。
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希望都很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爱。也知道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就是大部分家庭都是由母亲或长辈教育为主,父亲基本都忙于工作,减少了和孩子沟通教育,使得一部分孩子没有自立能力,娇生惯养缺乏勇敢精神。我想通过这次采访呼吁父亲们多和孩子在一起,不要让我们孩子的父教缺失。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共建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00-01
1 前言
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取决于幼儿园教育,它在幼儿教育过程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
2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实施状况还不尽完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吻合。就目前情况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处于劣势,常常出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违背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幼儿园在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给幼儿们营造温馨的环境,以幼儿的思维方式设计课程。只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
3 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分析
3.1 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封闭性、不规范性、片面性等特点。这些不利因素会严重限制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属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等特点。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由于很多家长对教育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不清楚,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会对那些顽皮的孩子无计可施。幼儿家庭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存在于幼儿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家庭教育只有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正确引导,才可以使其更具规范性。
3.2 幼儿园教育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教育内容是以我国总的教育方针为前提的。同时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还映射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有明确目的性、系统性、正规性等特点,家长在确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时候,是不能背离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目标,要不然幼儿会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这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全面发展。
3.3 幼儿家庭教育阻碍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要想达到高质量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转变观念,要重视与家庭幼儿教育的相互合作。家庭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基础的,因此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家庭教育大力配合幼儿园教育,才能为幼儿园教育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背道而驰,那么就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正常进行,降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就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消极的影响。
4 提高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措施
4.1 正确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
4.1.1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最好的合作者,他们非常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可以作为幼儿教师获得幼儿信心的捷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具有双面角色,既是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做好与教师配合工作,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努力。
4.1.2 幼儿园优秀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在培训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家长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的工作的差别,在培训的时候要做到言之有物,所培训的内容要充实、好理解、可操作性强。同时要重视这些家长不同的背景,可以给幼儿教育提供真实的课程素材,并能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不同的支持与帮助。
4.2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工程中,幼儿园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是幼儿们的指挥者。因此他们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对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是很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4.2.1 教师要有责任心,循序渐进
幼儿教育,虽然是家长和家长相互配合的教育,但幼儿在学校的教育大都是教师来实施的,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千万不可以过分的依赖于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这样会增大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需要慢慢的过程,在与家长相处的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逐渐取得家长的好感,切忌操之过急。
4.2.2 教师要尊重幼儿与家长
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种国家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义务,我们一定要对幼儿和家长给予足够的尊重。例如,在很多案例中,有一些教师对幼儿并不尊重,甚至出现一些打、骂的个别恶,当这些事情被家长得之后,就会去找教师理论,进而导致与家长产生摩擦,争执不断。因此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树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
5 结束语
总之,要想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要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只有双方齐心协力,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平台,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杜娟.有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
[2] 吕晓艳.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2(4).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我国教育理念正处于转变的过渡阶段,家庭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学校教育,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教育问题应当由学校负责,忽略了家庭教育氛围。实际上,低年级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有了较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意识。低年级儿童和父母在一起,会过度依赖家庭。但许多父母并不在意孩子的想法,家庭教育理念有偏差,以至于孩子的思想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我国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1逃避家庭教育责任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城市开设了多所幼儿园。幼儿园的学费高昂,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应当由幼儿园教师负责。孩子升入小学低年级后,家长这样的心态依旧存在。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往往不寻找自己的教育过错,反而直接追究学校教师的责任。父母的工作忙、压力大,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教育。
1.2亲子活动较少
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上要求有家庭的依赖。低年级教育的课程较少,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家里。父母对儿童有足够的支配和权威作用。倘若家长不和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游玩、踏青,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感。我国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不大。
1.3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
我国多数家庭在儿童教育上坚持继承,而非创新。家长的传统观念强,对孩子实施强硬的教育。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弹钢琴、绘画,报各种兴趣班。有些孩子并不喜欢这些兴趣班,逼迫之下过早失去童心,产生抵制心理。
2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2.1低年级儿童的社会环境发生改变
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小学学习环境完全不同。儿童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要求接受学校有计划、系统的知识、品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入学时可能会有学习压力,校园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都感到陌生。低年级学生还要接受新的校规约束,这些都是较为严峻的挑战。家长可以为孩子出谋划策,帮助孩子认识一些小朋友,告知孩子在校不能做的一些事。家庭教育能够让低年级儿童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2低年级是智力发展关键时期
9岁之前人脑发育速度最快。小学低年级儿童约在7周岁左右,该阶段儿童有着较强的自我抑制能力,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产生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弱,经常表现的不稳定。儿童开始形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了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儿童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和道德观。
3实现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3.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实际生活中,家长教育时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比如,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将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进行比较。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心情不好就会责备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心理生理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言谈举止,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合格的家长是从孩子特点出发,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从一些优秀的教育案例中吸取经验,摸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3.2制定家庭教育目标
低年级儿童步入小学后需要承担较多责任。低年级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多,家庭依赖性强。故此,家庭应当引导学生融入小学生活环境中,制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目标。在制订目标时要认真考虑孩子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目标要制订的详细合理,并且在孩子可承受范围中。比如,家长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教育目标上规定孩子要自觉整理书包,自己承担学习用品丢失的后果。家长可适当教导孩子自觉洗衣、洗碗,培养动手能力。
3.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在转变阶段,家长要善于将孩子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让孩子了解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之间的联系,树立良好学习态度。低年级儿童学习比较盲目、自制力差,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家长需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寻找孩子学习的闪光点。同时,家长要用闲暇时间培养孩子的心绪,可采用奖励报酬方法,让学生投身于学习中。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不可陪读、检查作业。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认真学习,喜欢在旁边陪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会产生过度依赖父母的情况。培养学习态度是长期性的,家长要为孩子拟定学习计划,按规定执行。
3.4日常生活的心理辅导工作
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和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重视孩子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要帮助孩子端正独立学习的态度。低年级儿童的理解的世界和成人不同,心理辅导低年级儿童,不能用概念解释的方法,而是结合孩子可以理解的事例和语言进行教导。低年级儿童应具有明辨是非、尊重被爱、独立自理、团队合作、合理消费观等能力。培养孩子这些能力时,要循循善诱。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可能遇到问题,家长应当告知孩子如何和他人保持良好融洽关系、怎样避免冲突、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合作和竞争。低年级儿童考试成绩较差时,家长不能批评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和孩子进行沟通,发现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4结束语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氛围,影响着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父母不能对儿童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正确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有急躁情绪和过高要求。父母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当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彼此促进,为孩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实.浅谈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作者:刘至心)
凡会学习者,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作者:纪元)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作者:爱迪生)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作者:李婵)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者:吴燕萍)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作者:费洛姆)
大家晚上好!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学校参加半年一度的家长会。可以肯定地说,今天来参加家长会的所有家长都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的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的家长,都是值得学校敬重的家长。这里,我代表实中的领导和老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
今天的家长会是在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之际召开的。在此之前,各班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一道,已通过多种方式和在座的部分家长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了联系的渠道,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友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校长,我对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家长的积极配合表示真诚的感谢!
家长会也是机会,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探讨、落实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的机会。“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协同一致教育孩子”总是家长会永恒的话题,因此,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您的孩子更优秀”。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优秀孩子。孩子降生后,家庭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可以这样说,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多变、差距明显的社会,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家庭教育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差别。
各位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是自己养的,不管自己多忙、多苦、多累、多烦,教育自己的孩子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了这一点,父母就会自觉担当起家庭教师的职责,在日常生活通过言传身教,通过优化孩子的品质,培养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好基,导好航。
(拜托今天来参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校长的观念带给孩子的爸爸、妈妈。)
二、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相比起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丰富的,可是我们却发现,身边的许多孩子生活得并不比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快乐。所以,许多长辈发表感慨: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横草不拈,直草不拿,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少的孩子自私、冷漠、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缺乏孝心、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学校教育的不当,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1.把孩子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截然分开
很多家长认为:生育孩子和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觉得,把孩子生下来以后,给他吃,给他穿,给他钱花,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有的父母甚至从孩子二、三岁起就把孩子全托或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请全职保姆,将自己监护人的角色和责任转移给他人,他们全然不理会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阶段,孩子的性格雏形就是在父母的家教中塑造的,心安理得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和老师,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子女的所有问题都该学校和老师负责。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孩子极不负责的错误想法。
2.过分的溺爱取代了“真爱”
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绝对的中心(如处在“1+2+4”结构模式中的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七姑八姨,众星捧月。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满足,据统计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日常消费额度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父母并不考虑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与孩子的学生身份相适应,不区分很多消费行为的利弊,只是一味的攀比,赶时髦,甚至是求虚荣,或是简单地用物质刺激孩子。长此以往,不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他们无法感受父母的艰辛,不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不知感恩,坐享其成,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很可能就会变得任性、自私、懒惰、霸道、狭隘、放纵,成为典型的“三无”孩子:无情、无能、无责任感。
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习惯于强调客观,强调别人的不足。甚至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对别人大加指责。对待别人的批评,家长总是不愿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肯下狠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许多家长过份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这会导致孩子偏执,唯我独尊,一旦形成“生活锈”、“习惯垢”,就很难去掉。
因此,请家长们记住:给孩子过多的爱就是溺爱而不是真爱,那样会使他们对爱感到麻木而不珍惜爱。爱孩子不能害孩子,爱过度了就会害孩子,如同营养一样,营养是个好东西,但是营养过剩就会导致患上肥胖症,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而引起多种疾病。
3.过度的保护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保护,有的在生活上过度操心,有的在学习过度干预,有的在人身安全上过度关注,还有的在食品营养方面过度加强,反正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劳动、远离挫折、远离伤害。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学生做家务的比例很低,五成中学生不清扫垃圾,六成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衣服,八成不烧伙做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起,上学书包有人背,往返有人接送,路不要自己走,力气不要自己出,心不要自己操,生活也不能自己做主。调查表明,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这样只是父母来味强调孩子搞学习而不让干或没教过怎么干。父母心肠虽好,但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省略了孩子长大所必须亲历的许多经历,也好心地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美国心理大师布卢姆说:“这是家长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以为这是最佳育
儿之道。”他认为,“一个孩子应该体验生活中正常的挫折、苦难和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飞得更高,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准备。”“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是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代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他们必须面对的忧虑,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我希望实中的每一个孩子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4.眼睛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内心世界的需要,很少去了解孩子内心需要什么,不自不觉把孩子当成了一架创造分数的机器,他们宁可自己受苦受累,包揽孩子所有的事务,也要逼近孩子无休止的学习,使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我们的家长还有老师还是带着孩子去做那些他已经看不懂,不会做的习题,孩子们也乐于家长掏钱请补课老师来为他们提供他们不会做的习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其他什么东西都没得到,人格丧失了,性格也不好,苦也吃不了,啥事做不到。
当前的教育考试体制让社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分数上,家长和老师都有些无奈,但我们对此要保护清醒的头脑,未来的竞争不会仅仅是分数的竞争,分数和名次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我敢断言:只好分数的教育绝不是好教育,同样的,只关心分数和名次的家长和老师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家长和好老师。
现在的许多孩子其实很孤独,很多时候他们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难以像长辈儿时那样在广阔的自然空间中自由成长,虽然他们有电脑、电视、学习机、mp4相伴,但是缺乏与同龄人的自由沟通,缺乏与父母的平等交流。他们虽然较早地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因缺乏正确的指导而难以正确的理解,也无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一方面,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们希望独立自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有可能越来越深,慢慢地,孩子会逐渐向父母、老师、同伴关闭心灵的大门,在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繁华的闹市中变得越来越孤僻,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感受着深刻的孤独。所以,我前面说,许多孩子的内心并不快乐!
三、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要坚持对孩子说人话
对孩子说话要直面孩子的生活,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应该怎样做人。因为他们是人,是长大后要当家理事的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曾跟孩子说过这样的神话:孩子跌倒了,使劲地把地面跺几脚,然后说 “你真该死,把我的宝宝跌倒了。”孩子撞到桌椅上,使劲把桌椅拍几下,然后说“打死你,都是你,把我的宝宝撞疼了。”在这样无需孩子承担任何责任的教育环境里,孩子岂能坚强、自立、有责呢?有一位学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或许对我们家长有启迪作用: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珀斯的朋友怀冰家中,说是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由此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怀冰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顾你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没时间的话你在弄清楚路线和车程以后,可以自己去。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独立起来。因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而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的爸爸的朋友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些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最后,当怀冰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决早餐以及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类事情。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了!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他的爸爸妈妈对怀冰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间长大了?
无独有偶,前不久,我的一个女友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我这里来玩。看到我在用苹果手机打电话,小男孩说:“霜姨,我妈妈说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过7级,她就给我买一个这样的苹果手机。”
我说:“这事我不同意。”他说:“怎么了?”我说:“你一个8岁的小孩儿,有拥有手机的必要吗?再说了,你考过7级,完全是应该的,因为你这样的年纪,每天的责任之—就是学习,要什么奖励!因为考过了一个普通的7级,就狮子大开口跟妈妈要苹果手机,妈妈挣钱容易吗?你这样做不觉得不好意思吗?”
他和那个13岁的孩子一样,眨着眼睛看着我,听着他从来没有昕过的话。
我接着说:“你跟妈妈要这要那,你给妈妈什么了?“他又语塞了,小嘴张着,似乎在思考。
“你帮妈妈洗碗了吗?帮妈妈扫地了吗?你洗过衣服吗?擦过桌子吗?妈妈下班回来以后,你问过她累不累吗?……你什么都没做过,你有什么资格跟妈妈要钱买这买那?“
在我这样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他的妈妈-直坐在那儿不说话,时不是时看我一眼,眼中有笑意。我知道,她其实很认同我说的这些话,她可能早就想这样说,却从来没有“忍心”对自己的儿子说过。
我说:“这个手机是不是不能要?”小男孩竟然叹了一口气,看着我,点了点他的小脑袋。
我对女友说:“姐们儿,他才8岁呀,你跟他讲什么他都会听进去的,就看你给他的是什么影响了。如果你总这样无节制地满足他,你给他多少他都认
为是应该的。”
女友说:“真是这样,给多少都不觉得多啊!”
怨谁呢?孩子吗?当然不是。
看到许多人在抱怨如今的孩子是怎样的不争气,不节省、不体贴、不刻苦、不……这就叫做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如果妈妈爸爸们能像我和怀冰这样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与他们对话,孩子就会懂得许多必须懂的事情。
2.要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很多孩子根本体会不到挫折和磨难,体会不出生活的艰辛,有的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会料理。如此长大,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心灰意冷。父母应该深切地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仅有阳光,也会有风雨。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子女居安思危、直面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个人的抗挫能力并非一夕一朝形成的,还需要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他生活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让孩子适当吃点苦,经受一些磨难,甚至在犯错误的时候,让他们受到相应的惩罚,可以使孩子在挫折中逐步形成坚强的心理品质和抗挫能力,这样的品质和能力也必然反映到学习上,从而推动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熟,
3.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把考高分,争好名次作为关注的主要目标。因此,评价孩子只看孩子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对此,我们十分理解。但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处事能力和心理健康等等。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孩子一次没考好,心里就不舒服。可是孩子存在严重的行为习惯问题,性格问题甚至思想道德问题却无所谓。我们很多人包括教师忽视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成绩不仅仅取决孩子的智商和投入的时间还取决于孩子的习惯、性格、心理、方法和品质等因素。一个真正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是仅仅会考试。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着眼于应付中考、高考,更要面对他的将来。“教学三年,更为他们三十年着想。”
4.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是被他人和社会接纳的人,也是最有希望成为社会栋梁,受人尊敬的人。父母要鼓励并引导孩子从小就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成长的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德去追求,并在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家长应尽的责任。
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应从与孩子的生活有关的事情做起,首先要让孩子切实做到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时间、学习、人身安全、生命健康等等负责,其次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包括尊重同学、老师、家长的劳动,有善心、懂得感恩,然后逐步学会对家庭、对集体、对环境、对社会负责。这样的孩子不仅比别人更优秀,日后必成大器。
5.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学习、进步、成长不只是孩子的专利。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从头再来,为了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才能跟上孩子不断上进的步伐,才能完成指导孩子正确求知修德的历史使命。如果家长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样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才有永久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注意营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父母的思想境界、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以及孩子父母之间相互的尊重和扶助,都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方向和质量。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当然,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还应注意与学校教育同步,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上尽量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互动互补,形成合力。至于如何协同一致留待大家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面对面的探讨。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推进器,能使您的孩子更加优秀。
家长同志们,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勤奋、品德优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志存高远、阳光快乐的人,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升学、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