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家庭教育

关于家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今天在小主人报新闻学校宝山分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易买得超市和广场就“家庭教育系列”问题进行采访。

一进超市我就盯上了一位领着小弟弟的叔叔。我一个箭步走上前微笑着开始了我的采访,“叔叔您好,我是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小记者,请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叔叔爽快地答应了。“在家庭里你认为和孩子的沟通重要吗?你认为父教在家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吗?”叔叔和蔼地说:“和孩子沟通当然重要了,因为不与孩子沟通就没有办法了解孩子幼小的心田,就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教育。在家庭中我认为父教应该占重要地位。”叔叔话题一转,语调黯淡下来,关爱地看着小弟弟,“但我的时间太少了,平时都是孩子的妈妈在辅导他,我只能在休息时带他来玩玩,想想也对不起他。”我也想起了自己经常出差的爸爸,眼圈都要红了。我急忙转开话题“你认为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吗?当你批评孩子时想过他的感受吗?”叔叔笑了“孩子当然要多鼓励为好,孩子都喜欢被鼓励,他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但不是全部都鼓励的,做得不好时也要批评的,不过批评他时确实没想过他的感受。”“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你是一个好爸爸。”叔叔签上了他的大名。

接着我采访了许多父母,还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虽然他还没有孩子,但从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大差别。在采访中了解到我们中国的父母之所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习是和我们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关吧。

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希望都很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爱。也知道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就是大部分家庭都是由母亲或长辈教育为主,父亲基本都忙于工作,减少了和孩子沟通教育,使得一部分孩子没有自立能力,娇生惯养缺乏勇敢精神。我想通过这次采访呼吁父亲们多和孩子在一起,不要让我们孩子的父教缺失。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共建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00-01

1 前言

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取决于幼儿园教育,它在幼儿教育过程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

2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实施状况还不尽完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吻合。就目前情况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处于劣势,常常出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违背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幼儿园在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给幼儿们营造温馨的环境,以幼儿的思维方式设计课程。只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

3 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分析

3.1 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封闭性、不规范性、片面性等特点。这些不利因素会严重限制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属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等特点。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由于很多家长对教育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不清楚,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会对那些顽皮的孩子无计可施。幼儿家庭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存在于幼儿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家庭教育只有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正确引导,才可以使其更具规范性。

3.2 幼儿园教育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教育内容是以我国总的教育方针为前提的。同时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还映射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有明确目的性、系统性、正规性等特点,家长在确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时候,是不能背离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目标,要不然幼儿会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这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全面发展。

3.3 幼儿家庭教育阻碍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要想达到高质量教育的目标,就必须转变观念,要重视与家庭幼儿教育的相互合作。家庭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基础的,因此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家庭教育大力配合幼儿园教育,才能为幼儿园教育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背道而驰,那么就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正常进行,降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就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消极的影响。

4 提高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措施

4.1 正确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

4.1.1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最好的合作者,他们非常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可以作为幼儿教师获得幼儿信心的捷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具有双面角色,既是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做好与教师配合工作,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努力。

4.1.2 幼儿园优秀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在培训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家长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的工作的差别,在培训的时候要做到言之有物,所培训的内容要充实、好理解、可操作性强。同时要重视这些家长不同的背景,可以给幼儿教育提供真实的课程素材,并能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不同的支持与帮助。

4.2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工程中,幼儿园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是幼儿们的指挥者。因此他们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对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是很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4.2.1 教师要有责任心,循序渐进

幼儿教育,虽然是家长和家长相互配合的教育,但幼儿在学校的教育大都是教师来实施的,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千万不可以过分的依赖于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这样会增大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需要慢慢的过程,在与家长相处的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逐渐取得家长的好感,切忌操之过急。

4.2.2 教师要尊重幼儿与家长

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种国家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义务,我们一定要对幼儿和家长给予足够的尊重。例如,在很多案例中,有一些教师对幼儿并不尊重,甚至出现一些打、骂的个别恶,当这些事情被家长得之后,就会去找教师理论,进而导致与家长产生摩擦,争执不断。因此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树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

5 结束语

总之,要想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要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只有双方齐心协力,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平台,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杜娟.有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

[2] 吕晓艳.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2(4).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我国教育理念正处于转变的过渡阶段,家庭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学校教育,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教育问题应当由学校负责,忽略了家庭教育氛围。实际上,低年级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有了较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意识。低年级儿童和父母在一起,会过度依赖家庭。但许多父母并不在意孩子的想法,家庭教育理念有偏差,以至于孩子的思想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我国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1逃避家庭教育责任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城市开设了多所幼儿园。幼儿园的学费高昂,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应当由幼儿园教师负责。孩子升入小学低年级后,家长这样的心态依旧存在。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往往不寻找自己的教育过错,反而直接追究学校教师的责任。父母的工作忙、压力大,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教育。

1.2亲子活动较少

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上要求有家庭的依赖。低年级教育的课程较少,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家里。父母对儿童有足够的支配和权威作用。倘若家长不和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游玩、踏青,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感。我国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不大。

1.3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

我国多数家庭在儿童教育上坚持继承,而非创新。家长的传统观念强,对孩子实施强硬的教育。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弹钢琴、绘画,报各种兴趣班。有些孩子并不喜欢这些兴趣班,逼迫之下过早失去童心,产生抵制心理。

2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2.1低年级儿童的社会环境发生改变

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小学学习环境完全不同。儿童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要求接受学校有计划、系统的知识、品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入学时可能会有学习压力,校园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都感到陌生。低年级学生还要接受新的校规约束,这些都是较为严峻的挑战。家长可以为孩子出谋划策,帮助孩子认识一些小朋友,告知孩子在校不能做的一些事。家庭教育能够让低年级儿童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2低年级是智力发展关键时期

9岁之前人脑发育速度最快。小学低年级儿童约在7周岁左右,该阶段儿童有着较强的自我抑制能力,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产生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弱,经常表现的不稳定。儿童开始形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了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儿童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和道德观。

3实现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3.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实际生活中,家长教育时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比如,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将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进行比较。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心情不好就会责备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心理生理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言谈举止,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合格的家长是从孩子特点出发,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从一些优秀的教育案例中吸取经验,摸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3.2制定家庭教育目标

低年级儿童步入小学后需要承担较多责任。低年级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多,家庭依赖性强。故此,家庭应当引导学生融入小学生活环境中,制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目标。在制订目标时要认真考虑孩子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目标要制订的详细合理,并且在孩子可承受范围中。比如,家长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教育目标上规定孩子要自觉整理书包,自己承担学习用品丢失的后果。家长可适当教导孩子自觉洗衣、洗碗,培养动手能力。

3.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在转变阶段,家长要善于将孩子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让孩子了解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之间的联系,树立良好学习态度。低年级儿童学习比较盲目、自制力差,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家长需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寻找孩子学习的闪光点。同时,家长要用闲暇时间培养孩子的心绪,可采用奖励报酬方法,让学生投身于学习中。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不可陪读、检查作业。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认真学习,喜欢在旁边陪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会产生过度依赖父母的情况。培养学习态度是长期性的,家长要为孩子拟定学习计划,按规定执行。

3.4日常生活的心理辅导工作

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和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重视孩子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要帮助孩子端正独立学习的态度。低年级儿童的理解的世界和成人不同,心理辅导低年级儿童,不能用概念解释的方法,而是结合孩子可以理解的事例和语言进行教导。低年级儿童应具有明辨是非、尊重被爱、独立自理、团队合作、合理消费观等能力。培养孩子这些能力时,要循循善诱。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可能遇到问题,家长应当告知孩子如何和他人保持良好融洽关系、怎样避免冲突、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合作和竞争。低年级儿童考试成绩较差时,家长不能批评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和孩子进行沟通,发现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4结束语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育氛围,影响着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父母不能对儿童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正确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有急躁情绪和过高要求。父母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当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彼此促进,为孩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实.浅谈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作者:刘至心)

凡会学习者,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则事倍功半。(作者:纪元)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作者:爱迪生)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作者:李婵)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者:吴燕萍)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作者:费洛姆)

关于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理解包容

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了我们受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生活。而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也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工作以来,我一直都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为了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谈话,在这过程中,我对家庭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说自己的孩子难管教,父母说什么都要顶嘴,孩子只肯听老师的话。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在与一位家长的谈话中我也深有体会,她说孩子晚上回家写作业,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去喝水,一会去上厕所,一会又去看两眼电视。在她要求孩子专心学习时,孩子反问她:“那你为什么能看电视呢?”这位家长竟无言以对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家长,每天晚上陪着孩子学习,孩子不但成绩突飞猛进,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越为浓厚了。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榜样的力量。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倘若此时父母不注意自身的言行,便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所以,我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会经常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的范围与教育等同,两者是一个现象,两个名称。”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成年以前都是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因而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亲力亲为,做孩子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经常看到身边的朋友把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带,自己要么躲在一旁玩手机,要么整天出去吃喝玩乐。时间久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越来越陌生了。

2010年,《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乔布斯时,他说孩子们从来没有碰过手机,家里对高科技的使用有严格限制。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震惊。无独有偶,无人机的创始人、CEO有5个孩子,从6岁到17岁,他和夫人对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控制得非常严厉,14岁之前不让他们碰电子产品。这些父母的理由是:“我们这些一手创造了这些技术的人,最知道其危害。因为我们切身体验过科技的危险,不想孩子遇到。”因此,管理好电子产品,需要父母从自身做起,自己先放下手机,告别做低头族。

养育孩子是一件不能偷懒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全身心的陪伴,而不是父母在一旁玩手机;需要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而不是依赖早教机播放故事;需要父母带着做亲子游戏,而不是和他们一起玩手机游戏……正如陶行知所言:“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是父母创造的,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所以,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懒惰买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亲力亲为,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 理解包容,做孩子的父母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早已普及了。自有人类以来,便是人人过生活,人人受教育,自然而然的,生活是普及在人间,即是教育普及在人间。”从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代教育家孔子、孟子到墨子、荀子,从王安石、朱熹到康有为、,从梁启超、黄炎培再到鲁迅、陶行知,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历经久远至今仍熠熠生辉的优秀思想,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深刻的重要的启示。

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康康,同学不小心把他的铅笔盒撞到了地上,他二话不说,就把同学推倒在地。我得知情况后,请康康的爸爸来学校当面沟通。谁知,他听闻孩子的事情后,竟对他破口大骂。我在一旁愣住了,他骂完孩子后,便对我说,他会回家再教育的,随后带着孩子转身离开了。这位父亲的所作所为让我同情起孩子来,原来康康的不懂包容是父亲“教”给他的。也许,正是因为孩子在家中时常受不到父母的包容,犯了过错就会挨骂甚至挨打,才会导致他不自觉地模仿父亲的做法,推倒撞掉他铅笔盒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