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奕课件

学奕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奕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奕课件

学奕课件范文第1篇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课间实习安排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共24课时,其中课间实习4课时。

1.2.1.1制定实习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结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1]制定了《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教学大纲: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熟悉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现状。教学内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绍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全科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社区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难点。仔细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确定剧本,以及确定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线。

1.2.1.3预讲在课间实习课正式开始之前,由教研室组织全科医学相关专家,安排社区带教教师进行预讲。在预讲后由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1.2.1.4正式上课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名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向同学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1.2.2问卷调查在课间实习的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参加课间实习的反馈情况。共发放问卷118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社区介绍、角色扮演以及参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并主动地参与到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课后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反馈情况。

3讨论

学奕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艺术;关系

翻开唐诗宋词,简洁而精确地描写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篇章比比皆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嘲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几个小句,就生动地表现潮汐运动、昼夜交替、春冬更新的自然景观。许多古代诗篇,把自然现象及规律描写得精练至极,因此成为珍贵的科学资料。例如,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及“日食”一词,就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而天文学家推算,公元前776年十月初一正是辛卯日,早上七时到八时,确有过日食,与诗经的描写完全吻合。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最早记载,也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家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许多描写自然规律的诗篇,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显示出千古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而且彰显出永恒的科学价值。

1 科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科学与艺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是目的相同,侧重点和方法有别。

科学强调客观理性,重实验、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维为主。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想象、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不断揭示、发现和描述,是从个别中揭示一般,从个性中抽象出共性,并且是永远无止境地探索、发现、描述。艺术是人类对客观自然的主动性认识,是从一般中发现个别,从共性中求异、求新、求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

科学与艺术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依赖于人头脑中的创造力,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都担负着追求“真善美”的共同使命。

2 科学与艺术的相通性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画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

从1987 年起,李政道先后多次与艺术家合作创造艺术作品,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科学与艺术》的大型画册。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李政道则用科学家独具的生动语言简捷地向艺术大师解释超弦理论,“想象用一根三维的线来绣一幅二维的图,可以绣出人、马、马车和许许多多其他东西。再想象这根线可以按任何方式运动,一根三维空间的线的运动就产生了人、马等整个二维图象的运动。”李可染大师经过潜心思考,一反他传统的笔法,挥洒出这幅“超弦生万象”的抽象水墨彩色画。生动地创造出与超弦理论既有联系,又有独特艺术意境的会议主题画,这幅画富有诗意地描绘出万种粒子及其激发态如何从一根超弦的振动所产生。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李可染1907年出生,1989年去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引出了一段李政道与李可染相知相惜的忘年交故事,他们对于科学艺术的见解不谋而合。李可染先生曾感叹道,他一生画的都是平和的风景题材,但听了科学家描述重离子碰撞奇景,也不禁为科学的壮观所感染,平生第一次画出抗衡、对撞的画面,落笔时,心都在跳。20年后,李可染先生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将这幅寓意无穷的画作化为栩栩如生的三维造型艺术,借二牛抵角相峙、一触即发的瞬间动态,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的相知相通、相辅相成、相生相长。2006年底,主题为“科学与艺术”的雕塑“落户”清华科技园,这一雕塑也成为李政道八十寿诞的生日礼物。清华科技园将“科学与艺术”主题雕塑永久安放于园区广场中央,成为彰显园区文化的一大人文景观。

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

无论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还是说“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是精确化的艺术”,阐释的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艺术与科学的分离导致技术产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设计艺术的目的是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以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 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3 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典范

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科学巨擎。1905年,爱因斯坦以其天才般的睿智,在两条基本假设下,建立“狭义相对论”,颠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还是一个造诣很深的艺术家,这一点很少人知晓;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也几乎很少人去关注。作为科学家中的艺术家,爱因斯坦是很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最意味深长的是,钢琴演奏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小提琴演奏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而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筑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艺术为科学家提供攀登科学顶峰的灵感,给科学家带来巨大的创造力,这是一段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佳话。

达・芬奇则是古今罕有的艺术泰斗,其名画《蒙娜丽莎》所刻画的神秘微笑,几百年来令世人所仰慕,他的作品既展现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又科学地运用透视学、光学与解剖学原理,惟妙惟肖,生动自然,洋溢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其绘画技巧及透视学、解剖学原理等至今还被广泛地借鉴和运用。他最早提出直升机的设想,他绘制的人体解剖素描出现在后世的医学教材中,他对植物的组织结构与分类的研究成为植物学的先导。是科学的视野与情操,把达・芬奇推升到常人不可企及的艺术巅峰。

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艺所折服,但却鲜有人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作为。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时还是一位建筑师、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数学家、音乐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师留下的长达7000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着科学研究,这些手稿被称为是一部真正的“15世纪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说得好:“如果他当初发表了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人类的学术和社会的演变一定都会大不相同了。”在对这些手稿的解读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这位在艺术领域万众景仰的“巨擎”,在科学领域同样卓越千古。

学奕课件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4784

国内刊号:35-1241/C

邮发代号:34-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学奕课件范文第4篇

岗位培训是2005年之前全科医学培训的重点工作,能否按期完成此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该项培训仍存在较多问题。

1•1培训不规范,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岗位培训大纲要求,需完成600~620学时的培训任务,而目前许多地方的培训未按此要求进行,培训学时普遍未达标,有的甚至仅培训了3天就认为完成了岗位培训,对于转变基层医生观念、提高临床水平和服务质量帮助甚微,不能起到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的作用。

1•2岗位培训没有时间保证和经费保证,许多地方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一是单位不给时间,二是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基层单位普遍人员紧张,参加培训的学员只能利用休息日,培训经费紧张也是十分突出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更显得突出。

1•3使用的培训教材不统一,在被调查的28个省中仅有12个省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培训。一些省份使用自编的教材进行培训,而编写教材的人员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全科医学培训或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因此培训教材质量没有保证。

1•4培训与使用相脱节,一些人经过培训并不工作在社区,而工作在社区的人又没有进行过培训,因此培训不足和过度培训并存。在一些地区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工作在社区的医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一些地区培训工作开展缓慢,师资严重缺乏,基层医生渴望学习却找不到培训项目,也很难得到各类培训信息,使得这些医生不能及时得到培训,即培训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矛盾。

2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即毕业后教育,是实行专科医师制度的途径,是今后发展方向。然而由于许多配套政策尚未到位,使得开展此项工作举步维艰。

2•1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不顺利,培训周期长,参加人员少,积极性不高,短期内很难全面展开,至今没有较成功的经验。

2•2没有与规范化培训相关的支持政策,如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职称问题、培训结束后的工作岗位问题等均不甚明确。使得不少参加培训的人存在后顾之忧,严重影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其他专科规范化培训同在一所三级医院进行,但待遇、工作安排等都明显不同,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的待遇没有保证,原单位的支持力度各异。

2•3没有经费保证,进入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培训费由谁支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因此由个人付费显然不现实,这也影响了培训的开展。

3师资问题

各省培训中心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从调查结果看,100%师资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仅有6个省,其他省份均有部分师资尚未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有近20%的省份一半以上的师资未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利用这样的师资开展培训显然很难胜任岗位的要求,这也是造成全科医学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3•1资格认证工作:目前缺乏对全科医学师资资格认定和管理的措施,亦没有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培训不培训一个样,这是造成目前师资队伍管理混乱、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有些师资既没有接受过培训,也没有从事过全科医疗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也是一无所知,只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很难保证培训的质量。没有合格称职的全科医学师资也是造成规范化培训开展较难的问题之一。

3•2师资的继续医学教育问题:目前对师资每年必须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尚未有明确的要求,也缺乏教育途径,全国全科医学类的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屈指可数,使得众多的全科医生和师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使师资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影响。

4职称问题

全科医师的职称系列目前仅开展了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且有许多省份尚未开展,基层许多工作在社区一线的医师不知道已有全科医师系列。大多数省份尚未开展全科医师副高职称的评审工作,这是造成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5几点建议

5•1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快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师资,加快转岗培训的进程,增加培训项目,满足培训需求,力争完成2005年的培训目标。

5•2对市级、县级开展的培训,省级中心应给予认真的指导,培训合格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培训中心颁发上岗证书,或通过省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资格考试,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或上岗证。应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培训和上岗资格认证同时进行。

5•3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对已取得全科医师上岗资格的,应规定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经考核合格,与工资、职称晋升挂钩。

学奕课件范文第5篇

2010年7月,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深陷“学历造假门”,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事情缘起于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连日来在微博中以多项证据指出,唐骏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和“卡拉OK打分、大头贴照相机”两项专利以及个人创建公司的经历均系造假。唐骏则回应出示学位证书表示自己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随后方舟子又指出这是一家卖文凭的野鸡大学,至此“学历门”事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12年6月,在北京大学的一场讲座中唐骏为“学历门”道歉,并告诫年轻人:“不要学我。”

一个于2006年才毕业的本科生陈家忠,自称“哈佛博士”,到浙江大学作访问学者。此后几个月内,他又以“哈佛教授”、“哈佛博导”的身份,接连到东华大学等数所高校做报告。因网民发帖揭发,2007年4月3日,浙大数学中心发表声明,承认“哈佛博士生”确为杜撰。

最近,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5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上,“扎实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成为大会的主题。5部门联合行动,打一场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的保卫战,彰显了中国科技和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表示,坚守科学道德、倡导优良学风是科技界、教育界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思路明确后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大力加强工作协同,教育和监督相结合,真正做到宣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全覆盖,产生实效,并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相关期刊更多

环境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篆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浙江省委

八小时以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