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黄河的资料

关于黄河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黄河的资料

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省界缓冲区 水质监测 复核内容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09-1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赋予流域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根据水利部 “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复核和监测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水资司下发会议纪要,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下发的“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实施方案”要求,为加强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提高上游河段省界水质监测质量和数据公信力,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并完成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青、甘缓冲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7个缓冲区的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工作。

1工作目标

为使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的设置更加合理,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地反映有关省(区)出入境水量和水质变化,根据室内资料收集及野外现场查勘结果,对已实施监测、已规划但未实施监测,通过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方案推荐三个层面认证,获得各个省界水功能区最佳监测断面。

2复核范围

本次省界缓冲区断面复核调查包括黄河干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白河、黑河;调查河道总长1998.9公里,调查行政区为青海、甘肃、四川三省。

对确定的黄河干流、湟水河、大通河、白河、黑河省界缓冲区进行实地查勘。

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8月开始本次调查工作,按“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和查勘工作。

对省界缓冲区起止断面河段进行实地查勘,明确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及标示碑埋设地点的行政区位置,并对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端面进行GPS定位。

3复核内容

3.1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和水质监测断面的复核

黄河上游河段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和水质监测断面有:黄河青甘缓冲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按省界缓冲区及省界水质断面设置《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进行了复核,符合内容包括:

①绝对位置,包括地理坐标、行政区位置(省、市、县、乡、村);对省界缓冲区起止断面河段进行了实地查勘,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的行政区位置,并对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及标示碑埋设地点实地进行GPS定位复核。

②相对位置,包括距河源(入河口)距离、距水功能区上(下)断面距离、距上(下)游水文站距离、距省界线的距离等。

③交通条件。

④采样条件。

⑤省界(缓冲区)的取用水情况、排污口及纳污情况等。

⑥填写相关表格。

⑦收集相关资料:重点收集省界缓冲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相关资料。

3.2未实施监测的省界水质监测断面的复核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及水质监测断面未实施有:黄河青甘川保留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对以上缓冲区进行实地查勘,所涉及的水质监测断面。

4技术路线

以复核工作原则确立的范围为基础,以《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和水利部《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和监测规划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0]83号)为依据,在相对位置、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对不符合复核技术要求的、进行调整。为使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的设置更加合理,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地反映有关省(区)出入境得水量和水质,做到水量水质监测相结合,便于科学划分责任,通过室内资料收集及野外现场勘测,对已实施监测的省界水质监测断面进行分析,获得省界水功能区最佳监测断面。

5技术要求

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查勘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和水利部《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和监测规划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0]83号)规定和要求进行。省界缓冲区及省界水质断面的设置在执行《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的基础上,区分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在不同省区间的位置关系。

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均为上下游关系的省界水功能区,在水功能区上下游和省界线都应考虑设置监测断面;暂时不能设置多个断面的应优先保证与省界一致的断面设置。对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断面,应尽量将断面位置移侄省界线。

6结语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项目组织安排。由于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充分认识到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责成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一定要认真、按时完成。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加之黄河上游的特定环境的特点及时成立了外业、内业两个小组于2011年8月20日~10月30日进行外业调查,行程超过5000km。在实地调查勘察中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次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调查有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青甘缓冲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在外业调查完成后也有序进行,对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制了调查报告。

(1)在实地搜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黄河流域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分析研究》。

(2)完成了七个省界缓冲区《黄河流域上游省界缓冲区登记表》、《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设置信息一览表》、《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设置信息一览表》续表,成果表的统计。

(3)完成了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调查影像资料成果的整理,装订成册。

参考文献

[1]贾利. 省界河段水质监测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 治淮. 1997(10).

[2] 孙齐鸣,张和. 水质监测断面代表性的定量化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 1994(01).

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第2篇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使黄河至今仍是最为复杂难以治理的河流。研究含沙量的预测,可为今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尤其是预防黄河下游再次出现断流提供科学的依据。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容错性、非线性,在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黄河下游调水调沙期间含沙量的预测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

1、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该项目于2013年7月,以主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和技师等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制定方案、精心设计

该方法是以生物神经网络为基础,模拟人脑行为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具有联想学习能力、自组织、自适应、高度的非线性运算能力和很好的在线学习能力,适合于对非线性系统的模拟。但BP神经网络模型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通过山东黄河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山东水情网以及2012年度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黄河河务局调水调沙期间数据资料搜集资料,然后建立模型,训练模型。

3、项目完善阶段

通过训练好的模型预测的含沙量,与实测含沙量基本吻合。

三、模型建立和程序设计

1、技术原理

利用神经网络的思路,即由因变量预测期望值,在matlab中调用神经网络函数,确定隐含层、输出层的计算函数,确定新建模型的精度,循环计算,直到达到精度要求。

模型对应的实例,取含沙量作为神经元的输出层,以影响预测目标的特征因素作为输入层神经元,为避免众多不确定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干扰,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识别功能,即输入事物的部分特征信息,就能识别整个事物的功能,经过讨论与分析,选取流量、水位为影响因子值。样本为2012年6月21日至7月31日共41日的流量、水位、和含沙量,用于训练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行归一化。本次建立的模型归一化公式为:

第二步:网络建立,应用newff()函数建立BP网络结构;

第三步:网络训练,应用train()函数对网络进行训练;

第四步:网络测试,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预测。

2、性能指标

本网络输入层2个,隐含层6个,输出层1个;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激励函数分别为tansig,purelin;模型训练时间设置为1000,训练精度设置为0.005。

3、程序设计

clear;

clc;

X = [];

D = [];

net = newff([ ],[6 1],{'tansig','purelin'})

net.trainParam.epochs = 1000;

net.trainParam.goal=0.005;

net=train(net,X,D);

O=sim(net,X);

plot(X,D,X,O);

py=[ ]

sim(net,py)

4、先进性与创新性

该方法借鉴了神经网络的模型,建立了考虑流量、水位所对应的含沙量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法运行速度快,比以前的含沙量预测方法具有一定先进性,不需要大量的水文资料,而且此模型的输入层影响因素可以多加几个,更好的体现实际情况。

5、国内外同技术比较

人工神经网络自1986年由Romelhart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后大量应用于模式识别与分类、系统仿真、故障职能诊断、图像处理、函数拟合、最优预测等方面,关于预测黄河含沙量国内外研究甚少。

四、应用的效果

通过程序计算,计算出的结果见表1。

从预测结果看来,本次研究所构造的BP网络模型训练样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最小为0.27%,最大为3.92%,全部介于0-10%。显而易见,BP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它较好的反映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期间的含沙量情况,预测精度较高,令人满意。

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师来导学我来学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diān峰()流xiè()狂lán()pínɡ障()发yuán()wǎn转()

哺育()澎湃()浊流()劈成()气魄()臂膀()

2、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好在哪里?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找出你体会较深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能够从历史中撷取一朵小花来解释它吗?请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

四、质疑释疑

五、学结,巩固练习

六、自测评估当堂检测(15分钟)

1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现代文阅读《坐看黄河》

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1、选文的第二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

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第4篇

基本方法步骤是:自查资料识背景诗人反复诵读品诗情质疑讨论赏诗意延伸升华悟诗理,简称为“识-诵-赏-悟”四步诗歌教学法。

一、自查资料识诗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前“自查资料识诗人”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通过观察、倾听、动手操作等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书籍资料中,从网上查询诗人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黄河知识。例如笔者《黄河颂》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了解作者作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情境导入:

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情况,教师适当补充。)

1938年,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在课前5分钟演讲中,要求学生以“我看光未然”或“历史黄河”为题进信息交流,不仅提高了演讲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听众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更深入地感知诗歌意象黄河形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反复诵读品诗情

语文教学把诵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诵读应该成为初中诗歌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在《黄河颂》教学中,我们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听读、诵读、析读、自由读、合作读、探究读、配乐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诗人的真情实感。

1、听读。利用多媒体教学,听配乐诗朗读。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从整体上感悟这首诗对黄河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真诚祈愿。

2、自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也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共同体会诗中的感情。

3、合作读。用交响乐的方式设计诗意的美读,可以让感情的潮水如汹涌波涛般,一层一层劈空而来,很有感染力。第一节男女生单人交替诵读,中间几节分男女声部合诵,而最后一节则全体齐读。这种交响乐式的诗意朗诵,一应一和,将诗歌的感情一步一步推向。诗人对黄河精神的热切颂扬之情,不用老师说,“一切尽在一读中”了。

4、析读:引导学生诵读“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及深刻含义,让学生领读该诗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这个环节应和下面的“质疑讨论赏诗意”有机结合在一块进行,教师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的热情,思的激动,说的明快,读的酣畅。

5、背读。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沸沸扬扬的背读竞赛。

如《黄河颂》设计了如下环节: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6、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发表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三、质疑讨论赏诗意

调控教学中“释疑”这个环节,侧重于学生互相答疑,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小组讨论、筛选,共同问题最后全班商议。

教师针对问题“适时点拨,相机诱导”,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充分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真挚情感。当然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诵读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笔者教学《黄河颂》这样处理:

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延伸升华悟诗理

调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为“延伸迁移”,它与语文新课程要求的“超文本”“大阅读”理念一样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视课内外的沟通,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为此,在《黄河颂》教学的最后环节里,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更深一层领悟这首诗歌透露的豪迈雄阔的爱国激情,使学生不仅受到审美的教育,而且使心灵得到熏陶和升华。

1、听唱歌曲黄河颂。

2、用相同手法写一首歌颂长江的诗。

关于黄河的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报;水资源利用;流域耗水量;用水修正;黄河

1.公报编制

黄河用水统计始于1988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水政水资源局负责。1997年水利部行文编制《中国水资源公报》并在全国推动流域和省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黄河水资源公报也于当年开始编制,编制依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进行,但没有正式对外。第二年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正式对外,至今已刊布10期。

水利部 “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于1998年3月下发”,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把水资源公报编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黄委会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委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公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项目组。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省区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相继编发了(1998年至2007年)共10期《黄河水资源公报》,并在黄河网和委办公自动化等媒体上公开,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黄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是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所以除按照《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外,有流域的特殊要求和延伸。

一是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由于公报不仅需要行政分区,也要流域分区,流域公报更需要二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套一级行政分区。同时根据黄河水量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并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二是黄河水资源公报的用水部门耗水量计算分水源进行,即分地表水、地下水等,而不是全国水资源公报那样耗水是不分水源的混合耗水量。

最终提供为省区套二级区分行业、分水源类型等成果。

2.公报水资源利用

2.1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并按受水区进行统计。技术要求如下:(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分别统计。(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2.2用水量

指各部门用户的取水量,从2003年度开始,水资源公报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类体系,即对1997年的分类做调整, 1997年分为:农田灌溉、林牧渔、城镇工业、农村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6大类用水。2003年以后仍为6大类:农田灌溉用水没变,林牧渔用水增加牲畜用水(原来在农村生活里),城镇工业与农村工业合并为城镇工业用水,由城镇生活用水中单列出城镇公共用水,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中居民用水合并为居民生活用水、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

用水量含义有毛、净之分,这里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城镇工业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中的建筑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用水计量点应与供水计量点一致。

生态环境用水暂统计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表中细目的划分,考虑了“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异同,既能汇总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用水,也可汇总成农业(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工业(即上述的第二产业用水)、生活(居民生活用水、服务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用水。

2.3耗水量

指从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取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不能回归到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水量,同样存在“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差异,划分与用水量对应。

3.黄河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

黄河水资源公报一般采取省区提供的取引水量数据,向水利部和黄委会所报是综合耗水量,即地表水、地下水等合计的耗水量,没有单独的地表水耗水量。黄委会需要地表水的耗水,即所谓的流域耗水量。黄河公报按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用水情况统计:取水量和耗水量;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地表水、地下水按6大类利用情况分别统计;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以上水资源量统计,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是实测径流量、水库蓄水变化量和地表耗水(还原水量)之和。

3.1流域用水消耗量(流域耗水量)

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不包括河道的用水如水库蓄水量)对于河道来说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流域的用水消耗量,简称“流域耗水量”。

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与引入,从河流的角度出发与大纲有明显的偏重点,从流域还原概念可以理解为工农业、生活还原水量对于流域来说是流域耗水量。因而计算方法的核心是引排差,即“流域耗水量”是以引排差原理为基础的,耗水量相对于河道来说是净用水量。排退水不仅指明渠回归河道水,也包括引出的水量中通过地下水体的回归流域河道。引出本流域用于外流域的用水即为耗水。一般的耗水即传统耗水,我们称为行政性耗水,也叫面上耗水,与“流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别。“流域耗水量”概念是与之传统的耗水概念比较而言的。

行政区域耗水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流域耗水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耗水量,只是相对与河道来说,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河道的净消耗水量,是一个相对数值。也可以说对河道损失(贡献)的大小。

把流域河川径流还原水量河道外用水概括并提出“流域耗水量”,有其积极的意义,这和黄委会的水资源成果中基本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采用“流域耗水量”概念,1987年国务院批复黄河可利用水量中也是“流域耗水量”;其计算方法建立在在引排差基础上,即引出河道扣除引出后回归河道的水量,具有简单明了、准确性高、合理等特点,同时也实际应用于黄河水量调度和生产管理中。如水量调度中以黄河断面水量作为各河段各省区分配水量的依据,引出的水量与回归的水量在断面能够具体反映。

3.2流域耗水量的计算

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况,各项用水含义如下:引、取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退(排)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中又回归黄河干支流的水量。黄河河川径流耗水量:指引、取黄河干支流河川径流水量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回归到黄河干支流的水量。即,指引、取黄河干支流中的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后的水量。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谓干支流特指本流域内干流或支流的引水与回归,于是可表述为本流域内引水减去在本流域内引出的水量中回归河道的水量,如果跨流域引水回归水进入另一流域,则为进入流域的外来水,客水。这部分水量在所进入的流域参加径流时,实测资料中测到,计算天然径流时应从中扣除。

“流域耗水量”有其计算特点:所谓“一进一出”,只管引出河道口门和回归河道水量。“流域耗水量”以河段统计,不管用水属地,只考虑是干流或是支流引水,从那个河段引水就计入那个河段,引出水另一个河段回归,在回归河段则为加入量;“区域耗水量”以属地用水为统计对象,只统计消耗水的数量,不需知道水的来源与去向,能否回归河道,或回流其它河道或流域。“流域耗水量”包括大量跨流域引水,向流域外引水。

由于“流域耗水量”实际是还原水量中水资源利用的理论概括,因此,具有特殊性。一般耗水量不可能出现负数,但“流域耗水量”在相关的河段与时段可以出现负数。

如跨流域引水的退水,对于受水河流或流域就是增加的水量:外来水,客水,如果汇入河流并经下游测验,这对于受水河流是负数(如下)。

兰州市城市与工业用水主要是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上引水,城市排污退水大部分在断面以下,这部分因引黄河干流水而产生的退水就增加了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下的水量,退水在该断面下为负数。

宁夏灌区主要引水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上,而退水则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下,退水量在石嘴山水文站测验到,退水在该断面为负数。

4.黄河公报用水量统计与修正

公报统计2003年以前有28张表,之后缩减为20张表。之前表16、17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供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1;之前表18、19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用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2;之前表21、22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耗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4;之前表20与之后表13为城市建成区供水量。由于简化后的表格统计数据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用水统计分析,现仍要求各省区提供原表格。按照省区提供进行汇总,6大类中有合计与其中地下水,这样我们就根据省区提供的资料可以分出地表与地下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用水量是毛用水,即引水口门计量的水量,因此,供水量等于用水量,只能不同的表述:供水是引水与提水的不同方式和深浅层地下水,用水指分不同用户6大类。这里的用水量也即取水量,用的新鲜水量。

根据“流域耗水量”的理念,黄河下游引黄水量尽管大部分是供给外流域用水,但仍要统计回来。向流域外引水,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只要不再回归黄河流域,那将被认为是100%的消耗。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支流跨流域引取水、滩区取水和傍河水源的一部分,灌区滞水:流域内支流流域中灌区的湖泊、坑塘、低洼地、海子、人工开挖的小型平原水库以及村前屋后的沟道等的引取河道的水量,均作为河道损失水量。

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省(区)和黄委会河务局、水政水资源局(水调局)等单位,包括取水许可申报中实际引水量:黄河流域从80年代末期进行了黄河用水统计,逐步形成了取水许可、申报、审核管理。根据授权黄委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黄委会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其中头道拐以下全额管理,头道拐以上限额管理。各省区也进行了取水许可证制度,取水工作进入一个较为规范阶段。

黄河下游引黄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黄委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整编资料、和黄委会河南、山东河务局和水量调度局等单位,黄河下游引黄资料根据历年资料审编按照实测资料修正,包括误差、滩区、未控、标准化堤防等,修正系数0.2左右。黄委会相关部分控制的水量每年都进行修改,近年修改超过了20%。

根据全河取水许可申报资料,我们主要对黄河干流进行修改。以宁夏与内蒙古2007年为例说明修改过程。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不包括:河北地区引水量已从美利总干渠中扣除内蒙古阿左旗乱井0.278亿m3;河东地区引水量已从东干渠中扣除陕西定边0.017亿m3,甘肃环县0.016亿m3。合计64.443亿m3。

从取水许可申报黄河上中游局提供中宁夏66.765亿m3。

公报采用67.07亿m3,增加0.3亿m3。主要考虑兴惠泵站直接取黄河水约2000-3400万,以及沟渠回用水(有泵站)等。

从取水许可申报中石嘴山电厂直接引黄河水(石嘴山电厂河心泵房供新老电厂、石嘴山市供水排水总公司取水泵房)取水16116万m3,退水12136万m3。

宁夏黄河灌区退水为29.898 亿m3。其中实测71%,调查8%,未控21%。黄河上中游局提供中32亿m3。采用29.3 亿m3。还原水量统计中,排水量中把山洪排水量部分分割出去,另扣少量的基排水量和排污水量。

内蒙古2007年取水许可申报中达71.0566亿m3,其中南岸干渠进水闸、沈乌干渠进水闸、北总干渠进水闸分别为1.9438亿m3,5.873亿m3,54.5359亿m3。内蒙古引水主要集中在黄河干流,每年均根据取水许可申报进行修改。

内蒙古河套灌区三盛公引水,总干渠二、三、四闸退水,直排入黄的渠道一干渠灌域有渡口渠,解放闸灌域有南一渠,永济渠灌域有南二渠,义长灌域有干南渠,四闸之后退水通过三湖河灌域有蓿亥、先锋、公庙、黑柳渠扬排站进入黄河。南干渠的排水是通过灌溉用水排入黄河。

统计内蒙三盛公的还原水量,即用三大干渠引水量,二、三、四泄水闸,西山嘴及4个乡的抽排水,以及南干渠的排水量之差即为还原水量。排入乌梁素海中的水量通过西山嘴排入黄河水量部分统计在内,排入乌梁素海的水量不排入黄河也作为消耗水量。

从取水许可申报中(2007年黄委颁发取水许可证取水工程取水统计表)2007年北总干渠进水闸退水19.36亿m3,南岸干渠进水闸退水0.3363亿m3。

据内蒙古水文局提供:通过内蒙古水文局巴彦淖尔市排水:总干渠二闸泄水6.043亿m3,总干渠三闸泄水2.860亿m3,总干渠四闸泄水3.47亿m3,西山嘴(排黄河)386万m3。南干渠退水0.403亿m3。合计排黄河12.82亿m3。

根据历年排水量约在8-13亿m3,采用12.82亿m3。

5.公报用水量统计存在问题与建议

编发水资源公报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我国水资源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引起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关注,提高全民的节水、惜水、保护意识,是编发水资源公报的主要宗旨。

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推进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强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所积累的资料,是编制各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基础。

尽管我们对黄河流域主要用水区段干流与支流跨流域引水进行了修正,但大部分支流只要修正提高其耗水系数,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从黄河天然径流量来看,自90年代以来处于一个逐年下降的过程,该过程下降非常明显,与平水年580亿m3,减少40%左右,有些年份已接近30年代枯水期最枯年份。但是,黄河流域整个面上降雨量仅减少15%左右,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水量还原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经验来看每年还原水量应在300亿m3以上,然而全河最低只有260亿m3左右,说明水量还原的不够充分。

黄委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流域河川径流还原水量的计算方法,我们归纳提出地表水传统的耗水概念为“区域耗水”,而河流计算还原水量则称为“流域耗水”,以示区别。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耗水量”的计算不仅对黄河流域适应,也对其它流域或支流流域都应该适应的。但是从行政区域中,一般耗水量从行政区域耗水率方面进行解释也是合理的。

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还原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规划的基础,也是众多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基础。深入探讨黄河水量的计算方法,总结归纳流域用水特点很有必要。

5.1 “流域耗水量”的理念建立

根据黄河流域特点结合还原水量的概念建立流域耗水量,也是黄河专家的一致的理念,不仅是众多的与水资源相关的科学研究基础,同时也是黄河的生产与水量调度的基础。黄河引耗水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需要分析,流域耗水量不以用水属地统计耗水只统计引出河道与能够回归河道多少。“流域耗水量”是建立在引排差的基本原理上的,准确性高、合理等特点,同时也实际应用于黄河水量调度和生产管理中。

流域耗水量值是在用水量与一般耗水量之间,用水量也是取用新鲜水量,由于污水处理和矿坑水的利用扩大了取水的内容,从工程方面来说是供水量。从黄河流域来看,由于向外流域供水是黄河一个长期占流域用水的大约三分之一,这部分对于河道(流域)来说属于100%的消耗,以及流域内的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以及灌区滞水,湖泊生态补水等,如果再加上各地区的用水量统计中的人为因素等,黄河流域的流域耗水量值远大于一般耗水量,更趋向接近供水量,因此,所谓耗水系数(率)就高。

5.2 承担流域外供水

摘要:黄河水资源公报已经刊布10年了,越来越受到流域省区的重视。与全国、各省区和其它流域机构的公报比较,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二是以黄河下游为主的相对黄河河道来说的引耗水量和省区的用水的修正。

关键词: 公报;水资源利用;流域耗水量;用水修正;黄河

1.公报编制

黄河用水统计始于1988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水政水资源局负责。1997年水利部行文编制《中国水资源公报》并在全国推动流域和省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黄河水资源公报也于当年开始编制,编制依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进行,但没有正式对外。第二年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正式对外,至今已刊布10期。

水利部 “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于1998年3月下发”,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把水资源公报编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黄委会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委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公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项目组。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省区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相继编发了(1998年至2007年)共10期《黄河水资源公报》,并在黄河网和委办公自动化等媒体上公开,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黄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是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所以除按照《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外,有流域的特殊要求和延伸。

一是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由于公报不仅需要行政分区,也要流域分区,流域公报更需要二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套一级行政分区。同时根据黄河水量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并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二是黄河水资源公报的用水部门耗水量计算分水源进行,即分地表水、地下水等,而不是全国水资源公报那样耗水是不分水源的混合耗水量。

最终提供为省区套二级区分行业、分水源类型等成果。

2.公报水资源利用

2.1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并按受水区进行统计。技术要求如下:(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分别统计。(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2.2用水量

指各部门用户的取水量,从2003年度开始,水资源公报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类体系,即对1997年的分类做调整, 1997年分为:农田灌溉、林牧渔、城镇工业、农村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6大类用水。2003年以后仍为6大类:农田灌溉用水没变,林牧渔用水增加牲畜用水(原来在农村生活里),城镇工业与农村工业合并为城镇工业用水,由城镇生活用水中单列出城镇公共用水,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中居民用水合并为居民生活用水、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

用水量含义有毛、净之分,这里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城镇工业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中的建筑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用水计量点应与供水计量点一致。

生态环境用水暂统计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表中细目的划分,考虑了“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异同,既能汇总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用水,也可汇总成农业(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工业(即上述的第二产业用水)、生活(居民生活用水、服务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用水。

2.3耗水量

指从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取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不能回归到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水量,同样存在“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差异,划分与用水量对应。 3.黄河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

黄河水资源公报一般采取省区提供的取引水量数据,向水利部和黄委会所报是综合耗水量,即地表水、地下水等合计的耗水量,没有单独的地表水耗水量。黄委会需要地表水的耗水,即所谓的流域耗水量。黄河公报按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用水情况统计:取水量和耗水量;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地表水、地下水按6大类利用情况分别统计;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以上水资源量统计,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是实测径流量、水库蓄水变化量和地表耗水(还原水量)之和。

3.1流域用水消耗量(流域耗水量)

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不包括河道的用水如水库蓄水量)对于河道来说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流域的用水消耗量,简称“流域耗水量”。

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与引入,从河流的角度出发与大纲有明显的偏重点,从流域还原概念可以理解为工农业、生活还原水量对于流域来说是流域耗水量。因而计算方法的核心是引排差,即“流域耗水量”是以引排差原理为基础的,耗水量相对于河道来说是净用水量。排退水不仅指明渠回归河道水,也包括引出的水量中通过地下水体的回归流域河道。引出本流域用于外流域的用水即为耗水。一般的耗水即传统耗水,我们称为行政性耗水,也叫面上耗水,与“流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别。“流域耗水量”概念是与之传统的耗水概念比较而言的。

行政区域耗水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流域耗水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耗水量,只是相对与河道来说,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河道的净消耗水量,是一个相对数值。也可以说对河道损失(贡献)的大小。

把流域河川径流还原水量河道外用水概括并提出“流域耗水量”,有其积极的意义,这和黄委会的水资源成果中基本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采用“流域耗水量”概念,1987年国务院批复黄河可利用水量中也是“流域耗水量”;其计算方法建立在在引排差基础上,即引出河道扣除引出后回归河道的水量,具有简单明了、准确性高、合理等特点,同时也实际应用于黄河水量调度和生产管理中。如水量调度中以黄河断面水量作为各河段各省区分配水量的依据,引出的水量与回归的水量在断面能够具体反映。

3.2流域耗水量的计算

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况,各项用水含义如下:引、取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退(排)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中又回归黄河干支流的水量。黄河河川径流耗水量:指引、取黄河干支流河川径流水量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回归到黄河干支流的水量。即,指引、取黄河干支流中的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后的水量。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谓干支流特指本流域内干流或支流的引水与回归,于是可表述为本流域内引水减去在本流域内引出的水量中回归河道的水量,如果跨流域引水回归水进入另一流域,则为进入流域的外来水,客水。这部分水量在所进入的流域参加径流时,实测资料中测到,计算天然径流时应从中扣除。

“流域耗水量”有其计算特点:所谓“一进一出”,只管引出河道口门和回归河道水量。“流域耗水量”以河段统计,不管用水属地,只考虑是干流或是支流引水,从那个河段引水就计入那个河段,引出水另一个河段回归,在回归河段则为加入量;“区域耗水量”以属地用水为统计对象,只统计消耗水的数量,不需知道水的来源与去向,能否回归河道,或回流其它河道或流域。“流域耗水量”包括大量跨流域引水,向流域外引水。

由于“流域耗水量”实际是还原水量中水资源利用的理论概括,因此,具有特殊性。一般耗水量不可能出现负数,但“流域耗水量”在相关的河段与时段可以出现负数。

如跨流域引水的退水,对于受水河流或流域就是增加的水量:外来水,客水,如果汇入河流并经下游测验,这对于受水河流是负数(如下)。

兰州市城市与工业用水主要是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上引水,城市排污退水大部分在断面以下,这部分因引黄河干流水而产生的退水就增加了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下的水量,退水在该断面下为负数。

宁夏灌区主要引水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上,而退水则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下,退水量在石嘴山水文站测验到,退水在该断面为负数。

4.黄河公报用水量统计与修正

公报统计2003年以前有28张表,之后缩减为20张表。之前表16、17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供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1;之前表18、19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用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2;之前表21、22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耗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4;之前表20与之后表13为城市建成区供水量。由于简化后的表格统计数据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用水统计分析,现仍要求各省区提供原表格。按照省区提供进行汇总,6大类中有合计与其中地下水,这样我们就根据省区提供的资料可以分出地表与地下用水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用水量是毛用水,即引水口门计量的水量,因此,供水量等于用水量,只能不同的表述:供水是引水与提水的不同方式和深浅层地下水,用水指分不同用户6大类。这里的用水量也即取水量,用的新鲜水量。

根据“流域耗水量”的理念,黄河下游引黄水量尽管大部分是供给外流域用水,但仍要统计回来。向流域外引水,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只要不再回归黄河流域,那将被认为是100%的消耗。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支流跨流域引取水、滩区取水和傍河水源的一部分,灌区滞水:流域内支流流域中灌区的湖泊、坑塘、低洼地、海子、人工开挖的小型平原水库以及村前屋后的沟道等的引取河道的水量,均作为河道损失水量。

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省(区)和黄委会河务局、水政水资源局(水调局)等单位,包括取水许可申报中实际引水量:黄河流域从80年代末期进行了黄河用水统计,逐步形成了取水许可、申报、审核管理。根据授权黄委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黄委会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其中头道拐以下全额管理,头道拐以上限额管理。各省区也进行了取水许可证制度,取水工作进入一个较为规范阶段。

黄河下游引黄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黄委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整编资料、和黄委会河南、山东河务局和水量调度局等单位,黄河下游引黄资料根据历年资料审编按照实测资料修正,包括误差、滩区、未控、标准化堤防等,修正系数0.2左右。黄委会相关部分控制的水量每年都进行修改,近年修改超过了20%。

根据全河取水许可申报资料,我们主要对黄河干流进行修改。以宁夏与内蒙古2007年为例说明修改过程。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不包括:河北地区引水量已从美利总干渠中扣除内蒙古阿左旗乱井0.278亿m3;河东地区引水量已从东干渠中扣除陕西定边0.017亿m3,甘肃环县0.016亿m3。合计64.443亿m3。

从取水许可申报黄河上中游局提供中宁夏66.765亿m3。

公报采用67.07亿m3,增加0.3亿m3。主要考虑兴惠泵站直接取黄河水约2000-3400万,以及沟渠回用水(有泵站)等。

从取水许可申报中石嘴山电厂直接引黄河水(石嘴山电厂河心泵房供新老电厂、石嘴山市供水排水总公司取水泵房)取水16116万m3,退水12136万m3。

宁夏黄河灌区退水为29.898 亿m3。其中实测71%,调查8%,未控21%。黄河上中游局提供中32亿m3。采用29.3 亿m3。还原水量统计中,排水量中把山洪排水量部分分割出去,另扣少量的基排水量和排污水量。

内蒙古2007年取水许可申报中达71.0566亿m3,其中南岸干渠进水闸、沈乌干渠进水闸、北总干渠进水闸分别为1.9438亿m3,5.873亿m3,54.5359亿m3。内蒙古引水主要集中在黄河干流,每年均根据取水许可申报进行修改。

内蒙古河套灌区三盛公引水,总干渠二、三、四闸退水,直排入黄的渠道一干渠灌域有渡口渠,解放闸灌域有南一渠,永济渠灌域有南二渠,义长灌域有干南渠,四闸之后退水通过三湖河灌域有蓿亥、先锋、公庙、黑柳渠扬排站进入黄河。南干渠的排水是通过灌溉用水排入黄河。

统计内蒙三盛公的还原水量,即用三大干渠引水量,二、三、四泄水闸,西山嘴及4个乡的抽排水,以及南干渠的排水量之差即为还原水量。排入乌梁素海中的水量通过西山嘴排入黄河水量部分统计在内,排入乌梁素海的水量不排入黄河也作为消耗水量。

从取水许可申报中(2007年黄委颁发取水许可证取水工程取水统计表)2007年北总干渠进水闸退水19.36亿m3,南岸干渠进水闸退水0.3363亿m3。

据内蒙古水文局提供:通过内蒙古水文局巴彦淖尔市排水:总干渠二闸泄水6.043亿m3,总干渠三闸泄水2.860亿m3,总干渠四闸泄水3.47亿m3,西山嘴(排黄河)386万m3。南干渠退水0.403亿m3。合计排黄河12.82亿m3。

根据历年排水量约在8-13亿m3,采用12.82亿m3。

5.公报用水量统计存在问题与建议

编发水资源公报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我国水资源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引起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关注,提高全民的节水、惜水、保护意识,是编发水资源公报的主要宗旨。

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推进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强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所积累的资料,是编制各级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基础。

尽管我们对黄河流域主要用水区段干流与支流跨流域引水进行了修正,但大部分支流只要修正提高其耗水系数,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从黄河天然径流量来看,自90年代以来处于一个逐年下降的过程,该过程下降非常明显,与平水年580亿m3,减少40%左右,有些年份已接近30年代枯水期最枯年份。但是,黄河流域整个面上降雨量仅减少15%左右,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水量还原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经验来看每年还原水量应在300亿m3以上,然而全河最低只有260亿m3左右,说明水量还原的不够充分。

黄委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流域河川径流还原水量的计算方法,我们归纳提出地表水传统的耗水概念为“区域耗水”,而河流计算还原水量则称为“流域耗水”,以示区别。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耗水量”的计算不仅对黄河流域适应,也对其它流域或支流流域都应该适应的。但是从行政区域中,一般耗水量从行政区域耗水率方面进行解释也是合理的。

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还原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规划的基础,也是众多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基础。深入探讨黄河水量的计算方法,总结归纳流域用水特点很有必要。

5.1 “流域耗水量”的理念建立

根据黄河流域特点结合还原水量的概念建立流域耗水量,也是黄河专家的一致的理念,不仅是众多的与水资源相关的科学研究基础,同时也是黄河的生产与水量调度的基础。黄河引耗水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需要分析,流域耗水量不以用水属地统计耗水只统计引出河道与能够回归河道多少。“流域耗水量”是建立在引排差的基本原理上的,准确性高、合理等特点,同时也实际应用于黄河水量调度和生产管理中。

流域耗水量值是在用水量与一般耗水量之间,用水量也是取用新鲜水量,由于污水处理和矿坑水的利用扩大了取水的内容,从工程方面来说是供水量。从黄河流域来看,由于向外流域供水是黄河一个长期占流域用水的大约三分之一,这部分对于河道(流域)来说属于100%的消耗,以及流域内的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以及灌区滞水,湖泊生态补水等,如果再加上各地区的用水量统计中的人为因素等,黄河流域的流域耗水量值远大于一般耗水量,更趋向接近供水量,因此,所谓耗水系数(率)就高。

5.2 承担流域外供水

黄河流域是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同时还承担流域外供水的重任,包括向天津供水,河北白洋淀生态修复供水。黄河下游引黄干流水向流域外的引水在90%以上,全河向流域外供水占全部的流域耗水量的31%。

5.3 要求公报资料更丰富

黄河流域公报水资源利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生产实践特别是水量调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分干流与支流,主要支流等用水统计仍未能开展。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根据黄河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统计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5.4 公报重地表轻地下

黄河流域公报偏重于地表水的统计,地下水取水是省区提供没有进行修改,耗水则是根据经验估算而来。

5.5 复杂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河流域的还原计算比较复杂,诸如地下水的开采与地表水的关系,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都有得于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黄河流域是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同时还承担流域外供水的重任,包括向天津供水,河北白洋淀生态修复供水。黄河下游引黄干流水向流域外的引水在90%以上,全河向流域外供水占全部的流域耗水量的31%。

5.3 要求公报资料更丰富

黄河流域公报水资源利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生产实践特别是水量调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分干流与支流,主要支流等用水统计仍未能开展。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根据黄河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统计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5.4 公报重地表轻地下

黄河流域公报偏重于地表水的统计,地下水取水是省区提供没有进行修改,耗水则是根据经验估算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