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第1篇

先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我曾经观察过母亲的发丝,那瀑布般的绿云,令我爱不释手,我轻轻的抚摸着它们,生怕弄痛了,我在心里偷偷地想:要是我的头发也能这样,该多好呀……我的黑发哪是时间梳成的,分明是母亲用她的心血一点一点染成的啊,我痛恨这无情的光阴,夺去母亲那曾经的美丽,可又无可奈何,谁能阻止得住它呢?只有在今后无愧于光阴,才对得起母亲……

这是一次作文题目为《时光的故事》中学生的考场作文。这个片段是赞美妈妈的,它通过“我”和母亲的头发由于“光阴”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表现了小作者对母亲养育自己的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类题材学生从小到大写的太多太多,许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的妈妈的确平凡而伟大,但一写到与此相关的作文又总觉得不能感动自己,更别说打动别人了,为此,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感到很无奈。为什么这篇文章读后能让人有所触动呢?首先,小作者观察细致,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我的头发能像这样吗?’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便是我的青发’;其次文笔细腻,多次运用比喻,如“天地间垂着的那一片黑瀑布”、“毛糙糙的如亚麻绳一般”、“时间真是位公平的法官”,另外还有对话,有动作“揉揉”、“摆”、“摸”,有心理活动等;第三,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特别细腻真挚,并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提炼,比如,“我的黑发哪是时间梳成的,分明是母亲用她的心血一点一点染成的啊”。

再看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是那枚精致的玉戒吗?那是,年少的我不知怎么回事,特别的顽皮,这玉戒是我从妈妈的宝贝箱里淘出的物件儿。不知是对它有什么特殊的感觉,那是我把它揣在身上到处摆弄。一不小心,‘叮’的一声清脆的响声,玉戒从我手上滑落,掉在地上,妈妈觅声而来,慌忙拾起了那枚玉戒。‘这是你爸爸给我的。’妈妈自言自语。‘哦?’我来了兴致,见妈妈脸上竟有了难以察觉的红晕。‘就是那年去武当山,回来时顺路买的啊。’妈妈着,轻轻的把它放回去……

这个片段写的是“我”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妈妈的“秘密”,它实际上涉及了许多中学生很少提及的关于自己父母的“敏感”话题――爱情。篇幅虽然很短,但是,读者读完这个片段后,会马上体会到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文中两个人物鲜明的个性也会立刻展现在自己面前:从“淘出”、“摆弄”、“来了兴致”等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机灵、天真与调皮;从“慌忙拾起”、“难以察觉的红晕”、“”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母亲羞涩中饱含着对自己甜蜜爱情的珍视与自豪的回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么短的篇幅中情节还起了波澜,显得摇曳多姿。同上面的文章片段一样,这个片段也充分运用对话、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法,也同样能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的画龙点睛,如“那枚玉戒似乎装满了父母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小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多种途径传神地表现了父母之间甜蜜的爱情,诠释了“光阴的故事”。

最后来看一个记叙性的课堂练笔:

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上,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这是学生写教室的“安静”,片段中没有直接提到“静”,但读后让人分明感到教室很安静。

写作中,在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时,除从正面角度进行直接刻画外,为使人物形象更为传神,某些作家还经常用到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指的是通过描写与所刻画人物相关的人、事或环境景物,来烘托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同学们能对人物进行恰当的侧面描写,就可以收到“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表达效果。

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

为了使刻画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给人带来立体化的感觉,除对所描写的主要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外,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人物描写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次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以达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如《三国演义》中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袁术率兵面对前来应战的董卓部下华雄,连折两将,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关羽应声而战。作者在描写二人酣战的场面时并未进行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进行了烘托。他这样写道:“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虽然未从正面来描写二人战斗的场面,但我们却依然能从其他人的表现中体会到关羽武艺之高,战斗场面之激烈。

第二,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通常情况下,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中;在具体环境中做事,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物的存在,也必然有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各种客观、主观条件的存在。

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第2篇

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包括知识、能力、智力、情感、修养等方面。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思维产生倾向性,促使智能更好地发挥。作文就是作者对事物情感的抒发,“情感”在中学生作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被人误解、渴望理解,与父母的隔阂.友情的碰撞,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懊恼,对社会懵懂的认识……但是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学生作文会干巴枯燥,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呢?学生不善于在材料的叙述中贯穿情感,使本来感情丰富的材料变得干巴巴了。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法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下面结合几篇记叙文的作品谈谈抒发真实情感的技巧。

一、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作者将情感融入文段内。避免平铺直叙.如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个“喜爱”.就写出了作者对鸟儿感情的变化。

二、借景抒情。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一切景语皆情语”.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才是好的文章。“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早日实现。情从景出,水到渠成。

三、把故事设定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故事的背景.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对于表现情感非常重要。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把“背影”设在“祖母病逝”“父亲赋闲”这样的祸不单行的大背景下来表现父爱的,文章在淡淡的哀愁中把父爱烘托的愈加深沉。

四、细节描写

文章中如果只有泛泛的叙述.就达不到感人的效果.必要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及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会事半功倍,感人至深。如《背影》一文,朱自清就选取“望父买橘”这个精彩的瞬间来表现最真挚深沉的父爱。这个片段作者在刻画背影中一方面详写外貌、动作、同时采用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父亲买橘子的艰辛,因而父亲爱儿子的情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就非常自然,显得水到渠成。

五、叙事生情

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因事生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叙述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全文波澜起伏.以第一人称叙述很自然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儿童的心灵多么美好,他们心中珍视的是可贵的友情.家长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

六、巧用修辞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第3篇

一、用线索化虚为实

情感相对于事件本身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东西,是比较虚化难以直接描写的,这也是很多初中生觉得难以对情感进行描述的主要原因。其实,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化虚为实。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线索,通过对线索的描写来将虚化的情感具体化,也使得情感的表述显得有章可循,让人感到自然。如在《这个夏天,我闻到了爱》的开头,作者就有意识地设置了文章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

这个夏天,我闻到了爱,那如桂花般的淡淡清香与甜蜜滋味,让我一直感动、回味不已。

九月中旬,空气中还夹杂这闷热的音符,天空中还悬挂着燥热的信号,枝头上还高调地重复着昨日的老歌。说来也怪,天还没转凉,离我家三四米远的一棵桂花树就星星点点地冒出了几颗传来丝丝香气的小黄点。

本来,挂花与文章的情感主题“爱”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作者通过类比“我闻到了爱,那如桂花般的淡淡清香与甜蜜滋味,让我一直感动、回味不已”,将亲情所具有的清香、甜蜜这一挂花的形象描述出来,就使得情感更加具体形象。其实,在下文挂花这一形象的描述始终在文中穿插,形成了完整的一条感情线,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能在这淡淡清香和甜蜜滋味中感受到这一份真情。应该说这样的化虚为实是成功的。

二、用细节含蓄传递

情感即使再真诚、深刻,也不宜大声地喊出来,因为读者并不具备同样的情感体验。此刻最好的做法是利用细节描写来含蓄传递情感,让读者在形象的细节描绘中获得情感共鸣。在具体细节描写中,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要言不烦,而不能事无巨细,因为这样会妨碍细节所传递的情感。如文中,作者这样写母亲照顾生病的“我”:

我贪图窗外的挂花清香,连续几晚睡觉都没有不关窗,虽然享受了几夜的桂花清香如梦,但最终却感冒了。我那热得发烫的脑袋像烧得发红的铁炉,里面的水翻江倒海着,怎么都睡不安生。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分明感觉有一双温暖的手抚在我的额头,梦中我嗅到了妈妈的味道。

在这一段细节描述中,作者将半梦半醒中的感觉与动作描绘出来,虽然并没有直接写情感,却分明看到父母对孩子那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接着作者进一步描述:

早晨起来,隐隐看见灯光下妈妈忙碌的身影,她说:“终于醒啦,快把药喝了。”伴着阵阵雾气,我大口大口地喝掉了苦得掉牙的药,心里却甜得很。“昨晚一挂完水,我就回来了吧?”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猜到只因我对她曾问了很多遍。“嗯,你老爸开车接你的,没把你叫醒。”妈妈说得很温柔。我的心像昨夜的头一样滚烫,向窗外看去,那棵桂花树的黄点是越来越多了,香味也越来越浓了。

作者没有详细地讲述昨晚父母送“我”去医院挂水的情节,因为这于主题关系并不大,而描述起来却非常复杂,出于详略考虑,作者直接写到自己第二天清晨醒来喝药的情景。通过追叙的方式来再现昨晚父母送我去医院的情节,这样就将自己内心的感动和父母的爱无声地传递出来,特别是最后借助“那棵桂花树的黄点是越来越多了,香味也越来越浓了”,暗示了亲情的浓郁,含蓄而形象深刻。

三、用对比凸显深情

对情感的描绘很难给予量化与具体说明,最能直接呈现情感大小、浓烈的方式是对比。在对比描写中凸显深情是比较常见的写法,这种比较未必是直接的情感比较,而可以是行为、动作、语言的比较。比如前后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就是基于不同的情感,也最能表露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如文中作者写父母前后不同的表现来凸显他们各自的情感:

那天大雨,可怜的桂花还没开得完就被打湿了一地。妈妈淋到了上班处,回到家时感冒了,声音很弱很沙哑,倒头就睡。爸爸回来后,一向不会下厨的爸爸立马变成大厨,二话不说立马煮了姜汤、热茶给妈妈喝,接着开始做菜,才一会儿功夫,一桌菜就弄好了,丰盛得让人感动。可是我尝了一口,觉得不对劲,土豆丝真像冰箱里的咸菜,吃一根土豆丝,我就扒了几大口的饭。妈妈也很安静地吃着,面色看起来似乎好多了,这时爸爸也尝出不对劲了,连连叫我们别吃了。从来不怎么开玩笑的妈妈也笑着说:“没事,全当咸菜吃。”饭桌上充满欢声笑语,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阵桂香。

文中,作者描绘一次突发事件――妈妈淋雨感冒了。这时“一向不会下厨的爸爸立马变成大厨”为妈妈煮姜汤、做菜,这前后的对比凸显了他的情感。同样做菜做咸了,从来不怎么开玩笑的妈妈也笑着说:“没事,全当咸菜吃”。这样的对比凸显了妈妈的宽容和温柔的同时,也体现了这种对亲情的包容。总之,通过对比,人物的情感呈现也就更加直接和鲜明,也更加让人感动。

四、用独白直抒胸臆

在记叙文写作中,对情感的表述也可以直抒胸臆,因为这样才能最为直接、明确地点出内在情感。虽然是要直接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但是这种表述要进行适当设计,而不是直接呐喊出来。可以结合具体的情节,通过心理描绘、内心独白等将情感呈现、渲染出来。要注意的是,内心独白不是矫揉造作,一定要合理自然。如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当晚,一时兴起,想要帮爸爸拔白头发,远远望去只三四根银丝,可是一拨开乌黑的头发,这几根那几根的白头发就都显现出来了,拔了好久却仿佛越拔越多,每拨开一处黑发,我的心都会“咯噔”一下。爸爸啊,你可知道,丝丝白发儿女债,您和妈妈的每一根白发都是一缕爱,缠绕在我的心里、梦里,一如窗外的幽幽桂香,伴着这个难忘的暑假沁润心房,始终萦绕心间身旁。

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四个理念

我们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是按照老师埋头苦练的教学引导,不断反复在作文训练中来实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标,而事实上虽然增加了训练数量并也提高了写作速度,但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这样就导致我们大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出现机械化的模式,只能依着葫芦画瓢地写作,并没有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而且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1.应具备辩证的思维角度

事实上,辩证思想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指对事物的看待和分析应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地看待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应在内容中融合一些辩证思维色彩。具体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全面理解故事材料的同时,应对常规思维进行转换和创新,善于挖掘故事新颖而独特的思想情感。通过在作文内容中有效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可开拓和挖掘创新而独特的主题,给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道:“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这种对与众不同的看法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个“东施效颦”的主题来延伸到现代故事中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大部分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特点,不追求盲目性地模仿。因此如果以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理解“东施效颦”,东施虽不美,但却能敢于“效颦”,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她的勇气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从这个大反转的辩证角度能带给文章更加新颖和独特的亮点。在这样的辩证思维的作文训练中能不断影响我们的思想,并提升我们在写作思维和内容安排上的全面性、深刻性。

2.应在题材上注重亲情情感的融入

情感的东西能带给人触动和共鸣,因此本人认为应注重将亲情题材纳入到记叙文写作内容中去。在写作时,不必使用太过华丽的精美词句去修饰包装亲情,也不需要用过于浓烈的情感去夸大亲情,只需要通过生活中最真实的小事情来呈现出人的真善美即可提升并丰富记叙文的内涵和情感。例如,龙应台的《目送》是叙述亲情的佳作。文中这样写道:“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文中通过对亲情真实、细节的描述与表达,将情感艺术化的表现出来,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因此本人认为记叙文题材上应融合渗透亲情这种情感,来提升文章的情感艺术价值。

3.写作技巧上应结合自然景物的烘托与陪衬

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仅仅安排人或物的叙述,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但如果增添一些自然景物,能对文章起到更好的烘托、陪衬与渲染的积极作用,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且这种自然景物的融入,应以高雅、积极、正能量方面的思想格调为基础,能渲染和突出文章的主旨思想与情感表达。但文章切忌不可过于消极、片面甚至灰暗低俗。例如以下这篇零分作文:什么是不朽?我冥思苦想,思绪万千。我曾以为,道德与信念是不朽的。可当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v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她一把扭住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老家的三大爷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只山羊进城来看病,换来的只是琳琅满目的检查化验单和无可奈何不得不给的红包,在白衣天使灯红酒绿后的醉眼微醺下,大爷最终还是走了……从这篇文章题材来看具有时代性,语言也比较流畅,但经老师分析,这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是无法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成功的。因此这也就提醒我们学生在高考写作中更应该合理把握好写作技巧,适时地运用自然景物等来烘托陪衬内容。

4.情感主旨上应强调对生命的敬畏

我认为,人类应把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人与事都当做一个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和尊重,并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例如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文章中这样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歌唱,他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通过这段文字的叙述,能折射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这无形之中在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并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人心价值观的思想,强调了每一个生命体的价值和珍贵。哪怕是一颗种子、一朵花,它们的生长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应学会赞誉生命并敬畏生命,对万物都皆可使用拟人等修辞法来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质感,提高作文的思想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若能做到以上四个要点,那么不仅从作文内容上更加丰富和饱满,同时也能切实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等的感受,体验和感悟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循序渐进地提升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单猛.记叙文写作的四个理念[J].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5,26(1):15-17

记叙文写作技巧范文第5篇

作文教学实现有序性是“新大纲”和“新课标”提出的基本原则。翻开“新大纲”和“新课标”,不难发现,无论是前者的“写作部分”还是后者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都明确地指出:“写作(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把写作(作文)教学定位为一个“过程”,那么作文教学必然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换言之,作文教学是在各个学段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逐步整合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作文素质的过程,它应该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一、写作文体目标训练。

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计划安排写作。高一,我侧重训练记叙文,上学期从复习记叙文的要素开始,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记叙文,如《 的一件事》,再练习复杂记叙文,如《我的 》《琐忆》等,记人记叙文与记事记叙文分开训练。周记就配合记叙文,把训练目标确定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同时练习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一个个目标分开练习,逐条到位。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为辅,周记中适当练习记叙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日记、书信体与人物采访。高二,上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立论、驳论分开练习,周记中适当练习议论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访谈录、辩论稿。下学期仍以议论文为主,周记中适当练习诗歌与戏剧。高三,开始文体自选的话题作文练习,但要求学生注明所写的是什么文体,以强化文体意识。这样,学生能有一个渐进的感受,而且文体意识也能够得以强化。

二、写作技巧目标训练。

高一上学期,配合记叙文,学习顺叙、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层层铺垫,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设置线索,连缀镜头等;高二,配合议论文,学习论证结构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与对照式;高三,进行综合技巧训练。每一次写作文,确定一到两个主要训练目标,讲评时就主要针对写作目标进行讲评。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教师有所侧重地讲评,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三、评价修改的有序。

相关期刊更多

青苹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学生之友·小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知识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