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该是时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市场换技术”是一句绕不开的话,也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策略。
改革开放之前,它被解释为“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是被批判的大毒草。因此,第一代汽车合资企业的负责人无一不是顶着“洋买办”的指责过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汽总公司董事长饶斌向中央提出,在花钱进口汽车的同时,应该要求外方无偿提供相关的技术。随后这一设想在轻型卡车和奥迪100公务车项目上得以实现,成为“市场换技术”的始作俑者。此后,商务部原部长吕福源完善了“市场换技术”的内涵。他说:“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随后,汽车合资潮风起云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片造车热。盖棺论定,大量合资公司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汽车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建了门类齐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和完善的销售服务渠道,提升了中国汽车的制造技术,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吸引了大量投资并拉动了GDP增长。在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后,广大消费者提前实现了拥有汽车的梦想,中国快马加鞭成为又一个“车轮上的国度”。
客观来评价“市场换技术”的历史功绩,它作为改革开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成功的,但在“开放”之外,预期“换来的技术”与目标相去甚远。诚然,如果对技术不加区隔,我们的确换来了基本的制造技术和初步的研发技术,但从汽车强国的考量看,核心技术和纵深的研发能力依然牢牢掌握在外资手中。由于缺乏真正的造血功能,中国本土汽车羸弱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
与“市场换技术”并驾齐驱的另一个策略是“招商引资”。由于没有掌握“造血”能力,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利用外资”,实际往往是“被外资利用”。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引入外资很少的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超过了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江苏省。正是在浙江省,孕育了吉利这样的本土汽车企业,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输出民族资本收购了沃尔沃汽车。
全面否定“市场换技术”的历史功绩是不对的,但至今依然沉浸在“市场换技术”的白日梦中不能释怀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从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起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共识。各汽车企业的“十一五”规划也把发展自主品牌提上日程。然而,在这样的大好氛围中,我们却看到“合资自主”这个怪胎的全面推广。
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表示:“支持合资自主没有问题,如果仅仅担心民族品牌的生存而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该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换言之,当初我们可以为跨国汽车公司敞开国门,今天我们也可以帮助外资品牌的淘汰车型、垃圾车型起死回生,换个包装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这是“市场换技术”的“光大”发扬。
“2015年 3月 10日,CAD云平台 Onshape开放公测,同时,Onshape还获得了由 North Bridge和 NEA领投的 6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15年的春天,Onshape的这条新闻让整个 CAD领域感到了燥热,并重新开启了一个沉寂已久的关于“未来”的讨论:在技术、市场和服务趋近成熟,已形成某种定式的 CAD领域,该如何寻求突破?
“通过在过去的 10年间不断在桌面上安装 CAD系统,人们都看到了一点:CPU的速度很难无限增长,对于传统桌面级的 CAD系统来讲,能优化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云计算的性能和网络性能的提高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对于一个完全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 CAD平台,Onshape能够提高和优化的空间就很大。”笔者辗转采访了现任 Onshape公司 CEO, John McEleney在邮件中如是说。
熟悉 CAD软件的人都知道,CAD软件近年来就一直有这样的趋势:社交化、移动化、互联化非常明显,越来越多与 CAD系统原本枯燥的算法技术、架构体系等不同的新兴 IT技术被引入到 CAD系统中。这不仅使 CAD软件的性能得到了提升,功能日益丰富,更使得 CAD软件变得越来越生动,不再刻板。只是这种趋势,在 Onshape出现前,还没有成为 CAD软件技术升级的关注核心,也没有成为彼此争夺市场的竞争点。Onshape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平衡,将原本的“趋势”变成了“产品”,使得原本循规蹈矩的演进陡然加速。
而 Onshape所采用的技术、推出的产品和发表的言论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并且被认为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核心创始团队极深的 CAD领域背景:John McEleney曾担任 SolidWorks的 CEO长达 11年 7个月;而 Onshape的创始人兼总裁 Jon Hirschtick更是堪称 CAD领域的传奇人物,很多主流的 CAD软件和软件公司都与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前,Jon Hirschtick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传统主流 CAD软件 SolidWorks的创始人,并掌控其长达近 18年。
CAD主流市场的云应用
“Onshape是世界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完全基于云技术(full-cloud)的 CAD系统产品。”John McEleney在邮件中告诉笔者: Onshape不是将原本桌面级的 CAD软件向云端转移,而是完全基于云技术进行开发,因此与现有 CAD软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所有的建模计算、数据管理和存储都是基于云端,用户只需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访问云端的设计工具,就可以进行设计。
“开发 Onshape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原有的 CAD行业外去寻找技术精英人才来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包括云架构、移动、浏览器、安全和 DevOps等领域。The Onshape Part Studio确切地讲,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几何内核,它是用户在我们的 CAD系统当中的工作环境。我们吸收了经过验证的 Parasolid内核的优势,你可以认为我们的 CAD系统内核就像是一个来自桌面实体建模、谷歌应用、GitHub和 Salesforce的结合体。”JohnMcEleney说。
对于主流CAD市场来讲,Onshape还是一个新兵。而且公平地说,第一个让用户从市场化的产品当中真正尝试应用云技术的是欧特克。
从十几年前推出Autodesk Buzzsaw开始,欧特克始终希望借助将云计算应用到CAD软件重新赢得市场的尊重。到2010年AutoCADWS,AutoCAD基于云端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大量的真实用户。
“云计算对所有软件都有巨大影响,CAD也不例外,所以CAD采用云技术是必然的,”欧特克 Fusion 360产品总监 KevinSchneider,这位在欧特克制造业部门工作 17年的资深 CAD业者,在接受笔者邮件采访时谈到:“用户需要更易于评估、集成度更高、互联性 /协作性更好的 CAD工具,云技术就是一个可以提供这些能力的平台。但是,设计并不会因为云而改变,云只是一个能让设计更优、更快、更经济的平台。”
自 2011年 9月宣布推出欧特克云(Autodesk Cloud)后,欧特克应用云技术改造现有 CAD工具的进程进入了快车道:陆续推出了用于查看、编辑和共享文件的 A360,用于智能手持终端的 AutoCAD360;用于管理文档、模型和数据的 Buzzsaw;用于构建三维点云的ReCap 360;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 Autodesk PLM 360;用于对制造流程进行分析优化的 Process Analysis 360,以及对进行仿真分析的 Sim360。其中,A360和 Fusion360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如果说欧特克是为了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的“荣誉而战”,那么对于 SolidWorks来讲,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为了顺应公司产品战略整合的要求。
成立于 1993年的 SolidWorks,1997年被法国达索系统收购后,一直以独立的软件形象面对市场和用户,至今22个版本,都与达索系统面向高端的定位保持了差异化市场存在――面向中端市场。
2012年,达索系统基于云端的3DEXPERIENCE平台正式面世。2014年, SolidWorksConceptual Design(SWCD)――SolidWorks第一个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尝试,SWCD这一具有明显云特征的应用,事实上开启了 SolidWorks与达索系统产品层面的整合:3DEXPERIENCE平台成为 SolidWorks与达索系统产品融合的基础――云技术解决了达索系统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的难题。
与以上两个 CAD软件提供商不同,PTC始终希望通过与更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2013全球用户大会上,PTC推出了针对 Creo的虚拟化应用。
所谓应用虚拟化,是基于应用 /服务器架构,采用类似虚拟终端的技术,把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与计算过程分开操作。而此次的 Creo虚拟应用,PTC就联合了 IBM、Citrix和 NVIDIA共同实现。
时至今日,PTC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建设物联网系统当中。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于 PTC来讲,用于物联网的云平台何时会被平移给 Creo应用,也许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最佳时机的判断。
云技术应用的差异
事实上,要理清云技术对CAD软件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事实。
首先,CAD软件的行业属性明显:企业类型、规模、业务模式的不同,都对 CAD有不同的属性要求。客观地说,虽然采用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改变 CAD软件的易用性是必然趋势,但对具体的 CAD软件是否要采用该方式升级,则完全取决于 CAD软件提供商对软件本身的定位――越是大型企业的 CAD用户,对新型 CAD的需求和适应度越低。
第二,在功能日益趋同的当前 CAD市场,新兴IT技术所带来的新型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极大提高了专业用户的使用体验,也降低了CAD软件的使用门槛,扩大了 CAD软件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范畴。同时,也减低了软件的拥有成本。
第三,从软件发展的角度看,应用模式的改变,也说明CAD软件进入了成熟期――现阶段,想要在 CAD技术上实现某种革命性、天才式的突破,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对应用模式的改变,则有可能替代纯粹的技术升级,为 CAD软件带来再一次跳跃的机会。
第四,基于云技术的 CAD软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某些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使得设计工具能够更进一步地符合设计行业的新型生态关系,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同时,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应用了云技术的主流CAD产品,虽然所实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究其根源技术和实现手段,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基于云技术的 CAD产品,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IT技术对 CAD软件的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决定作用?
正如 John McEleney始终强调 Onshape完全基于云技术开发的纯正技术基础,其自然是最具有云端应用的特色,因此 Onshape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直指传统 CAD软件的软肋:Onshape从软件的应计算、存储、部署、服务和升级等各个环节都基于云端,因此无论是计算速度、对文件的调用还是对数据的管理,都具有一种后发的优势。
“首先,一个设计团队的多个成员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CAD模型进行操作――无论这个设计团队的成员是同一个办公室或者分布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John McEleney在给笔者的邮件当中总结说,因为 Onshape系统与由 Onshape所产生的 CAD数据都基于云端服务器 ,从未被拷贝,所以来自云端的单数据流使版本和版本控制只需控制 Onshape内的一个单独文档。因此,对于用户来讲,应用 Onshape,不需要从云端服务器下载任何东西,不需要同步或者定义最新版本,不需要锁定、登出自动保存……从而避免了混乱的签出、文件拷贝错误。同时,对于整个设计团队来讲,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并应用相同的原版的 CAD数据 ,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编辑任何数据,而不需要担心覆盖了别人的工作。
“而且由于 Onshape系统也是基于云端部署,所以 Onshape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用户可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设计和编辑模型的CAD软件。它使用户可以访问到完整的CAD系统,随时随地――不仅仅是查看。”John McEleney说。
相对于刚刚出现仅 3年的一款 CAD软件来讲,传统主流的CAD软件的优势是功能完整。当然,其对于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很多的系统提供商的解决方案,都是同时提供桌面级和基于云端的两种解决方案。虽然没有 Onshape那么新鲜纯粹,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也并不完全就是劣势。
“我们并不完全依赖云技术来运行该应用程序。Fusion 360也可以在用户桌面上本地运行,所以并不需要始终保持联网。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和需求。我们的客户希望能够在离线的状态下工作(例如在旅行中),完全依赖浏览器和互联网的 CAD工具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在 Fusion 360中,云技术拓展了 CAD的功能,增加了一些十分强大的能力,但并不是时时刻刻 依赖云连接来运行。”Kevin Schneider的说法相信应该能够获得更多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CAD工具是来帮助用户企业解决关于产品相关的设计问题的,所以从用户的角度看 CAD软件的进步,一定不是从 IT技术的层面。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设计更好的产品,科技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对用户而言,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该专注于解决设计问题,一切从应用出发,而不只是着眼于技术。”Kevin Schneider说。
笔者无意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事实上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优势和劣势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相对而言,从用户的角度看,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一个多元的 CAD环境与一个多元的世界一样,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到真正合适的CAD软件。不过,还是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循:从使用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尝新不应该被鼓励,守旧不应该被嘲笑,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CAD软件。变化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改变的价值
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 Onshape在 CAD业界引起的讨论,在客观上,正在将 CAD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场的一个最大变化是:软件行业多年以光盘交付为标志的永久许可证销售模式受到了挑战,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租用方式正在替代多年的软件试用许可证销售模式,成为最新型的 CAD销售方式。
这也就这意味着,未来,工程师与软件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将发生变化――软件不再是应用企业或工程师的所有物,其仅仅是用户获得软件功能的方式,是系统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功能服务。
2014年 4月份,SolidWorks宣布接受北美和欧洲用户的预订,采用 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端的SWCD,其月租价格初步定为 249美金。
2014年年底,欧特克在“拉斯维加斯大师汇”上宣布,将在 24月个内,调整对 CAD产品的销售模式――从销售许可证到租用模式。
2015年 3月,Onshape宣布对普通的用户采取免费的策略――测试阶段的 Onshape提供了免费版、专业版以及企业版三种套餐,其中的差异在于,免费版与专业版的功能一样,但是私有文件数为 5个(这种方式跟 GitHub有点类似),而专业版需要每用户每月收费为 100美元。
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格局,仍需时日去验证,但是至少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点值得欣喜的地方:现在的三维 CAD已经不再是往日的庞大系统,也不再需要应用企业投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精力和资金了――CAD应用的普及拥有了最佳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时机。
记者手记
放眼现在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呼声此起彼伏,而且无论是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还是学术、科技领域,每个人现在都在谈工业 4.0、三维打印……似乎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落后,完全就是因为管理手段落后、制造工具不先进以及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所致,似乎只有新技术才能帮助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向强大。事实上,与一味强调个体的领导作用相比,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更是目前中国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制造业是讲究配合的行业,只有相关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到达了一个高度,才能真正在某个领域实现某种程度的升级――单个企业效率的提升往往不会最终形成明显的效益提升,就是因为产业链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效率并不见得同时提升,短板效应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讲,中小企业的短板依旧存在。虽然在经历最近 30年的高速发展后,有些行业和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工具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甚至仍然需要从普及三维设计开始。
CAD软件的改变,使得中小企业真正有机会修补自己与先进企业之间的断层,弥补行业短板。
1、学会反思。面试官在挑选人才的时候,肯定是有考虑到每个人的综合潜质才对这个人作出评价的。作为一个应聘者,你的技能不如别人,你的说话方式不如别人,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不如别人,你的处事态度不如别人,你的自信与大胆没有表现出来,自然就会低人一等。因此,面试失败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反思,然后积极的找到解决的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
2、有明确的目标。在投简历时,我们很多人都是乱投一通,想要碰上自己喜欢的职业。这种方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个人而言,我们的水平有限,知识接受能力有限。企业看中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一个什么都只会一点点的人。那么,我们在面试失败之后,就要首先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自己想在哪里工作。从而做好十足的准备,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3、增加知识。企业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对这一行有着深刻的了解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人是不可能轻易的在企业中获得成功的。因此,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让企业更加的看重你。
总之,在失败之后,千万不要失去信心。信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宝藏,只有拥有了信心,你才可以面对未来的艰难与挑战。作为个人,千万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不再尝试,下面的工作才是更适合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模式鼎盛,或者说模式泛滥的时代。我们似乎应该这样认识模式,才较为妥帖:模式体现了一个时期内人们认知经验的集合,是人们就某个认知领域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实践规律的归纳。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肯定了模式有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模式自有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所以,当看到一所学校一门学科所有的课,甚至所有学科所有的课都以一种面貌呈现的时候,我以为,即使它抱有了一棵硕大无朋的大树,但它无疑失去了整片森林。
话说回来,几轮课改以来呈现的难以计数的模式,仍然要看好它的积极意义。这个意义类似于教育思想的启蒙:它们在让某些课改的积极观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模式样本。这样,与其说我们缺少模式,倒不如说我们缺少模式的多变组合和灵活运用。因此,我看好一个已经姗姗走来的“后模式时代”,必将带来教育教学一片自由灵动的风景。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的“全息教学路径”设想和实践,应该成为“后模式时代”的一个典型样本。这里,你看不到“模式”的影子,只是在合适的教学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式”。这个“全息性教学路径”的研究思路,对于当下的校本教研的管理应该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一、校本教研的田野风格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一支经受“生态课堂”和“目标―探究式教学”(该校前期的课堂“模式”追求)历练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全息性教学路径”建立在较好的课改基础之上,已有教师较强的价值认同。模式是课改的前哨,跳出模式看课改才是课改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然而,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全息性教学路径”推进与“模式”或“模式化”思路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前者更重视教师自下而上的改革力量。纵观历次课改,基本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进思路,教师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因而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课改,要给教师发挥智慧的空间,要给教师伸展自由的舞台;否则,教师成了执行命令的机器,最终以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泯灭为结局。这是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对深入课改的一条最重要的启示:教学研究的“草根意识”和“田野风格”始终不能丢失。
二、对立共存和多元发展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里断言:如果我们想认识真理,“必须学会把对立的事物作为整体来接受”;并且,教学就是由那么多的“悖论”组成的,比如课堂教学的空间应该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沉默和争论并存”等等。正如萧伯纳一样,既能从“得到”中发现人生的悲剧,也能从“得不到”中发现人生的悲剧。
事实就是这样,课改到这一地步,我们必须摈弃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从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的这次主题赛课的评价中,我们可喜地发现,对课堂的观察已经跳出了线型思维、简单思维的泥潭,正努力走向相反能够相成、相克且能相生的生态之路,在局部中全息,在全息中局部,不断让课堂的评价向科学、多元的方向发展。
三、“微观察”的大作用
依据“全息论”的观点,整体的信息是靠局部体现的。那么,就“微观察”而言,就不仅仅是对局部的剖析,更是在整体背景下思考局部的意义,这本身就是“全息论”隐含的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应该成为教学观察与评价的一条准则。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这种专注于课堂“微观察”的追求,与佐藤学所提倡的“宁静的课堂革命”的气息何其相似――课堂的真伪美丑都毫无保留地放大,以还原课堂的常态和真实。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所追求的“全息性教学”以“选择”作为教师本人研究课堂的切入口,却在课堂效益的评价上丝毫没有“选择性执法”,真实之外,还看到他们的真诚。有了这份真诚,课堂的革命不要锣鼓喧天,却在一个个“微观察”中悄悄地填满了课堂的裂缝。
最后,提醒“全息性教学路径”的追求者们,找准方向、定好坐标后,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行为发生前自觉和理智的“选择”,即由关注课后的外在评价转而注重教师课前的内在设计过程,一定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按照谯城区教研室的安排,2011年9月16日在全区八个教研片区同时举行语文优质课展示暨主题研修活动,我作为亳州市谯城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认真组织了第七教研片区活动,给我的总体感受是:这两节课让我们一起享受到了成功课堂的喜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第一要义,是成功课堂的第一要义。正如本片区语文教师评论的那样,“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体现了教者把握教材的能力,体现了教者了解学生学情的课堂敏锐力,而顺学而导,则体现了教者导学的艺术。
本次语文优质课展示及主题研修的专题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王魁森主任,在召开中学语文优质课展示及主题研修预备会上,强调举行这次优质课展示及主题研修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亦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其次,全体教师经过第三轮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已经有了较强的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意识,但如何把意识变为行为,仍有一定距离;
再者,在课堂教学的观课与评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课堂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弱化,有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衍变成了一种形式。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是我们研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的切入点,以此观照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后,教者是否就可以隐身到学习过程之外,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既需在理念上进行探讨,又需在实践中进行试验。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免不了会生出一些问题:
(一)“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很多时候,明明想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了各种教学方案,但在具体操作时却发现学生:要么缄默不语,静候老师的讲解;要么袖手旁观,听记同学的发言;要么三言两语,浅尝辄止;要么支支吾吾,令人心焦等等,由于教学时间所限,只能按预定方案进行了。学生散乱无奇的疑问或感受与教学的重点相去甚远,把主要时间耗费在质疑和释疑上是否值得?
(二)重“学”而轻“教”
一提到重“学”,有些教师就赶紧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来尊重学生,任其课堂上随意发挥,尽其所能地给予夸奖。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点拨功能,教师的调控机智却又束之高阁了。
(三)把“自主”等同于“自由”
我也曾试过,见过一些放手让学生“问”的课堂,结果往往造成问题主次不分、问题颠三倒四。“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思考性;信口而来的“追问”往往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重心。这样“碎问碎答”的课堂,既无深度,也无逻辑性,反而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
当然,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农村乡镇中小学实施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比较多,家庭教育的方式、层次差异性较大,在外务工的家长较多,剩下的是奶奶和姥姥了,监护人的知识有限;学生搜集资料难,阅读量少;学生的提前预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有待培养、规范、正确引导。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怎么样才能做到“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呢?
让我们感到荣幸的是,两位谯城区语文优质课教师,为我们精彩演绎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亳州四中王咏梅和颜集镇中心中学陈华两位老师在教授《安塞腰鼓》和《斑羚飞渡》时,学生都提出了若干疑问,有词句理解的,有结构作用的,有主题思想上的,有语言品味上的。两位老师并没有立即给予解答,也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细细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先小组间交流思考的结果,彼此完善补充后集中交流讨论。有的是自己阅读后解决了疑问,有的是阅读后解决了他人的问题,在交流与讨论时,彼此纠正或补充,使讨论不断深入而热烈。同学们大都能主动发言,而且均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观摩座谈时,两位老师都谈到,自己只是做了精心设计,完全把阅读、思考、交流的时空还给学生,突出默读和朗读,组织交流与讨论中的点拨完全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思都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下面,我就以他们执教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理解,围绕专题,进行探讨,与大家交流学习切磋。
一、以“问”定学与先“学”后教
首先,问题要来源于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成人化的角度进行的,并不能贴进学生的实际,只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是最实际最有效的问题;其次,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最后,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千万不要心急,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去碰壁、去发现了,才是最深刻最恒远的。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导学”而不在于“教书”,教师如何导,取决于学生如何学。
二、呵护并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堂成功的课,首先应该是人人参与的课堂,而这种参与的热情,却需要教师足够的爱心和宽容来呵护和培养。要对回答片面甚至错误的学生,不轻易批评,而是委婉指正;要对偏颇的质疑,指明全面而深入思考的方向,这样的尊重与呵护,学生才能越战越勇,思维的碰撞也才越发激烈,才能生成许多精彩的火花。
三、要辩证处理“教”与“学”
首先,教师不能走极端,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了。任何事物都有个度,教师要清楚这个度的位置:哪些是学生应该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教师点拨的,哪些是需要教师深析讲解的!去年区教育局在十河召开的课改现场会使我很受启发,十河的课改模式要求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重点要讲,难点要讲,方法要讲;简单的不讲,学生思考讨论能解决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就值得借鉴。
四、对学生要加强学法指导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的确,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教学是轻松的,他的学生是轻松的,教学效果应该是良好的――因为,他授人以“渔”了,可以终身受用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在活动中,两位语文教师经过精心地准备,每人向我们展示了一节“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示范优质课;参加观摩听课的老师也各抒己见,就两位优秀教师所讲课的内容及方法,谈出了自己对“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认识及困惑。
本次主题研修教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是尝试阶段,还未真正成熟,所以存在很多困难于疑惑。在会上,各位老师也抛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希望和大家商榷解惑;但是随着我区“课改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关注点。这次我们第七片区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在张店中心中学开展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题研训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