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书法

莫言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莫言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莫言书法

莫言书法范文第1篇

【摘要题】图书营销

【关键词】网上书店/图书发行/模式

【正文】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图书发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图书发行业开始更多地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就是网上书店的出现。出版社也在网络的影响下更新和完善了传统的发行理念和模式。

1网络环境下传统发行渠道面临的变化

1.1发行渠道多元化

传统的图书发行渠道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都是从出版社到读者,但因为经过的中间环节不同而有区别。

因为网络出版的缘故,出版社是最早触网的,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已建立网站的有349家,占62%。较好的出版社营销网站建设的特点是:以出版社本社出版物为网站核心,突出特色,访问速度快捷,信息及时更新,内容的合理编排以及完善的检索能力,较强的交互能力。

对出版社而言,网络环境更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出版社的信息管理。对内可以将图书的营销策略和新书信息传递给分销渠道成员,并利用内部电子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可以比较高效而且真实地获取相关信息。对外,就是把出版社发行商的信息公布出去,了解市场情况,使自己的营销战略适应市场变化。

出版社的对外信息,可以借助网上书店的方式。出版社的网上书店从经营模式上分有三种:网上批发书店,网上零售书店,网上批零兼营书店。同传统图书营销相比,这三种模式在营销渠道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经营手段与形式的变化,网上书店依然担任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出版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分销渠道。不同的是,出版社营销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交易,而是基于网络的虚拟交易方式。

新华书店因为政策的优势,一直处于发行渠道的老大地位。新华书店系统共有发行网点12666处。2003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57.54亿册,1070.2亿元,其中新华书店系统总销售119.34亿册,695.95亿元,新华书店系统总销售占全行业的比重为:册数75.75%,金额65.03%。

尽管是行业老大,但新华书店同样没有忽视对网络的运用,2004年新华书店总店近5万平方米的新配送中心大楼投入运营。中国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所属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将全面启动国内图书连锁网络,在5年时间内,在国内建成由1000家连锁店、20家大型书城、15000家物流服务及辐射网点组成的全国性发行网络,将年配送总额提高到30亿元。届时,这个国内最大的图书发行网络提供的信息平台可容纳全国出书品种的80%。

民营书店也是不可小视的力量,近20年来,民营书业从小书摊发展到大书店,从零售到二级批发,建立了从个体运营到区域性、全国性的网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书业的从业人员有4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至少有20-30家年经营额上亿元的民营书业企业,且大多兼营图书策划与发行。民营书业常用的发行模式有买断经营、分销及其他发行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发行权和批发权的民营书店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发行模式外,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行渠道,读者俱乐部、连锁店、图书大厦、超市、书报亭等纷纷充当零售商或批发商的角色,用各种方式尽力抢占发行渠道,以应对网络出版带来的利润分流。

1.2价格折扣,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免费下载

从免费邮箱到在线电子阅读,网络环境对传统发行最大的影响除了网络出版物获取便捷、容易复制之外,应该是免费下载或者电子书的廉价推出。2002年,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在网上发行《骑弹飞行》,开创了只发行电子版、不发行印刷版本的先河,由著名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全书共66页,售价2.5美元,发行当天就被疯狂下载40万份。一般来说,同样一本书的E-Book版本只有纸装本价格的1/10左右,有些出版商采取促销策略时,价格还会更低。

网络环境下几乎免费的电子大餐的确对传统图书发行带来了影响,于是价格成为一个很敏感的因素。为了应对电子下载,传统书店已不再死抠原价销售,而是用多种价格手段促销。小的连锁店或者民营书店的价格一般在八、九折左右,有时也可以到七五折。一些书市上的折扣也到了五折,旧书更低。以前看似不会打折的大型图书超市也开始用价格促销。

1.3加强客户服务,弥补网络发行的不足

网络时代虽然便捷,但人们面对的是冷冰冰的电脑,网络出版物的整个交易过程都不用经过人工环节。而传统书店在与电子书商争夺受众的时候,不得不打好客户服务这张牌。传统书店的客户服务一方面体现为看得见的人员服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隐性的购书环境。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CRM)是客户服务的较高境界,通过与读者的接触,了解他们的购书习惯、阅读喜好,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份额。它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了解读者的需求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跟踪研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图书发行带来更多的利润。其目标是在拓展图书发行市场和渠道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顾客关系,吸引和保持更多的顾客。

大型图书大厦的购书环境比起CRM来要便利得多,这也的确是促使读者购书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舒适的购书环境,使读者更乐意买更多的书。大型图书大厦环境幽雅雅,一般都内设中央空调、手扶电梯和自动存包柜、自动电脑地图,便于顾客查询书的摆放区域。总台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接受图书咨询。大厦内会播放舒缓的音乐,也开辟了专门的咖啡厅,有一些免费取阅的杂志。有些图书大厦除了传统的店堂销售外,还采用了网上售书、送书上门、会员制等销售方式。

2从购书流程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典型图书发行模式——网上书店

网上书店是网络环境下图书发行的典型代表,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要有实力的传统书店,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促销,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网上书店从销售渠道上可以分为以出版社为基础的网上书店,以实体书店为基础的网上书店,无实体的纯虚拟网络书店。由于前面已经涉及前两者,下面主要研究无实体的纯虚拟网络书店。

纯虚拟的网络书店,电称为电子书店、线上书店,是为了实现纸质媒体图书的销售,用网络作为平台搜集、整理图书信息,用网下配送公司实施速递服务的电子商务形式,是网上零售业的典型代表。和传统图书发行相比,在信息、购买支付、物流配送等环节需要更多的网络手段。一般有B2B、B2C、BBC三种经营模式。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最大的不同在于购书流程的不同。

2.1吸引读者

为了把读者吸引到网站,网上书店使出了浑身解数。网上书店的代表当当网就推出了智能比价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时查询所有网上销售图书音像商品的信息,一旦发现有其他网站的商品价格比当当网价格还低,当当网将自动调低同类商品的价格,保持与竞争对手至少10%的价格优势。当当网2005年5月首页的广告就是“图书全场1折起,85折封顶”,很有卖场的气氛。卓越网首页的广告则是:“卓越网5周年,500种三联精品图书底价——7折”。也有网站打出“免费送货”的广告,并推出一定的促销期,在一定时间内用低价格售书,并适当附送小礼品,当促销期结束时,读者已经熟悉了网上购书模式,习惯了足不出户的便利,于是网上书店就开始回收成本了。

2.2书目查询

对有购书意向的读者,书目查询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相比最方便的一点。美国的伯德斯网上书店,在全国有三百多家连锁店,并在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设有分店,它除了具备常用的检索途径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检索。如果读者忘了一本书的书名、作者,只要大体描述一下内容甚至封面,它都会帮读者去找。国内还不具备模糊查询,当当网的查询项目有每日热门搜索词、组合查找、分类查找这几个栏目,在分类查找中,设有商品种类、商品/图书名称、作者/导演/演员、出版发行机构、折扣范围、售价范围、出版日期这几项,在点开查询书目的界面后,左边就会出现一栏“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还买过”以及“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和“新品推荐”,就是与查找的内容相关的书籍。一般的网上书店都有简介或者精彩片断给读者试读,就像在传统书店买书时的试看一样。卓越网在图书简介的最后附有一句;“有该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吗?”如果读者打钩的话,留下自己的E-mail,卓越网就会把相关信息送到读者的邮箱。

2.3支付货款

在查询后,读者选定自己的书目就可以下单了,一般可以选择在线支付、邮局汇款、银行电汇或者货到付款等。对网上书店而言,最理想的是即时支付,但是目前由于银行支付系统不够完善,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安全危机,读者会担心支付不安全,所以还是采用邮局或者电汇的方式居多。好在书的价格不算贵,网上书店为了让读者放心,一般在收到订单、发货一系列的程序中,都会不断地用电子邮件告知读者进程,所以相对其他电子商务而言,图书的成交量还是比较理想的。

2.4物流配送

读者在购书过程中一般需要填写自己的邮箱以及住址等相关资料,填写的读者资料也是网上书店做好客户关系管理的有效途径。读者付款之后,网上书店就要开始运作,物流无疑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物流费用和物流时间是读者选择网上购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物流费用上,当当网在北京五环以内加急送是10元/单,快递是5元/单,普通邮递是5元/单,2-3天能送到。当当网在2005年6月推出了VIP服务,北京6个工作小时送货。卓越网配送到上海需要3-4天或者4-5天,广州需要5-6天。贝塔斯曼送货上门时间是:上海市区1-3天,北京、广州和上海(郊县)3-6天,一般城市的普通邮寄1-3周。由于目前邮政系统不完善,自建的物流系统成本又比较高,所以网上书店的物流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就物流成本而言,有时候一些打折书籍的物流成本会达到购书金额的一半或者更多,这也是很多读者最后放弃网上购书的原因之一。一些大型的网上书店一般采用和当地连锁店及图书大厦等大型传统图书书店合作,总部发单给当地的书店配书,以节省时间和物流成本。

大多数网上书店采用的是购书满一定金额就免物流费的原则,当当网是满200元免运费,一则鼓励读者多买书,二则读者也能省下一笔物流费,另外这样做送书速度也比较快,所以双方都比较满意。但是网上书店要真正做大做强还是需要有解决物流问题的实力。

2.5售后服务

一般物流的结束也就是整个购书过程的结束,但是也会遇到退换图书的情况,毕竟读者在购书前没有眼见为实,如果买书后不满意,可以退换书。一般是送货方式选择加急送或快递的订单,可以享受一次免费退货,10日内有效,同等条件下的免费换货时间是1个月内。其他方式的无条件退货,邮寄费用由读者自己承担,若有质量问题退货的,当当网承担普通包裹邮寄费。也有网站原则上没有质量问题就不退货,如果因为读者个人的喜好等,也不退货。基于退换书的成本比较高,读者一般都比较少采用,要让这部分读者满意,并争取他们下次购买,就需要网上书店做好客户服务了。

3网络环境下图书发行的未来走向

就目前情况而言,一类是没有实体书店的网上书店,以当当网、卓越网为代表,还有一类是以实体书店为支撑的。前一类书店已经开始逐步销售更多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图书为吸引注意力的引子,试图销售更多的电子商品、化妆品等有更多利润空间的产品。这也正是国外网上书店走过的路子,对图书发行而言,传统的实体书店仍然是主要的发行渠道。

3.1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的沟通功能,处理好内外关系

电子邮件对图书发行而言,最明显的是有利于各个层级的发行机构进行内部的信息交流,能随时了解资金信息、图书库存信息和物流信息,也可以随时交换新书上市信息、销售信息,这些都能加快图书发行的运作,使得图书发行更有效率。另外,由于电子邮件具有非常强的一对一特征,而且掌握有大量的数据库,完全可以和电子邮件联手进行数据库营销。2005年6月出现最多的是当当网和网易的合作,网易的几个邮箱(、等),在点击进入收件箱以前,会有一份好礼相送,20元的代金券,只要在当当网上书店再买30元的东西,就可以把这20元消费出去。在未来同样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发一些新书或者特价书信息,通过简讯介绍一些有情节的新书和值得收藏的旧版书,并留下购书地址以及某些优惠(在某个日期前购买的读者可以享受优惠)。

3.2利用BBS,洞悉消费者市场

目前发行商基本上没有意识到BBS在图书发行市场的潜力,还在沿用比较传统的“购书读者评论”或者“书评”。这些虽然重要,可是形式远没有BBS灵活。BBS可以有求购书籍、读书感怀、建议投诉、结交书友等版面,让读者与出版社、读者与读者互动。读者也可以自由组成一些某位作家的fans,建立“吧”,比如出版社可以引导喜欢张爱玲的读者建成“爱玲吧”,在里面探讨张爱玲的小说。在建立这些fans吧的时候,可以结合电影、电视剧(很多著名的小说都被拍成电影、电视)的剧照、剧情,这样感兴趣的读者自然很希望能买本原著读一读。

3.3根据图书的消费群,确定与不同的网络内容产品联盟

与网络产品的联盟,并不是要介入网络产品,而是和网络产品建立积极联系,通过网络产品做适当宣传。除了前面的电子邮箱,还有更多的网络产品。比如,如果定位是年轻一代的学生族,可以在QQ、网络游戏上做宣传;如果定位是白领层,可以和MSN建立联系:如果希望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各个网站的读书频道、各大高校以及各级别的电子图书馆,应该是图书发行考虑的宣传点。总之,利用网络产品的高渗透性,图书发行可以根据实力和受众定位,确定联盟方式。

3.4借助网络公益事业,树立品牌形象

随着网络的兴起,网校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图书发行业可以在捐助希望工程或者其他捐资助学的活动中,捐赠网络资源,一则可以凸现网络的先进性,二则与常见的捐助传统书籍形成区别,有利于成为新闻点。虽然公益事业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对已经具有企业性质的发行业来说,在做公益事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也是无可厚非的。

4结语

网络环境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深刻的革命,图书出版业的改革给图书发行带来冲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哪种模式必然会取代哪种模式。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下,多种元素都是互补的,电子书和传统书、店铺发行和网上书店都在有机地融合。网络环境让传统图书发行有了更多、更快、更便利的发行模式,但要真正利用好这些网络条件并不容易,网上书店和传统店铺都在继续争取图书发行新的利润空间。目前的情况是,图书发行业对网络的利用并不充分,只刚刚涉足电子商务和网站建设,对网络的其他产品,以及网络及时、一对一、跨时间、跨空间等特性,并没有充分加以利用,笔者建议在制定图书发行战略的时候,要把网络的特性融合进来,以促进更多的图书销售和建立更好的品牌效应。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上书店技术与经营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1JA870001)

【参考文献】

[1]纪丽斌.出版社网络营销.北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

[2]李京明.论因特网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5)

[3]李松.书店经营陷阱及对策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05(3)

[4]李胜利.图书分销渠道的管理与整合.出版发行研究,2005(1)

[5]李星.电子图书与出版发行革命.电子出版,2003(3)

[6]李香波.背景链接.出版参考,2004(12)

莫言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调幅 中波发射机 A/D转换 D/A转换

中图分类号:TN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57-01

1、数字发射机A/D(数模)转换的原理

1.1 抽样分析

控制模拟信号的输入可以利用电子开关、控制开关来实现,从而得到采样后的输出信号。如果发现抽样脉冲存在则电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这时的输出信号采样后作为模拟信号输入;如果发现没有抽样脉冲存在则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这时的输出信号采样后为“0”。因此,其采样输出信号是幅度连续、时间离散的脉冲信号。结合抽样定理可知,如果FP>2Fωmax(FP代表抽样频率;FΩ代表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由于抽样后的各周期频谱无重叠现象产生,所以原信号不存在失真现象,如果FP=2Fωmax时,则为最低抽样频率情况。其需要满足条件如下:

FP≥2Fωmax该式就是抽样定理。据此我们知道,FP代表带限信号,FΩ代表最高频率,其最高频率ωΩ=2πFΩ,也就是说,如果|ω|>ωΩ,则F (jω)=0。如果|ω|

1.2 量化和编码分析

通过抽样获取的离散脉冲信号仍是模拟形式,尚未离散,不能使用数码表示出来。此时幅度值需要舍零取整,即量化的过程。其量化单位的表示符号为“Δ”。其与数字信号最低有效位(LSB)中的“1”数量相同。数值量化后通过二进制代码表示出来,完成编码过程。通常A/D(数模)转换包括直接转换以及间接转换两种情况,具体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本文的数字发射机应用的是由美国制造28脚A/D转换器(型号1671JQ),作为12位高速A/D转换器的一种,其能够在800ns以内实现转换,并且拥有高达1.2MHz以上的数据采集频率,同类产品中拥有较高性价比。

1.3 D/A转换器

指数字量向模拟信号的转换工具。一般也分为直接和间接D/A转换两种,相比A/D转换器而言,其电路结构非常简单。本文应用的D/A转换器芯片是DACO808LCN、AD565AJD两种类型。其实,通过发射功放、功率合成器和带通滤波器也能够实现数字音频信号向模拟调幅波信号的转换。

2、数字发射机A/D(数模)转换电路

这里使用的发射机(DM10),A/D(数模)转换电路的组成包括:N28(模拟输入电路)、N1(转换器)、N3、N4(数据锁存器)等,功能是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模拟信号通过模拟输入板(A35)出来时,包括音频信号(负极性)和直流信号两类,其中直流负责打开部分功放模块,此时发射机会有载波功率电平发出,而音频振幅值则实现对射频输出电压瞬时值的调制功能。

2.1 A/D转换器的功能

电路组成包括:N1、N3、N4以及K1、K3(线性延时器)。功能是实现正极性模拟信号(0~5V)向12bit二进制代码的转换,同时实现锁存功能。

这里电路N1采用AD1671芯片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其转换时间在800ns以内,而数据采集频率达到1.2MHz以上,通常模拟输入电压位于0~5V之间,而采样脉冲一般在20~50ns之间。也就是说其输出数字量位于“0000 0000 0000”和“1111 1111 1111”之间。通过调整R7(电位器)可以对AIN2端输入直流电位进行控制,从而使发射机射频调幅度达到理想状态。A/D(数模)转换启动(ENCODE)时,通常模拟信号输入由N1的23脚进行,而采样脉冲输入通过N1的17脚进行,转换数据输出通过2-13脚进行,其中2脚和13脚分别代表最低有效位(LSB)和最高有效位(MSB)。DAV信号输出端在16脚,其为负脉冲信号,通过16脚时代表完成一个A/D转换周期,输出线数据(12根)为有效数据。DAV的负脉冲传送给线性延时器K1时需要延迟150ns,之后输出三路脉冲,分别送往转换检测电路,以实现对A/D转换是否正确的监测;以及线性延时器K3延时60ns后,将数据写入外部锁存器N3和N4;还有调制编码板读取数据。

2.2 数据锁存器

这里的数据锁存器N3、N4为8D触发器,其拥有公共时钟以及复位功能,主要对A/D转换的数字信号进行锁存。其中12bit数字信号在N3、N4的D输入端,而线性延时器K3(60ns延时)DAV负脉冲位于时钟端,如果负脉冲处于上升沿或者结束期,则能够触发N3、N4工作,执行写入N1数据操作,而N3、N4输出端就是A/D转换后的数字信息。再经过缓冲后输送给调制编码板中,同时完成开/关功放模块的功能。

3、使用体验及注意事宜

我们应用数字发射机使数模转换得以实现,改变了过去调幅广播低功率、易失真的缺点,能够使高频大功率信号整机进行输出,并且由模数转换后的音频信号直接控制,实现了小音频信号调制高功率信号的目的。

通过A/D转换板可以知道,其对接地方式有特别规定,数字信号通过接地“A”表示,模拟信号通过接地“B”表示,而还原音频电路则通过接地“A-A”表示,对于射频取样电路则应用底板接地的办法,其都有专用接地点。需要注意各接地线不能形成环路而造成互相干扰问题,尤其是远离检测装置以防止错误检测发生。

参考文献

莫言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法;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一、美术课程中书法教学的重要性

书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感到内心平和,会有愉悦身心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好健康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书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只有将学生对书法的态度以及习惯转变之后,积极地面对书法,对学生的文化课才会有所帮助,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二、书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用键盘打字比手写的频率高出太多,学生已经很少进行手写。从学生上交的作业、试卷来看,学生的字迹潦草,无法辨认,不仅错别字到处可见,而且学生对书写的态度也相当消极。学生书写水平的退化,不仅对培养学生良好书写品质造成影响,也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中生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放松。书法是极具魅力的,高中生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不仅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能弘扬祖国的这种文化传统,将书法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学生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可以缓解文化课学习中的紧张和压力,能够调整好心态,更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每一个书法家身上的精彩故事,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入书法的世界中。每一个书法家在创造每一个经典作品的时候,都是带着浓厚的感情来创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介绍作品的意义、作者的生平事迹,更要结合作者和作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现这些作者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当学生被作者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时,就会结合作品认真地分析,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引导学生尝试临摹

往往学生的积极性被勾起之后,就会想要亲自尝试,感受书法家创造作品时的感情。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选择符合不同学生的临摹字帖,让学生在临摹的时候不仅可以得到小小的成就感,还会加深对书法家的敬意。教师在学生尝试临摹的初期,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对书法逐渐着迷,甚至看见自己临摹的作品时内心也得到充分的满足。

3.引导学生创新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为避免产生类似枯燥、乏味的消极心理,老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活跃气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创造的能力。不再是一味地“逼迫”,而是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书法的创作中去。老师需要调节好学生的心境,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创造的潜能。

四、丰富实践教学

1.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经过老师和学生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书法的基础和书写能力,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社区或者政府部门举办的比赛。参加比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快地进步。为了防止学生太在意比赛结果导致对书法失去积极性,老师应对学生强调锻炼的重要性,而不是注重比赛成绩。对于书法成绩不错的学生,可以适当奖励,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学生自身的修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开阔学生视野

学生在学习书法初期会进步很快,但是一旦到达瓶颈期,书法水平想要提高就会变得很难。当学生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教师应当多开发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观看一些视频或者参加书法展览会,以提高学生的见识和认知水平。学生需要新的能量来冲破瓶颈期时的阻碍,教师可以通过国内外优秀书法大家的作品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书法中取长补短,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书法水平。

书法作为中国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老师应当不断地努力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法老师作为书法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衷地热爱书法。

参考文献:

[1]方斌.高中美术新课程“书法・篆刻”模块的意义及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0(36):44-45.

莫言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合作

当今时代,大数据发展迅猛,企业可利用以亿计字节的信息获取客户、供应商、其他企业和自身运营状况的数据。研发合作作为高技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大数据的出现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不仅是一个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的重要驱动因素,还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是指大量可被获取、交流、集聚、存储和分析的数据,数据不仅对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和产生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本身更是作为如资本和劳动力一般的生产要素,成为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利用大数据进行研发合作会使企业获得更广泛的共识、更强的执行力,增大商业成果。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网络化运作模式为中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三网融合等IT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据的数量快速增长,演变成了现在以网络为中心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技术企业对消费者数据的需要能够通过互联网去实现。例如,印第安纳大学使用一种心情分析工具,搜集互联网网站上用户的留言,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网民有六种心情,凭借这些就能够预测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状况,并且预测的结果十分准确,还能使企业节约大量调查时间,实现网络化运作。

2.开放与共享性

大数据可以与外部环境随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充分交换,即通过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反复进行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企业能够找出研发合作体系自身的缺陷,使研发合作系统时刻处于非平衡的状态,为研发合作提供动力与压力。

Facebook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顾客的信息进行分析,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并将结果提供给消费品大公司,公司利用该结果分析得出消费者偏好等多种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产品设计以及营销策略,生产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时效性

大数据的时效性很强,产生的速度极快。根据IDC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的使用量将达到35.2ZB。数据产生的速度和使用通常是实时或近似实时的。如果不尽快进行整理和应用,数据的有效性便会很快流失。因此,确保数据的可用性是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中所必需甄别的前提。

二、传统研发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影响的日益增加,传统的研发合作模式由于其三个明显的缺陷而处于被淘汰的尴尬境地。如果高技术企业不进行研发合作模式创新,就难免会在商业更替中落后,湮灭在大数据的浪潮里。

1.研究与市场脱节

由于没有网络化运作模式的帮助,传统企业在生产商品时割裂了消费者与研发人员之间的联系,使研发缺乏指向性,仅仅是合作r双方的意见交汇,忽略了消费者才是新产品的最终买单者和最终裁决者这个前提。

2.成功率低且产品上市周期长

传统研发模式没有大量有效信息的帮助,很多需要企业自己去试验,使研发风险增加,研发成功率降低。并且延长了研发和消费周期,使研发成果需经过“研发生产销售研发”四个阶段才能得到验证,甚至还要重复循环这个步骤,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

3.无法及时完成数据储备

传统的研发合作由于没有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撑,不能及时记录消费者信息,大量消费信息被浪费,而后期研发正缺少海量信息的正确指导。

三、大数据对研发合作模式影响

利用大数据解决传统企业研发模式的三个问题,应采取变通的新方法处理这些数据,即高技术企业需要发展新的模式来促进外部和内部信息的流动,把数据转化为战略资源,用于设计、生产和提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1.实现跨行业的研发合作

传统企业的研发合作过程中,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与成果几乎没有交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即使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可以实现行业问的合作,但都不了解对方目前的水平,也很少会去贸然的合作。

然而,大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的快速交换变为可能,高技术企业能够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生产的向导。跨行业的研发越来越多,比如联通这样盛产数据的传统产业,与IBM合作共同研发一套客户流失率分析和营销管理的平台,这套平台可以帮助联通减少客户的流失,这种研发合作在大数据时代已经越来越常见了。

同时因为跨行业的研究增多,高技术企业研发合作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内容也从传统的以工艺创新和零部件的研发合作为主演变成产品的设计、试验和创新为主,从创新链活动的末端逐渐移到了前端。

2.带来供应链模式的变革

传统企业因为信息流通速度慢,往往只选择自己固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由于大数据提供的支持,数据流通具有了及时性和储备性,研发合作双方的资料随时随地都在变动着,之前的数据也都储存在数据库里,这就使现在的高技术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赢研发合作关系。这将大大提升研发合作的效率,使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成本降低,提高整体利润。

3.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体系

传统企业生产商品时割裂了消费者与研发人员之间的联系,多以合作双方研发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设计生产。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有大量的消费者数据作为主要导向,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进而有效地利用会给研发合作带来巨大的帮助。促进研发合作流程的简化,变为“研发-生产-销售”三个步骤,省去了再研发的步骤,一次到位,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成功率,使研发成功率上升、研发周期缩短。

福特汽车公司便是这样一个例子,在研发合作中福特公司以消费者为中心,使得它销量远超其他汽车行业,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正是因为福特公司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更好的抓住其内心,才能在产品更新换代中抓住机遇,研发出更好的产品。

莫言书法范文第5篇

一、技术发展的理性“摹本”--数学

技术的母体在数学。且不说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人类世俗生活世界先决条件的形成等等因素对技术最终出现有着先在观念定位的框架作用,仅仅从技术史的角度看,自然的数学化对于人类技术的产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基础性意义,技术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表明,数学科学是技术形成与发展的母体和温床。

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商业贸易的出现,产生了最早的数字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把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来对待,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学神秘主义的形式表明了数学对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意义,提出了“万物皆数”的把自然数学化的结论。他们深信,数字是万物之本,是我们通向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数学代表了一种确定性,“数学能牢固地把握宇宙的所作所为,能瓦解玄秘并代之以规律和秩序。”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只有通过数字才能求证;而且“宇宙是以数学方式设计的,借助于数学知识,人类可以充分地认识它。”(1)因此,对数学理性的追求就是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数学家们从数学中发现了人类理性的能力、根源和力量。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到启蒙时代,数学的魅力已经征服了几乎所有的人,人们逐渐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概念、定理,使之超越出数学自身的范畴不断向它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人文事务领域拓展,其结果是把数学的精确性、客观性、明晰性、同一性和标准化的特征不断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人类借以实现自己对自然力量的忠实确证和人类理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数学的这种威力一方面体现在使人们感受到“从星体的运动到树叶的颤动,所有感官所能感知的现象都能用一种精确、和谐而理智的形式来描述。简而言之,这种设计,虽然不为人的行为而影响,却能被人的思维所理解。”故而“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理论,全都是数学化的。”(2)另一方面也体现为人们以数学理性为知识基础,不但可以认识我们所处的现象世界,而且也可以以这种思想方法为指导,用数学标准化的要求来驾驭和控制自然界,“因为,既然万物的隐秘结构和重复性规律可以被精确地把握,那么原则上讲,就有可能根据这种把握合理地涉及一个操作目标,而后借助技术手段将其复制或制造出来。” (3)这就说明,技术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基于数学科学的理性的,“量化在与技术相连时是最为有效的,因为随着完全自主性的技术贯彻,人们可以被排除在外。量化提高了技术设计的基础。”(4)没有数学科学的诞生,技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理性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才把人类所创造的物体理解成为“数字的具体化”;也正是从毕达哥拉斯开始,“量化的方法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种世界观,而这种方法又被等同于技术统治的世界观。”(5)人们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世界不仅是由数学方式设计的,而且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技术方式构建的;技术一方面可以以数学的方式抽象还原,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数学的方式进行定量计算。人类对数学理性观念的确立,也昭示着人类以数学化为模型的技术化世界的到来,人类在对数学对于技术意义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关于技术的数学理性观念,而数学化技术理性的进一步发展,又是现代社会由蛮荒时代进入手工业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数学化的技术理性在物理学中的推广

自然的数学化和数学化的技术理性的形成,自然界成为一种可以用技术的自主手段预测、量度、计算和验证的集合体。“一旦量化发生,许多预测就会在数学模型之内得以进行,而不会有任何困难或反对。”(6)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人们相信:只要抓住自然的运作规律,就可以以技术的方式来控制它、支配它,使其为人类服务。因此,技术理性所引发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17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而在自然科学革命首先是在物理学领域发生的,它构成了近代技术文明兴起的重要前提。

对技术的关注成为某种普遍的意愿是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一方面随着技术对自然作用力量的增强,进一步解放了人的体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基础;另一方面,技术的力量日益显示出它对人们思想解放的先锋作用。在技术中可以体现人的工艺或技巧水平,人类可以通过技术化的手段,把自己合乎自然规律的意愿表达出来,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某种确证,因此也可以把技术的发展看作是人的本质的部分实现。在近代,继哥白尼创立近代科学以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根据数学的规律,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了许多天文现象,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物体运动实验,以精密的数字形式表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开创了物理学科学实验与数学逻辑相结合的先河。在此基础上,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把过去一向认为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物体运动规律紧密联系起来。“牛顿力学和他以前的力学的本质不同不只在于引入了数学来描述物体的状态,数学对物理学的帮助也不只因为它是一种更方便、更简洁、更清晰、更普遍的语言,而是因为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概念。”(7)以这种基本的概念为指导,把物体的力学观念与物体本身联系起来,是牛顿力学为“数”和“形”的相互结合和有机构成,从而为数学向物质技术形态的过渡所作的贡献。牛顿力学的一个巨大功绩是把数学化的技术理性的观念带给了整个世界,它使人类开始以技术方面的努力去把握和控制自然,从而形成了近代科学的初步体系,成为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尤其是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光辉的前景,使人类从此开始走向以技术的机械性为特征的机械化时代。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尔库塞指出:“胡塞尔从这一事实出发:自然的数学化终于确凿的实用知识,即终于‘理想化’的现实的结构。”“然而这一理想化结构是使得新实践界‘理想化’的理论和技术。”(8)

17世纪技术革命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时代已经开始,这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相结合而得出的丰硕成果。蒸汽机的出现,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它解决了纺织、采矿、冶炼、机械加工等产业一系列新机器的动力问题,结束了以木材为材料、以手工操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的手工工场时代,使人类开始跨入了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的工业化社会。

随着技术理性与物理学的广泛结合,推动了机械技术发展的革命阶段的到来--以电学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把全部电磁现象归结为一组数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由法拉第所创立的电磁感应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它使理论化的物理学知识通过技术的手段直接外化成为物质性的技术现实,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使人类由“蒸汽机时代”跨入了“电气化时代”。以物理学为前导的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状况,它使人们从此以后可以凭借现代化技术所能提供给我们的一系列成果,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恩泽;同时也使物理学与技术发展之间产生了全新的关系:一方面,技术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为物理学的进步提供了充分发展的余地,“这方面的明显例子是:观察和实验借助技术器具,它们为涉及物理秩序的问题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形下,技术器具的功能表现在帮助物理理论的形成。”另一方面,“技术对物理学的这种帮助能够导致一种新的物理学知识,它反过来促进技术的发展。发现--对物理分离的突然洞见--能成为新发明的条件和先导。每一种发现,都使得发明得以出现的框架被增大。发明因而能在获得新的物理知识中被证明其有用。”(9)这说明,技术理性在物理学领域的广泛传播和使用,使标准化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也使技术的社会组织进一步巩固;不仅如此,正是由于技术现象和技术成果的日益普遍化,技术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理性的观念,它把人类的思维不断引向技术万能的境地。卢卡奇指出:“技术的专门化导致了对每一个整体形象的破坏”,“一切都成了直接的东西,建立在专门化基础上的科学也同样卷入了这种直接性当中。这样的科学就要受到批判,因为它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使世界的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10)至此,由数学理性所引发的标准化、通用性和可重复性的技术逻辑开始吞噬人类复杂的理性思维,从而为日后技术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正式确立、社会所有的组织成为技术化的组织创造了客观条件。

转贴于 三、现代社会组织标准化技术理性的普遍确立

近代社会技术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了技术对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和增加剩余价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一方面刺激了资本家改变资本有机构成,通过扩大技术投入、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欲望,迫使所有的资本家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进生产技术,力图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企业中把技术所能带给他们的好处发挥到极限;同时,生产上的技术性要求也拓展到其他组织领域,使生产组织以外的组织都参照技术性生产组织的特点进行组织与规划,从而把所有社会组织都演变成为技术化的组织,即为技术的目的而生产、为技术的目的而进行管理的组织形态。这种局面的出现,使所有组织体系中技术比例增长与组织成员相互协调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它就决定了传统组织理论关于工业企业组织的管理讨论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组织效率的环节展开。另一方面,技术在社会组织中的普遍扩展,也为整个人类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极其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技术发展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组织更是有意识地把技术理性加以强化,作为国家政治组织的统治目标,即依靠技术的手段的威力把技术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变政治的社会规范控制为技术理性的内在控制,从而使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演变成为以高技术的进步为依托、以效率逻辑为内在准则的社会组织状态,技术与效率的逻辑原则成为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组织发展的唯一准则。可见,当技术自身的发展与特定的组织制度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时,技术理性就成为该社会组织的主要运作原则和普遍的文化统治方式。这也是技术从手工时代、机械化时代到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

现代社会由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组织普遍的技术理性的确立,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以技术标准化为标志的文化氛围,可计算性、标准化还原、职能的固定化等等成为一切组织现状的重要特性,也是组织控制和组织调节的唯一手段。信息时代的这技术种标准化的社会组织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第一,组织中理性知识的比重在不断增长。这种理性知识主要是指关于技术的理性知识,它在技术性的社会组织形态中起着稳定组织结构、协调组织关系和推动组织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构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论基础。“如果把技术看作是巨大的火车头、强有力的加速器,那么就必须把知识看成是它的燃料。”(11)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理性的技术知识正在成为维系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组织如果缺乏与组织存在与发展相应的知识体系,那么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瓦解的威胁。因此, “弗兰西斯·培根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用当代的术语演绎出来,就是: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就是变化’,而知识积累的加速,为技术这个火车头提供燃料,就等于变化的加速。”(12)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知识在组织中比重的增长,使组织呈现出某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结构的倾向,所有知识都已经成为具有可计算性、可预测性的确定知识,它引发了规范化的组织设计--组织技术一体化的趋势;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是加速了组织技术一体化,使组织由“人为”的组织变成为“技术化”的标准组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标准化的倾向在现代组织形式中存在着逐渐向社会政治组织渗透的趋势,即如M·韦伯所指出的那样,表现为科层制的政治控制的形成。H·马尔库塞在评论M·韦伯的科层制时指出,“科层政治的控制与日益增长的工业化是不可分离的;它把工业组织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的效率,扩展到整个社会。”“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它是‘利用知识进行统治’,即利用可确定的、可预测的知识,利用专门化的知识进行统治。确切地说,这是体制的统治,因为,基于专门化的知识,对这种体制进行扩展,只有当这个机构被完全调整到满足它的技术要求和充分发挥它的潜能的时候才是可能的。”(13)E·舒尔曼针对这一现象也进一步指出,一旦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组织的物理基础,即计算机技术如果侵入社会的政治生活,以计算机技术理性的知识取代整个社会的知识总体的地位,那么,它就会使社会政治的发展呈现出可怕的后果: “事实上,把有关现实的一个方面的知识与有关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的知识等同起来,或是允许它成为控制性的观念,乃是危险的。然而,当技术-科学思想不仅被绝对化,而且被授予支配其他任何事物的权威,以致于使它扮演着以致帝国主义角色时,事情恰恰就是如此。”“利用计算机的给予和结果,计算机专家们〔例如,如果他们卷入政治决策之中的话〕就可以为政治家们制定法律……民主制在这样一种计算机统治中就变成了一种怪物。”(14)

第二,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增加。在组织中,技术理性的知识体系固然能够把组织的成员相互连结起来,而所有技术理性的专业知识都是由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承担的,现代组织更是如此。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同组织发展的目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在高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组织结构的主体特征的今天,技术标准化对组织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它一方面促使组织大量吸纳具备高科技知识的专业人员以增强组织的立足之本,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势必会促进组织成员内在的社会规范标准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组织的分工越来越细,高度技术性的工种把组织的各个成员日益固定在特定的组织目标中的某一环节之上,从而使组织成员“自觉”地把技术的规范看作是自己应该固守的社会规范,技术标准化的社会分工也就日益替代原有的社会分工形式而更加具有垄断性,成为组织主导性的构成方式,这就使社会组织的分工理论获得了其新的形式和内容。

现代社会技术标准化对社会组织形态的构建,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普遍确立,组织专业技术日益的大量增加,促使了西方社会中“技术决定论”思潮的产生。这种局面使现代西方社会组织中的职业分配产生了分化,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工具积聚发展了。分工也随之发展,并且反过来也一样。正因为这样,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使分工加剧,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总之,机器对分工起着极大的影响,只要一种物品的生产中有可能用机械制造它的某一部分,生产就立即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部门。”(15)现代组织以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客观上造成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一部分组织的成员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技术知识为基础,成为组织统治者或组织技术权威,另一方面,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绝大部分组织成员则把自己作为人的存在交付给技术所支配,成为技术化组织中固定的“角色”。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劳动社会化上面,而这种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职能的专业化,要求把分散的、孤立的、在从事这一生产的每个作坊中各自重复着的职能变为社会化的、集中在一个新作坊的、以满足整个社会需要为目的的职能。”(16)通过这种技术化的职能角色向社会的扩展,于是,整个社会组织就变成了技术化控制的社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化的组织形态中,这种高度技术化的现实迫使社会政治组织以技术的效率来衡量组织发展的成败,而政治组织对技术的普遍关注则超出了对组织中人的利益的关注程度。M·韦伯指出:这种情形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组织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特殊形式的统治“合理性”--技术的必然性,它是一种以“货币计算的特殊形式”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则是这种技术必然性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历来的重点在于技术发展的经济制约,今天尤其如此。没有合理的计算作为经济的基础,也就是没有极为具体的经济史上的条件,合理的技术也不会产生。”( 17)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理性的发展与制度构建已经是难舍难分,但从总体上说,技术理性的原则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统治的特殊目的和利益并不是‘随后’ 或外在地强加于技术的;它们进入了技术机构的建构本身。技术总是一种历史-社会的工程:一个社会和它的统治利益打算对人和物所做的事情都在它里面设计着。这样一个统治 ‘目的’是‘实质的’,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它属于技术理性的形式。”(18)哈贝马斯也指出,现代组织,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统治的“合法性”的问题就是把技术的合理性当作统治的唯一合法形式,并日益把它当作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贯穿于“技术统治论”意识的是对人的压抑,它试图用控制自然的方法来控制社会。标准化的技术“使用以论证社会生活组织的标准脱离开相互作用所作的合乎规范的调节,并从而将它们非政治化。取而代之,它用一种公认的有目的--合理的活动系统的功能把它们固定下来。”(19)这就清楚地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把标准化的技术当作控制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新的统治形式,这种标准化技术化的社会现实是构成组织理论中“角色理论”的基础。

总之,技术的发展在它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在制度的规范下逐步由自然属性的技术状态走向了以技术控制的理性状态,从而完成了理性的技术向技术的理性的转换,使技术以一种文化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社会组织中:技术及其发展结果既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再现过程;技术及其发展结果既可以作为对理性存在和发展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根据,也是社会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技术之中有理性,技术是理性的产物,从这一点来说,技术是“理性的”技术,是人类理性的再现和表达;而一旦技术的思维在制度的层面上以理性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则会使理性走向它的片面化,成为“技术的”理性。由此可见,从理性的技术到技术的理性的过渡,一方面说明了技术本身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技术不断向理性化方向发展,导致人类理性本身的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并且日益走向片面发展的境地。它体现为:人类理性越发展,技术发展就越明显;反之,技术发展越迅速,表明理性的发展越深入,也越容易走向片面;而要使技术的理性以人类的技术理性为依据,关键是对导致技术理性的制度进行变革。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所及的范围,留待另文阐述。

注释:

(1)(2)(7)〔美〕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 97年,第2、4页、第3、5页、第49页。

(3)张凤阳:“技术理性与现代人的经验方式”,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第10 1页。

(4)(5)(6)(9)(14)〔荷〕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东方出版社, 1995年,第348页、第345页、第347页、第50-51页、第377-378页。

(8)〔美〕H·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8-139页。

(1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104页。

(11)(12)〔美〕A·托夫勒:《未来的冲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第2 8页。

(13)(18)〔美〕H·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类困境--马尔库塞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第95-96页、第10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4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3页。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安全生产与监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甘肃高师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