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传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毒式传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传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视频 广告 病毒式 受众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是广告主通过互联网中的视频把产品或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受众在接收过程中又将产品或信息主动、快速地传给他人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在“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执行者是受众,不管广告内容本身是什么、传播过程如何,受众是信息的最终和有效接收者,而且传播过程中的执行者也是受众,因此广告商最关注的对象是受众。本文将从受众的特点及需求角度来探讨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策略。

具有分享精神的受众

在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受众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这样一来,受众的个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与亲朋好友分享感兴趣的信息,这也正是网络视频广告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原因。鉴于此,学者也加大了受众在传播学中的研究力度,研究理论也从“子弹论”发展到“有限效果论”。

更为接近的网络媒介接近权。美国杰罗姆?巴伦(Jerome Barron)于1967年正式提出了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理论。广义的接近权指的是通过媒介播出的娱乐节目或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及在媒体上刊登作品等。狭义的接近权则是指每个公民都有权在媒介上发表意见、观点,有自由表达的权利。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Web2.0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媒体时代,网络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权和参与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观,更进一步接近了互联网媒体。创作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和其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前提条件就是这种更为接近的网络接近权。

权利空间的打破。传统媒体在承担监视社会环境任务的同时也有选择的权利。在传统媒体运行时,信息只有在得到把关人同意后,方可得以进入。把关人在选择过程中,尽可能通过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同时尽力扼杀与自己或公众利益相违背的信息。这种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得以改观。在网络宽松的环境中,受众可以自由地信息,信息的筛选也不像传统媒介那样会有专门组织来进行专业的审查,更关键的一点是,信息者在网络中大多是匿名的,这样一来,网络背后把关人功能弱化甚至失效。因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利空间。把关人功能的弱化导致传播门槛降低,网络中出现了一些原先不可能在传统媒介上出现的信息,如一些“被禁”广告反而在网络中流行起来。

受众地位的上升。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网络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者制定的信息;也让受众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不必看自己不想看的广告,不再受到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及报纸杂志发行周期的制约。在网络浏览过程中,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广告信息,也可以用鼠标关掉不想看的广告,甚至可以用软件来屏蔽不愿看的广告。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受众由过去被动接收的角色向“受众本位”转变,这些都体现了受众地位的上升。

受众的双重角色。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受众有着更多机会亲身参与到媒体的活动中来,受众的接近权得以实现,受众的地位得以提升,受众的自主性也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受众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由单一角色发展到双重角色,即从信息接收者发展到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随着Web2.0技术支持下的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等的出现,受众可以选择接收或拒绝广告,也能与他人一起评价广告,还可传播广告。这样一来,受众在成为“病毒”感染者的同时也能成为“病毒”传播者。在网络视频广告病毒式传播过程中,受众看到这个广告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受众是否愿意花心思来传播这个广告,甚至花时间来讨论这个广告的内容和意义。

“病毒”传播中的使用与满足

卡兹于1974年提出了“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的传播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作为研究出发点,认为受众是带着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去主动接收媒介信息的,在分析受众动机的过程中找出媒介给人带来的效用。该理论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发现和满足受众需求,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广告商将传播重心从传播者和媒介转至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受众在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地位突出,不仅扮演着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而且担任着“病毒”把关人的职责。遵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必须先发现受众的需求动机,再想方设法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才能以病毒式方式扩散开去。

“病毒”传播中受众的需求。受众的需求表现在网络中是非常多的。马斯洛通过研究,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所有需求,按照一个梯形进行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被接纳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和生理的需求五个层次。著名网络专家黄彦达在网络领域对马斯洛需求层次图进行了重新阐述,从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和存在的需求三个层次。社交的需求由被接纳的需求和自尊的需求整合而成,存在的需求则由底层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组合而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受众需求层次来发现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受众的需求动机,从而为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提供一个基点。

娱乐的需求。受众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工作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娱乐需求,而且各种娱乐需求在增加,导致网络娱乐化加剧。《第27次中国互联网报告: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排名前8位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从高至低依次是:搜索引擎(82.0%)、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即时通信(77.1%)、网络游戏(66.5%)、网络视频(62.1%)、电子邮件(54.6%)、更新博客(39.9%)。从中可以看出,涉及娱乐的项目使用率都比较高。同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数据表明,网络中播客、视频的受众年龄段在19~25岁之间是最多的。这群受众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紧跟时代、追逐时尚,对娱乐有着强烈的追求。

在观看网络视频广告时,若能引得受众高兴,那么受众的娱乐需求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种高兴可以来自感官的刺激,或来自对新奇事物的猎取,或来自焦点事件的关注,或许只是看过视频之后的放声一笑等。受众只有在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在不抵触广告内容的心情下,进一步地理解广告,为下一步向亲朋好友传播自己喜欢的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做好心理准备。

社交的需求。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受众进一步考虑社交需求。“六度分割理论”应用于Web2.0中,引发了网络社会化概念的兴起。在196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ligram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研究表明: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这一理论正好解释了Web2.0的社会性特征。随着网络中Web2.0技术的应用,很多网络软件也开始支持人们建立更加互信和紧密的社会关联。人们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并通过虚拟社群的形式,形成一个小社交圈。这种社会性软件有很多,如Blog、即时通讯、微博、Facebook等,这些软件都为受众社交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新技术推动下,网络中新媒介形态呈多样化,当受众多种多样的需求碰到多样化的媒介需求时,两者产生碰撞乃至结合,形成一种类似蜂房结构的结合体,即族群(GROUP)。族群一在互联网中生根,即开始疯长。在各种各样的网络族群中,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等一起分享自己的喜好或某处体验,并可通过留言的方式对之进行评论,形成围观。在这种分享的过程中,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定关系,可以随时织博和围观,受众的网络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自尊需求。

受众的这种社交需求就是一种分享过程,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随着这种分享过程而进行传播。一旦这个网络视频广告具有“病毒”潜质,则可以引发受众的分享欲望,成为族群中的焦点,在“病毒”传播的过程中,满足了受众的社交需求,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也获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用户在体验这种传播的同时,产品和品牌的信息随着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在族群“人脉”的分享过程中得以传递,传播的效果随着一个族群向另一个族群传递而呈几何级数的累加。

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在网络中,就可以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网络环境相比传统媒介比较宽松,受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来得比较容易些,而在网络中能够获得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受众大多为网络中的内容创作者。

网络中的视频越来越多,内容也五花八门,其中很大部分是受众制作的原创视频,这些视频一方面满足了受众自身的娱乐需求,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如果能够引发病毒式传播,影响巨大,那就上升为得到了别人的膜拜。最早流行网络的“后舍男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是广州美院的两个男同学。两人在宿舍以对口型的方式演绎“后街男孩”的热门歌曲并把它放到了网上,该视频大出意料,得到了大家的疯传。百事可乐看到了他们在网络上强大的号召力,请他们接拍了一些广告。这些广告随着“后舍男生”的搞笑视频通过网络进入大家视野,在满足网友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宣传了广告商的产品。他们的成功,也激发了更多的普通网民期望通过制作原创视频来实现自我价值。

网络中,受众在传播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时候,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而这也正是网络视频广告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基础。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实现,却可在视频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得以满足。ViTrue网站就给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平台,只要达到了版主认可的标准,上传就能成功,一旦自己创作的视频广告得到其他受众的认可并广为分享,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在分享的同时,其原创的视频广告也带上了“病毒”的基因,进入网民关注的领域,在网民之间广为传播。在为广告商创造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受众的地位相对于传统媒介得到了大幅提升,也更具主动性,因此,广告商要想在该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受众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从受众的角度来制定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英]Denis Mcquail.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An Introduction[M].SAGE Publications Ltd.198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病毒式传播范文第2篇

1月-2015年5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携带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孕妇796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包括混合喂养)370例及人工喂养组426例,对其所生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HBVM),并常规肌肉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BVac)10 μg,同时在另一部位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200 U,3个月再次检测HBVM。结果: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HBV感染率分别为11.3%和11.5%,3个月龄时感染率分别为3.5%和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出生时与本组3个月龄时HBL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519、20.997,P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 on the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BV.Method:796 pregnant women at term birth who were carrying HBV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May 2015,according the feeding situ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breast feeding group (including mixed feeding) of 370 cases and artificial feeding group of 426 cases,then the neonates born for them were tested the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in serum.All the neonate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HBVac 10μg and HBIG 200 U in other part.Three months later the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in serum were detected.Result:The infection rates of HBV in the neonates born of breast feeding group and artificial feeding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1.3% and 11.5%,the infection rates of HBV in 3 months old infants of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3.5% and 3.3%,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difference of HBV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at birth and 3 months old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16.519,20.997;P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Breast feeding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母婴HBV的传播主要有经胎盘传播感染、分娩时经产道被感染、产后哺乳感染及母婴的密切接触感染[1]。目前母乳喂养是否会增加HBV母婴传播率仍存在很大争议[2]。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的最佳食品[3],母乳喂养能显著提高婴儿12个月以前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4],HBV毒感染的产妇迫切关注母乳喂养是否会导致HBV母婴传播。血清HBV-DNA是判断乙型肝炎传染性的客观指标,虽然乳汁中能够检测到HBV-DNA,但近年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与HBV的母婴传播无明显相关性[5]。本研究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分娩产妇25 342例,选取其中携带HBV的产妇796例及其所生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为单胎,年龄22~36岁,且孕期未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无其他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均为健康足月儿,出生时无窒息史,无明显畸形。

1.2 方法 (1)在孕妇建卡产检时或分娩前、新生儿出生时及婴儿3个月龄时,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2)所有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肌肉注射重组酵母HBVac 10μg(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同时在另一部位肌肉注射HBIG 200 U(华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出生3个月龄时复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并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包括混合喂养)370例及人工喂养组426例。(4)外周血HBsAg阳性判为HBV感染存在。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796例婴儿中,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91例(11.4%),经免疫预防后,至3个月龄时仍存在HBsAg阳性的婴儿仅27例(3.4%),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两组婴儿出生时及3个月龄时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母乳喂养并不会增加婴儿HBV感染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婴儿出生时与本组3个月龄时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519、20.997,P

3 讨论

中国为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区,HBsAg携带率高达10%,母婴垂直传播占30%,围产期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6],每年约26万新生儿经此途径感染HBV,因此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母婴传播的方式有3种,即产前宫内感染、分娩时传播和产后水平传播。新生儿期主要预防产时和产后传播[7]。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应用HBIG和HBVac阻断母婴传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8-9],对新生儿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可以降低85%~95%HBV母婴传播的发生[10]。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具有重要意义[11]。

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抗体,是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制剂[12]。抗HBs抗体与HBs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同时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并进一步产生抗体,该抗体也可中和血液中的HBV[13]。同时将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快速的被动免疫中和血液系统中的HBV抗原,并与机体产生的主动免疫相互结合,增加机体清除HBV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HBV母婴垂直传播。本研究中,母亲携带HBV的796例婴儿中,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91例(11.4%),这些婴儿出生12 h内注射HBIG 200 U及HBVac 10 μg,

至3个月龄时仍存在HBsAg阳性的婴儿仅27例(3.4%),HBV感染率明显下降。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分娩时由母体进入新生儿血液系统的病毒在进入肝细胞前被HBIG快速中和,同时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使其主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当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乙肝表面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中和病毒,保护机体避免感染。据有关资料报道,被动注入的HBIG不仅能中和婴儿体内的HBsAg和病毒颗粒,而且能提高新生儿接种疫苗后HBsAb应答水平和延长抗HBS持续时间[14]。

本组资料显示,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出生时HBV感染率分别为11.3%和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3个月龄时两组HBV感染率分别为3.5%和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的婴儿HBV感染率与人工喂养婴儿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母乳喂养组中328例婴儿出生时无HBV感染者,经12 h内注射HBIG 200 U及HBVac 10 μg后,3个月龄时复查时未出现HBV感染。本研究表明对于HBV携带者所分娩的新生儿生后12 h内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采取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乙肝感染率。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感染HBV的风险。张海艳等[15]对北京市原东城区1995-2010年HBV母婴传播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感染率分别为6.38%(15/235)和4.78%(11/230),母乳喂养婴儿HBV感染率与人工喂养婴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杨少鹏等[16]对11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婴儿研究显示,12个月龄时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09%和8.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李利等[17]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均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虽然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 DNA[18],郑善英等[19]研究113例携带HBV的产妇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达到66.4%,而且有学者认为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吮甚至咬伤等,可能将HBV自母体传递给婴幼儿,但人类的肠道黏膜具有一定的HBsAg抑制作用,可以导致进入肠道的HBsAg活性消失。携带有HBV的乳汁,无法通过肠道屏障进入婴幼儿血液,只有当婴幼儿肠道发生炎症或者损伤时,其黏膜的通透性增加,才有机会使HBV进入婴幼儿血液。若产妇的HBV血清滴度较高,则婴幼儿可能早已在宫内就发生感染,因而即使采用人工喂养方式,也无法降低其感染HBV的风险[20]。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采取正规免疫预防后,不论孕妇是否为HBV携带者,其新生儿均可以采取母乳喂养。而携带HBV并不是母乳喂养禁忌证,母亲携带HBV的新生儿通过生后12 h内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阻断,可以考虑母乳喂养。本次研究未进一步区分混合喂养与纯母乳喂养,且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限不长,今后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并且延长婴儿随访时限,为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隋爱华,刘相萍,杨.乙肝血清学阳性产妇乳汁中HBV DNA 检测的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1):1329.

[2] Gopal Rao G,Jeanes A,Russell H.Effectiveness of shortterm,enhanced,infection control support in improving compliance with infection control guidelines and practice in nursing home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09,137(137):1465-1471.

[3] Addo-Yobo E,Anh D D,El-Sayed H F,et al.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with oral amoxicillin in four countries:The MASS study[J].Tropical Medicine International Health,2011,16(8):995-1006.

[4]汪晓霞,肖绪武.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9-71.

[5]刘竹青,王正平.联合免疫后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3):280-282.

[6]陈红,李英,刘向梅.不同剂量HBIG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宫内传播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0(4):60-62.

[7]王碧玉.250例HBsAg阳性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1892-1893.

[8] van der Sande M A,Waight P,Mendy M,et al.Long-term protection against carriage of hepatitis B virus after infant vaccination[J].J Infect Dis,2006,193(11):1528-1535.

[9] Kripke C.Hepatitis B vaccine for infant of HBsAg-positive mothers[J].Am Fam Physician,2007,75(1):49-50.

[10] Elefsiniotis I S,Tsoumakas K,Papadakis M,et al.Importance of maternal and cord blood viremia in pregnant wom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Eur J Intern Med,2011,22(2):182-186.

[11]文亮,高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35-136.

[12]孟钊,肖小敏.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9):49-51.

[13]董德珉.儿科感染性疾病[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175-1179.

[14] Maclachlan J H,Cowie B C.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J].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Medicine,2015,5(5):491-493.

[15]张海艳,周艳丽,赵丽英,等.北京市原东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评估[J].首都公共卫生,2011,5(3):102-105.

[16]杨少鹏,李静.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83-185.

[17]李利,李俊男,曾毅,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风险因素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090-1092.

[18]金春子,沈平虎,李萍,等.孕妇和新生儿血清及初乳中检测HBV-DNA[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5):61-62.

病毒式传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病毒 传播模型 探测 预防研究

网络时代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地域限制的同时,也给网络用户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病毒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基于网络上的新型病毒,其传播媒介是在网络环境下大范围的成本,破坏力极大。为此,加强对反病毒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病毒特征字符等进行有效识别,避免网络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都需要从网络病毒的传播机制及模型上来改进预防策略。

一、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对于基于网络架构的病毒传播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互联结构环境,依据一定的用户操作,以某种方式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可见,对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分析需要从网络结构的特点来着手,通常情况下,拓扑学上将网络环境分为随机结构环境和同构混合环境两种。对于随机结构网络,主要是针对网络中的各个用户在网络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来定义的,这些个体都是网络环境中的某一节点,只对整个网络的部分节点造成随机性关联;对于同构混合网络环境,其网络上任意一节点都与其他节点具有关联,也就是说当某一节点方式病毒感染,很快会传播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节点。

(一)随机结构环境中的网络病毒模型的传播模式

从随机网络环境来看,对于本类型网络病毒来说具有感染的随机性。我们以Email传播为例,当摈除具体的网络传播细节,单独考虑用户在Email的随机性,可以通过离散模型来构建网络病毒的传播环节。即某一随机事件会影响到任何一个节点;在某一空间域或时间域内只能与之相关的时间域或空间域具有相关性;在同一空间域内发生的概率比要高于不相关的空间域。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随机结构网络病毒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时,对于网络空间内的某一节点或用户,其所带来的带病毒邮件的感染率要高于其他空间的比例,病毒发作引发的被感染用户的数量与其相关的节点说具有较直接的关联。由此可得,对于该网络模型下的网络病毒的发作特点总结如下:一是网络病毒引发的病毒危害与其数量及发散次数成正比;二是被感染用户的感染系数随着病毒扩散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因此在反病毒防御系统中,应从多种途径来遏制电子邮件等载体的传播,并对其内容进行过滤,尽力减少随机网络结构的病毒感染范围;同时在病毒特征扫描及监控中,应加大对外入侵病毒的检测,做好内部防御。

(二)同构混合环境下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从同构环境的模型分析来看,对于同构主要是连续的的网络结构,该模型遵循生物学病毒传播的机理,可以有某一个节点与网络互通中个N个节点发生关联,从而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网络节点与其他节点都存在大量随机性的关联。可见,对于同构型网络环境,其网络病毒在传播模型上可以表示为:网络中被感染用户在病毒发作时会对整个网络的其他用户带来威胁,并在传播数量上与同构网络用户数直接相关。对于健康的网络节点,其在网络病毒传播中所占的比例与带病毒节点相比更具威胁性。

二、网络病毒预防模型的构建研究

从网络病毒传播机制及方式来看,对于网络病毒的预防应该从不同网络环境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针对网络病毒疫情特点,及早发现请病毒特征码,并将网络结构与网络规模进行划分,使其构建成多级多层次的子网,以便于对各网络进行探测点的设置,及时预报网络疫情信息,并强化对网络联网协防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可量化探测子网模型

对于整个网络结构的划分上,应该遵循探测视图原理,以网络资源的共享为基础,实现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的交换式规划,以代替传统网络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对于子网的划分上范围不能太大,必须能够实现对子网内各探测点进行有效监控,能够从子网的视图管理上建立可量化的探测模型,以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预警。如借助于对边界疫情的分析,可以对网络结构中的各子网出入口进行病毒探测;结合网络病毒疫情影响因子,利用网络可用性来改善网络结构中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安全交互,特别是对各网络中任意节点信息的检测与分析,能够从影响网络病毒安全上减少不同疫情的影响指数,从而实现对出现网络病毒时,能够从子网的监控中来遏制病毒的自由扩散。因此在本模型构建中,对于探测点的选择与规划要立足全局,避免盲点及不可控范围的出现,能够从网络边界疫情探测中科学规划子网,有效阻止网络病毒疫情的传播。

(二)构建可扩展带宽网络探测模型

对于不同网络带宽下的网络环境,其网络病毒探测模型的动态预警机制应该遵循适应性特征,也就是说,对于某个探测点应该采用集群式结构方式,并能够发挥其可伸缩性,如SPMD模型,以增加处理节点,提高网络硬件的处理效率和能力。对于集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应从数据分流 和并行处理上来着手。一方面在数据分流中,对于接入的各项数据需要进行均衡的划分,并能够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上发挥带宽优势,集群系统的并行能力是保障数据理想划分的关键,一要从节点机的均衡划分上,保障负载的均衡;二要从TCP连接上确保数据分流的双向性;另一方面在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中,对于数据划分策略的选择,应该从传输层上结合集群系统特点来均衡划分,并确保各过滤点对与之连接的双向数据流能够进行有效过滤。

三、结语

对于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从模型中来反映病毒的传播规律,并从网络病毒传播机制上,针对病毒的特点及影响构建有效的预防模型,以增进网络安全运行的有效性。可见,针对网络节点的安全状态的检测与过滤,对被感染节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抑制其蔓延更是强化网络安全机制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韩兰胜,陈伟,韩淑霞.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中的两个问题[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9).

病毒式传播范文第4篇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畜牧局动物检疫站 1373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养猪行业在不断发展,不同地域也有着不同的种猪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无论是我国的生猪存栏,还是猪肉产量都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排行首位。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也对世界养猪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发展过程中,养猪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带动着养猪行业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开发培育种猪资源方面,还是在猪场的管理经营方面,业内人士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猪病的发生,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就是其中的两类。本文将就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进行说明,从流行特点、病原、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健康、安全、无污染、零添加的食品成了人们对食品的首选。猪肉作为市场份额最大、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肉类,人们对其安全健康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养猪业的业内人士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培育方式、疾病防治、病猪处理的过程,保证流向市场的猪肉是健康无公害的。这样,不仅激活了国内市场,增加出口优势,更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最大化利润。作为一名兽医,在这个进程中,更需要做好猪病防治工作,促进养猪业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1 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作为最小的动物病毒,是属于圆环病毒科的圆环病毒属。其是因一种叫做猪圆环病毒2型的血清型而引起猪群的传染病,进而引发仔猪断奶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母猪的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猪群在感染圆环病毒之后,将有可能降低猪群的免疫力,尤其是已发生在仔猪阶段的猪群中,此时,就容易继发或者并发一些其他猪群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猪瘟、蓝耳病、猪肺炎以及猪溶血性链球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叫做关节炎或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成为猪群的多发病,与猪群的圆环病毒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副猪嗜血杆菌定居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是猪上呼吸道中的一种共栖菌。在转群、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可出现症状,排除病原菌。临诊上,副猪嗜血杆菌继发猪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或猪圆环病毒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呈递增趋势,并且以关节炎和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这种病发将会影响猪场猪群管理的各方面,也会影响猪场猪的生产质量,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高度重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2 病原?

猪圆环病毒(PCV)抵御外界影响因素的能力很强,不论是在pH值为3.0的酸性环境中,还是在72℃的高温环境中,其都能适应并且存活下来。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圆环病毒PVC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分别是PCV1和PCV2。PCV1是一种没有致病能力的病毒,而PCV2这种病毒是有致病性的,并且猪群在对PCV2感应上能力也比较强,被感染的猪可以将病毒通过粪便、鼻液等废物排出,然后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短小杆菌,形态多变,属于革兰氏阴性。其血清类型可以分为15个以上,其中最常见的血清类型是4、5、13型,这三种类型的血清就占所有血清的70%以上。研究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需要是必须的,而对血红素或者其他卟啉物质虽然需要但不是必须的。在该菌的培养实验中,若是以血液和巧克力作为培养基,该菌的菌落就显得小而透明,并且,在血液培养基中,不会出现溶血现象;若是以葡萄球菌为培养基,该菌就会呈良好态势生长,并形成卫星现象。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报道称,副猪嗜血杆菌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要是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3 传播方式?

该混合感染的并发症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旦猪群中发现繁殖呼吸综合征、地域性肺炎或者流感的存在,这种混合感染的疾病就更容易发生。尤其是在断水等恶劣的环境下更容易引发疾病。在仔猪阶段断奶、变换生活群体、混合群体生活或者运输猪群也会诱发此病的因素。?

4 继发感染?

猪副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他主要病原经混合感染,尤其是在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只在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的猪副嗜血杆菌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也跟支原体肺炎以及病毒性肺炎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5 多发日龄?

猪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对2~4周龄的猪都有影响,尤其是在仔猪断奶前后和培育阶段时更易发病;对于5~8周龄的猪,此混合感染的发病率在10%~15%,情况严重时,引发的死亡率甚至会达到50%。混合感染引发的急性病例则往往发生在膘情较好的猪身上。?

6 临床症状?

这种混合感染引发的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体表发热、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病后皮肤苍白或者发红,耳朵末梢发紫;行走站立有一定的困难;眼睑皮下水肿,跗关节、腕关节肿大,死前四肢出现划水姿态或侧卧,有时会死亡无征兆。而对于一发生慢性病例的仔猪,主要表现为咳嗽、食欲下降、四肢无力、生长不良、呼吸困难,直到死亡。此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来自于对炎症部位的观察,主要的表现症状是呼吸困难、身体发热、行动颠跛、站立困难、炎症部位肿胀、黏膜及皮肤发绀,甚至瘫痪、身体僵硬、死亡。对于孕期母猪,发病时会导致流产;对于公猪,则会导致跛腿行走;对于哺乳期间的跛行母猪,会导致母猪本身的体制弱化。发病死亡后,猪的身体表面会发紫,肚子会因积大量的黄色腹水而变得很大,身体内部的纤维素也会从肠系膜渗透出来,包住肝脏,导致器官间质的水肿。?

死亡后的成年猪解剖研究后发现有以下症状表现,有明显的胸膜炎症,还有可能是关节炎,相对而言,脑膜炎和腹膜炎的症状较少。炎症特征体现为纤维素或浆液渗出,导致心包积液、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关节病变、肺间质水肿等症状。而对于后期仔猪或者断奶培育的死亡猪进行解剖,发现了心包绒毛心或者积液、关节液化脓和肺脏水肿等症状。?

7 预防?

清理猪场的猪舍卫生时要彻底。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的地面和墙壁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2h后再用清水清洗,之后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d。?

在饲养猪时,喂养饲料后饮水要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粉,持续5~7d,这样可以增强猪群机体本身的抵抗力,减少环境变化对猪群的影响。

母猪方面,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1次即可。病情严重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出对猪场猪群免疫的时间,对仔猪的免疫一般在7~30日龄内进行,每次1mL,一次免疫后过15d再免疫1次,第二次免疫距发病时间要间隔至少10d。?

8 治疗?

隔离病猪,用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口服抗生素进行预防。要控制好本病的流行、病情发展以及猪群抗药性的出现,要对猪群作药敏实验,科学使用抗生素。肌内注射重症注射液,每次0.2mL/kg,每天早上肌肉注射1次,连用5~7d。肌内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次20mg/kg,每天晚上肌肉注射1次,连用5~7d。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天1次,连用5~7d。每天早上肌肉注射20%多西环素0.1mL/kg、黄芪多糖0.2mL/kg,每天1次;每天早上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0.2mL/kg,每天1次,连用3d。抗生素饮水对病情严重时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整个猪群治疗,对发病猪要肌肉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猪群中若有发病严重的猪,就要将其隔离,对其他猪采取预防措施,并对猪舍加强消毒,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病毒式传播范文第5篇

血源性疾病传播主要是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手术等途径进行传播,回收着大量使用后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被致病微生物传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如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物品的传染,使之成为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媒介。做好供应室消毒工作是阻断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1 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加强医院感染及血源性疾病传播途径的专业知识教育,提高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意识,同时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执行情况,防止工作中的疏忽。供应室回收人员,每日接触大量的污染物品,因此要按规定穿戴,当手或其它部位的皮肤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彻底清洗。在清洗器械特别是锐利器械时一定要避免被刺伤或割伤,如有刺伤或割伤立即将血挤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伤口涂碘伏,定期进行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定期预防接种。

2 做好传染物品的回收,防止污染源播散

医院各科使用的诊病器械均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因此,下收下送人员固定,下收车固定。下收车为密闭式的,下收人员戴手套进行物品的回收。为减少周围环境污染,污染物品一律收回供应室统一清点。回收人员在规定的区域内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戴袖套,更鞋,与下收人员进行物品清洁。污染区按规定进行清洁清毒擦拭。每日紫外线空气清毒,使回收间保持清洁。

3 做好物品清洗,保证洗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