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浣溪沙晏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射阳224300)
【摘要】牵伸装置是环锭细纱机的核心部件,对于牵伸装置的技术研发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回应行业生产需要。目前纺织行业生产要求环锭细纱机品质、定量、牵伸呈现出“高大上”的趋势,因此,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研发要以稳定产品(成纱)质量、方便工人操作和提高原料品种适应性为目的,重点研究牵伸的分配。
关键词 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技术研发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08
中图分类号:TS103.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26-02
牵伸系统装置在环锭细纱机各系统中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部件。纺织行业一直对于增大牵伸倍数及提升成纱质量不断提出要求,细纱牵伸装置的技术研发应该回应这一要求。目前对于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的研发主要在于牵伸形式及牵伸工艺,优化产品(成纱)质量、原料(用棉)及用工及设备的使用。
就现状而言,因为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机构质量比较稳定、操作比较清洁方便,得到大多企业采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如:主牵伸区浮游区长、后区工艺调整范围小。因此,首先要加强主牵伸区对浮游纤维运动控制;其次,改善后牵伸摩擦力界的分布成为必选的技术研发突破点。
1前区牵伸装置的技术改进实践
胶圈头端部分和前钳口近距离接触,形成一个快、慢速纤维作用区域,它们之间进行剧烈的相对运动。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该区域的摩擦力界强度分布形态和其稳定性。也正因为如此,在实践中需要调控前区纤维须条,这样可以防止纤维扩散。通过稳定纤维运动,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指标。
1.1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装置
要使前区隔距达到前述工艺改进要求,就要缩短前中罗拉中心距及浮游区长度。三罗拉双短胶圈下销需要改进。浦解忠等实验结果表明:三罗拉双短胶圈能有效控制主牵伸区快速纤维的移动,产品(成纱)质量明显改善,但由于该牵伸装置下胶圈没有张紧件,这样对下胶圈长度就要精密控制,但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实际生产中成纱质量有起伏。
1.2前区附加压力棒
可用压力棒隔距块和压力棒上销给前区附加压力棒,在弹性钳口压力作用下,压力棒、须条紧贴,这将大大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而压力棒接触并作用于被牵伸的纤维束,迫使纤维束做曲线运动,显著增强了前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纤维运动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纤维变速点的分布更为集中,且稳定地靠近前钳口,条干均匀度易于得到改善。相关实验揭示,主要原因是异形压力棒对纤维具有的摩擦阻滞作用,减少了前弯钩纤维和松解缠绕纤维,从而降低了棉结。
1.3加长上销
加长上销即加长铁板上销前后开档尺寸,目前常见加长上销有多种型号。首先通过延长上销钳口面并下冲;其次在浮游区增加一段包围弧,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的是改变浮游区的牵伸方向(浮游区原为平面牵伸,现改变为“S”状曲线牵伸);第三,上销弧形面钳口下压,目的是实现对纤维的面控制。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进入前胶辊钳口纤维的摩擦力界,也改善了平面牵伸纤维松散现象。而且,由于受上销下压纤维紧贴前罗拉输送,从而减少了浮游纤维的扩散,纤维紧密度增强,纤维变速点集中稳定前移。纤维与纤维之间摩擦、缠绕,棉结产生。通过工艺改进,加长上销“独特”柔性控制,在牵伸中能够解开由此产生的棉结。
2后区牵伸装置的改进实践
后区牵伸使进入前区的纱条具有工艺必需的紧密度、平行伸直度,为前区主牵伸做好准备。细纱机后区牵伸会产生浮游纤维,要控制浮游纤维的增加,否则会影响前区纱条均匀度。也要控制细纱后区牵伸,以为前区主牵伸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须条结构。
2.1后区附加压力棒
后区附加压力棒是要在后区形成“S”状曲线牵伸,以控制后区浮游纤维。在后区,附加双压力棒构成的两个附加摩擦力界进一步缩小了喂入中胶辊的反包围弧,这样,增加了粗纱在后罗拉与上销压力辊的接触角,纱条张力随之增加,后牵伸区内纱条上下伸直,牵伸效率提高。这一工艺改进,牵伸区内浮游纤维能更好地积聚,通过控制纤维的变速点使浮游纤维运动得到相对稳定;另外通过有效束缚浮游纤维,进入主牵伸区的须条喂入更为均匀。
2.2后区胶圈牵伸
多项实验表明,合理应用胶圈能更好地提升成纱质量。长短胶圈和双短胶圈是后区胶圈主要的两种牵伸形式。
2.2.1后区长短胶圈牵伸
在三罗拉双胶圈基础上,四胶圈牵伸装置在后区增加一套张力架装置。为减少后区牵伸力,同时更好地控制后区浮游纤维,可应用后区附加长短胶圈的柔性牵伸,这既能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提高了成纱质量。
2.2.2后区双短胶圈牵伸
在三罗拉双胶圈基础上,四胶圈牵伸装置在后区采用双胶圈牵伸形式,这种改进相比于后区长短胶圈牵伸形式,下胶圈、后罗拉接触间包围弧长度更大,加大了下胶圈与后罗拉的摩擦,上下胶圈更易同步,优化了摩擦力界分布和胶圈对纤维的控制,缩短了后区浮游区的长度。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因为该牵伸装置下胶圈没有张紧件,无法弹性调节胶圈张力,这就要求严格规定下胶圈长度尺寸;另外,胶圈经过长时间运行,很容易伸长,成纱质量稳定性不好控制。
3牵伸装置的研发方向
3.1继续追求质量稳定
有关装置及牵伸工艺还需继续改进以保障质量稳定性。从现在的技术改进实践看,牵伸装置及牵伸元件工作过程仍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经常出现牵伸不开,从而引起成纱质量波动。特别在高倍牵伸下,成纱质量稳定性更为欠缺。通过技术改进,在后区采用胶圈牵伸装置,后牵伸区中后摩擦力界得到有效前移,纤维变速点易于前移,成纱条干明显改善。但由于胶圈表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变小,减弱了其对粗纱须条的极限控制作用。这样,当相对加重粗纱定量或增大牵伸力,又或者后罗拉加压较轻时,须条就会在上下胶圈间打滑,纱条就会出现不匀。
3.2尽力做到操作方便
牵伸装置(特别是后区胶圈牵伸装置)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胶圈对温度、湿度以及设备状况的变化比较敏感,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指标很难完全控制,锭间差异容易加大;在后区胶圈装置增加后,不好调整一致性;后区胶圈装置难以清洁。
3.3努力扩大品种适应性
目前,环锭细纱机牵伸性能的装置与纺纱专件有多种,所适应的原料品种也不同,需进一步改进工艺,研究适用于不同原料品种的牵伸装置、纺纱专件和工艺。如:常规棉和化纤多要求重定量、大牵伸装置;而毛麻和绢丝等动植物纤维短绒率较高、纤维整齐度较差。
3.4要以牵伸分配研究为重点
后区双胶圈牵伸装置更强地控制后区浮游纤维,相比传统机械,更能阻止粗纱退捻,基本消除捻回重分布,通过紧密进入前区纱条的纤维,有利于增大后区牵伸倍数,从而优化了前区牵伸,改善了条干。为此,认为应以合理牵伸分配为工艺革新的中心。这有两个改进的方向。第一总牵伸倍数不改变,但调整前后区不同区域的牵伸分配,目的是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第二后区牵伸倍数加大,同时提高总牵伸倍数,做到“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
4结语
新型牵伸装置的技术研发目标应以稳定质量、方便操作、提高品种适应性和合理牵伸分配为重点,尤其是对后区胶圈牵伸装置的研究应以牵伸分配为重点,其技术创新需要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利用数字控制弥补人工的不足和生产的误差带来的缺陷。
参考文献
[1]蔡志勇,陈名均,张军伟.环锭细纱机新型牵伸型式及纺纱效果分析[J].纺织器材,2008,35(2):38-41.
[2]王莉,李国锋.改进14.6tex纱的技术措施[J].江苏纺织,2011,(7):53-56.
[3]浦解忠,翟涵.JF型细纱双短胶圈牵伸形式特点及纺纱试验[J].棉纺织技术,2006,(12):5-8.
[4]傅柏春.重定量在VC牵伸下的应用和优化[J].现代纺织技术,2011,(1):15-17.
[5]刘永.SX3-6840VT型板式上销的试验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2010,38(3):11-13.
出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2、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释义: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从冯延巳的《阳春集》与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观念上都像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做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题材仍不脱花间派词范围,词作内容仍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冯词中所运用的色彩斑斓的意象,皆可见花间之余绪。如:“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阳春集·归自瑶》)“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阳春集·抛球乐》)此所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冯词“不失五代之风格”,晏殊词中也是如此。在描写男女情爱的词作中,不乏如花间词一样的对女性的容貌形态和心绪的描写。如“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一朵近华堂,学人宫样妆”写一歌妓的容貌,“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写采莲女的风姿。
二、词作内容相同
冯延巳、晏殊的词基本上属于一种“酒席文学”。例如,《阳春集·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衰,慢引萧娘舞袖回。”《阳春集·三台令》:“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焉,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东直须及早。”其中表达的主题不外乎醇酒和美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的词中描写歌筵酒席、歌伎妙舞的情景也极为普遍。如:“萧娘劝我杯中酒。翻红袖,金乌玉兔长飞走”(《珠玉词·秋蕊香》)。“萧娘敛尽双娥翠。回春袂”(《珠玉词·秋蕊香》)。
三、词作特点相同
二人都善写闲愁。在冯延巳《阳春集》中写愁随处可见。“酒醒添得愁无限”,“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阳春集·鹊踏枝》)。“旧仇新恨知多少”(《阳春集·采桑子》)等等。晏殊《殊玉词》也主要是描写他富贵优裕的物质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愁思。如《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蕴含着生命的消纵之情,细腻善感的词人写一种富贵闲愁。
四、词作风格相同
2、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3、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张维屏《新雷》
4、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杨万里《新柳》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6、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王维《新晴野望》
关键词:晏氏父子 词风 差异
自唐以降,父子同为词人者几希。唯南唐后主李Z、李煜和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享誉文坛。尤以晏殊、晏几道父子在词艺上,特别是在小令上造诣颇深。晏殊上承南唐五代词“温香浓艳”的遗风,下开北宋词“温润蕴藉”之先河,晏殊《珠玉词》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又没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他的词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的生活;或写春愁秋恨,离情相思;或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而晏几道《小山词》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描写他个人由贵变衰以后的抑郁和失意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和困顿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他在抒写个人浓重的哀愁与深沉的感伤之情时,由于是从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切肤之痛中概括出来的,所以不仅有其深刻内涵,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晏殊父子词风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以引方家之见。
一.相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人文教育为晏氏父子的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素材
晏氏父子生活的时代在北宋的中期和中后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生活多样,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壮大,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士大夫热衷于用诗词表达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理想、成功失败的感悟,为词的繁荣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等。加之封建统治的相对巩固,为士大夫实现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同时,长期奉行于封建社会的儒家传统教育,使得晏氏父子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封建伦理观念,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今后词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态度是造成晏氏父子词风差异的主要原因。下面请允许我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1.不同的人生阅历。晏殊,因神童举荐,尚未成年就已经跻身朝堂,之后在仕途上稳步升迁,中晚年达到人生的辉煌,晚年虽遭遇挫折,但仍然功成身退。在他官高禄厚之后,喜欢宾客,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写得神清而气远。如《浣溪沙》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无可奈何”一联属对工巧而流利,深挚而又自然地表现作者悼惜春残、感伤年华飞逝的心绪。其子晏几道则没有那么幸运。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他生长在富贵殷实的官宦之家,从小恃才傲物。可是好景不长。小晏二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从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终生仕宦不得意,而且还受到种种意外的磨难。正由于他亲历了盛衰不同的环境,饱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多作感伤惆怅之词,以寄托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所作《阮郎归》词即可看为他人生的写意。
2.不同的价值取向。晏殊长期从政,内心深处一直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故而积极进取,在功成名就之后,有一种适然自得的成就感,追求闲适散淡的生活情调。加之受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所以词风追求富贵华丽,感情表达含蓄而内敛。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而晏几道因家境的败落,仕途的不得志,郁郁寡欢,纵情于声色犬马和山水田园,因而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个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享受生活后巨大的落差。内容丰富多彩,感情深挚而哀怨。如其代表作《临江仙》可见一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不同的生活态度。晏殊身居高位,位极人臣,生活上富贵而不奢,一切都合乎封建礼法制度,不敢越雷池半步,词风上亦如是,书写人生的欢乐,虽喜用艳词丽句,也不煽情放肆。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晏殊的诗句,洗净了荣华富贵的庸俗气息。而晏几道因仕途不畅,家道中落,蔑视礼教,生活上奢靡放荡,纵情于声色犬马,流连于勾栏瓦舍,放歌于山水之间,词风上大开大合,歌吟情爱的不长久、生活的不如意、享乐的稍纵即逝,以及人生失意的深切悲伤和哀愁。如“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