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类英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 由此带来的问题
3. 提倡垃圾分类的意义
Waste Sorting
Most people haven’t formed the habit of and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waste sorting now in China. They would throw their domestic garbage — kitchen refuse, abandoned plastics and papers,broken china and glass, etc. — all into the same public containers, without"thinking whether they are recyclable or not.
关键词: 中职生 词典 英语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案例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学习效果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效果。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仅在校学习两年,大部分学生需要在实习与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自主学习。而词典是进行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它可以随身携带,随时请教,终生相伴;对于学习者阅读、写作和翻译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词典在中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中的使用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绝大多数中职生甚至连一本词典都没有,对怎样正确地使用词典也所知甚少;教师们对此也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要求,更不用提对学生词典使用方面进行指导和研究。根据这一现状,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词典引入中职生的日常英语学习中。在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本英汉词典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词典使用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逐渐获得借助工具书自行获取信息,习得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词汇、阅读、翻译等方面的英语学习。并通过这不断的成功尝试,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及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二、本节课设计背景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在班级自然形成的4个大组的基础上,将学生又细分为8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并确定组长。每节课各小组根据我下发的不同任务分头开始小组活动,完成规定任务,并由不同的学生轮流进行小组汇报。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打分。按照这样的模式,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词汇、阅读、翻译等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尝试。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中专英语第一册15单元课文中的语言点。本课文课题为“Where does all the rubbish go?”,全文共包括4个段落,篇幅中等,文中所需掌握的语言点不多,比较适合安排学生借助词典自学。在本节课之前,我已安排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阅读,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及篇章结构。随后,便进入了对文章语言点的深入学习阶段。在本节课中,我希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们借助词典的帮助,了解并掌握有关单词、词语的读音、词性及中文意思,能运用它们正确地完成句子,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获取信息,习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加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图片展示:蓝色的地球外部环绕着无数的浅色物体。请学生们猜猜看这些浅色的物体是什么?不少学生猜测的答案是:鸟。但事实上是:垃圾。
本环节我通过几张图片的展示,向学生们形象地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引起了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同时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下一个问题:“Where does all the rubbish go?”
2.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阅读过的“Where does all the rubbish go?”一文:
1)询问学生文中提到了几种垃圾处理的方法?分别是哪些?
2)请学生谈谈文中提到的中美两国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各自的处理办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为下一环节文中语言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3.新知识(语言点)的传授。
新知识的传授以往基本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记为主,学生们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我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评、指导为辅。我为4大组8小组的成员分配了不同的任务,请学生们借助词典的帮助,完成对本篇课文的深入学习。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
请查出课文中“throw away”、“take up”、“get rid of”等词语的主要中文意思(分别给出至少一个例句),并请说明在本课文中该词语的中文意思是哪一个。
*任务二:
1)请写出文中“try to do sth.”、“make a difference”等词语的主要中文意思;
2)请查出文中“surround”一词的读音、词性、在文中的中文意思及主要用法,并给出例句。
*任务三:
1)请查出文中“percent”、“can”两词的读音、词性、中文意思及主要用法,并给出例句;
2)参考文中出现的“million”一词,请列出英语中从“百”开始的数量单位。
*任务四:
1)请查出文中“recycling”、“recycled”两词的原形、读音、词性及中文意思;
2)请查出文中出现的“used batteries”这一词组中,“used”一词的读音、词性,以及中文意思,并列出与“used”一词有关的其他惯用词及惯用法。
任务下发后,由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各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分头查阅词典,讨论确定答案,再推举出一名代表将本组所查阅到的答案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查阅到的内容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汇报的同时还必须准备好回答老师和同学所提出的问题。
经过以往的不断训练,本节课学生们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大家基本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动手、动脑;自行借助词典的帮助和小团体的合作,找出答案,讨论、汇报答案,进而汇报答案;就学习态度上看,比以往被动地听、记,要积极主动很多。借助工具书自行获取信息,习得新知识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们头脑中概念不清晰或是说理解错误的地方也能够更多、更明显地表露出来,使我更清楚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有的放矢地予以解决。
本环节中,我认为教师对学生汇报时的提问和点评至关重要。通过询问与点评,教师可修正学生错误的理解,对关键点进行强调,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
4.操练与巩固(课中总结)。
我对前面学生自行查阅出的有关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与梳理,同时通过用所学词语完成句子、回答问题等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课语言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本课文理解的深度。
随后,我请学生们试着说一说,为什么老师在全篇文章中选择这些词、词语让大家查阅词典并掌握?本文还有没有生词存在?如果有的话,是否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必须通过词典查阅出它的词义?
检验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对垃圾处理和分类的办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通过对此后问题的回答,学生们进一步学会了怎样找出文章的重点及难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5.实践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查阅词典的习惯,提高他们查阅词典的速度,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让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练习。
1)展示国内某城市分类垃圾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的垃圾分类方法:红色垃圾箱――有害垃圾,蓝色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绿垃圾箱――厨房垃圾,黄色垃圾箱――其他垃圾,并简要讨论;
2)老师向学生展示带进课堂的4个不同颜色垃圾篓,对应上面提到的不同类别垃圾箱;
3)4个组学生各领到8张写有不同垃圾名称的纸片,他们需在4分钟时间内看懂、查阅出各类垃圾名称,并根据自己的垃圾分类知识,将纸片投入到对应的正确的垃圾篓内;
4)老师统计、评价各组投放正确的“垃圾”数量。
这一轮实践练习,让课堂里进一步活跃起来。学生们都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拿到纸片后,各组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火速分工查阅词典、讨论分类,迅速投放。本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查阅词典的主动性,并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查阅速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6.总结。
概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再度强化学生印象。
四、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行讨论、研究、学习、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进行顺畅。从课堂上和课后的学生反应及反馈来看,学生们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良好地完成了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及体会。
1.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
如今,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教师不应再是传统观念中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而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所应格外关注的,不应是仅仅是自己的“教”,而应是学生的“学”。要能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甚至于在适当的范围内调整、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以学论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引导、修正课堂学习过程及方向。
学生在课堂上自行讨论、研究、学习、活动,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减轻负担甚至放任不管。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更考验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预设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发生的问题,合理控制提问及任务的难度,在关键点上把握课堂的走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可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量更大。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德育 渗透
无论是东方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还是西方教育中的“师生平等”,教师自身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德育人,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表率作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学英文的教育,既:要传爱国之道,授英文之业。在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良好习惯教育
Good manners 这一单元分别从对餐具的摆放,餐前礼仪,餐中礼仪,餐桌上的谈话礼仪,饮酒礼仪,餐桌礼仪变迁等几方面来介绍,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的餐饮文化。“读后”(Post-reading)部分增添了介绍中国餐桌礼仪的文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渗透了中国人的文明习惯。再如学Healthy eating 这一单元时,通过教会学生识别“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了解“饮食习惯与健康”“营养小吃”等,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个人的重要性。
三、感恩及自强教育
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浓缩、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未来的寄托。为学生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父亲节(Father Day)、母亲节(Mother Day)等。教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教材中有许多名人传记,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的绝佳题材。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len Keller? Why is Madam Curie remembered and admired even today? Why is Abraham Lincol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 Why is Nelson Mandela called a modern hero? 等。
四、环保教育
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Saving Our City 为题的英语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城市垃圾的危害: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并提出如何处理城市垃圾的建议:垃圾分类;报纸、玻璃的再利用;填埋有害垃圾;处理废水、废气。最终达成共识:从我做起,尽我所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Make every day Earth Day! We have only one earth! Let’s save earth together!
五、团队精神教育
组织学生讨论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 Making the Team Work,文章开头提出:我们经常被要求在小组里工作,但为什么呢?第一段结尾指出:事实上,在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的所有工作几乎是通过小组来完成的,学校生活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认识到:Only by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can we accomplish our goal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it is the key to success。总之,鲜活的、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的教材内容,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但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合作、交流与探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挖掘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英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不应是各自为政,而应是互相结合,教师应想方设法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把德育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我们既能顺利完成“教书”任务,又能实现“育人”宗旨。
参考文献:
[1]白云.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5(3):51-521.
[2]徐煜俊.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3]淳晓岚.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12.
[4]陈华.浅析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6.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环境素养,杭州市竞舟小学在成功获得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严格遵循国际生态学校七步法要求,紧紧围绕“变废为宝”和“垃圾分类”两大主题展开,最终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不仅使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也积累了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中“七步法”的运用经验。
第一步:成立组织 指导创建工作
组建生态学校委员会是创建生态学校过程的驱动力和迈向生态学校的第一步,生态学校委员会指导学校的生态校园创建工作。
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学校委员会能够代表整个学校的观点以及当地社区的观点,2011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等组成的学校生态委员会,由区环境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其中学生42人、教师16人、家长4人、顾问2人,共64人,学生委员占总人数的65.6%。
第二步:环境评审 掌握现实情况
环境评审对于了解学校当前的环境状况很重要,评审的结果将为行动计划(第三步)提供支持,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这种改变是否必要的、紧迫的。
生态学校委员会组织师生对学校的食堂、绿化景观、垃圾房等区域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两个主题进行详细探讨。
寻找垃圾中的“宝藏”
学校和社区正在推广垃圾分类,但是大多都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垃圾混投的现象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在环境评审的过程中,学校生态委员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问卷调查,65%的学生认为许多丢弃的材料都可以有新的用途,有38%的学生认为随意丢弃废旧物品会污染环境,只有14%的学生认为垃圾是应该被丢弃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并寻找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臭水池”的改良
三年前,学校为爱好航模的同学修建了一个航模水池,刚修好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常有航模爱好者在水池边一展身手。但是时间久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因为航模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每周必须换水一次,一旦停止换水,由于灰尘、杂质、垃圾等污染物的侵入,水体就会变得浑浊不堪,并散发出异味。而每次换水都要使用近10吨的自来水,还需要人工来清理池内垃圾,费力费时不说,又浪费了水资源,这已经成为学校环境管理的一大难题,亟待改良。
第三步:制订计划 提出可行方案
行动计划是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核心,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列出一系列一致认可的环境目标以及清晰的职责分工,有步骤地来改善环境。
变废为宝行动计划
生态委员会决定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垃圾分类方法,通过自己和发动他人共同筛选出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将垃圾“变废为宝”。我们确定了如下计划:
1.了解身边有哪些废弃物品
2.研究讨论废弃物品的危害及再利用
3.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4.制定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方案
5.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6.实施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
7.继续研究讨论在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8.展示“变废为宝”成果
9.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制定弥补方案
生态池塘行动计划
针对校园航模水池现状,根据以往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知识,生态委员会的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通过研究认为:校园航模水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内缺少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进行净化修复。假如在池塘内放入适量的生物,如水葫芦、金鱼藻、螺蛳……建立起一个适合池塘的生态系统,达到生物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条件,并试着调节生物的种群与数量,保持水池内的生态平衡,就能让水体拥有自净能力。
1.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3.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4.继续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继续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6.展示生态池培养结果
7.如果目标没有实现,确定弥补方案
第四步:实践活动 实施生态改良
变废为宝
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和科学老师、卫生老师一起罗列了学校所有可能产生的垃圾,结合杭州市垃圾分类指导办法,制定了学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明确垃圾分类的方法,最后转变成为具体行动,内化为个人的意识。
更换垃圾投放设施。很多时候人们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但苦于没有更好的设备,只能混投。学校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对所有不符合、不适宜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进行改进,并购买分类垃圾桶二百多个,保证每个班级都有分类垃圾桶。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利用“垃圾”制作学具。学生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和发动其他人共同收集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整理、制作成科学课的学具,赋予垃圾新的“生命”,获得节省资源、节能减排实效。
生态池塘
水质改良操作探索。学校生态委员会成员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水中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动物和植物,尝试在水体中构建生物链来改变水池的生态环境。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水体内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实验效果,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水体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以逐步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边改善条件,边观察记录,边分析效果,边积累经验。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找到了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步:课程渗透 融入学科教育
除了改善项目的状况之外,我们把生态学校活动与课程联系起来,以确保生态学校建设真正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合在一起。将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科教学当中,把“变废为宝”和“生态池塘”两个主题渗透到学科环境教育当中,丰富教学科目的内容。
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直接涉及垃圾分类的教材,如六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的知识就涉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科学老师将很多废弃材料制成学具和教具,为师生上科学课提供方便,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单拿塑料瓶来讲,它就可以在很多场合用到:四年级《天气》单元,要学习雨量等级时,可在瓶盖上戳些小洞,瓶里灌好水,倒过来,就可以模拟降雨,帮助我们掌握怎样收集雨水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五年级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则用到了鞋盒、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废弃物。而在教学三年级《水生植物》一课时,则可以直接让学生在生态池周围对生物进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生植物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
其他学科
垃圾分类、生态池塘的内容不仅在科学课堂中有所涉及,其他学科也会涉及。如:英语课中对比国内和国外的垃圾分类方法,美术课中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废弃的垃圾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数学《测量和计算面积和体积》一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去生态池进行测量并计算,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态池进行细致观察,撰写题为《美丽的生态池》的作文。
第六步:加强宣传 引起社会关注
实施生态学校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校园乃至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内,提升公众对生态学校活动的认识,并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
在生态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通过校园网、《求是苑》报了生态学校活动的信息,并尽可能给更多的媒体。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还专门来校进行相关采访,《钱江晚报》也连续报道学校开展低碳贸易节和生态池塘等活动的相关情况。区环保局局长来校进行生态学校检查时,对我们的“生态池塘”赞不绝口,称这是他看到过的最成功的一个大型生态池。此外,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废弃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我们的行为也带动了家长、社区一同加入垃圾分类再利用的队伍中来。
第七步:制定规章 加强行为指导
生态规章是一种使命声明,它以清晰和有想象力的方式,阐明我们对改进环境绩效的承诺,使学校每一位师生记住并付诸行动。我们采用了歌谣的形式,来呈现我校的生态规章,语言活泼生动,朗朗上口。
生态保护歌
青青草,不践踏。爱花木,不攀折。
种植园,勤管理。生态池,要爱护。
有废物,不乱扔。分类投,再利用。
护环境,我能行。洁绿美,乐融融!
on stress
regain confidence
responsibility is a badge of honor for youth
why we study english
whether there’s an afterlife
internet civilization
classifying rubbish, improving environment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cell phones bring more social interactions or isolation
a fundamental subject or a specific subject with prosperous occupations
how to present courage
faith and success
introduction of a city in hunan
cheer up
nothing is impossible
大自然的爱和照顾
在应力
恢复信心,
责任是极高的荣誉的青年
我们学习英语的原因吗
是否有来生
网络文明,
垃圾分类,改善环境
明天会更好
手机带来更多的社交或隔离
一个基本的主题或某一特定的主题和繁荣的职业
如何描述勇气吗
信仰和成功
介绍了湖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