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送别诗名句

送别诗名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送别诗名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送别诗名句范文第1篇

范 云①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②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注释

①范云(451 ~ 503):南朝齐梁间诗人。

②经时:历久。

简析

送别诗蔚为大观的时代在唐朝,而南朝诗人范云这首《别诗》,则可视为送别诗河流中通往之海的一朵小浪花。

从题目来看,诗歌内容显然与别离相关;从内容来看,到第四句“今来”二字,却已为回还之意。“别”字实在无法管住第四句诗。原因何在?《何逊集》中有《范广州宅联句》,此诗即为联句诗的前四句。可见,“别诗”二字乃后定诗名,取其前三句所含之意,也算抓住了诗的主要内容啦。

诗的首句先将我们带到了北朝的都城洛阳之东西郊,接着告诉我们,这里经常是人们送别要做久远之行的亲友之地。

妙的是后两句呀!这两句借工巧的对仗与新颖的回环,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两幅景情交汇、意蕴丰富的画面:当年分别的时候,漫天飘卷的雪就像春天盛开的无数花朵一般,盈盈入眼;而今回至故地,看到无数盛开的春花,却感觉入眼的是弥天盖地的雪花。透过这样的景象,你能品味出离人与回乡者怎样的心境呢?

分离时,悲凉之雪景原本会引发离人悲凉之情的,而那如花的感觉,却让人体会到送行者传达给离人的亲情或友情的温暖,抑或是旅途的前方给离人带来的希望之温暖,悲喜之情便这样交织于“雪如花”的意境之中了!

回还时呢?盛开的春花原本能带给回乡者无尽的温暖的,为什么却让其有“似雪”之感?是物是人非的现实让他产生了悲凉之感,还是不见当年的送行者而心生悲凄?

于是,这两句结构精巧、意境华美的诗,便像《诗经》中《采薇》的尾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给人留下了不尽的悲欣交集的回味。很多年后,北宋大诗人苏轼在《少年游》中写道:“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其中的“飞雪似杨花”与“杨花似雪”,不是跟范云这两句诗颇为相像吗?

与范云同时期的诗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评其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从这首小诗中,你看到它清通条畅、委婉含蓄、飘逸曲折的风姿了吗?

名句赏析

简要描绘这首诗的后两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展现的画面,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送别诗名句范文第2篇

一、掌握拼音和汉字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对你来说不在话下吧。(14%)

1、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工整、匀称。(10分)

zhān yǎng   pán shān bá shān shè shuǐ 关()

jiàn

() ()  ( ) 推()

cán kuì   cháo fěng   wán bì guī zhào 实()

() ()  ( ) 山()

2、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下划“”(2分)

①在我们家,正月里供(gōng gòng)祖像,供(gōng gòng)品很多,祭器很讲究。

②刘备心中难舍(shě shè)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于是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草舍(shě shè),请诸葛亮出山,于是历便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3、你会用字典这种工具书吗?如果你在阅读时碰到“祭”字不认识,应该用()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如果在写作文时遇到“水流(tuān)急”的(tuān)字不会写,应该用( )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2分)

二、成语是祖国语言的精华之一,下面二道关于成语积累和应用的题,会做吗?(6%)

1、有些成语中前后的反义词很有趣,如“居安思危”,你能把下面的成语填完整吗?(3分)

声(  )击(  )  口(  )心(  )  争(  )恐(  )

古(  )今(  ) (  )顾(  )盼  (  )神(  )化

2、猜哑谜。

桌上放着写有从“零”至“九”数字的十块硬纸方块,主持人要求猜者用这些数字方块做出动作,各打一条成语。(3分)

甲从十个数字中捡出“七”和“零”、“八”扔在地上,主持人连连点头。

乙捡出“四”和“五”,将“四”扔掉,将“五”装进口袋。

丙捡出“一”,举起来连着翻过来三次,主持人会意地笑了。

丁将“一”举起来,将“二”拿着就走。主持人说:“你们四人都该发奖口”

(1)请你猜猜四人做出动作所表示的成语是什么?

甲 乙 丙  丁

(2)你也心有所动吧!你会用这些数字做出动作表示一条成语吗?写一写吧?

动作:  成语是:

三、句子是说话、写作的基础,包括扩句、缩句、改句子、选用合适的词语都是

句子练习的基本功。请动脑筋做好下面各题。(12%)

1、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2分)

①表示“雕刻和打磨”:

②表示“思索、考虑”:

2、请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子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了(2分)

改变改造改正端正发挥发扬整理修理

(1)我们要(   )学习态度,努力学习。

(2)在(    )原来的材料时,我发现了这篇作文。

(3)我(    )了对他的看法。

(4)我们要(    )优点,克服缺点。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原来的意思。(5分)

(1)人的才能来自勤奋。

改为反问句:

(2)人人都说廉颇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改为双重否定句:

(3)西湖的风景挺美丽的。

改为感叹句:

改为疑问句:

(4)报春的大雁成行成队地飞过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

缩句:

4、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箴言名句读来上口,又富哲理,你听过以

下这几句话吗?请你读上句补下句。3分

八仙过海,( )。 画蛇添足,( )。

孔夫子搬家,( )。千里之行,( )。

老虎挂佛珠,(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答题。(13%)

1、“消息”的主要特点一是 ,二是。(1分)

2、庐山云雾时而,使人终日不见;时而雾气,。(2分)

你能根据这句话也用“时而……时而……”写一个句子吗?

(2分)

3、根据要求填写古诗名句。(8分)

(1)在《示儿》中,陆游监死前最牵挂的是(填诗句),嘱咐儿子的是(填诗句) ,。(2分)

(2)中秋之夜,小红非常想念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她提笔给爸爸写信,在信中她引用了一句古诗:;恰巧,她收到的爸爸的信中也引用了一句古诗:,表达他思乡之情。(2分)

(3)《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达诗人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像这样的送别诗你还能默写一道吗?(2分)

(2分)

五、课外阅读。25%

(一)11%

()此外,还有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等十景。

()杭州的美,集中在风景如画的西湖。

()西湖的春、夏、秋、冬这四季中有不同的湖光山色。

(),后湖荷花亭亭玉立。

(),山上山下丹桂飘香。

(),苏提白堤挑红柳绿。

(),孤山一带腊梅怒放。

1、根据人们平时的用词习惯,把“春、夏、秋、冬”填入下面括号里,再联系句子,把词语填在短文的横线上。(4分)

隆() 初() 仲() 深()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3分)

() 怒放() 集中()

3、将上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 )里写上序号。4分

(二) (14%)

送别诗名句范文第3篇

一、四顾山光接水色,凭栏十里支荷香――有效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教室外墙上都张贴着诗人画像、名诗名句;草坪、花圃的栅栏、消火栓等上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保证时间诵经典

我充分利用好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我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了相应的经典。如学习了《木兰从军》,让学生背诵《木兰辞》,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练,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我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如引导学生感叹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加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据意背

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激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硕果

1.小荷初露尖尖角――学生获益多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了我班学生的一种时尚,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

2.墙内开花墙外香――家长反映佳

我班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学生的变化让家长们喜上眉梢。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说:“诵读了《弟子规》,孩子在家越来越孝顺、有礼貌了。”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公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旅游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语文教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