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祖国的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祖国的变化范文第1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长城、兵马俑……一个个古代建筑,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以前人们用笨重的镰刀收割庄稼,人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只收了一小部分。现在人们用联合收割机收取那些黄黄的麦子,不仅速度快而且也很整齐,看上去井井有条,人们自然了哈哈。

过去,人们用手去挤奶很累,而且不好。如果把奶牛惹生气了,一蹄踢下去,人倒了、桶翻了,自然要饿肚子了哇。现在,机器挤奶,不用那么累,只要把挤奶奶管一按,机器就开始工作了。奶牛也不会疼,就会很乖、很听话了。

以前,人们用手去用力地锯木,锯一根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也不美观、整齐,一不小心便会把手砍掉。现在锯木头不用那么费力,一个小机器就搞定了,而且很好看。

从这些事情中,祖国变化我历历在目,虽然过了好几年,但仍然记忆犹新。祖国强大了,科学发达了,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种种先进的设备代替了古老的手工操作,这不就是祖国的变化吗?

祖国的变化范文第2篇

拓展阅读:

3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从我家三代人的聊天中,知道了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

爷爷说:“70年代油田搞开发大会战,人们住的都是土坯房或简易帐篷,却自豪地说那叫天当房、地当床。我这咳嗽的老毛病,就是那时煤烟给熏得。”

奶奶说:“那时候,小孩子没有牛奶、奶粉等营养品,吃的是炒面糊糊;也没什么副食品零食,水果就只有国光苹果,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奶糖。”

爸爸说,他小时候没有玩具,玩的是沙土泥巴和树棍;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给老二穿,然后老三再接着穿,只有过年才做新衣服。

妈妈说,她上小学是80年代初,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只有几栋屈指可数的陈旧的平房做教室。学校依山而建,后墙就是长满草的山崖,春天开满了黄色野花。但冬天没有暖气,学生要自己带柴火生炉子,有时手指头冻僵了,都不会写字了。

爸爸说,90年代,办公室的电话还是磁式手摇的,打个电话还要总机台人工转接。

舅舅说:96年给家里装一部电话,要将近三千元钱呢!

……

真难以想象以前的生活,看看我们现在:

住的都是高楼大厦,住宅小区像花园一样美丽;农村都住上了别墅式漂亮舒适的房屋。

各种用品一应俱全,非常丰富,不管是农村、城市,都有很多超市,出售各种副食品零食、水果、玩具、书籍和服装、生活用品,非常方便。平时就有各种好吃的,和过年没什么区别。

我们学校是沥青铺的操场,很平整。还有微机室、多功能厅;有高层的教学楼,绿化也很好。而且冬天有暖气……其他很多学校都有塑胶的操场,

通讯也很发达了,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还有功能强大的电脑,不但可以办公,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聊天、看电影、玩游戏……

祖国的变化范文第3篇

我小的时候,家住淮河岸边的农村,条件非常艰辛,三顿饭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有什么玩具可玩了。哪像现在的孩子什么芭比娃娃啦、变形金刚啦、飞机火车啦、电脑游戏啦......

那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最简单方便的就是用泥巴做的各种玩具。当然,在阴雨天挖泥巴或玩泥巴,浑身上下弄得都是泥,这自然是不用说的了,为了这个,不知挨了妈妈多少批评,甚至是吃了多少皮肉之苦......

得到泥巴后,大都坐在桥头水泥地上,首先制作各种玩具手枪等。由于本人较笨,动手能力不强,加上自己也比较喜欢,做的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手枪。手枪的制作很简单我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制作完成后如何晒干的问题,千万不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一晒就有裂纹甚至断裂。最好要放在通风处自然阴干,阴干以后就非常坚硬,当然还是比较脆的。所以每一支枪我都非常小心的呵护它们,同时,也好在更多孩子面前炫耀自己。穷人家的孩子心里就是这样,有点“好东西”就愿意炫耀,还不给人家玩,就知道说“馋馋你,馋馋你”。

其次,就是“摔泥娃” 。把泥巴捏成一个“碟子”形状,碟子的底部要薄一点,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泥娃娃”的东西,两个人各自把自己的“泥娃娃”口朝下,使劲往地下摔,随着“啪”的一声,“泥娃娃”的底部“炸”了一个大窟窿,谁摔得窟窿小,就拿自己的泥巴给对方把这个窟窿补上。“泥娃娃”做的越好越薄,嬴得技术含量越高,“炸”的窟窿就越大,还能赢得对方更多的泥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锻炼了身体,也结交了好多孩提时的小伙伴!

祖国的变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扁平化;组织气氛;绩效;心理契约;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组织高层管理者在憧憬扁平化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人员的晋升矛盾、管理人员的培养困境等各种挑战。这种扁平化的矛盾效应让变革的主导者犹豫不决,也迫使很多大中型组织不得不放缓扁平化的进程 (Drucker, 1988)。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缺乏对扁平化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有一些研究者和管理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员工对组织提供的工作方式、晋升、报酬等方面的原有认识,而这种改变需要通过重塑组织的气氛来实现 (Martin, Jones,& Callan, 2005)。由于各种组织的原有气氛有差别,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同,管理者要重塑怎样的气氛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组织推动扁平化,并解决所面对的员工管理问题呢。本文通过多视角呈现组织扁平化过程中关键性问题与组织气氛之间的关联,建立组织气氛的分析框架,据以分析气氛重塑的具体策略。

一、扁平化与组织气氛

扁平化与组织气氛的傍生关系源自组织变革的理论研究,组织的扁平化属于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还包括了包括组织使命、目标和企业文化的重塑。组织变革的理论研究为指导组织扁平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指出了宏观上的基本原则——形成新的价值观和态度,并最终将其上升到组织文化的层面(王庆燕 & 石金涛, 2005)。这里的新的价值观和态度,正是组织气氛的内容,在是变革过程中由组织成员感知的、能够影响其行为的一种持续的组织特征。

组织气氛的概念源于1935年Lewin的场理论研究,被看作是员工对组织环境共同的知觉和体验,这种知觉决定着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并随着环境刺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管理学的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变革中的组织气氛或者组织已经形成的文化对组织变革的影响①。由于组织气氛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有影响力的研究都对组织气氛的维度和类型进行了讨论。Schulte等人(2009)基于200多家组织的研究对组织气氛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组织气氛在8个维度上的差别,具体内容如表1。在他们的研究中,在组织气氛各个维度上均得分较高的被命名为全面型气氛,侧重团队导向的被命名为支持型气氛,侧重战略导向的被命名为战略型气氛,而在各个维度上均得分较低的被命名为不良型气氛。这种分类方式简单明了,能够比较容易地分析不同类型的组织气氛与员工绩效等核心指标的关系,缺点在于不便于管理者在扁平化过程中判断组织当前的气氛类型,也就难以对症下药,制定气氛重塑的策略。

为了弥补理论模型在应用上的不足,本文将上述模型与Quinn和Rohrbaugh (1983) 提出的著名的竞争性价值框架(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CVF)进行整合。CVF是分析组织气氛和文化特征的重要工具,按两个维度判断组织的价值取向,第一个维度是“灵活性——控制”导向,另一个维度是“内部——外部”导向。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将组织气氛的类型分为四种:人际关系导向、开放系统导向、理性目标导向和内部过程导向。CVF的分析框架具有很好的系统性,但管理者很难将CVF的分析结果与组织具体的气氛表现形式联系起来——理性目标导向的气氛在团队建设方面的表现是否符合扁平化组织的要求?扁平化过程中理性目标导向和内部过程导向的组织气氛在哪些方面需要管理者特别关注?没有这些有针对性的联系,也就很难根据组织的状况进行适当的气氛重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目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CVF和表1中组织气氛的内容维度,得出关于四类组织气氛类型与内容特征的分析表(见表2)。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分析框架识别当前组织气氛的基本导向和内容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扁平化推进中的困难和阻力,这是进行气氛重塑的基本前提。基于此,管理者还能就需要重点调控的绩效、心理契约和工作压力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气氛重塑。本文绕过纷繁复杂的表面问题,着力分析扁平化过程中气氛重塑对员工绩效、心理契约以及工作压力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是员工管理的核心指标,也是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当前最受热议的三类结果变量。

二、气氛重塑与员工绩效

组织的结构和组织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组织管理领域有一种形象的比喻——组织就像一套房子,组织的结构就是指房子中的大厅、走廊、楼梯和天花板如何设置,这些设置明显会影响住在里面的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组织员工的行为。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并且普遍存在的,而最容易也是最早为研究者所关注就是员工的绩效。虽然扁平化所带来的管理幅度增大和管理层次减少可以提升员工的绩效,但这种提升需要以信息的加速传递和分权为前提。因此,国外以往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并没有一致地认为扁平化能够带来员工绩效的提升。我国本土研究表明中国大型企业的扁平化带有浓厚的集权色彩。在扁平化后的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直接面对大量具体的经营决策,而中层管理者角色模糊,甚至成为高层管理者的“通讯兵”,这既加大了信息传递的难度,又挫伤了下级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了绩效的降低。以往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集权会降低员工的绩效表现。另外,“扁平”组织相比“高型”组织而言,缺乏明确和清晰的晋升路径,这也会导致员工的绩效降低。许多案例和经验研究都表明,扁平化所带来的员工绩效下降是中国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管理者延缓扁平化进程的最根本的原因。有鉴于此,管理者需要采取一些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绩效的管理策略,组织气氛的重塑就是其中之一。

中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肯定了组织气氛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李宁和严进, 2005),他们认为良好的组织氛围能够促使员工积极评价组织变革,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责任感,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但对于组织应该在特定的情景下关注组织气氛的哪些内容,或者说塑造怎样的组织气氛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绩效,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可靠的答案。根据表1中组织气氛的8个维度,Schulte等人(2009)的研究表明,组织在这些维度上的得分越高,员工的绩效表现也就越好。组织在气氛维度上的波动也是影响员工绩效的重要因素,当各个维度上的气氛得分差别较小时,员工的绩效表现较好。也就是说,如果刻意追求组织气氛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现,不会对员工的绩效有太大的帮助,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扁平化的过程中,管理者要重塑气氛,应该首先注重组织气氛各方面的均衡。根据表2的分析框架,管理者可以对当前组织气氛状况有基本了解,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气氛重塑。例如,如果当前组织的成功是源自内部过程的控制,那么组织当前气氛的基本类型就是内部过程导向的,这种类型的气氛在报酬公平性和沟通充分性方面的表现较差,会明显低于气氛的其他维度。如果组织推行扁平化,为避免员工绩效的下滑,要优先考虑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气氛重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提高报酬公平和帮助沟通。

除了组织气氛的整体平衡,气氛不同维度的表现高低对员工绩效的 影响并不一样。更加注重组织整体战略层面而在员工支持方面表现较差的战略型气氛会带来更好的组织财务绩效,但也会在员工的个人绩效和顾客满意等方面表现更差。如果组织在扁平化过程中更关注组织员工的表现和顾客的满意而不是短期的财务绩效,那么气氛的重塑在关注短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组织在管理者支持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表现,而避免过分强调整体的战略。

三、气氛重塑与心理契约的重建

组织的扁平化还会影响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被定义为员工个体对双方交换关系中彼此责任和义务的主观理解,是一种带有自己独特体验和见解的主观感觉 (Rousseau, 1990)。任何有关组织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变化,都会对心理契约产生影响。伴随着组织扁平化的,是组织层次与幅度、决策权、职责以及沟通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扁平化组织的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柔性和充分授权,员工被要求自我管理和承担多方位信息传递的职责,并需要跨部门和跨专业解决问题,这与传统多层级组织中员工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目标的权责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组织在招聘时传递的有关报酬的信息一般以工作的稳定和职位的晋升为主,而扁平化组织强调动态调整,减少管理层级,这使得工作的稳定性和职位的晋升机会都下降。两方面综合来看,组织的扁平化将彻底改变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而组织与员工间心理契约的打破已经被一再证实会造成员工的绩效下降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来主动重建这种心理契约。从表1中组织气氛的8个维度来看,其中管理者的支持、报酬的公平性和沟通的充分度能够影响心理契约的重建。当员工能够获得上级的支持和信任,体会到工作报酬可以通过晋升以外的方式得到补偿,或者通过充分沟通,了解组织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这些都能够帮助员工建立新的心理契约。上升到组织气氛的系统层面来看,气氛各个维度间的波动情况依旧是影响心理契约的重要原因,而除了综合型气氛明显有利于建立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以外,战略型和支持型气氛间的差别并不明显。因此,在组织扁平化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帮助员工重建心理契约,除了重视组织气氛在各个方面的平稳和协调外,需要额外关注上级的支持、报酬的公平性和沟通的充分度。

四、气氛重塑与压力管理

相比于绩效问题的显而易见和实时监控,扁平化过程中的员工压力感及其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被管理者所忽略。相比传统组织,学者们普遍认为处于扁平化的组织中的员工并不会由于额外的压力而降低绩效,但扁平化的过程却是需要特别关注,因为组织的变革已被视为工作、生活中最主要的压力源之一 (Jennings & McDougald, 2007),可能带来包括失业、心理疾病和个人绩效下降等一系列负面的结果。在组织的扁平化过程中,组织层次和幅度的变化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权责变化所带来的角色模糊以及新增的自我管理导致的工作超载都会给员工带来额外的工作压力。而在个人健康方面,工作压力导致心脏疾病、癌症、自杀和事故的结论在压力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很早就达成共识。

有鉴于工作压力会带来上述诸多方面的影响,员工压力管理问题在扁平化过程中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重视,目前关于组织变革情境下员工压力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压力水平最根本地源自其自身个人能力和组织变革环境因素的感知和评价 (唐杰, 2010),而组织气氛的重塑正是针对员工如何认识组织变革环境所进行的管理干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自我能力评价,因此是有效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手段之一。基于组织变革环境下的一些跟踪调查表明,管理者的支持、团队建设和有效沟通都能够降低员工的压力感 (Amiot, Terry, Jimmieson, & Callan, 2006),而工作控制和人际关系的冲突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Elfering et al., 2005)。利用本文的分析框架作对照,组织气氛属于强调管理控制的内部过程和理性目标性导向的组织在实施组织扁平化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员工的压力状况和压力调节,避免因不适当的工作压力导致的绩效下降、心理疾病以及离职。而以缓解工作压力为目标的气氛重塑应该更加关注组织在管理者的支持、团队建设和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表现。

五、结论与展望

组织扁平化是组织的重大变革,管理者在推动组织扁平化过程中,除了推进结构变更、流程再造等组织层面的改革方案,还需要重视员工层面的管理问题。而组织气氛的重塑已经在学术研究中被证实是一种将两个层面的问题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首先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组织气氛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再结合扁平化过程中需要突出关注的问题,利用本文整理的分析框架来实施针对性的气氛重塑策略。例如,我国一些典型的具有理性目标导向型气氛的企业要推行组织扁平化,如果非常看重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的稳定,那么组织气氛的重塑就应该偏重组织对员工的支持,即需要特别注重上级的支持和团队的建设。同时,此类企业在扁平化过程中,员工会感受到明显的工作压力,管理者还需在报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沟通机制上多下功夫,才能避免工作压力导致的一系列负面结果。

注释:

① 气氛与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相近之处,区别在于文化通常指更深层次的和难以意识到的内涵,如规范和价值观等,而气氛主要指处理较为具体事务的方式方法,如实践和程序。

参考文献:

[1] Amiot, C. E., Terry, D. J., Jimmieson, N. L., & Callan, V. J.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coping processes during a merger:Implications for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2(4):552-574.

[2] Drucker, P. F.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8(1):3-11.

[3] Elfering, A., Grebner, S., Semmer, N. K., Ponte, S. L., Witschi, I., & Kaiser-Freiburghaus, D.Chronic job stressors and job control:Effects on event-related coping success and well-being[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5,78(2):237-252.

[4] Jennings, J. E., & McDougald, M. S. Work-family interface experie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3):747-760.

[5] Martin, A. J., Jones, E. S., & Callan, V. J.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limate in facilitating employee adjustment dur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5,14(3):263-289.

祖国的变化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初探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演变融合作为研究主题,首先,课题从两个时间段总结回顾了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历史融合过程,其次,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概述了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最后,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未来演变融合提出了综合思考。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提供积极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维吾尔族文化;汉文化;演变融合

引言

维吾尔族和汉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互动,民族文化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深入研讨这一课题具有较好的实现意义。

一、回顾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历史融合过程

(一)建国前

在建国之前,维吾尔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融过程相对较为缓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维吾尔族人民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家庭作为其民族文化中的基础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男性族人掌控着统治地位,支配着人际关系,也不断的完善着涵盖宗教、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进程。尤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由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所以导致两族文化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二)建国后

在1949年建国后,国家开始从法律的层面上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受到大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维吾尔族开始改变了传统的“视妻子和子女为私有财产”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维吾尔族家庭内部的关系结构和生活思维习惯。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民族间、家庭间、成员间的平等、互助、民主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带动了维吾尔族深化了家庭关系变革的步伐,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和权利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女性权利和地位开始提升,年轻人的权力开始凸显。和汉族人的生活交流生活中,维吾尔族人开始了解并逐步接受了汉人的思维方式,对汉族人的各项文化传承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族文化的融合。

二、概述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一)饮食文化及其变迁

我国维吾尔族饮食结构中,面食占主要位置,其次是肉类和水果,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其长期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维吾尔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肉类的选取基本都集中在羊肠灌食、骆驼肉、牛肉等,通过烧烤或者晾晒等技术保证食物可储存,同时调制的喂料可以保证食物的鲜美,同时,由于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即由游牧民族逐步过渡到耕种民族,导致维吾尔族也注重农业饮食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以面食为主,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面条等物品,热性饮食和凉性饮食涵盖了稀饭、馕和饼等多种形式,另外,古代的维吾尔族人喜欢各类饮品,但是对酒类的饮品涉及较少,基本上不饮酒,这是由于其文化中伊斯兰教的综合影响决定的。但是,随着和汉族文化的融合,我们也惊喜的看到维吾尔族在饮食文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现代饮食结构接轨也较为明显。

(二)家庭相关的文化价值及其变迁

在维吾尔族的家庭传统中,其家庭相关文化的变化在婚姻关系上体现的较为明显。之前的婚姻包办现象比较普遍,长辈在婚姻关系中起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现代婚姻观念的变化,维吾尔族年轻人开始自己选择理想的伴侣,情感作为纽带的婚姻已经开始取代之前的血缘关系组建的基础,于是维吾尔族女性在婚后开始不再专注于家庭琐碎的事情,开始独立承担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职责。家庭环境的变化给新时期的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直接的触动,并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传统服饰文化及其变迁

维吾尔族人在服饰方面的变化较大,之前男子更多的采用“袷袢”的形式,如今西装革履的打扮在年轻人也十分常见,年轻女孩也开始趋向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时尚装束,男子带出门必须带帽子的传统被打破了,女子带头巾的历史传统也消失不见了,短发开始流行,各式各样的头发样式也开始流行。汉族男性和维吾尔族男性在服饰上的最显著差异体现在部分传统服饰图案的保留方面,各类暗色调的网格面料较为受到欢迎,而维吾尔族女性也保留了自身的传统偏好,那就是色彩多变的花纹图案一直留存。

三、对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未来演变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提升青少年文化适应力

我国维吾尔族文化与汉文化未来演变融合会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提升青少年文化适应力,是保证未来两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以及对少数民族教育体系的搭建不断完善,维吾尔族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接受了现代教育方式,从两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开始,逐步过渡到包括思维方式变革、生活习惯变革、行为方式变革以及价值观变革等多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加强师资力量,不断推动完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探索新形式下的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文化适应力。

(二)通过养老方式研究降低老年人的文化冲突

通过养老方式研究降低老年人的文化冲突是一个较为现实的社会问题,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维吾尔族的养老文化根深蒂固,非常注重儿女的孝顺,但是对晚年的生活标准等需求并不高,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人的家庭核心价值观较为明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和现代社会发展部一致的情况,比如说社会上推行的养老方式和维吾尔族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有一定的障碍存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维吾尔族中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造成了维吾尔族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存在隐患。如何通过文化的导向作用化解养老问题上的冲突,是我们需要深入研讨的一个课题。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保障民族融合进程平稳有序

要保证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文化融合进程平稳有序,确实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等相关部门积极结合地方情况研讨有效的对策和方案,化解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对抗情况,积极引导文化因素融合的过程,同时努力探索符合双方核心利益的沟通过程;第二,在维吾尔族的聚居区做好文化宣传和普及工作,加强内部的文化沟通,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互动节目拉近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距离,并努力形成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第三,通过打造城市文化氛围,从整体上锤炼民族交融地区的文化沟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束语

总的说来,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在时代变化与民族特色的交替中、在保留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现代文化,反映出维吾尔族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面貌。因此,研究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思艳.解放后新疆维吾尔族服饰变迁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2]彭修建.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D].兰州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