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流行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以因特网为媒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顾源, 2009),泛指在网络传播中使用的语言,是为满足网络交际需求而应用的词汇、数字、字母、图形等。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新词、新图形等;二是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网络流行语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形式和新意义,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具体实例对其语义展开分析,以期深入认知网络语言。
二、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
(一) 基于新生事物、社会现象等创造出的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而开放的言论平台,各式语言层出不穷。对于各种新生事物及社会现象,网络的即时播报和人际互动,促使了各类流行语的形成、发展和扩散。或自嘲、或批判、或针砭时弊,这些流行语也增添了一份轻松、随意的味道。
1 新词
(1) 高富帅/白富美
“高富帅”指身材高挑、富有多金、外形帅气的男性,是女性中意的白马王子。
“白富美”指皮肤白皙、家境良好、相貌出众的女性,是男性的理想追求目标。对应“高富帅”。
这两个词最早都风靡于贴吧,后经网络传播为大众所熟知,现在甚为流行。语义浅显直白、一目了然。现多用这两个词赞美心仪的对象。
(2) 丝
“丝”指年轻男性,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爱网游、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与“矮穷搓”语义相近,却与“高富帅”形成鲜明对比。
“丝”自2012年11月3日出现在《人民日报》十特刊后,引发了网络和社会热议。“语义清晰简洁,可以是二代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青年产业工人,也可以是不满现状的企业小雇员、无产者、困厄的学生等,无奈和自嘲意味十足。
2 新图形
网络不仅能够创造语义丰富的新词,也能够通过组合数字、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等无声符号成为新图形而传递情绪、表达思想。这些新图形依靠“形”来表“义”,语义直观,极具趣味性。这种达意的方法成为了一种新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3) =^_^= 微笑
(4) {{{(>_
以上例子中,字母、标点符号和键盘符号组合使用,图形生动形象、表意明白直观。新图形是这类网络流行语的符号意义已经远远不同于其本身意义。此类网络流行语表意生动形象、快捷方便。
(二) 日常词语经过语义变异而来的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
网络交际中,一些日常词语的语义会发生变化。这类变异揭示了网络流行语被接受的表义基础和语义实质。这一部分讨论的语义变异是指某个词语的意义从常规意义转化为非常规意义。这里将语义变异分为两类:旧词出新义和音变出新义。
1 旧词出新义
(5) 浮云:
原义:飘浮的云彩。
网络新义:最早出于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语义有所扩展:比喻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亦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6) 火星文:
原义:火星人使用的文字。
网络新义: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乍看之下像是乱码或错字,用法不规范,字面上根本无法理解语义。
(7) :
原义:光明。
网络新义:表情符号,表达郁闷、悲伤、无奈、哭笑不得等无法言说的情绪。
“浮云”的网络新义是通过增加原词的引申意义实现的,并没有脱离原义;“火星文”的网络新义是通过增加原词的比喻意义实现的,语义变异后的网络新义与原义之间具有相似性;而“”的网络新义与原义相去甚远,基本没有关联。
三. 总结
网络流行语语义是一种动态的、个性的、丰富的语义系统,较为形象、轻松、简洁、活泼,既体现人们的创造性又展示语言的变异性。即使有些词语的语义变异有别于一般的语义变迁规则,但由于其表意生动等特点,网络流行语正不断走出网络,走进日常生活。不管是数字、字母、标点符号、键盘符号,抑或是日常熟悉的词语,经过网络加工后其意义与形象都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因此,网络流行语语义分析值得深入与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丝:一个字头的诞生. 凤凰网. 第534期. 2012.
[2] 顾源. 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J]. 理论界. 2009.
[3] 沈娉. 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J]. 修辞学习. 2004.
[4] 宋雨涵, 何明烈. 网络词语语义变迁初探[J].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09.
先期出场的冯巩在其小品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数量之多,被网友称为2009年度流行语的“大拼盘”。比如“你别冲我喊爹(跌),我最近刚买了股票”,“老爷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我是雷锋的传人,我叫雷人”,“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我妈妈喊我回家偷菜”。然而,这种尝试似乎并不成功,引来争议一片。不少人认为,小品对这些流行语的运用牵强和不恰当,使不熟悉网络的中老年人不知所云,而年轻人又觉得小品中出现的网络语言生拉硬拽,听起来别扭,根本起不到令人爆笑的喜剧效果。
接下来出场的大牌笑星姜昆在其相声中更是“嫁接”和“篡改”了大量网络语言。如“一山不容二虎,两只老虎相容只有一种可能,一公一母”,“动物的种类一天天减少,人类的种类在一天天增加”,“我的才能就像怀孕,时间越久越觉得肚子里有东西”,“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旁边的几棵树上多试几次”,“你经典,我时尚;你是互联网,我是防火墙”,如此等等。从观众的现场感受来说,众多网络语言的加入非但没有增加笑料,反而给人“江郎才尽”的印象。
于是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作者在构思、语言运用和艺术表达上偷懒。
这些意见或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却有另外的思路。
相对于话语主流,网络语言一直处于边缘。之所以能在2010年春晚强劲涌入,说明它的影响已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而这,应当是可喜可贺的。
纵观2009年网络词汇,印象中很温馨的有“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极普通的一句话不仅迅速蹿红各大网站,并且引来跟帖无数。贾君鹏和妈妈成为一个符号,唤起了游子们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留言中无数刻骨铭心的亲情故事令许多人看到帖子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票回家。而贾君鹏和他的妈妈随后也成为许多平面媒体跟踪报道的大新闻,网络语言以它的平实贴切感动了社会。
2009年的网络还就正在发生的时事创造出大量幽默语言,比如“被增长”,“被就业”,“被全勤”,“被申请”,“被辞职”,“被主动”等。而“躲猫猫”、“楼垮垮”、“打酱油”等席卷网络的流行语,其特定的背景和语境往往先由网民追问,继而主流媒体跟进,最终得到相关政府及法律部门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流行语直接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当然,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并无太多涵意,比如“杯具”(悲剧)和“洗具”(喜剧)。但细究起来,如“白骨精”们(白领,骨干,精英)晨起后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一手拿“洗具”(喜剧)一手拿“杯具”(悲剧)洗脸刷牙。这也可看成对城市生活的重压下某种无奈的调侃。
十几年前加入网络的还是极少数精英,随着首批网民渐次进入中年,当年的孩子们随其年龄和知识的成长以一年上千万计的数量进人网络,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强劲的力量。2009年网民选出的年度汉字为“被”,这个选择意味深长。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为“被”,与“主动”相对为“被”。在对“被”的选择中,体现的正是网民们的主动意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其词汇量的丰富堪称世界之最。我此刻自由联想了一些成语,卧薪尝胆,打草惊蛇、口蜜腹剑、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杞人忧天、指鹿为马、黔驴技穷、破釜沉舟、瞒天过海、水落石出、将计就计……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大浪淘沙的文化遗产,而网络只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如此丰富有趣的语言。可以想象,照此下去再过一千年,一些最精辟幽默的网络语言会与先人留给我们的成语一样留给后人。那时的人类了解今天,一定会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帮助。
我是赞赏姜昆们在春晚的表现的。比起年轻的网虫,他们略显“老迈”,不够时尚,但他们的选择代表着某种主流文化的判断。而主流的关注以及对这种关注的争论放大了网络语言的影响,也使网络流行语第一次堂而皇之地从草根进入正统。
关键词:换字 网络语言 特点 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于根元先生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如下定义:“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又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络语言。大部分网络语言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络语言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的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Z言。”
二、网络流行语换字特点和类型
换字的网络流行语给我们的日常用语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它除了简洁以外,还直观、通俗、风趣、幽默。拿换字后和原型相比较。我们以近年来的流行语为例从语音进行分类、通过语义、出处、语言特点及对主流语言的影响上来分析换字网络流行语。
1、音变
指通过语音变化所产生的新词,它是在某个原有词的基础上,通过语音方面的某些改变,形成新的语音形式。近期很流行的“有木有”是陕西、山东、河南方言的“有没有”意为:是不是这样子。还有“酱紫”、“酿紫”这两个词,它们是“这样子”、“那样子”的港台读法,用两个字代替三个字的音,可以说是一种“合音词”,表达方法独树一帜,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有用“哞”表示 “没有”,还在其中加入声音,十分生动。再有就是用 “标” 代表 “不要”,也是十分常见的。
2、谐音
A.别字
由于网上交流不像以前的书信交流,它具有很强的的即时性,加之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决定了网民们必须在瞬时间将自己的思维转变成文字,因而他们往往没有耐性来保证打字的准确性,加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输入软件的智能话程度有限,我们通常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来敲,而是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这样很多同音词、近音词就会被替代。例如将:“什么啊”打成“神马”就有了“神马都是浮云”表示一切都是浮云。“微博”成了“围脖”“版主”成了“斑竹”, “请进”成了 “青筋”,“睡觉”成了“水饺”。因为这些词很新奇,广大年轻的网民们当然乐而用之,以标榜他们的新潮和个性。当然,也有一些是网民出于搞笑或其他目的而特意为之,例如“大虾“指”资深网虫” “斑猪”指“版主”。这些别字造词让现代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更强,更富有趣味性。
B.音译
在现代汉语中,音译借词的情况很普遍,如粉丝(fans)、并由此派生出来的“散粉”表示没有人参加的演唱会。“残念”与日文写法相同,日语遗憾的意思。极客,也称奇客,(Geek)指有较高超电脑能力的人罗莉(loli),的意思。出自《LOLITA》中的洛丽塔,本意指12岁以下的小女孩,泛指天真可爱到白目的小女生。.网络语言中的“音译借词”正属此类。但往往还有一些词,并不十分规矩,而是选一些有意思的,搞笑的字词来翻译这些外来词,凸现其另类特色。如纳尼(なに)、 阿里嘎多(ぁりがとぅ)、爱老虎油(I love you)等。
3.符号 主要有字母缩写,表情符号,数字符号三类。
(1)字母的缩写
a. 汉语拼音的缩写 例如:
3Q :THANK YOU;PF:佩服;LG:老公;LP:老婆;==:等等。
拼音缩写的方法十分简捷便于输入,用这种方法,可将任何词语根据它的拼音缩略成字母。一个网民的不经意输入,所有的网民就开始跟风效仿。新的网络语言就这样流行起来了。但由于现代汉语的音节数量少,同音节的词大量存在,而网上的字母又很难标示音调,因此大多数人不经常上网更新自己词汇储备的人,很难把握其中的意义。
(2)英语字母的缩写
由于近年来,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在国内大受年轻一代的推崇,外语在网络上逐渐流行,尤其是英语字母的缩写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加之网民的年轻化,他们学过过或多或少的英语,在网上用英语主要目的是卖弄,以此张扬自己的个性。例如:
OIC :Oh, I see
MSULaiKeCraZ:Miss you like crazy
CUL8R :see you later
IOWAN2BWU :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3)表情符号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网络流行语中的“符号语”是一些不同寻常的符号,它不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文字。属于非文字符号系统。几个标点符号的随意组合,就表达了一个特定的事物和意义,与繁琐的方块字相比,它们都十分的形象化,且极具喜感,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生动,很直观,并不需要标注语说明。
(4)表意数字
表意数字就是利用一系列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
7456 气死我了
9494 就是就是
8147 不要生气
1573 一网情深
56 无聊
562059487 我若爱你我就是
74539 其实不想走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在这个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独特、标新立异是这个时代的追求。网络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缺少传统的约束使得这个空间更加的自由,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们的语言创造力。巧妙的构思是网络语言较传统语言而言最大的特点。网络语言是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产物,它除了用字节俭,还突破了原有书写形式的局限、打破现有语言中的某些词语形音义的约定俗成,创造出新的符号。其丰富性事传统的语言形式所不能及的,并且通过这些简化的符号传达出丰富的感情。形象性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鲜明特征,网民们创造了形象且风趣的表情和动作符号,还有一些词语的换字,使原本抽象的词语更加形象化。网络语言能够大范围的传播得益于它的诙谐。整日流连于网络的多是一些有闲情的人,年轻化的网民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他们创造出很多生动有趣的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网络交流的氛围。让人们从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中释放出来。同时,网络语言也有它的弊端。缺乏规约的交流语言环境也为一些粗俗的语言留得了一席之地。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
四、网络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应用。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推进,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分支,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它毕竟不同于正式的语言,新词不断的涌现,十有八九都只是昙花一现,很不稳定,难以长久的存在下去,网络流行语正像一股气息从网络飘向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人说挑战了现代汉语的纯正规范。也曾有人调查显示:网络语言已走进极少数学生的作文,引起了少数学者的担忧。
五、如何对待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虽然已经有一少部分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它们始终游离在边缘,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我们看不到它,听不到它。对成年人来说,我们有分辨使用的能力,因此它最多的出现在我们的闲暇的聊天谈侃中,丰富了我们的日常休闲的语言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缓解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对那些未成年人来说,我们的老师要让他们知其一,也知其二。我们相信这些孩子,他们有分辨使用的能力。至于在作文中运用网络语就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正规的表达方式吗?我对此表示怀疑。很难说是故意为之,给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者彰显自己的前卫、个性。这些都不是没有可能的。鉴于此,我们又何必杞人忧天。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网络流行语;生发路径;传统媒体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网络流行语在近几年得到了全面的传播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最初通过网络平台被创造,然后被广大网友迅速的进行初次传播,最后受众将网络流行语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再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符号,它即来自于现实社会,它的传播也影响着现实社会。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1、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指依靠新技术支持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环境,是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很多知识类网站都将新媒体形象的定义为“第五媒体”,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主要的优势体现于迎合了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满足了即时信息的传播,内容丰富而且选择性也更强。特别是三网时代的来临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由此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共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带来了很多新媒体现象,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其中网络热词的产生也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大特色。网络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综合性的传播,网络传播首先是一种现代的传播方式,它是一个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在信息的传受者之间具有及时的交互性和反馈性。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在中国,网民数量正在不断上升。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正在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魅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快捷发展的互联网新时代中。
2、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现象。“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现象,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而是有文化”这是百度百科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总结近几年来的流行语,绝大部分背后都有一个网络上近期热传的新闻事件或者故事。比如“躲猫猫”、“很黄很暴力”、“我爸是李刚”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被网民创造出来,再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迅速传播。网络流行语传播如此之快,除新媒体环境和网民们的积极推动外,也因为自身的优势特色被更多的人接受认可,常用于表达自己的心情状态、对某事件的关注态度和评论或是用于调侃。例如“房奴”、“蚁族”、“丝”、“浮云”等。大部分网络流行语幽默、简短、容易记忆、个性鲜明,使得它本身具备了娱乐化、大众化、渗透性、商业化的特征。这样的语言风格促使信息传播效率提高,网络流行语“入侵”大众生活的步伐也加快。网络流行语日益发展快速,并且更新周期快,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文化。
三、网络流行语生发路径
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网络现象,它的传播路径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播。两个不同方向的传播路径有不同的传播模式。纵向路径主要是网络流行语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即时间维度的演变。横向路径则是对网络流行语从网络线上及线下传播的研究。
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中产生后迅速蹿红,虽然它们都来源于不同的原生事件,但是它们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模式却是大同小异,我们且来分析其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
(一)网络流行语的原生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起源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也不例外。不同的网络流行语都出自不同的事件并具有特定的意义。所以,也并不是任何事件产生的语言都能被迅速传播和接收,形成网络流行语。它们的产生都有触发的原生点:
第一,以人为中心的传播环境原生点。人是指广大网民,网络流行语是无数网民热情智慧的结晶。其中人分为普通网民和名人明星,他们在流行语传播中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网民通过新媒体获得的话语权利以及在网民推动下产生的网络语言。网民各自相互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际网,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环境的原生点。众多的普通网民话语权无法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反,网络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话语平台,使得他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名人明星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发展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是不可小觑的。
第二,以事为中心的舆论原生点。网络流行语生发的舆论原生事件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政府公信力受质疑的热点事件,二是因为社会现实生活的状况问题而产生的网民“阿Q式”自嘲精神。每一天,我们生活的国家和社会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在新媒体时代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热点,并受到网民关注。在网络环境中,大部分涉及到政府机关公信力的新闻事件,必定会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自主发表个人观点和态度的话语平台。一旦某个受质疑的新闻事件引起了关注,产生相应的概括性语言后,该语言便会在这个网络集群中发挥强大的效应,迅速流行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多级传播路径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网络流行语 概念映射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概念隐喻最初在莱克奥夫和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的,其中,隐喻不再是被当做传统的修辞手法来对待,而是被看做是一种认知方式,是通过认知域之间的映射的过程来完成的。而语言就是反映这一认知方式的体现之一。因此,本文希望可以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并研究概念隐喻这一认知方式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会产生的影响。
一.关于概念隐喻
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是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过去传统的研究领域中,隐喻一直以来都是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段作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再是简单纯粹的修辞手段,它更是人类建构世界和认知的一种方式。
1.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最早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莱克奥夫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其本身是概念性的。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思维方式贯穿到了方方面面。他们强调隐喻思维的习得是取决于人们的体验,它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身体、大脑、心智和经验结合的产物。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隐喻中一般有两个认知域,原域和目的域。由于原域和目的域这两个认知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可以使得人们在认知上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映射的方式从原域的认知经验来认知目的域。在这个过程中,原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了目的域上,而我们通过这些相似的特点就可以部分性地认识目的域。通常而言,我们会用原域中较为熟悉和具体的概念去类比和结构目的域中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婚姻是坟墓”,在这句话中我们其实就是在用坟墓这一具象的实物去类比婚姻这一抽象的概念,从而让我们可以部分性地对婚姻产生一定的认识。而这一认知方式就是概念隐喻。
2.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应用
其实,正如莱克奥夫所说“我们的思维、经验、日常所为等大多都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中。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隐喻的。比如: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一盏茶的功夫”,这就是典型的隐喻。时间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在中国人的认知体验中,由于生活习性的关系,中国人更熟悉煮茶的时间的概念,因此用这一概念来形容和塑造对时间观念的认知正是符合了中国人的认知体验的结果。而概念隐喻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此,在文学意象,甚至在网络用语中都有概念隐喻的存在。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是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存在于人的概念系统中。而人的概念系统往往是从日常经验和生活中慢慢构成的,是抽象的,但是它会影响人的行为和语言,而语言则正是概念隐喻的最好容器。本文将会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并分析概念隐喻这一认知方式对其的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中概念隐喻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网络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其交际过程中,一种属于网络的流行语逐渐出现,而在这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背后其实则是人们认知中概念隐喻的体现。
1.网络用词变化背后的概念隐喻
在网络上,流行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网络用词往往是经历了一些用词变化的过程才最终成为风靡网络的流行语,而在这用词变化的背后其实存在着概念隐喻的体现。以下,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楼主”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在互联网中,尤其是对于在贴吧与微博中,“楼主”一词经常出现,其意思是最初的发帖人,但其实这一个词最初的名字只是最简单的“发帖人”。从最初的“发帖人”到最后的“楼主”,其实从这一用词的变化中我们就能发现其背后的隐喻属性。
从“楼主”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其实是将贴子回复的排列状看成了一栋楼。在网络的贴子中,发帖人的内容是在贴子的最上方,回贴人的信息会以回贴时间为顺序依次往下排列,这样的排列使得贴子看上去如同楼房一样形成一层接着一层的模样。于是,在人们的脑海中就形成了这样一幅图示:楼房是原域,在这一原域中有着几项基本特点,一是楼层,二是楼房一般都有主人,三是每一层楼中居住着的居民;而对应的人们把这些特点映射到了贴子这一较为抽象的目的域中,在贴子这一目的域中也有几项基本要素:一是原贴与回帖所构成的贴子,二是原帖的发帖人,三是每一条回复的回帖人。在原域向目的域的映射过程中,其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同样相应映射。于是就有了贴子是楼房、回帖人是楼主、回帖人在盖楼等这样的概念。逐渐地,我们就用“楼主”这样的称呼来指“发帖人”,用“盖楼”这样的词语来指“回帖”,这些词逐渐地也就成为了网络上较为风靡的网络流行语。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网络用词,但其背后也体现了人们在语言表达方式背后概念隐喻的这一认知方式。
2.新兴词意义衍生背后的隐喻映射
在网络流行语中,还有一些流行语本是来源于一些新事物,但却逐步形成了生活中的隐喻。以网络上“嫁人要嫁灰太狼”为例,这就是典型的隐喻。
“灰太狼”一词本就是出自一部国产动画片的形象,在那部动画片中,灰太狼是一头虽没有什么特殊抓羊才能却十分憨厚也疼爱妻子的狼。之后网络上便出现了这句流行语:嫁人要嫁灰太狼。而这句话正是隐喻的。我们知道在概念隐喻的理论中隐喻是两个认知域即原域与目的域之间的概念映射。在这句话中,灰太狼是原域,在这一原域的范围中有着具备抓羊技能、憨厚、疼爱狼妻等要素,而其目的域正是较为抽象的好男人形象。在人们的认知概念中认为好男人的形象应该要具备基本生存技能以及良好品德等要素,而这则与灰太狼这一原域相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映射的过程,通过原域中较为具体的卡通形象灰太狼来认识目的域中抽象的好男人形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用语和词汇中处处与人的认知经验有密切关系,在其大量用词中存在并体现着概念隐喻。
三.概念隐喻对网络用语发展的影响
概念隐喻其实是人认知和体验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较为抽象的、概念的,但却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而语言则是这一思维方式的容器,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体现来发现这一思维方式。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语言的构词和新词的意义演变中处处体现着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并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1.构词
在构词上,由于受到概念隐喻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会来自于普通用语的派生词。
正如我们所知,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基于以往的认知经验。所以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结构中,人们往往会依靠其过往的经验去解释和认识在网络中遇到的较为抽象的事物。比如在网络中有“菜鸟”这样一种说法,专指没有经验的新人。其实这个词也与人的认知相关,在人的认知中认为职场新人就如同刚刚出生不会起飞的小鸟一般稚嫩,只能沦为俎上鱼肉的一盘菜,由此而得出菜鸟一词。再比如上一章节中所提到的“楼主”,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网络用语的发展与人的认知体验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人类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会将网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会来自于普通用语的派生词。
2.词义
在词义上,受到概念隐喻思维方式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词义会发生扩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上有许多流行语其实是我们已知词汇的一词多义。比如在网络中有主题这一概念,在网络中主题指的就是页面颜色和格式,但是由于主题就如同页面的皮肤一般,于是就产生了主题与皮肤两个概念的相似性,逐渐地主题这样的名称逐渐被“皮肤”所代替。如今当我们再谈及“皮肤”一词,就不再只是想到人体的皮肤了,它也有了网络页面中主题颜色的含义。
由此可见,概念隐喻的认知方式影响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它使得流行语的构词贴近生活,也使得原本已知的词的词义得到了扩展。
四.结束语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基于其认知经验的一种建构世界的认知手段。隐喻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了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分析发现,在网络流行语的用语转变和新生词中都有概念隐喻的体现。同时概念隐喻的认知方式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网络用语的构词上,或是在词义方面都受到了概念隐喻的影响。当然,本文也是存在一定不足的,比如在网络流行语概念隐喻体现的分析上可能没有分析得尽善尽美,但是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一词分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希望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U.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彭建武.(2009).国外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应用[J].国外理论动态.8,99-101
3.乔妍.(2013).浅析网络用语中的隐喻[J].神州.25,61
4.束定芳.(2011).隐喻与转喻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苏立昌.(2007).认知语言学与意义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