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材料作文的写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阅读 练笔 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也增强老师的作文教学信心,进而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我让学生由写身边的一件小事入手,等他们能写好一件小事后,逐渐引导他们写自己经历的大事。因为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比较复杂,头绪繁多,学生把它写好了,内容也就丰富了,文章自然就长了。学生看到自己写的长文自然就高兴,兴趣也就浓厚。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写,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话可说了。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作文的畏难情绪就消除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作文的材料和写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积累各种材料,加强背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一是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新词、佳句,背诵名家的名篇,并学习课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时,首先让学生识记描写春天的一些词语,然后理解赞美春天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为学生以后在作文中写春天积累了宝贵的材料,并提供了很好的写法。二是课外阅读,引导他们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阅读报刊、杂志和名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更为丰富的材料和更为新颖多样的写法。
三、加强学生的练笔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在课内习作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借鉴范文来仿写,因为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都有可取之处。在仿写时要求学生借鉴范文的取材分析、谋篇布局的方法及语言风格等,以此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终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被排除了,这就为以后的作文开了一个好头。如我在指导学生写《难忘啊!恩师》时,就引导学生模仿魏巍的《我的老师》。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结构非常严谨,选材比较典型,语言饱含真情,作文能力显著增强,但不能一味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的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时,就引导学生突破《难忘啊!恩师》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许多新颖别致、情文并茂的佳作。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课外练笔,我们要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小小说等,让他们写自己的话、真实的话。同时训练变化多样的作文章法。另外还要引导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学生的作文修改,培养他们的自我修改能力
一、内容的“兴趣”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怕作文,根本原因就是觉得“没啥可写”。教师要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有兴趣去写。怎样让学生拥有内容上的“兴趣”呢?
1.把作文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它是儿童写作能力赖以提高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社会的写作素材。如开展春游、秋游活动,让儿童看到祖国山河是如此美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读的习惯,写好观察笔记。这样才可能写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并有一定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写法的“兴趣”
有了写作内容,懂得写法是关键。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把内容写出来”,他们就会进一步享受成功的乐趣。我采用如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法。
例如,上好阅读课,借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经验。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使学生通过字、词、句、篇的理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正确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等;让学生模仿着写作,在作文教学中能灵活运用阅读教学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练好了这项基本功,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三、抒发真情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享受抒发真情之乐,主要有两点。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生活,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今昔的变化都给予赞美之情;更要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酝酿出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几年来,我指导八位学生的“爱国、爱家乡”作品分别在《少先队员》《红树林》等刊物发表。
2.解放思想,给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空间。农村学生在家乡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赶集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放牧牛羊、田间劳动、抛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记一次劳动》,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后指导学生写文章,这样学生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学生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作文,一定会真情流露,这样对作文教学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品尝“劳动成果”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人品堪称楷模,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学生期盼一位像当年叶老帮肖复兴同学那样修改作文并给他鼓励的老师。因此,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劳动”之乐。
关键词:写作环境 作文题材 文章气势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尽管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小气,内容狭小,写法拘谨,语言刻板。读着这些文章,好比坐听古刹中单调的木鱼声,虽然可以感受到音符的跳动,却无法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一个个跳动着鲜活生命的青少年,一个个富有青春朝气的中学生,写出的却是毫无生气的作文,实在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缺憾。
这个缺憾由来已久。中国的作文教学历来讲究的是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作为一个传统代代相传。虽然这个传统千百年来造就了无数文章大家,但是到了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由于我们自缚于这个传统,加上训练不得法,作文教学中舍大求小,小题目、小题材、小感情,一说写作文,就只知道在自家一亩二分田里找素材,提起笔来就是小猫、小狗之类。这种训练模式羁绊了学生的思维、销蚀了学生的智能、矮化了学生的志向。显然,这不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正确方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文教学也要适应社会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得大气一些。这或许会给作文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一.为作文营造大环境。作文训练的大环境,就是把作文教学与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让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很大关系。”这说明阅读至于作文是多么重要,可是恰恰这一点被我们忽略,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为了使考试成绩上去,我们教师不能、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大量接触课外书,没有大量的阅读,哪来生花的作文?所以,要想作文教学富有成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实在是不可偷懒的环节。另一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或者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条件。我认为,吸收不限于阅读,感受生活也是吸收。教师不应该止于课堂上的讲讲练练,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作文教学的要义之一,就在于如何让学生把吸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心得,进行“合于法度”的倾吐。这种作文教学大环境的旨意,就在于把作文教学从课堂小环境中解脱出来,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如此或可破解学生作文小气的瓶颈。
二.帮助学生寻找大题材。所谓大题材,是指关系到中国和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如全面深化改革、治理环境、经济全球化、反恐等等。这样的题材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写?或者我们的教师是否允许学生去写?我认为,问题不在于中学生能不能写这样的大题材,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让学生写这样大题材的认识基础。教师有了这个认识基础,并给以恰当的指导,什么样的题材学生都敢试笔。近年来,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大题目让学生写,如《节能减排对生活的影响》、《你怎样看拉登之死》、《中东国家局势动荡给我们的启示》等。这些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写这样的大题目,一方面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尽量选择那些事实清楚、背景资料丰富、性质明朗的事件,便于学生把握,容易成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为挖掘新意,避免人云亦云,漫无边际,尽可能写得具体可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媒体上收集写作素材、如何剪辑和组织材料,而且摆脱了空发议论的作文套路,每篇作文都能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指导学生写出大气势。文章的气势指文章所表现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态势:如读《沁园春.雪》,我们会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放性格和改造社会的博怀;读《背影》,父子间的真挚情感令我们为之动容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说得文章的气势。文章的气势因题材不同而各具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材的不同、所表现的主题和感情的不同,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为文章造势。基本做法是,把大事写“宽”,把小事写“活”,以此展示出文章的博大气势。如此训练,假以时日,学生的文章自会呈现出感人的力量。
作文开头在文章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拨动读者情感之弦的“定调”功能。我们可以借鉴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传统成功教法,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相机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作文开头的系列训练,促使学生从感性的文本材料中获得理性的认识,并把所学的开篇之法巧妙运用于习作实践中。
读写结合;作文开头;教学策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就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好的作文开头不仅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的开头各具特色,蕴含着作者的巧妙构思,它们是名作的精彩“序幕”。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读写结合的小学作文成功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相机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作文开头的系列训练,促使学生从感性的文本材料中获得理性的认识,并把所学的开篇之法巧妙运用于习作实践中,也以此来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开门见山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课文,在开篇之处便直截了当地点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让读者一览首段便能够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这种开门见山式开头从形式来说,犹如领头羊,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从内容来讲,它就是文章的“魂”,达到统帅全文的效果。开门见山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课文开头特点,运用恰当的读写结合策略,进行有效的开头写法的迁移拓展运用,促使学生掌握开门见山式开头的写法特点,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例如,小语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首段如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而小语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是这样写的:“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读《詹天佑》一文, 读者从开头的中心句就可以清晰地把握住课文的行文组织线索:整篇文章是围绕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思想”来组织材料的。读者读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这一段,结合课文内容,便可知道课文是通过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这个“可爱的地方”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这类开门见山式课文开头,运用相关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由文本范例进行拓展延伸,或仿写或借鉴其写法,进行开门见山式开头训练――指导学生在写开头段时,用一两句话概况出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出下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如下开头:1.写一个小伙伴的特点时,学生这样开头:“我的小伙伴叫沈园号,他见多识广,幽默风趣,在班级中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2.写一处景物时,学生这样开头:“南山寺坐落于诏安南山的山麓,这里石碑林立,记载着南山寺的渊源;这里古木参天,映射着南山寺的深幽……”
二、设置悬念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不少小学课文中,作者正是巧妙地运用“阅读期待” 设置悬念式的课文开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设置悬念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突出之处在于:先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开头包含的悬念特点,再相机引领学生在习作中进行巧妙运用,使学生的作文开头引人入胜。
如《藏戏》前三段写道:“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在演出时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这样的开头段,连用三个反问句,写出了藏戏的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与其说是在质疑,不如说是在强调藏戏的独一无二,于是读者会带着急切、好奇、探究的心情去领会藏戏的传奇。这样的开头段,由于能够有效激起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探究状态,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针对这些课文特点,笔者按如下步骤实施设置悬念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体会设置悬念式课文开头写法特点。2.引导学生进行写法拓展延伸。根据要写的内容,让学生运用相关课文写法,在开头段提出几个问题,设计相关悬念。
三、巧妙引用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作文的开头,围绕中心恰当引用与表达主题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名言、格言、俗语或是一首歌曲的某些歌词等,往往能够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显得文采斐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引用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类课文开头,细细体会其写法特点,进行活用开头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开篇设计的习作能力。
例如小语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开头段写道:“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引用俗语“桂林山水甲天下”点出桂林山水的美景得到众人的认同,提升作者观点的可信度,让读者确实理解到漓江的水是多么静、清、绿,桂林的山是多么奇、秀、险,从而印证了俗语观点的正确性。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用,指导学生多注意积累一些名言警句、经典歌词句,然后提炼出它们所要表达的中心,在写作文时加以运用。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开头段可这样写:赞美景色的开头:①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我认为家乡九侯山的景色一点儿也不亚于苏杭。②赞颂母亲的开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千古名言说得多么在理啊!母亲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我从内心发出深深的感叹。③赞颂母亲的开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歌唱得真有理啊!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个人。④写某一个人勤奋学习后有所收获的开头:“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这是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回想往事,历历在目。
四、总分结构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开头是属于总分结构式开头,即先总的概括出与表达中心有关的一两句话,然后再从中列举出要表达的一种情况。这种开头段能够让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迅速把握住文章的精神主旨。例如小语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段写道:“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课文先总说“美的东西很多”,再列举出“花”是其中的一种;又概括说“爱花的民族很多”,再举出“德国”也是其中的一个地方。这样的段落,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结构紧凑,条理也十分清楚。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这篇课文这种总分结构式开头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这样写法的特点,先用总起句概括中心,再列举一个事件,最后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请勿破坏环境!》这篇作文的首段,可这样写: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人大有所在,(概括中心)其中我那天路过鱼塘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列举出一件事情)。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就呼吁人们应该好好地保护环境。(点出中心)再如在指导 《这件事真使人气愤》首段,可指导学生这样写: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如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有的使人高兴,有的使人痛苦,有的使人气愤。其中日本政府公然提出购买的这件事情,真使我气愤!
五、背景呈现式开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 英语 写作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学习基本功,但写作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英语写作,我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一是注重词语积累,二是培养学生语感,三是步骤训练,四要明确写作主题。
一、注重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翻译,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及时批改,指出或纠正错字和病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句法,为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二、专题训练,培养语感。
收集同一文体的范文,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语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风格并根据所学范文进行写作。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纠正并参照范文对其作文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好的学生作品为范文,供学生们参考学习。通过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简单的仿效,使学生逐步地掌握各种文体的风格,固定格式和写法。
三、步骤训练,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写作的四个步骤训练:
1、备写阶段。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材料,手中所占有的材料和了解的事实,及时获得有关主题的信息。同时分析材料、审题,拟好写作提纲。
2、起草作文。根据审题,确立写作文体,主体(使用的人称)和基本时态。
3、根据材料提供的整体情节或主题思想,写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4、拓展思路,围绕主题不断地丰富文章内容。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文的各段的要领写出结构完整、主题鲜明的英文作品。
中学英语写作一般分三段,即引导段、支撑段、结束段。
引导段的主题句(themeStatement)不能只陈述事实,而是说明自己的观点。支撑段是围绕引导段中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导学生运用有力事实和例子对中心句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分清主次,把与主题关系最密切,最能体现主题的信息提炼出来进行详写,对次要的进行略写。结束段简要重述观点,即是篇尾点睛。
五、在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必须注意的几点:
1、过好审题关。审清题目要求,包括文体、题材。
2、过好语法关。除了注意情节的完整性之外,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人称、时态和语态等的一致性和行文的连贯性等。
3、为了使文章连贯,要恰当地使用连接词。
4、书写要细心、工整、避免涂改。
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英语写作教学和批改的艰难而放弃写作训练。英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现代英语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写作方法有下面二种。
一、结合日常教学,加强写作基础训练
1.词汇教学
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单词密度较大,每单元平均四五十,用归纳分析法、构词法、举例法、启发诱导法、根据上下文猜词法、用英语解释生词等方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和交际活动中学习生词。坚持复习巩固,每节课前听写上一节所教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式,并用重点短语和句式进行连词成句、句型转换、汉译英、造句等灵活多样的笔头训练。坚持单词背诵,每单元授课结束后,利用早读集中听写单词、短语、重点句子,并进行全批全改。
2.句型教学
句型是写作的基本框架。训练学生掌握五大基本的句型结构(主谓、主系表、主谓宾、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宾补)及其用法。教学过程中,把句型教学和运用句型相结合,让学生反复练习模仿,并加以必要的解释讲解。注意英汉语句的差异和英语的表达语序。如英语中动词有时态、语态,名词有单复数,代词有主宾格,名词前常带冠词,而这些在汉语里无相应的形式,学生易出错。为此,笔者坚持每堂课前5分钟,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单句改错练习,以使学生留下深刻影响,避免写作时这类错误的发生。
二、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1.听后笔述法
听写结合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采用常规的听写词、句的方法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外,还可采用听后笔述法。
如:教师以稍慢语速将听写材料读三遍左右(也可放录音),学生听后凭记忆进行笔录,笔录时要求学生写出大意即可。具体有如下几种方法:
听课文录音,根据录置内容回答问题,然后串连答案成短文。
②听写5~8个课文中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所了解的课文内容调整句序,组成短文。
③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或由课文改写后的短文。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精华部分或课文的总体内容加深印象,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写作前的练笔机会。
2.阅读默写法
阅读默写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给的精彩段落阅读数遍,然后进行默写。这样的训练不仅应针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而且还应拓展到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语段。
学生写作水平差首先是差在句子水平上,写作时会出现破句,不合逻辑的语句,结构失衡等病句。笔者认为,背诵佳句对提高写作能力帮助极大。另外,要写出好文章,除了篇章结构和内容以外,词句的积累也十分重要。恰当运用一些常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句式既能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又能给文章增色添彩。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课文中的典型佳句并做到脱口而出。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