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了解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建设及安全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应用性人才.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现代化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导致了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欠缺.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深入探究,如何改革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枣庄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教学改革试点,利用项目探讨出地方应用型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2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经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真调研和学习,发现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课程体系建设脱节,课程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

网络工程专业是本院的新专业,很多课程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但是根据人才能力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三个方向,即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方向和物联网应用方向,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不符合这三个培养目标.因此,按照这三个方向,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符合人才培养的目的.

2.2部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目前很多的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即便是基于真实的案例,课程间的实验案例之间不能围绕确定的工程项目来展开,使得各课程间的联系和应用型较差,知识点没有贯通.

2.3师资队伍薄弱

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体系,需要“双师型”教师,因为“双师型”的教师是项目驱动的引导者和裁判员.相应的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但是学校很多教师是毕业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一线生产的经验,缺乏实验经验,在教学中容易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3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主要分为专业课程群体系建设、教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三个部分.

3.1项目教学体系的内涵

项目教学体系是在项目的任务、活动、情景、结果的驱动下构建的教学体系.它是将知识消化、技能培养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把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让学生既知道局部,又能知道全局.通过项目的驱动,即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根据项目教学体系的内涵,网络工程专业的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可分为3步:第一步,根据人才培养的网络互连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方向和物联网应用方向整合3个课程群;第二步,确定了3个课程群后,根据每个课程群的培养目标,确定并设计工程项目,进而进行任务分解,根据任务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构建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教材建设;第三步,根据项目及教程的需求,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教学的保障体系.

3.2课程群的内容整合

网络工程专业是本院的新专业,很多课程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体系.因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对接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三个职业领域,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制定了网络互连工程、网络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三大课程群,分别突出网络系统互连与集成、网络应该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专长与特色,为不同专业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给出了以网络互连工程课程模块为例的内在逻辑与递进关系.给出了“网络应用开发模块”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

3.3教材建设

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教材的建设与以往对一门课程教材的编写不同,这个建设需要强调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对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设计要基于工程项目,具体来讲就是要基于典型的项目来分解出对应的各门课程,然后根据任务分解来确定各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

3.3.1项目的设定在设计实验项目时需注意典型性、实践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工程项目需要广度和深度的覆盖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在课程群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实验项目之间要相互联系,前后连贯,是一个大项目的组成部分或者模块,只有这样,通过课程群的学习学生才能完成一个较大的工程项目.在实验项目中我们以本校的数字化校园项目来进行设计和分解.因为从规模和应用上,数字化校园网具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特点,以本校的校园网作为原型,可以让项目对基本技能、初步设计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出层次性、系统性的要求.

3.3.2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确定好项目后,对校园网项目进行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局部任务,将每个任务设计为一门课程可承载的工作量.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和训练方式,制定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托任务来进行知识和技能准备.以网络互连工程方向为例,课程群的教材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与分析》以及《计算机网络编程》5本教材.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教学环节,从而编写课程群的教材,如教程、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等,实现教学教材的体系化建设.

3.4“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的教师是项目驱动的引导者和裁判员,在基于项目的教学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任务的分解和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开展等每个环节都要依赖于教师.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要对项目深入了解、全盘掌握,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措施:

(1)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实验、集体研究教学方法、集体编写教程等;

(2)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项目经验.

(3)专业教师参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以及实验室、实验中心的软硬件的建设;

(4)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认证考试,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申报大学生SRT项目;

(5)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实践课程.

4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1)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一毕业就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设计其内容,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实习、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等。课程实验与实训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的理论课都配有实验学时,以课内实验或课程实训的方式体现。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网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订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课程学习的最后1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前后的1~2周进行。为了保证实训效果,我们加大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改造,使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设计性与综合性实训的要求;②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应能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③跨专业的综合实验要求。同时,实训内容紧跟企业需求,题目由企业工程师与相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际需求联合制订。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前编写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题目和内容。指导书是实训的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课题的教学要求、内容、相应的设计或操作方法、步骤、进度安排及技术资料使用等。

2)整个实训过程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进行前,指导教师首先介绍该阶段进行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核对阶段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典型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并作集中启示或让学生讨论,使正确的方法得到肯定,错误的方法得到纠正。实训教师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及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实践经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同时,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专业[6]。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和实习目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习是学生在第2学期与第3学期之间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网络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接受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等教育,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实际任务。专业实习是学生按照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到网络公司或软件公司参与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培养锻炼工程能力。整个实习对校外实习基地选取、指导教师职责、学生要求、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要求、实习考核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3)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参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科研活动等,这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群众,认识国情与民情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培养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创新实践、毕业设计和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方式包含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业认证、创新实验、学术讲座等。学生经过以上3种能力培养后,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打造以专业老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课程跟踪-企业师资培训-企业跟岗”三级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带着任务参加培训,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理念落实到其中。

2)建设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不能单纯依靠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是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校内实训基地要按照市场化、项目化和产品化要求建设,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要选择企业资质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有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跟岗顶岗实践。

3)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学校实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指导下建立“校领导听课—校教学督导团—院教学督导组—教研室—学生座谈”的5级教学督导制度,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①校领导听课采取随机抽选课程方式,校领导听课后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②校教学督导团采取随机听课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实践课教学质量进行考评,督导团听课一般采用当场反馈意见的方式,主要检查学生试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教师试验手册填写情况,检查结束后督导团会写出总结并向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各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集体反馈。③院教学督导组则对院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④教研室则采用公开教学、听课评课、教学方法研讨等方式定期开展交流,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⑤学生座谈分别在开学后的第3周、期中、期末开展,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调整。每学期末,学校根据以上5个环节的评价对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分。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建立教学监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具体课程,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对于实验课应从实验预习、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加大实验预习与实验结果所占比重。其次,对于单独开设的实践课,除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考虑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形式可由课程组根据具体课程灵活确定,并在教学大纲中给予明确的规定。第三,对所有的实践课程,应建立完整的、明确的评分标准和规则,并将其公布给学生,教师在实践环节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执行。最后,对于参与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并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创新学分。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3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的特点:知识结构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数据通信等核心技术,知识更新快,与应用实践结合紧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应对工程技术知识和素质教育有严格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方法,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属于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置立足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多学科理论基础教育,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探索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些核心的学科基础课应有统一的要求,在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等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上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在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上只有突出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的教学,才能形成网络工程专业特色。还要考虑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学习有基本的要求。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要求分别为140学分和20学分。课内教学按课程类别进一步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如图1所示。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空间,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选修课的比重,在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学分中,选修课的比例占31.5%。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160学分,加上规定的创新能力2学分和课外教育项目学分11学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173学分,专业最低毕业学分构成如图2所示。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科学导引、程序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管理、TCP/IP协议分析、IPv6技术、网络编程、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和模拟课程设计。

专业知识领域模块包括:计算机软件基础、电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怎样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的特色,同时也需要考虑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联系。在制订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时,往往要考虑课程先修关系。由于一些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时数的限制,以及需要满足对学科基础课程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课程层次设计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下层课程知识为上层课程知识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一门课程中可能存在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术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情况,例如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设计可以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知识结构流畅、看起来一目了然、学习起来循序渐进。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知识描述如图3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连贯相通、循序渐进、易学易懂。

3.1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

计算机网络理论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TCP/I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原理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接口和对等层定义和功用出发,描述当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5个层次的功能、位置和协议数据单元(PDU),涉及可靠数据传输(RDT)、网络协议设计及实现、流量和拥塞控制、网络寻址、路由选择协议、网络互连、局域网络、无线和移动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通信原理讲述通信基本理论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涉及到传输介质、信道容量、信道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编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这部分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原则。通信原理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会多次用到,在计算机网络中包含“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章内容,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层面归纳两种技术的结合和联系。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语言,是计算机网络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讲述时结合与开放系统互连(OSI)框架,以及当代5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强调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层的基本原理。讨论因特网和身边网络正在使用的各层网络协议,涉及的网络协议有:HTTP、SMTP、POP3MIME、DNS、FTP、SNMP、TCP、UDP、IP、ICMP、ARP、RARP、IGMP等。

3.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网络实现的技术和方法。开设的课程有:网络编程、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IPv6技术等。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网络编程课程讲述网络软件设计技术和方法,重点是理解网络协议、对等层协议实现、套接字编程、C/S计算模式、B/S计算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中的认证和加密技术,涉及对称密钥加密机制、公钥加密机制、安全认证、数字签名与报文摘要、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

网络管理涉及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抽象语法标记ASN.1;管理信息库MIB;网络管理协议;远程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实现技术。

IPv6技术是新一代网络技术,课程内容涉及IPv4存在的问题;IPv6技术历程;IPv6协议格式;IPv6与IPv4的主要差异;IPv6地址技术;IPv6路由技术;IPv6安全技术;IPv6过渡方法;移动IPv6。

3.3计算机网络设计及应用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选择和讲述主要是围绕当前网络的主要应用展开。涉及的课程有: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工具应用等。

结合因特网和身边的网络介绍和描述网络应用课程,让学生知道学的理论和技术用在哪里、如何应用、怎样用好。

这部分课程内容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网络软件实践,以及组网技术训练,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网络组网、维护和管理中对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进行检验。从应用的层面使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用在哪里、在哪里,将来怎样用的更好。学生学的懂、又会用,增加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4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的知识架构上,为网络工程专业课提供基础和支撑,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内容的增多,把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为理论课,重点讲深、讲透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增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无线网络、对等(P2P)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初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五学期,问题是学生反映接触到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较晚,也影响到后续网络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经过取舍,最后这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四学期,与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课,使得后续的网络专业课程可以提前开始,使学生尽早开始网络专业课程的学习。

4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开课学期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几门重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基础课,均分别设置至少两周的课程设计和课内实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一程序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基础上,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从大二开始设置,目的是使专业实践早接触、不间断、相互联系和支撑。网络工程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课程如表1所示。

从这些课程的属性中可以看出,有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有单独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专业学生早接触实际工程应用,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特色。

5注重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把专业知识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和体现“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技术),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需要的技术、明白怎样使用网络的方法。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软、硬结合,面向工程和应用的计算机类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网络设计、规划、组网、编程和管理的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开发、应用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和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鼓励网络工程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国际上认可的思科网络认证考试和网络工程师认证等考试,使学生较早了解实际工作要求和社会需求,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水平,找到差距,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比较,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往往在一门课程中就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教学内容比较杂、比较散,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一门课程中又不能对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过多介绍,一般时数够用为止,这会对学生较好地理解、融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带来影响。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了各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之间的联系,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兴趣,通过阅读相关学科知识文献,通过身边的应用学习技术,并上升到理论,进一步理清楚各课程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明白怎样应用专业知识,对技术和理论课程知识更深一步验证和理解,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学会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对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掌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

6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实施的分析和讨论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的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实现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问题的创新型网络技术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扎实基础。可以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应用和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经过几年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与探讨,感到把网络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长期的、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设计出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有与培养计划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重点建设一至两门精品示范课程。同时积极采用网络化教学、案例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采取进校后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育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习哪些知识内容、课程有哪些,将来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学的明白、知道怎样学、对所学习专业有兴趣。从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熟悉设计、组建、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全部过程,以及所要学习主要专业课程,需要阅读的相关学科的书籍。

实施专业年级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制度。实现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及时帮助和指导。为帮助学生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给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选课示例,供学生参考。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含独立学院)已经有207所,各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由于侧重不同,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目前,需要加大力度建设、积累和拥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实验教学环境。在专业教学研究基础上,出版学术著作和编写配套实验指导书,设计和编写符合我国高等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同时,加强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并尽早成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和引导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步伐,为信息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网络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2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143.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urse Building for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网络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急需与国际接轨,应用能力与英语阅读交流能力逐渐成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的必需技能。如何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将英语教育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最新的网络前沿资讯,把握最新的网络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并运用合适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的关键[1]。

1 网络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定位

双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融学科教学与外语教学为一体,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所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如何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应用型专业模块的教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知识模块设计

基于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3],针对双语课程培养的目标,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原理模块,局域网模块,广域网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网络应用模块五大模块[4],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下发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英文阅读材料,比如:国际知名期刊PERVASIVE computing 的 “An Introduction to RFID Technology”文章等,既可以引导学生对RFID,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及对英文文献的学习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案例确定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英文阅读听说能力为手段,明确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在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英文实践教学案例[5]。计算机网络课程英文实践教学案例设计如图2所示。

4 教学效果

通过全英文课件,和课外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英文阅读材料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新技术的了解;定期让学生根据所给阅读材料做PPT讲解,通过组会讨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通过制作全英文案例的实验报告,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文理解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