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考级

美术考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考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考级

美术考级范文第1篇

古镇风韵

今天,我们一干人等来到老城区进行一系列写生,采风活动。

我们首先来到中山公园,这里绿树成荫,清晨的空气特别清新,人们精神抖擞,在这里进行活动,在新的一天里充满活力和希望。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老人们也奏起乐曲,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小孩子们追逐打闹,在假山上玩起捉迷藏来。一片欢快、优哉游哉的情景,让人舒缓轻松。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题材写生写作,也让我们从学习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我认为老街写生是最最有趣的!我们来到中山老街进行写生和拍照。这里两旁的建筑并不是什么高楼大厦,也并不是红墙绿瓦,而是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国骑楼,这里的骑楼保存还较完整,上面的雕饰精美,形式各种各样,大多数一楼是店铺,二楼是住宅或摆放货物的地方。我们一群人就在这里写生,许多同学忍不住这漂亮、难得的建筑,拿起相机拍下这精美,无与伦比的骑楼,希望留下最美好的一刻。抬头一看,便是各式各样的窗户,现在已经很难见了,窗户紧闭着。我们在这里忘了时间,忘了自我,要不是老师的提醒,我们还沉醉其中。我们便开始写生了。我找到一个漂亮的建筑,坐下来就开始画,我拿着画笔却不知从何画起,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看着旁边的同学微笑着拿起画笔“唰唰唰”地画起来,我不禁胆战心惊了,绞尽脑汁地想老师平时教的技巧。我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终于鼓起勇气画了起来,老师也在一旁指导,提醒我们该如何入手,甚至过路的行人们也看看我们,赞美我们,鼓励我们,大胆尝试。我一边画一边赞叹着古人的巧手和智慧,这是他们劳动的结晶啊!不过,我相信现代人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一定会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对啊,如果奇迹还没有出现,那就去创造一个吧!

美术考级范文第2篇

二、培养目标: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

三、主要课程:

素描 色彩 速写

四、课程设置简况:

1. 素描(几何体 静物 石膏像 头像)总学时:520,周学时:40周

内容提要:学习素描是为了认识对象,研究对象,然后表现对象。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艺术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地积累认识生活的知识和表达的技术能力,以便应用于将来的艺术创作。为此,我们必须学会素描艺术的一切造型手段和艺术语言,艺术地、灵活地运用各种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与观念。

2、色彩:总学时:520, 周学时: 40周

内容提要:色彩写生是训练考生以色彩塑造形体和组织色调的能力,掌握色彩变化的一般规律,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写生过程中,通过练习有了对自然光线下的色彩规律、明暗变化、形体塑造等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这些知识也是进行色彩默写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是在写生中有实物的参考,光线、色彩关系、空间关系、体面关系等都有物可依,考生只需对其观察、组织和表现。

美术考级范文第3篇

艺术(美术类)专业(省外)考试是学校艺术类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称“校考”。

一、招生计划

所属学院

专业名称

专业招生计划

设置校考省份计划拟投放数

学制

学历

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含职教师范)

55

35

四年

本科

环境设计(含职教师范)

55

34

动画

20

10

服装与服饰设计(含职教师范)

50

10

工艺美术(含职教师范)

40

19

美术学(师范)(师范)

80

47

总计

300

155

注:执行计划最终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为依据。

二、招生范围

学校设置了校考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考生必须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才可录取我校,设置校考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拟投放专业、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具体见附表。

三、报考条件

(一)符合生源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美术)类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全国文化统考,获得考生号(或高考报名序号),不限艺术文、理科类;

(二)考生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三)考生外语语种为英语。

考生需清楚了解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关专业报名资格的要求和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相关规定,由于考生不符合生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名资格和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相关规定而导致的录取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报名方式

(一)考生持当地招生部门核发的艺术专业报考证、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近期半身免冠正面一寸照片2张到学校设立的考点报名;

(二)不接受考生跨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名参加我校组织的考试;

(三)艺术(美术)类本科专业校考报名和考试的时间、地点,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或考试承办单位(考点)公布的信息为准。

(四)报名考试收费标准:180元/每生。

(五)各省具体报名办法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各考点通知为准。

五、专业考试

(一)考试科目:素描、色彩

(二)考试要求

1.素描:人物头像(写生或默写),考试时长180分钟,满分100分;

2.色彩:静物(写生或默写),考试时长180分钟,满分100分;

(三)计分方式:素描、色彩各占50%;

六、文化考试

学校不单独组织文化考试,认可并使用全国文化统考成绩,考生必须参加生源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国文化统考。

七、合格证书

合格证书按实际投放招生计划4:1的比例发放。考生于4月开始可登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网(zsjy.jxstnu.edu.cn)查询考试成绩,同时核对报名信息。学校将于4月份按考生核对后的地址寄发合格证书。

八、录取原则

学校艺术(美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原则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基本录取原则执行。即对符合生源地投档条件,且获得学校相应艺术类本科专业合格证考生,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测算方法为: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文化总分)×100×30%+(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总分)×100×70%]不分文理从高到低排队,综合成绩相同时,以高考文化总分、语文、外语、数学成绩为序依次比较。

九、入学复查

学校录取的新生,凭《录取通知书》报到。凡在《录取通知书》中规定的期限内无故未到校办理报到手续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学籍。

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对其德智体综合情况进行复查,经核实有不符合录取条件,不予注册学籍;

在校期间经证实在招生考试、体检、录取等各个环节中存在舞弊或重大违纪行为者,学校将予以开除处理,并注销学籍。

十、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12000元/年。

十一、联系方式

(一)联系电话:

招生就业工作处:0791-83835961

美术学院:0791-83880313

纪委(监察审计室):0791-83805935

(二)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学府大道589号(邮政编码:330038)

(三)学校招生网址:jxstnu.edu.cn

附件一:2016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省外美术类专业考试-素描试题

序号 题目

1 正面女青年头像

2 老年女性全侧面头像

3 中年女性全侧面头像

4 中年女性四分之三侧面头像

5 青年女性全侧面头像

6 中年女性戴帽头像

7 青年女性戴帽头像

8 青年女性戴围巾头像

9 中年女性戴围巾头像

10 老年女性戴围巾头像

11 老年女性戴眼镜头像

12 老年男性戴帽头像

13 正面男青年头像

14 老年男性全侧面头像

15 老年男性正面头像

16 中年男性全侧面头像

17 青年男性全侧面头像

18 中年男性戴帽头像

19 中年男性戴围巾头像

20 老年男性戴围巾头像

21 老年男性戴眼镜头像

22 青年男性戴眼镜正面头像

23 青年女性戴眼镜正面头像

24 青年男性戴眼镜四分之三头像

25 青年女性戴眼镜四分之三头像

26 梳长发的青年女性四分之三侧面头像

27 梳长发的青年女性全侧面头像

28 戴耳麦的青年男性正面头像

29 戴耳麦的青年男性四分之三头像

30 戴眼镜的中年女性正面头像

形式:默写

要求:1.造型准确 2.构图完整 3.比例得当 4.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时间:3个小时

纸张:8开素描纸

附件二:2016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省外美术类专业考试-色彩试题

序号 题目内容

1 深色陶罐一个,白色瓷盘一个,水果刀一把,牛奶一杯,面包若干片,暖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 可乐瓶一个,大白菜一颗,洋葱两个,鸡蛋若干个,白瓷碗一个,汤勺一把,白水一杯,暖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3 啤酒瓶和啤酒杯一个,苹果三个,面包片若干片,白瓷盘一个,不锈钢水果刀一把,暖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4 深色陶罐一个,蓝边瓷盘一个,苹果三个(其中一个切开),水果汁半杯,水果刀一把,蓝灰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5 不锈钢牛奶锅一个,牛奶一杯,面包片若干,白色瓷盘一个,水果叉一把,苹果两个,桔子三个,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6 深色陶罐一个,酱油瓶(深色)一个,切菜板一块,白色碗一个,菜刀一把,洋葱两个,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7 浅色花瓶一个(内插花束一把),搪瓷杯一个,苹果两个,桔子若干,书籍两本,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8 深色陶罐一个,蓝边花纹瓷盘一个,蓝边花纹瓷碗一个(内装去壳生鸡蛋一个),一个裂成两半的蛋壳,西红柿两个,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9 不锈钢保温杯一个,打开白瓷杯一个,苹果两个,梨一个,书籍三到四本,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0 深色双耳陶罐一个,白瓷盘一个,菜刀一把,西红柿两个,黄瓜一条,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1 深色陶罐一个,白瓷碗一个,鸡蛋两个,胡萝卜两根,大蒜两根,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2 切菜板一块,白瓷碗一个,菜刀一把,切开的白萝卜一个,大蒜两根,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3 切开的南瓜一块,白瓷碗一个,鸡蛋两个,筷子一双,洋葱两个,西红柿一个,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4 红葡萄酒一瓶,白瓷盘一个,高脚玻璃杯一个(内装半杯葡萄酒),面包片若干,葡萄若干,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5 深色花瓶一个,内装果汁玻璃杯一个,书籍三本,苹果两个,梨一个,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6 浅色砂锅一个,大白菜一颗,白色瓷盘一个,鸡蛋若干个,菜刀一把,冷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7 深色陶瓷花瓶一个,紫红色葡萄一串,梨两个,青苹果一个,白水一杯,不锈钢水果刀一把,暖灰色和浅黄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8 蒸锅一个、蓝边白瓷盘一个(内装去壳生鸡蛋一个)、大葱三根、菜刀一把、暖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19 可乐一瓶、书籍若干本、红苹果三个、白瓷盘一个、空玻璃杯一个、不锈钢水果刀一把、浅灰色和深红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0 深色陶罐一个、白瓷碗一个、红苹果三个、梨子两个、白水一杯、不锈钢水果刀一把、冷色和深灰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1 浅色花瓶一个、书籍两本、香蕉一挂、青苹果三个、白水一杯、桔子若干个、深灰色和浅蓝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2 深蓝色花瓶一个、白色瓷盘一个、香蕉一挂、红苹果两个、梨子一个、不锈钢水果刀一把、浅黄色和深灰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3 浅蓝色花瓶一个、面包一块、红苹果三个、白色瓷盘一个、桔子若干个、牛奶一杯、深灰色和浅黄色衬布各一块组成完整画面。

24 深色陶瓷花瓶一个、蓝边瓷盘一个、苹果两个、梨一个、橙汁半杯、水果刀一把、灰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

25 深色陶罐一个、大白菜一颗、鸡蛋若干个、菜刀一把、西红柿三个、冷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

26 青灰色双耳陶罐一个、白瓷盘一个、菜刀一把、胡萝卜三个、大蒜两根、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

27 不锈钢锅一个、白瓷碗一个、鸡蛋两个、茄子两个、黄瓜一根、深色和浅色衬布各一块。

28 浅蓝色花瓶一个、白瓷茶壶一个、白开水一杯、香蕉两个、红苹果三个、水果刀一把、深褐色和浅灰色衬布各一块。

29 深绿色啤酒瓶一个、啤酒杯一个、切开的苹果一个、橙子两个、不锈钢餐叉一把、暖灰色和白色衬布各一块。

30 酱油瓶一个、深色陶罐一个、切菜板一块、大葱两个、鸡蛋若干、不锈钢汤勺一个、浅黄色和深色衬布各一块。

形式:默写

要求:构图完整、色彩协调、有较强的表现力

美术考级范文第4篇

1改造前煤泥分选系统检测分析

煤泥旋流器单机检测结果见表1,精煤泥弧形筛筛下煤泥单元浮选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1可知,A系统与B系统在相同入料情况下,工作效果有较大差异。浓度方面,A与B系统溢流浓度均较高,底流浓度B系统远高于A系统,达到550.57g/L。从筛分情况看:入料中细颗粒含量较高。溢流中A系统小于0.125mm的占81.76%,灰分22.75%,B系统小于0.125mm的占68.23%,灰分23.74%;A、B系统细煤泥含量都较高,但灰分较低;A、B系统溢流中大于0.125mm,灰分均小于10%,这部分也应该侧重回收;底流中A系统大于0.5mm的占22.90%,灰分8.97%,B系统大于0.5mm的占22.74%,灰分8.07%,这部分用截粗筛回收,符合精煤灰分要求,A、B系统中小于0.5mm,灰分均大于10%,产率和灰分随粒级的减小,均呈递增趋势,其中小于0.125mm粒级灰分增幅较大,说明含有相当部分高灰细泥。由2表可知:浮选精煤灰分在9.01%~9.80%之间波动,浮选尾矿灰分在50%~70%之间波动,浮选精煤产率在65%~80%之间波动,所以采取合适的药剂制度,保证精煤灰分小于10%、尾矿灰分大于50%是可以实现的。

2精煤泥分选工艺的制定

兴隆庄煤矿选煤厂浮选系统改造采用一段浮选工艺,0.5~0mm级煤泥全级进浮选。浮选精煤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脱水回收,浮选尾煤经浓缩机浓缩后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联合脱水回收,洗水闭路循环,环保节能。该工艺流程由5道工序组成,原则工艺流程示于图1。(1)浮选入料的分级。精煤弧形筛和直线振动筛的筛下水经水力旋流器组分级,大部分比分级粒度大的物料进入底流,底流浓度增大,为截粗弧形筛作业提供条件。部分旋流器溢流作为浮选稀释水,部分进入浓缩池,充分发挥了浮选机的作用,同时减轻了尾煤泥作业的负担。(2)浮选入料的截粗。分级旋流器底流、末精煤离心机离心液、中煤离心机离心液混合后经筛孔为0.50(0.70)mm的弧形筛截粗,将超过浮选分选粒度上限并已在重选过程中得到分选、灰分较低的粒度(不小于0.25(0.35)mm的部分)截留。弧形筛截留的物料与跳汰精煤混合进入离心机脱水,降低脱水产物的水分,同时更有利于物料的分散混合。(3)浮选。经过截粗后的浮选入料进入浮选机分选,从尾煤排出高灰分矿物杂质,特别是高灰分的粘土类矿物杂质。(4)精煤回收。将浮选泡沫产物用固液分离效果最佳的精煤压滤机回收,获得灰分较低的精煤泥(压滤机滤饼),滤液复用。(5)均匀掺合。精煤压滤机的卸料通过圆盘给料机可以起到一定的均匀给料作用,但是由于滤饼水分较高,物料大多成块状,灰分不小于9%,直接掺入末精煤,达不到用户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了物料破碎和混料环节,滤饼先经圆盘给料机均匀给料,再经破碎机破碎,最后通过混料装置与末精煤充分混合。

3总结

美术考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影响,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繁琐的劳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不再畏惧数学. 下面就结合高中数学课谈一谈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的认识及思考.

一、多媒体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归纳推理”这一节课时,我事先找好费马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地图四色定理的背景资料做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作为情境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一些历史及应用,从后面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 本节课的容量较大,若没有使用多媒体则达不到这个效果.

又如在讲“中心对称”的概念时,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利用几何画板让两个图形各自绕着某一定点旋转180°的运动过程保留在屏幕上,在旋转的时候配以适当的解说,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 当演示完毕后再作叙述,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了.

2. 创设逼真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 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 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特别是三视图这一节,可以通过动画旋转,让学生观看不同位置下的三视图,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 通过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又如:在研究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关系等等时,可以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有些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函数y = A sin(ωx + φ)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是正弦曲线的发展,从形的角度进一步表明了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阐明一般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该部分内容最大的特征是抽象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结论性的内容很多,容易混淆,尤其是先改变周期再改变相位这一变化,更难掌握. 而这部分内容是高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但就历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不够充分,规律记忆上也经常出现问题. 我根据这一节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把函数图像之间的变化关系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具体的变化中总结规律,使学生在理解、记忆这部分内容时更形象. 我曾在教学中作过这样的对照实验: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照结果如下: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学生对变换规律的记忆效果明显好于另一个班级学生,在以后的练习、测验中正确率也优于另一个班. 由以上对照实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容量、突破重难点上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又如“立体几何”入门难是多年来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画图与识图,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没办法把图“立”起来;二是对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条理不清,构思不出来,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有潜在的巨大优势. “异面直线的概念”可通过三维图形的旋转,表达难以用语言说清的问题;“多面体截面作法”可以用视听结合方式传授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眼观文字图形,耳听解说旁白,字形规范,作图清晰,其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明显提高.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于解决的问题,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不足,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因人而异,硬性把一种模式的课件搬到课堂上,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再者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只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使用时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注意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合理选题制作课件要遵循因材制宜的原则. 用语言较难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或图像的位置关系、需要动态模拟的变化过程、体现图形的形成及有关运动变化的过程等都是可以选择的课题. “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轨迹、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等这一类数形结合的问题也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但在确定选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以达到教学目的为最终目标. 只要能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学生学到知识就可以了. 比如本来用一些简单的讲解或实物演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电脑给它加上华丽的包装,未免有些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例如讲解“椭圆的定义”用一条绳子和两个钉子的效果是最好的.

2. 注意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适时性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把握好该用时才用,用得恰到好处. 譬如在数学例题讲解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和必要的演算推理时间,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学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因此一般不宜频频使用课件.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 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 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

所以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电教手段. 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 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且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利用好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形式,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但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违背了教学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减少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而只有合理运用,做好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袁智强.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学学报.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波.关于数学CAI公开课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4]王鹏远,王选勃,王珏.如何用几何画板教数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