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虞美人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欣赏教育;人文精神
一、 立足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拓展多元的欣赏内容,培育人文素养
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应首选学前儿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领学前儿童感受、体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所蕴含的美。立足日常生活的欣赏教育,有助于调动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和诱导自然的审美愉悦感,逐步增强审美敏感性,并逐渐发展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性质发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还应注重结合学前儿童所处地域的美术文化遗产如民居建筑、工艺美术等,进行美术教学,这有助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地域美术欣赏有天然的文化互动场,通过传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民俗活动的真实体验,学前儿童能够轻松地感知地域美术响亮张扬的生命热情和自由无拘、质朴率真的艺术气质,同时有助于构建学前儿童文化的主体性,为他们今后步入更广阔的天地,尊重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立足学前儿童生活和地域美术的基础上,还应让学前儿童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经典艺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对话,从而拓展审美视野,丰富审美想象,提升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同时帮助学前儿童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他们理解文化艺术的相似性及其独特性,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二、 重视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践行对话的欣赏教学,涵养人文精神
重视学前儿童的主体地位的欣赏教学必然摒弃教师的个人独白,走向师幼的共同对话。对话式的欣赏教学,既不是学前儿童的被动旁观,也不是教师的独自阐释,而是一个对话各方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由交换自己审美感受、理解与想象,创造性地探索美、表达美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与学前儿童在积极参与、平等交往、真诚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与相通,共同构建教学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实际上越是一场真正的谈话,它就越不是按谈话者的任何一方的意愿而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体现了一种倾听的文化,倾听是积极对话的起点。“对话不能被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由对话者‘消费’的简单的思想交流。”当我们能倾听对方的话时,他的感觉是被爱、被肯定、被了解。”如果在对话中,教师只想批评或纠正,则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前提和通过对话创生的本真意义。具体到美术欣赏教育,教师在运用对话法时就是要真诚地倾听和接纳学前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审美理解,鼓励他们不必拘泥于教师以及创作者的原创意图,而能生发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深刻的审美愉悦。为了能够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家长以及学前儿童同伴的教育资源,通过亲子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有效拓展审美对话的场域,使学前儿童的审美潜力在多向对话过程中得到发展。
而好的对话必然是重视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与体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体验的对话是不存在的。虽说学前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和领悟而进行的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但由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水平、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不可能直接地与艺术作品展开有效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为学前儿童精心选择和设计与艺术作品有关的情境,开展相关的体验活动,激发他们审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验可以在欣赏活动之前,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使学前儿童积累相关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体验也可以在欣赏活动之中,选择一些与艺术作品有关或能加强其感染力的音乐、诗歌、故事,运用各种媒介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激发欣赏情趣,使学前儿童获得愉悦的欣赏体验;体验还可以在欣赏活动之后,教师设计相关的创作活动,引导儿童迁移、尝试艺术大师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激发其潜在的艺术创造力。总之,丰富的审美体验可以有效地加强欣赏教育与学前儿童生活、情感和经验的联系,也能够有效地激活欣赏教育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的关联,从而构筑一个宽广的欣赏语境,使学前儿童不仅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等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培养起儿童对作品形式意味的欣赏习惯和能力,最终形成有益于儿童个体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遵循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构建适宜的欣赏目标,彰显人文关怀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相对成人美术欣赏而言,还处于审美理解的初级阶段。儿童在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时,有更多的直觉因素参与其中,明显表现出审美感知的形象性和多通道性、审美理解的情感性和想象性,以及审美表达的行动性和浅表性等特点,他们对美术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而且更喜欢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他们不仅是用眼睛观察作品、用心灵与作品交流,还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充满主观色彩。
基于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目标应相对淡化分析和评价方面的要求,更多关注学前儿童的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方面;强调培养学前儿童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培养初步的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通过欣赏多元艺术,引导学前儿童了解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独特性,逐步形成热爱优秀民族艺术与本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通过欣赏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愿望和能力,获得愉快的经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115-02
1 引 言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相关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煤炭行业尤为如此。但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研究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推动我国社会责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还能为其他学者在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2 国外研究现状
1895年,美国社会学家Albion W. Small曾指出“不仅仅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要为公众信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1]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wes1968年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2],成为会计发展以来最重要的概念,揭开了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序幕。[3]2001年,Gerald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4]2001年,Hillman和Keim通过研究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不同影响,有的起促进作用,有的则起消极作用。[5]2003年,美国学者Mare Orlitzky,Frank L. Schmidt 和Sara L. Rynesd以财务绩效指标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西方出现社会责任的萌芽较早,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的行为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系统,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企业的信息披露与企业的价值存在一定关系,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的学者证明存在负相关,还有的学者认为两者不相关。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
郭超(2011)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如何完善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披露的模式单一,没有独立的会计科目。[6]鹿翠、匡慧(2011)利用江苏省42家上市公司四年共168个样本数据,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分类,并在我国学者李正介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法基础上,增加股东这一类别,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7]李勤(2011)以2009年深市和沪市上市公司的462份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不高,上市公司规模大则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高,对职工贡献大则能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8]
3.2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沈洪涛(2007)选取了1999年至2004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对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越大和盈利能力和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呈正相关。[9]鹿翠、匡慧(2011)从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竞争能力和企业成长性三个方面衡量了企业财务绩效并研究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企业规模越大则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10]汤丽萍、王秋实(2011)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和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企业社会责任和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结果居多,得出两者呈负相关和不相关的结果的文献也存在。[11]
3.3 关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
于翠芳(2009)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煤炭行业特点,持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笔者指出煤炭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层面[12]。夏学英(2011)介绍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内涵、评价指标以及实施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煤炭行业特点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并在综合分析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功效系数法比较适用于煤炭行业,最后以神华集团为例,介绍了功效系数法的具体应用[13]。
综上所述,众多国内学者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并非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都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还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选取的样本不同。参考文献:
[1]马力.西方公司社会责任界说评述[J].江淮论坛,2005(4):49-52
[2]Davila F.Linowes. Socio-Economic Accounting [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68 (11).
[3]David F.Linowes.Socio-Economic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1968(11):45-56.
[4]Amy J.Gerald,D.Stakeholder Value,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Social Issue∶Whats the Bottom lin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122-138.
[5]Hillman,Amy J.,Keim,Gerald D.,Luce,Rebecca.A Board Composition Stakeholder Performance: Do Stakeholder Directors Make a Difference?[J].Business &Society,2001(3):295-314.
[6]郭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1(1):25-27.
[7]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7):23-25.
[8]李勤.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J].财会通讯,2011(6):59-62.
[9]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3):9-16.
[10]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基于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7):23-25.
[11]汤丽萍,王秋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1(10):23-25.
[12]于翠芳.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09(11):22-28.
[13]夏学英.煤炭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9):34-36.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唐]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总体来看,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描写在全诗中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长简仲咸①
[北宋]王禹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③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首联和颔联这两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这两个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试赏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口送友人
[唐]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江南
[五代]李 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谈谈你对这首词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
一、主题相似,体验内涵
主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中心思想,有的时候也泛指其主要内容。在古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如展现闲情雅致的田园山水诗,体现志向的咏物言志诗,展现少年意气的边疆征战诗,体现离愁别绪的思妇闺怨诗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总结课文中所学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同主题的诗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李清照的《声声慢》体现了作者哀婉凄苦之情,她描写了自己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心中所愁所感,体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这种黍离之痛是亡国之民经常撰写的创作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找找其他相同主题的诗词,并进行对比品鉴,如李煜的《虞美人》就是其中的经典作品。在大量阅读此类诗词作品之后,学生发现同样是表现亡国之痛这个主题,不同的诗词作品所体现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如《声声慢》主要体现的是亡国给自己带来的不幸,描写的主要是自己孤苦伶仃、无枝可依的悲哀之情,而《虞美人》同样写的是亡国题材,但是主要展现的却是对往日所作所为的悔恨,体现了对往事的追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泊秦淮》、《}临安邸》、《春望》等具有相同主题的诗词,在对比中学生可以发现它们的创作风格和内涵体现皆有不同。
主题拓展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同主题的诗歌作品,能令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古人的创作风格,让他们尝试分析相同主题所展现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二、情感延伸,激活共鸣
古代诗歌大多都有言志咏情的特点,能从诗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延伸法,让他们阅读一些体现同类情感的诗歌,在大量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登高》是杜甫创作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时内心所想所感,分析这首诗歌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一开始作者描写的是萧瑟的秋景,表现内心凄切悲哀之情,而后当他看到无边落木萧萧的场景,则情感又变得豪壮,最后他再次回想自己的经历,又产生悲苦之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古人有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生迟暮的悲哀之情,尝试找出这些诗词并加以分析。”学生分别找到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诗词作品进行阅读。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感受到了古人想要建功立业,但是却无奈二毛已生,心中无限悲伤之情。在此过错中,他们和作者形成了情感共鸣,体会到了凝聚在诗词中的英雄迟暮的悲伤之感。
《尚书》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可见古人很早就对诗歌有准确的认知,知道诗歌具有抒发胸臆、表达心曲的效果。在阅读诗歌并感受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古人用诗歌表达人生理想,抒发内心情感的创作风格。
三、风格近似,引导鉴赏
不少优秀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汲取某一作者的诗词作品进行综合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他独有的创作风格。除此以外,在诗词创作中还形成了不少风格相近的流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代表作进行阅读,感受这些流派不同的创作风格。
在学习《雨霖铃》之后,学生对于柳永的创作风格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柳永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并组织学生阅读柳永其他的词,鉴赏其创作风格。柳永是北宋年间第一个专注写慢词的人,他运用原有曲调来翻制新曲,打破了文人词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改写慢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由此可见柳永的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注重铺叙,常常在写作中加入口语或俚语成分,体现了词的赋化。学生阅读了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等作品,总结柳永作品更多的风格特点,如喜欢使用“伊家、阿谁”等代词,“都来、消得”等口语化词汇;喜欢用一组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怀,体现内心复杂的情感;擅长借助时空转换来叙事、言情,创作结构十分巧妙等。
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展现创作者思想,体现时代和民族特点。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让他们赏析具有相似风格的作品有助于他们尝试总结,提高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