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揠苗助长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在教学中,我深感到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1.资源共享,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的软件库,许多教师利用学科等网站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制作政治课件,使课堂不仅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而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真实生动的感受。
2.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哲学课上学生常觉得生涩难懂,因此在哲学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中“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展示了“高山流水”的动画,提问:“高山流水是不是规律?”这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接着我继续展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以及“苹果落地”的动画,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故事中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好不好?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2)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境进行分析: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用网络资源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全面把握、消化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挖掘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为什么有时1+1+1>3,有时1+1+1=0?”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所提的这个问题的价值,同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我选取了大家熟悉的Flas“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并让学生提出设想,为三个和尚设计组织管理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学生各抒己见,我及时将不同答案中的精华归纳出来,总结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第二种:制定奖惩制度,促使三个小和尚很快把水缸挑满;第三种:三个小和尚就地取材,引水上山。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方案体现了什么哲理。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探究,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体、运用知识的主体,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二、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运用网络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觉得我们政治教师在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增强网络资源开发的意识,学会从“搜集”走向“收集”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忽略了收集的重要性。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更要学会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网络资源。平常要多“收集”好的资源及时保存,同时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创造性的利用好网络资源,把自己加工后的网络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校教研组要建立网络资源库,学会从“分享”走向“共享”
政治教师不但要在本教研组内和其他教师相互协作,更要与信息技术组教师合作,不仅如此,更要加强校际教研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并充分利用其他兄弟学校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扩大了信息,充实了教学容量,也获得心灵的启迪。我们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与思考、要勤于实践与创新,构建有魅力的政治课堂,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平. 巧用多媒体 优化数学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一、一丝不苟地教
最一丝不苟教字词的,当属于永正老师了,他的《祖父的园子》开篇即教字:
【精彩回放】
师: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我相信你们,就不检查了。七个要求写的字写过了吗?
生:写过了。
师:我请三个孩子到黑板上写,其他孩子在本子上写。
第一个字“帽”,“帽子”的帽。
第二个字“抛”,“远远地把麦穗抛给祖父”的“抛”。
(生写完后)
师:这个字对了,这个也对了。这个“帽”,对不起,错了。
生:(笑)
师:不要笑,笑话别人的错误是不对的,谁不犯错误啊!谁写的,这个字,自己看看,哪里错了?
生:不知道。
师:“帽”的这一部分,既不是“日”,也不是“曰”,而是这样的,(范写),这个字念mao,是个象形字,古代的帽子就是这样写的。记住了!
仔细看,这是书法家写的帽,把它写好。
(生写)
师:这个“抛”是对的,但要改造一下。你看,(范写),提手旁,高一点。中间一个九,竖撇矮一点。右边一个力,竖撇高一点。这样才好看,这叫规范。
于老师说:“写字如做人,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他的字词教学亦是如此,一丝不苟:一笔一划地范写,为学生树立典范;易错部分细致点拨――三次强调“注意这里,这既不是‘日’,也不是‘曰’;将字写美观的细节指导――“抛”字提手旁和两书撇的高低关系。没有一丝懈怠。
字词教学的门道之一:教师要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写字这件事,用最专注的姿态提升自己的基本功,要用最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个字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正视写字这件事,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神圣与魅力。
二、煞有介事地教
每个文本中都有需要为学生点拨的字词,这些字词或字型难写难记,或与文本的理解息息相关。遇到这样的字词应该怎么处理呢?戴建荣老师的《揠苗助长》给出了答案:
【精彩回放】
戴:(板书:揠)懂得意思吗?
生:就是“拔”的意思。
戴:两者有区别吗?
生:有。
戴:什么区别?
生:(说不清楚)
戴:我们什么时候会用“拔”?
生:拔河、拔萝卜
戴:玩过拔河吗?
生:玩过。
戴:就是要拔过那条线才算赢,是吧?
生:是
戴:那拔萝卜呢?就是要把萝卜从泥里……
生:。
戴:那揠呢?就是轻轻地往上……
生:拔
戴:还是拔吗?
生:不是,轻轻地往上提。
师:能从土里拉出来吗?
生:不能。
师:对,这就是“揠”。
汉字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每个汉字之间那微妙的差别。语文之所以难教,就在于这种微妙的差别有时难以言说。戴老师煞有介事地教“揠”:首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揠”的近义词“拔”,然后进行比较――两者相同吗?不同在哪里?接着通过“拔河”、“拔萝卜”感受“拔”的味道,让学生明白“拔”与“揠”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已经从泥里出来,一个却仍在土里。一个“揠”,和文本的教学息息相关,戴老师花大力气教,为下文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煞有介事地教字词,就是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难以掌握的字词花大力气进行教学,通过辨析、比较、强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这样,学生对难写的字词印象深了,对了解文本的关键字词理解透彻了,对文本解读的障碍也就一并扫除了。
三、分门别类地教
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低段语文课的字词教学应该怎么教呢?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中分门别类教字词也非常值得学习:
师:(课件出示: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谁来读?
生: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师:它们都是……
生:果树
师:你还知道哪些果树?
生:枣树、桔子树……
师:再来看这组,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生:读词语
师: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生:梨要种五年
师:梨种5天就烂了,谁再来说?
生:梨树要种五年才能结果。
师:这些都是农民伯伯在种植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叫“农谚”。还有一句农谚,谁会读?(课件出示“樱桃好吃树难栽”)
……
师:(课件出示:乌鸦 喜鹊 杜鹃)这些是什么?
生:鸟类
师:它们怎么叫?
(哇哇 喳喳 咕咕)
生:读词语
师:现在我们竖着读这些词语。
生: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师:这些词语对我们讲故事很有帮助,现在我们横着读这些词语。
……
【关键词】多媒体 歌配画 艺术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69-02
歌配画作为基础教育一种综合艺术课程的主要分支,它集音乐、美术为一体,相互渗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音乐美术学科间直观、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的互溶互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热情。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领会歌配画的魅力,主动走进艺术中,感悟艺术的美,生活的美。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进课堂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化,它可以把所要呈现的内容加入声音、动画,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理解音乐不仅会以歌谱的形式出现,还可以如此动听,沁人心脾;美术作品也不会如此抽象,还能如此具体,心旷神怡;充分发挥了音乐“听”和美术“看”的特点,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有趣,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眼球,造成心理与感官的双重冲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歌配画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它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让歌配画艺术创作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无论是风土人情或是世间万象都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得到体验,并可以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可以说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歌配画艺术创作教学上,会使综合艺术教学的内容得到极大丰富。同时,多媒体技术将视、听、声有机结合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广和交互性强的特点。歌配画艺术创作充分发挥了音乐“听”和美术“看”的特点, 指导学生在创作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配画,利用音响效果和直观的色彩构图等多种变化,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实现音乐与美术的有效综合。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可以深人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用多媒体运用到歌配画创作中,能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借助音响的延时效应与音乐的形象思维,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美术作品更加直观的审视,积极互动地进行审美,然后再创造。歌配画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将两种艺术结合在一起,更加突出了艺术的魅力。让学生用画面表现音乐,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欲望,扩展了想象的空间,加大了创作的幅度,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地无限制地进行想象、表达、创作,以此弥补进行单一的音乐欣赏活动的不足。音乐较之于美术更为抽象,尤其是无主题音乐,难以理解,一听即逝;而绘画较为写实,可长时间呈现。学生听得多,看得多了,就能逐渐加深对音乐形象和美术意境的认识和理解,创作出更加符合现实的歌配画作品。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过分依赖、流于形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在歌配画艺术创作中存在诸多优势,目前许多学校都以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衡量教师的业务水平,a生了单纯强调形式,注重教学效果的“割韭菜”情况,部分教学环节则是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在公开课或者示范课时,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有时甚至没有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授课时,不停地专注于操作多媒体,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师本来应该自己完成的一些授课步骤,却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学习歌曲是音频,美术欣赏是视频,忽略了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偏差。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往往会使自身丧失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弱化,影响教学的流畅性和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
2.信息量大、主次不分
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常常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旨在体现内容的丰富、功能的强大、表现手法的不凡,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们面对声像俱佳的课件都很兴奋,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界面虽然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有的画面甚至成为影响教学的累赘。
3.情感交流、严重匮乏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诗情画意的表述!它告诉我教育是“慢”的事业,容不得我们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育是静静的陪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心灵上的交流与碰撞。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过程。而歌配画艺术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教师的思想不深。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缺少情感的互动,过分依赖电脑,只会阻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另外,一味增加授课内容,速度过快,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教材,学生只能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创作,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
五、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歌配画艺术创作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但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歌配画创作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努力寻求它与歌配画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点,从而促进歌配画艺术创作的教学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詹丹丽.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小学生歌配画艺术创作活动探究[J].新课程(上),2013-08-08.
[2] 朱则平,金厚友.十年砺剑 百年树人――艺术课程改革实验十年回顾与总结[J].新课程(上),2011-03-05.
关键词:数字资源 网络平台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知识性很强,教材上基本是抽象的语言文字。那些枯燥的文字、生词、文章,对小学生来说,确实很难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展示教材,将静态的文本信息进行动态化处理,从而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在发展教学硬件的同时,为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价值,科技人员开发出一系列的软件资源或平台。其中,数字教辅资源、网络平台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库。教师应科学合理选用这些资源或平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内容,延伸课堂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家庭、社会等场所都具备了网络链接功能,小学生也比较喜欢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学习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何况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浏览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我们教师想象的要好得多,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应了时展的大潮,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由于这是寓言故事类的专题教学,教师在本节课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或者是自己猜寓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查阅寓言故事的方法,如百度搜索、爱问搜索、谷歌搜索等,还可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寓言故事网站,或者是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阅读途径,激发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提高学生感悟教材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教辅资源――电子书包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平台,能够在班班通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书包里的数字资源有文本的训练题,有原汁原味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欣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教材情景,实现学生与特级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上知识的对比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水平。
比如,在进行“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从与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数字资源库里调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网页课件,点击课题引入按钮,这样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卢沟桥的全景,从整体上给人庄严、神奇、独特之感觉。桥的两边是排列整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大大小小的狮子数不胜数,大狮子身上有小狮子,大狮子虎虎生威,小狮子活灵活现。随着视频课件的播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对每个狮子的特效描写镜头,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这数不清的狮子彼此各有情趣,如雄狮弄绣球,雌狮戏小狮,给人一种惟妙惟肖之感。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发出了赞叹之声。惊叹之余,教师应抓住教学时机,提醒学生:卢沟桥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为什么建造卢沟桥?它对当代和后人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燃起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渴望。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数字资源的感悟,进行详细分析,深刻领悟了卢沟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燃起了爱国的热情。而且,学生从写法上也深刻理解了景物描写的妙笔神功,体会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数字资源的巧妙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要抓住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小学生很喜欢走进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我提前一段时间建议学生及家长,有条件的话去亲身游历圆明园,并在游历过程中租用一个电子导游。每到一景,电子导游会详细介绍景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导游的介绍,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景区布局以及惨遭毁坏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爱热之情,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感讲给大家听,再结合教材内容,从语文的写作手法上、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听得很仔细,理解得到位,学习效果极佳。这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与实践能力,综合体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PPT的使用,翻译题的订正,导入,拓展教学的重要性,结论。
一、什么是有效性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性英语课堂就是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步调。
二、下面我就谈一谈本人切身体验到的几则有效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例1.PPT 带给我们的弊:
诚然, 多媒体。 PPT的使用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便利,快捷,容量大。但用法不当。也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是90年代走向工作岗位的一名英语教师。早期没有多媒体技术,PPT教学。因此练就了光凭嘴巴,粉笔,黑板统领教学的习惯。
刚开始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教学英语每个单元中的语言点时,我大多采用的是师生间互问互答,设置情景。板书归纳,由师生共同得出某个语言点的结论。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反应也自然,未说好,也没有什么异议。师生觉得是一种常态。后来,我融入到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分工,协调,统一制作,使用PPT课件。一课书的语言点尽纳入其中,这样做,有利于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内容;教学容量也很大;而且,使用PPT,可以降低老师上课的劳动强度,方便,快捷。
但在我使用了几堂课的PPT教学之后。两个班的同学一片哗然,纷纷来到我面前诉说,下面是我和学生间的对话:
(T=teacher’S=student)
S: 老师,我不喜欢你用PPT上课,你可别偷懒呀(微笑着) ?
T: 为什么呢?采用PPT课件教学,可是现在流行的新生事物呀?
S: 我们跟不上你的节奏,记不下来,太快了。
T: 那我今后放慢一点速度,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作笔记。
S: 我们以前课堂有问有答,举的例子很有生活味,学的东西也很多。可现在,你的PPT内容都是现成的, 照搬字典的,太沉闷啦。
T: 哦,是有这种情况(惊异)。还有呢?
S: 我喜欢我们以前课堂上那样有说有笑,有时穿插一些活动,这样有张有驰,我们觉得不累。
T: 你是说,现在PPT的内容太多啦。而且缺乏情景性?你们觉得一堂课上下来很累?
S: 是的,而且我们以前课堂上有争议,有各自的Brain Storm,我们可以把前后的学过的东西串起来。
T: 是的,我们以前很活跃,还有呢?
S: 老师,我们喜欢你以前的幽默,喜欢你犯错误---。
T: (大笑),我有错误吗?
S: 你举例子,编情景时,我们总能抓到你的错误……。可你现在的课太完美啦。
T: (大笑) 完了,完美倒是变成缺点啦……
和学生对话后,我陷入沉思:该如何使用PPT技术呢?
1.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机械地抄写”,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 灵感的碰撞,善意的纠错,必然产生相互的赞赏。
2.加强教学的互动性,一般而言,教学互动是一个由多种互动方式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三个方面。教师应该有效地使用三种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率。
3.有节奏地讲授,使学生更易接受,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总是很吸引学生。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不仅仅是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轻松、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堂课的要点。教师的讲授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急于求成”是行不通的。过度地使用PPT,追求大容量地填鸭式的满堂贯,无异于“揠苗助长”,这是典型的违反教学规律。保持“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
例2 .如何订正每课书的翻译题:
原先,每课书的翻译题练习,我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先做好,然后把正确的答案挂在网上,由学生自己订正答案。觉得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简便,易操作。 殊不料,期中考试,我所教的班级,翻译题均分较其它班级明显偏低,于是我找学生了解情况:
T: 平常我写在黑板上的翻译题答案。你们都订正好了吗?
S: 我们都订正好了的呀?你可以检查?
T: 订正好了,可怎么考不出来呀?
S: (大家沉默,其中有一个女生说),老师:你还是像以前那样,让我们同学先上黑板即兴翻译出来。然后,你再讲评一下,指出我们的错误来;
又一个学生答:有时,你会就某个意思讲出几个答案来。这样挺好的。
此时,又一个同学答:在黑板上,你给我们的翻译打一下分数挺刺激的。
T: 你是说,我们今后的翻译别使用网上对答案的方式,放在课堂上评讲。
S: 是的,但还是要使用PPT。看黑板你批改过的句子,有时不清楚,太乱, 看PPT 清楚,用红线注明易错点,重点,显得直观,清楚明了。
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