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画作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作为化妆品、面膜等的主材料。硅藻土面膜主要是利用硅藻土的吸附性能,吸附皮肤中的物质,起到护理皮肤的作用。
2、可以作为协助处理核废料和污染的材料。硅藻土是优质的吸附剂材料,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污水等领域。
(来源:文章屋网 )
出版品牌的建立及经营
在台湾,多数的人文类型出版品,不在大众读者的选读范围内。这使得经营人文类型出版品的出版社,在营销经营的策略上必须更加用心且花费更大的力气。经营十年的左岸,在人文领域的经营上有其独到之处,让他们出版的人文好书,可以进入读者的眼中,不至于消失在书市中。
这种独到之处,首先体现在左岸是如何订定自己的选书上。左岸前后有过两任总编辑。 2007年加入左岸的总编辑黄秀如表示,自己加入左岸以后,选书方向仍旧依着左岸的基本设定,只是现今不像以往多方尝试,而是找到更适合左岸的领域。
对于将左岸经营成一个出版品牌,黄秀如认为:“品牌是在累积足够的出版品,尤其是辨识度高的出版品之后,才有办法形成的。”她谦虚地说:“左岸努力了十年,只能说勉强有个样子吧。”
在通路为王的现下,独立运作的人文类出版社并不多。多数的人文类出版社,都是大型出版社内的一条分支或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左岸不同于大多数人文类出版社的做法,是在“读书共和国”之下的经营。这种经营也为左岸的品牌建立带来特色。
黄秀如说:“集团运作的好处是在面对通路时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谈判空间,至于是否会因为身为集团一份子而受到限制,例如选书题材不能太‘小众’或分配到的营销资源不足等问题,还是要看公司(集团)而定。”而这样的经营与其他独立出版社的经营方式是否会有差异?她认为,独立出版社,也许不用承受集团出版社那样的内部限制,但在面对通路时相形之下也会比较吃力。所以独立运作好,还是集团运作好,这还是经营者的一个选择,没有绝对。
大众市场的营销
现阶段的台湾书市,充斥着大量的大众文学、翻译文学及生活、旅游书籍。有许多原来坚持推行文史哲书籍的通路,慢慢地不那么积极经营原本的书类,反而以大众书籍为主打。人文书籍的发行,时常隐于大众市场。
在这个通路以“大众”为主要营销重点,相对少数的人文阅读人口的市场, 除了透过口耳相传,或是抓住时下的话题,掌握时机营销,让许多不碰触这类书籍的读者,透过话题的引领,看见这些人文书籍外,该如何掌握发行及选书的方向?吸引读者选读?
黄秀如认为小众(或者应该说分众)和大众并不是必然互斥的概念。她举一个例子,就像一个买了《追风筝的孩子》的读者,非常有可能也会买《数学是什么》。又比如《一个德国人的故事》这样看似严肃的回忆录,透过读者的口耳相传与学校老师的强力推荐,几年下来的销量也可以让本书列入‘大众’之林。她说:“左岸从来都没有只想做‘小众’的书,左岸倒是只做自己能力所及与真心喜爱的书。也许因为我们的意图太明显,所以跟我们有一样关心的读者,很容易就找到左岸的出版品。”
在面对通路新书期越来越短的状态下,新书的替换以平均1~1.5个月的速度在新书架上更新。许多出版社时常在书市以“封面改版”,让旧书改版以新书之姿站回通路最显眼的位置。而原先长销性的书籍更容易因为一波波的新书潮,被当成库存,直接退回出版社,或是进入特价书的市场。
左岸改版的书籍多是在内容增订或修改重新改版。原本只要是长销的作品,出版社要做的事情只是持续印制而已。然而当通路为了把空间让给新书或促销商品,导致旧书失去了在架上陈列的机会时,除了与通路合作主题书展,以新书带旧书外;或以举办读书会形成实体社群,汇集网络书评形成虚拟社区,来突破这个通路带来的限制。
经营上的困难
经营人文出版社,除了上述的市场区隔及通路的限制外,左岸在出版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内容的制作上遇到大量翻译上的问题。比如,经常遇到内容太难(例如文明史)、适合的译者太少(而且因为人数少所以通常很忙)、翻译的时间太长(因为不乏几十万字的大部头书)、编辑的时间又太短(花费三、四个月并不罕见)等问题。而在进入营销发行端后,则是时常遇到通路对“内容太难”、“字数太多”、“定价太高”等可归之为“市场性太低”的疑虑。
在左岸经营的十年来,正巧遇上网络崛起的十年(没有停歇的状态,且越来越成熟)。许多人将阅读力的下降,归咎于数字时代的数字阅读。黄秀如则有不同的见解。黄秀如说:“网络的出现真的导致读书风气的下降吗?如果真是如此,这十年来出版社也应该倒一堆了。实情是,许多既有的出版社或是持盈保泰或是持续扩大规模,同时也有新的出版社冒出头来,而倒掉的出版社大多是投资其他事业失败,并不是因为读者不读书而倒店。”
她认为读书风气的下降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到底阅读力的下降,是因为“对经典的阅读变少了吗?”但是对网络的崛起,使人对新知识的阅读也大量的增加,把网络视为纸本阅读的敌人也许是一种误解,有没有可能,某些比例的网络重度用户本来就不是阅读者呢?
这样的说法与多数大众认知“网络及阅读力的关系”有所不同,也给了许多不断向网络究责的人,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当网络不是影响阅读力降低(甚至根本不影响)的敌人,什么才是真正影响阅读意愿的因素呢?
面对电子书时代
谈到网络影响了阅读力,免不了要将“纸本书将被电子书取代的预言”拿出来讨论。面对这个数位时代后的纸本出版,传统阅读力确实有下降的驱势,纸本书的存亡,便一再拿出来讨论,从内容的产出、载体、版权、贩卖、再制,最后到阅读习惯是否会随之更改,每一项都有人细细地研究分析。而出版社究竟该如何面对这样来势猛列的攻势?黄秀如说:“如果电子书的时代真的来临了,作为内容生产者,出版业界应该好好想想,该如何经营通路与读者并持续获利。”
随着许多电子书载体的出现、iPad的火红,数字出版像是势在必得般,让许多出版业者大举跟进,成立数字部门、发行数字内容的刊物,想跟进数字化的趋势,跃入数字出版的领域。在如此大潮之下,左岸是否开始思考数字出版的方式?以抢供大量依赖数字信息的读者?
黄秀如说:“我们是内容提供商,只要可以获利,形式并非绝对。试想书的载体从纸草、石版、羊皮、竹简、绢帛到纸,再到电子阅读器,形式的革新不断地发生,但是要有读者愿意看的内容啊,没有内容就不成书,没有读者愿意看的内容就无法获利。同样的道理,数千年不变。”
只是左岸现阶段因为以翻译书为大宗,受制于国外版权所有人对电子书授权的疑虑,目前只能持续观察电子书在全世界书市的发展,以便找出因应电子书时代的方法。
对左岸未来的期许
经营十年的左岸,在人文领域中,已有完整的品牌样貌,选书也获得多数读者的肯定,在这个书市中也拥有极高的辨识度。面对未来, 黄秀如说:“一旦投入人文类图书的出版,就很难轻言改变方向,因为投资在这里的人力与心力太多,会让人舍不得放弃辛苦耕耘来的一小畦田地。十年下来,左岸没有太大的改变,可见的未来,左岸应该还是会秉持初衷。”
关键词:图像学;绘画;意义
图像在艺术史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特征,如在新发现的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还是古埃及的文明历史,这些壁画或者陵墓壁画都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当时的社会活动才能很好的被我们发现,进而去慢慢的理解,如果没有这些,那么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苍白无力的想象力去猜测了。图像无论是绘画还是纪念性的雕塑――是过去时代中人的内心精神的展现的一种见证,由此可以通向对特定时代思想及其表征结构。
在美术史的研究中中,一些重要图案不仅来自特殊的文化传统,而且又进一步融化为这种传统的一部分。因而割裂或者无视图像,与传统的联系就将来在阐释图像本身方面带来认识上的误解。换句话说,我们只有正视并深入地把握图形与特定的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才能较为接近图像的本意,从而避免所谓的“视觉隐形”的尴尬。
在我们面对普桑的《收集佛西翁的骨灰的风景》图-1的一画时,我们所见的无疑是一种具有示范意义的宏大场面。后世很多艺术家对这种理想的风景场面心仪不已。但是,这样的观感还是不够的,尚不足以呈现普桑在这幅中的主题意义:伟大的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依据文献,我们或可对佛西翁的身世有大致的概念。佛西翁是公元前4世纪古代雅典的一个将军,由于作战失利而被其政敌不公正的判处叛国罪后,他被押到雅典以外的麦加拉接受火刑,而且是焚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也就是说,其灵魂将永远不的安宁。他的遗孀实在不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为了替屈死丈夫减轻受惩罚的程度,她就悄悄地赶到刑场,冒死收集自己丈夫的骨灰。接着她将骨灰倒入水中将其喝下。一个不得安宁的灵魂便因此获得了一个异常独特的归宿,他将安卧在她身体里――一个有着生命的墓地里!此时,我们再来审视一下人物身后的建筑寂静的威势。极度严谨的建筑物与风景,便使人强烈的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反差,似一种出自伟大的爱情的举动与周围一切无关。
图-1《收集佛西翁的骨灰的风景》
同样,英国画家沃特豪斯的名作《夏洛特小姐》图-2也不是单纯的视觉对象,需要参考其他资源才能把握其真实的含义。画家从诗人丁尼生的同名诗歌中汲取灵感,将文学描绘的微妙瞬间诉诸画面。从诗歌里我们知道,夏洛特是一个先天失足,犹如幻影一般的女子,由于受到生命的禁锢永远不能离开房间。她房间的窗口有一面镜子,这样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虚幻的景色);他的面前则是一台永不断线的织布机。一天亚瑟王的第一骑士兰斯诺特进过窗下,她望着镜里面的人像,停止了织布,并决定舍弃一切去寻求爱情。她扯断束缚自己的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离开自己的房间,唱着忧伤的歌,乘着一只点着蜡烛的小船,飘向亚瑟王的城堡……当城里的人看到小舟时,蜡烛已然尽,夏洛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合上双眼。这是幸福满足的心情,她超越她拥偶的一切。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著名的美术批评家罗斯金曾经意味深长的强调过,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以这样三种方式撰写其自传的“功绩卷,语词卷和艺术卷”,我们要理解其中一卷,就非得读过其他两卷才行,但这三卷中,唯有最后一卷才是相当可靠的。换句话说,艺术有可能在参照“功绩”和“语词”时为我们认识自身提供最为深切的而有独特的依据。另外依照意大利著名学者莫雷利的见地,人们如果需要完整的了解意大利的历史,那么就应该仔细的研究当时的肖像画;因为在人的脸上,总是可以读到那个时代的某种东西。美术史家既要敏感于在肖像画上所体现A技法惯例的微妙变化,又要注意辨析人物脸容的“微言大义”,人物的坐姿(站姿)以及他们的服饰和用品等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和象征含义。
荷兰的现代画家梵高曾于1885年画了一幅题为《鞋》的作品,此画现在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里。这位在世时潦倒无比的艺术家大概不曾想过自己的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和购买的绘画作品,日后竟会获得如此安身立命的所在,更不可能预见的是围绕此画所发生过的一场罕见的学术辩论了。包括海德格尔,夏皮罗和德里达等在内的理论贤俊就此画的意义而展开的学术辩论与其说明了作品的真实含义,还不如说发掘了一幅作品的魅力空间,让我们无法轻视伟大艺术家的力量,即便我们面对的不过是一副静物画。
在这场辩论中,如果说夏皮罗与海德格尔之争是关于如何寻求相对恰当地诠释的话,那么德里达针对海德格尔与夏皮罗所发表的议论则是艺术作品的多重解释的可能性的问题有关。无论是对海德格尔或是夏皮罗,德里达都是既有嘲讽又有肯定。譬如他直言海德格尔描述梵高的“鞋”的那段文字既可笑又可悲,它确实就是夏皮罗一针见血指出那样,是一种投射幼稚的结果。德里达一口气说出了对海德格尔的种种失望,譬如“图解”时一本正经的学术态度和言之凿凿的轻率语调;急匆匆地消费绘画中再现的内容;描述中事无巨细的复杂性究竟是在谈论画,真实的鞋还是外在于画的而且还是想象的“鞋”……至于夏皮罗,德里达觉得多有简单化的倾向。不过总体而论,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较诸夏皮罗更为幼稚一点。
不管围绕梵高的《鞋》还会有什么样的阐释意图,总之贴近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虽然不一定等于把握作品的意义本身,而是有助于人们更加接近艺术意义的内核。其实,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对许多的图像资源还知之甚少,以意大利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手抄本绘画为例,绝大多数的作品,以前都没有几乎发表过,而且由于他们曾因与众不同而被打为另类的遭遇。从这些手抄本绘画中可发现,作者的部分创新性预示着文艺复兴的特定因素。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图像与语言的对应性。如福柯所说“我们所见从不在我们的言语中。”换句话说,对于语词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近视觉的艺术品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有特别的清醒意识。图像的释义还有慢慢的长路要走。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鲁迅 肖像 语言 行动 心理
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当前中学生写作时在人物描写技巧及运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人物描写千人一面,采用单一的人物描法,词汇贫乏,语言表现力不够等。然而中学生熟悉的鲁迅作品中刻画过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的“闰土”,《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必要的,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刻画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以发展的眼光刻画肖像,以形传神
人物的肖像指人的容貌、服饰、体态、神情等,但是肖像描写的作用不仅为了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表达作者文学创作主旨。如鲁迅《故乡》中闰土这一形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变化很大。原来紫色的脸变得灰黄,皱纹很深,原来红润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像松树皮,前后判若两人。反映随着社会面貌的变迁,闰土由一个活泼机灵、可爱淳朴的农家少年,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旧社会农民形象的典型代表。人物的性格跟外貌一样会随着时空推移发生一定的变化,鲁迅在刻画闰土这个人物时,并没有静止地只描写他一个阶段的外部面貌,而是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这一人物。因此,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为我们展示出他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写作时可以采取描写不同阶段人物的外貌变化体现人物性格变化的方法,以发展的眼光描写人物的肖像,看待人物的性格,凸显人物的个性,进而塑造出典型的人物。
二、扣紧身份写语言,以声动人
如鲁迅《药》中在茶馆谈药的情节:华大妈轻轻地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康大叔说:“包好,包好!这样趁热吃下去,这样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花白胡子说:“原来你家小栓碰到这样的好运气,这病自然一定好。”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练,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鲁迅设置了符合康大叔、华大妈及刽子手不同身份地位的对话。三个人同样说病会好,说法却不一样,三个人话语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康大叔是刽子手,作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在群众面前,表现得目空一切,肆无忌惮地大叫大嚷,急于表功。华大妈迷信愚昧,忌讳极多。花白胡子老于世故,既不能触及华大妈的忌讳,又讨好刽子手康大叔。简简单单的人物对话将每个人的个性都凸显了。语言反映人物的个性,什么人说什么话,正所谓“言如其人”。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应该紧扣人物的身份、年龄、工作、性别和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做到以声动人,凸显人物的个性。
三、扣住细节写行动,形神兼备
《药》中描写华老栓准备去买药的情节,“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鲁迅先生在一句话里面同时用到了两个“掏”字,以表现华大妈的小心、谨慎,“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连续用到了“接”、“抖”、“按”这一连串的动词,“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谨慎,说明华老栓特别小心,生怕把这些钱弄丢了,装妥帖了之后才出发。再如《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买茴香豆的一个细节,“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虚荣和穷酸气;一个“摸”字则写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两处对比,写出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慌”、“罩”两个字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茅盾先生曾说:“人物性格必须通过行动表现。”我们在写作时,应当注意描写最能揭示人物独特性格,最合乎人物地位、身份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动词,把人物的行动准确传神地描写出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四、间接写心理,倾诉心声
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心理描写既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的想法和感觉,又可以间接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鲁迅采用梦境这一方式间接描写心理是值得借鉴的。因为梦境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思想意识的变形图画,在梦境中人物通常将自己的深层意识袒露出来。描写梦境是揭示人物心灵隐秘的一条捷径,是值得中学生学习的刻画心理的有效方式。鲁迅的《墓碣文》写了梦境中在墓前的经历,通过对孤坟、死尸和墓碣文句的描述,表达鲁迅对腐朽、颓败的旧文化及由这种文化模式塑造的国民灵魂的一种独特认识。在这一认识中,包含鲁迅对民族现状及未来的深深的忧患意识,不仅体现他对民族命运和作为启蒙者个体人生道路的迷茫心态,而且从中流露出鲁迅这时虚无与绝望的潜意识心理。鲁迅借用梦境这一间接心理描段,倾诉出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因此,间接描写心理既可以深化文章主旨,使心理描写不至于空泛,又可以更好地倾诉心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五、结语
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可以凸显人物个性,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主旨。鲁迅作品刻画的典型人物是学生写作时学习的榜样,刻画人物要向经典看齐,综合运用多种描法,塑造出个性突出的人物,展现人性光辉。
参考文献:
[1]晓苏.写作教学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鲁迅.野草[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3.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屈臣氏最新开店计划显示,从2014年开始会将终端继续下沉,向更多有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开拓。这预示着屈臣氏很快就会到县城和乡镇,与那里原本还能勉强生存的本土化妆品零售店展开正面竞争。笔者认为,尽管屈臣氏有着本土化妆品零售店无法超越的诸多优势,但自身也存在一个很大的软肋,那就是提供给顾客的特色服务和体验氛围是不够的。特色化的体验服务是本土化妆品零售店赢战屈臣氏的唯一有效策略,这个策略同样也是用来应对化妆品电商渠道唯一有效法宝。
因此,本土化妆品零售店如果不做体验营销,必然死路一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然,本土化妆品零售店做了体验营销,也未必就能百战百胜。因为,如果体验没有特色,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这样的店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依然会在劫难逃。
化妆品零售店常见的体验方式
1 先让顾客试用,再推荐顾客购买。即先让顾客免费试用产品,顾客试用满意了再做出购买决定。调研显示,几乎100%的化妆品零售店都曾这样或正在这样做。
2 免费赠送礼品,吸引顾客进店。即无论新老顾客,进店即可免费领取一件礼品(通常是厂家提供的产品),以此吸引顾客进店,然后再择机向顾客推荐产品。目前,很多化妆品零售店做的大派送活动,就属这种方式。
3 提供增值服务,在服务中卖产品。即凡是进店的顾客,不管是否购买产品,都可以享受店内提供的免费修眉毛或彩妆服务。店员边给顾客服务,边向顾客推荐产品及店里的促销活动。
方式点评
第一种方式不能称作体验营销方式,只能说是给顾客试用。试用作为销售过程最基础的程序,本来就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去鞋店买鞋,店员会让我们脱掉自己的鞋子,穿上新鞋试试大小是否合适一样。因此,试用并不能等同于体验。
第二种方式更不能称作为体验营销方式了,只能说是以小恩小惠吸引顾客,让顾客感觉到有便宜可沾而进店。这种方式或许对吸客有些帮助,但并非吸客的上上策。就跟谈恋爱一样,只是天天送对方礼物是不行的,还要和对方进行情感交流,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恋爱对象才能对你死心塌地。
第三种方式较前两种而言,算是比较好的体验营销方式了。但这种看上去提供增值服务的做法,也只能算是最普通的体验营销。试想店员一边给顾客修眉或者化妆,一边在顾客的耳边喋喋不休地宣传产品和活动,会给顾客带来什么感觉呢?这分明就是在暗示顾客:我给你做了服务,你就必须购买我们的产品。实际上,80、90后的顾客更喜欢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挑选产品。
如何提高化妆品零售店体验营销的效果?
体验营销的定义
实际上,之所以目前多数化妆品零售店未能真正从体验营销中掘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化妆品零售店的老板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体验的含义,只知道体验营销的一点皮毛,让体验变成了裸的销售工具。笔者认为,这种露骨的功利性体验方式,是既无法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也无法形成店铺核心竞争力的。
体验营销是指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联想(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和依赖度的一种营销方式。其精髓就是让顾客在体验中消费,在消费中享受。
做好体验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
根据体验营销的定义,笔者认为,本土化妆品零售店的体验营销策略如果想在吸引顾客进店和提高顾客对店铺的依赖度方面实现理想效果,战胜屈臣氏和化妆品电商渠道,就必须具备以下这六个基本要素:
要素一:必须让顾客进店后感受到轻松、自由和快乐。
要素二:必须让进店的顾客感觉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要素三:必须让顾客亲身参与其中,自己动手。
要素四:必须让顾客愿意持续来参与,觉得放弃会可惜。
要素五:必须让顾客感觉这是一项很新潮、很时尚的活动。
要素六:必须让顾客感觉到即使现场不购买,店家也无所谓。
“1611”工程助力体验营销
所谓“1611”工程即撤掉店内一节货架后,在店内正对门口的地方,摆上“1条长条形桌”+“6把与条形桌风格一致的舒适的靠背椅”+“1台可上网的电脑”+“1台咖啡机”笔者认为,“1611”工程恰好充分满足了做好体验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
女性顾客进店,无论是否购买产品,都可以随意坐在长条桌上打开电脑免费上网、都可以在店铺里喝免费的咖啡或饮料、都可以在店铺里自由自在地翻阅时尚杂志、都可以在店里免费敷面膜。如果能同时在桌上摆放一叠开心果,能允许顾客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己去咖啡机上取咖啡,效果将会更好,因为顾客在这样的店里享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礼遇,体验到了在屈臣氏等地方无法得到的时尚和快乐。
当店里的长条形桌边坐着5~6个年轻女顾客悠闲着上网、聊天、看书、喝咖啡、敷面膜,并有专业的店员坐在她们旁边向她们介绍正确的护肤知识和技巧,而且她们一脸轻松愉悦的神情,这将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笔者相信,只要店铺里的产品能做到既有特色,质量又有保证,一定无需再担心销售问题。
因为,一方面“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享受了店里令人满意的服务,又是在一群女性顾客面前,怎么好意思什么都不卖呢?另一方面,从店铺门前经过的其他年轻的女顾客,看到了店铺门口“本店免费喝咖啡、免费上网、免费敷面膜”的服务信息,又看到了店门里许多个年轻女顾客都在尽情享受着这些免费服务,她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互动式的、轻松愉悦的体验行列中来。
实例分析
正着手实施“1611”工程的沈阳猫眼美妆店的王伟霞店长说,她的店里从刚开业时就摆放了一台咖啡机,每天向进店的顾客免费供应咖啡和茶水。当顾客进店时,店员会询问顾客是想喝咖啡,还是想喝茶水,然后给顾客倒上杯。然后,让顾客随意在店内转一转。当顾客转过之后,再邀请顾客到体验台前坐下来进行相关体验。这种体验方式不但有效促进了销售,更拉近了店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很多老顾客都与店员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虽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有顾客在体验完以后,没有购买就离店的情况,但店员仍然一视同仁地对待她,并很有礼貌地把她送到门外,因为她们店里对店员有这样的要求,无论顾客是否当场购买产品,对待顾客自始至终都需保持热情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