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言
房屋权属档案是进行房屋权属认证的重要凭证,其有效的记录了房屋权属的相关资料。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房屋权属档案的数量在逐渐的增多,并对相关的房屋权属纠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而要充分的发挥房屋权属档案的管理作用,就必须强调房产交易核档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房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一、房产交易核档
房屋权属档案是指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权属登记、调查、权属转移、变更等管理工作中所直接形成的作为重要依据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它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房屋权属证书都是法律认可的有效证明,具有专业性、真实性、动态性、价值性、完整性、法律性的特点。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屋权属档案数量逐步增多,利用也更加频繁,房屋权属纠纷,“房姐房叔”问题突出,这些都对房地产交易中房屋权属登记档案的信息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权属信息的记录的专业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就必须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且进行核档,不断提高房屋权属档案质量管理的水平。
二、房产交易核档在房屋权属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1)、为房产交易服务提供保证
房产交易核档还可以为房产交易服务提供保证。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城市房产交易量的上升,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房屋权属证书进行交易的。但是市场上出现了房屋因拆迁被冻结、房屋所有人的房产被司法机关查封、不法分子涂改或伪造房产权属证书从事欺诈活动等情况,这样一来买房者根据房屋权属证书进行交易就会带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为防止不必要的风险,为政府和国家避免损失,很有必要进行房产交易核档,以确保交易在信息核对无误条件下进行。
(2)、有利于权属证书当前状态的核实
在与房地产公司房屋交易成功之后,房屋权属人就自然有了对房屋的处置权。但是一般情况下会存在房屋交易进行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查封、抵押或限制登记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常常会发生交易双方不正常的谈判工作,而此时的房屋可能处于相应的限制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房产交易核档,就能够有效的帮助交易双方进行合理的交易,保障双方的利益,最终确定交易是否能够进行。
(3)、为决群众纠纷、查处腐败分子提供依据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房产交易量不断上升,建立在各种虚假信息的房产权属证书上的交易也逐渐增多,严重危害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不良现象出现的根源之一就是房产交易档案的信息缺失。房产交易核档可以核实证书的真实性,防治和打击社会上的以真实信息克隆的虚假信息、完全虚假信息、巧借他人信息等手段制造的房屋权属证书,为相关人士、相关单位提权归属、房产价格、房产变更、房产来源、房产面积等具有法律效率的基础信息内容。
(4)、有利于核实房屋产权的来源和相关数据
房屋在进行交易时,先要明确房屋的来源,是买卖所得,继承所得,还是他人赠与等。只有对房屋的来源进行了有效的明确,才能够计算出相应的缴费金额,因为不同来源的房屋在交易中所缴纳的费用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座房子是房改房所得,那么就相应的要收取土地出让金。因此,有了房产交易核档这一环节,就能够保证房改房情况下土地出让金的及时收取,为国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房屋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1)、制定房屋权属档案管理规范
目前,对房屋权属档案工作进行管理时,具体可参照的标准、规范不是很多,这导致同系统之间容易出现管理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创新,对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同时,要保证相关的行政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办法的尽快制定和实施,要保证相关的政策法规可操作性较强。进行规范的制定时,对每项业务的具体的保管期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等的相关制度要进行确定,这样能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
(2)、持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屋权属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的影响到房屋档案管理的质量,是保证房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的培训工作,从而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上,要相应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事件负责人的追究,采用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避免差错的再次出现。
(3)、具体的明确房屋权属档案管理的质量标准
在进行房屋权属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要充分的做好档案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包括档案的形成、整理和利用等相关的环节,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同时,在制定档案管理的质量标准上,要求进行档案收集的规范性,科学的确定档案组件的分类标准,并相应的规定个人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资料的填写。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障房屋权属档案管理的质量,促进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善房屋权属档案管理专用软件
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要求,按照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研发出合适的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应用于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中,已经成为现实工作中较为迫切的一项工作。房屋权属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必须实现系统内同一卷档案中所包含的档案材料的统一,并且根据档案中任一信息记录可找到该案卷,查看到该卷全部的业务过程,达到档案管理专用软件中的数据与纸质档案内容完全吻合、统一。房屋权属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可以实现房屋权属档案的多方位快速检索,为利用者快速查询到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查询时间。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安全;实体档案;电子档案
档案指国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可靠依据,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信用的工具,是维护团体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根本。档案的安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能否安全有效管理实体及电子档案是发挥档案作用的关键。只有完整、真实、准确地收集有价值的档案,规范、合理地保管和保存原始档案,科学地分类并做好登记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档案的价值。
一、实体档案的特点及安全管理
(一)实体档案的特点
实体档案相对电子档案而言,实体档案专业性强。实体档案记录着具有不同专业性质的内容,要保证实体档案完整,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科学管理档案。实体档案具有成套性。实体档案涵盖了记录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不仅仅是某段文字记录、某张照片、某段音像资料,必须按照档案工作程序成套管理、成套利用。实体档案形式多样,有文字档案(纸质、简帛、简牍、石刻、甲骨、陶文等)、照片档案、胶片式档案、标本实物等,这是实体档案最显著特点。
(二)实体档案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常规安全管理。根据档案的性质,合理采取流水排架、分类排架或综合排架,对档案进行存放。档案馆(室)除了最基本的“八防”措施:防盗、防火、防水、防虫、防潮、防霉、防光、防尘,还要根据材质不同,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温度、湿度的监控,减少环境因素对档案的侵蚀。定期对库房进行全面检查,对老化、破损、褪色、霉变等受损的实体档案,需要利用科学手段及时进行抢救,并对档案数字化信息进行异地、多地、多材质备份。档案工作人员须对珍贵、重要的档案进行复制,并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要执行档案安全借阅制度。要做好全面、系统、安全地保存档案资料,建立有序、完整的档案制度,制定完善的借阅登记、利用效果登记和及时归卷的程序;档案一般只限于档案阅览室内使用,确需借出者,应严格履行借阅手续,并自觉遵守借阅时间,按期归还。完善档案、人员出入库登记制度,定期清点核对,做到出入库登记与档案实体相符,确保档案去留有迹可循。要树立高度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是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保证馆藏档案的完整、安全,杜绝一切档案介质和档案内容的损毁、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是档案工作的永久主题。工作人员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细致,维护好档案的完整。维护安全不仅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还要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档案管理人员不只是对档案进行收集、登记的简单工作,要掌握大量的档案保存、修复知识,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档案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要加强档案安全体系等建设。要全面开展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加强档案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执行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人员、技术、经济保障等。档案安全工作,实行总监负责制,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专人负责;并与上级档案管理体系保持高度一致,与同一层次的档案管理机构做好协调和配合,避免出现衔接松散、管理缝隙和漏洞。
二、电子档案的特点及安全管理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以案卷为单位。电子档案的产生,使档案工作方式、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设施及技术设备都在发生变化。档案以电子文件形式归档、保存、管理、应用正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有其自己的特点。操作便捷,效率提升。在档案归档时形成的电子文件,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将其增加、删除、修改等都很方便,并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确保档案页面的整洁。与其文件处理系统融合可使档案目录信息自动生成,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传递快捷、实现资源共享。电子档案的处理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终端,为此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存储空间小,容量无限大。电子档案占据极少量空间,几乎无重量和体积可言。表现形式多样、全面、形象、生动、安全。[1]
(二)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自然灾害、电磁干扰、电源故障、设备被盗被毁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仍时刻威胁着档案的安全,但电子档案的安全威胁还不仅于此。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造成档案泄密、信息被窃取、被改写或被删除等严重后果。在电子档案安全系统中,应该准备好预防方案和紧急应对的方法,加快构建应急档案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2]电子档案安全管理,首先在于人员的管理。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思想觉悟,加强其对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在档案信息公开前,必须防范任何可能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有人员变动时,必须使其在有效的管控范围,避免档案信息意外流出。对于利用档案信息者,先要确认其身份,并确定其已获得一定范围电子档案的使用权,在工作人员的管控下进行电子档案的浏览、使用和复制。并严格规定存储介质的使用范围,杜绝病毒感染的渠道和通过存储介质泄密的可能。为了保障电子档案的唯一性和真实性,电子档案的内容须预先进行加密处理。在完善的合作存取控制下,防止在电子档案的借阅和利用过程中造成档案信息的遗失。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必须存放在加密管理的机房内,只允许指定负责人员进入。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为社会、企业提供现代化建设史料研究,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据和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和管理方法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电子档案只是在档案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的形式,也存在着它的有限性和安全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值得档案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档案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历史重任,应始终把保障档案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合理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系统,主动适应新形势,提升档案安全保障的能力,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安防措施,切实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3]
作者:姜艳丽 单位: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
〔参考文献〕
[1]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08,(9):19-20.
[关键词]档案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环境
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媒体渠道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存储及传递受到了内网和互联网安全的双重考验,档案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成了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经济与科技的不断推动下,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档案信息系统正在档案部门中日渐普及。它在档案信息的存储、管理、利用等方面给档案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档案本身所包含的信息价值和所发挥的重要功能毋庸置疑,而由于档案信息系统中存储的很多档案信息具有机密性,加上系统自身的脆弱性,使得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极为突出。目前网络环境下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的现实场景,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网络环境的动态性、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可模仿性和可加工性等特点,使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容易产生诸多安全问题,如信息被泄露、篡改、假冒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服务功能,也影响了档案部门所在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理应得到重视。
2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档案安全意识淡薄
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凭证和参考物,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容不得一丁点的破坏,为此,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第一要务,值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从当前基层工作人员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比较落后,档案安全意识淡薄,并未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架构存在缺陷,也尚未落实到位。同时,社会大众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只有少部分人对档案信息安全存在危机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工作部门的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的有效开展。
2.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乏
制度是执行的前提。当前,档案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形成档案的单位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单位意识不到建设信息监视、删除、销毁和备份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前网络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的建设。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安全培训制度,同时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当前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践情况来看,档案工作的监督部门缺位,档案管理制度侧重岗位职责,档案信息的管理权限、培训制度等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所建立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比较单一,各项管理制度相对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网络环境下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2.3安全措施不到位
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建设都深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依托于网络技术、电脑硬件、管理系统等,常常因为硬件损坏、文件格式不匹配、系统安全漏洞过多或受到外界恶意攻击等原因,使得档案信息丢失、被剽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些问题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安全措施的不到位。档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管理复杂、保密性较高的项目,传统纸质保存容易受到酸化、粉尘、细菌、害虫、光线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被腐蚀、损害,通过强化日常检查与处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1],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则不然,需要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技术与工作经验来觉察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及时预防与处理。但是当前大部分单位都缺乏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导致安全措施无法及时落实到位。
2.4档案信息内容被误操作和恶意攻击
作为档案信息系统重要的信息安全主体,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在实现“存以致用”的档案保管终极目标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非常谨慎,人为地输入错误指令或错误地删改数据等都容易损坏信息,为此,应对岗位人员进行能力评估,确保其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另外,由于部分档案信息涉及国家安全与企业市场竞争,档案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时常发生,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项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不但需要管理手段来加以宏观调控,更需要技术手段、法律手段来给予引导和维护,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
3.1强化安全意识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理念。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必须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理念,要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树立科学正确的档案安全观念,促进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执行。其次,要设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员。在单位内实行专人专岗,将直接负责人锁定为档案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并配备一名兼职安全管理员,积极组织以上人员进行学习与考试,使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从而更好地落实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3.2完善制度保障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单位、档案部门、档案管理者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一旦涉及多方合作,必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进行管理,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责任、效用[2]。除了常规规章制度以外,还要健全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管理制度,如信息审核制度、借还登记制度、信息常规处理操作制度、权限管理制度、日常检查与检测制度、监督与反馈制度以及其他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从档案管理各环节进行节节把关,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降低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3.3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为了更好地防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各种管理手段来预防与处理档案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投入,在单位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宣传教育,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应强化档案信息安全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在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也需要及时进行更新与强化,不单单需要加密技术、数据备份等技术,更需要主机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新兴防御技术的加入,因此,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操能力迫在眉睫。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1994年起,政府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内容涉及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国际联网管理、商用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安全产品检测与销售等各个方面,但从当前的实践情况看来,我国的信息系统安全法规建设仍处于待完善的阶段。以人事档案为例,人事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情况,行之有效的人事档案保密制度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运行中的人事档案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利用等工作进行规范。各级单位除了要遵守目前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之外,还应制订适应本单位情况的标准规范,通过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有效结合,严惩档案信息管理执行不到位、恶意攻击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为,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4小结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飞速发展的网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共享性、无边界性,并且过于依赖于信息载体等特点,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网络环境下优化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成了当前的一大关注焦点。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相关法律法规待完善等问题,政府、档案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必须转变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建构一套与当前网络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档案安全体系运行的快速发展,实现档案管理“存以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利广.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病害原因分析[J].丝绸之路,2016(24):65-66.
一、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消除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是现阶段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是我国重要行政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保密性,我国核心档案信息已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关注的重要资源,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窃取,是保障档案安全的前提和重要目标[1]。
2.我国现阶段,各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雨雪冰冻灾害,以及水管爆裂、电路老化引发的火灾等对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2]。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档案造成的损失是档案安全保护的重要条件。
3.档案部门中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技术保护的不合理,管理措施的不到位,设备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建筑结构上的缺陷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档案的破坏和损害。安全保护档案,就必须消除档案部门管理上、档案工作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4.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推动了档案工作效率,改进了档案服务方式,但数字条件下档案信息的原真性、完整性已成为当前档案工作的一大挑战,新技术条件下档案的信息安全是当前档案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3]。
5.在注重档案安全保护技术的应用同时,更应该注重档案安全保障的管理机制的构建。众所周知,在信息安全领域有“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说法[4],充分说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尽管在档案安全保护领域,许多专家更倾向于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提法[5],但同样表明,解决档案安全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手段,还应该注重管理工作。而且目前档案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还是弱项,因此,必须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有效地确保档案安全。
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档案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一个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措施规范有效、保管设施齐全完好、技术手段日益先进、能够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也已取得良好开端。但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档案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缺乏、档案安全防范控制措施不到位、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等。
三、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建议
针对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如下几点工作建议:
1.加强涉及档案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档案馆库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强档案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馆库建设,改善档案馆设施和档案保管条件。在档案馆库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
2.加强档案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档案安全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坚持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贯彻落实。着力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下工夫,不断完善各项涉及档案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认真付诸实施,把安全至上的理念物化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立危机预防与危机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损毁和群体性事件影响的能力。
3.完善档案利用安全保密制度,处理好档案公开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本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更多关注信息公开、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能利用副本的尽量利用副本,保障档案本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
4.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应当从设备、网络、系统、数据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以完备的防范体系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万无一失。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程,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真、保密、保存、保读取等难题。
5.加强档案安全科技研究与应用,为档案安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加强档案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不断提高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安全保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关键词】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问题与现象;手段与措施
1.我国油田企业发展概述
1.1我国油田企业的现状。油田企业向来是国家最重视的部分企业之一,而当今在国际油田企业中进行企业改革的趋势与状态已经愈发明显,并且逐渐影响着我国油田企业,使我国油田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档案管理与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拥有油田企业自身档案管理系统,保证我国油田企业与国际油田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化,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时代先进性与竞争力,是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石油巨头企业竞争中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油田企业的企业档案保护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保证在油田企业不断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推动油田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1.2关于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在油田企业的档案管理中,档案保护管理指的是油田企业内部系统存储的信息及员工档案受到了破坏,这种情况是人为造成的,或是系统损坏造成的。为了保护油田企业档案库的数据信息不被破坏,企业员工信息不被盗窃,就要进行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在保护管理中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管理,对油田企业的档案信息保护管理做到保密性与可靠性,对油田企业的档案库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加护。从档案保护上来说,对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被分为制度与技术两方面,从制度上讲,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保护意识培训与技能锻炼,加强在油田企业档案库内部管理层的安全防护。而从技术方面来说,通过技术人员利用专业安全保护技术来进行档案保护,对油田企业的档案库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现如今的油田企业通常利用这两种手段来进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管理中的保护管理措施。
2.我国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如今在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中,对技术的重视超过对保护意识与制度的重视,对油田企业档案保护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理解和重视,导致了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在档案库管理上出现漏洞,引发一系列的档案安全漏洞问题。
现如今在我国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油田企业保护管理制度远远不够健全,安全防护技术过硬,但是缺乏严格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与之相配套。
二是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员工缺少保护意识的培训,导致油田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保护意识淡泊,缺乏应有的档案保护管理知识,对档案库的保护及安全意识不强。
三是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审查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档案保护管理制度的实质性内容不强,在档案管理中发现漏洞与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找出档案管理漏洞与损失,无法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漏洞进行及早的补救措施,导致油田企业的档案泄漏,重要信息丢失。
2.2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技术不全面。现如今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电子化已经是必然趋势,在国际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档案保护管理防护技术与手段,我国油田企业也在积极的引进这类技术。我国原有的档案保护技术不全面,缺少在档案问题方面的安全技术,在查杀油田企业档案系统本身的漏洞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对油田企业档案系统破坏很大,所以引进专业化档案保护管理技术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利用专业的数字技术来进行档案保护与管理,全面保护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安全。
3.探究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3.1建立健全我国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的制度。稳定的档案保护管理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由企业内部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档案保护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档案保护管理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油田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档案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与漏洞维护,并建立档案保护管理培训班,对档案保护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保护意识的培训工作,使得档案保护管理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对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推动档案保护管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档案的安全,但是更重要的是专业技术的合理运用,配合档案管理技术员严格的技术审核,使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安全管理可靠而稳固。
3.2全面完善我国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技术。在我国的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系统中,包括企业员工的访问控制程序,档案信息的加密程序,以及扫描漏洞的防漏程序。企业员工访问控制,是档案保护管理系统的第一重保护锁,它能够辨别用户是否有资格进入企业档案库,很好的实现了对员工档案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员工方面对企业档案系统的威胁。档案信息加密技术,是应对企业档案信息遭受盗窃的一种安全手段,通过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非企业内部用户对企业档案数据的窃听,防止不法分子对油田企业档案信息的破坏,是非常稳固与常用的档案保护手段,档案保护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其正常运转情况。最后是档案系统漏洞扫描修复的技术,在企业档案系统运转到一定的程度与时间要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修复,保证档案保护管理系统整体的完好。通过这几项技术,保护油田企业的档案管理。
4.结束语
加强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促进油田档案系统建设,这是油田企业进行企业改革与优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企业档案系统建设的力度,将之放在与经济发展同一水平的重要地位,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企业内部结构的稳定。由此可见保护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是油田企业深化自身管理的第一步,优化员工的档案保护及企业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思想,满足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油田企业的本质需求,也能满足油田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与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建设现代化新型油田企业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王焱.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及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王海艳.浅谈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华章,2011年14期
[3]刘艳.浅谈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J].知识经济,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