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课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扬看着这本书,就非常珍惜,一学期下来还是那么新。李杨的同桌小刚感到后悔,他想:不就是一本书吗?没啥大不了的,但是我和李扬的友谊是无价之宝啊!
很快,他们也长大了,但是小刚却没有找到好的工作,而李扬却很幸福,没过多久,李扬便打听了小刚的下落。
李阳觉得小刚很可怜,就给他找了个固定的工作,还给他租了房。这时的小刚看到李扬的举动,很是感动,他又想想自己当年调换书蠢事很是后悔。他就把当年的事告诉了他,李扬并没有生气,笑着说:当年我们真淘气。小刚也笑了,他们一起看望了王老师。
河北省定州市实验小学班王源培
指导教师:鲍贺兰
书是一叶扁舟,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书是一盏明灯,为我们驱除求知路上的黑暗;书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倒背如流。我爱书,从我能认识字的第一天起,我就对书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我尤其钟爱语文课本,钟爱其中多彩的内容和丰富的内在。
课本中的文章当然是精挑细选的了,这些文章就像一位导游,让我这位生活在祖国北疆的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就是这位导游,在春天让我感受那《草原》的宽广与美丽;在夏天让我游览那无边无际的《林海》;在秋天让我看到那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可爱的草塘》;在冬天让我观赏那傲霜斗雪、不屈不挠的《梅花》。也就是这位导游,让我领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魅力,走过鲁迅先生曾经学习的《三味书屋》,来到雄伟壮观的《长城》,通过长城的?望口,我看到美丽奇妙的《鸟的天堂》,在天马河上,我乘坐《威尼斯的小艇》,来到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从那里潜入《海底世界》,聆听水下生物窃窃私语的声音,并去《观潮》,领略钱塘江大潮那磅礴的气势,带着潮水的气息,又去游览《美丽的镜泊湖》,观赏了《阿里山的云雾》,穿过了阿里山,来到了胶东半岛,赶上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严冬过后,《早春》到来了,我在《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面前停下,穿越时空隧道,观看了《赤壁之战》和《田忌赛马》,
这时,仰头一看,天上是一片美丽的《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以及众多名胜古迹••••••
语文课本不但是一位导游,还是我学习的一位良师。它教我明白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每当我骄傲时,它便会提醒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让我不要自高自大; 每当我失落时,它便会提醒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使我重拾信心。
1.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比如,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揠苗助长》这篇文章为例,将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剧本进行编写,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剧本的讨论。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经常会因为某一细节问题而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有的学生甚至大胆创新,从而促进了创造力的锻炼与提高。然后,就是角色的选择以及道具的准备工作。在学生的精心准备下,学生进入到设定好的角色扮演中,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演绎得生动、逼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语文学习方式。
2.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围绕着认字、组词以及造句等一些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而课本剧的广泛使用,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广大师生对语文学习的观念与态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学会生活,这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对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课本剧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毕竟,在演出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台词的背诵与记忆,并且还要冠上不同的语气与情感态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非常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人物形象特点,因而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便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此外,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戏剧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课本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创造力、表现力、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一个很好地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因此,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助于推动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二、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建议
1.注重课本剧的选择
由于课本剧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麻烦且比较注重学生口头能力的表达,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等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改进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确保语文教学顺利进行。首先,就需要注重课本剧的选择。要想充分发挥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本剧的选择:(1)选择可操作性强的课本剧进行剧本的表演;(2)编写剧本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而不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制;(3)进行课本内容的改编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4)教师应坚持正确地、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剧;(5)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表演环境与表演平台;(6)教师对学生课本剧的编写以及表演活动,要进行总结,推动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2.规范课本剧的教学
语文课本--我眼中的你最美。
杨慎道:"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诗文之佳作可以悦性情,明心智。
我梦想,置身于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登上齐鲁的泰山,在云雾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夜泊秦淮河畔,在悠扬的笛声中,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美景;我梦想,坐在故乡的明月下,体会"稻花香里说防守的喜悦。
每每手捧着你,畅游在浩淼的文学海洋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非浅。
困难时,李白告诉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独时,王勃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疲惫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被别人的误解所中伤时,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呵,语文课本,美丽的你让我爱不释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看到了屈原在报国无门的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看到了范仲淹一生高尚的政治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看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多少次梦回金戈铁马战场,奋力杀敌凯旋对镜贴花黄……
多少次与坡共赏皎洁的明月,体会乐观旷达的情怀……
多少次与郭沫若徜徉于天上的街市,信手采撷满天的星星……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本 专题 反思
从读书到执教,已经习惯了将语文课本当做阅读和写作范例。作为课本,它自然有选材方面的经典性考虑,以及由此无法避免的多年难有大修改和调整的刻板。每一本教材都有编者的良苦用心和贴近学生成长的设计,但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却有叩响心灵的震撼。当一本书褪掉它作为语文课本的特定赋予功能后,它若能以一本读物的意义感动读者,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这样评价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是因为它的最大亮点:专题的设计,包括它的命名和名下归属的各篇文章的安排。以下附必修一目录为例。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相信未来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四季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我的五样
写作观 你的生活很重要
写作指导 激活我们的诗情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求学之道
劝学
师说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
我心归去
乡土情结
乡关何处
前方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
西地平线上
感悟自然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湖山沉思
神的一滴
像山那样思考
我先将课本定义为读物,自己为一个读者,各篇文章的经典性自不必多说。但是每一专题又似乎在引导我们,在阅读它名下的文章时,该带有怎样的敬畏与虔诚,以及该有哪些思考。
我想着重阐述的是它作为课本会对学生有怎样的引导与希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太直截了当,说实话,看不出什么文采,但这是学生上到高中接触的第一本语文书,算是与过去告别。向将来问好,向青春举杯,反倒像一句呐喊,学生应该有青春的朝气,该有喊出心声的勇气。同时这也是一句警醒,现在的他们不一样了,他们蓬勃,他们成长,也要学会担当。“相信”“奔腾”“体悟”“未来”,这些字眼读来,让人不免有激动,开始思考人生。编者希望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并由此开始,引导他们思考和成长。
年轻一代在某些时刻会热血沸腾,有勇往直前的不管不顾。但是这场火任由它燃起甚或蔓延,势必会灼伤人。我们目睹过年轻人因意气用事和一时冲动而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所以从第二专题起,我发现编者似乎在有意平息学生燃起来的激情,而且郑重地提出了“教养”二字,这是此书的真正目的。
“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远远概括不了所谓“获得教养的途径”,但在激发学生思考和引导老师教学方面,已有很大的分量。高中文章创造从不鼓励学生堆砌辞藻,《劝学》、《师说》是这一思想的典范。大师名篇自有见证历史的力量,文章朴实但字字力透纸背。我初读这些文章时,完全无法产生共鸣。的确,在那样一个比较浮华的青春年纪,自然无法理解这样岁月沉淀后的恬谧和朴实。这样的接力棒传到了下一代手中时,我们自然无需刻意改变他们的这一心态,只需让他们认识到其他世界的美丽并拥有广纳的心胸。
“月是故乡明”,这是那些没有远离故土和家人,在外颠沛流离过的不谙人事的少年所无法明晓的世故。他们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习思乡诗,可这样的心理却不曾让他们产生过共鸣。这不是他们的麻木,没有经历便没有共同的立场。阅读是看世界的途径,他们一次次地品味着这些文人墨客心心所念的忧伤,便是对他们气质的培养。阅读别人的经历也是阅历,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他们各方面都在成长,这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
第四专题在加大深度,“向山那样思考”文字颇有分量。湖南一所中学的校训是“男要做谦谦君子,女要做温良淑女”。这是对孔子儒家文化的传承,这样对青年的约束难免会引起世人误解。且不说在儒学日盛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应当怎样虔诚地敬重孔子及其思想,单单审视这学校的立场,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学校在大化儒教思想的前提下,其文化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形成的希望。学生不应该单单被培养拿高分的能力,还应该有相应的教养。
阅读与思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当今的年轻人是浮躁的一代,但这一片青春热血万不可辜负。学校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平心静气地阅读、感悟人生,这是人生必经的沉淀过程。由此,他们成长为君子或淑女。像山那样思考,便是这个社会对年轻一代该有的希冀,我们希望学会通过阅读与思考积攒阅历,提高修养。
这些专题名称其实足以让人品评和思考,教师应该将编者的希冀传递给学生,带领他们在阅读和思考中感悟人生。这样的倡议对我们来讲是极大的挑战。以教师参考用书的规范照本宣科是最低级的教学。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灵魂的前提是接近灵魂。我们鼓励有感染力的演讲和叙述,而老师站在讲台上陈述这一切的资本,皆来于阅读,来源于他们自身的感悟和沉淀。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师要继续学习和继续社会化。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有丰富心智的有为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