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国文学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国文学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模式 外国文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Open Teaching Mode in

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Teaching

CUI Junyo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Factors such as the of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atus decide the open teaching mode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method, etc, to try and reflect on th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open teaching mode; foreign literature; teaching method

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但这些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依循文学发展史的脉络,偏重文学史的讲述,因而具有封闭性,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难以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改变这种现状,对外国文学史进行教学改革变得势在必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认为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适合外国文学史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实践反思。

1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①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该模式将教学系统和社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力争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教材与课外教学资源的合。在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模式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注重教学观念开放。对传统的封闭式、单一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注重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开放。教学不是仅仅记住教材内容和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注重教学空间开放。打破传统的教室、学校为教学载体这一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向社会教学,网络教学延伸;(4)注重教学评价开放。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同时学生对老师也采用多元化、互通式交流等模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2 外国文学史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 教学环境开放

教学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教学活动实施的空间,也包括教学实践从课前、课堂、课后等的一系列活动。教学环境开放就是指教学实施空间的开放和教学实践过程的开放。具体为:教学要面对社会开放。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学以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是一个没用起点和终点的动态过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外,还要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做好预习和知识扩展。课前要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做好课前预习,课中鼓励学生发言、讨论、辩论。课后,利用网络,现代通讯就课题问题进行交流,从而拓展教学环境。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最新教材,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从广泛意义上践行开放式教学。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开放

外国文学理论特征要求教学者要注重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讲讨论法、探究法、研究教学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1)成立兴趣小组,如讲述古希腊文学时,把对古希腊文学感兴趣的一些学生组织起来,共同互助学习;(2)运用相关影视资料、设立网络论坛等,打破传统的交流探讨模式,使师生能够就教学内容进行双向交流;(3)注重学生参与性,如在讲述戏剧时,就地取材,用一些简单道具让学生表演剧情片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加深他们对作(下转第93页)(上接第89页)品的认识。

2.3 评价方法的开放

主动改变传统的师生互评机制,打破单一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具体做法是:对课程计分方式进行改革,将学生测评手段分成三个模块,分别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网络学习等,缩小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扩大平时成绩和网络学习成绩的比重。这种测评方式改变了过去以知识为主的单一测评模式,形成了学、思、练、动相结合的综合式评价体系。

3 对外国文学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反思

(1)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首先离不开教学观念的更新,其要求树立以人文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转变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的身份,注重在教学中的权威和主体性,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身份转向“师”,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习、解决问题。

(2)要正确看待传统式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系。“开放式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倡导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②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缺陷,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因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辅之以传统教学模式。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理论性、陌生性、体系性决定了,我们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讲授,注意知识点的解读等。

(3)要把握好开放式教学的开放度的问题。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不是一味地讲究开放,而是强调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因而实际教学效果是判断开放式教学实施效果的标准。所以在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时要把握好度。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也要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也要注意外国文学正常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否则开放式教学模式就会仅仅流于形式,并不能取得实质性教学效果。

4 结语

实践证明该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正确、合适地运用该教学模式,就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对推进素质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外国文学史范文第2篇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多数受儒家“文以载道”的影响,讲究“修辞立其诚”,强调教诲,而与东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则更多的是在倡导一种“人本精神”,一种无所畏惧地向心灵底蕴掘进的探索精神。冯友兰先生借助孔子的话形象表述了两者的不同,中国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上的二元对立,不论是认知结构还是心理定势都对彼此构成一种潜在的排斥,由此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有一定兴趣,但陌生感和距离感还是影响了对课程本身的介入,外国文学时间跨度大、范围广,文学思潮流派异彩纷呈,学生对其存在认识和了解上的不足,东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传统教育体制对本国文化的侧重以及中小学语文课本对外国文学篇目录入的较少数量,都使得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才是真正的经典。西方文化强调自我精神的人本意识与中国儒家传统崇尚的温柔敦厚、宁静和谐发生激烈碰撞。例如在讲授《荷马史诗》时会涉及特洛伊战争,战争中最为耀眼的英雄除了代表希腊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阿喀琉斯,还有特洛伊著名将领赫克托尔,通过提问,学生对后者产生了普遍认同,而对前者却存有较大争议,可以看出从深层文化心理上,赫克托尔更能代表中国传统道德所宣扬的正义、克制和奉献牺牲精神,更符合我们的审美期待,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在提出质疑的同时,无形中消解了西方世界所崇拜的英雄形象,产生心理上的抵牾,从而影响其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和判断,甚至产生误读。

二、传统模式主导下的双向制约

“教育是一个双向交往的活动,而不是单向度的占有。”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沟通、交互的过程,任何一方出现障碍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所谓“双向制约”一方面表现在传统教学中过于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形成“一言堂”的尴尬局面,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性;另一方面,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创新与活力。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中形成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其弊端越来越凸显,面对异彩纷呈、异域色彩浓厚的外国文学世界,教师往往还是倾向于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代表作品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一常规套路,侧重文学史的讲授,这种程式化的授课方式单调且枯燥,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可以获取的知识在课堂上重复出现,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同时无益于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文学这样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审美鉴赏力的课程来讲,无疑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局限于“记笔记———背笔记”的怪圈,想象力及创造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作品的分析易拘泥于历史政治话语的局限,侧重时代对作家及其作品中人物的影响甚至支配,忽视了外国文学教学本应突出的文学性和欣赏性,忽视了作品中的人物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所应具有的真实情感,这种授课方式在面对情感世界处于爆发期的大学生而言,显得机械、教条,缺乏人情味,所以很难引起共鸣。与此相反,学生缺乏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也使得教学过程难以顺畅进行。当代大学生正在经历社会的剧烈变革,各种压力迫使他们在学校期间尽可能地武装自己,以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学习目的呈现功利性特点,无暇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无形中将教学推向相对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经典尤其是古代文学经典离现实社会相距太远,学生很难与自身建立联系,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常常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获取对己有用的知识,对作品的把握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文本选择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外国文学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外国文学课时量的日益减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摆在每位从教者面前的难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提炼和取舍,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就需要对传统教材的编排做出必要且有针对性的调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定一般沿用了传统的时空线索,即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年代分期、按照国别划分地域空间,这种体例的安排对学生理清文学史脉络、宏观把握外国文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侧重“史”的结构方式常常使学生陷入“作家生平履历化,时代背景政治化,主题思想道德化,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机械教学模式”,“只强调文学植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却没有看到文学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忽略课程的文学性,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选择适当的文本,形成“文”“史”交汇的立体网络结构显得至关重要。第二,外国文学教学在文本的选择上要立足初等教育专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在课时量压缩的情况下,既要兼顾上文所述的文学性又要满足未来学生从事教师这一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相比,外国文学作品数量较少,接受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所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均与面向大学生讲授的重难点有所不同,在课时量压缩的情况下就需要尽量兼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性,而且要注重其技能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文学史知识的同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胜任这一岗位。

四、浮躁、功利心理下的阅读缺失

外国文学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54-02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与理论基础,现代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接受、反思、抽象吸收知识并融会贯通。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自觉淡出而让位于学生,凸显学生的参与体验式学习的主体价值。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在外国文学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从语文教育专业的专科学生的课堂到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学生的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从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入手,通过中西文化的多重比较,创设更多的感性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情境,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学的直观性和自觉性;而针对在校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文本的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有目的性地解除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

一、课程设计

(一)了解课程结构,厘清发展脉络

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对本学科或本课程结构和发展进程有清晰的了解和深度的把握,教学中才能运筹帷幄、进退自如,在作家、作品和文学史之间随意沉潜。

(二)熟悉教材目录,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自己要懂得目录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掌握由目录入手顺藤摸瓜的本领,能具备将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的能力。同时在梳理文学史的过程中,尽可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预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析作家作品,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作家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能够制定出具体作家作品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了解某作家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又能对其具体创作有相应的个体定位。

(四)联系相关学科,拓展课程体系

外国文学的前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化史,后续课程是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另外历史、哲学、宗教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都极为密切,所以教师自己不仅应加强专业素养的积淀,也要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

1998年教育部在中文系专门设置了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下,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必然给原来的外国文学教学带来的新的冲击。虽然有些院校仍沿袭旧称“外国文学”,但是教学方法上如不改进,必将陷入学科发展的困境。所以教师讲授外国文学必须自己先建立“比较视域”,以中外文化异同为轴心,带动中外文学的比较意识。从学生熟悉的已知领域入手逐渐拓展未知领地,尽可能减少他们对外国文学的陌生感和生疏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或趣味。

二、教学设计

(一)淡化教师主要角色,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师并非拥有最多知识的人,而是使最多其他人拥有知识的人。”

然而,今天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已经给各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以追求知识为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与培养思考的习惯和方法。许多教师仍然限于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传授最大量的知识为己任,而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和阅读特点的研究。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学生们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学院加大对多媒体教师的建设力度,给学生播放一定的西方文化资料片、图片、歌剧、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学生与作品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反思,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切实达到实施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二)弱化教材导读功能,强化文本细读体验

大多数学生很容易陷入到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课堂介绍情节去感知外国文学的怪圈,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经典作品,形成原初的阅读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以往的改革经验发现,虽然学生们也进行讨论,甚至有时候还很热烈,可是说到实质性问题,却常常发生讨论小组没有一个人读过原作的现象。这样的讨论课的价值不得不令人质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充分利用作品选读的片段激发学生现场的阅读兴趣,产生故事悬念,也可以利用课堂学习小组或宿舍的分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前布置应熟悉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养成主动利用学院图书资源、查阅学习资料的习惯,合理安排有关阅读作品的具体分工与合作,让学生既能意识到阅读的强制性,也能有一定的人员组合的灵活性。

(三)降低期末考试比值,增加日常讨论权重

现在的考试制度基本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师讲授大纲要求的作家作品,并以此作为考试的依据,学生们也主要以课堂笔记、教材为核心复习考试,整个学习过程陷入到程式化、公式化的陷阱,若要有所变动,教师自己就不适应,更遑论学生。只有大胆革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中心转移到阅读上,读自己喜欢的书,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篇目,自发产生讨论的渴求和意识,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才不会形成缘木求鱼的怪现状。首先学院教务处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可以由70%降至50%,扩大平时学习的成绩份额,真正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上,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性阅读,形成由于共同兴趣而建立的学习小组,强化学生的相互认同和共鸣,自觉产生讨论的欲望和需求。

(四)简化知识传授过程,关注心灵成长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师既要善于从学生的已知知识体系中调遣相应的内容与新的学科知识衔接,同时也要驾驭学生已有的人生体验,想象并丰富自己阅历的不足带来的对作品理解的匮乏。阅读就如同交友,精神气质相通时尽可以享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满足感;情趣差异有时也可以形成互补的乐趣和。

三、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评价即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和教师教学评课标准完成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实施。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具体方案:

(一)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查或考试成绩,可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如检查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阅读质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现在学院教务处规定的学生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的比值中,期末权重过大,过于重视知识评价而对能力评价的肯定不足。

通过多年来的改良与提高,学生们的期末成绩的组合更加科学合理,有些平时学习主动认真的学生,考试又不愿意特别死记硬背和作弊,那么他完全可以凭借平时成绩获得自己心满意足的结果。如果平时旷课迟到睡觉玩乐者,即使考试临时应对也会因平时成绩太差被筛查出来。这无形当中就在学生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只有这种成绩组合才既可以鼓励学生课堂之外学习的主动性,考查其日常学习的真实状况,又可以兼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努力重心转移到阅读作品与分析能力的开掘。

(二)教师教学评价方案

主要考查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个人教学风格的成熟情况,引导教师不仅要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学科知识熟稔,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和困难,争取尽可能熟悉自己教授的所有学生的特点,能够因人而异,了解各班的学习风气,因班施教,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案10%;课堂教学组织与沟通20%;课堂教学记录与反思10%;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50%。

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教师教学为主转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其评价标准制订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养成与学习效果的显明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水准与教学效果的差异。在这一模式中还应特别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不能用一种机械的、标准的、教条的评课模式来约束教师,要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性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然参与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理解力和分析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很明显;可是对那些本来就只提着耳朵来听课,学习被动、拖沓、懒惰的学生,可能有些方法就没有理想的实施空间,可能也时常需要跟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互为补充,方能发挥它的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7:14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9.

外国文学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活动教学;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贵州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GUN2011JG08

活动教学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根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立足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培养汉语高等人才的专门机构,应针对时代要求、立足教育实践、围绕“教学”这一育人的中心环节,将“活动教学”理念内化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中的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活动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素质教育为目的。致力于建立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以求在教学中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改革之路。

一、教学方式的更新一一从“灌输型”向“交流型”的转变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对活动的设计和适当的指导易使活动产生成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师资队伍是体现教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实施力量。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以结构合理化、人才高层次为基本,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教学成果的取得提供充分的人力保证。好的师资力量只有与有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外国文学相关课程执教的教师们应具有高层次的理论素养、较高的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既要有不同的人格个性,又要有共同的教育方向,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样化、多角度的启发。在教学工作中,文本方面的直观感受、与理论相结合的作品分析及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们在获得丰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理解、辨析、运用,进而受到自我提升。突破过去教师为主、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学生将拥有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更多地表现出独立探索、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倾向,表现出热情、活跃、投入等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教学重点的转移――从“理论知识为主”到“提升文化素质”的转变

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经验,促进人的不同发展。文学艺术创造性的获得既离不开对以往艺术经验的总结与借鉴,也需要在具体的艺术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创造,体验美感、提升审美水平。高校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审美感受,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改革中应注重学科交叉,努力拓展和深化教学方向,将课程教学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紧密结合。此外,专业课的文化素质教育需立足课程特性。外国文学相关课程因知识内容的广泛和授课时间的有限,应注重以“比较文学”的视野,着重选择与之相关联的艺术门类,以文化对比的宏阔背景、以东西兼顾的博襟、以超学科的非凡眼界、以审美素质教育为重点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从“被动倾听者”到“教学主体”的转变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各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被动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要以创新性、个性化、重素质为指导,组织、帮助、启发、促进学生的研究精神、探究兴趣和协作能力。

外国文学相关课程应更多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网络建设,打造课堂外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通过网站学习、自主阅读、信息搜集等方式,补充加深学科知识。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设计,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未来的教育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精神生活,开发其创造潜能,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其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我们必须以新胆识、新思维重新审视传统教育,在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改革中,“活动教学”的相关理念无疑颇具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世君主编《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2]《现代教育理念热点透视》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当代教育理念新说》人民教育编辑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4]莫林.T.哈里楠《社会教育学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外国文学史范文第5篇

关键字:跨文化外国文学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和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是人们用来抒感、丰富内心、传播信息的工具,它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着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文学是全球化的产物,它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将文化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更利于世界人民在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交流。近年来,大量的外国文学不断涌入我国,为了让大众更好地赏析外国文学,外国著作的翻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本土的语言把外国文学更加准确地翻译出来是各国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位世界著名语言学家曾指出:想要真正学习到语言,就必须要理解以及掌握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内涵。在我国,跨文化的文学翻译虽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对外国文学翻译的质量还是普遍不高。文学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语言艺术的认知,它需要充分地还原对方文学艺术中的民族思想和美感。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使文字表述的得体,又要使文化正确的传播,还要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阅读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西方,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都包含很多人生哲理和西方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下面几部文学著作,让我们在跨文化阅读的角度下对它们进行赏析。

在美国经典小说《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打开的巧克力是什么滋味的。中国观众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觉到有点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在此处要把人生比作巧克力。要了解这个比喻就要从西方文化入手,因为在西方一盒巧克力一般都是20块或者24块装,每一块巧克力的味道都不相同,酸甜苦辣都包含在其中,但是过去巧克力的包装上没有标志提示你所拿的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所以只能自己打开亲自品尝以后才能知道。这个比喻在《阿甘正传》中使用得极其恰当、形象,关于“巧克力滋味”这句名言也流传至今,传授给我们生活真正的含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品,这个故事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故事的情节简洁明了,描述了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在抓捕一条大鱼的过程中耗尽了力气,却又被迫投入到另一场和鲨鱼的搏斗之中,故事的结果是那条鲨鱼抢走了老人的大鱼,只给老人留下了大鱼空空的鱼骨。虽然老人的大鱼最终被鲨鱼抢走了,但是老人依靠自己坚忍不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保护了自己的生命,战胜了鲨鱼,同时也战胜了自己。这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在恶劣环境中仍然从容不迫、不可战胜的桑提亚哥老人的形象,它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是西方文化一直推崇的民族精神。

文学史上有很多文学著作是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作品要属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束的普罗米修斯》了。埃斯库罗斯通过对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战斗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与强大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这与作者小时候经历过雅典贫民追求自由的斗争有很大的联系。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了宙斯的统治被后的新世界的描述上。此部作品是雪莱在移居罗马以后创作的,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对人民无限制的压迫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不满,所以他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环境的无限向往。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哈姆雷特》是莎翁最有代表性的“四大悲剧”之一,这部文学作品取材于丹麦王子阿姆莱斯的真实故事,但莎士比亚却并非是第一个以阿姆莱斯为题材撰写故事的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也就大相径庭了,真是应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作品中的哈姆雷特一出现就是一副庄严肃穆的形象,这与哈姆雷特的原型阿姆莱斯王子阳光、快乐的形象截然相反。故事中由于哈姆雷特的父亲遭人陷害,所以他决定为亡父报仇,新统治者克劳狄斯的政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他完成了心愿,自己也死在了毒剑之下。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实则是他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当时统治者的压迫所写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体现人文主义而闻名,在莎翁的笔下,中世纪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加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

《一位经济家的抗议》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杜兰的代表作,它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名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些酒吧为了招揽生意,会给所有客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小薄饼,但是想要获得免费的午餐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买啤酒。人们为了讽刺当时的餐馆,才写下了这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杜兰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书名,就是为了教育人们不劳而获的索取是不存在的。

三、跨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汉语的翻译策略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直译,而是从审美的角度对于西方语言的再创作。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只有同时做到尊重西方特有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中,Shylock是一个唯利是图、黑心的小人,为了牟取利益总是出尔反尔。但是在许多现代西方小说中“Shylock”不能直接当作人名去翻译,而是要异译为“视钱如命的阴险小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允许回国,但前提是要自己写一份申请,申请必须在飞行员清醒的状态下才算数。飞行员在疯了的状态下还怎么保持清醒,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军规。现代西方小说常用“第22条军规”比喻人们处在矛盾中,无法解决困难,因此“第22条军规”也是需要异译的。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出现过“Grindingwheel”这样一个词组,如果按照中文直译,则应该把它翻译做“砂轮”。但是综合考虑当时的语境,则应该把它翻译成“上当”,这个词是从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小时候发生的一段趣事产生的。一天,小富兰克林在自家的农场转动砂轮磨东西,这个时候,过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对小富兰克林的砂轮技术赞不绝口,并让富兰克林帮他磨斧头。小富兰克林高兴坏了,他加快飞轮的转动,不一会就把斧头磨好了。斧头磨好后,小富兰克林满手是伤痕,而那个男人既没有表示感谢,也没有给他报酬,就消失了,富兰克林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在西方现代文学著作中,这个词常用来代指被骗、上当。

在《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Lifeasiftreadingoneggs。如果按照中文直译,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像踩在鸡蛋上一样。在西方如果你把它这样翻译,那么你就真的要闹笑话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谨慎或者是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的时候,常常会用“如履薄冰”这个成语。但是在西方,说一个人小心谨慎,则要用这句话。《阿甘正传》中的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如履薄冰”,用来比喻生活艰难、不容易。

结语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全球共同发展。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扎实的语言功底,并且用最恰当的语言去反映外国文化的内涵,用最准确的文学内容去引导和传播外国文化。了解外来文化的特点,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在为本土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融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