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风景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3、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4、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5、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6、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7、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8、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9、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10、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11、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12、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13、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14、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15、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16、莺啼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7、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18、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19、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1、山清水秀,释义为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2、湖光山色,释义为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3、青山绿水,释义为青色的山,嫩绿的水。
4、奇峰罗列,释义为指各种各样的奇特山峰散开地排列着。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关键词:抓作品理解 抓朗读要求 抓住兴奋点 抓关键词语 抓内容重视 抓流利自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0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朗读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极密切的关系。朗读,就是用口语表达书面语。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抓住朗读教学,就必然会带动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徐世荣先生在《朗读教学》一书中说:“语文教学如不进行示范、指导和练习,也就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如使朗读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其作用,也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几点朗读方法,现总结说明如下:
1 抓作品理解,准确表情达意
理解作品是朗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那种有口无心、和尚念经式的朗读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对作品缺乏理解。朗读的正确途径应该是从理解到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要理解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作朗读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把作者那欣然命笔和奋笔疾书的创作冲动化作朗读者自己热切倾诉的愿望,这样才能在朗读中站得高抓得准,表达得深刻。例如朗读《水调歌头 游泳》,全词并不长,但意蕴深刻,写法奇特。如果不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就不可能读好。《水调歌头 游泳》写于1956年,同志巡视南方,6月1日、3日和4日,三次畅游长江,抒发豪情写下了这首词。全词抒发了作者日理万机、紧张繁忙,今日稍有余暇,得以畅游长江的舒畅与目睹大桥紧张施工的景象,展望大桥落成后的壮丽画面的兴奋、自豪心情。了解了这些,才能在朗读时正确表达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愉悦心情及英雄气概。
2 抓朗读要求,突出朗读重点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先让学生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朗读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明确朗读的要求与任务,突出重点,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如教《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然后提出问题(即朗读要求):作者对荷塘是怎样描写的?对月色是怎样描写的?怎样体现朱自清的文章是美文?学生根据问题、要求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四至六段有以上问题的答案,再去朗读四至六段,自然而然地明白:作者写荷塘,写了荷塘中的种种芳姿,风送荷香以及风戏荷叶的风致;写月色,着重写了如流水、如轻纱般的月色及月光中的树影,在一连串的比喻、通感、拟人修辞中,体现了音韵美、朴素美、立体美。这样有要求有重点,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了解了文章的写作特色!
3 抓住兴奋点,激活满堂课
即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文片段、知识材料、重点练习穿插其中,引发学生思维中的兴奋点,从而激活满堂课。如《风景谈》一课,笔者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风景”一词,让学生说出自己接触过的风景有哪些,学生们七嘴八舌,答案丰富多彩。笔者再问:“你们说的都是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的风景区,可茅盾先生却把一些微不足道的景物看出了风景,是他不懂得欣赏吗?不是!是什么样的风景让作者这样难忘?欲知详情,请读课文。”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打开书本,高声朗读,很快悟出了文中“风景”的含义。
4 抓关键词语(或句子),重在以点拎线
关键词语在课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用这些词语连成一条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圈点文中写“雨”的句子:“下起雨来”、“迎着斜风细雨”、“雨大起来”、“一到雨地”、“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住了”、“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根据这些词句,学生更清楚了作者以“雨”为线索,描绘了泰山的风光,再去朗读课文,感情自然经受了“雨”的熏陶,也就懂得了作者为什么在“雨”中登泰山。
5 抓内容重现,体会文章感情
文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重现过程,即是学生发挥想象力,身临其境,体会文章感情的过程。教《火刑》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范读课文片段,然后让他们在头脑中勾画出书中的情景,找一两个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再让他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理解出的感情去朗读课文。果然学生们不再是泛泛而读,他们大都读出了节奏、快慢、高低和感情!
6 抓流利与自然,锻炼朗读语言
朗读时的流利,是要把语句读得明白自然、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掉字、颠倒、中断、不讲节奏,任意破坏作品语言的完整性。我们的很多学生,读书结结巴巴、拖泥带水,破坏了文章的完整性和表现力,还造成了文章语意的费解和误解。如《威尼斯》一课描写夜曲一段中有一句“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词,意大利的语言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有些学生在“的”后停顿,且把“的”读成“de”,使人费解。
语调自然是朗读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在朗读中选择和运用语调,必须从语言实际出发,注意语调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自然结合。语调应是说话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桂林的山和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整个内容都洋溢着作者喜爱桂林山水的愉悦心情。通过课堂学习,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文本中的图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逐步培养我们民族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掌握课本中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及课文中的观察和表达的写作手法。
4.教学准备:收集图片、音乐、文字等,制作有关桂林山水的课件。
5.教与学: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通解全文生字、新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一)充满激情,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时,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在我们国家,有名的游览景点非常多,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你们去过桂林吗?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欣赏它的美景。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板书)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引领学生走入风光秀丽的桂林山水。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旅程。)
(二)初步感知课文
我利用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同时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
我说:同学们,欣赏完优美的风景,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完后,我引读文本的第一小节,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感受。)
接着,我问学生:有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对学生回答出色的,我给予了表扬。)
(设计意图:在听朗读和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桂林优美的山水风景图片,可以使他们初步领略和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活动: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声诵读课文,同时,利用字典、成语字典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查找出课本中不懂的字、词、语。
2.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将把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勾画出来。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点名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一个教学小环节中,我锁定重难点,采用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多元化阅读课文,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学习描写桂林“水”的部分。
我说:课文的题目突出了“山和水”。那么,在课文中哪一节是描写山的呢?哪一节是描写水的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
我范读了描写桂林“水”的部分,并提问:桂林的水如此美丽,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色,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停顿3分钟)
我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并板书水的三个特色(水:静、清、绿),然后提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提示:美)
然后,我说:桂林的水真美啊!现在,我们再一起听听音频朗读吧,再一次感受漓江水的美。
2.进一步学习桂林“山”的部分。
我说:漓江的水太美了,但我们说到水时自然会想起山。在这篇课文中,请大家注意一下这篇课文的题目,说的是桂林的山和水,因此,我们应该去看看桂林的山又有哪些美?它的美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话,让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桂林的山上,起着过渡作用。)
我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桂林“水”的部分,现在同学们可否自学描写桂林“山”的部分呢?(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交流:奇、秀、险。)
课件演示桂林的“山”,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点。同时,我引导提示: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再让我们听读这段,感受一下“奇、秀、险”的特点。
我说:同学们,原来桂林的山也是如此之美,难怪桂林山水甲天下呀!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读“我攀登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这一句,然后提问:难道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壮美吗?难道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出示课件,对比桂林、泰山、香山等,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桂林的山和水,桂林的山水兼有山与水之美,当然是甲天下的。)我总结说:所以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熟练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