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人的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袁隆平感人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非常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感人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24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各地群众手持鲜花吊唁,现场庄严肃穆。
送别,终有一别;悲拗,久久难息。袁隆平院士的传奇一生,自此画上句点。传奇落幕,而荣耀永恒。毕其一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隆平,早就与田野融为一体。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如此之深地改变了现代农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状态,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形态。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超越时空,亘古不灭。
科学家永远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奔跑逐梦,而袁隆平院士则将他的杂交水稻科研征途,跑成了一场终生的马拉松。一路走来,留下无数的惊喜与奇迹。自从在1974年培育出第一代秧苗,在40年间,袁隆平已培育了数代“超级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中国人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袁隆平的才华与勤奋,专注与坚守,收成满满,功德无量。
矢志不渝,无比简单无比纯粹,始终将水稻“高产更高产”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作为学者的袁隆平,与作为耕耘者的袁隆平,在“水稻”这一古老的物种上重叠跃升,最终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足可撼动经典科学理论的桎梏,足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足可让全球消除饥饿见到希望。“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稻济世,仁士仁心。大师巨擘,成就斐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同样追逐梦想的人们,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我们都受惠于袁隆平的成果,我们都感念于袁隆平的品格。现实的相关性,情感的接近性,让无数人从四处赶去送袁老最后一程。常怀感恩之心,长记稻中真义,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送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须知饭碗里的粮食,都其来有自。国士无双,先生千古!再送一程,愿直抵星辰,愿照耀前路。
袁隆平感人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袁老说,“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对英雄的呼唤和尊重。国士无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国民英雄,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世人也给了袁隆平的荣誉和礼赞。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后来人,是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音。我们看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富足。全社会对抗疫英雄的爱戴,对航空专家的敬仰,从国家层面对袁隆平、钟南山一个个国民英雄的崇高礼遇,也在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
1、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
2、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兰,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假,贝多芬已完全听不见声音,同年10月初给自己的兄弟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完成《第二交响曲》,并重返维也纳。1824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国四川汶川8.0大地震发生后,在四川重灾区什邡市的抗震救灾队伍中,有一对军医夫妻并肩战斗了一个月。他们是来自解放军驻沪第八五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童强、陈徽军。丈夫童强是外科医生,妻子陈徽军是医疗队教导员。
危难时刻彰显军人奉献精神
XX年5月14日凌晨2时45分,住在同一栋宿舍楼的副院长范颂杰紧急敲开了童强、陈徽军家的门:“陈主任,有紧急任务,快到党委会议室开会。”陈徽军是医院政治处主任,还担任医院野战救护所教导员。
“灾区需要外科医生,让我去。”童强的短信紧接着就出现在医院党委一班人的手机上。
夫妻俩能不能一同出征?医院领导当面征求陈徽军的意见,她说:“我支持他去。”可谁知道,陈徽军作出这个决定有多难?童强的父亲因患脑中风,长年卧病在床。两个月前,医院曾下达过病危通知书,经抢救,老人才暂时脱离了危险。
“生死约定”:另一个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
5月14日晚6时30分,童强、陈徽军和近200名战友同机抵达成都。5月15日中午,医疗队到达集结地什邡(来源kt250.com范文大全)市罗汉寺,陈徽军和队员们仅用45分钟,就开设了一座集内外科、b超、心电图门诊、2张野战手术台和20张病床的野战医院。随即大批伤员被陆续送来。
连续两天两夜,医疗队救治了310例重伤员。高强度的工作量,使患有严重腰腿疼疾病的陈徽军老伤复发。
“徽军,你的腰能不能挺得住?”午夜,陈徽军收到丈夫的短信。
“咱可说好了,特殊时期,不能影响士气,不准提我腰腿病的事!”陈徽军及时回复。此后,陈徽军每天都将止痛膏药贴满腰腿,咬着牙坚持工作。
当晚,夫妇俩还在短信中“约法三章”:“一、平时除工作外不要有接触;二、发短信少点儿女情长,多说鼓劲的话;三、万一我们中有一个不幸遇难,另一个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并履行赡养双方老人的义务。”
通信虽中断,但彼此心心相印
5月25日下午4时24分,青川发生6.4级强余震。此时,陈徽军正在野战医院组织医护人员为一名骨折的七旬老人做手术,而童强则和战友们在蓥华镇组织搜救伤员。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动人的故事汇成河,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窝。这些感动,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激励着救灾将士的斗志;这些感动,是我们共渡难关的共鸣,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心声。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更加有力;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的心贴得更紧
关键词:网络人格权;动态变化性;虚拟现实性;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206.3;D9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5—0207—04
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①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等服务的应用,传统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交流沟通方面,微博客以其内容简洁性、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及低门槛等特性,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这些都表明,基于网络个人、法人之间能够形成完全成熟的社会关系,凸现出与每个公民、法人相对应的现实主体的人格性,在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利的表现形态都将与现实中个人与组织的人格权利形式相对应,因此,我们应重视网络人格权问题。
一、关于网络人格权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对我国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人格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人格也称个性,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人格)。persona原指戏剧中的假面具。“人格”一词具有多重意义,法学中表示主体资格。人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格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法律赋予。社会属性指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而结群构成社会,人在交往中以其生命属性和意志能力彼此交会、交换,发生社会关系,再不断演化形成意志上的认可,这是客观的。人格在法学上的概念本意涵盖人格权,法律上的人格其实是指法律认可的一种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包括自然人主体与法律拟制主体。对于任何自然人其法律人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对于法律拟制人格需要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取得。人格权则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以维护和实现人格独立、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为目标的权利②。在民法中,人格权是最基本的民事权利,它不仅是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实现人格权的重要条件,也是享有和实现物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人格权是民事权利中最活跃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即人们要体面地生活,要有尊严的生活,人们会更加看重人格权利。
作为具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公民,法人则由公民代为操作与使用,网络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人们通过使用网络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在国家行政事务管理、行业中的应用,进入人们生活领域,触及人们的各种关系,它不仅能即时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实现了即时的交互,这是网络的活力所在,人们使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作品,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它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便捷手段,实现了全球性的即时信息影像传播与互动,人们借此建立起实现生活中的各种人际交往关系的范围跨越了地域,超越了时差。随着交流的深入,建立联系的同时会产生各种问题或矛盾,如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肖像,就会产生网络著作权、网络肖像权等问题,由此引出了网络人格权问题。
网络人格权应是民法上的概念,应是指在网络环境下,
收稿日期:2012—07—16
作者简介:贺平,女,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济南250101)。
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以维护和实现人格独立、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为目标的权利。网络人格权是人格权在网络上的表现形态。传统的人格权,如姓名、名誉、肖像、著作、隐私、信用权等具体人格权在网络上都以相对应的网络人格权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虽然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但它的表现形态比传统媒体更加淋漓尽致,静态的图、文,即时、动态的影像、声像等都能以数字信息的形式生动复原或展现出来,它的每一种表现形态都与现实中的人的具体行为相对应,它不能离开现实生活中的人而存在,或说它的表现形态是现实中人的行为的结果展现。人格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中早已有初步规定,如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姓名、名誉、肖像、隐私等人格权,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一些法律条文及一些地方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已涉及人格权的保护问题,随着网络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应同时使用网络人格权的概念,将网络人格权涵盖进去,这样不仅延伸了人格权的概念,拓展人格权的研究范围,还能最大范围实现人格权利的保护。
二、网络人格权的内容及其特点
1.网络人格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