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第1篇

地点:各园园内

参加人员:班级内教师、班级内家长,幼儿

一、活动意义:

1、通过节日增进幼儿对世界文化、各国风俗的了解。

2、培养幼儿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3、了解感恩节来历和习俗。

二、活动准备:

感恩节相关资料搜集、蓝丝带意义、感恩节社会课相关课程准备、蓝丝带若干、关于感恩节音乐(园内循环播放)、相机、园内led屏(happy thanks

giving day)、宝贝任务、班级内感恩墙、园内感恩墙、书写祝福的卡片(心形或自己选择)。

三、活动安排:

1、晨间园内播放感恩节相关音乐。

2、晨间接待环节园内中层以上工作人员在园门口接待老师,给予老师节日的祝福和深深的拥抱。

3、班级内教师在晨间接待环节为宝宝送上节日祝福。

4、4月25日当天进行关于感恩节社会教学课程,根据不同幼儿年龄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和相关意义。

5、班级内进行蓝丝带活动。

6、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园内组织教师以小型工会活动形式展开感恩节活动。

四、 班级内活动流程:

1、4月24日教师带领幼儿制作书写感谢语言的卡片,在离园时间为幼儿发放,并告知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完成书写祝福感谢的语言。在感恩节活动中送给自己心中想感谢的人。

2、4月25日当天班级内教师根据时间安排开展以感恩节为主题的社会教学活动。

3、教学活动尾声时,教师带领幼儿装饰班级内感恩墙,幼儿将自己书写的卡片亲自放在感恩墙上。(提前班级内可以进行分享。)

4、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各种方式讲解蓝丝带的意义和蓝丝带活动的活动方法。

活动方法:

1)教师运用语言讲解蓝丝带的意义。(背景音乐)

2)教师为幼儿展示蓝丝带,并讲解如何系蓝丝带。

3)幼儿在为同伴系蓝丝带时要说谢谢。

4)教师为幼儿分发蓝丝带。

5)鼓励幼儿为身边的老师送去感谢与祝福。

幼儿在班级内进行为同伴送上蓝丝带活动。(一位幼儿可以为多个同伴系蓝丝带,同时一位幼儿可以获得多个伙伴赠送的蓝丝带。)

5、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为其他班级教师或后勤老师系上蓝丝带,表示祝福和祝愿。

6、 感恩节当天离园时间为每位幼儿发放蓝丝带,并提示幼儿将蓝丝

带送给家中自己心目中最感谢的人,并说出感谢的语言。(配合宝贝任务,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感恩节的感受)。

7、 为家长发放宝贝任务,在家中同幼儿一起分享感恩节活动的感受。形成文字资料,次日带回班级交给班级教师。

8、 当天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家园联系册中书写幼儿活动当天的表现及活动感受。

五、园内教师感恩节活动流程:

1、由园内工会主席带领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活动。

2、主持人为活动致辞,讲解感恩节的意义。利用语言烘托气氛。

3、为老师们分发书写感谢语言的卡片。

4、老师们分别写出自己心中最想感谢的人和最想告诉他(她)的话。(背景音乐)

5、将卡片分别展示在感恩墙上。(背景音乐)

6、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老师们分别以拥抱等形式感谢身边的人,感谢每一位对自己帮助和付出的人。

7、主持人在温情的气氛中结束工会活动。

六、活动延伸:

1、感恩节活动当天园内中层或班级教师进行拍照留念

2、感恩节活动后在园内进行小型活动照片展。

十、活动要求:

1、活动当天所有宝宝参与。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第2篇

中国感恩节是众多国内学者为弘扬传统文化、效仿西方国家“感恩节”而倡议设立的纪念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国感恩节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感恩节是什么意思感恩节最主要的意义是要告诉我们人性的美好,从任何事上都可以体现出感恩,问候一下你的父母,朋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感恩的表现。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理解与宽容,最重要的,学会爱。那就是生命真正赋予我们的。

中国感恩节的来历中国本来是没有感恩节的,中国的感恩节是从美国引用而来的,国人建议中国也设立一个感恩节,于是,慢慢的中国的感恩节也开始盛行了。

而近几年,也有人建议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借鉴西方节日,设立中国感恩节,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让成年人互相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

感恩方式:

1、养成感恩的习惯。

每天清晨醒来时,默默地在心中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你对之感激的人和事情。

2、一封表达谢意纸条。

你表达谢意时,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谢信(虽然那更好),一张小小的卡片或是一封真诚的邮件或短信就能体现你的心了。

3、一个小小的拥抱。

对你深爱的人,与你共处很长时间的朋友或同事,一个在适当时候的拥抱,就是你表达感谢的好礼物。

4、对每一天怀有感恩。

也许你并不需要感谢特定的某人,因为你可以感谢生活!感谢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5、不求回报的小小善意。

不要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行动强于话语,说声“谢谢”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来作为回报。

6、一份小小的礼物。

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只要有心,一份小小的礼物也足够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了。

7、列一份你感谢别人的理由。

列这样一份清单,写下某个人曾帮助了你的地方,为此你深怀感激,并将这份清单亲自交给他。

8、公开地感谢别人。

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表达你对曾经帮助过你的人的感谢,可以是办公室里、在他与亲友交谈时、在博客上、甚至是当地新闻报纸上。

9、给他们意外惊喜。

在妻子回到家时,你已经准备好了美味的晚餐;当母亲结束工作后,发现家里已被你打扫得干干净净,小惊喜能让你的感恩变得更加生动。

10、对不幸也心怀感激。

即便生活误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与打击,你也要怀有感恩。你感恩这些伤心的遭遇使你成长,更要去感恩那些一直在的人,感谢你仍有的一切。

中国传统感恩节1、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感恩节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也堪称“中国的感恩节”,承载中华“感恩”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和祭祖。上坟扫墓和祭祀祖先,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涵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

清明祭扫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后人怀记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的恩泽,而祭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最好的感恩,就是让生者活得开心幸福。

2、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报恩,是中国历来推崇的普世价值。因而,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这样的词句才得以广为流传。

在中国文化中,报父母养育之恩叫做“孝”,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报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报朋友之恩,叫做“义”,也才有陶渊明诗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夫妻之情,也说成是彼此之恩情,所以才有“一日夫妻百日恩”、“报答平生未展眉”。

3、感恩,更是报恩

中国传统文化中歌颂的恩情,是把“感恩”的心情更进一步体现,落实为“报恩”的具体行为。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第3篇

儿歌里的感恩节

移民来加拿大后,每年我们都会过感恩节。感恩节前后那些日子,菲比从幼儿园放学回家也会念叨着“Thanksgiving”。我问菲比知道什么是感恩节吗。说实在的,这感恩节的由来要跟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去解释还真不太容易。没想到菲比很兴奋地说:“我知道,幼儿园的老师教了。”然后居然给我唱了一首歌,简单的曲调,短短的歌词,把感恩节的来历讲得清清楚楚,老师的教育有方着实令我很佩服。感恩节意味着感谢和给予。当孩子具有了认识恩惠来源的能力,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回报。简单的方式,比如说“谢谢”,复杂点的,比如互相帮助;往小了说知恩图报,往大了说如抱有感恩之心对待万物。

“火鸡宝宝”让孩子体会爱与被爱

孩子在幼儿园也会有很多与感恩节相关的节目。除了学习感恩节的历史,读感恩的儿歌,还会做各种感恩节的小手工,如印第安人的头饰、用手指做的火鸡手印画、纸筒玉米、感恩小卡等。有一天,老师让每个孩子带一个土豆到幼儿园,放学的时候,菲比手里拿着一个由土豆做成的火鸡和一张心形卡片回家。菲比对我说:“这是我的火鸡宝宝,老师让我们好好照顾它,老师还说要写感恩词,妈妈写一面,菲比写另一面。”说着将卡片递给了我。我问她,你要感谢谁?菲比依次说:“感谢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还有最喜欢的M老师……我帮菲比写好一面后,还不会写字的菲比在卡的另一面,用她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画上了小人、小花和心形的图案。那几天,菲比会陪着她的土豆火鸡宝宝一起吃饭、游戏,给它读故事书,和它说悄悄话,还在玩具柜里给它做了一个家。我觉得制作火鸡宝宝时就好比看着它出生,过几天就会看着它“老去”直至“死亡”,这段时间会让孩子真切地感受火鸡宝宝生命的过程。老师让孩子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亲自感受爱与被爱,感受生命的变化;孩子也能在照顾火鸡宝宝的同时,体会到妈妈平日照顾孩子的辛苦。这比光看故事书,说道理,有意义一千倍。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可以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

食品捐献教会孩子感恩

幼儿园最能体现感恩精神的活动就是食品捐献。老师会鼓励小朋友每人带一个罐头或盒装食品到幼儿园,然后集中捐给无家可归者或低收入家 庭 ,让他们也能过个衣食无忧的感恩节。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把菲比带到商场,让她自己挑选食物。菲比问:“妈妈,我们可以买鸡腿吗?我最喜欢吃鸡腿了。”我告诉菲比,我们需要买一些易于存放,不容易变质的东西 ,不然东西变坏、变臭了,人家可就吃不了啦 ,最好是选罐头食物吧。来到罐头区,菲比决定要买玉米罐头,不过她又遇到新的问题了,我给她的2块钱,知名品牌的玉米罐头只能买一罐,一般品牌的能买两罐。菲比想了半天最后说:“妈妈,我可以买两罐吗?这样就有两个人能分到食物不用挨饿了。”我很欣慰地点点头。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只会索取,而只有知道感恩的孩子,才可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将生活中受到的点滴恩惠牢记于心。

用感恩的心感受生活

对孩子来说,感恩节也是一年里盛大的节日之一,父母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比如观看感恩节游行、体育比赛,或是去农场摘南瓜,体验感恩节丰收的喜悦等。感恩也是合家欢聚的日子,就像我们中国的中秋节。当天会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而讲究的晚宴。火鸡、南瓜馅饼、土豆这些传统食物都会在感恩节晚宴中唱主角。过去的几年来,我们一家三口都会被邀请到菲比干妈家一起过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小小年纪的菲比看到我和干妈在准备感恩节晚宴,也会要求帮我们做土豆泥。菲比看到我将煮好的土豆去了皮,削下的皮丢到食物垃圾回收桶里,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告诉菲比:“因为回收后的食物垃圾还可当肥料种菜,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给我们阳光、雨水和土壤,爱护环境。这样才能种出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呀。”我将去了皮的一盆土豆递给菲比,菲比吃力地用双手接过并说了声“谢谢”。“请、谢谢、不客气”这些礼貌用语在国内家庭里可能很少说出来,但是加拿大孩子们会很认真地对待,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让孩子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养成感恩的好习惯 。

压土豆泥环节在孩子眼里非常好玩,菲比用工具将土豆压成泥,我们一起加入牛油、盐和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第4篇

然而,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往往以突出表现差异和颂扬优越感的方式来强调民族特性”,在赞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曾见到幼儿园进行“筷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把外国人不会用筷子说成没有中国人聪明。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同样,在介绍其他文化时,也常常与自己文化进行优劣比较,其结果使我们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自傲。21世纪世界将形成巨大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以致不同文化将面临共同的问题,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要解决各自文化中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视野,相互借鉴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面向世界,随时了解国际学前教育的动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些世界性的教育动向正是我们教育的趋势。

“文化和我们的关系就像是水和鱼。水中之鱼不知道水的存在,只有跳离了水才发现水的重要。而教育是为了传递文化。经过文化熏陶和专门训练使孩子拥有文化的习性,使之社会化。多元文化教育也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非常热门的话题。许多人无法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我们必须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看看现在的国际局势,国家和国家间的接触愈来愈频繁,彼此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人民出国旅游的机会愈来愈多,计算机网络的发达更是达到「天涯若比邻的境界,若我们能认识、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将促进良性的交流。

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也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文化的多元共存意味着文化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文化之间应当保持一种生态平衡,避免过分偏离或过分融入。

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文化自尊”的教育,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例如,幼儿园开展的“国庆”主题活动;“中秋节”制作月饼,与家长共同品尝,体验劳动成果与亲情;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尊敬、爱戴老人,母亲节为妈妈献上最深情的拥抱,等等,这样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使幼儿对我民族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尊重”的教育,则是通过面向世界的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殊不知,不同文化的认知特征很不相同,因此对不同文化进行价值观和风俗的优劣比较是不合理的。为避免上述误区,我园在多元文化教育上致力于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内涵,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认同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

在贯彻上述理念的基础上,我园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标是通过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艺术、节日等教育内容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东西文化的差异性。即在教育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包括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为此,我园在强调“双语教育日常化、生活化”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活动。活动注意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从活动中体验过节的快乐,同时还特别注意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进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兴奋,积极查找与这些节日和国家相关的资料,并发动爸爸妈妈们一起参与;师幼一起分享节日文化、体验节日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体验节日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有关外民族文化特点及习俗的知识,真是双丰收啊!

除了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注意体现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已经意识到,多元文化教育不只是教育中加入一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是要以“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来进行教育,其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观察和了解文化背景导致的个体差异,进而研究相应的对策。因为同样的发展问题,如果是文化因素不同,方法就不同;再次,具备文化的敏感性和响应性,学会与不同文化的幼儿和他们的家长相处;最后,关注处于“文化适应”中的幼儿,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善于利用文化差异根源,对本土文化和来自异域文化的孩子都要进行根基教育,对处于劣势文化的孩子给予与处于优势文化中的孩子同样的尊重,并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健全个性的合格的国际化小公民。

对于对蒙特梭利 教育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会更加赞同这一说法。蒙特梭利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有文化内涵、有文化素养的新人。这个“新人”,因为吸收了当地文化的养分,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从事蒙特梭利教育者的工作,就是——用文化熏陶幼儿,让幼儿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帮助幼儿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将所部分中西方节日纳入到了日常教学安排中。其中既有形式多样的庆典活动,又有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节目,让孩子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较为真实地体验节日所承载的多元文化。

在中秋节、重阳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国庆的重大节日到来之际。借此机会,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渗透多元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梳理了多元文化与五大领域的关系。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的有机整合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多元地发展,“中秋节”孩子们结合故事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又结合奥尔夫音乐活动将经典传统的《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儿歌进行了改编。在改编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之后我们又结合家政活动,全园小朋友一起动手制作了月饼。晚上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在走廊处安排了猜谜活动,并请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月饼和家长一起分享。在“重阳节”活动中,我们也制作了精美的食品给前来参加运动会的老人们品尝。到了“万圣节”,一系列的活动更使得孩子们流连忘返、兴奋不已。从早上到6个家庭的“讨糖游戏”开始到傍晚的万圣节游戏,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西方过万圣节的气氛与文化。之后到来的“感恩节”,孩子们制作了印第安人的小帽子,用表演的形式向家长们再现了感恩节的由来,伴随着感恩的歌曲,孩子们向家长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范文第5篇

一个好的公益活动策划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有的献爱心活动会把公益性也引入活动中来,那么大班爱心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爱心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大班爱心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制心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感受节日的感恩之情。

2.教育幼儿关心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心形的各色卡纸(数量与幼儿数量相等)

2.蜡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你们知道吗?

2.今天是感恩节,我们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妈妈和奶奶,妈妈平时照顾我们可辛苦了。每天要做饭给我们吃,还要帮我们洗衣服,陪我们玩游戏,讲故事给我们听。让我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对吗?

3.那小朋友爱你们的妈妈吗?

(二)出示贺卡

1.我要感恩我的妈妈,我给我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2.你们想感恩谁,你们想送一份礼物给你们的妈妈吗?

3.那小朋友要看仔细哦,老师是怎么制作礼物的哦!

(三)老师教幼儿制作礼物

1.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制作礼物。将爱心卡对折,在爱心里画上自己要感恩的人喜欢的各种物品以及食物。

2.幼儿制作,教师巡视。根据幼儿的制作情况进行指导。

(四)评价幼儿作品

你觉得谁的漂亮?

活动反思

“感恩”这两个字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是陌生的。可以说,是在他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的词汇,当然也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在开展本次活动初期,本班的孩子一脸茫然。于是我们首先组织的活动是向幼儿介绍感恩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感恩”的意思。让幼儿的心里萌发“感恩的心”,学着感知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厚爱,尝试着关爱和尊敬长辈。在整个活动进行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感恩卡,通过画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切身参与到感恩活动中。在感恩节当天,把准备的感恩卡送给爸爸妈妈,让孩子知道原来感恩是这样的,感谢是这样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利用好一些节日来进行教育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是家里的“”,身上免不了有些不良习性,只靠日常的教学活动,或者老师的言语教导来实施教育是不够的,教育效益也不一定高,所以结合好的节日来进行,教育效益就大大提高了。而作为教师本身,要充分考虑利用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效果,同时通过每一次的活动,进一步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大班爱心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

2.大胆尝试用美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戴。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增进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一天与家长一起参与过幼儿园黄色横幅上的教师节祝福留言活动。

2.物质准备:各色心形卡纸、水彩笔、蜡笔幼儿人手一份、黄色横幅上祝福签名的活动摄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引导幼儿观看祝福签名活动片段。

2.谈话:刚才你们从录像里看到了什么?你和爸爸(妈妈)参加了吗?在那上面写了些什么?这些祝福语是谁写的?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写这些祝福语呢!

3.教师小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老师工作很辛苦,所以每当教师节来临时小朋友和家长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二、做颗爱心给老师

1.昨天你在黄色的横幅上给老师留下了什么祝福语,是谁帮你写的?为什么需要爸爸(妈妈)来写呢!(因为我们还不会写字)

2.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你们准备怎样来庆祝老师的节日呢!

3.出示彩色心形卡纸,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让祝福呈现在爱心上。

4.幼儿自选彩色卡纸,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装饰爱心来呈现对老师的祝福。(如画一朵花表示一个字,一句祝福语有几个字就画几朵花等等)

三、送上甜甜的祝福

1.鼓励幼儿把装饰好的爱心送给老师,送上爱心的同时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画”的祝福。

2.教师把幼儿装饰好的爱心一一呈现在主题墙上。

大班爱心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沿着色纸上的心形轮廓撕出心形,并将小的心形贴在大的心形底图上。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撕纸的经验。

2.大的心形底图两张。

3.小篓子,画有心形图案的色纸(用缝纫机给图案打上细密的洞眼)、糨糊、抹布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制作材料,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大的心形底图,这是什么?像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爱心?(大大的、红红的。)

(2)寻找小爱心图。

1.这个大的爱心就像妈妈一样,宝宝的爱心在哪里?

2.藏在桌上的小蒌子里,大家找一找,找到了吗?

3.在哪里?(一张方方的纸里面。)

(3)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红红的。)

2.讨论撕纸的方法并进行尝试。

(1)出示幼儿操作用纸。

1.怎么把这个爱心从方方的纸上取下来?

2.仔细看看爱心旁边有什么?(轮廓线。)

3.要沿着这个线撕,你们会吗?怎么撕?(小手捏着线的两边,一前一后慢慢撕。)

4.幼儿说,教师演示。

(2)幼儿尝试自己撕。(多提供一操作用纸,给幼儿多次练习的机会。

3.经验分享。

(1)哪个小朋友的爱心撕成功了?你撕了几个?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撕的?

(2)再次尝试,满足部分没有成功的幼儿需要。

4.爱心送给谁

(1)爱心送给谁?你想把爱心送给谁?(妈妈。)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妈妈,我把爱心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