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第1篇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验式社会实践内容根据社会实践的不同时间,结合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同年级设计适宜的社会实践项目,构建体验式社会实践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能力(见图1)。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举例

现在以第一学年寒假社会实践为例说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情感育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因为“情感育人”文化品牌是该院的首个文化品牌。

活动主题、目的、内容、纪律活动主题:关爱父母、感受亲情。实践目的:了解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多做些事,懂得感恩父母,回报家庭,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让自己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以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主要内容:要求全系学生选择一个家庭或社会角色,学做一项家务或工作,为父母减一分辛劳,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或其他角色,担任并体验该角色“工作”1周。如跟随父母或其他家人,体验他们在单位所做的工作或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是一起干农活,或买年货,并记账,或炒菜,招待客人,或记录家庭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包括你的收支。本次实践活动以个人实践为主,开展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将关爱、服务实践活动延伸到所居住的社区、街道或村,开展志愿奉献服务活动实践纪律:社会实践中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讲文明、懂礼貌,展现我院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形象;注意安全,严禁到危险场所活动。

活动方式、成果、指导和考核活动方式:学生要选择一个家庭或社会角色,担任并体验该角色“工作”1周,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及其他事务或工作。也可以就近就便,在学生家庭所在地社区等地开展服务活动,担任并体验该角色“工作”1周。活动成果:每位同学需提交《社会实践心得》一份、《全家福》照片一张、《社会实践照片》若干张或相关视频影音资料若干。新学期开学后,将进行评比、展示。活动指导和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并确定指导老师。各指导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收集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并且评定成绩。

实施步骤2012年寒假社会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准备和动员阶段。2012年1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该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该系“情感育人”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第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各社会实践个人要按照要求,积极争取家庭成员或社会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宣传该系社会实践活动和我系学生表现出的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以及文明奉献的精神风貌。重点突出特色活动及实际效果、社会反响和主题征文、学生心得等。要保障安全,认真做好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措施,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三,考核总结阶段。2012年3月初,根据实践成果,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将其纳入实践教学成绩。同时,将优秀《社会实践心得》和《社会实践照片》报系团总支,系部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式社会实践的优势

有助于完善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常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学生校内课堂教学期间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顶岗实习,而对于长达6个月的假期社会实践时间是忽略的。同时,学生校内实习主要是专业技能实习,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一般管理能力的培养。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假期社会实践,从而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缺陷,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有助于培养工程管理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主要是在学校情境当中。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通过体验社会角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体验社会角色就是让同学们体验校园之外的社会环境,模拟承担他们未来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促进他们主动去了解社会,在角色体验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从学校向企业岗位的零距离过渡。

有助于培养工程管理类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力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通过让学生到管理工作岗位上进行体验,亲身接触管理工作第一现场,有助于学生开阔管理视野,掌握管理工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式社会实践的保障初步设想

人身安全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体验式社会实践应该像在校一样,由学生购买或学校或政府提供人身保险,以防不测。这样,能解决学生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资金供给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要制定政策,从资金上保障高职生体验式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如能否给提供社会实践的单位进行一定的补助,给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一定的补贴。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 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不同定义:

(1)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聪明起来,通过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网络等连接然后进行智能化分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说法。

(2)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市民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3)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最新的工具方法,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以上概念,无论从城市建设角度还是从信息技术角度,都无非是体现了“最新”、“智慧”。概括来说,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1.1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及问题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升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京沪广深等一线特大城市外,南京、武汉、无锡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但由于技术规范不一致、准确性和一致性差、安全责任不明晰、目标利益不协调等,各地方、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并且由于更注重工程而不是民生,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舍本逐末的死胡同。

1.2 重硬轻软导致的信息量偏低

如同人的聪明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记忆,城市“智慧”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有价值数据,最好是拥有高信息量的海量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明显的“贪大求全”现象,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形同虚设。

自信息化概念始,到现在的智慧城市时代,重硬轻软始终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的顽疾。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政绩需要。硬件比软件可视化程度更高,资产登记制度也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二是人才匮乏。目前全球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核心信息系统开发等软性人才奇缺,且此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信息化过程中找不到软件“领军人物”。三是先易后难。因为缺乏整体架构方案,本着先易后难、硬件先行的思路,造就了一批“智慧城市一期”的数据中心、信息机房、专网建设等项目,而软件应用和数据融合遥遥无期。

1.3 工程技术思维导致的总体架构不合理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可以看出,七层的划定中,下面五层的建设主要是围绕这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来的,而上层的横向应用,简单、宽泛,缺乏对应的细致应用,也并没有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视角来看,想当然的是先做基础,等着应用去“生产”数据,而不是纵向地从应用开始,有了数据去找地方“贮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思路、两个方向。

二:智慧城市建设,民生为王

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多数是以工程视角来定义,本文拟从民生角度,谈谈智慧城市应该建设哪些内容,应该部署哪些应用。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政绩,它的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入手,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建设。这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服务手段解决城市健康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改善民生服务的突出问题,让城市居民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与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首先建什么,是市级省级数据中心吗?是跨运营商的云计算平台吗?不是的。

三:智慧社区概念与建设

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建设智慧社区应该首当其冲。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

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社区应用前景广阔,社区应用既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美妙的现代化的信息、娱乐、生活等方面的便利,也可以协助政府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智慧城市甚至可以说是多个智慧社区有机组合而成的。

3.1 市民一卡通概念与建设

市民一卡通是城市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民心工程”。有利于优化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流程,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一体化IC卡产业发展。全面融合城市交通、金融、商业、教育、社保、卫生、旅游、社区等领域的社会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品位,推动数字化宜居智慧城市发展,树立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形象。

市民一卡通系统架构应具备多级结算体系、清晰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密钥安全机制,系统总体部署分为以中央清算、统一卡务、密钥管理、数据交换为 “核心平台”应用,实现与教科文卫、工农交建、公共事业等各行业分中心平台的集成共享应用,为政府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和应急管控,方便市民卡手持卡或手机在城市内轻松支付等智慧应用。

3.2 智慧民生工程概念与建设

民生,民之安生。衣食住行、工学科研、求医问药,这些都是民生的重要组成,也是最形象的体现。智慧城市需要解决上述组成元素的“智慧化”,可是之前,确实很多城市管理者走错了方向。比如,政府一直说“就业是民生基础”,可是很多“智慧城市”里,其市民还不能通过手机应用来实时查看本地就业岗位。

有的案例看起来归结于利益纠葛、信息壁垒,比如病患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实际上,这不是医院的问题,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问题。如果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上端构建“智慧医疗”功能模块,将全市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数据实施整合,这样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也不需要横向打通各医院间的信息系统。

民生无小事。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应该要以民生为主要出发点,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去实现更多的惠民功能。比如移动端的信息平台全部按个人真实需求逻辑分类,市民无需再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能分工和复杂办事流程而苦恼。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建设,或者多个项目的叠加,而是以城市和谐繁荣、民生幸福为目标的一次系统思考和实践。以民生为核心和出发点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013,4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第3篇

2007年过去了,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信息产业已经达到了5.6万亿元的规模,移动和固定电话的用户超过了9.1亿,9.1亿正好占13亿人的70%,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在企业,在制造业,在服务业,在科技、教育、医疗、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而且效益越来越显著,典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来抓好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人才在不断地成长,环境在不断地改善,为今后信息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要看到,200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奥运会的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嘹亮号角;2008年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十七大部署战略任务的极其重要的一年。经过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以及各界同志们、朋友们的努力,我国信息化的工作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效应。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不能忘了还有很多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的信息化工作纵向比不断取得进展、效益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的时候,我们还要看到咄咄逼人的竞争;在看到机遇的时候还要看到挑战;在看到大好形势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忧患意识,在信息化领域要看全局、看长远,具有忧患意识是推进信息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念。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了全面的分析。十七大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信息化就要紧紧把握、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信息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精神,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来推进信息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发展信息产业,来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入应用。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快信息科技的创新发展步伐,要通过信息化发展为全国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搭建质量更高、更好的信息化平台。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推进政务;要通过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为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的实现,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构造信息化的平台;要紧紧围绕以民生为主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的信息化,在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加扎实的进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保卫国家安全的前提,加快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信息化的发展起到护航的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地学习领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使信息化的推进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用改革和开放的精神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让信息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的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会,一会儿由张向宏博士对2007年评估作全面汇报,我们十个部门和地方要做今年典型的交流。所以,我对政府网站不想多说,有那么多的同志做深入的介绍,相信通过他们的介绍会得到很多的收益,在这儿我想讲两点:

第一点,2007年政府网站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展。这个进展来之不易,这个进展意义重大。进展实实在在,有目共睹。商务部网站一天的点击率超过1000万次,1000万次是什么概念?如果不是网络这个环境,1000万次到我们全国各地的商务部门要耗多少的人力,要花费多少的资源,要延迟多少的时间。所以说这种进程,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意义重大,当然这是一个例子。其实在这一年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中国的东部,还是西部;无论是直接承担着为民办事的职能部门,还是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和其他的部门,取得的这些进展和成功都是与在座的同志,以及会场之外的同志的精心努力、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要代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这些同志,对政府网站所做的贡献和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第二点,政府网站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同样我们要看到不足,看到问题,看到矛盾。我希望大家好好研究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从头至尾看下去就看到问题,看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努力的方向。政府网站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对政府网站所寄托的期望,十七大报告里提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这些都是政府网站所承担和肩负的责任,也就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历史的责任。我们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还有差距,但要有动力,要看到这种责任的重大意义,要完成这样的伟大历史任务。所以我相信,今后,我们的政府网站建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益发展。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电子政务组组长陈小筑: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应该说亮点多、进步快、成效好。自2002年以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已经连续六年在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估工作,我们确立了以评促检、以评促用的思路,确立了采用社会第三方独立机构开展评估的形式。另外,我们提出了政府门户网站应该坚持政府信息、在线办事服务、公众交流互动的三大功能定位。2007年根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国信办又推出了“百件实事网上办”、公众满意度调查、网站日常监测、网站分类评估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政府门户网站体系的建设和评估工作,政府网站已经成为领导了解民意、政府公开政务、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载体。但是,应该看到,社会公众对门户网站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还不高,通过政府网站能够获取的服务事项还不够多,发挥政府网站在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还不是很充分。

下面我结合当前电子政务的工作和政府网站发展的趋势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继续加强政府网站的推广和应用。政府网站的应用是网站建设的目的,也是网站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已经高达86.省略与.net网站,它要反映政府的价值和理念。不同类型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大体内容不一致。部委的、省级的、地市级的、县级的门户网站,首先要明确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然后再考虑网站的风格。政府门户网站不应该是各自为政的,整体上由每一类政府的职能决定,必选职能必须有,然后才有其风格,然后是设计风格上的差异。从后台来讲关键强调整合,从前台来讲要强调以人为本。后台功能越强大,则资源共享程度就越强大,前台的服务就越到位。如果没有后台的整合,没有流程的优化,前台不可能提供立体的服务。我们要构建一个立体的门户网站,要打造一个门户网站群,而不是一个网页。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第4篇

1.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然而事实上,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社会、学校、学生认识不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一项任务,总是敷衍了事。对于学校来说,很多校领导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如教学实践重要。基于多种因素,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重视。

1.2内容比较单调目前,很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实际就是流于形式。一部分学校花费大量经费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子到处游山玩水;还有一些高校是为了完成相关部门的指示,被动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些高校在确定社会实践主题时,时代感很强,然而实际上内容却风马不相及。1.3社会实践缺乏科学的指导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缺少科学专业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由于学生接触社会机会少,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在学生确定实践内容或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深入实践、解决问题。

2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2.1提高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思想认识能否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取决于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只有全面提高组织者与参与者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1)提高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摒弃落后思想意识,彻底打破重规模、重宣传、轻过程、轻实效观念,要将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统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思想意识,明确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要求,真正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放在重要地位,视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以达到高校育人目标,从课程安排、学分设置、经费比例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符合学生专业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切实满足社会发展对全面人才的需要。

(2)从大学生本人层面提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大学社会实践不能仅仅是大学生与社会的单边交流,学校也要相应的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以及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其自身也要存在一些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用阳光、向上的心态,主动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在社会中使自己的品质得到磨练,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为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不断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企业皆需要全面复合型的高科技人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紧随时代步伐,对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创新,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机制,以确保社会实践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1)开拓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在过去,社会实践的开展形式多为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应立足于大学生的专业,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向科技、文化、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此同时,要不断摸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做到前期调研、中期开展、后期跟踪的全程服务,在服务时,应全力服务好某个环节,不能全部都抓,却又不能全部顾及。

(2)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社会活动应与地方企业所需相适应,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开展医疗知识普及相关的活动,实施义诊等活动。此外,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就业实践等活动,为日后进入社会提前热身。

2.3要强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高校应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中,从制度层面对社会实践从目标、内容到考评等进行约束、管理,并加强执行的力度。社会实践过程中,各部门应互通有无,设立专人进行组织管理,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监督学生社会实践实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相关联,在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3结论

社会实践内容范文第5篇

首先,对于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的认识需要我们理解。我们知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基于此,一般可以把实践表述为社会实践。笔者以为中小学社会实践则不一定全部是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中小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敬老院帮扶老人、社区服务、植树造林等;也可以是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历史,比如参观企业生产线,到历史博物馆去学习与感悟等等。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是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历史,目的在于使其有所领悟、有所启发。

其次,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的意义需要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并成为内在的一种教育素质和行为。“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他们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社会发展及他人的行为,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为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广阔、更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中小学开展的社会实践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需要我们注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但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却容易形式化,很不幸的是某些中小学社会实践也没有例外,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他校实践活动,举办一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甚者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为举办者或者关联者谋取好处,这些没有起到社会实践应有的作用,反而对学生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然而,就像教学一样,有渊博的知识却缺少教育教学艺术、缺乏表述能力,那也难提高教学效果。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形式就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的追求目标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第四,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是重学习、交流还是重挖掘,需要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思考与探索。随着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快,为我们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容易导致在学习中迷失自我,失去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失去前行的内在动力。由于时间、精力等的有限性,我们需要学习交流,中小学社会实践同样也需要交流、学习借鉴,这样才能为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注入活力。学习交流这方面近年来各校做法较多,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外出的多、学习的少,学习的多、消化的少,创新性发展的则更少,学校社会实践发展中千校一面现象严重,独特性不足亦或独特性形式化。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交流,但是要处理好学习与自我挖掘的关系,在中小学社会实践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从本校实际出发,使社会实践切切实实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五,中小学社会实践需要形成特色,更需要我们各类学校及各级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赋予时代精神。部分学校的社会实践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如何能够实现学生适应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