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样的夏天

一样的夏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样的夏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样的夏天范文第1篇

7月,天静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我背着个包在城市中迷茫了,太阳的光芒直射这大地,偶尔抬起头,阳光能把我照得睁不开眼睛。7月的夏天,似乎一直都是个定格的画面,像一台老式的留声机不停地放着那泛黄的、优雅的唱片。

对于我来讲,7月的宁静是十分惬意的,她放慢了我生活的脚步,让我进入了另一个梦幻般的世界。7月,除了要应付各种的补习班,有时候,我会翻翻以前的旧书,它们特有的书香味儿,曾一度让我流连忘返。

7月的一切,都是慢慢的、都是十分舒服的。

然而,这7月的平静很快就被8月的疯狂给打乱了脚步。

8月,太阳仍然是火一般的红,天空依然是宝石般的蓝。不同的是,他比7月更多了一份闷热。如果把7月比喻成一个十分安静的姑娘,那么8月就是一个开朗的农家少年。

就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这样的一个天空下,伦敦奥运会慢慢地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当我不止一次的为奥运冠军欢呼时,当我不停地跟所有中国人唱响国歌时,一场令无数中国人感叹地比赛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林丹与李宗伟的羽毛球比赛。他们,一直在争夺冠军。他们的水平,一直都是不相上下。但为什么林丹能够经常获得冠军呢?那是因为他们对待失败的态度完全不同。李宗伟对一些比赛结果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而林丹对输掉的比赛更介意和更痛苦,虽然有些比赛在旁人看来完全输得情有可原。李宗伟顺其自然是没有错,但是面对不顺其自然的林丹,往往在气势上落了下风。这也是两个人性格的差异。

当奥运圣火熄灭的那一瞬间,我们结束了伦敦奥运也迎来了下一届奥运会。可是,此时的中国却陷进了混乱之中。

,一个小小的岛屿,竟能牵制中国举行多次大游行。这一次次的事件,都表明了的重要性。得到它,就相当于掌握了一片海域,掌握了水上运输的交通要道。最近的中国,却因为它而陷入了混乱。有人专门等在路边,一见日本车就砸;有人趁着大游行,发生打砸柜台的事件。我觉得,这些人都是不明智的。人们把日本货买回了家,就相当于别人的私人财产,你可以动么?

更让我觉得好笑的是,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上课,本来15分钟可以完成的路程,却要花1个小时。在路上,我们整整遇到了三次大游行!其中一次大游行,十分疯狂。看着这些人,我不禁担心起我们车来。于是,我连忙问爸爸我们家的车是哪里出产的。当爸爸告诉我是法国时,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可是,仍然有人不明所以,竟然往我们家车上扔沙子。我赶紧回过头张望,那个人低下了头,或许是他看错了吧。

一样的夏天范文第2篇

6月30日前夜,攀枝花一夜大雨,晚上7点10分,市委书记李建勤匆匆从地质灾害隐患点赶回,与记者短暂交流了攀枝花预测预警、成功避险的做法后,抖去疲惫,迅速切入采访的主题。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刚刚履新的李建勤日程紧凑,涉及经济稳增长、防汛减灾、全面深化改革、环保督察等方方面面。对于攀枝花而言,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的关键时刻。采访中,李建勤的高频词是“目标”“问题”,对于问题,他毫不避讳,坦言要正视“攀枝花的区位不是优势”“发展的难点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展望目标,他则信心满怀,提出“攀枝花的比较优势不可复制――地下的钒钛,天上的阳光”,除了做好钒钛文章外,要通过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围绕“康养+”做文章,打造一个人人充满“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的“下一站”攀枝花。

发展“有活力”“有朝气”的康养产业

《新城乡》:攀枝花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到康养旅游目的地,怎样把握这一定位?

李建勤: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从差异性入手,找准自身优势,就攀枝花的差异性和优势来讲,就是“地下的钒钛,天上的阳光”。攀枝花拥有探明储量世界第一的钛和世界第三的钒,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为我们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奠定了资源基础;攀枝花的阳光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为我们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等“康养+”产业提供了优渥条件。

在新起点上推进攀枝花发展,我们要用好比较优势,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康养而言,就是要突出绿色主题,提升中国阳光花城品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现城市功能、特色景观、对外形象全面提升,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突出融合发展,制定阳光康养标准,丰富中国康养胜地内涵,大力发展“康养+”,构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体系,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新城乡》:攀枝花是我国较早包装“阳光”的城市,从最开始的“候鸟经济”到明确五个“康养+”,攀枝花是怎样考虑的?

李建勤: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攀枝花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对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提到康养,人们容易将之等同于养老,我们首先要厘清康养与养老之间的差别。攀枝花要发展的是“有活力”“有朝气”的康养产业,因此我们提出“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理念。举个例子,现在大家比较熟悉攀枝花的“暖冬”,实际上我们的“凉夏”也非常怡人。现在到攀枝花来康养,不仅是来“深呼吸”,还可以采水果、品红酒、泡温泉,围绕一二三产业,未来还将会有更丰富的业态进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跳出养老看康养,其“活力”的源泉就在于产业融合。因此,攀枝花根据实际,明确了五个“康养+”的发展路径。“康养+”,就是要围绕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攀枝花的气候、空气、海拔高度、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加以整合,打造阳光康养的“金字招牌”;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为康养产业赋予更多内涵。

立足创新,不搞贪大求全、华而不实

《新城乡》:怎样做好加法?

李建勤:以“康养+农业”为例,我们的做法是“把产区变景区”“把田园变公园”“把产品变商品”。以“康养+旅游”为例,我们拟在二滩库区和金沙江城区段搞游轮经济,在山城打造一个“东方太阳谷”,与此同时,不断改善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医疗水平,真正把攀枝花建成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开通直达北京等地的航班,争取打通大理―攀枝花―昭通的高F通道。今明两年,我们将全力打造能给人震撼力的花道、花街、花园、花海,把攀枝花建成真正的阳光花城,聚集更多人气与活力。

《新城乡》:康养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我国康养产业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攀枝花怎样去创新突破?

李建勤:创新,是攀枝花与生俱来的基因。从破解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难题,到自主研发独步天下提钒工艺;从结束中国不能生产高速铁轨历史,到打破美国钒氮合金技术垄断……52年开发建设一路走来,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攀枝花。

无论是建实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还是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都需要攀枝花以创新为驱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就“康养+”来说,没有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做法可供学习借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以创新为动力,先行先试,先点后面,典型示范。其次,“康养+”不能面面俱到,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加,要一步一个脚印,先做好“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这5个加法,做成几个示范点、亮点。

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抓康养产业,攀枝花不搞贪大求全、华而不实,要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刚起步时重点围绕康养引进“候鸟老人”来过冬、享受冬日阳光,但现在必须围绕“康养+”产业,走中高端发展路线。要充分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对外要“一枝独秀”,形成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攀枝花合力;对内要做到“百花齐放”,竞相发展。具体来讲,五个县(区)发展康养产业的共性优势要继续抓好抓实,同时各县(区)也要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个性优势产业。比如,盐边县重点打造红格温泉小镇、运动小镇,打好格萨拉自然风情、民族风情品牌;米易县着重打造安宁河谷特色风情城镇、米易新山梯田;仁和区重点打造医养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西区则重点围绕金沙水电站形成的库区水面做文章;东区突出医养结合,重点打造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等。

一样的夏天范文第3篇

锻炼:增强耐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抵御呼吸道感染,也能陶冶情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夏天气候炎热,锻炼要注意选好时间、地点,选对运动项目,把握适合的运动量。

选择好时间、好地方锻炼宜安排在清晨和傍晚,避开气温最高、日照最强的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这一时段,以免引起中暑。公园、湖边或绿树成阴的地方含氧量较高,有利于慢阻肺病人的健康锻炼。

选对运动项目慢阻肺病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最好能选择一种全身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操、慢跑等,以达到增加肺活量和耐力的目的。

控制好运动量慢阻肺病人的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中间要休息几次,运动量要稍低于春秋季。夏季锻炼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

饮食:改善营养不良

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易引起食欲不振。慢阻肺病人因长期能量高代谢、缺氧及药物等影响,常合并有营养不良,故在夏季,尤应重视饮食调理。

少吃碳水化合物慢阻肺病人呼吸耗能增加,每日的能量消耗超过健康人。碳水化合物虽是机体能量的来源之一,但对慢阻肺病人而言,一餐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负荷。病人在夏天不妨吃些易消化,又有饱腹感的粥类,比如燕麦粥、小米粥、银耳粥等。

多吃优质蛋白质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都是慢阻肺病人可以选用的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杯温牛奶或者鲜豆浆加一只水煮鸡蛋是早餐的好选择。火腿也是夏季饮食中的常客,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进食欲。冬瓜汤里放些火腿,既消暑,又补充了蛋白质。黄鳝富含蛋白质,味道鲜美,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夏季美食。

新鲜蔬果变花样夏季蔬果品种繁多,是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慢阻肺病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番茄、丝瓜、西兰花、青椒、柑橘、葡萄、草莓等,有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样的夏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人合一 传统体育养生 古典哲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85-03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处理天人关系的重要基本思路。“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我国古代先民的宗教崇拜,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而作为一种明确的命题,则是由北宋的张载提出的。“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应用广泛且意义重大,对哲学之外的传统养生学、伦理学、经济学、美学等各个学科都有深刻的影响。钱穆先生曾高度评价“天人合一”思想“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属处”。传统体育养生学,作为传统养生学的分支,自产生之初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天人合一”整体观更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天人合一”一直是一个扑朔迷离但又充满诱惑的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来讨论它的哲学含义,以及传统体育养生视角下的“天人合一”。

1 “天人合一”的九种代表性解读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天道是指对世界的认识,人道则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中国哲学家在思考天道与人道的问题时,大都肯定二者的相通性,至于是如何相通的,则看法不一,遂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天人合一观。

在两千年的思想进程中,对这一命题内涵的不同理解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九种:(1)老子的“天人玄同”说。老子从现实和理想两个层面论述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从现实层面上说,天道与人道是不一致的,天道是自然之天,是公正无私的,而现实中人所实行的社会制度却做不到,存在贫富不均的两极分化;从理想层面上说,老子认为人应当取法乎天,求得天人合一,要求人们放弃一切违背天道的行为,进入“彼我玄同”的天人合一境界。老子的天人合一观注重天道,包含着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但却忽略了人道的特性,不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一定的消极性。(2)庄子的“无以人灭天”说。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们做事时必须服从自然之道,但他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庄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老子天人合一观的消极性,具有一些辩证天人合一观的思想萌芽。不过,庄子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道家天人合一观的消极化倾向,他认为一切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是违背天道的,否认主观目的性可以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3)“天人相同”说。这是孟子以及《易传》和《中庸》作者们的看法,表达了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和以上道家学说不同,儒家所说的天是义理之天,并且从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来理解“人”。从理想层面来说,人是已经做到道德义理等价值存在体现的人,即我们所说的圣人,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义理准则都源于天道,本于天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人是与义理之天直接合一的,人就是义理的化身;从现实层面来说,人不会都是圣人,现实的人不能充分地体现道德义理等价值存在,但是,现实的人同理想的人在本性上时相通的,现实的人通过修身努力,可以把自己造就成圣人,实现与义理之天的合一。(4)“天人相交”说。这是荀子和唐代哲学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看法。该学说把天看成自然存在,把人看成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承认天的运行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同时也承认人具有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能力。基于此,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既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又看到人对自然界“制之”、“用之”、“使之”、“化之”的能动作用,比较正确的说明了天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了辩证的天人合一观。(5)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董仲舒认为天是人类乃至万物的祖先,它完全支配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的形体性情皆取之于天。在他看来,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情感,天是放大了的人,人是缩小了的天,故而天人可以互相感应。他以感性的方式论证天人合一,表现出明显的神学唯心主义倾向。(6)程颢的“天人同体”说。程颢认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提出了“天人一本”的命题。该学说把天人合一内在的理论基础定位为儒家一向倡导的“仁”,把天人合一描述为“仁”的道德境界,开辟了宋明道学研究天人关系的新思路。(7)“天人一气”说。这是宋代哲学的创立者张载和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的看法。张载将天界定为广大无垠的太虚,漫无边际的苍穹,认为天只是万物的本体,并不具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以天为本体、人为中心是张载天人合一观的显著特征,王夫之继承发展了他得学说,认为天道和人道都是一个生生不息、前后相继的运动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统一起来,达到天人合一。(8)朱熹的“天人一理”说。朱熹把“天理”视为天人合一的内在理论基础,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确立了“理在事先”的基本原则。这个“理”一方面是指物理,即每一种具体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另一方面是指伦理,即三纲五常等道德规范。朱熹勾画了一个二重化结构的世界:一层是形而上的、抽象的理世界,另一层是形而下的、由事物组成的具体世界。理世界是具体世界的逻辑前提,具体世界是理世界的实际体现。理以气为中介,构成了具体事物。理一旦体现在具体世界之中,便不再与具体事物相外在,而转化为具体事物的内在规定,即所谓“性”。而人作为万物中的一物,也是理的体现者,故而天人一理。“天人一理”说强调三纲五常,表现出客观唯心主义倾向。(9)“天人一心”说。这是心学派陆九渊和王阳明的看法。陆九渊强调人是宇宙的核心,赋予人心以价值本体的意义,认为天理就是人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他提出要实现“天人一心”,就要向内用功,使“此心澄莹中立”,就可以实现道德价值,达到合一的境界。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学脉,但他更注重“心”的价值本体论意义。陆王心学呈现出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不同学派不同时期的中国学者对“天人合一”的理解都颇有差异,上述每一种代表性观点都沉积着每代人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包含很多合理因素,但是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时代决定了当时的人并不能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发挥足以左右自己生活的作用。我认为,在该语境下各家提出的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比较正确的观点。但是,人的主观能力的发挥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的时代,笔者认为,荀子的观点恰好符合了时代的需求,我们既能尊重自然运行规律,更能制天命而用之。

2 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哲学为理论指导,哲学领域中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就是“天人合一”整体观。以“天人合一”为特色的天人观对传统养生思想影响极深。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大体是从人体内环境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自然的和谐性两个“合一”的方面来研究养生之道的。

2.1 小宇宙:人体小环境的协调合一

传统体育养生学认为,人的生命由心和身两大要素构成,心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身是指人体的组织机构,由五脏六腑五体诸窍组成。“小宇宙”的合一表现在两个方面:(1)心(神)和身(形)的合一。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两者相互依赖、互根互用。传统体育养生学强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借以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来加强自己的精神意志,从而增强机体的整体机能。借由“内壮”到“外壮”的方式追求人体环境的身心统一,以达到形健神旺的养生目的。(2)“身”的各组成部分的内部合一。每个部分虽都有各自的组织机构和功能,但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特征来看,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对维系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至关重要。它一方面通过阴阳平衡规律,协调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促进人体朝着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协调脏腑相互间任何一个发生的太过或不及,防止其因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和衰弱。另外,还可以通过经络把各脏各腑、四肢百骸、诸窍上下内外沟通,使气血运行到全身各处,通过精、气、血、的充养作用,来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

2.2 大宇宙:人与外界环境的合一

人同时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样离不开物质的社会,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探讨人与外界环境的合一:(1)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共存,不仅仅是后天生存的必要,更是先天本能的决定。人是自然物的一种,人的生命是自然物的精粹,并在不断地获取自然界的精华,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学所说的外伤六,充分说明人与自然不适应时,就会使人体发生病变,有损健康。人类活动应该顺应四时,辨识阴阳消长,根据季节气候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变化而变化。此外,根据每天晨昼昏夜时序的消长衰盛变化,人的生理活动也应做调整以适应其变化,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进而起到防病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2)人与社会的合一。人是社会成员之一,只有依靠和融入社会才能提高生活质量。社会上存在着形形的人和事,随时都会出现是与非、善与恶的矛盾和斗争,面对这类社会现象,必然引起心理情绪的变化,如果人的认识深度不够、调心养神的指导思想方法不正确,排除不掉恼、怒、怨、恨、烦、喜、忧、思、惊、悲的情绪波动和骤变,往往会累及五脏,导致疾病。传统养生非常重视人的精神调摄,注重人的心态适应社会的改革,认为人应该明辨是非善恶,并适应社会环境,做到淡化声色名利,待人和睦,达到人与社会的合一。

天人合一,是传统养生思想对待天和人的主要观点,重视“顺乎天道”“顺乎自然”,但也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人不仅要主动适应自然与社会,而且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把握阴阳消长,利用自然变化规律,变通社会事理,使生命在自我调控过程中探索和追求健康长寿。

3 结语

一样的夏天范文第5篇

知了的不断鸣叫

骄阳的不停烘烤

心中的无尽烦躁……

夏天呀夏天

单调!

绿树的轻轻招摇

大海的阵阵波涛

思绪的声声祈祷……

夏天……真好

夏日感觉

不在于夏日,而在于心情可好

又一个炎炎夏日

不一样的心情

不一样的生活

不一样的世界

还有

不一样的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文化厅

初中生必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小品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