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依霖幼儿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当前,幼儿的生活逐渐脱离自然,让幼儿教育亲近自然尤为必要。森林幼儿园作为欧洲盛行的户外教育的专门类型,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自然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真实、自然的环境和立体而生活的活动均具有明显的特色。森林幼儿园启发我们应该树立回归自然的观念和认识,活动环境要融入更多的自然因素,课程内容应与自然充分结合。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然;森林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5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森林幼儿园(Forest Kindergarten)作为国外幼儿户外教育的专门类型,被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鼓励幼儿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为我国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园办学模式多样化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一、森林幼儿园概况
森林幼儿园主要建在森林中,面向3~6岁幼儿进行专门教育,教育活动基本在户外进行,无论天气条件如何,都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和探索,把自然物作为教育性的材料,与自然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大多数森林幼儿园都有永久建筑,便于幼儿在发生极端天气时能及时躲避,在极端天气发生后进入森林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该类型的幼儿园师生比很高,使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作为组织者或知识传授者。除了这些特点以外,森林幼儿园还会履行和其他日托中心同样的义务,照顾、引导和教育幼儿。
在19世纪50年代,艾拉·弗拉图(Ella Flautau)经常把自己和邻居的孩子带到附近的森林中玩耍,这种日托中心的形式激发了这些孩子家长的兴趣,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在丹麦诞生了。早在1968年,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就已经存在,但在1993年才得到正式认可。从那以后,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发展迅速,到2006年已经有500余所。其中,有的把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日托中心结合起来,上午在森林中开展活动,下午的活动场地则在室内。森林幼儿园在英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有些运行成熟的森林幼儿园早就在农村建立,现在也开始招收生活在城市最缺乏自然经验的幼儿。目前这一类型的幼儿园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相对比较少。
虽然每个森林幼儿园都相对独立,但是典型的活动安排还是比较一致,基本都包含想象性的游戏、角色扮演、数数、听故事、唱歌、画画、做玩偶、用树枝建房子、爬树、捉迷藏、走路、独自反思。很多森林幼儿园还会为孩子设立实践性的生活活动,允许幼儿亲自使用刀、铲子等工具,在教师的支持下点火烧烤。一般课程要持续一年,以便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天气变化和四季变迁。课程并不强调知识学习,而是重视通过自由玩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稳定的情感。与传统幼儿园相比,森林幼儿园并不提供人工玩具,而是就地取材,把自然环境中的原始材料当作玩教具。比如,他们可以用树叶或其他材料做拼贴画,用树枝来修路建桥,不仅如此,森林幼儿园还可以为幼儿活动提供真实而广阔的环境,让幼儿在从永久性建筑走到森林的过程中锻炼肌肉和耐力,在捉迷藏一类的游戏中拥有传统幼儿园所无法比拟的更大的自由空间。
森林幼儿园发展数十年来,已经得到了欧洲国家的广泛认可,目前,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幼儿园相比,接受过森林幼儿园教育的幼儿情绪更稳定,免疫能力更强,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更好,触觉敏感,肌肉灵活,深度知觉感强,在使用火或其他工具时评估危险的能力更高,而且这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读、写、算、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均能迅速提高。
二、森林幼儿园的特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重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认为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必须观察和遵循自然万物发展的正确道路,顺从儿童的自然天性。爱默生也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森林幼儿园充分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大自然中感受万事万物的神奇与美妙,使幼儿喜欢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性情。
1.以自然教育思想为办学理念。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原始倾向和天性,就要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的地位,不需要成人的灌输、压制,教师只需要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即可,教师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卢梭也提出,“自然的教育也是自由的教育,只有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才可能成功。”森林幼儿园以“激发幼儿潜能,使幼儿具有实现价值的欲望,教会幼儿学会学习,完成个人转变”为理念,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符合自然教育思想。有专家在视察森林幼儿园时就看到,有个5岁的女孩独自坐在小溪旁边的沙丘上,流水亲吻着脚丫,她轻轻地自发歌唱,而教师只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女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至少有15分钟。在这样的场景中,教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并不介入打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真正地尊重了幼儿的自由,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
2.以真实、自然的环境为中心。自然环境对于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创造力和身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幼儿园以森林为主要的活动场所,有的活动区域还包括了海边,占地一般是数十到数百英亩,给幼儿提供了一系列可参与的活动内容。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是自己的主人,由自己的兴趣驱使,可以种植和收获蔬菜,为动物筑巢或洞穴,在溪水中探索水的特性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运用多感官获取直接经验,无论晴天还是下雪,森林幼儿园的幼儿80%以上的时间均在户外开展活动,只是根据天气调整穿着,有时需要穿防水或保暖的衣服。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说过,“无论哪种天气都活动可不是说说而已,即使室外温度到-28摄氏度,我们也在外面呆过。”此外,幼儿每天还会花几十分钟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路到达森林中,他们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也训练了耐力和肌肉。
3.以立体而生活的活动为课程内容。大自然提供给幼儿自由、空间和各种各样的生灵,生活在其中的幼儿们可以跑、荡秋千、爬、建洞穴、玩泥土,它改变了把活动内容放在桌面上操作的统一模式,使幼儿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游戏玩耍。森林幼儿园的课程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在环境的基础上顺势而生,比如,用自然材料做拼贴画、建构物体等。在这些实际的生活场景和启发性的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感性、积极、联系的方式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危险预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活动课程虽然更多地从幼儿自己的兴趣出发,强调活动的生成性,缺乏严格的体系,但一个活动往往可以促进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收集木材取火就涉及到评估、测量、分类、分享、秩序、讨论、肌肉锻炼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可以通过这一个活动实现综合发展。
三、启示
大量证据表明,儿童对自然的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逐渐减少,生活日益被高科技产品占据,让幼儿回归自然对于现代社会的幼儿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幼儿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森林幼儿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1.树立回归自然的观念和认识。在我们所处世界中,现代建筑、电子产品等逐渐取代了自然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幼儿接触着各种现代媒体,操作着人工玩具,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中,接触经过人工雕琢的公园、小区等,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逐渐减少。有的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认为越是豪华、奢侈的东西就越能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要,所以花费大量财力购买做工精致的成品或半成品作为玩具,而实际上,人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人是自然之子,儿童也是这样。大自然可以带给儿童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能使儿童的信仰或精神世界的构筑发生奇妙的变化,获得内心宇宙所需要的足够能量。鲍勒的研究表明,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儿童与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的相比,消极情绪更少,自然环境也能吸引更持久的注意力。森林幼儿园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为中心进行活动,对于培养身体强健、心智发达的自然人具有重要作用。“山水有灵,天人合一”,可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不仅是我们现在的需要和诉求,也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在未经人工雕琢、纯天然的环境中获得更全面的感观刺激,培养幼儿的亲自然情感,让幼儿回归自然,形成对自然的探究精神,从而喜欢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活动环境要融入更多真正的自然因素。当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中投放大量的自然物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因为很多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悉心地照料,所以即使知道自然物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也不愿意投入精力,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然对于幼儿及幼儿教师的价值。有研究表明,噪音是衡量师生关系紧张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噪音比密闭房间更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情感稳定、积极。由此可见,在环境创设上,以回归自然为理念,可以满足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良好精神环境的构建。同时,还应注重以人为本,让保育员分担教师的工作,教师也可以教育幼儿和自己共同完成照料工作,幼儿园管理人员也可以把劳动量相对较小的动植物作为材料投放的首选,并适当给予精神支持和物质鼓励。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幼儿园将十来亩荒地历时十年改造成美丽的生态园,实现了“人园互养”,培育了幼儿的灵性,这种办园模式应该值得学习。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建立森林幼儿园目前还不太现实,但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融入更多自然物和原始材料,鼓励幼儿园与当地的公园、农场、自然景点等建立联系,定期带领幼儿参观,在真实、自然的场景中组织活动却是可行的,使幼儿有尽可能多地接触真正的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更加轻松、自在,从而实现愉快地发展。
3.课程内容应与自然充分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书本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社会中得到印证。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学者提出,“自然即课程,课程应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幼儿园教材和活动内容中可以增加关于自然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自然的经验,从幼儿对自然的兴趣点上生成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在真实的大自然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身体验,收获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使课程回归生活。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国的自然课程开发上已经做出了一些典范。如浙江北仑梅山中心幼儿园地处农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田园环境和人文资源,鼓励幼儿探索田园,开发出了一整套田园课程,以季节为线索进行春耕、夏锄秋收、冬储,以节气为主线设置了开锄节、采摘节等,释放了幼儿天性,达成幼儿本真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仅应该倡导幼儿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更重要的是要让自然环境顺应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自然人。
参考文献:
[1]Bowler,Buyung-Ali,Knight.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for the added benefits to health of exposure to natural environments[J]. BMC Public Health,10(1),456.
[2]Children,Nature Network. Children´s contact with the outdoors and nature: a focus on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settings[EB/OL].children and nature.org/downloads/Education Synthesis Jan 2012 Final.pdf.
[3]Ruth A.Wilson.Nature and young children: encouraging creative play and learning in natural environment[M].London:British library,2008:20-23.
[4]朱激文.探索田园,乐在梅园[J].学前教育,2014,(5).
[5]王莉,陈知君.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6):61-63.
2012年11月12―2012年11月15日,大武口区锦林托福幼儿园发生了水痘暴发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幼儿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情发展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幼儿园基本情况
大武口区锦林托福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学前班、加强班四个班,共有儿童130人,均为日托。
2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韩笑雨,女,2006年1月29日出生,现入托于大武口区锦林托福幼儿园中班。该患儿于2010年11月10日发病,11月12日10时被锦林社区服务站临床诊断为水痘,居家隔离治疗。
现场调查,该幼儿园每天实行晨、午检,定期消毒,但记录不规范。幼儿园因病缺勤记录滞后。截止2010年11月15日,该幼儿园一共有6名幼儿发病,无重症病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2.1.1 罹患率:发病6例,罹患率为3.17%。
2.1.2 病例分布情况:
(1)时间分布: 11月12日4例,11月15日2例。
(2)性别年龄分布:男生2例,女生4例。男女性别比为1:2。年龄分布:4岁3例,5岁1例,6岁2例。
(3)班级分布:病例发生班级为中班3例,加强班2例,学前班1例。
2.1.3 临床表现: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
2.2 诊断依据及诊断情况:根据《全国疾病诊断标准》中的水痘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特征进行诊断,6例均为临床诊断。
3 暴发原因分析
3.1 传染源未被及时隔离。由于水痘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是开始发生的病例,没有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未引起家长及教师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隔离,在幼儿园引起传播。
3.2 传播途径易实现。水痘是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病毒。学校为人口密集的集体单位,每个教室学生密度较大,空气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3.3 易感人数较多。此次发病幼儿年龄为4~6岁,幼儿园该年龄组人群对水痘的免疫力较差。
4 采取的控制措施
4.1 首发病例出现后,建议学校加强晨检、午检工作,落实请假事由;密切观察班内其他幼儿情况,发现类似病例及时与家长联系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市疾控中心。
4.2 所有发病幼儿必须尽快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隔离14天,至痊愈后方可返校上课。
4.3 加强消毒工作,对幼儿园教室、墙面、桌面、椅子、门把手及楼梯把手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室与幼儿活动场所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4.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由学校通知幼儿家长,口服板兰根等抗病毒类药物进行预防。
4.5 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开展了对幼儿及其家长对常见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晚上的家长会,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看的出我们的家长朋友还是很重视,很关心孩子的教育,也很支持我们班级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我们大一班的三位老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班级现状分析
应该来说,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在这大一班里,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已不再陌生。因为小班、中班的时候我们会每年进行一次家长会交流,我们班共有40名幼儿,其中男生20名,女生20名,其男女比例各占一半,非常平衡。平湖户籍22人,另外,新生有5名,其中2名幼儿是原大班留级的跟读幼儿。另外,班里的三位老师,我和俞老师继续搭班,变动了我们的保育员许老师,许老师就去年也带过大班,相信有经验的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配合,越来越有默契。
从而,使孩子们快乐、和谐地融入在我们大一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本学期,也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年,到明年的六月,孩子大班毕业上了小学,我们可能就碰不到面了。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份缘分及与孩子之间的缘分,和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之间的缘分。
从开学到现在已将近2个月了,从曾经的中班升入到现在的大班,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渐渐长高了,嗓门也变大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好动了,无论是在能力、教学上,还是生活、常规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的上课积极份子如:沈子琪、高伊可、黄家辉、曾琪宇、方宸翊、等人,讲故事大王如:钱彬成、谢璇等人,绘画小能手如顾欣妍、毛依诺、朱正元、顾伟豪、唐茹、陆鑫铠、庄鑫蕊等人,爱劳动的积极份子如李娜、周嘉欣、沈天佑、沈嘉琪等人,上课专心听讲如毛筱涵、王进、赵茁霖、许誉、任忠婷、林慧杰等人,数学小标兵有熊影杰、朱雨晨、楼佳华等人,小小歌唱家如陆依婷、肖语馨、全雨旭等人,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如张晓明、盛晴、蔡艺林等人,文明礼貌如:高香香、马怡菲、谢毅凯、侯楚健、金翔、徐锦鹏、陈家乐等人。这些年来,孩子们都在慢慢进步、渐渐成长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拍拍手表扬下自己的子女在幼儿园所进步的点点滴滴吧!在座的家长朋友们,不知你们还记得你们上幼儿园时的情形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味下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吧!(让家长当一回幼儿,一起搭建雪花片)
三、齐力搭建雪花片,促升大家友好情感
家长分组进行,搭建雪花片比赛。大家自由搭建,也可在自己搭好的基础上,靠集体的力量,搭成一个完整的大型玩具或某件事物。搭玩后,教师进行小结。
并奖励家长小礼物(小苹果)。
小结:平时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孩子们通过玩,学会了人际间的交往,学会了与人的沟通,甚至学到更多。你们知道平时幼儿在碰到问题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吗?-----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结合刚才搭雪花片事件,进行阐述。对于大人而言,小苹果只是一张微不足道的贴纸而已,但对于幼儿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甚至就好比一张奖状。因此,无论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教育幼儿的学习环境中,千万别忘了表扬与鼓励幼儿,这是对幼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一学期大班家长会演讲稿由中国提供!
本学期,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关于幼小衔接问题,接下来,我们请俞老师为大家介绍下:
四、关于幼小衔接问题:
说到大班,我们马上想到,还剩下一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孩子必然会面临许多的问题,这时,如果衔接工作做的好,准备充分,及早实行慢过渡,就能较快适应新环境和学习生活,更能促进身心发展;如果准备不好,幼小脱节,孩子会无所适丛,觉得负担过重,甚至产生厌倦、恐惧和逃避心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使幼儿能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应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那么在讲幼小衔接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家长朋友对这个问题了解多少,我们先来摸个底吧?请大家说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我们的家长朋友也了解较深,确实就象刚才大家所说的:幼儿园和小学有许多方面的差异:
(一)、学习时间不同。幼儿园每天只有一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而小学有3——4小时,整整多了3——4倍。
(二)、活动形式不同。幼儿园强调动静交替,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自由选择玩具和伙伴,适合幼儿好动的特点。而小学只有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才有自由的活动时间。
(三)、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粗浅知识技能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特点,在玩中学,学中玩,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小学是以书面为主,强调系统知识的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完成学习任务。
(四)、睡眠时间不同。
幼儿园从12:00到2:30有两个半小时的充分休息,而小学没有午睡,休息时间少,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
(五)、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随时有老师伴随左右,即使解决孩子的矛盾和困难。而小学一个班有五、六个任课老师,每节课都是不同的老师,许多事情都需要学生自主解决,并且小学老师关注的是教学,对孩子生活方面关心较少。
(六)家长要求不同:
上幼儿园,家长一般希望他能够很好的交往、生活就可以了。上小学了,家长在学习成绩、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了解了差异,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怎样的努力和准备来减少差异。有些家长可能心里在想:是啊,我已经开始在着手准备了呢?那你们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呢?在这里我将幼儿园的一些过渡和准备作个简单介绍。
(一)参观小学,培养美好情感
幼儿园将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东湖小学),我们一般是安排在下学期,大概4、5月份,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如体验小学生上课,让幼儿在旁边听课,看一看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用具,知道使用方法等等。
(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生活上是有老师帮忙,但小学生活一切要求自理。试想,一个连吃饭也不能自理;鞋带都系不好的孩子,怎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举例说明,爷爷奶奶带的一定在自我服务这方面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在家希望家长们让孩子们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克服依赖性,培养自立能力,这样也是培养幼儿好学精神的第一步。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整理东西,父母可以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举例:孩子玩好玩具、看好书请让他自己收拾。
哪里拿的放回哪里。)无论是幼儿之间,还是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事,都要鼓励幼儿去与人交往,学会表达,一定要通过生活实践中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经历和一个个感受,是孩子真正从心里明白,这世界上,谁也不比谁特殊,自己的是事情必须自己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不好,或是不干净的是不让做,这样打消了积极性)。
在和家长的交流时也发现,孩子做什么都不够主动、积极,其实是有时候,是父母对孩子不够信任所产生的,(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个对孩子不公平,更不能说你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而要以积极的方式鼓励,相信孩子给孩子信心。)这样才会更积极主动。希望家长遇到问题能多和我们老师及时沟通。如有不方便可以打电话联系。
(三)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
比如:让幼儿认识到凡是家长和小朋友要求做的,要努力做到,形成责任感。
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要求幼儿做事情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是边做边玩,并且一件事情做好以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玩耍。
那作为家长,应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1、生活习惯上
家长朋友可以送给孩子一个小闹钟,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钟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二个月,开始作息时间的转换。按照穿衣、吃早饭、步行到学校的时间量,确定起床的时间,让幼儿习惯这样的作息制度。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比如衣服应该折好放在哪里、玩具应该收拾到哪里。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以后吃饭。过一段时间以后,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
2、在思想上
爸爸妈妈千万不能拿小学老师吓唬孩子,比如说:上小学啦,你可要苦啦之类的话。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去将要入学的学校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学到很多本领。一般情况下,在4月开始选择学校。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期待进入学校生活。
3、学习兴趣上
有时间的话,每天与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和孩子交谈一下今天学到
了什么,交上了什么朋友?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的学习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什么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谢谢俞老师的讲说,相信家长们听了关于幼小衔接工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今天,我想借助家长会这个好的平台,和我们的家长朋友一起探讨一下,平日里,我们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呢?相信,家长也很想吸收更多的经验吧?接下来,我们就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五、以击鼓传花的形式,一起分享育儿经。
家长围成一个圆圈,开始游戏击鼓传花。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当听到鼓停下后,家长停止传花,手中有花的家长,站起来一起与大家分享下自己的育儿经,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有多重要。(事先让每位家长准备5分钟以内材料)
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1、幼儿来园时请家长检查是否带危险物品如扣子、刀子、手镯、项链等。
2、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有变动也请及时告诉我们,以免有急事时联系不上。
3、每天的接送问题:早上幼儿7:40分左右来园,个别幼儿不要来的太早。
4、不要让孩子无故缺席,迟到,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时,请你在送孩子入园时及时告诉老师,以便我们能多关注孩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表扬家长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当然发烧就必须留在家里观察,确定孩子没事才可以到幼儿园上学。(如:季节性感冒)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意美术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适应性的创新教育,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创新活动打好基础。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而创意美术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的教育方式,它采用更先进开放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让创意更接地气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令创新贴近生活、走近幼儿。散步活动中,幼儿随手捡起的落叶,在手心中轻轻搓动,落叶就如竹蜻蜓般优雅转落;学习活动中,幼儿不小心翻落的木质笔筒由于撞击分裂了,幼儿尝试用双面胶沿着将笔筒包裹,并进行有个性的装扮……这些细节都是在幼儿活动中出现的,这不正是幼儿的自我创新吗?创意之于幼儿,并非是发明或发现独一无二的东西,而是幼儿个体的奇思妙想,敢于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去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思,解决自己的所困、所惑。
二、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孩子们处于动作发展期,四肢小肌肉群还不够发达,在处理一些细致的事情上还不足以较好地去完成,所以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呈现粗糙、不精细的特点,但正是这些不精致,成就了孩子的自由表现与创造。在开展创意美术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点去做的,是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究竟是否如听上去那般复杂?其实不然,改变位置、组合生成,只要是孩子自发形成的主意,就是他的创意。
三、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
要萌发幼儿的创意思维,必须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体探究,增强幼儿成功体验。追求从幼儿的情感体验到尝试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
1.唤起幼儿生活经验,萌发幼儿的兴趣点
我们要把创新的理念融入美术活动中,尝试在生活中选取孩子们所熟悉的多种材料,融多元化与趣味化于一体,从材料的创意、内容的创意、组织形式的创意等角度出发,通过感受、体验、想象等多途径、多通道参与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热情。一切已有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前期经验呢?教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积累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经验呢?我们都知道,幼儿的一般经验都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经过直接的接触逐渐沉淀的。
2.选择多元内容,启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平时的绘画教育中,天空是蓝色的,花儿是红色的,草是绿色的,小河是弯的,湖水是圆的等等,这些似乎是必定的规则一样。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是按照教育大纲执行的,教的都是课本上规定的内容,这样必定会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利于发挥创造性思维。创意美术多元化教育方式就是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来的。在总的教育原则下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不必拘泥于美术课本上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绘画自己的心声。
3.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绘画教育中,我首先选用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教材,并且结合游戏的形式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如,在“依形想象,创意思维”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手”为对象,并通过丰富的手型变化,诱导幼儿想象“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在孩子们笔下变出了各种动物,并且利用“动物运动会”这一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创意美术多元化教育方式就是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来的,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绘画自己的心声。
4.转变材料方式,激发幼儿想象力
创意美术活动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教师预设的内容、提供的材料、以及预设的环节是否完美,而在于幼儿是否能够摆脱教师的预设,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确定、甚至完全自主生成创新内容。现实中,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重视预设,却忽略了幼儿的生成。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对幼儿生成的内容多支持,这样孩子们才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很多有创意的想法才会被发现并放大。
总之,通过每一次的创意美术活动,让我们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幼儿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幼儿共同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广泛的学习空间,让幼儿的童心在快乐创意中绽放,让幼儿自主而轻松地探索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美]伊森伯格.创造性思维和基于艺术的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