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安全屏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第1篇

>> 国内外城市品牌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 国内外金融CBD开发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与态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大学城融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对黑龙江的启示 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及对南京的启示 国内外生态投资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住区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技术对比研究 国内外生态正义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鲜电商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 生命: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山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自贸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 国内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理论与经验综述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国内外区域发展中政府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7]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科技支撑助推甘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J].甘肃科技,2011(27):38-96.

[18]李星,柴禾.日本林业治山第八个五年计划[J].世界林业研究,1992(3):92.

[19]国家林业局.日本林业[EB/OL].(2015-12-19)[2016-01-19]..

[20]余刚,井文涌.加拿大的绿色计划及其实施进展[J].环境保护,1994(10):43-45.

[21]杨少军.加拿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08(9):29-32.

[22]马建明,许静,等.国外洪水风险图编制综述[J].中国水利2005(17):2-3.

[23]胡建.德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12(10):32-35.

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第2篇

时间 _ 2010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 _ 拉萨

坚 守

记者手记:从日喀则赶回拉萨,为了能更多地了解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拉萨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历练,从清晨到深夜,我们采访了7位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的典型代表,虽然身体极度疲倦,但精神却特别亢奋。我们知道,来到了,我们看到的是,然而又不是的全部。

在藏职务: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原工作单位:财政部

2007年7月,我响应中央号召,作为第五批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干部,受财政部委派,到财政厅任副厅长、党组成员。按照分工,我先后分管农业、综合、行文、社保、政策研究、安居办等六个处室。三年来,我苦过,累过,笑过,经历了必须经历的一切。

地处雪域高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期间,我通过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先后进行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那曲地区草原生态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牧区义务教育、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农牧区涉农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系列专题调研。

我结合这些专题调研和平时出差,深入农牧区、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了解了特别是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社情民意,增强了对的感情。2008年5月初,我到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和康马县牧区进行调研。这两个县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其中仲巴县海拔达到4770米。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要楼上楼下打水,更没有热水,晚上气温在零度以下,刮五六级北风,吃的米面也是夹生的,条件异常艰苦。为了深入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听取牧民的真实想法,把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考虑得细致准确一点,我忍住头痛、恶心、几乎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觉的强烈高原反应,在仲巴县的乡、村进行了两天调研。

为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我在试点方案初步确定后,就经常向财政部和农业部汇报。无论是到北京专题汇报,还是出差或休假回北京,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都要去财政部向分管的经办同志、司领导和部领导认真地介绍情况,详细汇报想法,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意见,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同时多次与农业部的同志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请他们帮忙共同呼吁。为了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争取中央财政和国家林业局对的支持,我一方面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一道,认真核实林地面积,修改完善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筹措和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协助和参与对林地面积的实地勘查,另一方面带领财政厅和林业厅的同志,多次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汇报,找有关司局沟通情况,逐一做工作,反映的困难和要求,争取他们的支持。

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第3篇

2.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3.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

4.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6.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7.让江淮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8.把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

9.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谱写美好安徽新篇章

10.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林业发展格局,建设宜人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11.弘扬务林人艰苦创业精神,打造新时代安徽改革品牌

12.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13.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14.建立五级林长体系,落实绿色发展责任

15.建立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16.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富一方百姓

17.保护发展责任到人,专员专管到位上岗

18.实施林业增绿增效,促进绿色惠民富民

19.固本强基抓护绿,提高生态治理水平

20.扩面提质抓增绿,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21.规范高效抓管绿,健全执法监管体系

22.多措并举抓用绿,增强林业综合效益

23.深化改革抓活绿,激发林业发展动力

24.开展造林绿化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剑河县坚持兴林富县、生态立县的战略,按照“依法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和“管住、搞活、有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各项林业建设,使木材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州、全省之首。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稳步上升,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剑河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加速期。

2深入持久开展林业扶贫,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要向广大农民和林农提供科学技术;二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县域特色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剑河县山苍子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油茶、猕猴桃、杨梅和板栗等特色经济作物,把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和非林木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短期工业原料林和非原材料林经济林建设,优化发展传统建材,发展林化工,积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培育1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项目,做到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使广大农民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3加强林业基础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在新的时期里,剑河县巩固和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仍然是以“治危兴林”为主导方向,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为重点,以引进、推广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为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大实用技术的课题攻关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二方面要加大科技引进和改造的投入力度,科学经营林业生态资源;三是加大技术装备,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资源调查评估预测的科技含量。剑河县森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84科267属949种(包括变种、变型),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为县城的生态建设提供评实可靠的决策依据。林地是森林资源的根本,是发展林业生态物质基础,必须把林地管理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土地、林木、林权流转上,必须完成贵州园方公司、贵州绿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剑河县进行的林木、林地流转的林权变更登记,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林权改革力度,加大林木、林地流转的招商引资力度,使林业生态经营走上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要加强宣传增强林农对小班地块的保护和利用意识;要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维护重点公益林经营者,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要对野生保护动植物挂牌保护;要抓好乡镇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

4整合林业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林产品高端加工企业

生态安全屏障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护生态;提升生态文明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在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保护了呼伦贝尔市生态,有力提升了区域生态文明水平。

1.生态保护与建设

1.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相关政策

新修订的《环保法》明确指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呼伦贝尔市作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重点地区,积极贯彻落实。从2014年开始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并探索建立配套管控政策措施、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立体动态管理机制。

1.2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呼伦贝尔市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依据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强化地下水保护,实行开采量与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2.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构建生态、农业、城镇化三大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实施收缩、集约、点状开发,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内在统一。

2.1构建生态、农业和城镇化空间

2.1.1构建“一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空间构建以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主体,以呼伦贝尔天然林保护区、沙地防治区、湿地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全市规划生态空间总面积23.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91.06%。2.1.2构建“一带两区”农牧业发展空间构建以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带、南麓农牧业发展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区为主体,以额尔古纳水系、嫩江水系等为补充的农牧业发展空间格局。规划农业耕地保护空间总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8.21%。2.1.3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空间构筑以呼伦贝尔都市区为产业发展核心,以满-海-牙为横轴、以海拉尔-鄂温克伊敏河镇为纵轴的“T字形”经济带,以满洲里为龙头、两翼向室韦和额布都格口岸延伸的“V字形”口岸经济带,多点分布的市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和重点镇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格局。规划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总面积0.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0.73%。

2.2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

2.2.1积极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通过申请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划分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并按各自功能定位去布局,实施严格保护和有序开发。在重点开发区域内,以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积极承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转移人口,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集聚发展。在限制开发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在禁止开发区域内,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点保护生态功能和文化资源,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2.2.2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政策推进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差别化扶持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发挥政策措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施生态功能区科学发展新模式、新途径,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估与差异化考核政策。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全面完成国家试点示范建设目标任务。完善建立试点示范督查考评等工作推进机制。

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1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以扶持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发挥地方特色,实现“乳、肉、油、粮、薯”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的工业化。

3.2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落实绿色“中国制造2025”,对有色金属、水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研究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采取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3.3培育发展碳汇产业